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16日,由市南区商务局主办、市南区餐饮协会承办、中国工商银行青岛市分行联合半岛都市报消费全媒体中心等单位共同支持的“畅飨青岛·寻味市南”颁奖典礼在一片热烈的气氛中隆重举行。随着时尚融合餐厅、特色风味餐厅、品质私房菜馆、最具人气餐厅、臻选商务餐厅等5大奖项逐一揭晓,69家餐饮企业榜上有名。市南区商务局党组成员陈昕、市南区餐饮协会会长刘峰、中国工商银行青岛市南支行副行长张嵩等领导和嘉宾出席了典礼。
2024“畅飨青岛·寻味市南”活动自5月份启动以来,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热烈响应。活动聚力打造“寻味市南”IP品牌,立体展现市南区美食风采。活动期间,共计发放30余万元餐饮消费券,邀请30余家重点餐饮企业参与活动,核销人次超3000人,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了实惠和优质餐饮服务。
颁奖环节中,首先颁发了“时尚融合餐厅”奖项,渔荷、小十烤肉等15家餐厅获得了此项殊荣。“特色风味餐厅”奖项颁发给了圣地雅阁、大铭源等16家餐厅。“品质私房菜馆”奖项分别授予了海佳小院、万鑫等12家餐厅。“最具人气餐厅”奖项颁发给了粥全粥到、祥子家水饺等16家餐厅。最后,遇园·慧、蓝港海鲜臻选店等10家餐厅荣获“臻选商务餐厅”。
市南区商务局党组成员陈昕在致辞中对69家获奖餐饮企业表示了热烈的祝贺。他指出,本次活动旨在打造“寻味市南”IP品牌,立体展现市南区美食风采,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优质餐饮服务,提升获得感和幸福感。陈昕还表示,对于未来充满信心和期待,希望餐饮行业能够继续展现市南区餐饮文化的独特魅力,提升市南区美食品牌的认知度与感召力。
“通过这次活动,市南区进一步挖掘了美食资源,展示了餐饮企业的风采,提升了服务质量,传承和发扬了中华优秀餐饮文化。”市南区餐饮协会会长刘峰在发言中表示,本次活动是贯彻落实国家关于促进餐饮业高质量发展号召的具体行动之一,未来,协会还将联合政府部门和各餐饮企业继续做好提升餐饮服务品质工作,在挖掘基础型消费潜力、夜间餐饮文化、相关业态融合创新等方面继续努力,发挥出市南餐饮在全市餐饮行业的示范引领作用。
2024“畅飨青岛·寻味市南”不仅是一场美食的较量,更是一次文化的交流与传承,展示了市南区餐饮行业的蓬勃发展,也见证了餐饮人对美食的热爱与执着。颁奖典礼为2024“畅飨青岛·寻味市南”画上了圆满句号,市南区美食文化也再次深深吸引四面八方的食客,社会各界共同期待市南美食能够绽放更加绚烂的光彩,继续书写属于这座城市的味觉传奇。(大众新闻·半岛新闻记者 王媛)
2024“畅飨青岛·寻味市南”奖项名单(69家)
1、时尚融合餐厅(15家):
渔荷、小十烤肉、靓湾、景福宫、美益会馆、中山路壹号·传奇CLUB、暖柿、冒魁·川式小酒馆、casa José、七分熟和牛寿喜烧、饺满堂、韩牛爱、沐名精致料理、葵山料理、青松馆
2、特色风味餐厅(16家):
圣地雅阁、大铭源、甜糖湾、珍海一品、王福记、馅饼粥、清真马家火锅、合牛包子、岛城一汤、小四季、丰利、木屋烧烤、鲸宝魔方?海鲜烧烤欢唱餐厅、鼎泰丰、金玡居、迴澜酒坊
3、品质私房菜馆(12家):
海佳小院、万鑫、家园菜馆、佳友小厨、Mr匠蹄先生(南京路店)、春和楼、宝龙菜馆、海上渔、本帮菜、小巷酒馆、长乐酒馆、汤辰炖品
4、最具人气餐厅(16家):
粥全粥到、祥子家水饺、双合园·海鲜水饺青岛菜、船歌鱼水饺青岛菜(湛山店) 、隆喜元汤包、 青岛乐飨餐饮、三喜龙虾、永红源小排档、萍姐火锅、昂泰汉丽斯巴西烤肉自助、羊名天下火锅、万和春排骨砂锅米饭、波螺油子青岛本帮菜(金茂湾店)、半天妖银座店、齐国烟火淄博烧烤、东镇老火锅
5、臻选商务餐厅(10家):
