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人们下馆子,吃饱喝足之后,一抹拉嘴,一边打着饱嗝,一边冲着服务员喊:“结账!”现在不一样了,几乎没人说“结账”了,都说“埋单”。
“埋单”,是广东方言词,进入普通话系统以后,变成“买单”。
< class="pgc-img">在小餐馆就餐
>“买单”和“埋单”,读音相仿,表达的意思也基本一样,把它们互相替换,也不会觉得有什么不妥。
也因此,很多报刊杂志在这两个词语的使用上非常随意,想起哪个来,就用哪个,甚至同一篇文章里也将“买单”“埋单”混用,真把读者弄得有些无所适从了。
< class="pgc-img">>那么,粤语中的“埋单”到底是怎么来的?埋单的“埋”字到底是什么意思?“埋单”又如何变成了“买单”呢?
“埋单”由来众说纷纭
“埋单”,在广东人的日常生活中,是个再平常不过的词汇了,但对于它的来历,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就连土生土长的广东人也搞不清楚到底是咋回事。
有人说这个词来源于香港,以前那里的服务生在结账时,会把账单放在托盘里,上面盖一条方巾,也就是把账单“埋”在托盘的餐巾下面,送到顾客面前,谁付款谁揭开方巾看账单,无论款项多少,都不会让客人或主人尴尬,这一传统习俗就叫“埋单”。
< class="pgc-img">粤式点心
>也有人说这个词来源于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广东茶楼、酒肆的点心使用不同颜色的碟子来装,服务员可以通过盘子颜色来计算饭菜的价钱。每当用餐完毕,服务员来收碟子,然后数碟子算账。粤语中“埋”有“收集”的意思,“埋单”就是指“收集碟子算账”。
还有人认为,埋单“是广东文化的缩影,包含了广东人对生活的一种感悟”,并说其中有三重含义:一是“行埋来”,就是“走过来、靠近”,即叫服务员过来算账;二为“记埋”,意为“记下来”,即叫服务员计算,并记下饭菜的金额,同时也让顾客明白消费;三为“埋数”,指用餐结束时,服务员已经把顾客的消费数额预先“埋好”,即算好。
< class="pgc-img">广州早茶
>到底哪种说法更为准确,目前尚无明确定论,但可以肯定,埋单的“埋”字,在粤方言中,除了有普通话中的“盖住、埋藏”的意思外,还有地域性极强的特定意义。
这种特定意义,归结起来,至少包含着“请你过来、清点餐具、结账开单”等多种含义,不是一个“买”字所能概括的。
< class="pgc-img">广州餐馆
>尤为重要的是,在日常生活中,广东人把这个“埋”字运用得活灵活现,比如靠拢、接近,叫“埋口的”“埋身”;入座,叫“埋位”;靠边儿站,叫“行埋一边”。
由“迫近”这一含义,引申出双方发生交锋、冲突,如“埋牙”“埋手”等等。
又引申出“聚拢、汇集”等意思,如伤口愈合,叫“埋口”;分门别类地收拾东西,叫“执埋”;做生意者年终结算,叫“埋年”;汇总数据,叫“埋数”;结账就叫“埋单”,等等。
< class="pgc-img">>所有这些讨论,主要是基于词源,结合接受程度和使用状况,从文化差异的角度提供的解释。
还有学者另辟蹊径,从语义学、词汇学的角度求索其真正的来源,也值得关注。
学界有关粤语“埋”的语源探讨
有学者认为,“粤语‘埋’有埋葬义,人死了才被埋掉,人被埋掉了,就是生命的了结,就是人生的结束。正是沿着这样的联想,‘埋’产生了‘了结、结束’义。”并由此推定,粤语“埋单”,就是“了结账单”,也就是“结账”义,其本字就是表埋葬的“埋”。
< class="pgc-img">广州餐馆
>有的学者不同意这种观点,他们认为,“粤语的‘埋’跟通用的‘埋’的关系,是同音假借。”并从语义的角度推断,粤语口语土俗词“埋”,是从“靠近”义引申而来的,
那么,粤语中本义为“靠近”的“埋”字,又是借用哪个字呢?
