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不敏感,商业气息不浓,这样一个人,却能在火锅界培养出一匹黑马。10年,80多家直营店,年营收10亿,这是他和搭档取得的成绩。
捞王,这家上海最赚钱的台湾连锁餐饮企业,在赵宏泽和他的搭档廖志伟的经营下,今年“将是更完整的一年”。怎么理解这个“完整”?请看他们的故事。
《洪波高端访谈》周刊
栏目策划/主持 :陈洪波(红餐网创始人)
大部分创始人对营业额等数字会比较敏感,但捞王锅物料理(以下简称“捞王”)的联合创始人赵宏泽不是,反而经常被采访者问懵。
可偏偏是这样一个看上去商业气息不浓的人,让“捞王”跑成国内火锅界黑马,10年开出近90家直营门店,年营收达10亿。
△ 捞王联合创始人赵宏泽(右)、联合创始人兼CEO廖志伟(左)
赵宏泽和他的搭档,捞王联合创始人兼CEO廖志伟,都是1976年出生的台湾人,还是从小玩到大的伙伴。如今的赵宏泽可以说是捞王的精神领袖,廖志伟则重运营和管理。用廖志伟的话说,赵宏泽就像妈妈,给予企业温暖的爱;而自己就像严肃的爸爸,发现并解决企业存在的问题。
双剑合璧,也让我们能更好地理解捞王的独特之处。
捞王联合创始人赵宏泽谈企业文化
< class="pgc-img">>01 初创时期崇尚“狼性文化”,却并不快乐
赵宏泽,非学霸,也非经商高手。夜间高中读了5年,曾摆过地摊,干过服务员、送货员、房地产中介等杂活。20岁时在台湾跟风做过自助火锅,开4年亏本倒闭;马上又到杭州开了一家杭帮菜馆,1年后铩羽而归。
“一个真正摸爬滚打过的人,一切都有迹可循”, 郭德纲的这句话足以让人们猜到,赵宏泽不管怎么折腾,最终还是会创业的。
2009年,他在上海开出第一家猪肚鸡火锅店,名字叫“捞王”,很有一股捞到风生水起的气势。在华东地区,卖的却是华南地区的热门品类,只因听说3个月即可回本。
正如他所望,捞王很快就赚到了钱,赵宏泽也以此为目标,并崇尚起“狼性文化”。
数字、数字还是数字,成本控制、员工留存、加盟商等常挂嘴边。2013年,捞王的门店数量逼近20家。可是,他发现团队每个人疲惫又不快乐,又没有使命感,而自己也一样,和员工、和太太的关系都不好。
02 员工流失率接近海底捞,全靠“温度”二字
因哥哥多次布道,2014年赵宏泽重新对生命进行思考:人活着,不能只是将本求利。 就如福特汽车创始人亨利?福特所说——除了赚钱以外没有其他价值的事业,是空洞的事业。
赵宏泽希望自己和捞王的未来都不再只是数字,而更应该拥有温度。从此他把“爱”确定为企业文化的核心。可是,光讲“爱”难免有点虚,怎么把“爱”的文化和市场结合好,才是企业健康发展的关键。
怎么结合好呢?他想到了“人”,只有人对了,产品才会对,销量才会好。 “人”字简单两笔,在世上却最难管理,赵宏泽和他的团队穷尽心思研究起“人”来。
重技艺
当连锁餐企为“标准化”费尽心思时,赵宏泽反而希望能够在门店里保留部分手工技艺。需要熬制8小时的火锅汤底,煲制2小时的酸梅汤,纯手打的爆浆虾丸……这些都被留在每一家门店里,交给厨师去操作。
“我不希望自己的伙伴每天只是在机械性地重复拆包加热动作,这样只会让厨师失去自身价值。”他坦陈这样会增加成本,但为了味道,更为了厨师,他没去细算这笔账。
重榜样
既然很多手艺在店里完成,那就需要一套明确的考核制度,捞王为此设定了一系列SOP(标准操作程序)工序和SOP考核。初期时,这套考核仅针对基层员工;而在后来明确了“人人皆榜样”后,考核就把监督员和厨师长也纳入优先考核中。
当员工执行不到位,督导员和厨师长能够快速且明确地指出问题,并倒逼员工从自身出发把事情做好,从而做到人人皆榜样。
重品格
同理心、同理心、同理心,赵宏泽不断重复这个词,并将其延伸到团队每日必定死磕的课题——食品安全。他经常会反问我们,“不放心给家人吃的菜,怎么能推荐给顾客? ”“员工都没吃过的菜,怎么推给顾客?”
