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你肯定会在逛商场的时候体验过川成元、姑姑宴、金汤玉线、夹拣成厨等餐厅,却不会想到这几个品牌同属一家餐饮集团——为之味集团。今年上半年,为之味集团的利润相比2015年同期翻番,同时在与互联网平台的合作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取得了颇多收获。近日,为之味集团CEO陈斯琦分享了为之味集团目前的经营理念以及餐饮业如何结合自身情况利用美团、大众点评等互联网平台推广的实战经验。
图:为之味集团CEO陈斯琦。
最大的优势是坚持做餐饮的初心
为之味集团CEO陈斯琦曾在麦当劳工作多年,开放乐观果敢,敢想敢做。在她看来,为之味十六年最大的优势是坚持做餐饮的初心,始终把关注点放在口味、品质、产品方面。“做餐饮要不断推陈出新,不断尝试新的工具。很多人都在说拥抱互联网,但餐饮业还是要脚踏实地做,更关注产品的研发”,陈斯琦表示。相比于一部分餐饮品牌将成本倾向于营销包装,为之味集团策略是把40%的精力产品上,在核心品质、菜品口味上去下工夫。旗下川成元麻辣香锅所使用的牛肉丸等主要食材均为自己制作,以保证肉品的品质。目前,为之味集团也在和麦当劳最大的生菜供应商合作,力求原材料品质都达到比较高的的要求和标准。
多品牌战略+深挖北京市场
目前,为之味集团形成了多品牌发展的格局,有川成元、姑姑宴、金汤玉线(目前品牌升级为“米线遇上烧烤”)、跃界新加坡、港仔驿站、寻味香港七个品牌。从2015年下半年开始,为之味集团在梳理自身的品牌,根据目前现有的品牌情况确定了多品牌、十字拉伸的经营策略。
图:目前,为之味集团形成了多品牌发展的格局,有川成元、姑姑宴、米线遇上烧烤、跃界新加坡、港仔驿站、寻味香港七个品牌。
夹拣成厨、金汤玉线客单价在30-40元左右,在品牌划分中是下层。姑姑宴的客单价在50-60元,属于中端。寻味香港、跃界、川成元是在更高的层次上面,客单价在80-90元。后续,为之味集团还将推出客单价在120元左右的更高层次的品牌。
陈斯琦介绍,多品牌发展应该清晰品牌定位,把低高、中、低三个层次品牌进行策略划分,认识到自己品牌的特性,在发展的过程中用创新的工具和手段来适应品牌的构建。不同的定位的品牌拥抱互联网的程度和方式是不一样的。比如说,低客单价的品牌很难做很高的客户体验。由此,为之味旗下的夹拣成厨马上升级2.0版本,将尝试无服务员服务,无现金消费这种形式,全面升级为自动点餐、手机支付,让顾客更多通过自助的方式享受服务。
面对北京餐饮市场的高包容性,一直以来,为之味集团都在深耕本地市场,同时深挖商圈。目前,在双井富力广场,为之味集团开设了川成元、跃界、姑姑宴、金汤玉线等七家品牌餐厅,很好地做到了不同品牌的覆盖。望京凯德mall、崇文门国瑞购物中心等都是为之味集团深挖的商圈。“我们的策略就是深挖北京市场,深挖商圈,根据商圈不同的特点来确定不同品牌的构成。深挖商圈的时候,你的管理成本、运输成本、物流成本会被摊薄。”
线上平台带来更多增量
陈斯琦认为,餐饮O2O就是线上与线下体验的结合。对于餐饮业而言,房租和人工成本是目前的两个痛点。而利用互联网可以提升边缘附加营业额,增加营收平效,把房租、人工成本的压力降低。从今年初开始,为之味集团开始全面拥抱互联网,与美团、大众点评合作线上代金券的销售以及接入美团外卖平台。目前,为之味与美团合作的全品牌代金券已在线上售出超过2万份,消费者可以在旗下川成元、姑姑宴、金汤玉线、港仔驿站、跃界、寻味香港几个品牌的餐厅通用,这为店面带来了新的客流。在店面堂食的基础上接入外卖平台,也为为之味集团带来了更多的增量。据了解,通过美团APP入口为为之味带来了约40%的外卖客流。“美团、大众点评都是很好的引流入口,我们的营收数据逐步走高,这些平台带来很大的增长点。线上平台是一种常态化的品牌宣传,能够展现我们的品牌实力。”
餐饮品牌应将互联网作为常态的推广工具
