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购物,你带“袋”了吗?随着各地“升级版”限塑令的实施,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习惯出门购物时自带各种“袋”。根据《青岛市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实施方案》的通知,到2020年底,全市城市建成区的商场、超市、药店、书店等场所以及餐饮打包外卖服务和各类展会活动,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集贸市场规范和限制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全市范围餐饮行业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全市城市建成区、景区景点的餐饮堂食服务,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
进入2021年,早报记者分别探访了市场上的塑料袋、塑料吸管和塑料餐具的使用情况,发现商超可降解购物袋使用较好,但农贸市场内一次性塑料袋的使用还是很普遍;各饮品店也开始换上了纸质吸管;记者暗访批发市场发现,仍有很多不合格的塑料袋、餐具在销售,并及时联系到市场监管部门进行了查处。从2008年开始实施“限塑令”后,很多岛城市民开始养成自带购物袋去购物的习惯,既环保又省钱。
市民自备购物袋到超市购物。
/探访 /
商超普遍养成环保“习惯”
昨天上午,在青岛永旺东部店超市收银区,来购物的市民多数自带各式各样购物袋,将买到的商品逐一装袋打包带走,只有少量顾客消费了商场提供的收费生物降解购物袋,价格按照大小号每个从0.7元至1.3元不等。“我们超市从去年11月份开始使用这种全生物降解购物袋,可能是售价略高,使用的人并不多,多数使用者是年轻人。”现场一名收银员说,多数中老年消费者都是自己带着购物袋来买东西。
“一方面响应环保,另一方面现在这些可降解购物袋有些贵,并且也不耐用。”刚从超市结完账出来的市民张先生说,他现在已经养成自备购物袋的习惯,方便又环保。他说,自己几乎每天都要到超市买菜,如果每次都用超市的收费袋子,一天就得多花1元钱左右。
家乐福超市名达店也是向顾客提供了收费的生物降解购物袋,每个袋子按照大小号,分别为1元和0.5元,来购物的多数市民也是自带各类购物袋。
“从2008年实施‘限塑令’开始,我市的各商超普遍不提供免费的一次性塑料袋了,而是更换了收费的可降解塑料袋。”市南区市场监管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现在很多市民已经逐渐养成了到商超购物自带购物袋的习惯,并且商场提供的收费包装袋也从10多年前的0.3-0.5元,涨价到了目前的0.5-1.5元不等,收费提高更加速了市民自带购物袋习惯的养成。
农贸市场内依然免费提供各种塑料袋。
农贸市场普通塑料袋居多
记者近日走访了团岛市场、亚美市场等多家农贸市场发现,一次性塑料袋的应用还是比较普遍。
记者注意到,虽然来农贸市场买菜的市民中,很多中老年人自己拉着购物小推车,但小推车里装的菜也都是各自用小塑料袋包装着,有些年轻人则是满手提着各种塑料袋。“晚上去父母家聚餐,买了10多种菜,其实不想用这么多塑料袋,但装的都是食品,还是单独包装卫生一些。”市民齐先生从团岛市场提了10多个塑料袋的食材出来,记者注意到,他手上的塑料袋“五花八门”,有的塑料袋上标着可降解,也有的是纯透明的薄塑料袋,还有无纺布的购物袋。
“市场早就要求我们用可降解的塑料袋,并且也有统一的绿色无纺布购物袋,但是实际的应用范围不太广。”团岛市场内一家海鲜摊位业主说,他们海鲜摊位用不了无纺布的购物袋,因为海鲜都有水,无纺布购物袋装起来不方便。这名业主说,按照市场的要求,这种无纺布购物袋是需要收费提供的,但实际在应用中也多数是给消费者免费了。
“市场摊位不比商场,如果我说塑料袋要收费,顾客就会去隔壁摊位买东西,我这生意就难做了。”一名水果摊位的业主说,所以很多摊位还是本着低成本给消费者方便的原则,使用一些普通的一次性塑料袋。
记者发现,在这家市场上的熟食区域,已经有部分业户开始使用纸质的包装袋。“用纸质的卫生,相比塑料袋也环保很多,其实几十年前很多食品袋都是纸质的。”一家火烧店老板说。
