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第一杯爆款,我有个新发现:
上周,悸动推出“月夜青花碧螺”系列饮品,“茶、花、果、奶”四香入杯,多料又清爽,一上线就进入点单Top2,并且带动门店业绩双位数增长。
在轻乳茶流行的当下,悸动“水果奶茶”热卖透露出了什么产品趋势?
一上线冲上点单Top2
今年春天,“水果奶茶”翻红?
进入3月,品牌扎堆推出春季氛围饮品。
玫瑰、樱花、桃花争相上架,龙井、碧螺春成为热门茶底,结构简单、味型清爽的轻乳茶依然是行业上新主流。
而最近,我意外发现一款水果奶茶卖出了爆款,就是悸动的“月夜青花碧螺”系列饮品:碧螺春晓、云山碧螺、星空碧螺。
使用桃花碧螺春做茶底,结合桑葚、米乳、椰乳等多种元素,风味变化多元,口感层次丰富,收获了众多消费者好评,“和之前喝过的水果奶茶都不一样,好像看到了春天的万物复苏。”
我专程到门店体验了一番:
远远就能看到一片国风蓝:门头横幅、新品海报、显示屏、吧台立牌、手提袋包材等主题色都是蓝色,配以青花瓷元素,不断吸引路人的目光停留。
云山碧螺使用到了桑葚果肉、山楂果茸、牛奶、米乳、桃花碧螺春茶汤多个元素。但令人惊喜的是,如此复杂,各种风味竟不“打架”,茶香、花香、果香、奶香相互衬托,风味层次分明,酸酸甜甜,清爽有余。
碧螺春晓则是在桑葚果肉、山楂果茸、米乳、桃花碧螺春茶汤的基础上,又新增了椰乳与水晶冻冻,多了一重椰香,更有咀嚼感。
产品包材亦有新意,将中国传统青花瓷元素与梵高的《星月夜》相结合,混搭出奇妙的和谐。消费者购买相关产品,还可以获得青花旗袍造型的茶包、星空手串等高颜值周边。
悸动相关负责人告诉我,月夜青花碧螺系列一上线就进入点单Top2,并且带动门店业绩双位数增长。
鲜有爆款出现的“水果奶茶”,悸动究竟是如何打造的?透露出哪些产品趋势?
< class="pgc-img">>多料口感适度回归
抓住4个春季饮品趋势
过去一年,轻乳茶无疑是饮品行业的流量密码,品牌们卷了又卷。
在市场普遍追求配方极简、风味轻盈的趋势下,悸动却另辟蹊径,推出了具有东方色彩的多料水果奶茶。
而月夜青花碧螺系列产品的热卖,也折射出今年春季上新的一些变化:
1、单一香不够用了,“茶花果奶”四香入杯才能刺激味蕾
茶饮追香好几年,消费者对风味的捕捉也愈发敏锐,需要更复杂的味型刺激味蕾。
越来越多品牌开始从复合香气着手,赋予饮品多层次风味表达,提升辨识度。
去年,悸动推出的花香茶“东方苍兰”系列,就使用了小苍兰、茉莉鲜花进行双花复窨,打造出产品的香气壁垒。
在碧螺春晓这款产品中,则采用了“茶、花、果、奶”四香入杯:
- 首先是茶底,使用悸动全新定制的花香茶“桃花碧螺春茶”,历经多道工艺,原叶窨香,绿茶香和桃花香交织;
- 乳品采用复合搭配应用,米乳中混合椰乳的香气;
- 在水果的选择上,使用成熟的凉山桑葚,与厚肉山楂相结合,平衡酸甜度。
悸动相关负责人表示,“中国消费者的味蕾普遍比西方人敏锐,前中后段的不同味道都可以品尝出来,复合型的酸甜风味可以给消费者更悠长的记忆,茶香回甘可以提升味道变化的层次感。”
2、乳品迭代、全线控糖,满足健康新需求
在饮品健康的大趋势下,茶饮品牌掀起了乳品升级的浪潮,悸动也不例外。
在月夜青花碧螺系列饮品中:
