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报贝壳财经讯(记者阎侠)1月3日,库迪咖啡正式宣布推出第二品牌——茶猫。茶猫将聚焦健康奶茶赛道,所有门店均配备人机协作系统,首店将于2024年1月在北京合生汇开业。
同日,库迪咖啡正式发布人机协作战略,在全球范围的门店规模化推行商业机器人应用,希望通过门店员工和机器人的协作,达到客户体验和成本结构的最佳优化。库迪咖啡人机协作战略将在库迪咖啡品牌和旗下其他品牌门店同步推行,于2024年1月起陆续上线。
据悉,库迪咖啡人机协作门店由配料机器人、制作机器人和送餐机器人三部分组成,可实现有人值守和无人值守两种状态。截至目前,库迪咖啡已在全球28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业务,门店总数约7000家。
编辑 宋钰婷
校对 王心
< class="pgc-img">>品/联商网&搜铺网
撰文/刘嘉玲
导语:随着中国购物中心的高速成长和普及,中国大量的连锁经营品牌也凭借东风之力高速成长和扩张。《联商网》秉持公开、公正、客观的原则,推出2023年度连锁品牌“龙舟榜”评选。
“龙舟榜”(Dragon Boat List)取自中国传统习俗——赛龙舟,而中国的连锁经营品牌逐渐呈现千帆竞发、百舸争流之势,其中创新发展生生不息,也象征着始终植根于中国文化的深厚商业传统和创新活力。我们期待每年都比一比、赛一赛, 让“龙舟榜”真正成为代表中国连锁商业的核心价值榜单。
2022年,咖啡赛道几乎是餐饮最热门赛道,堪称香饽饽。作为新消费领域的典型代表,咖啡的一举一动始终备受关注。这一年,瑞幸成功走出“至暗时刻”,星巴克朝着2025战略愿景继续前行,库迪咖啡一路高歌猛进,成为行业黑马,三顿半咖啡、隅田川咖啡等发迹于线上的咖啡品牌也在慢慢拓展线下门店。
本期,《联商网》评选出龙舟榜之“2023年度中国咖啡连锁品牌TOP20”,以门店数量为标准,辅以消费者好评度、融资情况,以及新锐咖啡品牌,同时结合了多位行业人士的看法,以此探索咖啡赛道的发展趋向。
01
两超多强格局已定
< class="pgc-img">>注:数据来源于品牌官方、窄门餐眼以及媒体公开报道。
从门店数量来看,TOP20中大致可以分为五个等级,门店数量在5000+以上的品牌为行业头部品牌瑞幸咖啡和星巴克;位于1000~5000家的品牌有4家,分别是麦咖啡McCafe、NOWWA挪瓦咖啡、幸运咖以及库迪咖啡;500~1000家的品牌有Tims咖啡、Manner Coffee;100~500家的品牌有8家;100家以下的品牌有4家。
整体来看,目前门店数量在500家以上的连锁咖啡品牌共有8个,排在其后的COSTA咖啡目前数量也在400+以上,即将突破500大关。
根据窄门餐眼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3月2日,瑞幸咖啡全国现有门店数量为8521家,星巴克为6964家,1557间门店的数量是短时间难以逾越的差距,按照星巴克最新一轮的扩张计划——至2025年新开3000家门店、平均每9小时开设一家新店来算,星巴克也需要584天才能达到瑞幸咖啡现在的门店数量。
< class="pgc-img">>1999年,中国咖啡市场亟待挖掘,星巴克以咖啡启蒙者身份进入尚是空白的中国市场,发展飞速,中国也顺势成为星巴克除本土外的第二大市场。然而,这一顺利发展形势在近几年迎来了拐点,今年2月星巴克公布2022年财报,中国市场营收为30亿美元,同比下滑18%。一季度中国市场营收仅为6.22亿元,同比下跌31%。
