击上方蓝字,关注21君~
走进经济生活里的一切
导读:据21数据新闻实验室不完全统计,目前中国一共有304家海底捞门店,分布在北京、郑州、上海、长沙、西安、深圳等72个城市。
有意思的是,成都并不在十大主要城市名单,而重庆无一家海底捞。
来源丨21世纪经济报道(ID:jjbd21)
作者丨梁宇芳 ,张楠
一图看懂的海底捞家底和资本版图:
21君
小伙伴们,你对海底捞有什么样的看法?喜欢吃么?
百万读者都在看……
员工平均薪酬约6万,去年大赚12亿!服务“变态”的海底捞要上市了
投行金领被曝月入不足5000!圈内炸锅了,老总自掏50万替员工解难...(下半年会更惨?)
本期编辑 陈思
21君
老铁们,给21君点个赞再走呗~
月12日,海底捞首批门店恢复营业。至4月中旬,海底捞门店全面恢复营业
乘消费股大热的东风,餐饮公司最近热度激增,股价迎来了强势复苏。火锅龙头海底捞,近日连续大涨,今日盘中逼近56港元,市值超2900亿港元,创历史新高。
不过,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注重堂食的连锁火锅餐厅海底捞上半年首现亏损。其发布的半年报显示,收入同比下降16.5%,至97.61亿元;净亏损9.65亿元,去年同期则净赚9.11亿元。
海底捞门店数量已扩张至935家。年初受疫情影响,海底捞曾关闭了大陆地区所有门店。3月12日,海底捞首批门店恢复营业。至4月中旬,海底捞门店全面恢复营业。
海底捞也在加码快餐,尝试业务创新,上半年先后在北京和成都开设快餐面馆“十八汆”和“捞派有面儿”,主打符合本地人口味的面食。
目前,海底捞餐厅仍在扩张,而这离不开资金的补给。上半年,海底捞分别从中信银行和百信银行获得信贷资金21亿元。
主编点评:随着疫情缓解,餐饮公司的重心回归线下。
受疫情影响,上半年外卖渠道成为餐饮企业有效增收的手段,帮助餐饮企业缓解了燃眉之急。不过,疫情也增加了中小餐饮商家的生存压力,这给了海底捞等头部企业拓展市场的机会。
在资本青睐下,海底捞实现逆势扩张,主要基于以下两方面原因:
一方面,是因为疫情导致大量中小餐馆倒闭,加剧了行业的优胜劣汰和市场的集中度,这对龙头餐饮企业反而是利好,有助于其在店址选址、免租期、租金等方面持续受益;
另一方面,是因为较高的标准化程度使火锅门店具有较强的可复制性,外延成长的能力更为突出,越是标准化的食品,越能通过资本赋予的力量,实现快速增长。
当前,中国餐饮市场规模已突破4.6万亿,火锅是第一大餐饮品类……
文数据来源标注在图表标题下方,图表和内容均为安安小小姐姐原创,并开启全网保护,转载请联系作者。
--------------------------
在经历了多次入冬失败后,深圳的冬天,姗姗来迟。
10°C-20°C的气温区间,约上小伙伴,去吃上一顿火锅,是件十分惬意享受的事情。小伙伴没空的话,商家还为单身人士准备了单人份的小火锅,一样惬意享受。
说到火锅,海底捞是个不错的选择,除了好吃的火锅外,服务也是非常贴心热情的。
今日的数据,提取海底捞在城市的门店数据,绘制海底捞火锅在城市的分布,并与之前我们分享过的星巴克、奶茶数据结合起来,对城市的门店做个排名对比。
依据官网的数据,截至12月4日,海底捞在全国有1350家门店,分布在239个地级行政区,还有98个地级行政区暂时无海底捞的门店。
其中,拥有10家门店的城市共有32座,如下图所示。
< class="pgc-img">>在遍地火锅店的重庆、成都,海底捞还能开到20家门店,相当难得。不过传闻其年前将关闭300家门店,还没去的小伙伴,得抓紧时间了。
北京和上海的海底捞门店数量,达到了75家以上,领先于西安和深圳的50家门店。另外,广州、武汉、郑州和杭州的门店数量,也达到了40家以上。
将海底捞门店与星巴克、28个奶茶品牌数据结合起来,城市的排名,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
< class="pgc-img">>无论是海底捞、星巴克还是奶茶,上海的门店数量都领先于其他城市。
上海之外的城市,排名波动比较大。唯有深圳,三个榜单均排名第四,也算是保留住了超一线城市的消费尊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