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十天时间里,我们似乎感受到了时光的缓慢,整座城市的餐饮人仿佛被按下暂停键。平日里(尤其双休节假日)各大小餐饮店忙碌且无暇顾及彼此的餐饮人突然有了大把的时间跟家人联络感情和好好的休息躺平与自己独处,突然间觉得原来餐饮人的工作是那么的‘可爱’。 都说,没有一个冬天是不可能逾越的,那么这股‘倒春寒’让餐饮人在这疫情占据的三年里啮雪餐毡、聊以卒岁。餐饮行业本来就已经生存艰难再加上‘内卷‘的压力,也着实让餐饮人寝食难安,束手无策。 市场是个狂躁抑郁症的精神病人,时而热烈,时而悲观,冷暖都是常态。餐饮企业是一个民生行业,不仅关系民众一日三餐,在解决就业方面更有积极的重要作用,此次疫情对于已经在“三高一低”经营的压力下餐企造成了更机大的困难。大部分餐企响应商业体和政府的号召停止了经营或只能经营外卖,而这个行业性质属于劳动密集性,高额的各种固定费用都会在这次疫情中造成严重冲击,严重影响可能会使许多餐企陷入困境,希望有关商业体能够与企业共渡难关,给予适当合理的减免费用,更希望有关政府部门可以给予政策的扶持。 人间烟火味,最抚凡人心。于2022年3月20日
<>下,是餐饮老行尊们总结的17句话,在压力大的时候,不妨看看,相信一定会对大家深有帮助。
1、从我做起
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学好专业本领,主动与别人沟通,做最好的自己。
2、你就代表餐厅,因为你是帮助客人满足其需求的人
每一个员工都是餐厅的形象代言人,你的一言一行,都在客人的眼中,心中。
3、每一次接触客人都要当作是第一次
第一印象决定一切,即使是今天最后一个客人,也要用心给他留下最好的第一印象。
4、成功之道:总是做得比期望的多一点点
你真的知道客人的期望吗?试着说出来吧,看看自己能否做到。
5、客人对与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的感觉
我们往往只会纠缠于客人的对错,而忘记了他们的感受。
6、客人也许并不总是正确的,但是他们应该得到正确的对待
< class="pgc-img">>站在我们的角度看,客人大多数时候并不正确,要求也过于无理,可是客人永远只会站在客人的角度,不大会站在我们的角度。
7、小事会影响客人的感受
影响客人感受的基本上都是小事,所以我们的工作,只是要做好无数的小事而已。
8、小事也要力求完美
小事做好了,自然就完美了。
9、在英文中生气与危险仅差一个字母
跟客人生气时,离危险也就不远了。
10、客人是通过我们说什么、怎么说、做什么来判断我们的
所以,我们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包括说话的内容、方式和作为与否。
11、要从错误中吸取教训,不要重复犯错
重复犯错是一种低级错误,也是我们共同的缺点。
12、好的感受来自于好的态度
态度决定成败。
13、所提供的服务要比所承诺的好
承诺是100分,服务要120分。
14、做你所擅长的,并且每天都要做得更好一些
功多自然艺熟。
15、每天你会变好也会变坏,这完全取决于你自己
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绪很重要。
16、警告:客人极易消失
要让一个客人消失,得罪他一次就够了,不用两次。
17、苛刻的客人比没有客人强
客人都是苛刻的,在我们面对的众多客人中,除了苛刻的以外,就没剩下多少人了。
以上17句话你都做到了吗?如果是,奖励一下自己。如果不是,马上改进。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职业餐饮网 王春玲
23年前,作家余华写下了自己的经典小说《活着》,讲诉了在大时代背景下,一己的悲欢离合,让读的人无不潸然泪下。
23年后,在魔幻的2020年,任谁也没有想到,因为一场新冠疫情,我们餐饮人竟深刻的体验到了余华笔下为了“活着”奔波的痛楚感。
站在岁末年尾的时间车轮上,只想长长地、长长地舒一口气,然后大声地喊上一句:我终于熬过了2020年!