在陈斯琦看来,餐饮品牌应该将大众点评、美团平台作为一种常态化的推广工具。作为餐饮决策者要明白要什么,要营收还是要品牌渗透。可以根据当前的推广需求来决定在线上的折扣,将互联网作为深度完整的工具来帮助自身进行品牌渗透。
“互联网的普众教育是广泛的,不是单品牌单门店能够做的,可以帮你找到精准客户,让消费者自发找到你的品牌。现在线下商场用广告位宣传可能一个月要几万元起,对于单门店来讲你可以在线上做3-5天的折扣,吸引的用户是整个平台的,而且都是对餐饮消费有需求的精准用户。”她表示。陈斯琦认为,互联网平台的曝光量不是线下固定的广告位所能比拟的。餐饮企业拿出成本成本换来了品牌曝光和顾客的优惠,其实还是双赢。因此餐饮人面对互联网应该有一种心态的转换,不能简单地认识互联网依赖互联网,而是将互联网看做一种工具,做常态的引流和宣传。
将评价引入绩效考核机制
为之味集团目前对于口碑管理非常重视,并将把评价引入绩效考核机制和内部员工评比机制。集团400中心会每周汇总全门店的评价情况,还有内部的PK,通过评价的好坏来循环改善门店服务的水准。大众点评、美团平台上的评价,也成为为之味集团判断菜品是否符合顾客消费需求的依据之一。比如说,在评价中很多人反馈新推出的菜品口味不够好,那么会重新安排线下盲测,如盲测结果不乐观会安排替换菜单。另外通过美团、大众点评的评价系统,各个品牌可以了解到哪个消费群体更愿意评价,对品牌及产品更感兴趣,会在餐厅的会员机制的运作去倾向这部分活跃消费者。
大数据便于改善经营管理
为之味集团旗下的川成元是京城知名的麻辣香锅品牌,客单价在80元以上,店内的装修风格也较为庄重。通过常识判断,川成元的消费群体应该不会特别年轻。但是后来通过大众点评的评价数据、交易数据了解到,20-28岁年龄层的消费者占到四成以上,与原来不通过数据预判的不足两成有所差别。因而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川成元开始对店内的装饰风格进行相应的调整,品牌运营的策略也更为年轻化。此外,平台的相关消费数据显示川成元的老顾客群体较为稳定,并没有流失,这传达了一个有利的信号,即餐厅品质口味保证做得还是不错的。因而川成元就放弃了对传统锅底进行调整的想法,还是保留着原来口碑很好的秘制锅底。
对于餐饮企业而言,品牌的创新、经营模式的创新尤为重要。在未来,为之味集团将在不同品牌的精细化运营方面做更多的尝试探索。比如目前已经将金汤玉线的品牌正式更名为米线遇上烧烤。这样的调整考虑到经营中烧烤的占比在30%-40%左右,更为符合店内产品的定位。此外还将尝试川成元品牌进行加盟开放,以及推出更为高端的亲子餐饮品牌番茄树创意DIY披萨等。而对于互联网与餐饮业的结合,陈斯琦也有着更为乐观的看法以及更为开放的态度:“未来如果我们要深入去拥抱互联网,可以去倾向尝试线上点餐、预约、排队等。把很多之前要依赖人工做得东西可以转移到线上去,一方面优化我们顾客体验,一方面提升我们的效率节省人力成本。”
场上优质奶茶品牌这么多,为什么加盟首选全味皇后奶茶品牌?在这个高消费时代,健康无疑是人们非常关注的问题,而以健康为标准的全味皇后奶茶品牌,让不少消费者为之心动。全味皇后奶茶加盟项目,不仅在原料选择上非常严格,在营养配比上也充分考虑到了消费者的需求,一直坚守经营原则,得到众多消费者的热捧。#奶茶店加盟##加盟全味皇后奶茶##茶饮加盟#
< class="pgc-img">>全味皇后奶茶是新式茶饮领导品牌,0元加盟,不仅满足消费者味觉的享受,还带来健康营养的优先选择,深受消费者欢迎,市场前景广阔。全味皇后奶茶品牌经营的产品类型非常丰富,现在的消费者在口感和喜好上都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只有多样化的茶饮才能够满足更多消费者的需求。
< class="pgc-img">>市场上优质奶茶品牌这么多,为什么奶茶加盟品牌推荐全味皇后?