另一边,2018年一经出世即成为星巴克不可忽视对手的本土品牌瑞幸咖啡,也在最近公布了2022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财报。财报显示,瑞幸咖啡第四季度总净收入为36.95亿元,同比增长51.9%,净利润为5450万元,同比下降94%。2022财年,总净收入为132.93亿元,同比增长66.9%,净利润为4.88亿元,同比下降15.7%。
有人认为,24年过去,星巴克霸主地位终不保。
联商网顾问厉玲认为,星巴克实力远超瑞幸咖啡。“星巴克在中国的咖啡市场无疑是老大,是赢家,进入中国20多年,营业额、利润、口碑等等都排名第一。尽管星巴克存在一些问题,如价格偏贵,场景奢华,团队培养、内部管理也出现问题,但自身实力强硬,再加上非常重视中国市场,这些问题都有很大的改善空间,星巴克后发力十足。”
< class="pgc-img">>除了咖啡巨头,其他咖啡品牌也在加快发展速度。去年9月,麦当劳旗下咖啡品牌麦咖啡根据中国消费者的饮用习惯下架拿铁,上架了新品“奶铁”,同时公布了最新计划表,2023年将在中国新增约1000家门店,大部分位于三线城市;
根据公众号内容显示,挪瓦咖啡目前在全国共覆盖100多家城市,全国累计门店超1800家,发展势头同样猛烈;
幸运咖作为万店蜜雪冰城推出的咖啡品牌,借助蜜雪冰城的门店优势,采用相同模式与理念,以平价策略快速抢占咖啡市场,门店数量目前1300多家。
02
数量、口碑不成正比
< class="pgc-img">>注:具体评分标准为选取品牌20家门店(一二线城市10家、三四线城市10家)的大众点评评分,算出最终平均分,其中门店分布区域较为集中的品牌机动选择。
从大众点评评分来看,门店数量排在前几位的咖啡品牌在大众点评评分榜单上纷纷遭遇滑铁卢,呈现出完全的反比形势。门店数量排名第一的瑞幸咖啡,大众点评评分为3.8分,第二名的星巴克为3.85分,第三名麦咖啡为3.8分,第四名挪瓦咖啡为3.85分。
盘子太大以致不好把控成为连锁品牌难以避免的劣势,也是以上品牌评分较低的原因之一。大众点评评分由口味、环境、服务三个要素构成,理论上来讲,连锁餐饮因为配方相同,味道可以稳定发挥,但在其他方面每个门店都是独立个体,是不可控的。
另一方面,为了提速抢占市场、分摊风险、实现现金流可持续,越来越多的咖啡品牌选择开放加盟,这非常考验品牌的管理水平和统筹能力。一旦出现食品安全、店员操作不规范等问题,非常容易陷入“开放加盟是为了割韭菜”的被动局面,随之而来就是品牌价值受损,经营业绩下滑,最终影响整个品牌发展态势,得不偿失。
言归正传,无论是直营还是加盟,想办法提高平均品质是重中之重。毕竟,当消费体验成了开盲盒般“时好时坏”,对于品牌来讲不算好事。
在厉玲看来,好不好喝是非常主观的意识,最重要的是标准化,即质量的稳定,如何把握好品牌质量的稳定,是品牌们都要做好的事情。
好评榜中,4分以上的“选手”有11家,其中,最高分为% Arabica的4.71分,最低分为3.8分。
从口味、环境和服务三点来看,第一名都做到了出类拔萃。门店选取百分百Arabica咖啡豆,这种咖啡豆风味独特,在咖啡豆中属于比较高级的档次,此外,门店内使用的咖啡机和烘焙机同样优质,咖啡品质自然上乘。在环境上,% Arabica的门店设计尤其注重融入区域特色,整体简约高级;在服务上,更是细致体贴,据说即便店内客人再多,他们也会尽力为到店的客人递上一杯清水,哪怕客人只是逛逛,什么都不消费。
< class="pgc-img">>排在第二位的是杭州本土品牌Abutlamb 八角杯咖啡。八角杯咖啡专注于制作社区精品咖啡,目前主要在杭州发展,只有19家门店。在商场咖啡成为主流的情况下,八角杯咖啡另辟蹊径,选择社区作为自己的主营阵地。基于房租成本及地缘优势,发展后劲十足。
评分第三名的是美国咖啡品牌皮爷咖啡,为4.37分。2017年,皮爷咖啡正式进入中国市场,在上海开出第一家门店,5年过去,目前在全国已开出36家门店。