/讲述 /
环保观念养成尚需继续努力
“从2008年起,我们国家就提出‘限塑令’,倡导大家多使用环保购物袋,特别是前些年,街头经常有免费发放布质购物袋的活动,也对我们有促进作用。”提着一个购物袋从大润发超市出来的市民胡宝宇说,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他随身的包里就带着几个购物袋。“老百姓过日子也得好好算计,超市里的购物袋几毛钱一个,看似不贵,但是日子久了也是很大的支出。”胡宝宇告诉记者,他认为,从超市开始对塑料袋收费,这就是迈了一步台阶,用经济方式促进环保。而这两年各超市的购物袋在涨价,这又是一波加强版的推进,这样很好,让大家慢慢接受。
胡宝宇告诉早报记者,他是一名大学退休教师,对社会以及国家政策也非常关注。他觉得,大家的环保观念养成尚需努力,除了自觉外,还应该有更多的福利和促进措施。虽然“限塑令”对塑料制品的生产、销售、使用进行了规定,但并未明确违规后的处罚措施,而且替代品价格很高,让商家一力承担,无疑加大了经营成本,转嫁给消费者,市场又难以接受。胡宝宇建议,若对执行禁令到位的商家能有相关扶持政策,可以激励商家积极推广禁令。
/延伸 /
最严“限塑令”分3个阶段
2020年1月,国家发改委、生态环境部发布 《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被称为“史上最严限塑令”。不可降解塑料袋、一次性塑料餐具、快递塑料包装等被纳入禁止、限制使用的范围,分2020年、2022年、2025年3个阶段,“禁限一批、替代循环一批、规范一批”,对零售、餐饮、住宿、会展、电子商务等重点行业禁塑、限塑提出了具体要求。当年10月,青岛市发改委、市生态环境局联合印发《青岛市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实施方案》。方案提出,到2020年底,率先在部分区(市)、部分领域禁止、限制部分塑料制品的生产、销售和使用。到2022年,一次性塑料制品消费量明显减少,替代产品得到推广,塑料废弃物资源化能源化利用比例大幅提升,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塑料减量和绿色物流模式。到2025年,全市塑料制品生产、流通、消费和回收处置等环节的管理制度基本建立,多元共治体系基本形成,替代产品开发应用水平进一步提升,塑料污染得到有效控制。(观海新闻/青岛早报首席记者 孙启孟)
奶茶吸管全面减“塑”
岛城茶饮店连锁快餐店普遍使用纸质吸管部分商家还提供可降解吸管
“一夜之间,喝奶茶的塑料吸管都变成纸吸管了,还真没想到。”1月1日,是一次性塑料吸管禁令生效的第一天,记者在岛城走访时发现,很多奶茶店、饮品店和快餐店已经不再提供一次性塑料吸管,取而代之的是纸质吸管和可降解吸管,这让不少“奶茶爱好者”有些不适应。
2020年10月,青岛市发展改革委、市生态环境局联合印发《青岛市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实施方案》,到2020年底,全市范围餐饮行业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这意味着,从今年1月1日开始,一次性塑料吸管将退出岛城餐饮大舞台。
部分饮品店仍在使用一次性塑料吸管。
/现象 /
茶饮店使用纸质吸管
奶茶店、饮品店向来是塑料吸管的用“塑”大户,不过随着“限塑令”生效后,许多茶饮店都更换上了纸质吸管。
1月1日,记者发现岛城的COCO、喜茶、奈雪的茶等现制茶饮店都已用上纸质吸管。记者在香港中路的一家COCO门店看到,店内向消费者提供纸质吸管,去年还摆放在吧台上的塑料吸管盒已经不见踪影。而在喜茶的门店中,记者看到店内除了向消费者提供纸质吸管外,吸管的外包装上还写有“少使用吸管更环保”的推广语。
“我们从2019年开始就不提供塑料吸管了,全部更换成了纸质吸管。”星巴克工作人员表示。
除了连锁品牌的茶饮店,部分自营门店也积极响应“限塑令”,淘汰了一次性塑料吸管。在万象城内的一家茶饮店,店里的吧台上已经摆放着纸质吸管。工作人员表示,自去年年底开始,店内的吸管已经全部换为纸质吸管。
连锁快餐店提前“换装”
除了茶饮店,连锁快餐店也是吸管消费的主力军。
