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加盟网-免费发布餐饮招商信息!本站不提供任何加盟资料,如需加盟请去其官网了解详情

如何把一艘军舰变成海上旅馆和饭店?

来源:餐饮加盟
作者:小吃加盟·发布时间 2025-10-13
核心提示:日,随着福建号航母二次试航的消息传来,它再度为大众所热议的焦点,这艘8万余吨的巨舰,入列后将一举打破日本大和号保持了80多

日,随着福建号航母二次试航的消息传来,它再度为大众所热议的焦点,这艘8万余吨的巨舰,入列后将一举打破日本大和号保持了80多年“亚洲最大战舰”的历史记录。

然而有趣的是,作为前任“亚洲之最”,举国之力建造的大和舰,却不像福建号那般得到本国人民的集体追捧。反倒是在建成服役之后多受诟病,日本人甚至一度将它和姊妹舰戏称为“大和旅馆”“武藏饭店”

< class="pgc-img">

大和级战列舰

这两艘7万多吨的超级战舰,为何激不起日本人的自豪感?作为驰骋大洋的战舰,它们又为何贬斥为旅馆、饭店之流?


1.巨舰诞生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惨烈,让列强们短暂地人间清醒,战后不谋而合地达成了一个“共识”——各国武德过于充沛,应该限制军备,以免再度“擦枪走火”。

在对“祸首”德国扒皮抽筋式的惩罚后,列强们开始商量如何裁军。1921年底,英法意日美等国代表在达华盛顿展开了激烈交流,在一番唇枪舌战之后,《五国海军条约》终于敲定。

< class="pgc-img">

华盛顿海军会议

《条约》之下,各缔约国不能再搞停止军备竞赛,海军主力舰总吨位也被卡死。在这个按比例分配吨位的协议里,日本分到了31.5万吨,属于是比英美不足,比法意有余。

1930年春,五国再次齐聚伦敦谈判续约。尽管在《伦敦海军条约》中日本拿下了30万吨的辅助舰吨位限额,但始终是落后英美一个段位。

在这段时间里,各国迎来了难得的海军假日。然而,此时的世界看似和平,形势却如法国元帅福熙“20年休战期”预言的那样——山雨欲来风满楼。

三十年代“经济大萧条”之后,各种矛盾日益突出,二战的苗头已然出现。同样是混迹于太平洋这个圈子,日本很清楚,一旦开战,自己将来的主要对手一定是美国。

众所周知,海军是个投资大,见效慢的军种,日本又需要为战争提早准备。于是在1935年第二次伦敦海军会议上,日本迫不及待地提出海军吨位对标英美。当提议被否决后,日本干脆直接退群不玩了。

尽管没了条约限制,但日本还是有所顾虑——自己的工业、资源和家底跟美国不是一个档次,一旦在自己放开手脚扩军,刺激到对方加入军备竞赛,自家造船工人就算是三班倒,也赶不上对方新舰下饺子,拼数量的话,自己必输无疑。

那么,如何解决这个棘手的问题?

日本的办法是秘密造舰,以质量抵消对方的数量优势——主力舰一定要比对手的更大、更强。

在这个思路下,1936年6月“丸三计划”出炉,其中就包括建造2艘超级战列舰——大和号和武藏号。

战舰的设计是由素有“日本造舰鬼才”之称的平贺让福田启二主持,而建造施工则分别在广岛和长崎的造船厂进行。

< class="pgc-img">

日本船舶工程师:平贺让

由于两船厂都是位于大城市,人多眼杂,难保隔墙有耳。为了保密,日本当局可谓绞尽脑汁。

在广岛,工人们被要求对工作内容绝对保密,凭特定编号的臂章进出船厂,厂区也被宪兵队进驻接管。1937年11月4日大和舰铺设龙骨,船厂甚至一反常态没有按业界惯例安排庆祝活动。同时,整个船厂也被高墙和7.5万平米的剑麻幕帘给遮住,由于征用量太大,广岛一度上演“洛阳纸贵”,当地渔民甚至在市场上买不到剑麻来织补渔网。

