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好消息!
浙江省2024年乡村振兴
和乡村治理现代化
高级研修班招生啦~
30个名额,免费学!
符合条件的快来报名吧~
来源:东阳市农业农村局
编辑:吕安冉
二审:蒋智
终审:王中华
叶一苇
外地人到武义来,一下火车站就看见一座白色的塔,屹立在公路边上,知道是县城到了,有一种亲切之感!
这座塔的名字很奇特,叫“发宝象龙塔”,既没有佛教的色彩,也没有地名的含义。一般人都不知其所云,而且字数多,读起来不习惯、不顺口,所以武义人也只叫它是“塔”。
这塔的地基是在一个小山坡上,这山坡像一个马鞍形,古代叫金鞍山。原来这里有座香山寺,是五代后周显德2年(955年)建造的。历史悠久,时毁时修,到明代还保留完好。在明万历年间,这个寺院还是武义要口,新上任的官员都要到寺里更衣,衣冠整齐然后进县城。当时武义的一些诸生(即儒生,指在学的读书人)如项世良等认为有寺无塔,不配套,就自发地募捐、筹集资金,建起了这塔(香山寺于清代雍正末年后毁,仅留塔)。
< class="pgc-img">>这塔于万历30年9月开工(公元1602年),万历33年五月竣工。儒生项世良等就去请县令张国裳取个塔名写篇记。县令当即满口答应。过了几天,儒生们去问询塔名,县令说:“一般的塔名都用佛学的意义来取名的,武义有吕祖谦婺学的文化(实际是指“明招文化”),我就用儒学的义理来考虑,取名为‘发宝象龙塔’。”儒生们听了很高兴,感到新鲜又陌生,就问:“这名字是什么意思呢?”县令说:“好,我们今天一道去登塔,再说。”于是大家就去登塔。这一天,刚刚是县城集市,城区很热闹,在塔上俯瞰时,县令指着那人头攒动的集市说:“你们看,这许多人熙熙攘攘,脸孔看不清楚,但头发就很显眼,有黑色的、白色的,还有一些模糊不清的像浅红色、深青色的,闪动有光,都是老百姓。”他兴致勃勃地引经据典说:“在《周易》书里说到‘寡发、有发’,又说到‘利市三倍’,都含有‘宝’的意味。我所宝贵的就是民”。又指着市场说:“那些鱼、盐、果、米、布……都是宝。这些宝都是老百姓劳动创造所得的,归根结蒂是物宝来自发宝,所以我就取名为‘发宝’,你们看怎样?”儒生们个个感到意义深刻而又通俗,拍手称好。接又提出:“那‘象龙’是什么意思呢?”县令又带他们走到塔下,要大家向上看,说:“现在塔顶高高地矗着,《周易》中又说到‘象’(指图像)和‘龙’。‘象’善于变化;‘龙’更是得到‘云蒸雷奋’就要腾飞。”他又联系到当时武义的情况说:“今天武义‘风气渐开,人文欲启,士人有凌霄干云之气,兀然擎天’。所谓‘人以地杰,地由人胜’,你们读书人也似‘龙’,都是‘宝’,希望‘爱其宝’,建设家园。合起来就叫‘发宝象龙’。”这就是塔名的由来。
这个塔名不但生动有趣,而且意义深刻:
第一,它用“发宝”来说明人是最可宝贵的,“所宝者民”,鼓励创造财富。又指出人的可宝就在于如“象”那样善于变化,多动脑力;
更要如“龙”那样善于腾飞,非常有积极进取意义。
第二,它从武义当时的集市,敏锐地指出要发展商业。在明代万历年间,武义的集市是商业的萌芽,有了一些新的发展,根据资料记载,从行市的类别来看,已初有:猪羊行、鸡鹅行、鲜鱼行、果实行、米行、柴炭行、木棉行。从集市来说,有县市每逢三、八日一集;乡村有白溪市、内白市、茭道市、端村市、泉溪市、杳渠市、履坦市七处(时间各自定)。但这仅是初具规模,而实际是薄弱的。米行比较好外,其它货物的营业还是靠肩挑或摆摊,或分售于店铺,不成行。县市还靠在街道上砌摊。《武川备考》中评论说:“武,地偏民朴,非有转毂(用小车运输)异郡,用末(商业,过去轻视商业为末业)致富。亦非有罗居百货,逞目语额瞬之巧(不懂信息的重要,缺乏灵活调度的能力),而(只知)火耕水耨,以粟易(交换)服用……”中肯地指出了全县的情况。由此,可感到这个塔名中指出商业是“宝”是非常有远见的。
第三,它发现当时武义“风气(指商业)渐开,人文欲启”(文化发展),使我们了解到武义自南宋吕祖谦在明招山开展讲学活动以后,培养了人才,改变了风气,到明代对于商业意识有了一定的发展,已起了变化。这塔是武义人思想变化的一个标志。
第四,对于这个“发宝”的“发”,还有一个有趣的巧合意味:“发”原繁体字写成“髪”,现简化为“发”,变成了有:“发财”、“发达”、“开发”、“发展”的意义。现在这个地区已建成了“开发区”,是武义县城的商业区。车驰电闪,琳琅满目,充分发挥了“发宝”的智慧与力量。此塔自建后历380年未修,破损严重,于1984年已重修一新,更显出它的雄姿。现在武义的商业正在蓬勃发展,呈现出“象”变、“龙”飞的气派,这个“发宝象龙”正是武义经济发展的标志;“发宝象龙”也成为一句响亮的豪语。
“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武义明天会更好!向着小康的目标奋进!
