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废了姐妹们,昨天下午4点钟就吃了晚饭了,鸡蛋萝卜汤,把我寡得吃完带娃去公园,结果在公交车上一直都冒清口水,难受死了。下车给娃买的正新鸡排和奶茶,结果吃了几口她们就不要了,光顾到去玩去了,正好我寡得很,那我几口就给她们干完了。
后来走到爱嘉年华,看到我最喜欢吃的冷锅串串,脚瞬间就走不动了,想是反正都已经吃了正新鸡排和奶茶了,今天肯定不得掉秤,那就干脆再吃点串串,毕竟我很久才进城一次。当时脑壳里只有一个想法,吃不虚老子吃了再减。
< class="pgc-img">>真的好吃,鸡爪、鸭舌、菌把菌肝、鸭肠、肉皮好吃,脆骨、鸡皮、肥肠也好吃,还有鱼排、虾饺、土豆片统统好吃,我硬是一吃就稀里哗啦的,根本就刹不住,脑壳里一直在想不能吃了,快停下来,但是那个手跟嘴巴根本停不下来,又废了走上称。
< class="pgc-img">>128.2,昨天129.1,只涨了3两,不亏不亏,毕竟昨天是吃爽了的,今天就把它干下来,就当是我给自己放个假,等你们了。但是今天还有最后一天,今天要稳住。
国的小吃品牌数不胜数,正新鸡排作为一个普通的油炸类小吃,在肯德基、麦当劳遍地飞的今天,仍然能够占据一席之地。
无论是在大城市的商业街区,还是在小城市的街头,都能看到正新鸡排的加盟店。
目前全国已经有18000家连锁店,这个庞大的数字,远超国内肯德基和麦当劳门店数量之和。
< class="pgc-img">>按理说,门店数量这么多,市场也应该饱和了。但没想到的是,时至今日,正新鸡排门店的数量仍然保持着稳定的增长趋势,平均每天新开13家门店。
看到这样的数据,品牌哥有些感慨。这究竟是怎样一个企业,能满足食客多变的口味,在外来快餐疯狂挤占中国市场的时候,硬是凭借一块小小的鸡排,为国货杀出了一条血路。
今天品牌哥就来给大家讲讲,“火箭式”发展、一年卖出几亿份的正新鸡排,这个起源于温州的小吃店,是如何一步一步在全国扩张,成为下沉市场的“隐形王者”?
< class="pgc-img">>01
先问大家两个问题,在外出逛街时,闻到鸡排的香味,你会忍不住买一块鸡排吗?你一般多久吃一次鸡排呢?请把你的答案打在公屏上。
在街头巷尾,常常看到有人在鸡排店前排着长长的队,只为了等到一口美味的鸡排。或许排队是辛苦枯燥的,但吃到鸡排的那一刻,所有的疲惫都一扫而光。
二十多年前,在浙江南部的一个小城镇中,正新鸡排正在蓄势待发。创始人是一位温州人,名叫陈怀武。
< class="pgc-img">>看过《温州一家人》的,都知道,温州人有闯劲,也敢闯。
陈怀武自然也不例外,上个世纪90年代,他就已经想要通过创业赚钱。
不过从事什么行业,陈怀武却想了很久都没有决定。直到有一天,他独自一人在家,肚子非常饿,在那个外卖尚不普及的年代,要想填饱肚子,只能外出购买。
偏偏这天的天气非常不好,陈怀武在冰箱中找了很久,发现了一包速冻水饺。
就是这一包饺子,让他发现了商机。
< class="pgc-img">>1995年,他放弃了稳定的工作,将全部的家产投入,创办了一家速冻公司。
他抓住食客“贪图便利”的心理,不到两年的时间,速冻公司已经开得风生水起,拿到了上千台冰柜的赞助,成为了温州速冻行业的领头羊。
但是花无百日红,外表光鲜亮丽的速冻公司由于款项遭到拖欠,很快就遭遇到了危机。
速冻食品送来有一定的保质期,并且大规模的库存也要及时解决。
< class="pgc-img">>为了消耗库存,2000年,陈怀武开了一家小吃店,并取名为正新小吃店。
由于冷冻食品种类丰富,所以当初的小吃店,几乎什么都卖。
开店初期,食客有一定的新鲜感,所以生意还不错。或许是因为口味太一般,新鲜期过后,几乎很少有人来光顾。