有学者在考察汉语诸方言的情况,以及相关历史文献的记载后,认为用近似“埋”的读音表达“靠近、聚拢义”的现象,并不限于广州话或广府粤语内部,亦常见于其他地区的粤语、客家话和闽语中。
< class="pgc-img">广东岭南建筑
>比如,广东境内粤、客家和闽方言的“埋”“枚”“梅”“磨”等口语土俗词,声母都是m[摸],声调都是阳平(二声),发音非常近似,其用法与广州话口语土俗词“埋”也基本相同,均有“迫近”的含义,因此它们同出一源的可能性极大。
学者还注意到,表“迫近”义的“埋”字,至晚在南宋即已存在于口语之中。南宋永嘉人周去非《岭外代答·卷四·风土门·方言》:“水落曰水尾杀,泊舟曰埋船头。”
< class="pgc-img">古代典籍
>文中所记广西当地汉语“泊舟日埋船头”的说法,恰恰和今天岭南地区口语土俗词“埋”的用法一致。但是这个表“迫近”义的“埋”字,在宋代官修韵书《广韵》《集韵》中,其明母灰韵字中并无意义相合或相近的字,也没有相关引申义的例子,说明“埋”“枚”“梅”“磨”等字都是同音借字。
它们所借之字,其实就是“摩”字。《广韵》云:“摩,研摩。又灭也,隐也,迫也,莫婆切。”
宋人认为“摩”除研磨等常用义外,还有“迫”的意思,即“靠近”,这恰恰与今天广东俗语“埋”的语义起点是相同的。
< class="pgc-img">古籍善本
>考证典籍,“摩”表靠近义最早见于《左传 ·宣公十二年》:“御靡旌,摩垒而还。”此句魏晋杜预注曰:“摩,近也。”这个意思为历代诗文沿用,至今未绝。
比如,西汉《淮南子·人间训》:“背负青天,膺摩赤霄。”
三国曹植《野田黄雀行》:“飞飞摩苍天,来下谢少年。”
清朝林则徐《出嘉峪关》:“天山巉削摩肩立,瀚海苍茫入望迷。”
今天,我们常用的成语“摩天大楼”“直摩云天”的“摩”,也是迫近的意思。
由“埋单”到“买单”
一般来说,语言的发展与经济有着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经济活动对语言起传播作用,经济的发展更为语言的整化提供了充分条件。曾经风靡一时的“粤语北上”潮流,就是很好的例证。
< class="pgc-img">粤语
>说得再明白一点,就是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广东等粤方言区对外交流比较早,经济发达程度也比较高,粤地方言也随之脱颖而出,成为一种强势方言。
一时间,粤语这种说起来很拗口,听上去又有点古香古色的方言,裹挟着“四大天王”的情歌和他们主演的各种影视剧等香港的流行文化一路北上,对汉语及汉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其影响甚至遍及全国。
< class="pgc-img">广州城市风光
>在“粤语北上”的潮流中,影响面最广、立足最稳的,恐怕要数“的士”和“埋单”两个词了。特别是“埋单”,当它第一次进入北方语言系统之后,人们发现它简单易记又实用,又有着高亢响亮的发音,便立即对它产生了极为浓厚的兴趣 。
普通话吸收方言词语,奉行的是“拿来主义”。如果“望文”能“生义”,则不妨完整引用,如“生猛”“雪糕”“电饭煲”“收银台”等就是这个样子。如果感到词不达意,又有改造的余地,则大胆地改头换面。“埋单”变成“买单”,就是这样来的。
< class="pgc-img">广东餐馆
>最初,“埋单”是原装进入北方地区的。“埋单”一词,粤语区人自小就懂、就用,习焉不察,压根儿就想不起去追究其词义来源。
但北方人不一样,他们骤然间接触到这个词,新鲜感、好奇心促使他们禁不住发问:在餐馆吃完饭,叫服务员“埋单”,难道是叫他把“单据”藏起来?