全味皇后奶茶品牌自推出以来精心打造了多款美味又健康的茶饮,各有特色,就算是口味再挑剔的消费者也可以在这里找到自己心仪的饮品。为了保证产品质量,全味皇后奶茶精选优质的茶叶,凭借精湛的茶匠技艺,准确把握回茶的甘甜之道。一杯现泡茶,足以享受一下午的休闲时光。牛奶味与茶味结合在一起,入口不分层,感受牛奶和茶味的相濡以沫。
< class="pgc-img">>全味皇后奶茶品牌有着成熟的市场经验和完善的服务体系,是加盟创业的好项目。这也是为什么加盟全味皇后的人那么多的原因。全味皇后奶茶总部会给加盟商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支持,为消费者带来更多的好产品。总部已经总结了一整套成熟的整店输出模式,你只需要按照流程做好准备即可获得很好的经营效益。避免误区,以最短的运营周期让店面步入正轨,所以,奶茶加盟品牌良心推荐全味皇后。
< class="pgc-img">>根据目前的行业发展趋势,在不久的将来,全味皇后奶茶品牌将成为餐饮行业的领导者。茶饮前景美好,市场广阔,这也是全味皇后奶茶加盟项目备受追捧的另一个原因。
源:经济日报
在沙县小吃产业园内,福建乐子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员工正在给筛选好的鸡蛋装箱。记者 薛志伟摄
12月14日凌晨6点记者打通电话的时候,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一家沙县小吃店里,俞其宝和妻子已经忙开了。5元一碗的“扁肉”,也就是馄饨,是这家店最受客人欢迎的小吃。
在500公里之外的安徽省蚌埠市,俞其宝的哥哥俞其勇经营着一家60平方米的沙县小吃门店;而在他们的家乡——福建三明市沙县夏茂镇俞邦村,俞其宝和俞其勇的父亲俞和传在村里小吃街开了个门脸,专做当地特色小吃玉糕。
你可能不知道沙县在哪里,但你一定见过沙县小吃。沙县小吃是很多城市的烟火气。火车站边、居民区里、公司楼下……哪里最“接地气”,哪里就有沙县小吃。
据沙县小吃办统计,目前,沙县小吃已遍布62个国家和地区,全国沙县小吃门店超8.8万家,连锁标准店3103家,年营业额超500亿元,带动30万人就业,是真真正正的“国民小吃”。
“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心系发展、心系民生,对沙县小吃发展尤为关注,对小吃产业发展作出重要指示。”沙县县委书记、县人大常委会主任杨兴忠说,20年来,沙县人始终牢记总书记嘱托,将沙县小吃开遍祖国大地,把沙县小吃培育成富民强县的支柱产业。
薄利多销找准发展路
沙县夏茂镇特色小吃民俗文化馆渐渐成了旅游打卡地。婚丧嫁娶各类生活场景,精细到堪称繁琐的制作工艺,将军米粿、洪武金包银、夏茂烤鸭……沙县小吃背后,是当地源远流长的美食文化传承。
沙县小吃继承了来自中原黄河流域的饮食文化传统,蒸、煮、炸、烤、腌……各类技艺手法流传至今,被称为中华民族传统饮食的“活化石”。同时,它又兼具闽南一带的独特饮食基因和客家的饮食文化风格,口味丰富而多变,清鲜淡甜与咸辣酸爽并存,所以天南海北的食客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味道。
“最早走出沙县做小吃的多数是夏茂镇人。”曾任夏茂镇俞邦村党支部书记的俞广清说。
1992年,俞广清就和亲戚在福州开起小吃店,主打“1元进店,2元吃饱”,主要经营拌面、扁肉、蒸饺和炖罐这些沙县小吃的“四大金刚”。他很快发现,小吃业市场容量大、回本快,一带十、十带百,村里人都出去开了小吃店。目前有600多人在外经营小吃店,占全村人口的50%以上。
沙县小吃有两大特质,一是“品类多”,二是“定位准”。首任沙县小吃业发展领导小组组长陈家禄这样总结。
