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公毛尖奶绿 记者 覃锦华 摄
浅茶茉莉龙井 (品牌方供图)
喜茶广西共建芋头基地 (品牌方供图)
茉莉花与茶叶正在进行加工 (横县南方茶厂供图)
茉莉花茶、珍珠、芋泥、芋圆……你喝的奶茶里,藏着不少广西好物。广西山水不仅秀美,还孕育出了优质农产品,茉莉花、芋头、水牛奶等产品不仅畅销国内外市场,还成了奶茶店不可或缺的原料,并渐受欢迎。广西农产品正通过一杯杯美味奶茶走向更大天地,在“华丽变身”中带农增收致富。
好山好水产好物,广西农产品受新茶饮行业青睐
“靠奶茶续命”“秋天的第一杯奶茶”……近年不断出现的奶茶热词反映出这一行业的发展速度。记者采访喜茶、浅茶、煲珠公等多家品牌奶茶店发现,作为广西消费者热衷选择的品牌,他们的产品有自己的特性,用料上也注重选用原产地在广西的农产品。
喜茶对于广西水牛乳原料的应用始于2021年推出的产品“功夫红豆双皮奶”,是最早引入水牛奶并将其进行全国推广的新茶饮品牌。今年2月,喜茶推出首款牛乳茶新品“水牛乳双拼波波”,而后又相继推出了水牛乳·玫影、首款清爽茗奶茶天青雨等产品,均收获了较好的市场反响。“水牛乳双拼波波上新3日售出超40万杯,是喜茶今年人气最高的新品之一。”喜茶有关负责人说,广西是中国的水牛乳生产大省区,产出的牛奶不仅带有天然的甜味和醇厚口感,还有更高的蛋白质和钙含量,这也是喜茶最终选择广西水牛奶融入产品的一大原因。此外,喜茶经典产品芋泥系列中采用了来自喜茶在广西的芋头共建基地所生产的槟榔芋原料。
同样青睐广西原材料的奶茶品牌还有浅茶,其以横州茉莉花茶为原料,研发上市了茉莉奶绿、雨后青山以及茉莉龙井等多款经典茶饮。随着销售成绩向好,门店每年订购的茉莉茶叶达16吨。此外,浅茶使用的芋泥芋圆、冷冻芒果浆等也都由广西本土产的芋头、芒果等加工而来。
“广西的好山好水产出了许多优质的农产品,我们作为本土奶茶品牌,自然是想把广西农产品的好品质分享给广大消费者。”浅茶联合创始人张旭说,除了在广西特色农产品上做好文章,浅茶还在尝试把五色糯米饭等广西非遗通过茶饮研发进行输出,让壮族文化为更多人了解。
起家于南宁的本地奶茶品牌——煲珠公,同样选择用广西特色农产品原料,饮品毛尖奶绿中使用的茶叶也是产自横州的茉莉花绿茶,而使用的低温鲜牛奶,则是广西农垦西江乳业的产品。
煲珠公品牌部负责人邝珊表示,茶饮店选用原料会综合考量质量和性价比,而广西的部分原料优势优于其他地区。除了横州茉莉花,煲珠公还采用百色芒果、荔浦芋头、隆林板栗等农产品。“采用广西的好食材制作产品,带动广西特色农产品销售,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邝珊说。
新式茶饮发展快,助推原料种植品质不断提升
好品质的原材料成为新式茶饮的加分项,而茶饮的高标准也积极影响上游原料的种植。与此同时,原料供应商也在不断提升技术和品质,以适应新式茶饮行业的需求。
横州有“世界茉莉花都”的美誉。近年来,新式茶饮行业的迅速发展让横州茉莉花“飘香全国”。处在中间加工环节的横县南方茶厂,也从传统的茶叶加工厂转向到新式茶饮原料生产供应,不仅实现了自身业务的更大发展,也带动当地群众就业、增收。
该茶厂销售总监谢宏山告诉记者,茶厂从事各种茶叶加工生产,年产量达6000吨,其中茉莉花茶年产量占比超过50%。由于加工的茶产品受到市场认可,目前南方茶厂已经成为全国绝大多数连锁品牌奶茶店的原料供应商。每年茶饮板块销售占比达到60%以上,除了供应茶饮原料给广西本地奶茶店,还供应到华南和华东等区域茶饮市场。
