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第一奢侈品牌”创始人被通缉!大连一夜市"一片狼藉",满地都是垃圾;顺丰、趣头条、万科、思念纷纷入局,团餐正由“蓝海”变“红海”;喜茶、奈雪们“破圈”,零售化能成正道吗?全国首例!餐馆不提供公勺公筷被罚了!更多详情,请看红餐网《每日热讯》。
“餐饮第一奢侈品牌”创始人被通缉!
曾一个粽子卖9999元
近日,山西朔州市公安局发布了一则悬赏通告,悬赏人民币10万元。据透露,通缉人上官军乐曾是当地小有名气的“豪门”餐饮掌门人。
资料显示,2007年9月,主打高端餐饮的豪门吉品鲍府在山西朔州开业,创始人上官军乐扬言要将其打造成“中国餐饮第一奢侈品品牌”。
< class="pgc-img">>为了打造这份“品质”,上官军乐一期就投入了2000万元,饭店有三层,经营面积2000多平方米,却只有12个装修奢华的包间,几万块一把的椅子、几十万元一张的餐桌或沙发。
该餐厅专营高档鲍鱼、伊朗鱼子酱、法国松露、西班牙火腿等顶级珍馐,还率先提出“鲍鱼以干货实际头数为准出品”。据了解,每桌菜少则几万,多则十几万。
一开始,很多人一看菜单,觉得太贵了,就各种借口离开。上官军乐要求服务人员,不管来的人是否就餐,都要带他们参观每一个房间,介绍每个包间的设计理念,感受全自动音乐喷泉旋转餐桌。如此服务,吸引了不少有消费能力的客人,一个月后销售额就达到了上百万。
很快,上官军乐就将吉品鲍府打造成当地“舌尖上的劳斯莱斯”。2008年至2010年,吉品鲍府连开3店,均是投资逾千万的直营店,年营业额超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那几年,上官军乐除了在餐饮领域顺风顺水之外,其在公益领域也获得了一定成就,曾获“2011感动山西十大人物”提名,央视和地方媒体还多次报道他。
2012年“国八条”出台,高端餐饮市场风云突变,吉品鲍府也开始走向下坡路。
一开始,上官军乐对“豪门吉品”信心十足,甚至在2013年,各高端餐饮纷纷转型之际,豪门吉品还在卖9999元的“天价粽子”。
< class="pgc-img">>后来高端市场越来越难做,吉品鲍府也面临极大的挑战,上官军乐开始转变“打法”:把以前的公务接待进行分解,分解成商务接待、私人聚会、家宴……针对不同群体制定不同产品。
然而,一切还是太晚了。2014年1月,豪门吉品鲍府破产,而上官军乐也被曝跑路,不少员工被拖欠三个多月工资,开始了漫漫讨薪之路,但是至今没有下文。
据知情人士爆料,随着商业版图的不断扩大与慈善积累起来的名望,上官军乐已然成了朔州名人,凭借此他非法集资金额达到了几亿。2015年,上官军乐拿钱逃跑。
随着上官军乐的失踪,很多“投资人”也陷入了困境。
大连一夜市“一片狼藉",
官方:商贩自发摆摊 暂停营业
自6月2日红餐网(ID:hongcan18)报道的17城松绑“地摊经济”后,这两天又有不少城市继续跟进,甚至还有地区的城管队员亲自打电话喊小商贩去摆摊经营,市民们不禁拍手叫好。
然而,地摊经济的过度火爆也带来一些问题。
6月2日,有网友称,大连一夜市开放后,附近出现交通堵塞、卫生“一片狼藉”等情况。
网传图片显示,涉事区域的街道上留有很多塑料袋、一次性纸碗等餐厨垃圾,多名环卫工人在现场清扫。