而在长崎,保密更为严苛,过往轮渡的玻璃窗都被刷上了油漆,有游客因爬上船厂附近的小山被宪兵逮捕审问。而在武藏舰下水当天,长崎甚至还要全市戒严、全民禁足。

经过数年的秘密建造,大和舰在1941年“珍珠港事件”一周后完工服役,姊妹舰武藏号也在次年8月入列。

< class="pgc-img">

两艘巨舰以无出其右的吨位、主炮口径和装甲厚度,堪称日本海军手上为数不多的“杀手锏”。然而,就是这样的王牌武器,中途岛海战时完全是在外围看热闹,莱特湾海战作为主力,仅仅击沉了几艘小船……

日本高层不轻易亮出王炸,以至于两艘超级战舰长期宅港,无所事事,战绩也是寥寥无几。反倒是舰上极其优渥的的生活条件,既让同行十分羡慕嫉妒,也屡屡遭人诟病,有一名军官这样评价道——

“我们一直被派往最前线,而那些战列舰却一场战斗都没有参加过。像我们这样的人……会被派往最前线,而来自海军兵学校的那些浑蛋则稳稳当当地坐在‘大和旅馆’和‘武藏饭店’里无所事事。”


2. 海上“空调旅馆”

作为战斗船只,军舰的一切设施设备都要优先为战斗考虑,生活条件方面通常也就比较寒酸了。话虽如此,但作为日本海军的扛把子,大和舰不光战力强大,生活条件也堪称业界一流,尤其是在住宿这一方面。

< class="pgc-img">

作为一艘巨舰,要想操作和运行它,自然需要非常多人手,大和舰亦是如此。服役之初,全舰标准编制大约是2300人,随着作战任务的不同,人手还会增加。比如1945年4月冲绳战役期间,大和舰的舰员一度增加到了3000人,这个数据是个什么概念?

根据资料记载,1941年八路军整编部队后,甲种团满编状态下仅有2000-2500人,也就是说,相当于一个主力步兵团的兵力住进了大和舰。

不过,大和舰人手虽多,但住舱完全能应付。7万吨的排水量意味着它舰体十分的巨大,带来的好处的就是住舱空间十分地宽裕。标准编制状态下,每个船员的人均居住面积约3.2平方米

乍一看,不过是跟一张大床差不多的面积,北京蜗居和香港劏房跟这一比,都算是大单间了。

其实不然,军舰上的条件肯定是不能和陆地煮饭相提并论。但在其他军舰面前,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大和舰的人均居住面积是海军前任旗舰——长门号的1.2倍,是白露级驱逐舰的3倍,船员们甚至还有自己的储物柜,以便装下在舰上为数不多的个人隐私。当大和舰的舰员在铺位上自由翻身时,其他海军舰艇上的同行,只能在狭小的吊床里蜷缩成一团。

< class="pgc-img">

旧日本海军“长门”级战列舰

除了住所宽敞,大和舰的空调系统也是一流。在军舰上,空调通常是优先用于弹药库的控温控湿,以防止殉爆,在能力富余的情况下才被安排给住舱使用,而在大和舰15万马力的主机功率加持下,东京芝浦电气的空调,让船员们在夏天吹个冷气不成问题。

普通船员都如此享受,更别说军官了。据说大和舰的军官住舱都参考了邮轮头等舱的设计,空间够大、够舒适,时任联合舰队司令的山本五十六甚至后来都弃岸登船,住进了“大和旅馆”来生活、办公。(另一种说法是躲避政敌暗杀)。


3.高效的现代化后厨

大和舰塞进了约一个团的人员编制,光是吃饭就不是一件小事。那么舰上的后勤部门该如何去喂饱这两三千名船员?

