|新品略财经,作者|吴文武
多面压力之下的“鸭王”周黑鸭,要走出困境,还需要做什么?
01 周黑鸭怒了,急了
卤味江湖大混战,“鸭王”周黑鸭闹出了裁员传闻乌龙,周黑鸭怒了!
《新品略财经》关注到,6月26日,“周黑鸭开始裁员”话题冲上热搜,引发市场关注和热议。要知道周黑鸭可是卤味鸭货赛道的头部玩家,难道周黑鸭的鸭货卖不动,要大裁员了?
据《消费日报》报道,6月12日,周黑鸭发布了一系列人事变动公告,张宇晨辞任执行董事、公司行政总裁及董事会策略发展委员会委员职务,该职位由创始人、周黑鸭董事会主席周富裕兼任。
时隔7年多时间,隐居幕后多年的周黑鸭创始人“出山”,引发市场关注。
按常理,一家企业如果职业经理人经营有方,创始人会站在幕后,只有企业遭遇危机之时,创始人才会重新“出山”。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重新“出山”的周黑鸭创始人周富裕,第一件事就是对周黑鸭的组织架构进行大调整。
据悉,周黑鸭已基本确定裁员计划,涉及面较广,近乎涵盖集团各个部门,人员比例在20%至30%左右。
周黑鸭裁员的消息流出市场后,在6月26日这天,“周黑鸭开始裁员”话题上了热搜,一时间把周黑鸭推向焦点财经新闻。
针对市场流传周黑鸭裁员一事,闹得沸沸扬扬,当天周黑鸭在回应《新京报》时称,裁员消息是谣言,公司会对谣言采取法律手段应对。很明显,周黑鸭怒了!
针对创始人回归一事,周黑鸭方面曾对媒体表示,公司处于战略变革的关键期,创始人任董事长兼任行政总裁,能有力推进关键战略落实。
周黑鸭曾表示,今年的战略是“重回经典”,周富裕在这时直接沉到业务线上来,效率会更高。
在当前的大环境下,但凡有哪家大企业曝出裁员,会立即引发市场关注和热议。一般企业在困难时期,都会想办法渡过难关,不到万不得已,不会进行大规模裁员。
身为卤味赛道头部企业的周黑鸭,创始人回归,企业战略大调整,如今又被曝出大裁员传闻乌龙,虽然周黑鸭官方回应称是谣言,但综合市场各方信息来看:周黑鸭不仅怒了,也急了!
02 日子不好过的周黑鸭
《新品略财经》是一名卤味吃货,也一直很喜欢吃周黑鸭,偶尔逛街的时候或路过周黑鸭的门店还会买一点。
看起来周黑鸭的生意做得很红火,但实际上早已陷入了焦虑,鸭货不好卖了,周黑鸭不挣钱了!
据周黑鸭财报显示,2023年,周黑鸭总营收27.4亿元,同比增长17.1%;实现净利润1.16亿元,同比增长357.1%。
尽管从净利润指标看,周黑鸭这一数据可以说是暴增,但仔细一看,这一增长是在2022年仅为0.25亿的较低净利润基础上实现的。
再往前看2022年,当年周黑鸭总营收下滑18.3%,仅达到23.4亿元,而净利润更是断崖式下滑92%,实现0.25亿元。
时间回到2016年,那一年周黑鸭上市,当时风光无限,更是被外界称为“鸭王”。2017年,周黑鸭的年营收达到32.49亿元,净利润高达7.6亿元,当时是周黑鸭的巅峰时刻。
然而,周黑鸭也没想到,好日子就过了两年,2019年开始,周黑鸭的业绩急转直下,近两年周黑鸭的净利润从5字头到了1字头。
在总营收和净利润双降的情况下,周黑鸭放开加盟,但周黑鸭的加盟战略效果不符合预期,原本周黑鸭希望到2023年总门店数量达到4500家左右,实际上只开了3816家。
从门店总数量看,周黑鸭显然无法与同行相比。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绝味鸭脖的门店数已达15950家,而紫燕百味鸡则也已超过6200家。
更尴尬的是,周黑鸭陷入了开店越多,盈利越难的尴尬境地。
数据显示,以2021年为例,周黑鸭门店总数达到了2781家,其中自营门店1246家,特许经营门店1535家。然而,到了2023年上半年,尽管门店数量可能进一步增加,但总营收却与2021年相差无几,更令人担忧的是,净利润仅为2021年的一半。
