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是带有我国特色的美食之一。火锅发展至今,不仅口味形式多样,再与各个地方的特色进行交融之后,火锅几乎成为了全民美食,深受全国人们的喜爱。因此,火锅在餐饮市场特别受欢迎,同时也是众多创业者们的选择项目之一。现在的中国餐饮市场中,自助火锅店和传统的火锅店是比较常见的两种火锅店经营模式。那么,自助火锅和传统火锅相比,哪一个更有优势呢?它们之间又有着怎样的区别?接下来,我将为大家细细讲述。
1.运营成本的高低问题:与传统火锅店相比,自助火锅店产业的后期日常运营投资成本会更低。这是因为,自助火锅店很多东西都是由消费者自行完成的,所以投资商在这方面可以节省很多的物力人力,自然日常运营成本就低了。
2.就餐方式的不同:与传统火锅的点菜方式相比,自助餐火锅是按人头收费,酒水免费喝,拿菜品的时候,自己看到什么想吃的就拿,不用挨着菜单看,选半天还没点几个菜,吃起来不够畅快。
3.菜品的新鲜程度不同:相比较自助式的,传统火锅走精品路线,菜品质量高;而自助火锅就不同了,自助火锅的菜品,它的新鲜程度是店家所无法确定的,所以,很有可能会吃到不新鲜的菜品,让人身体不适。
4.火锅配菜的花费问题:自助火锅店可以用固定的价钱吃到更多的东西;而传统火锅店则没有这个优势,只能根据不同的需求选择配菜,哪怕菜和肉的费用贵一点。
5.就餐空间的不同:对自助餐厅来说,由于饭菜食材种类比较多,占的空间状态也比较大,再加上顾客和服务员经常会在餐区来回走动,所以,自助火锅店的就餐空间会比较大一点;而传统火锅店就不一样了,桌子与桌子之间的距离是固定的,就餐空间要小一点。
6.就餐时间的长短问题:自助餐火锅都采用了限时就餐的方式,一般情况下,它的就餐时间都控制在1到2小时左右,不能超过两个小时;而传统火锅店就不一样了,只要你还在进食,那么,你就可以一直坐下去,当然,吃火锅的时间也不宜太久,不然会对你的消化系统产生不好的影响。
综上所述,自助火锅店和传统火锅店各有各的优点,也各有各的缺点,至于你选择什么方式的火锅,全看你的需求与意愿了。
>界上有两样东西别人抢不走:一是你吃进肚子里的食物,另一个是你藏在心里的梦想。
想吃那就吃,不要为难已经流口水的胃。
所以我一直想的就是做个有梦想的吃货。曾经有一盘灰常美味的菜菜我没有去珍惜,直到失去了才后悔母鸡,如果上天再给我一次机会,我将会说:“吃货万岁”。
是的,热爱美食的人都热爱生活,没错,我很爱美食和生活。每天说的很多的就是“我饿了”,哈哈。
身在雾都重庆,为什么这里的人直爽热辣?没错,这肯定跟火锅有关。只要有个十天半个月没吃火锅,总感觉缺点什么,身体好像也是说不来的不安逸。
跟好朋友或者男朋友说想吃火锅了,她/他会说,走撒,还等撒子,我们去哪ge吃,要不去最近抖音里很火的沙溢新开那家火锅吃嘛,味道阔以,环境也巴适。
兄弟伙,走起!要得!
自来熟,辣得欢,麻得跳!
辣叁成,重庆首家明星火锅店,烧菜火锅有特色,位置也选得好,解放碑旁。隔空看也很好吃,人均70,价格亲民,每天打卡人众多。烧菜和火锅都吃到了,巴适。
一、有一种经济叫“火锅经济”
2017年我国餐饮消费总额39644亿元,连续3年增速高于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速,而火锅已经成为餐饮业第一大品类,人们对火锅餐饮的喜爱,也让火锅经济的规模越来越大。重庆位列全国火锅店数量第一。
火锅之“火”,火在味道,火在氛围,火在生活。围坐在火锅旁,升起的是烟火气也是一种和谐的氛围。从某种角度上来说,火锅不仅是各类食材“济济一锅”的合聚,也是一群人“热腾腾、暖洋洋”的写照。
火锅讲究火候,也讲究健康。有人吃清汤,有人喜欢红汤,来个鸳鸯皆欢喜。
告别了争执不下的口味之分,火锅竞赛进入了下半场。
比如,养生火锅从火锅界的一股清流,正在变成一种趋势;
方便火锅从迫不得已的选择,逐渐进入日常生活的视野;
外卖火锅送进寻常百姓家,品牌火锅下沉到三、四线城市。
沙溢的烧菜+火锅,也很得人心,聚餐请客有菜又有火锅了,各自用筷子夹吃自己想吃的。
< class="pgc-img">>美食需要得人心
二、为什么聚餐多选择火锅,而不是炒菜?