一方面,将奶基底升级为3.6g乳蛋白、2倍钙含量的生萃鲜乳,提升乳品的价值感;
另一方面,增加植物基的应用。特别是米乳,采用五常大米酶解技术,做到了无植脂末、无氢化植物油、无反式脂肪酸。
同时,月夜青花碧螺系列还增加了0卡糖选项,以缓解消费者的糖分焦虑。悸动方面透露,正在推动全面升级0卡糖。
3、找到“清爽的咀嚼感”,下沉市场也适用
“像一杯八宝粥”曾是茶饮行业风靡一时的产品现象。
随着鲜果茶、轻乳茶的先后崛起,市场上的无小料饮品越来越多。
在社交平台上,虽有网友吐槽,“没有小料还不如去喝瓶装饮料”,但更多网友则是出于健康减负的考量,选择“去小料”。
月夜青花碧螺系列则为饮品的“健康多料”提供了一种思路:
除了水晶冻冻外,用桑葚果肉与山楂果茸承担部分小料的功能。颗粒感分明的果肉入口爆汁,不仅增加了产品的清爽度,还填补了消费者对于饮品中咀嚼感的需求,带来多料的满足感。
“当下茶饮同质化竞争日趋严重,把杯子一遮,消费者很难分辨谁是谁,我们希望做出高辨识度的产品。同时悸动的部分门店在下沉市场,多料的水果奶茶仍是低线消费者未被满足的需求。”悸动相关负责人说。
4、新国风持续流行,创意周边带动传播
今年以来,国风、新中式热度不减,并且换尽姿势融入大众的衣食住行。
为了迎合新一代消费者喜好,悸动不断做“新”国风,向更时尚、更年轻化、更具高级感方向进行探索。
月夜青花碧螺系列在视觉呈现上,融合了东西方艺术,青花瓷文化与西方印象派风格油画碰撞出火花,以新的视角展现东方美学。
在社交平台上,许多消费者都晒出了悸动的青花旗袍茶、星空手串等。还有汉服博主在抖音上分享手拿青花瓷杯身的写真,发布1天就收获了2万+点赞。
“我们将继续探索艺术与茶饮创新的结合,为消费者带来更多茶饮体验。”悸动相关负责人表示。
围绕“东方味”主线
用高辨识度产品建立核心体系
当下的饮品市场,消费需求走向多元,新理念、新玩法迭出,品牌们纷纷逐浪而行。
作为一个成立17年的品牌,悸动跑得不算快,却一直稳扎稳打,探索特色爆款路径。
2023年,悸动在坚持“东方美学”“仙草文化”的基础上,再一次进行品牌升级:
更换了全新的品牌形象,品牌名由“悸动烧仙草”正式更名为“悸动”,致力于以“东方味”为产品主线,传承和创新东方茶,slogan也改为“茶出东方,心生悸动”。
梳理其近一年的出圈产品,从东方苍兰到月夜青花,还有同样热卖的春玉龙井,这些产品都是在新定位下,以东方香气进行延伸,做新国风的多元化表达。
从这几轮产品上新中也能感受到,拥有3000家门店的悸动,正是通过打造具有文化属性和高辨识度的产品,在消费者心中留下痕迹,沉淀品牌底蕴。
正如其创始人吴健在万有饮力大会上的发言,“坚持走自己的路,不跟风做产品,走出自己的体系。”
喝奶茶的坊友请举手!
但又怕胖?点个三分糖吧
然鹅……
真的有用吗?
其实,关于奶茶的含糖量,一直是吃货们关注的话题。早在2017年,上海市消保委就做过专门的测试,喝上一杯正常糖的奶茶=吃掉了7块4.5g左右的方糖,如果喝到一杯含糖量更高的奶茶=吃掉了13块4.5g左右的方糖!
经常喝奶茶的网友
打趣自己如下图↓
如今
各大奶茶店为了
照顾大家追求的“减糖低脂”
推出了
无糖、三分糖、五分糖等
不同甜度的选择
那么,这些甜度区分
真的是按比例加糖的吗?