1月1日,记者来到位于南京路上的肯德基门店发现,取餐台的吸管盒内也已换成纸质吸管。店内服务人员表示,肯德基自去年年底已完成吸管“换装”,目前都是给消费者提供纸质吸管。
在麦当劳门店内,记者同样也没有看到塑料吸管的身影。麦当劳工作人员介绍,他们自2020年6月全面停用塑料吸管,现在的饮品都配有直饮杯盖。“塑料吸管不提倡使用了,您可以直接用杯盖喝饮料,很方便的。”工作人员说。
此外,必胜客日前宣布,2020年底,必胜客在全国所有餐厅内停止提供塑料吸管,转而使用纸吸管代替。汉堡王也在去年完成了吸管“换装”,为消费者提供可降解的塑料吸管。
部分商家用可降解吸管
记者在南京路上的“一点点”奶茶店发现,店内使用的既不是一次性塑料吸管,也不是纸质吸管,而是一种标有PLA+PBS材质的可降解吸管。打开包装后可以发现,吸管表面具有类似普通塑料吸管的光泽,但摸起来比普通塑料吸管粗糙,有一种磨砂的质感,按起来比普通塑料吸管硬一些。
与“一点点”一样,使用这种可降解吸管的还有喜茶。记者在喜茶门店提供的可降解吸管外包装上看到,吸管的主要成分是PLA。据了解,这是一种名为聚乳酸的新型生物降解材料,使用可再生的植物资源所提出的淀粉原料制成。
/体验 /
易变形缺“口感”纸吸管不适应
记者在多家茶饮店发现,初次使用纸质吸管,不少人会下意识低头看一下这种“不一样”的吸管。“我支持限塑,也支持改用纸质吸管,不过这纸质吸管的口感确实和之前差别较大。”市民魏女士表示,使用塑料吸管已成为习惯,更换纸质吸管之后让她一时间有些不适应。记者从多家奶茶店了解到,由于纸质吸管在耐热等性能上弱于塑料吸管,入冬后市民更多会选择热饮,禁用塑料吸管或多或少会让消费者不适应。
纸质吸管真实体验究竟如何?记者尝试将纸质吸管插入一杯热奶茶中,浸泡10分钟后,用吸管搅拌奶茶时可以明显感觉到吸管变软了。由于材质的原因,纸质吸管比较容易塌,无意中咬了之后会一直处于变形状态,难以回弹。
/专家 /
新型可降解吸管市民可放心使用
可降解吸管究竟是什么材质?材料符合食品级吗?
青岛大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心高级实验师马兆立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主要替代产品包括聚乳酸(PLA)、纸等材质制成的可降解吸管。聚乳酸吸管是采用一种新型的生物降解材料制作而成,使用可再生的植物资源玉米、木薯等作物提炼出淀粉,通过加工合成生物可降解的吸管。这种吸管除了能生物降解外,生物相容性、光泽度、手感和耐热性好,同时还具有绿色、环保等特点。“目前,餐饮行业的聚乳酸吸管肯定符合食品级安全,市民可放心使用。”
/问题 /
仍有部分餐饮店还在用塑料吸管
知名连锁品牌餐饮店、奶茶店的一次性塑料吸管几乎全部“下岗”,与此形成对比的是,部分餐饮店的塑料吸管却仍“在岗”。
1月1日,在徐州路的堡遇茶奶茶汉堡店,记者看到吧台上摆放着许多等待取货的奶茶与饮料,包装袋中都是普通的一次性塑料吸管。当记者询问是否有其他材质的吸管时,店员表示目前只有这种塑料吸管。同在徐州路的华莱士店内,记者看到外卖骑手进进出出,手中拎着的包装袋里均是普通塑料吸管。而在店内吧台上,仍摆放着塑料吸管盒,尚未更换成纸质吸管或可降解吸管。
随后,记者通过某外卖平台随机选择了5家“不为人熟知”的餐饮店、快餐店,电话咨询吸管的材质种类,其中4个商家表示仍在用一次性塑料吸管,一个商家表示已使用纸质吸管。
/记者手记 /
告别塑料吸管请勿我行我“塑”
随着科技的发展,纸质吸管、可降解吸管已陆续出现,并在餐饮行业普及开来。然而真正告别一次性塑料吸管,还需社会各界齐心协力。对于有关部门来说,应当严格落实禁止、限制生产、销售、使用部分塑料制品的政策措施,加强日常管理和监督检查,不能让限塑规定成为“一纸空文”。对于商家而言,要遵守相关规定,响应政策号召,而不是依然我行我“塑”。而作为消费者,也应该主动了解“限塑令”内容,当面对不符合规定的吸管时,要学会拒绝。相信通过多方携手,可以真正跟一次性塑料吸管说再见。(观海新闻/青岛早报记者 杨博文)
外卖餐盒我行我“塑”
岛城批发市场仍有不合格塑料餐具在售很多小餐馆成一次性餐盒“重灾区”