纵览表格可以看到,近三年成立或发力的平价咖啡幸运咖、新晋品牌T97 COFFEE、新中式咖啡鸳央咖啡等皆有上榜。
03
咖啡市场持续向暖
根据企查查数据,2021年以来,咖啡赛道合计完成83次融资,披露吸金超90亿元。其中2021年完成37次融资,披露融资金额超50亿元,2022年同样完成37次融资,披露融资金额超30亿元;截至3月初,2023年咖啡赛道合计完成9次融资,披露融资金额超亿元。
轮次方面,近三年咖啡赛道品牌产品以早期融资为主,A轮及A轮以前的融资有44起,占比超五成,其中种子轮/天使轮有26起,占比31.3%。披露融资金额方面,企查查数据显示,83起融资事件中,有41起披露融资金额,其中千万级融资有22起,占比53.7%,其次是亿级融资有15起,占比36.6%。
2022年,咖啡行业依旧是资本“宠儿”。《联商网》统计了部分咖啡品牌的融资估值情况。
< class="pgc-img">>从统计的榜单来看,既有Tims咖啡、Seesaw Coffee等精品咖啡品牌,也有八福咖啡、熊爪咖啡等新晋品牌。
具体来看,针对Tims咖啡、Seesaw Coffee的两起融资金额过亿,八福咖啡融资金额约千万元人民币,熊爪咖啡获得的融资为天使轮,金额并未透露。
Tims咖啡自2019年进入中国市场,仅4年时间就已获得4轮融资,近两年风头更盛,2021-2022年期间共发生3轮融资,除1轮金额未披露外,其他两轮金额均过亿,分别为5000万美元和1.94亿美元。
然而,营收却并不尽人意。据Silver Crest披露的数据,Tims中国在2019-2021年的营收分别为5725.7万元、2.1亿元和6.4亿元;同期应对的净亏损分别为8782.8万元、1.4亿元和3.8亿元。
2022年2月,精品咖啡Seesaw Coffee完成数亿元A++轮融资,由黑蚁资本领投,基石资本跟投。本轮资金将用于全国门店拓展、供应链建设和数字化建设。
第三个融资事件中的主人公八福咖啡是成立于2020年的网红新锐品牌,自由咖啡烘焙中心,并由海外咖啡庄园直供生豆,主打现磨精品咖啡市场。在成立两年后,迎来了自己的第一轮融资,由酒窝甜品(香港九龙玖餐饮集团)独家投资,数额为千万级人民币。
最后的熊爪咖啡同样也是网红新锐品牌,成立于2020年11月,因为特别的创立初衷以及出餐仪式在上海永康路迅速走红。该品牌希望可以帮助更多的残疾人就业,招聘的咖啡师大多为聋哑朋友,残障人士雇佣比例已经超过50%,出餐通过一个山洞口来传递咖啡,“熊”心情好了还会送玫瑰花、和消费者握手或击掌,非常治愈人心。2022年7月,在该品牌获得天使轮融资时,其品牌负责人陈大可表示,已经进入A轮融资,2023年上半年可能扩张到100家左右,估计会投入2000万预算。
总的来看,以上四起融资情况非常具有代表性,既有连锁老将品牌,也有精品咖啡品牌,还有创新型咖啡品牌,也从侧面证明咖啡市场千变万化,无论是何种形式都有无限可能。
04
咖啡后浪持续追赶
企查查数据显示,我国现存17.7万家咖啡相关企业,2021年至今新增6.7万家,其中2021年新注册2.6万家,同比增加15.9%,2022年新注册量持续同比增加37.7%至3.6万家,截至3月初,2023年我国新增0.6万家咖啡相关企业,咖啡赛道仍旧持续发力。
在数以万计的咖啡品牌中,不少新锐品牌凭借着自身的独特优势冲出重围,被资本和消费者注意到。为此,《联商网》整理出了近三年内成立的、市场反应表现不错的新锐品牌(按照门店数量进行排序),透过这些品牌了解咖啡市场的无限可能。
< class="pgc-img">>提及2022年咖啡市场,绕不开的是热度飙升的库迪咖啡和T97咖啡。