“1元进店、2元吃饱、5元吃好”,这是早期沙县小吃经营者对小店的定位。“品种丰富、薄利多销、物美价廉、南北皆宜,是它成功的关键。”陈家禄回忆说,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随着各地外出务工的农民工增多,便捷、便宜的沙县小吃正好解决了大部分人“吃饭难”的问题。
朴素的店面、简陋的红色塑料菜单、四方桌和塑料椅子……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这些都是沙县小吃店铺的标配。花上几百元摆个摊卖扁肉、拌面,或花数千元租个小小的店面就可以开业。“大部分店铺都选在租金比较便宜的地点,装修也比较简陋,甚至有个柴火间,两口子就可以开个小吃店。成本低,售价也就低。”陈家禄介绍。
这么多年来,“便宜”仍然是沙县小吃的一大特点:5元一碗馄饨,6元一份蒸饺,7元一碗拌面。实惠的价格,能让初入城市的打工族、刚刚上学的在校学生乃至工薪一族在街头巷尾享受一口美食,而不必担心囊中羞涩,这足以让沙县小吃在各式各样的餐饮消费中脱颖而出。
不仅价廉,而且物美,除了“四大金刚”,盖浇饭、套餐、砂锅、炖汤等都能在沙县小吃菜单里出现。调和各地口味、适应了人口流动背景下的大众餐饮需求,沙县小吃总能让天南海北的食客为之驻足,找到适合自己的味道。
敢拼实干拓展空间
走入沙县小吃产业园,迎面的大楼楼顶上写着几个红色大字——“实说实干、敢拼敢上”,这可以说是沙县人的创业信条。从最初的小吃店到如今的大产业,沙县小吃的发展历程就是沙县人干事创业的历程。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在先行者致富效应带动下,沙县小吃通过“一家一店”经营模式滚雪球般的向外发展,越做越大。
土生土长的沙县夏茂镇人罗光灿2000年左右跟着亲朋好友来到福州,发现市场已近饱和,便决定去找寻更大的市场。2004年,罗光灿来到北京开起沙县小吃店。“刚到北京时人生地不熟,从电脑和报纸上找店铺招租广告再去实地考察,鞋子都走破了好几双。”罗光灿说。
如今,他在北京已经拥有了3家店铺。儿子也在天津、河北等地开了店。但罗光灿的脚步没有停歇。2016年,他在新加坡开了一家沙县小吃店。
目前,沙县有6万多人外出经营沙县小吃,并且辐射带动30万人创业致富,沙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97年的2805元增长到2019年的20528元,贫困人口已全部脱贫。
“可以说,我们的房子就是靠卖扁肉和面条盖起来的。”俞广清说,上世纪90年代初期,整个沙县也没几座高楼,吃苦耐劳的沙县人靠卖出一碗碗热气腾腾的扁肉和拌面,盖起了如今沙县的高楼大厦。所以,当地人用“扁肉是砖头、拌面是钢筋”来形容小吃业在富民强县中的作用。
上世纪90年代,沙县人罗婵玉的父母在福建厦门开起了沙县小吃店,她的手艺就是父母手把手教出来的。2003年,罗婵玉也加入到去外地开小吃店的大军中。她先后在浙江的温州、杭州和北京等地开过小吃店。生意最好的时候,算上和亲戚朋友们合开的店铺共有几十家。
“创业路上不容易,一路走来,苦辣酸甜都尝遍了。”罗婵玉说,“接下来,我还有新的打算。我想开直播,把制作技艺都记录下来,让更多人学会怎么制作小吃。我的梦想是把沙县小吃的独特风味传遍全国、传到国外,传到千家万户。”
这条小吃发展之路就是这些有胆识的沙县人摸索出来的,他们内心充满着对外部世界的向往和追求成功的渴望。也正是这股“敢想敢闯、不甘人后”的劲儿和对家乡小吃的诚挚热爱,让罗婵玉和罗光灿这样的小吃从业者闯出了一条致富路。越来越多的沙县人背起鸳鸯锅、拎着捣肉馅的木槌,奔向一座座城市。
“沙县人身上有两种品质:一是坚韧不拔的精神,沙县人吃苦耐劳,就算失败了也可以再继续干。二是精益求精的精神,沙县人不仅是用手在做小吃,更是用心在做。”黄福松从1999年开始担任沙县小吃业发展领导小组副组长,一直干到2016年退休。他认为,这种在干事创业中锤炼出来的精气神,是沙县小吃产业得以发展壮大的强大动力。