早期,日本海军为保障士兵体能,规定士兵每天最少要摄入3300卡路里的热量——相当于900克米麦饭、300克蔬菜和180克肉类。按这个饭量换算——全舰每天要吃掉2吨多米麦,和超过1吨的蔬菜鱼肉。

< class="pgc-img">

要维持这庞大的消费量,大和舰设置了40多个仓库,能存储300多吨的米面粮油。另外还有一个223立方米的生鲜冷藏室,相当于8.5个集装箱,是同类舰的2倍多。由于仓库太多,物资太多,新来的主计兵(日本炊事兵)往往因搬错物资而耽误备餐,事后自然免不了被“精神注入”,挨一顿棍棒教育。

舰上共有两个厨房,分别为军官和士兵服务,主要分为清洗、调菜和烹饪三个区域,而士兵厨房最大,面积高达200平方米

厨房每天要给全舰提供近7000份,重达数吨的饭菜,不亚于办一场大型酒席。光靠人力的话,大和号上的不足100人的主计兵即使累趴在厨房,也无法完成任务,好在后厨烹饪基本实现了机械自动化。

< class="pgc-img">

日本海军六斗蒸汽饭锅

在做饭时,两台电动洗米机能在75分钟内洗好4000人份的米麦,6台蒸汽饭锅齐上阵,一次性最多能做出2.3吨的米饭,而茶水机1小时内能泡好400升的茶水。此外,厨房里还有各种蒸汽菜锅、调理机、消毒柜、保温箱……

有意思的是,舰上配备的二氧化碳发生器,本该是用于消防灭火,却经常被当成汽水制造机来使用,据说能日产5000瓶汽水,颇有一种歪打正着的感觉。

大和舰上的这些现代化厨具,成了后厨从容应对数千人吃饭的底气所在。

当饭菜出锅后,后厨不会配送,普通士兵会以班为单位到配餐箱自取,回到住舱就餐,军官则是有专门的勤务兵配送。


4.远超同行的饮食标准

1942年9月24日,陆军参谋辻政信因为军务拜访山本五十六而登上了大和舰。由于日本海陆军素来不和,海军也没有特别招待这些陆军客人,仅仅用了最普通的菜谱来打发辻政信等人。

尽管如此,陆军马鹿们还是被舰上的伙食给惊讶到了,辻政信不免冷言嘲讽道:“海军还真是奢侈!”

< class="pgc-img">

辻政信

陆军诟病的背后,其实是大和舰和它姊妹舰不顾国情,战争年代还一如既往地保持全军最高标准的伙食条件。而反观陆军伙食就差多了,南太平洋瓜岛上的陆军此时还在忍饥挨饿、甚至靠啃树皮度日……

既然伙食跟战力一样都是顶尖的,那么,在这俩“饭店”上究竟都能吃到些什么大餐?

在大和舰上,普通船员的餐食通常是各式各样的炒菜鲜鱼,而军官的菜谱就更丰富了。早餐和晚餐通常是日本传统料理——和食(强调季节性的时令菜肴,花样繁多 口感丰富),中午则是法式西餐

据司令部卫兵长近江兵治郎回忆,山本五十六把司令部搬进大和舰后(后改为武藏号),经常和军官们一起在舰上用餐。山本等人的菜谱相当丰盛,尤其是午餐,全套西餐是少不了的。期间还有香槟、葡萄酒和威士忌佐餐,餐后还会有沙拉、水果、红茶或咖啡。吃饭时也特别讲究,不仅要穿正装入席,甚至还有军乐队演奏3首曲子给长官助兴……

尽管一日三餐如此讲究,但也不过是“海上饭店”的日常操作罢了。

< class="pgc-img">

电影《虎虎虎》剧照,大和舰军官集体用餐

除了一些固定菜品外,从各舰和民间网罗了众多名厨的大和、武藏两舰,偶尔也供应一些水兵们喜闻乐见的美味佳肴,就比如如“洋食屋三大米饭料理”咖喱饭蛋包饭牛肉洋葱盖浇饭

日本海军早年师承英国,饮食方面也继承了英国海军“每周一日咖喱”的传统。时至今日,日本海上自卫队还保留着周五午餐吃咖喱饭的习惯,据说是方便船员们辨别日期。而日本是稻食国家,以梗米饭为主,咖喱和梗米饭很快就碰撞在了一起。为了搭配比较软粘的梗米饭,咖喱会被增稠,咖喱饭逐渐成为“日本人の国民食”。旧日本海军对它也是情有独钟,并把它纳入海军食谱。1889年,作为主计兵教材的《五等厨夫教育规则》就介绍了咖喱,1908年9月,《海军割烹术参考书》还收录了咖喱饭的做法。

