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情报网讯:在中国,火锅是中餐市场中最受欢迎的餐饮,2020年火锅市场占中国内地整体中式菜肴市场的14.1%。与其他类型的中餐相比,火锅连锁餐厅具有更大的增长潜力。由于火锅食材、汤底选择丰富多样,火锅餐厅能够迎合个性化口味偏好和中国社交聚餐需求,近年来火锅餐厅的市场规模日益扩大。
随着火锅受欢迎程度的提高和中国餐饮服务市场的整体增长,火锅餐厅市场规模由2016年的3955亿元增加至2019年的5188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9.5%。然而,受疫情影响,其市场规模于2020降至4380亿元。展望未来,火锅餐厅的市场规模将继续增长,预计2021年其市场规模将达到5218亿元。
< class="pgc-img">>数据来源:弗若斯特沙利文、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火锅餐厅按火锅风格划分为四大类:川式火锅、粤式火锅、京式火锅以及其他火锅。辛辣的川式火锅最受欢迎,2020年火锅餐厅市场中川式火锅所占比例最大,为64.9%。其次粤式火锅、京式火锅、其他火锅的占比分别为14.4%、14.2%、6.6%。
< class="pgc-img">>数据来源:弗若斯特沙利文、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FS:Page]
川式火锅餐厅市场规模从2016年的2538亿元增至2019年和3357亿元。2020年受疫情影响,其市场规模略有下降,为2841亿元。在经济复苏背景下,预计2021年川式火锅餐厅市场规模将达到3393亿元。
< class="pgc-img">>数据来源:弗若斯特沙利文、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粤式火锅口味清淡、健康,为不能食用口味偏重及辛辣食物的顾客提供了友好选项。2020年粤式火锅餐厅市场规模为630亿元,预计2021年其市场规模将达到758亿元。
< class="pgc-img">>数据来源:弗若斯特沙利文、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FS:Page]
京式火锅餐厅市场规模由2016年的583亿元增至2019年和743亿元。2020年受疫情影响,其市场规模有所下降,降至621亿元。预计2021年京式火锅餐厅市场规模将达到734亿元。
< class="pgc-img">>数据来源:弗若斯特沙利文、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近年来,其他火锅餐厅市场规模增速较缓。2020年其他火锅餐厅的市场规模为288亿元,预计2021年其市场规模将有所回升,达到333亿元。
< class="pgc-img">>数据来源:弗若斯特沙利文、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更多资料请参考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餐饮服务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同时中商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情报、产业研究报告、产业规划、园区规划、十四五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服务。
源:海外网
中国火锅正在海外寻找自己的一席之地。
作为最受海外消费者欢迎的中餐品类之一,火锅以标准化的烹饪工艺、花样的食材搭配和与生俱来的社交属性,带起中国餐饮出海热潮。火锅头部企业海底捞也借势发展其海外业务。
近日,在勇闯港交所后,“国际版”海底捞又传来赴美上市的消息。据海底捞的海外业务主体特海国际(09658.HK)公告,特海国际董事会宣布,决定将在美国纳斯达克股票市场上公开发售新的美国存托股份,推动特海国际在港股和美股双重上市。目前特海国际已申请在纳斯达克股票市场上市美国存托股份,股票代码为“HDL”。