周黑鸭之前走直营路线,后来开放加盟,走高端路线,周黑鸭的很多门店都开在购物中心,甚至是地铁站出口等商圈,直营门店成本高。
周黑鸭业绩表现不佳,更是让周黑鸭的股价“跌跌不休”。在二级市场方面,截至6月24日,周黑鸭总市值40.03亿港元,股价为1.72港元/股,距离曾经的巅峰时期的11.62港元/股,跌得只剩下了个零头。
周黑鸭不仅要面对绝味鸭脖、煌上煌等老对手的竞争,还要应对久久丫、精武鸭脖、卤三国等新兴品牌的追击。
最近两年,正在快速狂飙的卤味品牌麻爪爪就卖得不错,对周黑鸭的产品有一定的可替代性。这些新的卤味品牌不断崛起,走的是差异化的地方风味路线,抢走了不少消费者群体。
更值得关注的是,似乎现在周黑鸭的高端鸭货故事失灵了。在前几年消费升级大浪潮下,周黑鸭的高端品牌形象和相对高的售价,很多消费者愿意买单,但现在消费环境变了。
最近一两年,有不少消费者认为并吐槽周黑鸭越来越贵,抛弃了周黑鸭,减少了购买频次。
03 周黑鸭还需要做什么?
内忧外患之下的周黑鸭,如今创始人“出山”, “救火”意图十分明显,肯定会对周黑鸭进行战略大调整,看得出周黑鸭正在积极改变自己。
在《新品略财经》看来,周黑鸭未来不仅要放得下身段,重回“经典”,还要守住“根据地”,研发更多新品,更急需讲出新故事。
第一,周黑鸭要放得下身段,贴近消费市场。
周黑鸭在过去走的是相对高端的路线,而在当前的消费市场大环境下,很多消费者都要性价比,鸭货不是刚需,只是偶尔解解馋。
周黑鸭需要根据消费环境变化,在稳固品牌形象的大前提下,进一步放低姿态,放下身段,贴近市场,推出更有性价比和质价比的产品,甚至是合理降价也不是不可以。
如前文所述,周黑鸭今年的战略是重回“经典”,这更像是周黑鸭的“第二次创业”,一句话:周黑鸭要更亲民。
第二,周黑鸭不仅要守住“根据地”,更要推出更多新品。
传统经典口味的鸭货产品是周黑鸭的拳头产品,是周黑鸭的“根据地”,周黑鸭当然要继续守好和做好这些经典产品。
更重要的是,周黑鸭需要拿出更多新产品, 周黑鸭近一两年主推小龙虾产品,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现在小龙虾正在失宠,未来能否成为周黑鸭的第二增长曲线还有待观察。
周黑鸭需要研发出更多新产品,出爆品,留住消费者,不断吸引更多消费者。
第三,周黑鸭急需讲出新故事。
以前,周黑鸭已经向市场讲出了一个成功的周黑鸭故事,但时过境迁,市场竞争激烈,产品同质化严重,新老竞争对手如林,周黑鸭急需讲出新故事。
在创始人周富裕回归之前,开了抖音账号和视频号,打造个人IP,分享人生感悟、商业思维,做周黑鸭产品营销等。
可见,周黑鸭想通过这种方式向外界传递出一个积极信号:周黑鸭还是那个周黑鸭,周黑鸭想离消费者更近。
同时,周黑鸭也需要降本增效,不妨大胆关闭一些成本高、不盈利的直营门店。
比如,《新品略财经》关注到,周黑鸭在深圳地铁某站出口站厅内的门店没开多久早就关闭了,地铁站内虽有人流,但停留的人少,周黑鸭的生意显然没有旁边饼店的生意好,毕竟饼是刚需。
针对当前周黑鸭的现实处境来说,创始人重新“出山”,调整组织架构,预计未来还会有更多动作,周黑鸭是否真的会裁员,暂不知。
客观说,周黑鸭依然是卤味赛道的头部玩家,依然有着很强的市场影响力,但面对激烈的竞争和快速变化的市场,周黑鸭只能积极应对,加速自我改变,才能重回昔日巅峰。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前,热卤品牌“研卤堂”宣布完成数千万元A轮融资,由华映资本投资。
从2020年下半年开始,研卤堂凭借差异化定位和精心打造的商业模式突围,一年里狂奔开店近100家,单店日营收最高达3万。
它为何却能在入局者扎堆的热卤品类中保持领先?又是如何进行品牌布局的?内参君和创始人聊了聊。
总第 2858 期
餐企老板内参 王菁、孙雨 | 文
热卤井喷,融资火热
如何占据先机?