“有形之手”促品牌提升
沙县小吃的生意越做越红火,暴露出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卫生状况差,甚至出现了个别小吃店以次充好或偷工减料等不良行为,给沙县小吃业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究其原因是缺乏行业统一标准和管理。在餐饮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沙县小吃原有的“夫妻店”、单家独户的经营模式已跟不上时代的脚步。
针对这种状况,沙县县委、县政府多次召开小吃产业发展专题会议,将小吃定位为当地的支柱产业。成立沙县小吃业发展领导小组、下设“小吃办”,组建沙县小吃同业公会,建设沙县小吃一条街,注册沙县小吃商标……再到筹办每年一次的沙县小吃文化节。小吃,从自发创业的个体经营,变成政府引导的支柱产业。
沙县县委、县政府提出“统一商标、统一技艺、统一形象”的会员制发展思路:先后出台40多份文件,通过给予资金信贷、鼓励企业做大做强、支持群众创业、创建知名品牌等政策扶持,促进小吃产业快速发展;成立沙县小吃培训中心,免费为小吃业主提供经营管理和制作技艺培训,提升小吃从业人员技艺水平;针对缺乏经营经验的小吃业者,给予创业前的开店指导;与县市场监管部门配合,抓好原辅材料市场监管,确保源头产品质量。
2008年,沙县小吃集团正式成立,开始实行总公司、子公司、终端店“三位一体”管理模式,编制《沙县小吃集团餐饮连锁经营管理手册》,涵盖了公司组织架构、门店服务规范等管理标准体系。“标准”的沙县小吃来了!
2016年,沙县小吃开启加盟店模式。不同于麦当劳、肯德基的加盟模式,沙县小吃的独特之处在于“先有群体,后有品牌”。通过多年发展,个体沙县小吃门店已遍布各地,如何吸引存量店铺转化为加盟店非常关键。沙县小吃集团通过加盟店方式为个体沙县小吃门店赋能。
这些改变,罗光灿有切身感受。“刚到北京开店时,各种原材料配送都不规范。2007年,沙县小吃北京推介会后,更多沙县人到北京开店,相关原料配送也一起过去了,方便了许多。再后来,沙县小吃集团成立后,我的3个店铺从招牌、装修到员工服装都是统一的,店里的小吃质量也提高了很多。”罗光灿说,他的3个店铺全部成为了沙县小吃集团的加盟店。
加盟店大大降低了个体小吃门店的成本。热销小吃蒸饺可以通过机械化生产线生产并配送到全国,有效降低了门店的人力成本和经营成本。统一标识、统一口味、统一质量还让水平参差不齐的门店实现整体提升,打造典范店铺,创造品牌效益。目前,沙县小吃已在全国成立了23家餐饮连锁子公司、21个区域配送中心,发展连锁标准店3000多家。
“如何做好加盟店,我们也是摸着石头过河。近几年,我们为沙县小吃加盟门店提供专业指导,开展新品推荐,让更多从业者获利。这种做法也让已经加盟的店主通过亲帮亲、邻帮邻方式,吸引更多小吃经营业主加入进来。”沙县小吃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张鑫说。
“不知沙县小吃,怎知人间烟火”,沙县小吃一步步从起步阶段的“小作坊”“夫妻店”,发展成为如今的“品牌化、连锁化、产业化”经营状态。
开拓多元发展增长点
“今年‘双11’期间,我一天能卖出2吨拌面!”罗奋忠说。
罗奋忠是沙县长阜村沙村拌面的创始人。1992年,他在厦门开了家沙县小吃,赚到了人生第一桶金。1997年,看到小吃调料巨大的市场前景,他又回到长阜村建起了沙县小吃调料厂。2008年,他利用村里生产面干的优势,上线了面干生产线,推出了花生酱、葱油、芝麻、香葱等多种口味。
“如今,我生产的调料供应给各地沙县小吃店,而网购我面干的顾客可以自己在家尝试做一碗拌面。”罗奋忠说。