前者由瑞幸咖啡创始人陆正耀于2022年8月创立,注册资金2亿美元,于10月末在厦门推出全国首店,之后在“三年开万店”的口号下一路狂奔,不到半年时间已经在全国开出1300多家门店,平均一个月开出260家,根据GeoQ数据,在连锁咖啡品牌中,扩张速度暂列第一,远超瑞幸咖啡。
这位前掌门人在库迪咖啡的品牌运营上采用了瑞幸“发家”的相似策略,对其展现出围追堵截之势。
鉴于发展阶段的不同,二者的较量看点颇多。库迪咖啡目前正处于瑞幸走过的烧钱阶段,而瑞幸咖啡今年已经正式扭转乾坤,营业利润首次扭亏为盈,产品不断推陈出新,产品价格缓慢上移,价格带逐渐成为库迪咖啡可以攻击的弱点之一。今年2月,库迪咖啡打响了新一轮低价促销战,6大系列70余款热销产品全部9.9元起促销,以达到推广和获客目的。
库迪咖啡能否再创造神话,联商网高级顾问团成员王国平有他的独到见解,他认为库迪咖啡的起盘时点和运盘能力远超当年的瑞幸咖啡,目前是国内增量最快的咖啡品牌之一。库迪模式虽然基本等同于瑞幸,但是在利益分配时给予了加盟商更大空间,这也是一些瑞幸加盟商翻牌加入库迪的原因。总的来说,目前瑞幸处于守势,财务上还面临着盈利要求,导致自身非常被动。
在品牌心智上,瑞幸占有先机优势,库迪在门店数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时,需要开始抢占心智,低价增加与消费者接触机会只是第一步,未来库迪需要为破局找到更优解法。
后者T97咖啡凭借抖音直播间“咖啡你冲不冲”的魔性rap爆火出圈,2个月内涨粉近100万,其创始人更是扬言要干掉星巴克和瑞幸,“一年内要开设1001家门店”。但距离去年9月爆火至今,全国门店目前100余家,签约600余家,半年已过,千店目标完成难度较大。
除了以上热度较大的两个品牌,孵化于线上的新锐品牌永璞咖啡、隅田川咖啡、三顿半咖啡、辛鹿咖啡纷纷走向线下,拓展势力,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促进品牌发展。
在王国平看来,很多品牌门店线上销售占比都已经突破50%,从依托门店地理位置、人流变化,向线上客群进行深度渗透。线下品牌采取的高密度布网,可以同时击穿周边原有的线上线下分类客群,使得纯线上或线下品牌市场变窄。线上品牌为了守住市场需要反向进行线下渗透,开出展示店,加强用户心智认知,提升用户粘性。
目前线上线下模式基本透明,处于融合阶段,双方都没有太明显优劣势,线上咖啡做线下门店为了获得更大的传播力,需要进行重投入吸睛,这种旗舰店打法遇上同区域线下品牌的标准店会形成一定的冲击,但单店投入过大,盈利能力也不一定有标准店好。
诚然,线上营销策略与线下扩张并不相同,对于习惯了线上的品牌来讲,注定是一个较大挑战。
写在最后
厉玲认为,“中国的咖啡市场很大很大,远远没有做足,发展的空间可以说是无限的。”
事实的确如此,2022年,咖啡行业仍在延续去年的大热态势,持续高涨。一些品牌继续跑马圈地,另一些品牌跨界做咖啡想要分一杯羹,还有新的品牌源源不断出现,整个市场充满生机与活力。
或许明年再看,咖啡市场格局还将被重写,又有新的黑马一跃而出,搅动风云,处于上升期的咖啡赛道也会给消费者带来更多的惊喜。
*本榜单由联商网制作,如有疑问、数据错漏等,请联系作者(企业微信:15620535722)
前,餐饮大数据研究与认证机构NCBD(餐宝典)正式发布“2024中国餐饮金饕奖”系列榜单,引发关注。系列榜单共包括金饕奖TOP100、6大热门品类榜以及1份服务王榜单,共127个品牌上榜。
其中,6大热门品类包括茶饮、咖啡、火锅、湘菜、面馆和酸菜鱼,各品类榜单按品牌的金饕指数排序,而金饕指数则由餐宝典依据消费者满意度、媒体影响力、网络情感、品牌差评率、企业实力以及行业分析师评价综合得出,满分100分。