遇园·慧、蓝港海鲜臻选店、开海、乔记渔庄、中航翔通、味庄臻选店、尚誉、海派公馆、柏海餐厅、CASANOVA西餐厅
日,上海市消费者在咏发顺德大排档用餐。吕 亮摄(影像中国)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做好2023年经济工作,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大力提振市场信心”。
近期,随着优化疫情防控措施落地、助企纾困力度加大,各地复工复产率快速提高。餐桌摆出来、物流快起来、订单多起来、信心强起来……一个个忙碌的身影,一个个生动的场景,传递出盎然生机。近日,记者深入一线,聚焦餐饮、物流、零售、外贸等行业,与广大读者一起感受各类市场主体发奋图强、你追我赶的坚定信心和发展活力。
——编 者
“民以食为天”,饮食是百姓生活中的大事,也是百姓消费的重头。城市的烟火气透露着这个城市的温暖,也映射出百姓消费的活跃度。随着疫情防控政策优化,各地餐饮门店陆续恢复堂食,为节日准备丰盛的美食佳饮,也为新的一年筹划新的发展。
门店客流陆续恢复
“临近过节,订餐也会多起来,接下来就会更忙了”
北京朝阳区三里屯聚集不少时尚品牌门店和美食餐饮店,平日里是年轻人休闲聚会的好去处。这几天,北京天空晴朗,三里屯各家商铺的客流也在逐步恢复,位于三里屯SOHO商场里的海底捞餐厅开始忙碌起来。
走进餐厅,店长徐斌正忙着招呼客人:“今天估计会突破200桌,中午的时候就已经预订出几十桌了。临近过节,订餐也会多起来,接下来就会更忙了。”
这一个月来,店里的生意经历过起伏,如今正步步向好。2022年12月7日,经过短暂的暂停堂食后,海底捞三里屯店恢复营业,初期生意并不好,从12月16日开始,店里的生意慢慢好转。徐斌说:“这几天夜间堂食有时候甚至能达到疫情前的就餐水平,这也拉动了整个门店的营业额。其他时间段的客流量也在回升,周末会比周中有30%左右的增幅,总体持续回暖。”
徐斌说,目前还是以年轻客人为主,相信过一段时间各类客人会越来越多,包括家庭聚餐也会多起来,“还需要一个过程,现在能做的就是珍惜每一位顾客,用心服务好每一桌客人,我对未来还是充满信心。”
“近日海底捞北京门店的消费热度有一定回升,预计未来两周会持续回暖,迎来一波进店高峰。”海底捞北京区域负责人王丽介绍,公司根据菜品点击率积极备货,也加大了水果的备货量,通过多种方式招募员工,保证高峰期用人。
美团数据显示,2022年12月8日以来,多地餐饮消费不同程度恢复,餐饮商户线下门店客流逐步增长。以广州为例,12月以来广州地区到店餐饮线上订单量相比上一阶段增长超101%。雪季带动新疆餐饮消费升温,12月8日以来,乌鲁木齐地区到店餐饮线上订单量环比上周增长413%。
外卖单量增长迅速
“顺势而为发展线上业务,打破空间和时间的限制,服务更多消费者”
2022年12月18日中午,四川成都市双椒记忆火锅冒菜总店门口,来往取餐的外卖员进进出出,餐厅老板蒋三春忙前忙后,店里的外卖单排到了150号以外。
这家面积只有60平方米左右的冒菜小店位于成都锦江区一条小街。疫情防控政策优化以来,门店的堂食和外卖都在恢复中。“现在这个店堂食每天有80到100桌。外卖单量增长较快,一天基本上能出300多单。”蒋三春说。
“预计生意会更快地恢复,我们都已经做好全面准备。”蒋三春的店临近写字楼商圈,这几年客流量并不稳定,为此蒋三春扩大店铺的服务半径,上线了外卖平台,提升店铺的数字化运营水平。如今外卖营收大约能占到冒菜店总营收的60%以上。
疫情防控期间,不少餐饮企业主动创新求变,拓展线上销售渠道,线上外送外卖与线下到店堂食融合互补,带动销量恢复增长。美团数据显示,一些城市餐饮业外卖订单开始增长。2022年12月7日至9日三天,相比前一周同期,北京送往写字楼、园区等地址的外卖订单量增幅超过33.4%。其中火锅类消费恢复更快,12月初,北京火锅外卖餐品销量比上年同期增长116%。
上海餐饮品牌左庭右院上线外卖服务,并推出专门针对外卖的子品牌“左庭右院鲜牛肉·烫捞”,用火锅底料把食材煮好后直接外卖销售。2022年12月第二周,左庭右院鲜牛肉火锅的外卖销售量达到上年同期的2.3倍。