但天无绝人之路,当时温州的旅游环境不错,游客往来频繁。
来往的年轻人们都被小吃店独特的商标,以及统一的语言服饰吸引。
他们充满好奇心,也乐意去尝试新鲜事物。
< class="pgc-img">>在这样的“光环”下,鸡排似乎也没有那么难吃,加上陈怀武也在不断改进鸡排的配方。正新小吃店的生意也渐渐有了起色。
作为商人,陈怀武有着非常独到的眼光。
眼见生意好转起来,他就迅速扩张门店数量,将地址选在公交、地铁、学校等人流密集处,因此,短短几年下来,正新鸡排就开在温州的许多大街小巷。
2006年,经过几年的发展,陈传武注册了公司。
< class="pgc-img">>或许是因为鸡排的销量比较好,2012年,正新小吃店也改名为正新鸡排,以售卖鸡排为主,辅助卖一些小吃。
此时的正新鸡排已经拥有了上百家门店。
目前在国内发展较好的国外快餐品牌,也就是肯德基、麦当劳,这尤其受到许多孩子的追捧。同样是售卖鸡排,正新鸡排却也走出了自己的路子。
< class="pgc-img">>能够叱咤鸡排圈这么久,正新鸡排也早已掌握了消费者的口味。
而且它一直走的也都是薄利多销的路线,价格非常亲民,几乎一杯奶茶就可以解决,买完以后还会送上一杯饮料,酸酸甜甜的正好解腻。
02
眼看着本地门店数量越来越多,陈怀武却越来越惶恐。
门店数量多,意味着市场的饱和,这对正新鸡排的发展绝不是一件好事。
在深思熟虑后,他做出了一个震惊所有人的决定,到上海开设分店。
温州虽然距离上海很近,但本土企业,贸然离开温州,有很大的风险。
在当时的贸易圈中,很少有温州的企业愿意向外发展。
几乎所有人都来劝说陈怀武,就连家人也不例外。
但这次他没有听任何人的意见,坚持向上海拓展。
幸运的是,他赌中了。凭借着独特的优势,正新鸡排很快就打开了上海的市场。
< class="pgc-img">>在魔都的威力下,正新鸡排的威力像龙卷风一样,辐射到整个华东地区。
初步的胜利,让当时温州贸易圈的商人们十分眼红,陈怀武也开始布置下一步行动。
然而,2013年,禽流感病毒突袭,这对整个禽类行业来说是一场巨大的灾难。
没有原材料,没有供应商,没有市场,正新鸡排岌岌可危。
陈怀武几乎彻夜难眠。他想了又想,仍然没有做出决策。
后来,他偶然间看到了一则童话故事,想到了“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随后他就打电话叫来了助理和其他公司高管,宣布正新鸡排要放开加盟的决定。
包括助理在外的所有人都认为他是疯了。
< class="pgc-img">>开放加盟,意味着中国会出现许多家正新鸡排店,在如今的大环境下,根本就没有人再愿意吃鸡排,那么多鸡排店不仅没有用,还会拖垮企业的发展。
但陈怀武似乎是铁了心。他不顾任何人的反对,坚持要放开加盟,并揽下所有的责任。这个决定作出后,前来加盟的商户络绎不绝,一时间全国各地都出现了正新鸡排店。
团结的力量总是强大的,靠着加盟的费用,正新鸡排度过了此次危机。
寒冬过后,暖春也会如约而至。
< class="pgc-img">>2014年,涅槃重生的正新鸡排打造了强大的物流基地,也构建了覆盖全国的供应链体系。
对于那些加盟商,在开店前,总部会对其进行一对一辅助,为保证品质,所有原料都由总部配送到店。
< class="pgc-img">>这一消息传出后,又吸引了无数加盟商加盟。
2016年,仅靠一块鸡排,正新鸡排的年营收额就达到了70亿。
此外,在国内扩张的同时,他们也没有放弃国外市场。正新鸡排进军东南亚,在越南等国开出了属于自己的门店,收获了一众好评。
03
鸡排作为一种普通产品,并非正新鸡排独有。而这类产品,做法也非常简单,几乎很少有行业机密。
在同质化产品面前,正新鸡排又是怎样脱颖而出的呢?