经过半年的大数据监测、企业访谈和分析师评审,最终上榜的十大咖啡品牌是:瑞幸咖啡,星巴克,Manner Coffee,幸运咖,Tims天好咖啡,M Stand,皮爷咖啡,库迪咖啡,store by .jpg,LAVAZZA。
< class="pgc-img">>1 上榜品牌概览
本次上榜的10个品牌,都是咖啡行业表现不错的;不过仅就这10个品牌来看,相互之间还是能分出高下来,在榜单上也分成了较为明显的两个梯队,并且正好以第五名的Tims为界。
其中,瑞幸和星巴克的领先优势明显,且瑞幸力压星巴克,排名榜首。在国内咖啡市场,瑞幸已是无可争议的“咖啡一哥”,在营收上已超过星巴克,在门店数量上更是远远甩开了对方,其第2万家店目前正在试营业。星巴克虽然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扩张,但与瑞幸的差距依然在加大,并且这一趋势短期内看上去不会改变。
排名第三的是前段时间深陷舆论风波的Manner。风波之后,它依然能位列三甲,说明确有值得称道之处;但积累已久的问题终于迎来大爆发,也说明企业的确有短板要补,需要继续加练内功。
< class="pgc-img">△图自餐宝典
>在前五名中,幸运咖过去很长时间都比较低调,只在最近两个月,在瑞幸和库迪各自因价格战而元气大伤的时候,才渐渐有了一些存在感,并高声喊出了6块6的“地板价”,这波操作让人直呼666。餐宝典分析师认为,背靠蜜雪冰城的幸运咖,未来的发展前景如何,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库瑞价格战何时结束。
在下半区中,库迪的名声自然是最大的。不过它今年的开店速度相比去年已大幅放缓,根据窄门餐眼的数据,库迪去年开店6531家,今年上半年是916家。它的总门店数,在今年2月宣称达到7000家后,目前依然在7000家附近徘徊,关店情况或可想见,背后则不知是多少加盟商的血泪挣扎。不过有一说一,对整个咖啡行业来讲,库迪有一定价值,它让更多人喝到了低价咖啡,推动了咖啡的普及,这也是很多消费者不希望它“倒闭”的原因。
其余的几个品牌,特别是像Tims、皮爷和LAVAZZA这几个“洋品牌”,尽管在国外都享有盛誉,但在国内的存在感都比较弱。它们都能俘获一部分中国消费者,但也仅仅只是一部分。随着中国社会生产力的高速增长和消费市场的快速成熟,这些外来和尚已不那么好念经了。
2 疯狂内卷,卷出内伤
新华社近日报道,巴西咖啡出口企业委员会10日发布的报告显示,2023年至2024年度巴西对中国的咖啡豆出口量较2022年至2023年度增长186.1%。2023年7月至2024年6月,中国从巴西购买了164.6万袋咖啡豆,每袋重60kg,合计98760吨。
这组数据直接反映了过去一年,国内咖啡市场究竟是一番怎样的狂飙突进。NCBD(餐宝典)的《2023—2024中国咖啡行业年度发展报告》也显示,2023年,中国咖啡企业成立数量高达3.9万家,是2022年的1.8倍,创历史新高。
< class="pgc-img">>造成这一局面的主要推手是瑞幸和库迪,它们在2023年的开店数量雄踞行业前二,并且遥遥领先于其余品牌。在这两家的大力推动下,国内的咖啡消费得到了进一步的普及,咖啡从业者也快速增多,客观上促进了咖啡产业的发展。
快速生长的咖啡行业,内卷也异常严重,其集中体现便是价格战,而价格战的始作俑者和主要参与者,又正是库迪和瑞幸。
在最开始,咖啡价格战并不像今天这样被很多从业者厌恶,而是起到了积极作用,它帮助库迪实现了门店的快速扩张,帮助瑞幸实现了营收的大幅增加。不过,价格战既然名为“战”,那就免不了流血牺牲;并且它所遵循的商业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到今天反噬作用日益明显,不管是瑞幸还是库迪都已力不从心。
