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报快讯 据大禹城微信公众号6日消息,山东禹城市疫情防控指挥办通报,2021年3月5日19时57分,接到德州市疾控中心转发济南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关于1例境外返济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的协查告知函》,涉及一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王某某为禹城市某小区居民,按照鲁指发[2021]1号《全面做好冬春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要求,王某某已于3月5日23时在禹城市集中隔离,目前王某某身体状况正常,无发热和呼吸道症状,核酸、血清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通过流行病学调查,以下为王某某返禹后的部分行动轨迹:
2021年2月28日13时06分到瑜琳街米遥婆婆香米线靠窗边就餐。
3月3日14时59分驾驶私家车到达瑜琳街悸动奶茶店喝奶茶。18时06分到李二鲜鱼火锅(通衢路店)就餐。
根据《全面做好冬春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要求,目前已确定的密切接触者的密切接触者已进行集中隔离观察,核酸检测均为阴性。
在此提醒广大市民,如有人在上述时间、上述地点与王某某有过近距离接触,请立即向当地村、社区或疫情防控部门报告,立即居家隔离不得外出。如有发热、咳嗽等症状,请立即拨打120前往定点医院发热门诊就诊。如果隐瞒不报,一旦造成后果,将依法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禹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4小时疫情值班电话:0534--7533836。
编辑 辛婧
来源:大禹城微信公众号
源:大禹城
关于紧急寻找新冠肺炎病例密切接触者的
密切接触者的通告
2021年3月5日19时57分,接到德州市疾控中心转发济南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关于1例境外返济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的协查告知函》,涉及一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王某某为我市某小区居民,按照鲁指发[2021]1号《全面做好冬春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要求,王某某已于3月5日23时在我市集中隔离,目前王某某身体状况正常,无发热和呼吸道症状,核酸、血清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通过流行病学调查,以下为王某某返禹后的部分行动轨迹:
2021年2月28日13时06分到瑜琳街米遥婆婆香米线靠窗边就餐。
3月3日14时59分驾驶私家车到达瑜琳街悸动奶茶店喝奶茶。18时06分到李二鲜鱼火锅(通衢路店)就餐。
根据《全面做好冬春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要求,目前已确定的密切接触者的密切接触者已进行集中隔离观察,核酸检测均为阴性。
在此提醒广大市民,如有人在上述时间、上述地点与王某某有过近距离接触,请立即向当地村、社区或疫情防控部门报告,立即居家隔离不得外出。如有发热、咳嗽等症状,请立即拨打120前往定点医院发热门诊就诊。如果隐瞒不报,一旦造成后果,将依法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禹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4小时疫情值班电话:0534--7533836。
禹城市委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运行
工作领导小组(指挥部)办公室
2021年3月6日
于奶茶的含糖量,一直是吃货们关注的话题。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近日暗访了10家奶茶店发现,奶茶的含糖量和甜度是笔糊涂账。
关于奶茶的含糖量,上海市消保委一直都在关注。早在2017年,上海市消保委就进行过测试,喝上一杯正常甜的奶茶相当于吃掉了7块4.5克左右的方糖;喝到一杯更甜的奶茶就相当于吃掉了13块4.5克左右的方糖。
随着年轻人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为了养生、美容等原因都需要减糖。各大奶茶店为了照顾部分消费者追求的“减糖低脂”,也在不断改变,推出了无糖、三分糖、五分糖等不同的选择。
这些区分真的是按比例加糖的吗?上海市消保委对10家奶茶店进行了暗访,结果发现,因为奶茶加糖是完全手工操作,所以误差较大且参差不齐。有些品牌的八分糖甚至超过了全糖的甜度。例如,“湊湊”经典奶茶,商家标示的含糖量比例有0、30%、50%、80%和100%,而实际测出的含糖量比例为0、43%、68%、122%和100%。其中,八分糖含糖量122%,高于全糖的100%。
此外,在不同品牌奶茶中,标示同样糖分的奶茶其含糖量也不完全相同,甚至有些标示三分糖的奶茶比其他品牌的七分糖更甜,而有些五分糖比其他品牌的三分糖的含糖量还少。例如,“一点点”和“湊湊”的三分糖奶茶的含糖量超过了“COCO”“KOI”“茶桔便”“贡茶”和“悸动”的七分糖奶茶。
检测人员表示,现在大多数奶茶店不再用白砂糖熬糖浆,而是直接使用各类糖浆。其中,果葡糖浆就是一种应用较为广泛的糖浆,它能增加饮品的甜蜜感,但不会掩盖本身的风味。过量摄入果葡糖浆可能会导致血糖升高,如果消费者本身患有糖尿病、高血糖等疾病,应减少或避免食用果葡糖浆。
由此可见,即便是同样的奶茶,其中的含糖量以及甜味剂也是完全不同的,单从商家给出的甜度来选择,可能会有误解。
上海市消保委指出,由于奶茶是复合产品,其含糖量和甜度是多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有很强的随意性。商家需尽可能地在含糖量或甜味剂的使用上予以清晰化和标准化。对于消费者来说,清晰明确的标准才能使其在选择饮品以及甜度时更准确。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食品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仅供网友学习参考使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著作权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无意侵犯版权,如有内容、版权和其他相关问题,请速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