< class="pgc-img">>针对前述情况,6月3日,大连市商务局流通处一名工作人员称,网友所反映的前述情况与“外展外摆”工作有关。相关工作详情需咨询大连市购物节组委会。
3日下午,大连市购物节组委会办公室的一名工作人员告诉媒体称,目前,大连市政府正计划开展“商业外展外摆”活动,由政府统一管理,划定摆摊区域,制定经营规范。该活动已经公布了第一批允许外展外摆地段,将于近日开放范围内商家的经营活动。而网友所反映的前述夜市系商贩自发的摆摊行为,缺少统一管理,对周边环境以及交通造成了影响。目前,该夜市已暂停营业。
在红餐网(ID:hongcan18)看来,“地摊经济”的回归,切实可以帮助不少待业人员解决燃眉之急,也让城市有了烟火气。但从长期来看,=食品安全、油烟噪音扰民、堵塞交通、环境污染、执法监管难等问题,在政策执行落地的过程中需要特别平衡好尺度。
顺丰、趣头条、万科、思念纷纷入局,
团餐正由“蓝海”变“红海”
近几个月,先是趣头条、顺丰、思念纷纷进军企业团餐,随后团餐食材供应链企业望家欢、团餐品牌“荷特宝HOTSPOT”、团餐食材供应服务商乐禾食品纷纷宣布完成数千万元融资。
疫情之下,众多资本强势入局,团餐似乎大有成为红海之势。
< class="pgc-img">>不过,当下团餐行业仍存在着食品安全难防控、企业议价能力低、传统企业转型难、营业利润空间小等问题。
有行业人士表示,随着资本新元素不断进入团餐领域,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中尾部团餐企业的生存压力,但在行业洗牌的过程中,团餐也将呈现出标准化、智能化、外卖化、品牌化的发展趋势。
标准化方面: 团餐扩大生产势必要实现标准化生产,进而建立完整的采购链、供应链体系,支撑团餐规模化市场的发展需求。
智能化方面: 采用中央厨房模式,并借助专业的中央厨房设备,完成食品的成品、半成品制作,实现生产规模化、专业化和标准化。
外卖化方面: 随着美团、饿了么、顺丰等巨头的相继入局,部分团餐企业将进一步摆脱场地的限制,采用更加灵活机动的方式,有效降低成本。
品牌化方面: 团餐企业要想扩大影响力,必须提高品牌知名度,进而以品牌撬动市场。
喜茶、奈雪们“破圈”,
零售化能成正道吗?
近一两年,新式茶饮几大头部品牌在行业内的动作可谓是十分频繁。仔细观察它们都有一个相同的特征,那就是喜欢扎堆进军零食品类。
近日,新式茶饮头部品牌奈雪进军零食领域,推出“奈雪好食馆”,开辟新型零食赛道。同时门店销售零食也将会成为常态化。
而在奈雪之前,喜茶、瑞幸等茶饮咖啡品牌,除了老本行以外,在近两年也扎堆进入零食领域。其中喜茶在今年3月份还申请注册了8个方便食品类别的商标,新品“一周茶礼盒”、混坚果和芝士夹心小方饼干在4月份便上架开售,而瑞幸在去年也高调宣布推出瑞幸坚果系列零食新品。
< class="pgc-img">>对此,有业内人士认为,一方面,竞争仍在不断加剧,新茶饮的模型也迎来更多的参赛者。另一方面,新模式的探索很有可能在现阶段能实现快速的弯道超车,奠定优势基础。
从短期来看,头部新茶饮品牌零售化的路线,还是探索阶段,目前的重心也仍以线下实体店为主。但长期看,一二线核心城市逐渐饱和,企业一定要走向“客户复利”的思维,零售化也是必行之势,也将成为企业流量复利的爆发点。在这方面企业必须要做好长跑运动的准备。
全国首例!
餐馆不提供公勺公筷被罚了!