消保委又专门去做了一次暗访
结果发现了几大问题
①同一品牌八分糖比全糖甜
因为奶茶加糖是完全手工操作
所以误差较大且参差不齐
湊湊经典奶茶
八分糖含糖量>全糖
②各品牌甜度区分标准不一
对于标示相同甜度的
不同品牌奶茶
含糖量也完全不同
一点点和湊湊的三分糖
超过了COCO、KOI、
茶桔便、贡茶和悸动的七分糖
贡茶的七分糖
比许多品牌的五分糖
甚至三分糖还含糖少
③奶茶店未必使用白砂糖
检测人员表示,现在大多数奶茶店不再用白砂糖熬糖浆,基本都直接用各类糖浆。其中,果葡糖浆就是一种应用较为广泛的糖浆,它能增加饮品的甜蜜感,但不会掩盖本身的风味。过量摄入果葡糖浆可能会导致血糖升高,如本身患有糖尿病、高血糖等疾病时,应减少或避免食用果葡糖浆。
消保委提示
商家需尽可能地
在含糖量或甜味剂的使用上
予以清晰化和标准化
转自:上海市消保委
来源: 新闻坊
< class="pgc-img">>个月,餐饮大数据研究与测评机构NCBD(餐宝典)正式发布“2022中国餐饮金饕奖”系列榜单,引起业内广泛关注。系列榜单共包括20份餐饮品牌榜、2份餐饮人物榜、1份预制菜企业榜,共210个品牌、20名个人上榜。
品牌榜单以欢迎指数的高低排序,欢迎指数由NCBD依据消费者满意度、媒体影响力、网络情感、品牌差评率、企业实力以及行业分析师评价综合得出,满分100分。
其中,十大最受欢迎茶饮品牌分别是:喜茶、奈雪的茶、蜜雪冰城、古茗、茶颜悦色、书亦烧仙草、茶百道、CoCo都可、1點點、悸动烧仙草。
< class="pgc-img">>1 喜茶依旧第一,茶颜掉至第五
喜茶连续三年在金饕奖茶饮品牌榜上排名榜首,可以说是意料之中。和前两年不同的是,之前排第二的茶颜悦色,这次直接滑落到了第五名,排在了古茗之后。
茶颜名次“跳水”的直接原因,就是去年年底其内部爆发的“劳资冲突”,引起了很多人的侧目,不少人就此“脱粉”。尽管茶颜在之后的言行都一概如常,并且在重庆、南京开店后触达了更多的消费者;但裂隙已经产生,要想抹平,最起码需要足够的时间,尽管有时间也不一定能彻底抹平。
不过,有人名次下降,就有人名次上升。和去年相比,奈雪的茶、蜜雪冰城和古茗就都上升了一位。而且今年的榜单上还出现了个新面孔——悸动烧仙草。
< class="pgc-img">>2007年成立的悸动烧仙草,15年来一直深耕烧仙草饮品,是首个把烧仙草杯装化的茶饮品牌,也早已成为烧仙草饮品领域的“双雄”之一。悸动主打国风茶饮,并将新国风仙女文化融入门店和包装,目前在海内外拥有门店2500余家。
2 茶饮内卷严重,品牌各寻出路
今年年初,喜茶、奈雪这些高端茶饮品牌相继主动选择了“告别30元”,这让茶饮行业的内卷似乎变得更严重了。但反过来讲,这又何尝不是它们应对内卷的一种方式呢?