2017年台湾《商业周刊》一篇标题为“火锅店阵亡率五成,为何他店数三年增两倍”的文章,就重点报道了这家上海最赚钱的台湾连锁餐饮的秘诀在于——拼食安。赵宏泽愿意牺牲部分利润,去主动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
△ 2017年台湾《商业周刊》对捞王的报道
廖志伟告诉我们,如果这一笔笔账都要精准计算的话,那么人员流失的成本是最高的,而他们用人文关怀留住了人,实际上反而获得了更大的利润。
目前在捞王2600名员工中,工龄3年以上的超过600人,整个公司人员流失率保持10%以内。在员工流失率高达近30%的餐饮行业中,捞王做到了和海底捞、王品两大巨头相近。
03 十年发展看管理,百年发展看文化
“十年发展看企业管理,百年发展看企业文化。”捞王的决心不只是十年、二十年,而是更远。当我们试图以“市场的洞察”角度来分析捞王与其他火锅店的区别时,几乎只能得到以“煲汤火锅”(包括主打的猪肚鸡、花胶锅鸡、佛跳墙)切入市场做出差异的结论,其他的都归根于“企业文化”。
无论是在和其他猪肚鸡火锅的横向对比,还是和近几年兴起、同样讲究营养健康的椰子鸡、潮汕牛肉火锅等细分品类的纵向对比上,赵宏泽和廖志伟两人都相信——捞王品牌不同的宗旨,天生就是差异。
经过2014—2016三年的摸索,捞王的企业文化发生了质的变化,正如赵宏泽所期盼的,企业慢慢有了温度,不再只是业绩;也如廖志伟所说的,不追逐利润,反而创造了更好的利润。
打好了根基,稳定了团队,廖志伟惊喜地发现,他们可以很好地把握自己的节奏,而不必为了跟随潮流而匆忙入局。
2015年的现象级话题“茶饮”,催生了“餐”与“饮”结合的新模式,如2016年呷哺呷哺旗下凑凑火锅就趁热推出“火锅+茶饮”体验。而这种模式,捞王在2018年才推出。
同样,2015年火锅外卖成为风口,海底捞等各火锅品牌纷纷入局,而捞王也是在2018年才上线。
虽然稍晚,廖志伟却相信,当企业自身变得越来越强大时,加入哪个项目都不会太晚。自有茶饮很受欢迎,火锅外卖业绩也不错,并且和日本国宝级IP“屁桃君”合作,把外卖汤底做成萌萌的公仔,一下子就让人记住。
△捞王携屁桃君一起走进大别山探访孩子们
04 捞王第十年,看起来更完整
2017年后的捞王,除了自有饮品、外卖火锅等业务的发力,同时还开辟了两个副牌——“锅季”健康小锅、“赤鼎”台式麻辣锅。此外,也在全国城市的版图上画下一个又一个红圈,从原来江浙沪一带拓展到北京、重庆、武汉、深圳、西安、台湾……
然而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廖志伟更看重的是,集团从刚开始只有门店,到如今拥有很好的战略合作伙伴,且在B短、C端、供应链、运输等都能够做深度的资源整合。总体来说,门店继续打好基础功、打好品牌,而后端则不断做深、做透。
2019年是“捞王”第十个年头,也是赵宏泽和廖志伟心目当中“让捞王看起来更完整的一年”。这个“完整”,说的正是因为企业文化的渗透,捞王从自身到社会角色当中,都趋于更美好的模样。
今年,捞王的重点会往北京、深圳、重庆发展,预估总店数会达到100~105家。
后记
“人都需要被破碎,然后重建。”赵宏泽曾经就是这样“破碎”过捞王的狼性文化,并以“爱”的文化重建。
2017年因为心肌梗塞动了手术,他的心脏被装了3根支架,可他不抱怨,反而对生命有了全新的思考——生命是不可以掌控的,所以他希望自己的家庭和伙伴都能活得幸福,也希望捞王能够健康发展。
我们也希望煲汤火锅的温度,就如捞王的温度,一直温暖着每个人。
>心逻辑