2015年,为了扩大企业影响,提升品牌知名度。
正新鸡排独辟新径,找到了黄渤,并让他作为代言人。随后,所有的门店都挂上黄渤代言的标志。
< class="pgc-img">>黄渤独特的喜剧风格,再加上诱人的鸡排特色,这让正新鸡排的销售量,获得了极大的提升。
当时,无论是鸡排还是其他商品,只要一个品牌火了,其他各个山寨就会接踵而来,一溜儿的跟风,他们打着正新的旗号,却用着劣质的食材,如果没有任何的防伪标志,最后受损的还是正新。
借着黄渤的影响力,一时间,正新鸡排的热度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而此次的代言也带来了一个新的效果,让那些山寨门店通通现出了原形。
2016年,在当红的综艺节目《极限挑战》中,黄渤带着“刘华强”等人,来到正新鸡排门店前,低头吃鸡排,撸串,引起了一众粉丝的追捧围观。
< class="pgc-img">>“影帝都爱吃的鸡排”,这无疑是正新鸡排最好的广告。
不难看到,陈怀武很好地抓住了消费者的心理,并把这一心理用到鸡排销售上,这也让鸡排的销量登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04
发展至今,正新鸡排有过辉煌,似乎也在逐渐没落。
前几年,有媒体开始关心鸡排的食品安全问题。经过实时的暗访调查,他们发现很多家正新鸡排店,除了食用油反复利用,还会为了节约成本,偷换原材料。
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的今天,对于食品,人们关心的不再是价格,似乎更加关心健康安全。市场上鸡排种类繁杂,人们之所以会信任正新鸡排,不就是靠之前赢得的口碑么?
作为行业翘楚,这些负面新闻给正新鸡排带来了最直接的影响,尽管他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效果并不好,这对正新鸡排来说可是致命一击。
< class="pgc-img">>更重要的是,由于正新鸡排品类比较单一,在经过这么长的新鲜期后,也很难长期留住一批忠实的消费者。
创业容易守业难。
目前,对正新鸡排而言,最重要的就是如何优化那些遍布全国的门店,加强对各个门店的管控力度,保证鸡排的质量,不断推陈出新,逐步增加鸡排口味,以迎合新一代年轻群体的需求。
对此陈怀武坚信,正新鸡排不会止步于此,他们会不断推出大众喜爱的新产品,给消费者们带来全新的消费体验。
未来他的目标,是开出10万家分店。
品牌哥认为,正新鸡排从一个普通的地方小吃店,到成为无数人唇齿上的美味,既是因为它抓住了市场先机,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更是因为在这几十年的发展中,努力为消费者提供质优价廉的鸡排,而未来,正新鸡排要想做到基业长青,不仅要与时俱进,迎合时代的发展,更要避免在食品安全问题上,自掘坟墓。
如今,小吃的种类越来越多,人们选择的余地越来越大,但酥脆的鸡排,依然是不少人记忆中的味道。门前排着长队的正新鸡排店,也是这平凡的烟火气中,暖心的一刻。
对每一个餐饮品牌来说,消费者的认可就是活招牌,也正是凭借着这种口耳相传,才有了大街上随处可见的正新鸡排,才有了那一块块金灿灿、冒着热气的鸡排。
< class="pgc-img">>雪冰城、绝味鸭脖、正新鸡排、华莱士堪称无处不在,他们都有超过一万家的门店,掌握了“复制”的关键密码,而在中国餐饮界,开更多的店,成了做大做强的必经之路,也是奈雪的茶、和府捞面等后来者的不懈追求。
