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曾说:
海底捞可能有两种“死法”,一种是管理出问题,假如发生,海底捞可能慢慢就倒闭了,整个过程也许会持续数月乃至更久;
第二种就是食品安全出现问题,一旦发生,海底捞将面临生死攸关的抉择,可能第二天就关门大吉。
即使这两个问题都出现过,海底捞丝毫未受影响,仍挣得盆满钵满。
张勇以“吃”挣得190亿美元,曾拿下新加坡首富。
< class="pgc-img">>现如今,张勇却因一个决策,让自己栽了跟头,让海底捞短短4个月损失2600亿港元,关闭门店300多家。
2020年疫情期间,许多门店纷纷关闭,海底捞却逆势而反,一意孤行继续扩张门店。
只可惜原本的笃定,现在只落得关闭门店的后果。
面对如此残局、外界的疑问,张勇无奈答复:“我对趋势的判断是错误的,现在确实是盲目自信。”
真的是张勇盲目自信吗? 还是他的独断专权。
张勇的专断独权,独掌大事决定权,自从开店以来从未停止过,只是疫情暴露的更加显眼。
< class="pgc-img">>童年遭遇,认清现实
1970年,张勇出生在四川简阳的一户农村穷苦人家。
小时候,张勇不喜欢学习,总喊着村里小伙伴们一起玩。
其中有一个智商有缺陷的小伙伴,别人都叫他傻子。
傻子是张勇的邻居,张勇也习惯傻子跟在后面。
只是突然有一天,傻子再也不乐呵呵找张勇玩,原来傻子喝毒药死了。
这是张勇第一次接触到,明白原来不是每个人都能掌握住自己的命,因为贫穷让人无法生存。
傻子原本也有家,家庭即使生活很贫穷,父亲仍旧照顾自己和妈妈的生活,一家人在一起快乐生活了二十余年。
只是突然有一天,家里的顶梁柱再也撑不起来了。
傻子父亲实在受不了乡下贫苦生活,毅然走出家门外出打工,留下儿子和妻子。
妻子本以为生活会好起来,她盼望着家人团聚的那天,只可惜丈夫再也没有回来过。
没了丈夫的钱财补给,傻子母亲再也没有能力养活傻子。
于是,她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自己和傻子一起死,死了就没有痛苦、就再也不用为生计发愁。
有天,傻子母亲拿着最后的积蓄,下定决定买了两包老鼠药,母亲慈祥地拿给傻子说:新买的方便面,吃吧……
傻子因贫穷的死,也让张勇感受到命不由己的悲惨,催生出了他不甘贫穷、不甘被控制的欲望。
在这次蓄意杀害背后,贫穷是原罪,只把人活活杀死。
< class="pgc-img">>从此以后,他更重视话语权。
在同伴中他凭着小机灵当孩子王,让身边同伴听他的话,他也很享受掌控带来的快乐。
生活在贫穷家的孩子,很早就懂金钱的魅力。
张勇更是知道金钱带来的权利,知道只有钱才具有掌握权。
可是,到底怎样才能挣更多钱,成了张勇心中挥之不去的执念。
< class="pgc-img">>不安现状,寻找商机
张勇学习成绩很差,父母没让他上高中,而是让他去了包分配的技校,学习电焊。
张勇即使在技校也不好好学习,他倒把路边摊的杂书看的津津有味,于此同时这些杂书也在无意中打开了张勇的眼界。
张勇18岁时从技校毕业,被分配到拖拉机当焊工。
可他的心思从未在电焊上,满脑子都是挣钱之道,他开始利用空闲时间四处闯荡。
一天,张勇走在成都街上,只见一群人乱哄哄地挤在一起。
张勇走进一看,原来大家都围绕一台扑克机押大小。