热卤是一个生猛、性感的品类。
短短两年多,具有小吃属性的热卤品类的体量在急速膨胀,和传统休闲卤味、佐餐卤味这些千亿品类并驾齐驱。内参君统计公开数据后发现,今年卤味市场共有8起融资事件,其中5起都投给了热卤品牌。
《2021卤制品行业消费趋势报告》显示,2020年中国的卤味消费已超3000亿。而华创证券数据则显示,卤制品行业前五名的市占率只达到20%,拥有成熟规模化体系的新锐品牌发展空间极大。
热卤就是这当中最火热的细分赛道。
全国各地都有大量热卤品牌涌出,整个品类赛道都散发着朝气,在品类狂飙的风口之下,令人羡慕的资本神话时时上演。
研卤堂就是其中之一。和创始人莫世科深入交流后,内参君感受到,能从中脱颖而出拿下第一批“晋级门票”的品牌,往往都对热卤品类的商业模式有着精准的洞察。
热卤骨子里的魅力是什么?
早在2019年,莫世科赶在热卤风口爆发的前夜创立了研卤堂,立刻在美食之都武汉一炮而红。6月首店开业,7月就乘胜追击再开5家,随后顺利实现跨区域拓店。当团队为品牌的势如破竹而兴奋不已时,疫情袭来了。
在餐饮市场按下暂停键的日子里,莫世科和团队冷静下来,想明白了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就是,热卤到底是门什么样的生意。
从传统的认知上看,卤味的属性有两个,一类是休闲冷卤制品,一类是佐餐冷卤制品。这两大阵营中,诞生了周黑鸭、煌上煌、绝味等上市公司。
面对这些研发生产能力、渠道资源俱佳的巨头,热卤品牌凭什么与之一战?莫世科认为,关键就在“场景”二字上。
很少有人在柜台买了鸭脖直接坐下来享用,冷卤店也几乎没有聚餐场景。因为传统的卤味是冷的,是凝固的、静态的,是一件生产线上下来的标准化零售品。
而一个热字,带来了用餐的温度,关于用餐场景的无限想象力。热卤店带有明显的小吃属性,它的售卖方式灵活,能堂食、能外带、能外卖。和其它餐饮业态相比,又更轻型化,复制难度低。
更刚需、更高频、更丰富的场景,使得热卤品类极其灵活,在产品、空间,乃至品牌定位上,都有更大的发挥空间。除了卤味属性本身带来的受众基数大,标准化程度高等优势,场景才是热卤真正的魅力所在。
一个“糯”字建立起来的商业模式
第二个问题自然是,研卤堂到底要如何做热卤。
基于对热卤底层逻辑的洞察,莫世科把研卤堂的商业模式进行了更清晰的描绘。首先是“小吃+主食”的双品类模式,其次就是聚焦商圈门店开店。
这样一来,便可把热卤的场景优势挖掘到极致:早餐、午餐、晚餐全占,打包解决消费者对佐餐、零食和正餐的需求。
由于热卤的主力消费人群多为女性,这与购物中心的用户群体极为匹配,因此购物中心应该是研卤堂的主战场,不但契合消费场景,更有利于品牌形象的打造和品牌文化的传播。
而精准的差异化定位,则是研卤堂的又一破局利器。
莫世科认为,热卤的“热”字,还不够直观,不能给消费者带来更真实和细腻的产品想象。而热卤的精髓,就在一个“糯”字上。
“糯”就是热卤品类最魅力的味蕾感受,让人脑中直接浮现出柔软的胶质感,产品的新鲜和用餐的温暖氛围也出来了。搭配现点现拌的十足锅气,解馋又果腹,契合年轻消费群体诉求。