文 | 钟艺璇
编辑 | 赵磊
运营 | 橞楹
郭雯数了数,这是学校里第三家蜜雪冰城。
楼下这家蜜雪冰城开业后,她基本每天都会买一支3元钱的冰淇淋,毕竟价格不高,味道也不错。尽管周边环绕着古茗、益禾堂等平价奶茶品牌,但郭雯发现,“每天排队最长的永远是蜜雪冰城”。
不知何时起,“你爱我,我爱你,蜜雪冰城甜蜜蜜”的歌声出现在郭雯生活的各个角落,大到她上学的省会城市,小到老家县城,手拿冰淇淋权杖、头戴白色王冠的雪王变得无处不在。
郭雯不知道的是,早在去年,蜜雪冰城就已经迈入万店门槛。窄门餐眼数据显示,截至8月25日,蜜雪冰城全国门店已有14135家。而这个数字意味着,喜茶、奈雪的茶、乐乐茶、茶颜悦色、一点点、Coco都可,这6家奶茶品牌加起来,也抵不过蜜雪冰城一家的规模,至今,蜜雪冰城仍然以每月新开数百家店的速度狂奔。
疯狂的不止蜜雪冰城一家,绝味鸭脖、正新鸡排以及华莱士都已迈入万店大关,分别有14387家、15536家和19335家门店,而华莱士一骑绝尘,门店数量已接近两万。除了这些已经存在多年的品牌,也有越来越多的新品牌正在资本的助力下大举扩张,几十家的要开到上百家,几百家的要开到上千家,中国餐饮正在跑步进入“万店时代”。
< class="pgc-img">>▲ 图 / 视觉中国
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表示,“进入千店大关甚至万店大关,需要先看是直营还是加盟模式。直营模式重资产,但相对来说比较稳妥。而加盟的好处是能够快速开店,但是也意味着风险更大。”
近日来,连锁餐饮品牌负面消息众多,问题集中在食品安全方面,从蜜雪冰城到奈雪的茶,从华莱士到胖哥俩肉蟹煲,品牌在扩张的同时,能否保障产品质量,成为品牌扩张成败的关键。
资本看重餐饮的品牌与规模效应,在面食、咖啡、奶茶、卤味、麻辣烫等容易标准化、可复制的品类上频频出手,看起来,在竞争极其激烈的餐饮行业,“开店”成为一条更为稳妥的路径。但当越来越多的蜜雪冰城、正新鸡排包围我们的生活时,一个隐患也随之浮现:如果万店品牌依赖扩张而生存,当所有存量空间被消化,他们的尽头又在哪里?
傻瓜都能开店
对任何一家连锁门店而言,要想做到疯狂复制,标准化必然是前提。目前存在的万店品牌,几乎都是少量直营配合多数加盟的模式。而门店选址、操作流程、档口装修以及品类数目的标准化运营,也为加盟商提供了迅速上手的模板。
北京二环一家正新鸡排的店员李周告诉每日人物,正新的加盟费在10万元左右,在加盟前,总部会派人做场地调研,合适后,才会定下装修开业。
他所在的这家门店几个月前才刚营业,装修仅用一礼拜便火速完成。除去装修外,“你能看到的所有东西,公司都会提供,只要人来了就行,什么都不用管”。
而这样的标准化还体现在管理上。作为品牌得以扩张的关键,品牌依赖加盟商的同时,又以严格、统一的标准制约着加盟商,双方相辅相成,一个万店阵容得以缓缓铺开。
监察小组每个月都会对李周的门店进行线下不定时、不定点检查。在这家10平方米不到的鸡排店内,多个监控摄像头同时记录着24小时的所有动态。“如果看到原料没有定时更换,或者店员在工作期间玩手机,都会给予处罚。”
陈云在北京五环的一家绝味鸭脖担任店员,每隔一段时间,总部、北京分部以及店长都会派人前来检查食品安全与门店环境。“检查也会分两批,上班时间来一次,收档下班再来一次。”