据悉,特海国际由海底捞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分拆独立,负责海外市场业务运营的公司。海底捞的海外业务起源于2012年,彼时海底捞在新加坡克拉码头开设了第一家海底捞火锅店,迈出了品牌国际化发展的第一步。2022年12月30日,特海国际以介绍形式在港股上市。
对于特海国际此时推动双重上市原因,特海国际相关负责人向海外网表示,“建议双重上市将为美国存托股份创造公开市场,扩大本公司股东基础,获得额外资本,提升特海国际在国际资本市场和消费市场的企业形象和影响力,继而进一步加强股份流动性,提升品牌以及扩大全球餐厅网络。”
“特海国际推动双重上市一方面是希望扩大自身在海外的商业版图,另一方面则是想把握当前中餐出海的浪潮。”餐宝典研究院院长汪洪栋向海外网表示。
从资金用途来看,特海国际表示,双重上市募集所得资金净额的约70%将用于提升品牌并扩大全球餐厅网络;约10%将用于投资供应链管理能力,例如建设更多的中央厨房;约10%将用于研发,以增强数字化和其他技术在餐厅管理中使用;剩余约10%将用于营运资金和其他一般公司用途。
当前中国餐饮在海外正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据弗洛斯特沙利文数据,截至2021年,海外中式餐饮营收2611亿美元,占国际餐饮市场的9.9%。预测2026 年,海外中式餐饮市场规模有望达4098亿美元,近3万亿(人民币)市场规模,仅火锅品类就有望达到289亿美元。
截至2023年底,特海国际在国际市场共经营115 家海底捞火锅餐厅,其中70家位于东南亚地区,17家位于东亚地区,18家位于北美地区,10家位于其他地区。
“火锅品类出海有着先天的优势。传统中餐烹饪方式多变,不同厨师烹饪在口味上也存在差异,而火锅品类的标准化程度高,且不需要厨师,更容易扩大产出和标准化,是比较适合出海的品类。”汪洪栋告诉海外网,“随着海底捞、呷哺呷哺等企业在海外开店,也会对海外中餐市场的发展产生积极作用。”
近年来,去海外寻找蓝海增量市场,早已是各火锅品牌们的一大趋势。“连锁火锅第一股”呷哺呷哺则在2023年初成立国际事业部,启动全球扩张,同年在新加坡开出海外呷哺呷哺火锅首店。国内老牌涮羊肉火锅小肥羊以“快乐小羊”的新品牌身份出现,进一步聚焦海外市场,首家门店落地美国波士顿。川味火锅小龙坎也公布了在海外的发展规划,预计到2024年6月底,小龙坎将在欧洲拥有十家店。除此之外,大龙燚,朱光玉、蜀九香、蜀大侠、朝天门、谭鸭血等火锅品牌也都在积极布局海外市场。
不过,在凌雁管理咨询首席咨询师林岳看来,海外市场虽大,但是其发展也更加复杂。“每个国家和地区都有着不同的法律法规,并且火锅品牌在布局门店、供应链以及中央厨房的搭建成本也比较高。”
根据特海国际招股书中表述,公司于亚洲的每家餐厅开业前成本性支出介乎于17万美元至40万美元,而于亚洲的每家餐厅资本性支出一般介乎于140万美元至300万美元,而在其他国家开店的成本更高。
目前来看,特海国际覆盖国家虽多,开店速度却并不算快。特海国际在财报中称,2023年,特海国际全年新开4家门店,同时还因物业自身转型而关闭1家餐厅。除海底捞火锅餐厅外,特海国际亦拥有若干其他品牌餐厅,在包括但不限于快餐、清真火锅等业态中探索。
对此,特海国际相关负责人告诉海外网,“我们一直在探索因地制宜地将火锅与各国饮食习惯相融合,为消费者带来舒适、有意思的就餐体验,分享火锅文化。除了着重于门店的质量和数量,特海国际也积极扩展餐厅网络、孵化新的业态,比如2023年底在马来西亚开设首家清真火锅、海底捞食馆等。”
值得注意的是,综合财报和特海国际数据,特海国际的业绩尚不稳定。财报显示,2023年,特海国际的营业收入同比上升22.95%至6.86亿美元,归母净利润则同比上升162.19%至2565万美元。然而在2023年实现盈利前,特海国际已经连续亏损四年。2019年至2022年,特海国际分别实现营收2.33亿美元、2.21亿美元、3.12亿美元和5.58亿美元,同期分别亏损3301.9万美元、5376.0万美元、1.51亿美元和4124.8万元。
如此看来,特海国际的发展之路虽然开阔,但并非皆是坦途,想要在赛道中脱颖而出,或许仍需要在成本和业绩间寻求更加平衡之处。(海外网 穆瑀宸)
海外网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投资创业公司曾做过一个小调查,如果你想创业,想做哪个行业?结果“火锅”以16%的绝对优势胜出。