张勇看见大家在扑克机押大小的同时,有人赢有人输,赢得人比他一个月工资都要高,这让他受到了刺激。
于是,他开始在心里打起算盘,想买一台扑克机。
他向商贩打探扑克机价位,在得知一台扑克机竟然要6000多元,他心想把自己的全部储蓄拿出来都不够。
< class="pgc-img">>商贩见他犹豫,便说给你便宜,只要5000元。
张勇在心里左右掂量,如果做得好几个月就能回本。
他和商贩商定好开始回家筹钱。
他回到家后,四处张罗钱,好不容易东借西凑终于把钱攒齐了,他就和朋友坐上火车去成都。
两个在车上睡得迷迷糊糊时,听见有人上车卖手表,只听见卖表的人大声吆喝:“这是真黄金,要不是妻子生病着急用钱,说什么都不会卖。”
张勇和朋友有些心动,心里只想着发财的两人,以为拾到宝发大财了,二话不说用1000多买下了“金表”。
只是让两人没料到的是,自己前脚刚拿到货,后脚卖手表的人立马开车跑了。
两个人这才回过神来知道对方原来是骗子,可惜为时已晚。
这次钱是彻底不够了,两个人也没办法买扑克机,只能无奈地回家。
但张勇的发财梦却没有被熄灭。
他又开始倒卖油票挣差价,只可惜又屡屡碰壁。
有一次,他走在路上举着收油票的牌子,被路口司机吐了一口痰,他开始清醒了。
他理清楚发财梦,恍然大悟发现原来自己一直都没找对方向。
眼下餐饮行业最挣钱,邻居詹婆婆就靠卖鸭肉挣得盆满钵满,自己何不做餐饮?
张勇说干就干,立马花了180元月租买下10多平米的店铺,为其取名为小辣椒火锅店。
张勇全家人整天围绕店铺转,偶尔忙时,伙伴施永红也来帮忙。
只是生意刚刚开始起步,张勇的心思却不在店里了。
他被对面理发店的女孩吸引住了,开始整天不问店铺,追起理发店的妹子舒萍。
张勇最后把妹子确实追到手了,只可惜店铺长期疏于管理,只能关门歇业。
< class="pgc-img">>几次的创业失败经历,让张勇彻底醒悟过来,明白了一个道理,自己想做生意的发财梦不是速成,必须得投入全部精力。
这时,他心里的控制欲再次被唤醒,对于生意,他得处处控制着,才能运营好店铺。
< class="pgc-img">>四人创业,控股海底捞
面对火锅店的关门,张勇开始焦虑起来了,但仍旧没有浇灭他创业的想法,这次他想玩把大的。
他找来哥们施永宏、施永宏的女友李海燕,以及女友舒萍说,“我想开一家真正的火锅店,有谁愿意跟我干”。
几个人一阵讨论,纷纷同意张勇的决策。
开店铺进货物都需要资金投入,张勇没钱,施永宏、李海燕、舒萍三人便凑齐8000元,进行进货租店铺。
张勇在这场开店进货中,一分钱都没有出,最终也平摊到了25%的股份,可见张勇在四人中的位置。
四个人开始风风火火做起生意来,可给店铺起名字却愁坏了张勇,他连续几天都找不到合适的店名。
有天女朋友舒萍在打麻将,为起店名发愁的张勇就在旁边站着。
舒萍最后一张牌是自摸,用四川话说是“海底捞月”张勇突然灵机一动激动的说就叫“海底捞”。
从此就有了一家叫海底捞的火锅店。
< class="pgc-img">>店名起好,四个人摆起四张桌子着手忙活起来。
对火锅一窍不通的张勇就一边看书,一边调配方。
店里平时有客人来吃饭,四个人都因心虚处处让利给顾客。
有一天,顾客吃饭临走时说了句,味道不错。
张勇心想味道变好了?他立马尝尝客人剩下的底料,味道还是一般说不上多好。
他后来一想才明白,原来是给这桌客人送了一盘青菜,结账时还抹掉几元钱。