经过多年磨合,南方茶厂深谙茶饮市场的产品需求。谢宏山说:“现在全国的茶饮品牌是百花齐放的,每个品牌都想拥有独特的口味,追求创新,我们就需要结合他们的需求去研发生产茶叶,这个过程需要双方沟通、互相理解以及紧密配合,目前我们已经有完善的机制了。”
谢宏山非常看好新式茶饮给茶产业带来的发展前景。他表示,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很多新式茶饮品牌使用的茶原料品质都很高,受众群体更年轻,传播速度也更快。
“我们希望能够与茶饮品牌有更多的互动和合作,共同把横州茉莉花茶的好品牌、好品质以及好的文化故事传播给更多的消费者,让更多消费者可以品味横州茉莉花茶的滋味,领略横州茉莉花茶的魅力。”
随着新式茶饮的繁荣发展,茉莉花也成了当地农业经济发展的“富贵花”。谢宏山说,在新式茶饮没有出现之前,当地茉莉花的价格不高,每斤只有4~5元,如今随着新式茶饮市场消费需求的增加,近期市价已售到近30元/斤。由此,给种植户带来非常直观的增收效应,工厂用工需求也持续增加,当地群众入厂务工,“钱袋子”也跟着鼓起来。
专家支招供应端,发展农产品种植加工产业链
如今国内奶茶行业发展已经实现工业化,农业、加工业以及奶茶销售行业共同构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并且分工明确。农业为加工业提供农产品,加工制作成符合奶茶店使用要求的各类半成品,比如芋圆、芋泥、珍珠、茶等,奶茶业再购买加工好的半成品冲调成符合自己品牌调性的饮品进行销售。
由此一来,中间加工端的原料供应就显得十分重要。
广西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姚华认为,对于上游农业端来说,产出适宜加工、适宜进入奶茶产业链的农产品,才是带动农户稳定销售增收应该努力的方向。
“目前绝大部分品牌奶茶店都是采购中间加工端的原料,而不是直接对接农业端,我们有关部门可以瞄准这个方向去引导农户种植出符合加工厂要求的农产品,比如茉莉花茶更容易冲泡、芋头符合加工条件等。”姚华说。
奶茶消费市场正在不断地扩大,并且行业发展相对稳定。上游加工企业特别是巨头企业的产品输出面向的是全国市场,这对广西一些特色农产品的销售和品牌打造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机遇,比如横州的茉莉花、百色的芒果、桂林的芋头等,都可以借此机会“走出去”。
“这就需要相关部门准确把握市场需求,布局前端农产品生产,并主动对接加工企业寻求合作,形成更紧密合作关系,这样我们农产品的销路就不愁了。”姚华表示。(记者 覃锦华)
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今年秋天,大家都在说“秋天的第一杯奶茶”,我嗤之以鼻,谁胖谁知道。
到了冬天,大风呼呼那么一吹,我变了:奶茶真香!
今天是没有恰到饭的一天,我才不说哪种奶茶好喝呢,咱们就看看奶茶里的配料吧。我发现啊,很多配料都和“薯”有点关系,比如“珍珠”啊、芋圆啊、香芋啊。
“薯芋类作物”是一个庞大的家族,生活中比较常见的有土豆、红薯等。这些作物大多长得差不多,连名字都“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难以分辨。
木薯:小心有毒!