这一年,我们看到了,年营收5.5亿元的烧烤巨头,疫情下只能无奈全员卖烤炉发工资的悲壮;
这一年,我们看到了,亏了5亿元,却卖房卖车也要让员工有饭吃的创始人担当;
这一年,我们看到了,一个24年叫做眉州东坡的传统餐饮企业,疫情下开创新模式,24小时里在超市里连开4家门店的战士姿态;
我们还看到了,一个76岁房东主动为餐厅减免房租的温情时刻;
……
这是我们一起经历的2020年,却也是不想再回去的2020,谨以此篇献给拼尽全力熬过2020年的餐饮人。
突遇疫情:
欲哭无泪,300桌年夜饭全部退了……
“往年春节,是我们一年中最赚钱的日子,很多人不提前一个月定,根本就定不到,可是今年一桌都没了……”
这是来自山西运城开了10年餐馆的王大姐,在疫情后第一时间接受我们采访时的发声。
在山西运城,村儿里人过年现在都定宴席,能从初一忙到正月十五,一家基本都要定上三五桌,所以每家餐馆的储备菜都非常多。
“以往每年,得备个300桌吧,这村儿里没多大,都认识,也不收定金,不来就告诉一声。
今年算是糟心了,一桌都留不下啊,300桌全退了……”
王大姐欲哭无泪。
同样,在北京做宴会的北京宴运营中心负责人刘斌,也遇到了同样问题,为了打赢年夜饭这一仗,他重装修了11个包厢,二线人员全部投入到一线,成本相对于去年总体增加了5%-10%左右,结果疫情来了店陆续停业了,哭诉无门……
< class="pgc-img">>野味风波:
200家门店险遭“灭顶之灾”,上演15天生死自救……
尽管事情已经过去将近10个月,提及这些蛙来哒联合创始人罗清仍然心有余悸。
疫情爆发后,祸乱之源“野味”再次被推至风口浪尖。全国各地纷纷开展了严肃的整治行动,严查野味产业链,与野味相关的餐厅、菜品等统统被叫停。
和野味青蛙一字之差的牛蛙,也一度卷入了禁售风波。主营牛蛙菜品、拥有近200家门店的蛙来哒,也险些遭遇一场灭顶之灾。
< class="pgc-img">>1月23日,罗清最早收到牛蛙即将被暂停销售的消息,当时,当地市场监督管理局的人来商场了,逐个餐厅通知,非家禽类的其他动物产品一律暂停销售,包括牛蛙。
2月3日,一份网络流传的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的“红头文件”引发了轩然大波。文件赫然写着:禁止经营销售蛇类、牛蛙等野生动物。
无独有偶,还没等到4日,罗清发现大众点评直接屏蔽了蛙来哒所有门店信息。与此同时,其他和牛蛙相关的品牌餐厅信息,也统统被屏蔽了。
< class="pgc-img">>(网络上流传的“红头文件”)
原本疫情之下,直接亏损已接近两三千万,再加上野味风波,对蛙来哒来说几乎是“灭顶之灾”,罗清四处奔走为牛蛙证明。
2月7日,已经跑了15天的罗清,终于听到了一则好消息: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发布了一则紧急通知,没有将牛蛙列入野生动物,不在禁售之列。
那段时间,不少像罗清一样的餐饮老板不仅要承受疫情的打击之痛,还要担心自己家的菜是否是是禁售菜品,心惊肉跳。
积极自救:
现金流中断,2000名员工靠卖烤炉发工资……
“疫情前,48家直营店,年营收5.5亿元”
“疫情后,现金流中断,光房租支出就400万,2000名员工靠卖烤炉发出工资”
……
如果不是亲自采访丰茂创始人尹龙哲,我很难相信以上对比出自一家企业。
这场疫情,对聚餐属性餐厅,尤其是直营门店数量较多的餐企来说,无疑是当头一棒,让人窒息。
“那段时间餐厅真是没人,烧烤聚餐属性强,这个时候谁敢来吃啊,可是总不能坐着等死吧,于是我们想既然你不能来店里吃,那我们就送到你家里,开始研究家用烤炉,然后鼓励员工去卖,卖出去一套给10%的提成,就这样我们2000多名员工靠卖烤炉领工资,熬过那段最难的日子。”
< class="pgc-img">>同样,面临生死抉择的还有何师烧烤创始人碗均,对于直营门店破40多家,养活几百名员工的企业来说,碗均从来没有如此焦虑过,一向不在朋友圈发何师任何信息的她,也开始主动发起了朋友圈,在疫情期间增设了外卖套餐,点一单外卖送一斤菜,研发新零售产品成功进入盒马鲜生,这才让何师烧烤平稳度过难关。
复工无望:
复市2天后,我又把餐厅关了……
疫情突袭,餐企纷纷歇业,但随着复工潮来袭,不少餐饮企业跃跃欲试:
“本想着北京复工了,我的餐厅也开业生意会好点儿,没想到一盆冷水浇到底,昨天卖了500元,今天卖了180元,决定今天继续闭店!做餐饮真是太难了!”