“消费需求并不会减少,顺势而为发展线上业务,打破空间和时间的限制,服务更多消费者。如果线下门店开50桌,线上外卖甚至可以同时卖100桌甚至更多。”左庭右院线上运营负责人王峰说,未来还要继续做强线上渠道,用优质的食材吸引客户。
消费体验不断改善
“创新消费场景,打造品牌消费,提速新型消费,持续激发消费市场活力”
为帮助餐饮企业渡过难关,一系列助企纾困政策持续发力。2022年初,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出台餐饮业纾困扶持措施,包括引导外卖等互联网平台企业下调服务费标准、帮助餐饮企业续保续贷等;5月,国务院推出稳经济一揽子政策举措,部署对餐饮住宿等困难行业给予更大力度支持;6月,商务部等11部门印发通知,要求从6个方面促进餐饮业恢复发展。
“新的一年,尽管面临诸多困难挑战,但随着疫情防控政策优化,餐饮行业将加快向好恢复。”中国烹饪协会会长杨柳表示,餐饮业是恢复和扩大消费重要领域,“要通过复合式经营、数字化运营等,创新消费场景,打造品牌消费,提速新型消费,持续激发消费市场活力,助力餐饮企业尽快恢复发展。”
“疫情给餐饮行业带来的影响是多面的,包括消费意愿、消费方式和消费喜好等。线上线下相互融合、相互影响,线下的体验影响线上的选择,线上消费满足程度也会影响到店消费。”海底捞首席执行官杨利娟表示,要继续深化数字化转型,通过多渠道满足消费者多元化、个性化的消费需求,丰富大众消费选择,提供更安全、舒适的消费体验。
数字化转型已经渗入餐饮企业经营方方面面。不仅在线上,线下消费者也会参考平台打分,热衷手机下单取餐,这些变化都促使餐饮企业进行全面数字化升级。
“外卖平台通过技术创新与信息交换,可以帮助餐饮企业加强数字化能力建设,提升餐饮业数字化运营效率。”美团相关业务负责人介绍,美团推出“外卖管家服务”,由专业的外卖运营师为缺少外卖经营经验的中小餐饮商家提供培训和指导。截至2022年11月中旬,已有超7万中小商户免费获得了外卖管家服务,单店月均收入提升近30%。
来源:人民日报
报记者 王丽新 见习记者 李静
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截至8月29日,已有8家餐饮上市公司披露了2023年上半年业绩报告,多家餐饮企业上半年净利润实现翻倍增长。
多家餐饮上市公司净利润增长
8月29日晚间,海底捞发布上半年业绩报告显示,2023年上半年,集团持续经营业务取得营业收入188.9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增长24.6%;归母净利润22.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48.07%。“主要由于防疫政策转变,海底捞餐厅客流量增加,翻台率提升,内部管理及营运改善,餐厅经营效率提升。”海底捞方面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呷哺呷哺发布的上半年业绩公告显示,今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28.46亿元人民币,同比2022年上半年增加32%;期内利润为212万元人民币,扭亏为盈。呷哺呷哺方面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业绩扭亏为盈主要由于随着疫情过去,经济活动恢复正常,客流恢复到店。同时,集团上半年开店迅猛,餐厅网络成功南下扩张。