关于茶饮品牌“反内卷”的方式,餐宝典分析师认为主要可分为四类:
(1)市场拓展。又包括价格带拓展(像喜茶、奈雪降价)和区域拓展等。后一方面的最新例证,就是茶颜悦色进驻南京,虽然疑似雇人排队遭致了一些批评,但对品牌自身而言,这无疑是它开拓市场、覆盖更多消费者的一个重要举措。另外,拥有2万多家店的蜜雪冰城,今年6月底宣布正式开放乡镇市场加盟,悸动烧仙草、挞柠等品牌到海外开店,也都是同样的道理。
(2)业务拓展。典型的有两种:第一种,对外投资。像喜茶、蜜雪冰城就已投资多个品牌,其中喜茶在去年4个月内投了5个品牌,有咖啡、茶饮、酒饮等等。第二种,孵化子品牌。茶颜悦色刚刚推出的“鸳央咖啡”就是一个新鲜出炉的案例,而这方面自然少不了蜜雪冰城的“幸运咖”。
(3)场景拓展。8月初,喜茶宣布推出喜宴团餐业务,新人办婚宴团购喜茶时,可以享受优惠。比起喜茶“疑似布局婚庆业务”更值得关注的,显然是喜茶在消费场景拓展上的脑洞大开。不过,今天开这种脑洞可以说时机已经成熟,因为奶茶已经成了很多人(尤其是年轻人)日常生活的必需品,茶饮品牌完全可以更进一步地渗透进他们的生活,自然也就可以在宴席上完全替代可乐、橙汁。
(4)产品拓展。一种是推新品,像悸动近期推出的凤梨系列和网红新品“薄荷巧克力奶昔”就比较成功,得到了超出预期的曝光和出圈效果。另一种是做“融合”,甭管之前主打的是杨枝甘露还是五谷茶饮,“升级”后全都变了,产品SKU丰富了许多,随之整个品牌也变成了诸多茶饮品牌的其中之一。对于这种情况,应该说,先用一款或几款产品切入市场并站稳脚跟,随后通过品牌本身去开疆拓土,这个策略是没有问题的;但副作用就是,曾经一些特色鲜明的茶饮品牌,面目变得越来越模糊,以致于人们很难再说出它有什么特色。
以上几种反内卷的方式,有很多品牌全都用上了,比如一些头部品牌,这再次证明了茶饮内卷之严重、竞争之激烈,同时也证明了茶饮市场依旧很火热。
3 茶饮依旧火热,融资热度不减
如果从数据上来看,其实很难得出“茶饮火热”这样的结论。NCBD(餐宝典)的《2022年中国餐饮行业全景发展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连锁茶饮品牌开店数同比下降约15%。
< class="pgc-img">>而且和2019年前后相比,现在的茶饮行业看上去也确实没那么火,加上大环境的影响,茶饮似乎在走下坡路。
但如果我们愿意沉下心来认真观察一番,就会发现茶饮行业其实已经迈入了一个新阶段,即从野蛮生长阶段进入精细化运营阶段。在这个新阶段,更看重企业的整体硬实力,茶饮回归经营本质。(见NCBD(餐宝典)《2021—2022中式新茶饮发展研究报告》)
在这个新阶段,茶饮依然吸引了很多创业者进入,也吸引了很多资本关注。
据NCBD(餐宝典)统计,截至8月26日,今年茶饮领域共发生了22笔融资,其中金额最大的是1月份书亦烧仙草的6亿元融资。另外,战略融资有7笔,天使轮融资则有11笔。
< class="pgc-img">>如果把时间线拉长一点,我们也不难发现,茶饮行业受资本青睐不是今年才有的事,而是已经延续几年了。NCBD(餐宝典)的上述全景报告显示,从2019年至今,无论是融资数量还是融资金额,茶饮都是整个餐饮行业最吸金的几个品类之一。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在茶饮和资本的双向奔赴这方面,还有一点不得不提,那就是茶饮企业对于上市的热情,短期看是消退了很多,但业界普遍认为,未来几年会有多家茶饮企业奔赴资本市场。
4 结语
包括茶饮在内,今年整个餐饮行业都不太景气。有人或主动或被动地选择躺平,即便有人还在进击,也显得比较谨慎和保守:整个行业呈现出“守”势。
但是,这种“守”并不是毫不动弹地“死守”,那些有想法、有野心的企业,无一不在抓紧时间狠练内功,期待在会后能大干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