张勇乐了,他知道了客人最看重服务,这次他摸到发财路后就一发不可收拾了。
从这以后,张勇更是把服务做到位,只要是客人的要求,他都去办到。
客人的眼睛起雾,他就送上绒布、客人说辣椒酱不错,他就送给别人吃,甚至下雨天帮客人擦鞋等等。
甚至在以后有媒体问他怎么把海底捞做大的,他说“只要客人开心,就会夸你味道好。”
随着生意越开越大,张勇的野心慢慢蓬勃起来,他想独掌海底捞大权,让海底捞彻底姓“张”
张勇开始筹划着公司上市,可当他了解到只有绝对控股权才方便上市后,他果断劝退另外三个合伙人,自己独掌大权。
< class="pgc-img">>很多人都纳闷,施永宏怎么愿意拱手相让,《海底捞你学不会》的作者就曾问过施永宏。
“股份被要走,你是怎么想的。”
施永宏说:不同意能怎么办,一向是他说了算。
足以看出,张勇不仅是个专断独权的人,更是一个贪心求财不看情分的人。
< class="pgc-img">>尊重员工,师徒管理体制
关于海底捞的服务,很多人脑子里首先冒出来服务太周全了,服务态度没话说。
在如何管理好员工上,张勇深刻懂得员工需要什么。
身为农民的张勇深刻懂得员工最需要尊重,所以,他用福利待遇来控制住员工的积极性。
张勇承诺:只要在本店任职超过一年以上,即使辞职,也送8万块钱的嫁妆;如果是小区经理,就给20万;大堂经理给800万。
他还给员工提供好的住宿条件,帮助解决子女上学问题等等,用来培养员工对自己的忠诚度。
《海底捞你学不会》作者黄铁鹰曾说:北京的袁华强要走,你会给800万吗?
张勇坦言道:“对,袁华强今天若是走,海底捞就会给他800万。”
员工即使有了尊严的生活,但并不意味真正积极用心去服务。
于是,他又想出来一个绝招去调动员工的积极性,那就是公司的考核制度。
海底捞的考核制度不看门店业绩,只考核客人对员工满意度和员工本人的努力程度。
施永宏声称,海底捞的绩效考核法为过程考核法。
当员工的升迁不与业绩直接挂钩,员工就会聚焦到客户的身上,更直接全面地去符合客户的满意度。
< class="pgc-img">>店长的考核最严格,临近考核时,海底捞请12位神秘人去店里用餐,这个考核从神秘人进入店内到走出店全部都在进行中。
随后12位神秘人会把自身感受评选为分为ABC级,作为门店考核的标准。其中如果是C则意味着将要被淘汰。
店长往往为了防止淘汰的风险,就会对员工进行严加考核。
海底捞的服务态度就会越来越好,就像网友所说:海底捞的服务只差为你结账了。
为了店铺能进行大幅扩张,员工积极性提高,也为了防止师父不真心教给徒弟,海底捞实行师徒制度。
师父教给徒弟的时候会有考核期,如果徒弟考核期通不过,就会被淘汰掉。如果晋级成功则跟着固定的师父干。
这种师徒制度会一层层递进,当徒弟爬到管理层时,他的师父就是店长,老店长会教给师父一些管理技能。
等师父拿到海底捞大学的认证,师父就会成为储备店长。
只要有新店开业,师父就会成为新店长。
师父不止拿固定的工资,他还可以从徒弟的提成中拿走一部分奖金,甚至在徒子徒孙中也有一小部分红利 。
如此递进反复,没有那个员工不拼命用心去做服务。
曾有员工拉着张勇说,公司待遇真好,老板真是大善人。
张勇笑着说:“拉倒吧,你去看一下《资本论》,就知道我是怎么剥削你们的。
其实我一点都不善良,算账很清楚。
我不能天天靠理想过日子。
我得打竞争对手,我得想办法让客人来吃饭,我得赚钱!