在中国的美食中,火锅的工序并不繁琐,但火锅的内在却足够丰富多彩。表面上看,火锅店的菜单大同小异,一盆锅底、两把汤匙、三五好友、七上八下,实则家家有独门秘方,火锅属于美味大餐令人胃口大开的选择。
还有就是聚餐多数是唠嗑,时间很长,火锅边吃边下,比菜放凉了好。
基本上火锅一次就是八九个菜,几个饮料,大家围坐在一起,几大份肉几份菜,吃吃就没了。
不够还可以再点,基本剩不下啥。汤底可以选各种,清汤麻辣番茄乃至清水。小料也可以随心选择,自己控制味道。
最大的好处就是上菜快,而且满锅里划拉也没人说你个不好,哈哈。
你要是点炒菜,你得点个六菜一汤吧?得顾及所有人口味吧?要有辣的有不辣的,有甜的有咸的,有荤菜有素菜,最后还得来个主食吧?然后吃到最后一般会剩一堆,如果点的特别不好吃还可能一筷子都没人动。有的菜半天上不来,别的菜都吃完了这个菜还在做。吃起来比较拘束,比如说你点了一道菜是虾仁青豆炒鸡蛋,你喜欢里面的虾仁,但是你面前偏偏没两个虾仁,这时候你就不能跑到别人面前夹虾仁吧。咦,尴尬了,吃了一顿下来感觉没吃好…
< class="pgc-img">>三、
在吃货的世界最动听的话是:
我给你带好吃的/
我请你吃好吃的/
我带你去吃好吃的。
哈哈,爱吃的多安排,管他西餐中餐,火锅炒菜还是汤锅干锅自助,时间刚好,人对了,喜欢怎样选都行,顺胃。
爱好美食的人是幸福的
愿尝尽世间美味
更懂酸甜苦辣咸
有生之年做个幸福的吃货
我是有二说三的瓜瓜小姐,如果你也喜欢吃,欢迎来重庆,一起吃啊,除了火锅还有很多很多好吃的。
020年,火锅和中餐的融合正愈演愈烈。很多聪明的火锅老板,开始借鉴中餐思维做创新,混搭的差异化也确实给品牌带来不少流量。这股风潮,火锅餐企该跟吗?
面馆“黑马”和府捞面开卖火锅,颠覆了不少人的认知。在和府捞面北京部分门店,菜单上都新增数款火锅产品,比如酸菜肥牛锅、牛肝菌肥牛锅、番茄肥牛锅等,价格在108~168元不等。
和传统意义上的火锅不同,和府捞面的火锅都是搭配好的2人餐,菜煮熟后再一起端上桌,顾客不能加菜去锅里涮,有点像日本的寿喜锅。
虽然这种“面+火锅”的模式目前还处于试水阶段,但也为火锅的创新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 class="pgc-img">>其实不止是面馆,最近一年,很多中餐都在引入火锅:烤鱼品牌探鱼在新品上注入火锅元素,烤肉品牌火炉火以自助的形式,增加了火锅品类……
中餐主动融合火锅的同时,火锅品牌也开始从中餐身上找灵感,并凭此做出了不少差异化的创新。
品类融合、选受众认知度高的中餐菜品,做火锅爆品
因为火锅市场越来越细分,能发掘的食材都被开发了,比如毛肚、鸭血、腰片……都被逐一抢先打造成爆品,一些火锅品牌就陆续将目光投向了某一大基数的中式菜品,因为大众认知度高、不需要市场教育,算是做差异化的一个捷径。
比如重庆品牌——后火锅,定位“你没看到过的烧菜火锅”,招牌产品是红烧肉、烧牛蹄筋等系列烧菜,还原记忆中的土灶特色,一开业便受到众多粉丝热捧。
其品牌负责人表示,这些家常菜本身就都是大众儿时的记忆,拿来涮火锅又是从未见过的新形式,很容易激发大家尝鲜的好奇心,自然就容易打开市场。
< class="pgc-img">>其实,类似这样的火锅与中餐的融合,在很早之前就已经开始,甚至催生了一些火爆全国的火锅细分品类。