大名:木薯
别名:树葛
家族:大戟科
养分储备:块根
我们在奶茶和甜品中吃到的芋圆、“珍珠”,其实是木薯粉做的。
木薯原产于南美洲热带森林,与土豆、红薯并称薯芋类作物“三巨头”。在非洲、南美洲一些土地贫瘠的热带地区,木薯是人们赖以生存的主粮。
木薯植株
在薯芋类作物中,木薯是唯一的木本植物。它是大戟科中少数能吃的种类——这个家族出了橡胶树、蓖麻和一大堆观赏多肉,但大多有毒无法食用。
实际上,木薯块根也含具毒性的氰化物,所以必须加工成木薯粉才行。
木薯粉
香芋:总是被模仿
大名:参薯
别名:香芋、毛薯、脚板薯
家族:薯蓣科
养分储备:块茎
我们平时吃冰淇淋或者奶茶的时候,总会有“香芋味”的,颜色和香气都别具一格。
这鲜亮的紫色,其他水果还真的少有
虽然看着厉害,但其实这些甜品里的“香芋”大都是紫薯、芋头,或者纯拿香精和色素勾兑的……并不是真正的香芋——薯蓣科植物“参薯”。
参薯是南亚、东南亚和我国南方的一种薯芋类作物,块茎上的根须密密麻麻,所以又叫毛薯。参薯虽是山药的亲戚,块茎却长得更像红薯,一些品种的薯肉呈紫色,烹熟后香味浓郁。如果不用人工香精,紫薯、芋头只能模仿香芋的口感,模仿不来香芋的味道。只是参薯对温度、日照要求较高,产量有限,所以总遭山寨。
在南方一些地区,人们还把槟榔芋等大个儿芋头叫做“香芋”,做成香芋扣肉、香芋排骨等菜肴,这就纯粹是叫法撞车了。
山药:黏液是一种自我保护
大名:薯蓣
别名:山药、淮山药、面山药
家族:薯蓣科
养分储备:块茎
山药大家肯定熟,前段时间咱们讲过,山药是避孕药的原料。在薯芋类作物中,山药的细长块茎很有辨识度,比如近年流行的“铁棍山药”,长可达1米,直径却只有1~3厘米粗细。
山药块茎细长,种山药要挖1米多的深沟,收获时也不好刨。如今一些地方做了技术改良,把山药种在有一定倾斜度的塑料槽里,让山药横着长,省去了挖沟的麻烦。
山药既是食材,又是药材,吃法很多:拔丝山药、蓝莓山药、木耳炒山药、小米山药粥……怎么吃都好吃。
但是给山药削皮时就比较烦了,它有一种黏糊糊的液体,削皮时手刺痒,吃下去舌头麻。山药的这种黏液,是山药的一种自我保护。薯芋类作物的块根、块茎留给是自己用的,不能随便被吃,不像一些植物的美味果实可以“奖励”动物传播种子。
不过,只要把山药放在汤、粥里煮熟,这些刺激性成分就能溶解并稀释,吃起来就不麻了。
甜薯:一嘟噜一嘟噜的
大名:甘薯
别名:甜薯
家族:薯蓣科
养分储备:块茎
关于甜薯的定义有点绕,来好好捋一下:
“甘薯”在许多农业文件里指的是红薯,可红薯在《中国植物志》里的正式中文名却是“番薯”。《中国植物志》里顶着“甘薯”名字的,是薯蓣科的甜薯。
甜薯产于亚洲东南部,块茎的大小、形状都像土豆,薯肉白色有甜味。甜薯的块茎像是“胡子版”的土豆,挖出来时是“一嘟噜一嘟噜”成串的,因此日本人也叫它“嘟噜山药”。
我国古代华南地区种甜薯较多,东汉时期就有记载。明代《本草纲目》还说“甘薯出交广南方……大者如鹅卵,小者如鸡鸭卵,剥去紫皮,肌肉正白如脂肪”,这显然不是红薯而是甜薯。可惜这种“真·甘薯”产量不高,而且块茎特别爱发芽,在红薯、土豆普及之后就少有人种了。
芋头:名字起得很草率
大名:芋
别名:芋头、芋艿、莒
家族:天南星科
养分储备:块茎
在我国,芋头是薯芋类作物中资历最老的,种植历史可追溯到先秦时期。