傍晚,一个年轻女孩到店,点名要了20元的招牌鸭脖。“我们看似很简单,实际不简单。”陈云打开玻璃隔板,麻利夹起,称斤,装盒,收袋,再递给女孩。“可能外人看起来,就是傻瓜式操作,别人要多少就给多少。”
但这些步骤的前后,是严密且繁琐的标准化工作。绝味鸭脖单个门店仅安排一位店员坐班,实行店员轮班制,上一天休一天。门店的营业时间到晚10点左右,陈云往往需要忙碌到凌晨。收档后,她需要一人收齐货物架内的食物、收账、洗盘子、统一消毒以及打扫卫生,一旦环节出问题,“会直接和绩效挂钩”。
强大的供应链体系也是品牌得以持续扩张的重要动力。从自建中央工厂到冷链物流系统,现有的万店品牌从上游至下游形成一个完整链条。蜜雪冰城官网显示,蜜雪冰城品牌由河南大咖食品有限公司主导研发生产,郑州宝岛商贸有限公司提供仓储物流,蜜雪冰城股份有限公司主导管理运营,三个公司协作形成完整产业链。
而绝味鸭脖在全国范围内建设了20多家中央工厂,在自有的冷链网络支持下,成千上万的鸭脖、鸭锁骨、鸭肠等被日配到全国万家门店中。
< class="pgc-img">>▲ 绝味鸭脖官网所展示的冷链生鲜日配到店流程图。图 / 绝味鸭脖官方网站
李周打开手机上一个专属APP,每隔1-2周,他便会通过这个APP进行物资补充。他滑动屏幕,原材料只是最基础的部分,包括生活用品在内的一切都可以在APP内申请,包括长剪刀、抹布、挂钩等小物件。“比如今晚下单,隔天公司就会把这些东西送货上门。”
在标准化操作和供应链系统的支持下,原料采购以及物流运输成本得以大大压缩,而这些节省下来的成本,又能转化为低价来吸引顾客,走薄利多销的路线。
北二环的一条街道上,蜜雪冰城和正新鸡排夹杂在各类中档餐馆之间,低廉的价格吸引了不少顾客青睐。“在周五到周日的高峰期,日营业额大概能达到3千到5千元左右。”李周说,疫情前生意会更好,曾经在一天内,单价20元的大鱿鱼卖出了超过3千元的业绩。
而街对面的蜜雪冰城,几乎没有不排队的时候。晚九点时,仍有一批批的美团、饿了么外卖员前来取餐。一位美团外卖员告诉每日人物,累积到21点15分,美团平台上接到的这家蜜雪冰城门店订单已经超过300单,且仍在持续增长。“但我们其实都不喜欢接这里的单子,门店太忙了,等餐时间很长。”
< class="pgc-img">>▲ 顾客正在门店购买鸭脖。图 / 视觉中国
用钱催熟品牌
郭雯经常疑惑,3元钱的冰淇淋,4元钱的冰鲜柠檬水,6元钱的黄桃果霸,蜜雪冰城到底能赚钱吗?
价格便宜,不等于没钱赚。打开蜜雪冰城的点单小程序,产品单价均不超过10元。在蜜雪冰城的各类饮料中,柠檬是出场最为频繁的原料,根据蜜雪冰城官方微博显示,蜜雪冰城的柠檬采购自四川安岳县。打开电商平台,一斤安岳柠檬的均价在4-5元不等,而一杯冰鲜柠檬水的售价是4元。
据界面新闻报道,蜜雪冰城2020年实现了65亿元的销售业绩,利润为8亿元,全国营业额最好的店铺实现了460万元的业绩。
但蜜雪冰城的直接利润,早已脱离卖奶茶的收入。“加盟商需要自负盈亏”,蜜雪冰城工作人员告诉每日人物。这也意味着,蜜雪冰城的收入更多来源于加盟商的原材料订单。加盟店越多,生意越好,订单越多。
某种意义来说,蜜雪冰城已经不是奶茶商,而是一家原料厂商。2014年,蜜雪冰城便建立起自己的原料生产厂房,如今已经扩产形成完整的蜜雪冰城产业园。
除去核心原料自产外,蜜雪冰城还把研发、物流以及加盟商管理等各项环节都牢牢攥在自己手中。在“中央厨房”模式下,蜜雪冰城开始依靠加盟商走出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从三四线城市发展壮大,如今到北上广深,蜜雪冰城的身影随处可见。