不赚钱,我死了你也死了,这是很简单的道理。”
重人情从不是商人本色,张勇深知如何控制好人性,以及如何掌握住员工的积极性;
也同样深知要想马儿跑的快,就得给马儿吃草的道理。
< class="pgc-img">>不考虑现实,高速扩张门店
海底捞的员工即使工作热情一直都在,但也抵不住海底捞门店扩张的速度。
海底捞的扩张速度很快,一年之间扩张500多家,可是大幅扩张门店的背后却带来严重的管理问题。
海底捞不断扩张门店,人才储备很容易跟不上,这也成了海底捞最大的难题。
海底捞向外界公开过,一个有经验的店长接手新门店后,该店的正常运营最少得3个月内,而在这期间就不得不压榨老员工的工作量。
同时老员工还要频繁换岗去教新员工,很容易造成老员工身心疲惫。
海底捞即使快速培训出来新员工,但新员工由于缺少更多的实操经验,适应不了职位,以及加上严格的考核机制,最终不得不离职。
海底捞离职员工中占比最多的员工就是3个多月的中层员工,这也很容易导致中间员工出现断层的现象。
老员工频繁换岗,新员工离职率太高,而此时海底捞老总张勇却丝毫没有停止门店的扩张。
他反而不考虑现实情况,实行大规模扩张门店的的计划,这也很容易导致海底捞在门店管理上出现大问题。
海底捞的食品安全管理曾频频登上过热搜。
2021年10月21日,海底捞因为生产经营标注虚假生产日期、保质期或者保质期的食品、食品添加剂而被上海市宝山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罚款2万元。
海底捞的后厨管理频频爆出问题,杭州市场监管局通知海底捞,海底捞一家分店使用的筷子已被检测出大肠菌。
所谓大肠杆菌就是依附在碗筷上的微生物,究其原因就是灭菌过程不符合标准。
海底捞出问题的不止在后厨管理上,顾客的消费体验也大大降低。
因为海底捞的考核纯靠顾客翻牌率,很多员工为了提升门店翻牌率,从而忽视消费者体验,遭到顾客频频吐槽服务态度差。
有网友直接吐槽:
·“这是一家假海底捞吧?服务差到爆……
服务的姐姐的态度很强势……
这不是在赶人走吗?”
“服务很差,大堂经理都不知道怎么当上的……
谁来海底捞不是为了服务?这家店给不了你想要的服务”
“这是我吃过服务态度最差的一家海底捞……
还碰巧撞见有服务员上完厕所没洗手”
“吐槽一下订餐电话,语音机器人,既别扭有又沟通困难。
后来转人工,态度傲慢,这个不行那个不行,颠覆了海底捞在心目中的形象”
张勇面对管理制度问题时,也曾屡屡公开表示过:“无论上市前还是上市后,内部管理问题始终存在。
我其实一直在公共场合强调海底捞管理弱的方面。
但是因为过去几年业绩太好,管理的问题被掩盖了。”
< class="pgc-img">>张勇即使出面表态,但是却不妨碍他的一意孤行。
他不但不重视门店的管理、人员的储备,甚至在疫情期间更是盲目大搞门店扩张。
也许是这次门店的关闭,造成海底捞损失惨重,让张勇更真实感受到独断专权的危害性。
他开始反思盲目自信造成的后果,并承认是自己错了。
海底捞问题频频出现,这次又因疫情导致300多家门店被关闭,海底捞还能不能捞动?对此,你怎么看。
火锅餐桌上
鸭肠、鹅肠是顾客们常点的菜品
但并不代表就可以完全放心
今天(6月17日)
话题#记者卧底鸭肠鹅肠工厂#
登上热搜
近日
有媒体记者卧底调查