同样作为广受喜爱的美食,蛋包饭可谓是集合了东西方餐饮的特色,煎蛋卷是常见的西方料理,鸡肉炒饭则是日本餐饮的常客。明治时代末期,煎蛋卷和鸡肉炒饭组合成的蛋包饭开始在东京出现(也有大阪一说),尽管没有被正式收录进海军菜谱,但据大和舰卫兵八杉康夫的回忆,蛋包饭在军官队伍里很受欢迎,午餐时经常要点上那么一份……

< class="pgc-img">

蛋包饭;图源来自《战士的餐桌:二战各国战地饮食传奇》

有意思的是,大和舰上的伙食对普通士兵免费供应,但对军官却是收费的,伙食费则是从薪水中扣除,有些大胃王因为嘴馋经常加餐,把自己弄成了月光一族……

反观同时期的其它海军舰艇,一些驱逐舰的舰长都就不曾吃到这些丰盛的美味佳肴,有时甚至只能和普通士兵一样,靠味噌(豆酱)汤泡饭填饱肚子,同样是海军,境遇却天差地别。


5.简陋至极的“最后一餐”

大和、武藏两舰的奢靡铺张,靠的是日本强盛时充足的物资供应,但当国家走向下坡路时,国运即是舰运,海上“饭店”和“旅馆”的往日辉煌也将一去不复返。

1944年10月,随着美军兵锋直指菲律宾,长期宅港的大和、武藏两舰也得干回老本行,披挂上阵。

这一去,大和舰挂了彩,武藏号被美军飞机暴打,沉入锡布延海。莱特湾一战,日本重金打造的决胜王牌,也只剩下大和舰一根独苗。

到了1945年4月,美军已经打到了冲绳,日本本土近在咫尺。眼看火烧眉毛,日本不得不实行“天一号作战”,并压上了自己最后的赌注——派出大和舰为首的舰队阻击美军登陆冲绳。

< class="pgc-img">

然而,这趟行程对于大和舰而言,无异于自杀,因为这艘王牌主力此时也吃不饱——缺乏燃油

作为一艘吨位远超同行的巨舰,大和号堪称海军界的油老虎。其油箱之大,全部加满的话,需要高达6400吨的重油。由于日本石油资源贫乏,大和舰油耗又太高,以至于在40年代,联合舰队平时也不敢随便开动它,大和舰与它的姊妹舰也就不得不长时间宅港。在南太平洋的特鲁克基地,两舰除了当海上的“旅馆”“饭店”,偶尔也会客串一下“加油站”,用它们巨大的油箱给别的军舰补充燃油。

到了1945年,江河日下的日本,燃油比以往更为紧缺。海军东拼西凑,连给人吃的豆油都拿来凑数,勉强为大和舰的冲绳之行筹集到了2500吨燃油。4月6日下午,大和舰带着不到半箱油开始南下作战。

不光是军舰“吃不饱”,此时大和舰上的船员们,最后一餐也十分寒碜。

4月7日中午,行踪暴露的大和舰遭到了美军386架飞机的围攻,舰上的防空兵与与美军展开了激烈交锋。时值午餐时间,厨房内的战斗跟外面一样激烈——60名主计兵抓着烫手的热米饭,为外面激战的士兵赶制饭团,补充体力。

< class="pgc-img">

盐水饭团;图源来自《战士的餐桌:二战各国战地饮食传奇》

然而,今时不如往日,日本的没落同样影响到了舰上物资的供应,仓库所剩无几,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主计兵们只能在饭团上撒点盐,或者蘸一点盐水,给白米饭提味,下饭菜也只有腌萝卜咸菜。就这样,一份简陋的盐水饭团成了大和舰船员的“最后一餐”。