除了呷哺呷哺上半年业绩表现良好外,九毛九上半年净利润实现翻倍增长。据九毛九发布的半年报显示,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8.7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1.63%;实现归母净利润为2.2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85.12%。九毛九方面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公司上半年业绩较快增长,主要是因为餐厅总数从去年6月30日的475间增加至今年6月30日的621间,再加之业务恢复,营业天数较上一年同期有所增加。
此外,全聚德、同庆楼等餐饮上市公司的业绩也同样亮眼。上半年,全聚德实现营收6.6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04.06%;实现归母净利润为0.2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18.28%。同庆楼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约10.8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5.18%;实现归母净利润1.4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89.46%。百胜中国上半年实现营收55.7亿美元,同比增长16.00%;实现归母净利润为4.86亿美元,同比增长165.57%。
与上述企业相比,小酒馆海伦司并未实现营收净利润双增。海伦司上半年实现营收7.10亿元,同比减少18.73%;实现归母净利润为1.57亿元,同比增长151.78%。海伦司称,本期收入减少主要是由于特许经营酒馆门店占比提高等因素所致。
“上半年整个餐饮行业恢复增长较为迅速,主要得益于上半年消费利好政策频频出台、假日经济的火热,以及各大餐饮企业迭代加快并持续拥抱新生代、满足新生代,促进了业绩的增长。”中国食品产业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朱丹蓬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餐饮市场加速回暖消费热度持续
今年以来,随着各地促消费措施的落地以及多个节日消费的刺激,餐饮消费需求在得到快速释放的同时,叠加传统节假日消费旺季,餐饮上市公司业绩回暖明显。
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1-6月,全国餐饮收入24329亿元,同比增长21.4%。限额以上单位餐饮收入6230亿元,同比增长23.5%。
上半年,受益于消费复苏、政策扶持,餐饮行业信心增强,很多餐饮企业加速布局开店。天眼查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餐饮业新增注册企业167.6万余家,与2022年同期相比上涨23.4%。其中,北京市上半年餐饮业新增注册企业7610余家,与2022年同期相比上涨63%。
对于上半年餐饮消费情况,中国烹饪协会分析指出,随着客流恢复,促消费政策持续发力,餐饮市场消费得到明显释放。其中,元旦、春节、清明、五一、儿童节、端午节等节假日也纷纷掀起了餐饮消费的小高峰,餐饮市场迎来强势复苏。同时,进入暑期,跨城出行人数大幅回升,将继续带动各地餐饮消费增长。
中银国际研报认为,去年同期餐饮行业受疫情影响较大,今年随着消费场景恢复,在去年低基数基础上实现较快增速,全年行业有望持续向好。
“今年下半年餐饮行业仍将延续上半年热度,随着下半年婚庆活动的增加等,餐饮行业或将迎来新一波增长。”朱丹蓬表示。
首创证券在近期研报中也提到,整体来看,2023年上半年,疫后消费需求整体呈稳步修复态势,其中餐饮消费迎疫后快速反弹,展望下半年,餐饮服务类消费仍有持续回升动力。
(编辑 孙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