从工厂到门店,郭雯手中一杯6元钱的蜜雪冰城,差价给了加盟商,而其中的茶叶、调味奶浆、果酱甚至杯盖和吸管的费用,都流向了“雪王”的肚子里。
“品牌效应和规模效应一定是建立在开店的基础上。” 朱丹蓬说。只有开的店够多,才能把成本和单价都压到极致,反过来又能开更多的店。集中开在三四线城市的蜜雪冰城毛利率只有45%,远低于喜茶、奈雪等茶饮品牌,但借助走量的疯狂开店模式,蜜雪冰城迅速占据了茶饮赛道的一席之地。
得到大量曝光的同时,蜜雪冰城也开始受到资本关注。年初,晚点LatePost爆出蜜雪冰城已经完成首轮20亿融资,美团旗下的龙珠资本、高瓴资本联合领投,投后估值逾200亿元人民币。
融资后,关于蜜雪冰城上市的传言从未断过。就在前日,又有媒体报道蜜雪冰城将赴港IPO,蜜雪冰城迅速否认,“目前确实没有明确上市计划”。
< class="pgc-img">>▲ 在美团与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公布的2021中国餐饮加盟榜中,蜜雪冰城高居第一。图 / 2021中国餐饮加盟行业白皮书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所长助理、研究员刘涛曾经表示,“万店时代”是我国餐饮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也代表了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不可否认,“疯狂开店”的基因正在蔓延。
《中国餐饮大数据2021》报告显示,中国餐饮市场连锁化进程不断加快。2018年中国餐饮市场连锁化率为12.8%,2019年增长至13.3%,2020年连锁化率加速提升至15%。对比美国50%的餐饮连锁化率,中国餐饮连锁化仍具有非常广阔的增长空间。
任何一个万店品牌诞生,都离不开资本力量推动。这些品牌之所以具备万店基因,无非是倚靠价格低廉、操作流程标准化、管理模式简单等特点。在加盟模式下,品牌借助加盟商扩大原料出口,加盟店又依仗品牌力量得以生存,二者相互反哺。
但在之前,包括蜜雪冰城在内的大多数“千店”“万店”品牌,都已经历多年持续的扩张,开店速度并不快,一方面是保证现金流,另一方面也能通过加盟费、原材料供应费做到盈亏平衡,并不需要过多引入外部资本,从资本的角度看,餐饮行业竞争激烈,退出不明朗,也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但现在,连锁餐饮品牌如雨后春笋,他们需要迅速开店形成规模效应,就不得不借助资本的力量,这种连锁扩张、以量换价的模式,因其变现速度快,在短期内往往能吸引资本的关注。
今年以来,和府捞面完成E轮8亿元融资,甚至连巨头腾讯都未能争夺到领投资格;遇见小面完成1亿元战略融资,3个月估值涨了3倍;五爷拌面也在同期宣布获得A+轮融资,高瓴创投以高估值领投。继炸鸡、奶茶后,资本竞逐的下一个赛道似乎又来到了面食上——毕竟面食和前两者一样,都具备品类规模化、管理标准化的可能性。
朱丹蓬认为,无论是千店还是万店,实际都是用空间换时间的做法,很多资本都旨在通过短平快的模式或者运营思路实现最快获利,在可控、可复制、确定性强的品类上,迅速开店是最好的选择。
< class="pgc-img">>▲ 在和府捞面排队的顾客们。图 / 视觉中国
“万店”高光下的隐忧
但这样的万店模式真是灵药吗?