1.捞王是中国排名第一的粤式火锅连锁餐厅。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2020年,捞王的收入及餐厅数量均位列业内榜首,当中捞王占有1.7%的市场份额(按收入计)。捞王在华东市场受到广泛认可,极大地促进了捞王在全国范围内的餐厅持续快速扩张。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捞王在中国内地的30个城市开设了149家连锁自营餐厅及在台北开设了一家餐厅,这些餐厅均由公司自主运营。
2.粤式火锅市场份额逐步加大。于2020年,在中国内地的所有菜系中,火锅占据的中餐市场份额最大,占总市场份额的14.1%。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预计2020年至2025年中,粤式火锅将保持15.3%的年复合增速,有望争夺更大市场份额。
< class="pgc-img">>来源:招股书
一、公司概况
捞王于2010年成立,并在同年在上海经营捞王粤式火锅店。捞王的发展历程的重点有:
2012年在上海建立总部,并于上海宜家购物中心开设捞王,往高端购物中心踏出了一步。2013年将门店扩展到江苏苏州市,2015年扩展到北京市。并于2017年在台湾省开设到捞王将店铺拓展到台北,于2018年捞王进军深圳市、重庆市、西安市。于2020年开始经营零售业务并销售即食产品,截止目前捞王已超过100家商店中销售即食食品。
捞王为在所有餐厅供应的若干原料的研发和生产建立了综合设施中央工厂,采用统一的采购系统集中处理所有采购订单,并采用严格的评价及问责机制,将食品安全纳入店长和厨师长的绩效考核。此外,公司制定了严格的供应商甄选标准,通过数字化系统严密监控运输及物流运营。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捞王超过85%的门店在当地部门的实地视察中都符合餐厅食品安全要求,取得了A级评级,远高于仅10%的行业平均水平。
捞王不断加强数字智慧建设,实行数字化系统,使总部能够及时检查、监督及管理餐厅的营运,继而帮助餐厅快速有效地调整其业务营运。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捞王的会员系统已获得并维持大量粘性客户,拥有超过9.3百万名会员,其中1.4百万人已提供其所属年龄组别,这当中约72.0%为35岁以下的人群,会员用户在首次下单后90天内的再次就餐率达14.4%。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截至2021年7月,在拥有超20家餐厅的所有中国火锅连锁餐饮企业中,捞王在口味、服务、环境评价上均排名第一;《中国餐饮报告(2019年)》中,捞王亦以相同标准在所有火锅餐饮企业中排名第一。
中国酒店协会将捞王评为2020年「中国10大火锅餐厅品牌」,印证了捞王在运营管理方面的优良质量。热门美食频道去哪吃将捞王评入其2021年度最佳品牌百强榜,以此肯定捞王在人气及营运方面的出色表现。此外,于往绩记录期间,捞王有六间门店进入「大众点评必吃榜」。
此外,捞王一直积极探索除餐厅营运外的其他业务营运以满足顾客不断变化的消费需求及不断增长的即食产品需求。于2020年,捞王战略性地推出零售业务,通过与当地及国际商超合作,销售即食胡椒猪肚鸡,为此,捞王继续加强供应链能力,为在全国范围内进一步扩大零售业务作准备。
华东市场是中国餐饮服务业潜力巨大的市场,公司自成立以来,持续深耕华东市场,已在此区域建立了极高的品牌知名度。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捞王已经在上海市、浙江省及江苏省开设了124家门店,门店网络已深入至华东市场的一线、新一线及二线城市以外的众多小城市。