去年10月份,市发展改革委、市生态环境局联合印发《青岛市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实施方案》,到2020年底,禁止生产和销售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到2020年底,全市城市建成区、景区景点的餐饮堂食服务,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
青岛最严“限塑令”生效后,记者暗访发现仍有人偷着卖一次性发泡塑料餐盒,根据记者举报,市北市场监管分局执法人员及时赶到现场,查处了我市实行“限塑令”后首起销售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违法行为。
执法人员在店铺里查获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
/探访1批发市场 /
一次性塑料餐盒偷着卖
1月2日上午,记者赶到抚顺路蔬菜副食品批发市场二楼的日用品交易区,这里有一些餐具的经营摊位。在一家名为“汇通塑料包装制品总汇”的店铺里,店主指着架子上挂着的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说,当天订货,当天就可以提货,“一大包500个,每包卖70元钱。”
另外一家店铺里,只见架子上挂了一串一次性发泡塑料餐盒。店员声称,这些发泡餐盒论大包卖,折合下来每个三毛多钱。
“那些发泡餐具都不让卖,即便是卖的,也都是偷着卖。”一家店铺的店主说,前些年,发泡餐具还比较好卖,近几年来销量越来越差,PP、PET、密胺材质的餐盒成为主流。
在记者暗访的半个小时里,发现有四家店铺里摆放着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不过,记者注意到时常有顾客前来交易区,但是走了一圈下来,没有见到有人选购这种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
有店主称餐盒多流向工地
“你是不是往工地上送盒饭的,前些日子工地上有人来买过,现在一般的饭店都不愿意用这样的饭盒了,也就工地上还有人在用。”一家店铺的店主这样说。
记者注意到这些一次性发泡塑料餐盒都很简陋,盒子上很少有标识,不少盒子稍微一捏就碎了,不过有的发泡塑料餐盒上竟然带着“可降解”的字样。对此,有店主说,他们也不清楚是怎么回事。
“这些一次性发泡塑料餐盒,基本都是来自临沂、德州等地。”有店主说。当记者再进一步询问厂家的生产地址时,店主都不愿意继续讲了。
违法业户被处罚
随后,记者拨打了12345热线举报该处市场存在的情况,市北市场监管分局执法大队、敦化路市场监管所共3名执法人员赶到现场。
记者与执法人员一同赶到“达富顺塑料包装商行”店铺里,执法人员当场查扣店里的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并做了询问笔录,然后要求店主提供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以及其他塑料制品的进货凭证等材料。
抚顺路蔬菜副食品批发市场二楼交易厅经理孙圣起说,“对于今天执法人员查获的业户,我们要给予200元处罚。对于在一个月内有3次违规的业户,我们要予以停业处理。”
/探访2餐饮店 /
外卖仍用一次性塑料餐盒
1月2日,记者走访岛城许多餐饮店发现,部分商家仍在使用一次性塑料餐盒。
在南京路上的沙县小吃与黄焖鸡米饭店外,记者看到进进出出的外卖骑手拿着的都是一次性塑料餐盒。“现在大多小餐馆还是用这种塑料打包盒,我每天送餐40单,有近30单都是在用塑料盒。”外卖骑手小张说。
在漳州二路的章佬记肠粉店,记者看到店里依旧使用着一次性塑料餐盒。临近中午,记者点了一份粥与肠粉,表示要打包带走,工作人员随即用塑料餐盒给记者盛装了食品,并在打包袋中放上了塑料餐具。当记者询问是否有其他材质的餐盒时,工作人员表示目前店里的打包餐盒、塑料袋都是品牌统一定做的,尚无其他种类的打包盒。
有商家称没听过“限塑令”
记者随后走访了南京路、闽江路、徐州路的多个小吃店及餐馆,在打包盒的使用上,部分商家仍在使用一次性塑料餐盒,而使用纸质餐盒和铝箔餐盒的仅为少数。其中,有商家表示没有听过“限塑令”的消息;也有商家坦言自己店内仍有许多塑料餐盒,待这些餐盒使用完后会考虑纸质餐盒或可降解的餐盒。
随后,记者通过某外卖平台随机选择了3家餐馆,电话咨询打包餐盒的材质种类,其中两个商家表示是在用一次性塑料餐盒,一个连锁品牌商家表示在使用纸质餐盒。