5月26日,浙江衢州江山市市场监管局执法人员在江山市双塔街道县河西路的一家饭店发现,该饭店未为两人以上就餐者配备公筷公勺,也没提供分餐服务。于是,执法人员向经营者开具了《当场行政处罚决定书》,给予50元罚款。
< class="pgc-img">>根据2020年5月22日起施行的《衢州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违反本条例第十六条第三款规定,餐饮服务机构未配备公筷公勺或者未提供分餐的,由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对个人可以处二十元以上二百元以下罚款;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
不止浙江衢州,成都也把规范使用“公筷公勺”提上了日程。
6月3日,成都餐饮同业公会、成都市消费者协会联合制定了《成都市餐饮业公筷公勺使用规范》,并引导会员单位、各餐饮单位遵照执行。即日起,规定正式实施。
规范提出,就餐人员若误将公筷公勺作为个人餐具使用,餐厅服务员应立即更换。在公筷公勺要求方面,明确必须在规格和颜色上明显区别于自用筷勺。
< class="pgc-img">>据了解,为推动使用公筷公勺落实到位,成都餐饮同业公会和成都市消费者协会将报请相关主管部门批准,对餐饮单位的执行情况开展明察暗访工作。针对执行不到位的餐饮服务单位,将进行约谈、通报;对拒不配合与整改的单位,将取消其参评各类先进、示范店的资格。
作为一种新的就餐习惯,要尽快在大众中普及并接受,确实并非一件易事。然而一场疫情,让大家意识到自由和健康的重要性。同时,也让大家在积极探讨健康的生活方式。而公筷公勺在未来或将成为中国餐饮的常态。
*注:文章部分资料来源于职业餐饮网、澎湃新闻、零售商业评论、新博弈、四川在线及其他媒体。也希望广大读者在评论区留言,为广大餐饮人提供更多更宝贵的建议。
cript src="https://lf3-cdn-tos.bytescm.com/obj/cdn-static-resource/tt_player/tt.player.js?v=20160723">cript>
投资几十万,加盟相关品牌后,原本以为可以获得不错的收益。可没想到,开店之后却遇到各种问题,生意持续亏损,最后导致被迫闭店转让。想要退钱却被告知公司已无资金,何时退款也没有确切日期。近日,300多位投资者将西安一家餐饮公司告上了法庭。
12月9号,记者在西安金花新都汇见到了投资者张先生。他告诉记者,他很早之前就想开一家餐饮店,却一直苦于自己的经验不足。去年9月份他在抖音短视频上了解到了西安泰和飞马餐饮有限公司,宣称“无门槛、多品牌、包教包会”,在到公司实地考察后,他便加盟了这家餐饮公司旗下的一个品牌。
投资者 张先生:11月3日开始营业,刚开始情况还可以,就是人几乎都是爆满,就是随着可能也就是加盟商多了以后,它这个汤料就出现问题,里边有毛发,而且就是说,肉的肉质不太好,吃着吃着顾客就反应这个东西不好,生意一天一天下滑。
张先生说,在原材料出现问题后,他就第一时间联系了这家餐饮公司,但工作人员却一直相互推诿,在硬撑了几个月之后,他的餐饮店就被迫关门转让了。
投资者 张先生:我总共给泰和飞马交了59800元,然后就是说加盟费39800元,然后管理费是10000元,然后押金是10000元,我总共投资下来,就是说几乎40万元,再加上亏损,现在几乎把60万元都砸进去了,出了问题以后,他一直不处理这些事情。
郭先生是在今年4月份加盟了这家餐饮公司旗下的另一个品牌哈哈鱼,前后投资了十几万,相对于张先生已经开过店的情况来说,他目前面临的是无法开店也无法退款的情况。
投资者 郭先生:选址选了半个月之后然后到阎良找了一家,找了一家那个商场,至今为止,到现在目前那个商场一直在施工,然后加盟费我当时交了89800元,管理费交了30000元,保证金交了20000元,下来一共交了15万元左右,然后从那以后再没有给我们打过电话,我们也没有经过培训,店到现在为止还没开起来。
按照这些投资者所说,目前在西安泰和飞马餐饮公司加盟的投资者约有300多位,涉及金额1000多万元。按照双方合同约定,在加盟商无法经营或合同到期后,餐饮公司将退还加盟费、管理费和保证金,但现在大家却遇到了退不了钱的问题。对此,这家公司又是如何看待的呢?