从“香糯”的定位出发,研卤堂的爆款产品研发也显得思路清晰。如店里“虎皮糯爪爪”,先炸后卤,口感香糯,销量始终是门店前两位。除此之外,还有香糯小鸡爪、香糯小翅尖、香糯猪手等主题感突出的产品,在顾客看向菜单的第一眼,就成功占据了品类心智。
而从全场景运营的思路出发,研卤堂又设计了产品结构合理的全时段菜单,增加了招牌卤面、研家拌粉、酸辣粉等主食,以及口味丰富的饮品。这些产品充分考虑了各自的制作动线和设备使用,做到了门店空间的充分利用,激发动线潜力,实现空间增值。
优秀的门店模型,则将产品和定位优势发挥到了极致。
研卤堂采用28平米的紧凑店型,有效控制了房租支出,同时持续优化产品线、售卖模式,使用会员小程序、增加外卖,将门店空间的利用率不断提升。在提升门店灵动性和便利性的同时,不断拉高营业额的天花板。
卤味作为传统美食,想要吸引更多年轻消费群体的关注,出色的年轻化视觉传达是必须的。
研卤堂门店采用国潮风,大胆的红蓝撞色,让“国风”与“潮流”的完美融合。
产品核心特色“糯”被单独提炼出来,作为一个重要的装饰元素融入到店内,好看好玩的同时,又强化了品牌的独特定位。
这样的操作让门店具有了更强的社交属性,弥补了卤味市场的“第三空间”空白。
如果说这些都是研卤堂的“面子”,那“里子”则源于莫世科对于餐饮数字化的坚定投入,以及对运营模式和供应链的提前布局。
莫世科表示,在门店数量尚少的情况下,就已投入大量资金和资源做数字化体系的打造。“卤制品还是一个比较传统的行业,数字化改造的空间很大,数据绝对会影响到品牌未来每一个版块需要优化的空间和步骤。”
作为一个以“直营+加盟”模式推进的品牌,研卤堂以用户的数字化、运营的数字化以及业务的在线化,最终建立了数字驱动决策的餐饮组织,让每一个门店的盈利能力都得到了加强。
而供应链则是热卤品类商业模式的关键一环,研卤堂通过数字化管理来拉低整个门店的运营成本,放大门店利润空间,做到了高标准的食品安全把控,同样是做“百年品牌”的踏实态度。
应对“品牌之战”
彻底占领品类高地
随着大环境好转,研卤堂积蓄的力量逐渐爆发。从2020年8月的25家店,到2021年8月的117家,门店数一年增长3.6倍。精心打磨的商业模式显示出了它的锐利。
莫世科介绍,本次融资完成后,研卤堂的未来重点是继续打造专业团队,深耕产品研发和品牌数字化,加强品牌建设,以香糯热卤定位提升消费者用户体验。
打造独特的品牌调性,充分展示品牌的文化底蕴,是研卤堂创立之初就在做的。随着品牌规模的扩张,这项工作将变得更为重要,因为它能够帮助品牌彻底占据品类高地。
作为卤味大赛道中的一个细分赛道,热卤尚处于“有品类无品牌”的早期阶段。研卤堂在顶层设计上的提前布局,不仅为品牌的壮大铺平了道路,还给整个品类的发展提供了宝贵案例。
未来的千亿赛道,始于今日的风口,也始于品牌新秀的稳扎稳打。插上融资翅膀之后,研卤堂将飞得更高更远,在积聚品牌势能,实现跨区域覆盖,挖掘各级城市潜力方面,都有着广阔的想象空间。
quot;现门店数已超过320家。"
本文为IPO早知道原创
作者|Stone Jin