河南清丰县永官食品有限公司
山东雅士享肉类食品有限公司
两家鸭肠、鹅肠工厂
生产车间的卫生状况令人心惊
▽
鸭肠随意堆放在地上
清洗地面的脏水混在鸭肠中
工人直接用脚踩洗鹅肠
甚至还有工人将从污水中捞出的死鸭
再次送回车间
脚踩挤粪血水上色
河南清丰县永官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禽类屠宰、肉制品冷冻、加工销售为主营业务的企业。4月下旬,记者以采购者身份,多次进入该工厂的鹅肠工作车间,发现车间内脏乱不堪:工人在车间内抽烟,大量鹅肠散落在地面,车间的墙面上布满污渍。
车间负责人也承认,卫生环境不过关,“去年和今年都被监管部门检查过,主要说的就是卫生环境不过关。”
尽管多次被监管部门检查,鹅肠车间的环境仍不容乐观。在车间内,记者看到工作人员穿着胶鞋,直接踩向摆放在地面上的鹅肠,“踩一踩,更干净。”
有工作人员解释,该车间生产的鹅肠按客户要求分两种,一种是捅开清理干净的,处理完后冷冻发货。另一种则不需要捅开清理,并不会专门清理鹅肠粪便,而是脚踩一下,便于送到商家手中后更方便地清理鹅肠粪便。
记者观察发现,工作人员踩踏后的鹅肠,会被送往流水线上进行过水清洗,然后放入存有红色液体的器皿中浸泡,原本米白色的鸭肠,变为粉红色。“里面是血水,过一下鹅肠看起来会更新鲜,更有卖相。”一名工作人员解释。
车间负责人称,他们的鹅肠主要售往重庆等地的火锅店,不需要标注生产日期,简单冷冻套上塑料袋即可空运发货,“新鲜的,今天宰明天发货,还标什么生产日期。”
鸭肠摆地上泡在污水中
相比于“脚踩鹅肠”“血水染色”“不标注生产日期”的问题,山东雅士享肉类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雅士享公司)的鸭肠生产车间的卫生环境,更显恶劣。
4月下旬,记者在没有办理健康证,也未被要求做任何体检的情况下,就进入雅士享公司的鸭肠生产车间工作,车间内弥漫着刺鼻的腥臭味,墙面上布满污渍,待清洗的鸭肠被直接堆在地面上,有工人在洗鸭肠时抽烟,并将抽完的烟头直接扔在装鸭肠的筐内。
“这个厂里,管得最不严的就是鸭肠车间,这一块最乱,你爱怎么干就怎么干。”一位老员工告诉记者。
记者注意到,鸭肠被随意摆放在车间地上,让地面湿滑不堪。工作人员在清洗地面时,直接将清洗地面的清洁剂倒在鸭肠旁的地面上,导致洗地的污水混入鸭肠堆。工作人员对此毫不在意:“没事,一会还过水呢?”
官方信息显示,雅士享公司是山东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于2008年成立,目前日屠宰肉鸭可达14万只。公司在官网宣称,“严谨认真、注重细节、遵循规程、严格标准”是公司的企业文化,不过这企业文化好像并不适用于生产车间。
在鸭处理生产线上,宰杀、拔毛车间靠前,鸭肠处理则是最末端的车间。在车间外,有一个连通各个车间的排污渠。各车间产生的鸭血、鸭毛等废弃物、污物,都由排污渠排出,甚至有工人直接向排污渠小便。
而令人惊讶的是,几乎每天都有前端流水线的工作人员到排污渠的末端,将掉入排污渠内的死鸭,捞出再送回生产车间。“这都是从生产线掉下来的鸭子,漂到这里了。送到杀鸭子的车间,再挂上就行。”工作人员称。