这是北京一个餐饮老板在疫情期间真实的经历。
同样陷入焦虑的,还有四有青年米粉创始人赵刚:“现在的人流量很差,是不足以支撑堂食员工的,企业复工,不代表餐饮就完全可以复工了,房租工资水电费都得交,越开越亏本,有些店还不如暂时先关掉呢。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房东降租:
76岁老人免租2月,男子汉也被暖哭……
这世上,本就各自门前有各自的雪,锦上添花容易,雪中送炭太难。
中山小榄镇的新军佬海鲜酒家的温经理,在疫情期间深刻的体会了一把什么叫被“暖哭”。
疫情期间,他的餐厅经历了开业这么多年最惨淡的日子,打电话退桌的比订桌的还多,无奈店里只能关店卖菜。
“76岁的房东何老,在微信群里看到餐厅竟然在卖菜卖鱼,觉得我们一定是遇到困难了,他立刻写下一封‘减租承诺书’让孙子专门转送到我们餐厅,免租两个月,你知道吗?接到这封手写信的时候,我眼泪都在眼珠子里打转了,谁不难呢?”温经理动情的描述。
< class="pgc-img">>同样感动一把的还有浙江温州江南小镇的店主王峰,准备在餐饮行业大干一场的他怎么也没想到今年会遇到疫情,亏损快200多万,正当他没信心做下去的时候,房东周力主动找到他,主动为其减免了半年近45万元租金,一下子解了王峰的燃眉之急。
除个人房东以外,万达、保利、金铂商业、中骏世界城等一批商业地产,也主动站出来与餐饮人一起唇齿相依。
< class="pgc-img">>捐款捐物:
自己生死未卜,也要为祖国献爱心……
“子曰无衣,与子同袍”
七分甜创始人谢焕城对这句话深有感触,疫情发生初期,整个中国都陷入了“口罩慌”,他用了两天时间总部调集70万只医用防护口罩用于无偿发放,其中部分用于支援武汉物资紧缺医院,部分用于七分甜全国各门店向公众无偿发放。
谢焕城说:“当时的想法也很简单,就是看自己能做些什么,就做些什么力所能及的,虽然我们当时餐饮行业受损最严重,但只要祖国需要我们,我相信所有餐企都会像我们一样责无旁贷。”
< class="pgc-img">>疫情期间像七分甜这样的餐饮企业还有很多:
海底捞,向湖北慈善总会捐赠500万元款物;
瑞幸咖啡向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确认捐赠1000万元;
星巴克中国已向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确认捐赠人民币300万元;
喜茶已紧急向中国红十字基金会捐款100万元;
西少爷捐了5000公斤猪肉
……
虽然自己生死未卜,但却依然为祖国献爱心,它们的名字值得被铭记。
< class="pgc-img">>责任担当:
就算卖房子,也绝不拖欠员工一分钱工资……
截止目前,探鱼已经有200多家门店,俨然成为烤鱼类头部品牌。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200家门店骤然停摆,如果不营业意味着将有每月1亿6千万的开支亏损,创始人王力加心力憔悴。
创业十年,这是王力加觉得最冷的一个冬天,但他已经来不及想自己了。
这时候各行各业都开始出现“裁员与降薪”的声音,比起探鱼的高层团队,基层员工在家里呆得心发慌,疫情本来日子不好过,更担心会不会连工作工资都没了。
王力加在最早的时间,用内部企业微信公众号发布,“坚决不裁员不降薪”,给员工吃了一颗定心丸,那不营业,房租、员工工资,钱从哪儿来?