于是乎,北方人想当然地认为,“埋单”广东人写错了,应该写作“买单”。“买”跟钱有关系,结账不就是用钱去买账单吗?
< class="pgc-img">广州老街
>就这样,通过近音字的更换,“买”比“埋”就容易被南北各地所理解和接受,很快成为了“埋”的替身传播出去。“埋单”就以“同义异形”的方式,被改造成了“买单 ”
“埋单”与“买单”既然为异形词,就迟早有被规范的一天。但是,要在两者中选出一个正条,并不容易。
不管这一天是否真的能来到,有一点是永远都无法改变的,那就是作为粤方言词的“埋单”是本源,而“买单”是“埋单”进入普通话的流变 。
< class="pgc-img">广州商业街
>这种流变虽然受众很多,但目前尚不足以动摇“埋单”存在的基础。相信随着越来越多的人了解了粤语和粤风粤俗,“埋单”很有可能会再次回归正统。
当然,普通话毕竟是“官话”,其社会地位和影响力远非地方方言可比拟。也有可能,“买单”最终会一枝独秀,取“埋单”而代之。
< class="pgc-img">读书的老人
>倘若如此,我们还是首先要尊重方言区的选择。这个词语既然是以方言的身份进入普通话领域,那么,方言区怎么写,我们也应怎么写,否则,势必会导致文字本身的文化属性缺失。(张文平)
人不介意男人买单,也不介意为男人买单,但是绝对介意男人不买单。所以,男人不想买单的情况下不要和女人一起吃饭。如果你邀请女人吃饭,女人也肯赏光,那么请你买单。
在中国,请客吃饭的时候,一般由召集人负责买单,也就是谁组局,谁买单,谁请客,谁买单。但这并不代表不需要AA制。中国人的AA制不是在单次吃饭的时候各买各的单。而是这次我买单,下次你要买单,这样大家轮流请客。
< class="pgc-img">>有的时候结账的时候,有人会临时争着做东买单,如果你真的想这样做的话,那就选一个外面的有利的位置,或者悄悄交给服务员,反正是以诚相见,既然有心做东,就不要在结账的时候大家出现抢着买单的现象。
在饭店里,虽然说客户是上帝,但是你也不要真的把自己当成上帝在那里大呼小叫的。上帝就要有上帝的风度,真的上帝不会对别人没有礼貌的大呼小叫。
请客吃饭要有主人结账,但是主人方有上下级不同的人参加的时候,要由下属完成结账工作,回去报销就是了。
< class="pgc-img">>结账的时候要等服务员经过你身边的时候,轻声唤住他,告诉他请结账。如果暂时没有服务员,就等一会,主要千万不可以高声呼喊服务员,如果你大呼小叫,会影响到别的消费者,造成不良的就餐气氛。
买单的时候一般就是在自己的位子上,大体看一下账单就可以。因为跑到柜台前面结账不雅观,也不符合餐厅礼节的规定,有时候也可以送别客人之后再回过头来买单。不要让服务员当着客人的面口头报账,更不能把账单递到客人的手里,造成客人的尴尬。
< class="pgc-img">>付完账,也不一定要着急离开,也可以逗留一会,再聊聊天,或者喝喝茶,但是如果时间很晚了就早走为妙。如果席间有男女主人的话,应由女主人用征求意见的语气对客人说:“我们现在走,好吗”。如果席间只有男主人,男主人一旦站起来,这就意味着可以走了。如果一对男女去餐厅,男士应该在前面开路,如果有服务员,那么服务员开路,男士要走在最后面,把开路的责任交给服务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