4月22日,雅士享公司的屠宰车间突发机器故障,大量宰杀后待分割的鸭子从生产线掉落,工人们将这些掉落的鸭子随意堆放在地上。过往的工人,也不避开,直接从鸭子上踩过,就连维修师傅,也时常踩在鸭子上维修机器。大约一个小时后机器重新运转,这些鸭子,又被重新挂回了生产线。
包装外标“免洗”内现头发丝
4月25日,记者根据销售人员提供的线索走访,发现雅士享公司生产的鸭肠,流向了国内多个省份的批发市场。而部分产品外包装上,还打上了“免洗”的标签。
在四川成都的海霸王西部食品物流园里, 一家经营肉类冻品的批发商告诉记者,他们跟雅士享公司有直接合作,除了鸭肠等产品外,该冻品店还销售有雅士享公司的其他鸭类产品。
交谈中,该批发商从冻柜中拿出一包由雅士享公司生产的鸭肠向记者展示,记者看到该产品的外包装上,还被打上了“免洗”的标签。“免洗就是稍微处理一下就行。”批发商解释。
但比较尴尬的是,透过这包鸭肠的包装袋,可以看到包装袋内的鸭肠上,还有一根头发。
在河北高碑店市的首衡智慧冷链物流园内,一家批发商表示他们批发的雅士享公司生产的鸭肠,大多供给了火锅店和熟食店,“一车几百件鸭肠,一个月进几车货。”
记者注意到,这些批发商销售的虽然都是雅士享公司生产的鸭肠,但使用的包装箱及名称,却并不一样。外包装箱上,有的标志品牌为“真好鸭肠”, 有的包装名称则为“鑫众鸭肠”。
有业内人士称,大多数鸭肠冻品的名称,可以随意更改,重要的还是看包装下方的厂商和地址。
4月24日,记者以批发商的名义,拨打了雅士享公司鸭肠产品包装上印有的联系电话。对方称,他承包了雅士享公司的鸭肠车间,是该车间的负责人,生产安全由雅士享公司和他共同管理, 销售后两者按盈利分红。
其中一家企业已成失信被执行人
企查查APP显示,河南清丰县永官食品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8月,法定代表人陈永官,注册资本500万元。风险信息显示,该公司名下存在多则失信被执行人(老赖)、限制高消费信息,涉案总金额分别为289万元、319万元。
山东雅士享肉类食品有限公司成立于2008年3月,法定代表人张旭,注册资本5668万元。司法案件信息显示,该公司涉多起劳动争议、工伤保险待遇纠纷。
涉事企业给记者打电话称
“先别发出去,影响销路”
记者联系两地多个监管部门后,记者电话疑被泄露,随即接到涉事企业电话。在此之前记者从未用该号码与涉事企业进行联系。
山东雅士享肉类食品公司相关负责人在电话中称,号码是相关政府部门“李主任”给的,“我们鸭肠加工是外包的,刚换了承包商,过渡期间出现问题,你先别发了,会影响我们销路,咱谈谈商量商量。”
目前,记者正在现场持续跟进当地调查处置进展。
两地市监局:调查核实
6月17日上午,记者分别致电河南省濮阳市清丰县市监局,及山东省滨州市沾化区市监局核实了解。清丰县市监局工作人员表示,上午刚接到通知,市监局正在处理,将去工厂实地调查核实,根据具体调查情况进行后续查封工厂等处理。山东省滨州市沾化区市监局工作人员则表示,滨州市及县区级市监局对此都非常重视,已在调查处理,正在针对涉事工厂食品安全问题开展相关会议,初步商量举措,可以关注后续处理。
网友:辣眼睛
@智广:你看到的只是大厂,有超多小作坊,品质更不行。
@XT6PlusX 哥:如今谁能帮消费者把关?