< class="pgc-img">△图自餐宝典
>瑞幸方面,在9.9元活动多次缩水后,今年一季度的财报可谓难看,当季净亏8320万元,而上年同期则是净赚5.648亿元。库迪方面,去年以来陆续有加盟商公开表示不愿继续陪跑,上个月库迪终于松口,表示“9.9活动”预期会持续三年,但是不排除会提前结束。
价格战的结束或将不会太远,被价格战卷出内伤的库瑞们也将迎来喘息的机会。但从价格战本身而言,以它为代表的这轮疯狂内卷却并没有给行业留下太多积极的东西。除了咖啡的消费者和从业者增多以外,可能仅有个别企业的战斗力与竞争力得到了加强,其余更多的是血流成河、尸横遍野、一地鸡毛。
然而人们对此似乎也只能扼腕叹息,一个行业从野蛮生长到健康可持续,疯狂内卷、大打价格战是必由之路,当年的手机、今天的新能源汽车,莫不如是。
3 走上加盟连锁的康庄大道
咖啡价格战不可避免,加盟连锁则是大势所趋。事实上,咖啡连锁化率近两年取得了较快增长,根据NCBD(餐宝典)的研究,其已从2022年的25%提升到了2023年的31%。
< class="pgc-img">>今时今日,咖啡品牌无论大小,开放加盟俨然已是必选项,所不同的只在门槛高低而已。
本月初,在香港联交所挂牌的猫屎咖啡宣布开放加盟业务。2011年诞生的猫屎咖啡,现有门店100多家,此次开放加盟的店型有标准店和猫屎咖啡家族精品店,后者是今年首推的高端门店,以高端精品咖啡产品及咖啡衍生品售卖和品鉴为主。
5月21日,Tims天好咖啡宣布在全国范围开放单店加盟(特殊区域除外),加盟店型包括红枫店和捷枫店。跟去年九月宣布的在北京、上海开放单店加盟相比,此次加盟范围更广、门槛更低,投资金额从61万降到了56万。
品牌选择开放加盟,首要目的自然是扩大规模。比如猫屎咖啡,是要达到百城千店,Tims则是要冲万店。至于这方面的“典型”,那就非库迪莫属。它在首店开业第一天,就召开了“联营政策交流会”,定下了三年万店的目标,一年后又计划到2025年底达到2万家。为了达成计划,库迪一路狂奔,开店速度创造了若干纪录,今年5月更是宣布推出店中店,进一步降低加盟门槛,被称为开启了“毛细血管式扩张”。
当然,库迪在狂奔过程中没有遵守“两店一年”的规定,同时过于追求门店数量而忽视了加盟店的存活情况,留下了不小的隐患,这都是必须加以正视的,不值得效仿和推崇。
< class="pgc-img">△图自餐宝典
>咖啡加盟连锁存在的另一个挑战是精品咖啡遇到的,在前不久的Manner身上得到了集中爆发。Manner是精品咖啡领域的首个千店品牌,曾经因为店员能给顾客拉花拉得创意十足,而在网络上收获大量好评;但是随着店员逐渐沦为流水线上的工具人,富含创意的拉花变得少了,网上出现了不少吐槽其拉花敷衍的帖子。这种前后对比令许多人意识到了一个问题,即:这些追求规模的精品咖啡,是否就是另一种“既要又要”?
因为既然是“精品”,那就意味着“稀缺”,也就跟连锁扩张显得格格不入。并且消费者对精品咖啡的期待,绝不仅仅只在于咖啡本身是精品,还在于环境、服务、体验的独一无二。Manner在风波后开始着手改善店员工作条件,如果情况能有所好转,那也算得上是为精品咖啡的连锁化规模化探出了一条可行的路。
4 结语
咖啡行业这两年一直生机勃勃,仅在最近一个月,除了Manner上热搜外,业内就还有几件事也引发了关注,分别是:周杰伦开咖啡店、Tims获巨额融资、开业仅半年的功夫咖首店倒闭,以及蔚来汽车卖咖啡。
这些热点事件表明,国内咖啡市场的前景是人们普遍看好的,但同时整个行业也将迎来拐点,从过去的野蛮生长进入理性发展阶段。所以几乎可以断言,明年获评金饕奖的十大咖啡品牌跟今年相比一定会有所变化,至于会怎么变,则有赖于接下来各品牌的发展,相信这也是许多人所关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