/专家 /
发泡餐盒危害大
禁塑限塑势在必行
对于一次性发泡塑料餐盒可能造成的危害,青岛科技大学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市政协委员李少香介绍,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是指以聚苯乙烯树脂(PS)为原料,在挤出机中经过高温加热熔融后加入发泡剂(丁烷)挤出拉片,将片材收卷后在通风潮湿的环境中放置再进行二次加热吸塑成型,制成的各种餐饮具如快餐盒、汤碗、方便面碗、生鲜托盘等。
发泡塑料餐盒加工的过程中,会加入一些发泡剂、抗老化剂、填充剂等助剂。当一次性发泡塑料餐盒装的食物温度达到65℃以上时,助剂中的一些有毒物质释放出来,融入到饭菜里面。“这些有害物质进入到人体内,会加重肝脏、肾脏等器官的负担,容易引起肝脏疾病,甚至还会损伤神经系统。”李少香教授提醒广大市民,一定要避免使用一次性发泡塑料餐盒,更不能放到微波炉加热或者盛放温度较高的饭菜。
作为市政协委员,李少香一直关注着国内限塑令的推进情况,“我国是世界上第一大塑料消费国,去年塑料消耗量超过了6000万吨,相当于人均42.85公斤。照此测算,青岛去年消耗的塑料总量超过40.7万吨。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青岛人均塑料消耗量呈现上升趋势,生活塑料垃圾污染问题应该引起充分重视,禁塑、限塑势在必行。”
李少香认为,禁塑、限塑是一项持久工程,需要政府、企业和消费者一起参与,政府部门要尽快出台相关实施细则,执法部门要强化监督检查,企业也要多生产可降解塑料产品,消费者也要从自身做起,减少塑料制品的使用量。
“现在可降解塑料的成本相对较高,但是随着生产工艺的进一步提升,成本将进一步降低,随着人们对于可降解塑料认识的不断提高,绿色消费习惯将进一步养成,治理塑料污染也将不断取得成效。”李少香说。(观海新闻/青岛早报记者 陈勇)
市场监管局关于3批次食品抽检不合格情况的通告(2023年第41期)
近期,盐城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完成2023年食品安全抽检任务202批次,涉及食用农产品、速冻食品、肉制品、餐饮食品、豆制品、调味品、蔬菜制品7大类食品。其中抽样检验项目合格样品199批次、不合格样品3批次,情况通告如下:
一、射阳县山中无老虎餐饮店自行消毒的碗,大肠菌群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检验机构为盐城市食品药品监督检验中心。
二、盐城市盐都区吾悦广场士富日料店自行消毒的骨碟,大肠菌群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检验机构为盐城市食品药品监督检验中心。
三、盐城市盐都区万达广场九度悦西餐厅自行消毒的密胺骨碟,大肠菌群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检验机构为盐城市食品药品监督检验中心。
上述不合格食品详细信息见附件。针对监督抽检中发现的不合格食品,市市场监管局已责成相关县(市、区)市场监管部门立即组织开展处置工作,依法查处违法行为,查清产品流向,督促企业采取下架召回不合格产品等措施控制风险,及时将相关情况向社会公开。
特此通告。
附件1-不合格产品信息.xls.xls
附件2-合格产品信息.xls
盐城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3年12月14日
不合格产品信息 | ||||||||||||
序号 | 标称生产企业名称 | 标称生产企业地址 | 被抽样单位名称 | 被抽样单位地址 | 食品名称 | 规格型号 | 商标 | 生产日期/批号 | 不合格项目 | 分类 | 任务来源/项目名称 | 检验机构 |
1 | / | / | 射阳县山中无老虎餐饮店 | 县城天地丽园1号楼9#、10#门市 | 碗 | / | / | 2023-11-14 | 大肠菌群,/50cm2║检出║不得检出 | 餐饮食品 | 盐城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 盐城市食品药品监督检验中心 |
国茶饮品牌创始人30位,你喝过哪几家?