@黄小瓜:辣眼睛,再也不吃鸭肠鹅肠。
@Mr. Zhèng:吃了不生病才怪,我们的食品安全依旧任重道远。
@喜洋洋:在外面吃,就不能想着健康卫生,有很多你看不见的难以形容的脏乱差,最好就是自已去市场买回来自已洗自已煮来吃,这样可以卫生一些。只是麻烦些。
@青山翠竹:真是缺了大德啊!鸭肠鹅肠都不敢吃了
@momo:好了,以后再也不吃这玩意了。
@安好:我的天!我的最爱。
@自由拍客:食品安全,应当从严从重。
@安静的彧:生产车间的卫生状况令人心惊。
@牙套妹仔兜小麦:我的天,良心过得去吗。
新民晚报(xmwb1929)综合新京报、中国新闻周刊、观察者网、网友评论
编辑:施雨
明星是一种职业,人气很高,赚钱很快。
但是,有些明星并不满足于这样的职业,于是又催生了很多副业,比如开餐饮店。
谭咏麟李克勤的“左麟右李”、周杰伦的“周大侠”、韩寒的“很高兴遇见你”,都曾名噪一时。
不过相比起来,火锅还是最受明星青睐的餐饮形式。
一来,操作模式简单,有锅有料有食材就行。
二来,大众化程度高,毕竟,没有什么是一顿火锅搞不定的,如果有,那就两顿好了。
然而,开火锅店说起来不难,做起来好像也没那么容易。
有的人一年之间开几百家店,而有的人,用不了一年时间,就关门倒闭。
孟非自从《非诚勿扰》之后,几乎成为全国最著名的光头主持人。
2016年9月,他和黄磊合伙开了一家叫“黄粱一孟”的火锅店。
唉,听听这名字,总给人一种竹篮打水的感觉。
果不其然,众多粉丝闻讯而来,很快就遭遇了大规模的差评,“太贵、太难吃”是普遍呼声。
2017年6月,孟非怀疑是“水军”作祟,公开回应:你都没吃过,有什么资格说。
立刻又被回怼过来:好不好吃,确实只有吃过了才能评价,但贵不贵只要看到价格表就能评价了。
的确,别家几十甚至免费的锅底,他家动辄就要上百。
牛羊肉类最高卖到将近400,而且量还很小。这明显超出了大众消费的范畴。
2017年6月30日,某网红主播到店试吃后,评价说:
味道虽然不错,但和其他火锅店没有太大区别。而且三人花了1500,人均消费要500多元。考虑到口感和价格,自己很难做回头客。
不光这位网红,多数吃过的人,都不愿再做回头客,“黄粱一孟”很快变成了“黄粱一梦”。
这次失败案例,除了贵和不好吃之外,孟非本人的回应也有很大原因。
明星大腕也是人,既然选择敞开门来做生意,更要敞开心扉交朋友。
怀疑水军,指责差评没资格,这多少有点诛心的意思。
危机公关之后,反而变得更加危机,尽管后来也采取了一些补救措施,但失去的口碑和人心,再也救不回来了。
这不是孟非第一次开店,也不是第一次被喊贵。
早在2014年,“孟非的小面”就非常火爆,还屡屡借着节目之便,做些广告。
彼时,别家的小面十多块钱一碗,他家的小面差不多要30起步。同样的东西,贵了三倍。
因为你是名人,消费者就要为贵而买单?这道理好像说不通。
面是大众食品,即便加上百年老汤,也还是面。
消费者用自己的亲身体验投票,谁家好吃、实惠,我就选谁家。
当今时代,全聚德、狗不理之类的老字号,卖贵了都没人吃,更别说是一碗“孟非的小面”了。
所以,明星开店,最好还是“非诚勿扰”。
2018年底,蒙羽周围很多人都说邓伦开火锅店了。
原本,我并不知道邓伦是谁,也不怎么关注。
回家后,爱人说,火社有个店就在公司附近,她们去吃了,感觉还不错。
后来,看新闻说,邓伦的火锅店从来不打折,因为本身已经很便宜了。
有人晒出菜单,果然是很亲民的大众消费,起码在石家庄来说,相比很多别的品牌火锅店,并不贵。
我有时上从那边路过,看店门口贴着几个大字:献给石门的老火锅。
邓伦是从石家庄走出去的明星,他想以此回报家乡。
平心而论,这话确实没怎么夸张,薄利多销、细水长流,对家乡人民来说,吃完火锅,也有得炫耀。
大家都好。
据网上不完全统计,由明星、名人所开的火锅店,不下数十家。包括:
邓家佳的“Hi辣火锅”