像老板陈龙一样,很多餐饮创业者都看上了火锅这门生意。
周六晚6时,黄姑山路的拓峰科技园内十分热闹,一家名为“巡山令”的苗家酸汤牛肉火锅门口已经排起了长队,长队最前面有一个“等位福利”的牌子,中间两行小字写着:等位30分钟以上,送牛肉丸一份,等位50分钟以上,送鲜椒牛肉一份。
“大冷天的,顾客等位也不容易,我们特意设置了这样一个福利,让大家有个等下去的动力。”老板陈龙一直在店里忙活着,人多的时候他就变成了“自由人”,领位、上菜、端菜全都干。
今年是陈龙做餐饮的第15个年头,2016年,已有10年餐饮管理经验的他开始了餐饮创业。之前在大悦城开过一家西餐店,但效益一般。去年年初,他在华星科技大厦附近开了第一家巡山令,1年多的时间,至今已开了4家门店。
陈龙十分看好火锅产业。半个月前,他在科技园内又盘下一个店面,开启了新品牌搬渔椒麻鱼火锅第一家店。
可操作性强、风险可控50万元投资产出火锅店爆款
如果让30岁的李力再做一次选择,他肯定会选择火锅店来作为首次创业的项目。前年他和朋友在西餐店开了一家西餐厅,赔了100多万元。去年下半年他在东站附近开了一家川渝火锅店,即便受今年上半年疫情影响,如今却已收回了成本。
据悉,这家门店大约200多平方米,平均每天营收两三万元,除去人工、房租和食材,每个月净利润二三十万元。
“与其他餐饮品类相比,火锅店投资相对比较低,可操作性也比较强。”川味观创始人李明明透露,在核心的商圈综合体开一家500平方米的连锁品牌门店,前期投入成本不会超过300万元。同等条件,如果是点菜的中餐厅,启动资金基本需要四五百万元。
而如果这家店开在非核心地段,前期投入就更低了。巡山令黄姑山路门店前期投入只有50万元。
“250平方米,员工16个。开业没几天就开始盈利了。大约半年多收回成本。”陈龙表示,火锅行业的投资回报期大约6到10个月,优于很多餐饮品类。“我以前尝试过中餐、西餐多个品类,还是火锅更容易操作。”陈龙找到未来的发展方向。“以后就打算根植火锅了。牛肉酸汤火锅做好了,再做鱼火锅、鸡火锅,在火锅细分品类上下功夫。”
曾经做过多个餐饮品牌的根明在粤式火锅最火爆的时候创立了一个潮汕牛肉火锅品牌,如今在杭州已发展了30多家门店。“火锅店比较容易操作,复制起来也快。”他手上还有一家中式餐饮品牌,目前只在西湖景区有一家门店。
此外,很多餐饮品牌也纷纷开展起“火锅业务”。名人名家去年年底创立了火锅品牌“名家海鲜火锅”;今年,萧山雷迪森铂丽酒店38楼的铂丽轩·禾牛町开业了,主打商务、宴请火锅;今年12月初,绿城尊蓝钱江精选酒店开启了自助火锅晚餐。
杭州今年新开200家火锅店投资者竞相追逐
“火锅对烹饪要求不高,与其他菜系相比标准化程度更高;大众容易接受,风险比较可控;经营效率及利润率更好。”餐饮投资人戴佳认为,火锅产业已成为餐饮行业优质赛道。
在杭州湖滨商圈,是杭州火锅品牌最密集的区域之一,从火锅界的“大佬”海底捞、呷埔呷埔、小龙坎,到新晋网红湊湊、捞王、吼堂,以及明星郑凯的火锅店火凤祥,方圆几百米的区域,聚集了40多个知名火锅品牌。
在湖滨银泰B区龙翔里,捞王、小龙坎、小肥羊等火锅品牌门店相邻,但一到周末饭点,家家门口都排起长队。
“杭州的火锅市场还很大,成都几万家门店,杭州才4000多家。”李明明说。
2016年起,杭州火锅门店每年的新增比例都达到15%以上,根据天眼查数据,在上半年受疫情影响情况下,杭州今年新开了近200家火锅门店,已超过2019年一整年。
事实上从全国来看,火锅行业市场规模也在逐年增长。2019年火锅市场规模数据近5295亿,火锅店总量近35万家。有市场报告提到,到2022年,全国火锅市场规模预计突破7000亿,预计全国火锅门店将增至89万家。
如此大的市场前景,必定让投资者争相追逐。据悉,当前规模化发展主要是直营模式和连锁加盟模式,而连锁加盟模式拓展较快。近年来走红的贤合庄、高老九均为连锁加盟模式,吸引了无数热衷火锅投资的创业者蜂拥入局,最新数据显示,贤合庄已在全国开了300多家门店,其中相当一部分是连锁店。
而海底捞、呷哺呷哺则因有实力雄厚的资本做背书,虽是直营但拓店依然非常迅速。
“规模化、品牌化发展是火锅产业未来发展趋势。”资深业内人士认为,当前头部企业更倾向做品牌标杆,以此深耕火锅消费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