< class="pgc-img">>查看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http://wynews.zjol.com.cn/
被遗忘的民间会道
往事不会如烟
枣园故里,千古绝唱
>天价头鱼”
2022年1月1日,济宁第七届“太白湖捕鱼节”在太白湖畔启幕,现场聚集了上万名济宁市民和游客,大家一起以这个方式来迎接新的一年。
通过举办起网捕鱼、头鱼拍卖、新年唱大戏、非遗展、书法展等一系列活动,为市民和游客打造一个集艺术性、观赏性、参与性相结合的创新旅游节庆活动。
其中最令人关注的还是“头鱼”的拍卖。(“头鱼”一般指捕获的第一网鱼中,体重最大的那条鱼。)
今年的“头鱼”是一条重达88.7斤的青鱼,在经过多方激励竞争之后,最终以46.8万元的价格被一家建筑公司拍走,排名第二重达25.8斤的鲤鱼也拍出了25.8万元的价格。
如果按照平常的售卖价格,一条接近100斤的青鱼的价值也不会超过3千元,为何会被“头鱼”冠名之后,就变得如此炙手可热,身价也跟着翻了上百倍呢?
< class="pgc-img">>a、美好寓意、自古至今,鱼一直有着美好的象征意义,像吉庆有余,连年有余、鱼跃龙门等,在一些喜庆的日子或场合里,总少不了鱼的身影。
“头鱼”则又是第一的象征,从莘莘学子到各个行业,大家有着一马当先争当第一的决心,同时太白湖捕鱼节又是在元旦这一天举行,在新的一年里获得一条寓意满满的“头鱼”,自然不少人也想将“头鱼”收入怀中。
b、展示实力、“头鱼”的竞争就如同武侠小说里面争夺武林盟主一般,即需要自身有着强大的武义,同时也需要具备一定的威望,能登上盟主之位的人必然是德高望重且能力出众之辈。
“头鱼”的竞争虽不像小说里那样需要舞枪弄棒,但能拍下获得“头鱼”的个人或企业,势必也是相关行业中的佼佼者,这也是自我实力展示的重要环节,不少个人或企业自然也不愿错过。
c、自我宣传、常言道“无利不起早”,对于一些企业或者商家来说,如果拍下“头鱼”只是低调地展示实力,估计这样是很难具备吸引力的。
但是成功拍下“头鱼”之后,各大媒体必然也会争相报道,这也是商家或企业们想要的宣传效果,这就像某些企业每年都会投放一定金额的广告费用,其目的也是想达到一个宣传效果,相比之下,可能拍下“头鱼”的花费还会划算很多。
< class="pgc-img">>会不会成为下一个查干湖
提到捕鱼活动,“查干湖冬捕”应该是名气最大的,历史背景也是最为悠久的,并且每年12月中旬到次年1月中旬的壮观冬捕场面,都会吸引很多国内外游客前来观看。
据相关资料记载,“查干湖冬捕”这一古老的冬捕方式自古便有,但是拍卖“头鱼”则是从2003年12月28日正式兴起,“头鱼”的成交价也是一年比一年高,在2021年的12月28日更是拍出了299.99万元的“天价”。
2021年1月1日是济宁举行“太白湖捕鱼节”的第七个年头,整体规模已具雏形,太白湖会成为下一个查干湖吗?