薛之谦的“上上谦”
包贝尔的“辣庄”
曾志伟的“烹大师”
孙艺洲的“灶门坎”
黄晓明、李冰冰、任泉、何炅、井柏然等人的“热辣壹号”
这些之中,有的已经倒闭,有的经营不善,不过大部分还算正常。
而最火爆的,当属陈赫的“贤合庄”和郑恺的“火凤祥”。
以上那些都只在几个城市有十家八家店,而这两位,分店都是以“百”计的。
“火凤祥”开业一年多时间,扩张了200多家店,“贤合庄”2015年开业,至今已经超过了800家店。
以这种的速度,要做成“海底捞”那样的火锅巨头,也未必不可能。
然而,这两个火锅,都是曾出过问题的。
2020年7月,郑恺和他的火锅店登上热搜,不是开业,而是抄袭。
远在成都的一家吼堂老火锅店,状告他们宁波店装修风格和宣传册页抄袭。
并且发布了多张对比图。
从图中能看得出,这已经不是简单的借鉴模仿了,而是直接原搬照抄。
一时间,郑恺的微博评论区沦陷,大家纷纷要求给个说法。
好在他们回应及时,态度也算诚恳。
火凤祥说:已组织人员赶赴成都调查协商。郑恺说:如有侵权,立即整改,决不姑息。
一周之后,郑恺发布两方声明,火凤祥承认部分抄袭(借鉴),并表示已完成撤换整改;而吼堂方面,也表示达成谅解。
如此一来,才将风波平息下去。
这一事件,看起来很狗血,不过最终也各有所得。
郑恺及火凤祥虽然短暂名声受损,最终处理方式总算基本得到了认可,顺便还赚了一波流量。
成都吼堂更不用说,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一下名动全国。 很多去游玩的人,在不知道吃什么时,说不定就会选择它。
2021年3月11日,杭州一家贤合庄天花板石膏掉落,正在吃火锅的夫妇二人,女士被砸伤手臂,男士被砸翻的锅油烫伤面部。
一时间,也引起轩然大波。
4月11日,陈赫发布声明:再次向两位顾客深表歉意,全面排查整改,安全问题绝不姑息。
还说,他们已为顾客进行了妥善治疗,已赔偿并达成和解,后续将加强店面安全管理。
其实,这不是贤合庄第一次出事,也不是只有贤合庄一家出事。
包贝尔的辣庄火锅被曝出过“肉类缺生产资质”“假鸭血”等问题,薛之谦的“上上谦”火锅店餐具也被检出过大肠菌群。
这些问题,都需要他们亲自出来善后处理。
不过,说是明星开店,绝大多数情况下都并非自己经营,而是投资人或者代言人。
这从前边郑恺事件的声明里就能看出来,他只是“品牌掌柜而非实际决策人”。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俗话又说:病从口入。
吃饭问题,永远都是大问题。
明星既然要开(投资代言)火锅店赚钱,同时也要承担由此带来的风险。
有媒体披露说,陈赫(还有叶一茜等人)2015年在自己的家乡福建福州投资创办“贤合庄”,之后几年,一直不温不火。
直到2019年,引入四川某餐饮公司之后,才开始了大规模的扩张之路。
据说,很多其他明星所开的店,背后也是由这家公司运营。
而在贤合庄的起步之地福州,至2021年6月8日,最后一家门店也关闭了。
很可惜,也很奇怪,这么火爆的背后,大本营却失守了。
< class="pgc-img">>剩下的300多个城市,800多家分店,绝大多数都是加盟或代理。
也就是说,陈赫开店的最初模式已经完全变了。
但他只要还是代言人,还是受益人,就仍然要继续承担责任。任何一家门店出了问题,他都得表态,都得处理。
所以,还是那句话,明星开店,非诚勿扰。
有爆料说,接下来,还有很多明星,野心勃勃要进入餐饮行业,进入火锅行业。
正所谓:入乡随俗,入行随规。
既然做生意,就要遵循经营之道,尤其身为公众人物,更应率先垂范,做真正的“业界良心”。
明星、名人、名利场;
猎奇、八卦、说书坊。
喜欢,就请关注、点赞、转发吧!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