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捞王已经在华东市场外的其他城市开设捞王锅物料理门店20家,复盖了北京、深圳、重庆、成都、西安、武汉等地,为下一阶段的快速增长蓄势。上述新开门店大多数都能够在开业1至2个月之内达到盈亏平衡,许多门店也能取得优异的运营表现,证明了捞王异地有效扩张门店网络及经营门店获利的能力。如公司在深圳开设的捞王锅物料理门店,2019年、2020年、2021年平均翻台率分别高达3.74%、3.25%及2.83%。
捞王的财务报表显示,近两年来营收增速似乎受到阻碍,且利润能力下滑。2019财年、2020财年和2021财年,公司营收分布录得1094.7百万元、1124.8百元万和1299.8百万元,同期利润分别为人民币79,915千元、人民币67,441千元及人民币13,960千元。
< class="pgc-img">>来源:根据招股书整理
净利率也是逐步下滑,从2019年的7.30%下滑至2020年的6%再下滑至2021年的1.10%。
< class="pgc-img">>来源:根据招股书整理
二、市场概况
在过去几年中,中国的粤式火锅餐厅行业经历了快速增长,主要是由其健康和营养属性、适用场景以及蓬勃发展的外出就餐文化驱动。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粤式火锅餐厅行业的收入由2016年的人民币546亿元增加至2019年的人民币739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0.6%。
然而,受新冠疫情影响,收入于2020年减少至人民币630亿元。预计到2025年,粤式火锅餐厅行业的收入将达到人民币1,285亿元,2020年至2025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15.3%,占中国整体火锅餐饮市场的15.1%。
中国的中国火锅餐厅市场高度分散,2020年有超过40万家火锅店营业。中国火锅餐厅市场在食品质量及一致性、性价比关系、环境和服务、位置、稳定优质的食材供应以及是否有训练有素的员工方面激烈竞争。按2020年收入计,中国火锅餐厅市场的五大参与者仅占总市场份额的7.9%,其中捞王占0.3%。
< class="pgc-img">>来源:招股书
粤式火锅餐厅市场的竞争也十分激烈,因为中国各地有众多的粤式火锅餐厅和品牌。按2020年收入计,五大参与者仅占总市场份额的约5.0%,其中捞王占据最大的市场份额为1.7%。
< class="pgc-img">>来源:招股书
三、上市概况
目前,联合创始人李裕成、陈湘、黄雅玲(陈湘的配偶)、赵宏泽、王咏诗(赵宏泽的配偶)分别持有捞王29.92%、7.51%、1.33%、4.26%及2.00%的股份,合计达到45.02%,且是一致行动人。
< class="pgc-img">>来源:招股书
据招股书披露,上市前捞王曾向18名投资人共计融资约人民币9436万元。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捞王IPO联合保荐人之一的中金公司是18名投资者之一。
2021年6月10日,中金公司的子公司CWI(China World Investment Limited)通过捞王股东Oasis Eagle International Co., Ltd购买约209万股份,而后将股份转给LWSPV。此次交易每股成本1.43美元,合计30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1890万元)。按此次交易价,捞王估值4.6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0亿元)。