< class="pgc-img">>a、规模大小、从水域面积上来看,查干湖湖岸线蜿蜒曲折,周长达104.5公里,蓄水高程130米时,截至2021年6月,水域面积超过400平方公里,蓄水6亿多立方米,是吉林省内最大的天然湖泊。
太白湖,原名北湖,属于微山湖最北端水域,太白湖总水面积18000余亩,现有鱼类78种,各种底栖浮游动物以及水生维管束植物300余种。
b、地理位置、查干湖位于霍林河末端与嫩江的交汇处,属霍林河的堰塞湖泊,从地理位置上来看,查干湖大部分位于吉林省西北部的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境内,在交通便利的今天,想要前往查干湖也需要花费一番功夫才行。
太白湖位于济宁城南6公里处,属于济宁市北湖区(原属任城区),于上世纪七十年代与南四湖人工隔开,成为独立的湖泊,在交通便利的程度上来比较,太白湖则更胜一筹。
< class="pgc-img">>c、文化底蕴、查干湖资源多种多样,得天独厚。特别是渔业资源丰富。自辽金以来历代帝王都到查干湖“巡幸”和“渔猎”,举行“头鱼宴”和“头鹅宴”,因而“查干湖冬捕”这个渔业文化自古便有,是重要的文化遗产之一。
2013年,济宁“北湖”更名为太白湖,因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字太白)在济宁生活23年,为纪念李白故把中国北湖改名为中国太白湖,太白湖跟诗仙李白有关,这湖也因李白而得名。
b、活动周期、查干湖冬捕活动的时间为每年的12月到次年的1月,整个冬捕活动的周期较长,这也极大地方便了全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观光游玩。
太白湖捕鱼节则在每年的元旦节当天开始,整个活动会持续数天,除了元旦节当天拍卖“头鱼”这个重头戏外,还会呈现太白湖鲜美鱼汤品尝、美食集会、鲜鱼选购、文艺展演、非遗产品展示、休闲垂钓、冰雪嘉年华等精彩纷呈的文旅活动。
< class="pgc-img">>综上所述:查干湖和太白湖都有着一定的文化底蕴,太白湖水域面积不如查干湖,但鱼类种类和物种则更为地丰富。并且查干湖冬捕的规模更大,持续时间也更久,但是太白湖则在地理位置上有着更大的优势,两者之间都有着各自的优势却劣势。
“查干湖冬捕”毕竟持续多年且规格更大时间更久,“太白湖冬捕”则如同朝阳一般正在升起,两者既是竞争关系也存在着互补,不论我们是前往查干湖还是太白湖,都能感受到我国浓郁的文化底蕴。
< class="pgc-img">>太白湖的鱼从哪里来
济宁市太白湖,原名北湖、小北湖,属于南四湖的南阳湖的最北端,南四湖是微山湖、昭阳湖、独山湖、南阳湖等四个相连湖的总称,目前太白湖总水面积18000余亩,丰富的淡水资源也孕育了丰富的渔业资源。
并且从2009年开始,太白湖每年都会举行放鱼节活动,每年都会把十几万斤鱼苗放入湖中。
2021年4月10日~11日,济宁第十届放鱼节在太白湖景区启动,投放鲤鱼、鲢鳙鱼、草鱼共计460万尾。
截止2021年,济宁市已经连续15年开展南四湖渔业人工增殖放流活动,已累计投放各类优质水产苗种4亿尾(只),湖内已初步形成了鲤、鲫、青虾等水产品种自然种群,放流的投入产出比达到1:13,与此同时,湖内一些重要渔业资源品种的种群数量得到恢复,水生生物种群结构趋于优化。
太白湖每年都以科学地配比进行投放鱼苗,并且每年在“冬捕节”开始之前,还会有专业的渔业人员对捕捞的数量和鱼类大小提前进行科学测算,捕捞鱼种的体型大多在5~10斤重,最小的也都在3斤半以上,品种以鲢鱼、白鲢鱼、草鱼、鲤鱼居多,生长期大多在4年左右。
< class="pgc-img">>在科学的调配下,太白湖也成为了鱼类们的乐园,湖中盛产鲫、草、鲢、鲤、武昌鱼、鳜鱼、甲鱼、青虾、毛蟹和莲、螺、蚌、菱等,为济宁人民的提供了丰富的淡水鱼和湖产品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