西安泰和飞马餐饮有限公司客诉部 工作人员:该退的,正常的合理诉求,该给客户退的,公司肯定会退,//现在公司没有任何一分收入,股东在凑钱,钱少不了,就是要缓一个时间,按照我们正常进行的话就明年3月底
针对目前这些投资者遇到的问题,法律界人士表示双方既然有约定就应按照约定履行。
公益律师 赵良善:如果这家公司因为中途经营不善,无法履行双方所签订的合同的义务,那么这就属于经济纠纷,这些受害者可以向当地的法院提起民事之诉,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陕视新闻记者:孙挺
在前面:他们是时代里的“小人物”,正经历着最为蓬勃的商业变革。年轻一代的创业老板们站在十字路口上,比老一辈更懂直播风口、人工智能、云计算、智能制造、数字经济等经济热词的含义。创业这条路上,他们抱着大干一场的心态:能白手起家单挑一摊开间小店,能邀志同道合者拼出新路子,也能乘着资本风跑上高速路……当然,有人一战成名并小有收获,也有人交了学费准备从头再战,他们始终相信创业成功与否的答案也不止一个。正是这些名不见经传的小老板,做着一些足以改变商业历史走向的事情。
一名有着17年服役经历的转业军人陈新和大多数女孩一样,在2014年离开部队后带着满腔热情进入了梦想的餐饮业打拼,对于她而言,当时最大的优势便是充足的启动资金和不减的热情。与不少餐饮小白一样,陈新创业初期选择了感兴趣的品类,但两年多的7个品牌不仅耗费精力,还使她亏损上千万元。由于受到山寨缠身,一家上百万的门店都没开业便已夭折,更是折射出行业深受山寨所害的现状。
终于,陈新自创品牌,完成从加盟商到品牌创始人身份的转变。但时过境迁,行业早已发生历史性的转变,但陈新领悟到,加盟也好,创建品牌也罢,不变的是餐饮经营中总会遇到难题,如今的餐饮行业不仅需要“勤快人”,更是强迫入局者活成“六边形战士”。
餐饮业,一个既古老又现代的行业,门槛不高的属性让不少创业者选择了它,却又有那么多创业者“死磕”未果。实际上,从最早的夫妻店再到如今的连锁化餐饮,虽然我们依旧能在街头巷尾看到一些小店,但如今的餐饮业已经朝着连锁化、规模化、产业化以及国际化趋势发展,餐饮门店不再只是解决消费者温饱的场所,生产模式、产业结构、场景功能已经发生变化。在这个越走越宽的赛道,留下来的幸运儿并不只是幸运,他们正在深耕瞬息万变的行业继续摸爬滚打,探索着多样立体的餐饮之道。
加盟7个品牌,买时设备上万卖时价如废铁
十多年前,在一次外出等待好友到来的空暇中,陈新误打误撞来到了一家甜品店,橱窗中一个个精致的甜品吸引了她的注意,在品尝过后,陈新拨通了该品牌的加盟电话。随后,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陈新正式走进了餐饮行业,在两年多的时间中陆续加盟了当年市场上流量较高的7家品牌,涉及甜品、正餐和烤肉等多个品类。
“我进入餐饮业,主要就是因为自己是一名‘吃货’。”聊起当初进入餐饮业的缘起,陈新开门见山。“那个时候因为喜欢美食,经常天南地北到处跑,吃得多,也见得多,无形中多了一份美食情结。”在加盟第一家甜品店时,许多亲朋好友都来支持陈新的生意,也使得她在潜意识中认为做餐饮没有这么难。慢慢地,赚到了第一桶金的陈新开始变得大胆,尝到甜头后便开始尝试更多品牌,但等待她的并不是接连的“好运”。
在之后加盟的几个甜品或是烘焙店均以赔本告终后,陈新还以为是这些品牌背后的运营公司存在问题,却没有想到,一味想着“割韭菜”而非创新的品牌才是造就加盟周期短的根本原因。随后,陈新将目光转向了正餐。相较于甜品2-3年一签合同的模式,正餐6-8年一签的周期较长,让陈新觉得更有安全感,殊不知,这也成为她从业经历中印象最深的“赔本买卖”之一。
2014年,板前铁板烧在当时是个稀罕的就餐模式,看着眼花缭乱的加盟手册,最终陈新选择加盟一家规模较大的头部铁板烧品牌。本以为知名大品牌能够给足一定安全感,但谁成想从装修设计到设备采买再到原材料进货等环节,品牌方均需要收取一定费用,前期费用就花费了400多万元。好景不长,门店开业半年后生意便是一落千丈,每个月的亏损高达十多万元。