< class="pgc-img">>来源:招股书
四、风险因素
1.近几年捞王的快速扩张可能会导致风险及不确定因素增加。
2.捞王现有餐厅的地点可能不具有吸引力或可能变得没有吸引力,且捞王的新餐厅可能无法以商业上合理的价格取得优越的地点,这将影响到捞王门店的发展。
3.捞王餐厅的远期利润率水平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
五、估值
在3月14日,捞王重新递表赴港上市,捞王成功上市后,国内前四大火锅品牌将齐聚港交所,而近日火锅一哥海底捞的囧况,意味着火锅餐饮越来越难做了。另一方面,尽管捞王的营收持续在加大,但因为疫情和新店开支等因素,公司两年净利润下滑了8成,后续利润率能否回升将是影响公司股价的重大因素。
整体看,捞王在港股熊市的环境下上市将面临较大的压力,参考谭仔国际的估值,预计上市后为2倍左右的市销率。
< class="pgc-img">>均消费高于海底捞,却未必是海底捞的对手。
文丨BT财经
近期火锅市场萎靡,海底捞在8月24日公布财报之后,因翻台率和人均消费均有下滑,创始人之一、张勇的妻子舒萍以及另一联合创始人施永宏离职,海底捞市值蒸发3000亿港元。而呷哺呷哺也面临巨额亏损,扩张受阻的困境,使火锅股全线遭遇重创。
就在这样萎靡的市场环境下,捞王逆势而上,于9月1日向港交所提交IPO申请,一旦成功,将是继海底捞和呷哺呷哺之后,第三家在港上市的火锅股。
但是,捞王真的是火锅股的救世主吗?
营收高却利润低
李裕成于2009年成立捞王,目前为捞王董事长。经过12年的发展,捞王主要经营项目为火锅餐饮。
从最初在上海的区域火锅门店切入市场,经过连续多年的开拓形成多渠道市场,如今,捞王实现对中国内地市场的全面覆盖,截止招股书发布时,捞王在中国内地的25个城市开设了135家连锁自营餐厅,其中台北也开设了一家分店。
作为捞王的大本营,江浙沪地区是捞王主要的开店地点,它在江浙沪区域开设的门店数达到116家,且大部分门店都位于高端购物中心内。
捞王最早只是单一品牌火锅,在十余年的品牌运营中,捞王逐渐发展了众多品牌,其中包括捞王主品牌、锅季以及捞王心灵肚鸡汤三个品牌,这三大品牌覆盖了不同的市场和用户人群,其中捞王作为主品牌主导粤式火锅,其门店数量为130家。
捞王招股书显示,将募集资金用于扩张新店。并计划在2022年、2023年、2024年,与新一线城市和二线城市分别开设约49、75和103家餐厅,这些餐厅都顺利开张的情况下,总数依然只有362家,和海底捞1597的门店数量以及呷哺呷哺的1077家门店(尚未包含149家凑凑门店数)同期相比,捞王的市场覆盖和占有率明显偏低。
< class="pgc-img">>招股书显示最近三年捞王的盈利向好,除了2020年受疫情影响较前一年净利润下滑15.6%之外,其他年份捞王的营收增长速度较高,2018-2020年,其收入分别为8.7亿元、10.9亿元和11.2亿元,分别增长25.3%、3%,净利润分别为5905万元、7991万元、6744万元,在疫情逐渐恢复后的2021年上半年营收达6.5亿元,同比增长48%,净利润为2145万元。总营收增长较快,但净利润却为近几年最低。