至少高端餐饮品牌俏江南就曾在扩张上狠狠摔了一跤。2008年,俏江南风头正盛,创始人张兰与鼎晖资本签下对赌协议,要求俏江南需在2012年之前完成上市。自此俏江南开始了高调的扩张计划,一年时间里门店数量迅速超过80家。但管理能力却无法支撑起俏江南突然的规模扩张,曾经美好的愿景陡然转变为压力,最终以巨大的代价收场。
在迅速扩张中,直营门店会面临着巨大的资金压力,在这个过程中,许多曾经信心满满的直营店都被迫倒下。如果说俏江南是因为水土不服,“吃个汤”的倒下则再次证明,即便是标准化的复制,盲目扩张也充满着重重风险。
2019年,“吃个汤”门店突然大规模关闭,而就在一年前,吃个汤还被资本市场看好,获得近亿元的A+轮融资。在融资后,吃个汤对外宣称要借助“全供应链布局”,实现标准化生产,朝着百家门店的目标迈进,但最后还是因资金链断裂不得不宣布长期停业。
万店之路不好走,而对于已经迈入万店的品牌来说,如何守住万店地位也成为一个严肃的问题,有时赖以生存的优势也会反转为被动与窘迫的一面。
标准化带来的最直观影响,是在日新月异的餐饮行业中,万店品牌的单调与老套。
郭雯很少尝试正新鸡排和华莱士的产品,“它们都太单调了”。在她看来,二者的炸鸡外壳永远都是金黄脆硬的模样,口味与产品形态也许久未更新。尽管正新有一些口味选择,但香辣、孜然、番茄以及甘梅这几种口味已经是过去式。“现在我比较喜欢的是韩式炸鸡,酱料味道更好,还会配一些年糕、芝士球。”
花样百出的各类网红店也开始挤兑这些品牌的生存空间。《2017中国餐饮消费报告》数据显示,90后在餐饮选择方面的关键词是:异国化、快捷、新鲜有趣。人们就餐时不再只是为了吃饱,而是为了满足味蕾,获取新的美食体验。
叫了个鸡、蜜哆哆韩国炸鸡等各类炸鸡品牌近年来开始进入大众视野,并邻近正新鸡排的周边布局。“尽管价格会比正新贵一点,但是我还是愿意为品质和服务创新买单。”郭雯说。
面对这样的同质化竞争,李周也开始绞尽脑汁留住顾客。正新鸡排门店面积有限,往往只会留下店员工作以及货架摆放的空间,李周在距离店铺5米处的人行道周边放了几把塑料凳,“我要想办法让顾客坐着吃”。
在这条可复制、可扩张的快捷途径上,一个隐患也随之浮现,如果万店依赖扩张而生存,当所有存量空间被消化,它的尽头又是什么?低价曾是这些万店品牌最大的护城河,但当市场饱和,扩张之路不再好走时,扩张或许会失灵。而到那时,再想通过品质和服务提升竞争力,品牌势必需要涨价。问题在于涨价后,消费者还会买单吗?
最致命的,还是食品安全问题。当店铺下沉落地,数量快速增加时,必然会出现难以管控的“死角”。
今年5月以来,华莱士、蜜雪冰城因存在食品安全问题被河南省市场监管部门以及北京市市场监管部门先后查处。这些被频繁爆出的食品安全问题,也令人怀疑,这些品牌在扩张之后,是否会因成本而牺牲一部分的品控要求?
< class="pgc-img">>▲ 8月23日,蜜雪冰城、华莱士再度因为卫生问题被查处。图 / 微博截图
实际上,早在报道之前,社交平台上对于这些加盟店的食品安全讨论就从未停歇。朱丹蓬称,现在包括蜜雪冰城在内的很多餐饮品牌都被资本裹挟,即通过快速规模化,从而达到上市的目的。“但是关键的一个问题,这些餐饮品牌的整个质量内控体系是不完善的,供应链也是不完整的,食品安全隐患很大。”
而这些死角一旦被发现,将会牵一发而动全身,对整个品牌产生影响。
当万店品牌初尝甜头,资本看重餐饮的品牌与规模效应,纷纷出手。但餐饮行业最终还需回归到品类发展前景中,一旦强行加速,食物最终成为工业流水线的产物。
“食品是一个需要恒心、耐心、初心、良心的行业,和资本的本性刚好相悖,所以两者怎么去磨合很关键。”朱丹蓬说。
郭雯如今更倾向于选择有特色、能吸引自己注意力的餐饮店,在她看来,随处可见的店铺是“可吃可不吃”。她最近热衷于一家卤味新品牌,“有一款产品叫做柠檬泡爪,我觉得这个搭配挺有意思”。
毕竟时代不一样了,消费者也年轻了。当一大批餐饮品牌奔向万店时代,以效率、速度决胜市场时,餐饮江湖也变得内卷起来。
< class="pgc-img">>▲ 由中国饭店协会举行的第四届中国连锁餐饮产业发展大会。图 / 中国饭店协会官方微信平台
(文中郭雯、李周、陈云为化名)
文章为每日人物原创,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