芋头叶片宽大,因为它原本是热带湿地植物。直到今天它还是在南方种得多,以水田里的“水芋”为主。
水田里的芋头,叶片和荷叶差不多大
芋头的名字来源比较搞笑,有说法是,古人看这种植物叶子大、块茎大,惊得大呼“吁~”,便叫了这个名字。
北方的芋头一般不到拳头大,口感香滑,主要是整个儿蒸着吃。在福建、湖南、两广一带,还出产个头赛红薯的槟榔芋,吃起来更“面”,适合切片炒、炖,或是蒸成芋泥。
在土豆红薯传入之前,芋头就是高产的救荒作物。古代四川一带曾有个名为“蹲鸱”(dūn chī)的品种,块茎形状像蹲着的猫头鹰,据说又大又香,种了它一辈子不用担心挨饿了。
魔芋:花很可怕却好吃
大名:磨芋
别名:魔芋、鬼芋、蒟蒻
家族:天南星科
养分储备:块茎
魔芋虽然贵为“健康食品”,但是名字怪、花朵怪,菜市场上少见真容,总带着几分神秘感。
魔芋花
魔芋是芋头的亲戚,可食部分也是块茎。只是魔芋块茎有毒,一般都是磨成粉、加石灰煮熟以去除毒性,再加工成魔芋豆腐、魔芋粉丝才上市卖。
跟其他薯芋类作物不同,魔芋块茎的淀粉含量较低,却富含一种叫葡甘聚糖的膳食纤维。因此魔芋制成的豆腐、粉丝口感软韧而筋道,热量低又容易饱腹,所以号称减肥神器。
凉薯:像萝卜,叫“地瓜”
大名:豆薯
别名:地瓜、凉薯、沙葛
家族:豆科
养分储备:块根
北方人管甘薯叫“地瓜”,而南方人说的“地瓜”很可能是指豆科的凉薯。
凉薯长得像萝卜,吃起来像荸荠(马蹄),生食、熬粥和炒肉都不错。凉薯的“凉”是因为它富含低聚果糖,有促进肠胃蠕动的作用,吃多了容易腹泻,所以常被视为寒凉之物。至于它的正式中文名“豆薯”,生活中基本没人这么叫。
与其他豆科植物一样,凉薯也会结出豆荚状的果实,块根并不承担繁殖任务。
海芋:哪有美人不含毒
大名:海芋
别名:麻芋头、滴水观音
家族:天南星科
养分储备:块茎(不可食!)
还有一种名字带“芋”、又跟芋头和魔芋同属一科的植物海芋,它却不在薯芋圈里混——它们靠脸吃饭。
海芋植株高挑,叶片宽大,潮湿时还会从叶尖往下滴水,因此又有雅号“滴水观音”,是人气颇高的赏叶植物,经常出现在办公区。
但是!海芋和夹竹桃一样属于剧毒植物,全株汁液有毒,包括叶尖滴出的水。至于它们的地下茎,就更不能吃了。
雪莲果&鬼子姜:这俩也是薯芋?
大名:菊薯
别名:雪莲果、雪莲薯
家族:菊科
养分储备:块根
大名:菊芋
别名:鬼子姜、洋姜
家族:菊科
淀粉储备:块茎
“雪莲果”和“鬼子姜”都是来自美洲的菊科植物,其实这二位也经常被算作薯芋类作物,分别称为菊薯和菊芋。
看看它们的花就容易分辨了。
菊芋的花
雪莲果有类似甘薯的长条形块根,口感却甜脆多汁,一般是切片生吃。虽说名字高大上,它的味道、口感在水果中都排不上号,卖得也便宜。鬼子姜的食用部分则是姜一样的块茎,作为蔬菜吃起来也没啥亮点。
雪莲果和鬼子姜在蔬果界地位不高,但它们有一样独门宝物——根茎中富含菊糖,这是一种人类难以消化的多糖,有甜味没热量,所以它们也被用来生产保健食品。
来源:博物
撰文 | 何全
绘图 | 郑秋旸 张瑜
图片 | 部分图片来自123rf
微信编辑 | 谢爽
本文原载于《博物》杂志2017年11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