餐饮行业的毛利计算很简单,就是总收入扣除所用原材料及耗材,招股书显示,2018年、2019年、2020年和2021年上半年,捞王的毛利率分别为65.6%、65.1%、63.1%和63.8%,但从毛利率来看,捞王的毛利率高于海底捞同期的59.1%、57.7%、57.2%和57.7%,2021年上半年,海底捞实现营收200.94亿元,净利润为9651万元,而呷哺呷哺集团营收为30.47亿元,净利润却亏损了4992万元。在盈利方面,捞王优势明显。但作为衡量一家餐饮企业是否健康和良性发展的现金流,截止2021年6月30日,捞王的现金流仅为8944万元,较2020年12月31日的1.38亿元下滑了近4成。
公司负债分别是截至2019年的2160万元、2020年的3360万元以及2021年上半年的2930万元,捞王称其负债主要为供应商以及租金应付款。
逐年下降的翻台率
捞王的人均消费是目前火锅品牌中相对高的,2018年、2019年和2020年这三年,捞王的人均消费分别为120.3元、123.7元和128.1元,整体呈现增长态势。2021上半年,捞王人均消费提升至123.9元,高于同期内海底捞的107.3元和呷哺呷哺的62.2元,低于凑凑的136.2元。
翻台率是衡量餐饮企业能否持续盈利的重要标准,而在翻台率方面,捞王自2018年是不断下降的,由2018年的3.1次/天,下降到2019年的3.0次/天,2020年受疫情影响捞王的翻台率为2.5次/天。
但让捞王没想到的是,自疫情平稳后,翻台率却再没有提升上去,甚至下滑至2021年上半年的2.4次/天的数字,接近呷哺呷哺同期的2.3倍,但低于海底捞同期的3次/天和湊湊同期的2.6次/天,而海底捞在几年前翻台率可以达到2018年的5.0次/天、2019年4.8次/天、以及2020年的3.5次/天。
海底捞一直是翻台率最高的餐饮企业,而捞王在翻台率方面表现得并不理想。这也是让资本担忧的风险之一。
< class="pgc-img">>“翻台率低于2,意味着餐厅几乎很难盈利,捞王尽管人均消费较高,但也不是高出海底捞太多,如果在翻台率方面再持续下滑,势必会直接影响他们的盈利能力,而2.4次的翻台率已经处于危险的边缘。”在火锅行业浸染多年的龙炎火锅董事长李炎对捞王过低的翻台率表示了担忧。
同质化严重,竞争惨烈
火锅是中国消费者喜爱的传统美食,拥有广阔的消费市场。捞王在招股书中强调,国内火锅市场由2016年的3955亿元收入增加至2019年的5188亿元,连续4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9.5%。这一复合年增长率是远远高于其他中餐行业的。
至于火锅市场的未来,捞王有着自己的心理预期,据捞王预计火锅市场的总收入将继续以14.2%的复合增长率由2020年的4380亿元增加至2025年的8501亿元,而同期的中餐市场复合增长率为13.3%,火锅行业和传统中餐行业相比优势明显。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捞王招股书)
火锅市场的近万亿市场得益于火锅餐饮企业易于快速扩张,火锅餐饮易于标准化,厨房占用面积小,厨师配置要求较低。这就形成了在众多中餐企业中,只有火锅企业能将门店开设至上千家以上,火锅的单店盈利能力较高,是优于其他餐饮类别的,也是众多资本蜂拥的餐饮行业的优质赛道。
但易于复制和标准版是把双刃剑,便于自身扩张也便于竞争对手的扩张。尽管火锅市场有着近万亿的市场规模,但整体增速已经放缓,各火锅餐饮企业之间竞争加剧。
即将上市的捞王不仅面临已经上市的海底捞和呷哺呷哺的直面竞争。近年来,由于火锅行业的利润高,可复制性强,火锅行业也是被众多资本看好的赛道,BT财经在烯牛数据中输入火锅二字,可以清晰看出近期有数家火锅被资本看好,单笔融资上亿元的火锅企业就有3家,其中不乏有字节跳动、黑蚁资本等众多实力强劲的投资机构,捞王不仅面临被众多资本看好的周师兄、巴奴、小龙坎、大龙燚的竞争,还要面临众多同类品牌火锅的惨烈竞争,捞王上市后能保持多大的竞争力,现在尚不好说。