为了及时止损陈新决定关闭门店,但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设备的折旧费更高,一张铁板贬值近10倍。“一张铁板根据大小和形状不同售价甚至高达4万-8万元,变卖时和废铁同价,门店设备最后只变卖了十几万,但还要支付大几万元的巨额拆除费,简直竹篮打水。”陈新苦笑道。
百万门店夭折,山寨缠身侵犯品牌权益
以失败告终的陈新继续寻找适合的品牌,而这次经历,陈新回忆时用了“扯”这个字。陈新曾尝试过开烤肉店,与上述铁板烧为同一集团旗下品牌,虽然该品牌连商标都未注册,但听到名额有限后的陈新还是上了头,眼睛都没眨便交上120万元。屋漏偏逢连夜雨,门店还在装修期间遭到了山寨品牌“攀亲”,陈新当下就选择了及时止损。
这或许是不少餐饮创业者的缩影,但陈新在接受采访时回忆道:“其实很多情况是想不到的,也无法预判,像山寨这种情况,在创业前谁能想到开餐厅和打假扯上关系。”的确,就如陈新所言,做餐饮不仅仅只是跟餐饮相关的打交道,其中的门道多之又多。
就以“山寨”为例,近年来多家餐饮品牌都曾被山寨门店所缠身,其中更是不乏头部企业。喜茶曾在品牌故事中写道,其前身“皇茶”开业三年后市面上便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盗版,很容易被误认为通用名称,难以维权,便将品牌注册为喜茶。同时,也有不少品牌选择了“整顿高仿”,例如2021年,因不正当竞争侵权,法院判决“茶颜观色”向“茶颜悦色”赔偿经济损失及合理维权费用累计170万元,鹿角巷还曾“招安”部分山寨门店等等。
对于“打假”,鲍师傅创始人鲍才胜可谓颇具发言权。“如果不清理掉山寨门店,鲍师傅的品牌口碑会被山寨门店影响直至崩塌。”鲍才胜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品牌曾深受山寨门店困扰,2004年创立品牌后,2014年市面上开始出现鲍师傅的山寨门店,虽然鲍师傅2017年时仅在全国拥有26家门店,但山寨门店已经达到了3000家。
纵观行业历年来的发展,“山寨”、仿冒、抢注商标等现象层出不穷,部分产品门槛较低的品类更是重灾区,想要利用品牌热度赚快钱的大有人在。在业内人士看来,花费大量精力在产品创新上是一方面,商标先行能够大大降低被侵权事件的维权难度和维权成本。
上千万学费“打水漂” ,自立门户比想象中难
餐饮江湖兜兜转转,陈新忍痛及时止损,毙掉了手上的所有加盟店,最后只剩下1家还有半年到期的商铺。眼看2000万元左右的本金所剩无几,高开低走带来的阵痛和失落让陈新倍感煎熬。但生活总要继续,陈新偶然间在海口的朋友家吃到了椰子鸡,天然的食材不需要加任何调味料就已让味蕾惊艳,与她之前加盟时使用大量酱料制作产品的方式截然不同。在多次出入海南并了解黎族文化后,陈新与合伙人创立“椰妹”,并将首店搬进了上述铁板烧门店的原址。
从加盟商到品牌创始人,陈新的身份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在此过程中,她也发现了加盟与自创品牌两种模式之间的“互逆”关系。选址指导、人员培训、供应链支持等等,一旦成为加盟商,品牌方面会将现有资源和经验倾囊相助,而创建品牌时则需团队从0到1搭建,SKU的选择、产品的搭配、原材料的采购等等,无一不需要陈新亲力亲为。
以供应链为例,“万物都有它的高光时刻,食材同样如此”。陈新说道,为了保存并呈现食材的亮丽时刻,陈新试过很多方法。速冻、做成净菜抑或是使用保水剂储存后的芋头煮熟都是不同的滋味,但唯有新鲜带泥膜到店后再处理的芋头最能俘获陈新的味蕾,唯一的缺陷是运输成本太高,不易存储且损耗过大。
马蹄、竹笙、菌菇等食材的采购,陈新都是亲力亲为多方考察。一有空陈新就会跑到各地的菜市场买菜,对比哪些地方的食材最适合椰子水锅底。即便经过六年半的积累,椰妹的供应链已逐渐稳定成熟,但陈新依旧坚持每个月抽3-5天回到食材原产地与农户沟通。尤其当产品质量出现波动时,她便会与农户一同复盘各个环节,找到问题所在并加以改进。