下午14时,被围攻了2个多小时后,千疮百孔的大和舰和它的2700多名船员终于为日本军国主义陪葬,沉入了日本九州西南的海底。

7日当天,日本海军部注销了大和舰的船籍,至此“大和旅馆”“武藏饭店”彻底成为历史。


参考文献:

1. 丛丕、赵暾、唐茜.《战士的餐桌:二战各国战地饮食传奇》

2. 周明、李巍.《东瀛之刀:日本自卫队》

3. 邓士玮.《食货志》

4. 伊恩·托尔.《太平洋战争三部曲》

5. 克雷格·L.西蒙兹.《决战大洋》

6. 约翰·托兰.《日本帝国衰亡史》

7. 商兆琦.《“无责任”的帝国:近代日本的扩张与毁灭 1895—1945》

< class="pgc-img">

港心伤一角。



6月18日,西沙群岛附近海域,一艘庞大的楼船遭遇暴风,倾倒在巨浪之中。


冰冷的海水冲入龙楼,闯进凤阁,卷起暗沉的金粉与木屑,灌入这艘陈旧巨船最深处。


沉没贯穿了一个黑夜。6月19日,楼船沉入千米深海底。二十八丈琼楼,四十六载繁华,俱沉怒涛之中。


消息遥遥传回千里外的香港,无穷回忆泛起,就像巨兽临死前,吐出最后一口蜃楼。


那艘楼船,名叫珍宝海鲜舫,它长72米,高28米,排水三千三百吨,已在香港仔南避风塘停泊四十六年,是世界最大的海上餐厅。


它荡漾在漫长光阴中,灯火不歇,名流荟萃。


伊丽莎白女王登船凭栏远望,汤姆克鲁斯和周润发入船把酒言欢,火箭队的麦迪在此吃了人生第一顿鱼翅,赌王何鸿燊将生日宴设在此地,长达十余年。


四十余年来,三千多万宾客到访此船,所有相逢都从惊叹开始:那座灯火辉煌的海上浮城。


它就这般停在现实和想象的交界处。


007在船上奔跑,哥斯拉从船边奔过,《无间道2》里的吴镇宇上船前昂着脖子说“我倪家以后可以抬头做人”,下船后不久后说了那句“出来混,迟早要还”。


最有名的是九星连珠那夜,从少林学艺归来的周星驰,轻点水面,白衣渡海,做了碗黯然销魂饭,一夜封神。


评委薛家燕,坐在船内龙椅上,热泪盈眶,“这么好吃的叉烧饭以后吃不到可怎么办?”