标准化、连锁化之外,沙县小吃走上了产业规模化、管理智能化、国际化发展的转型升级之路,沙县小吃产业链条不断延伸拉长,从最初的餐饮业壮大为包括从生产种植到加工销售多环节、多系列的大产业。
随着沙县小吃产业园的建立,沙县小吃生产有了先进的生产设备,用机械化生产线进行标准化、规模化生产,用现代化物流实现中央厨房到单个门店的配送。截至目前,小吃产业园已入驻沙县小吃中央厨房、沙县小吃调味品、板鸭休闲食品及禽蛋深加工等小吃产业链相关企业7家,年可实现产值3.1亿元。
和面、做馅、包饺……这些工序都在一排排先进的生产线上完成。2019年,沙县小吃中央厨房国内首条机械化沙县小吃核心产品(蒸饺)产业生产线投入使用,沙县小吃实现了标准化、规模化生产。目前,(蒸饺)产业生产线每天可以生产3吨蒸饺,节约了近90%人力成本。
记者在沙县小吃产业园内看到,沙县小吃“四大金刚”均实现了机械化生产,扁肉可以用机器自动捶打,拌面也用上了自动捞面机,蒸饺由中央厨房统一制作和配送,炖罐可用半成品材料制作。此外,沙县小吃的酱料也可以使用电机驱动石磨方式进行生产。
“现在,生产方式越来越多样化了,机械化生产方式帮我们降低了人工成本。”三明沙阳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邓慧珍说。作为入驻产业园的企业,政府不仅帮其搭建与国内外大企业的合作桥梁,介绍一些大企业到企业采购酱料,还给予了免租优惠和办证方面的便利。
“我认为标准化生产不会磨灭小吃口味的独特性。为提高产量、降低成本,标准化生产是沙县小吃的必由之路。如果未来有口味多样化需求,我们也可以定制专门口味的机械化生产线。”张鑫说。
在标准化生产基础上,沙县小吃构建起了供应链体系,把核心品种、调味品等产品安全快捷地配送到全国各个地区连锁店。机械化生产代替手工操作,不仅降低了人力成本,还能实现口味统一、质量达标,确保了食品安全。
“把沙县小吃这个品牌做大做强,既要有规模,也要讲传承。”张鑫说。
1999年开始经营沙县小吃店的李贤锦,不仅当上了沙县小吃技艺传承人,还把沙县小吃带出了国门。2018年,他和他的“李记小吃”团队作为唯一的中餐代表入驻平昌冬奥会。“这一切都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扶持。”李贤锦说。
王景熙也是第一批10位技艺传承人之一,他制作的烧卖皮胚晶莹剔透,深受当地消费者喜爱。1979年,王景熙父母开始在沙县县城里开烧卖店。1991年,王景熙夫妻俩接手了烧卖店。
在小吃同业公会组织下,王景熙前往日本、北京等多地学习技艺、推广小吃,“感谢政府的大力推广,让我们这些手艺人成了技艺传承人,能更好地把沙县小吃传承下去”。
在人人都会做小吃的沙县,如何更胜一筹?王景熙说:“做小吃要用心做,不偷懒。年轻的时候我从早上5点一直工作到晚上11点。我最大的愿望就是能把这项手艺、这个牌子传承下去。”
规模化生产带动了沙县小吃产业发展,优秀技艺传承还推动了当地节会经济、文旅经济发展。沙县建起了国家4A级景区“沙县小吃旅游文化城”和沙县小吃文化科技馆、民俗馆等,每年吸引超500万人次前来观光旅游,2019年实现旅游总收入54.48亿元。
如今,沙县小吃已成为年营业额达500亿元的大产业,并带动了物流配送、餐饮服务及旅游等第三产业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值从1997年的5.83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91.65亿元,成为沙县第三产业的支柱,成为一张享誉海内外的亮丽名片。
(采访组成员:齐 平 薛志伟 乔申颖 陈莹莹 李华林 张苇杭 本文执笔:薛志伟 陈莹莹 张苇杭)
责任编辑: 徐宙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