他选择把自己的房产进行抵押,贷款给员工发工资。
不只餐饮老板选择了义气担当,不少员工也选择了和餐厅共渡难关。
彼时,在山西涛涛三味豆花火锅的员工工作群里,所有管理层都自愿要求延迟发工资,帮助企业共渡难关。
无数个暖心窝子闪耀着人性光辉的故事发生。
< class="pgc-img">>寻找出口:
一天连开4家超市店,怕没有结果战才能赢……
从1月21日到1月30日,眉州东坡总共被退餐11144桌,退餐金额在1700万元左右,估算下来一整月的损失近亿元……
这不是眉州东坡第一次遇到如此大的打击,他们经历过2003年的非典,7家店一夜之间没了生意;经历过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去灾区给灾民起火煮饭;更经历过给奥运时奥运村高标准供餐的洗礼。
疫情期间,清楚记得眉州东坡创始人王刚、梁棣夫妇向我们发出探店邀约。
原来是它们在北京一天之内开出4家超市店。
< class="pgc-img">>一场疫情将大多数企业打入“冷宫”,却让俩夫妇找到了全新商业模式,用“餐饮+菜站”实现线下单日最高营收7万多,日售最高1365单。
24小时里,眉州东坡4家店同时开业,每家占地20~30平米,以四川特色和招牌菜的“半成品”为主,复热即食。
“线下门店菜站成立以后一天营收大约在3-5万元,虽然营收不多,但是可以与餐厅形成一种互补的关系,给客人传达是正常营业的状态,便民的同时还很有特色,怕是没有结果的,只有战才能赢。”眉州东坡总裁梁棣说。
< class="pgc-img">>逆势扩张:
光早餐就排队2000人,别人恐惧时我贪婪……
都说一场疫情把大多数餐企伤的”体无完肤“,却也让一些餐企趁机穿上了华丽外衣。
北京知名清真连锁餐厅紫光园的总裁刘政,就躬身入局,让紫光园这个40年品牌没有和时代脱节,疫情下紫光园走了全新模式,一是每家门店都会在门口单独开一个外带档口,卖也麻酱饼、炸丸子、卤味、炸货;二是做社区早餐生意,天天6点钟开门,10点钟之前平均每天排队2000人,一早上能卖2、3万!
< class="pgc-img">>同样,咬定青山不放松的还有南城香创始人汪国玉,他是一位在快餐行业摸爬滚打22年的老兵,用米饭+馄饨+烤串的产品策略围绕北京社区开店,在疫情期间接手了平时怎么都拿不到的几十个好位置,趁着疫情开出22家直营店,一举门店整体数量突破100家直营店!
< class="pgc-img">>职业餐饮网小结:
还有不到十天,2021年的钟声就要敲响!
与其说我们走过了2020年,倒不如说我们终于“熬”走了2020年。
这一年,我们品尝了人生当中最多的泪水,明白了除了生死,人生中很多烦恼都是擦伤;
这一年,我们被伤的体无完肤,有人挥泪离场,有人永远被困;
这一年,我们也看到人性的光环,多少餐企在自己生死未卜的情况下,还心系整个国家;
这一年,我们也看到了一缕缕曙光,老牌企业积极转型,餐饮企业零售化进程被提前……
这就是这一年我们餐饮人的缩影和众生相。
2020已实“鼠”不易,2021愿我们都能“牛”转乾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