楼船之外,九十年代正处巅峰时刻,香港大厦憧憧,水色旖旎,每一次波光都藏着无尽故事。


那些年,未到香港的人们,心中因此都装了一个想象中的香港。


以至于多年后,他们初到香港,总有老友重逢的错觉。


他们在铜锣湾看到陈浩南的背影,在庙街夜市听见摩托车的轰鸣,在油麻地警署寻找陀枪师姐,在旺角或九龙冰室,听黑夜里缥缈枪声。


他们穿九龙,过中环,下南湾,直至见到珍宝舫,想象和现实终于在此重叠。


那船灯光璀璨,乐声迷乱,船下浊流中纠缠着青蛇与白蛇,船上长廊里闪过书生和小倩,大厅内洪兴正觥筹交错,推开贵宾房房门,邱淑贞俏坐赌桌,玉腿横陈,扑克牌呼啸飞来。


它迷乱视觉,满足味蕾,浸泡欲望,多年前的旅游指南上写道:作为一个图腾,珍宝舫满足了人们对香港的一切想象。


它记录着市场的极度繁华,承载着想象的恣意汪洋,凝固着港九的风华绝代,四十余年来,已融入香港魂魄。


港人从未想过它会离开,当离别突兀而至,便真如那碗叉烧饭般黯然神伤。


6月14日,珍宝海鲜坊出海,远行东南亚。


此后,疫情阴云,经济波荡,变化消息无穷无尽,珍宝舫被暂时遗忘。


没人想到,五天后,竟传回它沉没的消息。



珍宝舫的传奇,始于水光火影之中。


五十年代,香港商人王老吉在避风塘经营太白海鲜舫,用餐可赠象牙筷子,一时豪客云集。


楼船的玩法,源自闵粤地区的“歌堂趸”,客人上船,现捞海鲜,辅以歌舞,别有排面。


太白海鲜舫壮大后,王老吉雄心勃勃打造新船,起名“珍宝海鲜舫”。


然而,1971年10月30日,开业前6天,珍宝舫因装修不慎,引发大火,波及附近渔船,造成32人死亡、13人失踪。


王老吉无力为继,放弃造船。


赌王何鸿燊和富豪郑裕彤全面接盘,斥资3200万港元,重建珍宝舫。


新船由赌王一手设计,全面仿明朝王宫设计,雕梁画栋,绿瓦红砖,因计划龙年开业,船中加入大量龙元素,最著名的龙椅,制作用时两年。


1976年10月,珍宝舫开业,开业当天全场免费,港九为之轰动。


此后,珍宝舫成为香港新地标。报纸将游狮子山、逛铜锣湾、上珍宝舫列为香港必游路线,登船礼物也由象牙筷子换为云斯顿香烟。


当时,珍宝舫左侧是王老吉的太白海鲜坊,右侧是另一家的海角皇宫,后来赌王出资收购,三船一统,起名珍宝王国。


九十年代,前往珍宝王国成为时髦享受。港人要先乘接驳小船,再登大船。


上船之后,可见龙楼、凤阁、太和殿等六厅,亦有西式酒吧和露台,楼船一侧配有厨房船,内设最先进的紫外线海水消毒系统。


古风与西洋,传统与现代,汇成最真实的香港。


港人喜欢下午登船,在茶座读报,荡漾半晌时光。入夜,珍宝王国连场盛宴,斗拱飞檐下尽享欢声。


九八金融风暴,珍宝王国遭遇重创,被迫割下海角皇宫,远送菲律宾,因经营不善,后又辗转转赠青岛。


挺过金融危机后,2001年,何鸿燊将珍宝王国交给25岁的何猷龙,成为小儿子接手的第一份家业。


何猷龙锐意创新,重新装修,设置兔女郎表演等节目,然而非典接踵而至。珍宝王国营业额跌去四分之三。


生死关头,内地游客拯救了珍宝舫。2003年,香港正式开放自由行,同年上映的《无间道2》引发打卡热潮。


巅峰时,码头附近的船家,带游客绕船参观,都能月入两万港币。


赌王何鸿燊偏爱这条船,许多农历生日宴都设在珍宝舫上。


2013年深秋,92岁的何鸿燊最后一次在船上过生日。那夜大风骤起,一夜清寒。



拍《食神》时,周星驰白发是染的,2013年宣传电影时,他已真的满头银丝。


珍宝舫也和食神一样老去。赌王自那次生日后再未登船,2013年开始,珍宝王国入不敷出。


它已落后时代,设施陈旧,装潢失修,菜品昂贵。老一辈港人已懒得换船喝茶,游客总喧嚣而来,龙椅拍照后又呼啸离去。


时光的盐渍腐蚀着楼船筋骨,而疫情的到来则给其致命一击。


2020年开年,香港游客骤减,餐饮业闭门,九成宴请预定取消,超千家餐厅停业,行业会长说凛冬已至。


2020年1月,珍宝舫裁员一半,营业时间也大幅缩短,对外称“新营运模式将有助保留这个独特的香港地标”。


然而,两个月后,珍宝舫便宣布停业,解雇所有员工。披露的消息称,2013年至今,珍宝王国已累计亏损超1亿港元。


楼台舞歇,灯火熄灭,当年坐龙椅点评的薛家燕感叹,“好黯然!”