< class="pgc-img">>有人将火锅餐饮增幅放缓归咎于疫情,但疫情只是其中的一方面而已,整个行业的增速放缓已经早有预兆,2017年,呷哺呷哺在北京新开了5家门店,结果该地区营业收入同比增长近两亿元,而在2018年,呷哺呷哺在北京地区新增了27家门店,收入增长却只有一亿元,增速明显放缓。捞王在明显增速放缓的情况下入局,仅想依靠一锅清汤就能破局,必定异常艰难。
资本的嗅觉是敏锐的,早在7月16日,国金证券就发布了针对火锅行业典型代表的海底捞的研究报告,该报告结合了海底捞新开门店中小型门店占比升高、一线城市客流量出现分化、低线城市红利持续性待验证等诸多因素,将海底捞评级从“增持”下调为“减持”,这明显是一种不再看好的讯号。
< class="pgc-img">>“现在连锁火锅餐饮企业的品牌效应很强,促销力度也很大,一家分店的开业会有相应的酬宾活动,顾客会在新店吃上几次,但优惠力度减少后,顾客消费回归理性,后期继续来的次数很明显少了,而像海底捞那样的火锅毕竟是少数,因为他们不仅仅是吃火锅,还有一些其他餐饮企业难以复制的服务。且目前全国火锅门店总量超过40万家,川渝火锅的占比最高接近7成,像捞王这样的粤式火锅,偶尔吃一次可以,经常去吃的人寥寥无几。”火锅食堂总经理张松认为捞王的粤式火锅想赶超海底捞并不容易,无论是从规模还是就餐服务,捞王和海底捞相比都没有优势。
门店租金作为餐饮行业一项重要的支出成本,张松认为捞王和海底捞以及呷哺呷哺相比,现阶段都没有可比性,“海底捞作为一家名声响亮的火锅品牌,他们和商场议价的能力超强,比如其他餐饮品牌入主高档商场,租金最低要占据总营业收入的7%—8%,而海底捞几乎都是在4%以下,这无形中增加了海底捞的利润空间,呷哺虽然品牌力稍弱,但也有一定的影响力,和商场也有一定的议价权,很明显捞王现在完全不具备这种优势。”
粤式火锅的市场受限
尽管捞王火锅强调“健康”二字,并其在招股书中宣称,与辛辣的川式火锅和肉味十足的京式火锅不同,粤式火锅的汤底通常更健康、更温和,粤式火锅的汤底提供丰富的精益蛋白和健康脂肪,有助于改善整体健康。
但捞王火锅这种“健康”必定是以牺牲口味为前提,在中国消费者习惯以麻辣为主的口味下,粤式火锅清淡的猪肚鸡火锅有个天生的致命缺点,那就是市场过于小众,相对狭窄,只有广东、海南、广西等少部分地区的人爱吃,不符合大众消费市场的口味。
这意味着捞王在西北、西南华北和东北开拓市场是异常艰难的,在这些地区消费者的眼中这样清淡的火锅,完全吃不出火锅的感觉,就像广东人不爱吃清油红汤火锅一样,目前来看,捞王很可能只偏安一隅,想彻底改变麻辣火锅市场难上加难。
< class="pgc-img">>纵观近几年卖好卖座的餐饮企业,基本都是以麻辣为主,麻辣风成为绝大多数中国消费者的偏爱。捞王火锅如果坚持主打“清淡”口味不变,那么在北方会面临不受欢迎的尴尬局面,而如果转向口味多样化,提供辣味火锅,那么就在品类上直接面临与海底捞呷哺呷哺竞争,而和呷哺呷哺相比,捞王的人均消费又太高,没有任何价格优势。
捞王依靠这锅清汤能否真正撼动整个火锅市场,成为海底捞的真正对手,还需要时间的检验,但从目前来看,即便上市,捞王也未必是“瘦死骆驼比马大”的海底捞的对手,即便捞王号称拥有860万注册会员,即便这些会员有78.4%为18-35岁的年轻人,且这些会员90天内再次就餐率高达13.6%,想要击败海底捞,还是捞王过于一厢情愿了。
#海底捞##捞王##财报#
欢迎关注【BT财经】,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版权所有,禁止私自转载!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