据IPO早知道消息,凤爪类社区冷卤品牌「麻爪爪」日前完成近亿元A+轮融资,由番茄资本领投,金鼎资本、佳沃创投跟投。
本轮融资主要用于跨地域经营所需的数字化建设、供应链建设及团队建设。
成立于2014年的麻爪爪作为一家以凤爪为主打的冷卤连锁品牌,其深耕社区店,而非电商路线,店铺售卖的常用SKU近30个——门店租金成本现只占麻爪爪的10%;而部分同类型电商品牌的流量成本可占到30%甚至更高。
“在当下发展阶段,线下铺门店、建工厂构建起来的区域护城河,要比电商投流扎实。但未来麻爪爪并不拒绝发展电商的可能性。”麻爪爪创始人于学航说道。
在品类上,麻爪爪的口味源自重庆铜梁,具备大单品基因,加之麻辣口味全国通吃且有一定成瘾性,可带来复购。
根据麻爪爪方面给出的数据,其单店平均营收连续3年逆势增长,2019年至2021年期间分别以每年新增门店18家、63家、223家的速度持续扩张,现门店数已超过320家。按计划,麻爪爪今年目标总门店数达600家,新增门店核心位于成都、贵阳两地区县,并计划最早在年内向东莞等珠三角地区扩张延伸。
不过,于学航强调,在扩张过程中,要避免盲目追求速度,“要肌肉不要肿瘤”。对此,麻爪爪一方面先在重庆加密成功之后,再逐步面向成都、贵阳等就近区域稳步扩张,不盲目做跨地域经营。另一方面,对加盟商的选择,也有着较为严格的条件,麻爪爪要求加盟商应当亲自下场,成为志同道合的创业者;且麻爪爪更看重让既有的成熟加盟商持续扩大经营范围,而不是盲目扩张加盟商数量。
在供应链方面,麻爪爪所有产品由中央工厂统一制作并发货,加盟商只负责运营和服务。目前,麻爪爪在重庆自建了4500平方米中央工厂及物流体系,除此之外,麻爪爪还有一家超15000平方米的自动化工厂即将投产。
站在行业的角度来看。在品类上,鸡肉供应链在整个肉类供应链当中规模最大。其中,凤爪的年产量几乎是鸭脖的4倍,且加工处理较为简单。加之脱骨技术成熟,让鸡爪产业迎来爆发期;在顾客接受度上,鸡肉本身受众广泛,而在鸡的各个部件中,只有鸡爪最适合做冷卤,其容易入味,口感软糯有弹性,且易保存,以及顾客对胶原蛋白的营养认知持续在提升。
总而言之,在凤爪这一细分赛道,麻爪爪在冷卤和热卤之间,选择了冷卤。因为热卤可能在门店次日复热,难以保障新鲜品质;在现制和预包装之间,选择了现制。以此追求更少的添加、更好的品质;在各种加盟模式的选择上,拒绝技术加盟,把品质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上。
在本轮领投方、番茄资本创始人卿永看来,无论是“麻”的味型,还是“爪”的品类,都极有可能诞生下一个百亿线下连锁。
“一方面,这得益于麻爪爪的理性。尽管已经走上了快车道,但该品牌在全国扩张的过程中极度克制,从而有效避免因区域过于分散而带来的产品品质、管理服务、供应链效率、客户体验下降的问题。”卿永说道,“另一方面,创始人学习能力很强,成长很快。作为窄门餐饮供应链学宫的学友,于学航很早就引入德鲁克管理咨询老师的长期服务,同时非常重视对加盟商的持续培训。我们对麻爪爪充满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