比如聚焦卤味的火锅品牌,以卤校长、贤合庄、楠火锅等品牌表现较为亮眼。甚至很多火锅店的菜单上也增加了卤制品,用于引流。
还有起源于广东一代的猪肚鸡、椰子鸡、佛跳墙等,都是从一道普通的中式菜品,演变成火锅新品类,进而成为养生届的“扛把子”。
< class="pgc-img">>借鉴中餐菜品摆盘、更注重仪式感和视觉呈现
传统中餐里,摆盘设计一直被视为菜品的最后一道工序,锦上添花。一些火锅店也借鉴了中餐的产品包装思维,热衷于给产品凹造型。
蜀大侠的创始人江侠曾经是一位酒店行政总厨,习惯以中餐的思维看待问题,认为视觉决定味觉。
在蜀大侠门店里,食材以有各种花式摆盘,比如,虾滑摆出太极八卦图的形状;鹅肠用一个空心的冰球装;金针菇、泡椒和姜丝做成三丝牛肉卷……
在同质化极为严重的火锅市场,这种利用中餐思维的食材呈现,让人眼前一亮。
< class="pgc-img">>荔枝虾球,由虾滑肉裹上红色脆花粒油炸而成,其形状色泽与荔枝十分相似。一些中餐店专门把它放在树枝上,整树端出,拽下就可以食用,格外有意境。
湊湊则改进了这道菜,将其做成了涮品版荔枝虾球,跟千篇一律的虾滑摆盘相比,颜值高又有趣。
创新不是凭空而来,它的呈现还要考虑消费者的接受程度。而以中餐思维做火锅则是用中餐的烹饪、技艺等呈现方式,来给火锅单一的食材体验创造惊喜感。
风格融合、造景造林奢雅风,谁说火锅店里不能写诗
在传统观念里,火锅店的装修风格都是红红火火,烟火气十足的,随着行业对场景体验的重视,越来越多的火锅店开始在设计上暗藏玄机,把火锅店做成一处雅奢的存在。
比如,蜀大侠在店面装修上用雕栏楼阁、青砖木柱、长明灯等元素,打造出一个武侠世界。
成都园里火锅,以古典园林理论为基础进行设计和装修,“遇、醉、谜、忆、不须归、琥珀光、花语台、庄生梦……”,光听这些,你能想象出这是火锅店包间的名字吗?
< class="pgc-img">>湊湊,则将茶式禅意和新中式风格的两相结合,在无形中增加了品质感,收获了不少轻奢风人群的喜爱。
火锅店逐渐褪去“千店一面”的传统外观,变得越来越“不像火锅店”了。但这种“另类”和火锅的烟火气形成一种反差,反而更加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
“火锅+中餐”融合之风愈演愈烈、但市场需要创新,却容不下伪创新
“做餐饮不去创新,就是死路一条。”很多经营者秉持这个真理,我们可以看到市场上五花八门的创新形式,也看到中餐、西餐与火锅的相互融合和碰撞。
有些融合和创新成为市场流行趋势,比如猪肚鸡火锅、卤味火锅火遍全国,但更多的融合,或者说强硬组合,都只是昙花一现,成为茶余饭后的谈资。
以此次和府捞面为例,实际上是在做面馆与火锅的业态融合,从而拉高客单价,做到多场景的午餐、晚餐兼得。不过跨界难度不小,很容易做成四不像,从而导致顾客的识别混乱。毕竟今天的业态与品类已经是高度细分和专业化了。
创新本没有错,但是一定要切忌掉落伪创新的怪圈,从而给品牌带来伤害。
经营之路,贵在绵长,这就给创新路径指明了一个方向:当一个创新出现时,要思考,它到底是可持续的真需求、真解决方案,还是昙花一现的短命玩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