“其实加盟商和品牌方之间的拉扯挺内耗的。”陈新感叹道,品牌方面对的是加盟商,而加盟商面对的才是消费者,部分情况被理想化。而且由于加盟商数量众多,即便加盟商在经营过程中遇到问题提出建议,也不一定被品牌方重视和采纳,加盟商在品牌建设中的话语权较弱。更有部分品牌方只想着“割韭菜”,并没有给予加盟商承诺的应有支持,面对人工、房租、采购这“三座大山”的多重压迫时,加盟商往往很难坚持下去。
当自创品牌时,消费者便是能直接提升品牌综合竞争力的引路人。为了更好地满足消费需求,提升口碑,陈新向进店消费的顾客询问建议,为提出合理建议的消费者一一免单,通过不断创新改良之后,2017年时,椰妹第三个月的营业额就达到了百万元。
其实,无论是加盟品牌还是自创品牌均各有各的难点。陈新直言,就加盟而言,虽然长远度上可能有所欠缺,但省去了很多前期的摸索成本,更适合“赚快钱”。经营一家门店不是难事,但若想将品牌扩大,从运营研发团队到供应链都要不断完善,长线投入的大量经费更是加大了盈利难度。
看似门槛较低,实则融合多门复杂学科
今年的餐饮业可谓迎来新篇章,线下门店重现大排长龙景象,每逢节日更是出现上千桌等位情况,餐饮行业消费潜力进一步释放。行业复苏态势强劲,更是涌入了不少像曾经陈新一般的新人。
天眼查数据显示,2023年1-6月餐饮业新增注册企业167.6万余家,与2022年同期相比上涨23.4%。其中,北京市2023年1-6月餐饮业新增注册企业7610余家,与2022年同期相比上涨63%。
然而,行业发生根本性变化是创业难度增加的根本原因。“我不建议当下‘小白’进入餐饮行业,或者说是做太多餐饮业的投资。虽然业内也有成功案例,但幸运儿总是少部分。”陈新直言,变幻莫测的餐饮行业如今已经走到了分水岭,在集团化竞争激烈的时代,连锁化发展趋势明显,个人市场受到一定挤压,在资源不够的情况下创建品牌,所面临的压力恐怕更大。
不仅如此,餐饮人在创业过程中所遇到的难题也会随着行业的变化而改变。选址曾是令许多餐饮人困扰的难题,陈新也不例外。在她的回忆中,人气商场是各大品牌争先恐后开店的首选,而如今市区商场密度大、餐饮品牌多,商场与商铺位置的选择便显得尤为重要。
从业24年的餐饮老炮儿,比格比萨创始人赵志强更是深有感受:如今的餐饮行业已经走过了“遍地是黄金”的时代。赵志强称,20多年前的餐饮市场可谓是一片空白,拼的是眼光和胆量,一家夫妻店带着几个厨师和服务人员便能扩展门店,大部分找准品类并勤奋经营的餐饮人基本都能得到相应的回报。而20年后的餐饮市场连锁化发展加速,更是不乏深耕赛道多年的从业者,拥有着渠道、技术、品牌等方面的资源,只有少数人掌握着破局的机会。
餐饮人所面临的新难题、从业者的新思考、当下推出的新举措等等,无一不反映了餐饮行业变化趋势,记录了行业的变迁。不过,万变不离其宗,有些难点却是餐饮人亘古不变的话题,也正是其绞尽脑汁地复盘改良,才推动着行业以更高质量走过了一个又一个时代。
或许在许多人的印象中,餐饮行业的门槛较低,但在从业者眼中,餐饮行业只是看似门槛低,真要琢磨起来,其难度并不亚于做科研。从门店的前期筹备再到日常运营涉及环节繁多,门店该选什么风格?原材料该如何选购?品牌与消费者以及员工之间的关系怎么处理?这些问题恐怕是每位餐饮人入行后的必修课,虽然没有答案,但总有少数人能通过实践给出更好的示例。
聊到餐饮品牌创立者应具备的能力与素养,陈新若有所思,“在品牌的打造过程中需要懂得管理学、心理学、农业学、烹饪学、美学各种各样的知识等等,更需要精准的判断力、高效的行动力和果敢的决策力,用时下流行的说法,就是要做‘六边形战士’。作为品牌创始人,不能简单体验式地去店里扫地、刷碗、洗菜,仅仅能吃苦是远远不够的”。
正如很多餐饮从业者所感,如今的餐饮另一个名字叫“勤行”,“勤”的含义也越来越深刻。
北京商报记者 张天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