停业后,赌王家族曾想尽办法转手。


2020年时,珍宝舫曾被捐给香港海洋公园,一度被列入“跃动港岛南“计划,然而因海洋公园自己都奄奄一息,珍宝舫最终被放弃。


珍宝舫所属集团称,过去一年,集团曾和十多家企业机构商讨,无偿捐赠珍宝舫,但因经营成本高昂,均被拒绝。


今年5月,集团放出风声,称要让珍宝舫出海寻找生路。理由之一是珍宝舫所持特种海事牌照将于6月到期,6月后无法停靠。


然而有媒体质疑,珍宝舫牌照很容易续约,且停靠一个月费用不过7万港元,并不算高昂。


疑云重重下,珍宝舫依旧选择远行。集团对外说法称,远行终点是东南亚某地,因不希望维修和正常业务受干绕,所以不能透露目的地。


5月31日,出发之前,珍宝舫的厨房船发生事故,侧倾翻沉。仿佛一个不详预兆。


6月14日上午,香港细雨,众多市民冒雨送别珍宝舫。注视中,两艘拖船拉着珍宝舫,身影没入茫茫大洋之中。


新闻直播间里,有人留下一句,“天下无不散之筵席,珍重。”


赌王的小女儿何超仪未敢到现场送别,她在ins上说,“再见珍宝,我的童年回忆,希望有缘再见。”


珍宝舫生于大海之上,四十六年后开始第一次远航。那些传奇往事,来不及回味,便随它远至沧海之中。


6月18日,香港天文台播报,香港以南局部地区有骤雨及雷暴。海有中至大浪。珍宝舫在大浪中沉没。


消息传回香港,香港心伤一角,它算不得大悲大恸的新闻,但思量起来,总怅然若失。


食神导演李力持说:充满经历,非常可惜,永远再见,只剩回忆。


它的风光结束在海浪之中,一同沉没的还有那些疫情前自由旅行高歌举杯日子,以及港味蒸腾的时代。大海上没有墓碑,无从祭奠


社交媒体上,有人在惋惜没有在疫情前拍照留念,亦有港人留言宽慰,疫情散去,会有新船到来,一切会重启开始。


香港这几日多雨,香港仔南避风塘中,尚有太白海鲜舫独自停泊。


所有人都在等雨停。

就是利马著名的海上餐厅--海玫瑰。这是一家位于利马海滨栈桥上的可以欣赏海景和城市美景的优雅餐厅。餐厅的设计灵感来自于传统的秘鲁渔船以及欧洲、东南亚等不同的文化元素,融合出独特的风格。餐厅内部华丽典雅,设有宽敞的露台和花园,你可以在此欣赏海景,感受海风,享用美食。

如果您对此项目感兴趣,请在此留言,坐等企业找您(成功的创业者90%都是通过留言,留言只需5秒钟)
  • 知名招商项目汇聚平台

    汇聚海量知名、高诚信度品牌招商项目,随时为您提供招商信息

  • 事实和口碑胜于一切

    千万创业者通过这里找项目、迈出成功创业第一步;

  • 诚信的商机发布平台

    请你在加盟留言时,选择有实力、 加盟店多、成功案例多、合法资质、 证照齐全、诚信经营的品牌.

郑重承诺:本公司郑重承诺尊重你的隐私,并承诺为你保密!
随时 上班时间 下班时间
您可以根据下列意向选择快捷留言
  1. 加盟费多少
  2. 我们这里有加盟店吗?
  3. 我想了解一些加盟资料
  4. 我对这个项目感兴趣,尽快联系我


创业专题



热门创业项目

精品推荐

餐饮项目分类

联系我们

微信扫一扫
第一时间推送投资小回报快利润高的项目

合作伙伴

我们也在这里

关注微信关注微信

您身边的财富顾问...

扫一下
客户端客户端

iPhone/Android/iPad

去下载
关注微博关注微博

官方微博随时分享...

加关注
手机看hbdrt.cn手机看hbdrt.cn

随时随地找商机...

去看看

温馨提示

  • 1在找餐饮项目的过程中多对比同类项目。
  • 2了解项目时多打电话,进行实地考察。
  • 3投资有风险,请谨慎加盟。
  • 4本网站对投资者的风险概不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