蜜雪冰城——张红超
< class="pgc-img">>张红超;1977年出生,河南开封人,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毕业,他是蜜雪冰城的创始人。1997年起开始创业,1999年在郑州创办蜜雪冰城。企业是一家以新鲜冰淇淋及茶饮为主的连锁机构品牌。2006年,蜜雪冰城第一支冰淇淋诞生,2007年6月企业开启对外加盟,由此开始了他的“冰雪帝国”。2019年,蜜雪冰城在中国餐饮营销力峰会中,获“中国茶饮十大品牌”奖项。经过多年的发展,如今,蜜雪冰城全球门店数量已超过26000家,门店不仅覆盖了全国31个省市地区,还延伸到泰国、越南等11个海外国家。
< class="pgc-img">>古茗——王云安
< class="pgc-img">>王云安;1986年出生,浙江温岭人,浙江理工大学毕业,他是古茗茶饮的创始人,现任浙江古茗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2010年创业创立了古茗茶饮品牌,2012年就发展了27家分店,2013年门店突破100家,2015年发展到300家,2017年全国门店达到1000家,2020年古茗茶饮全国连锁门店达到4100家。2021年发展到4300家。如今,古茗茶饮在全国各地已拥有7000多家品牌门店,已成为中国茶饮行业的连锁领军品牌之一。古茗还先后被授予2019年中国杰出餐饮品牌、2020年中国茶饮十大品牌等称号。
< class="pgc-img">>书亦烧仙草——王斌
< class="pgc-img">>王斌;1986年出生,湖南长沙人,书亦烧仙草品牌创始人。他2007年开始创业,2013年创办了85度TEA,后改名为书亦烧仙草,品牌主营烧仙草茶饮,创新产品包括酸奶烧仙草和杨枝甘露烧仙草、芋圆烧仙草等。2017年发展到500多家门店,2018年,书亦烧仙草全国门店突破1300家,同年,在海外加拿大多伦多首家门店开业,2019年,其门店数量达到3000家、2020年突破5000家、2023年全国品牌门店数量达到6000多家。如今,书亦烧仙草已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设立了8家分公司、5个办事处。
< class="pgc-img">>茶百道——王霄锟
< class="pgc-img">>王霄锟;茶百道创始人,2008年在成都温江二中旁边开出首家门店,2016年加盟门店突破100家,王霄锟将企业将定位于“鲜果与中国茶”。2018年,他推出了“丁丁猫”熊猫IP做代言。2019年茶百道门店数量突破600家,全国扩张之路也由式开启。从2020年开始,茶百道每年新增的门店数量均超过了千家。2023年,茶百道门店飙升到6000多家,覆盖了西南、华北、东北、西北、中南、华东等区域的大部分城市。2023年6月,媒体报道茶百道获得兰馨亚洲领投,数家资本跟投的10亿元融资,企业的估值接近180亿元。
< class="pgc-img">>沪上阿姨——单卫钧和周蓉蓉
< class="pgc-img">>单卫钧vs周蓉蓉;他们是一对夫妻,是沪上阿姨品牌创始人。单卫钧曾在国有企业工作,后夫妻两供职于外企,在山东做过销售。2013年在上海创办了沪上阿姨,其第一家店只有25平米在上海人民广场内,2014年企业开启三四线城市的扩张加盟,2018年门店突破900家,2020年达到2200家,2021年,沪上阿姨正式升级鲜果茶的品牌战略,提出“爱鲜果茶,喝沪上阿姨”的全新广告语。如今,沪上阿姨在全国门店数量超过6000家,在全国拥有8个大型仓储供应中心,26个冷链前置仓。
< class="pgc-img">>CoCo都可——洪肇水
< class="pgc-img">>洪肇水;中国台湾人,CoCo都可品牌创始人,1997年在台湾淡水创立第一家门店都可茶饮,都可茶饮——寓意为(都可流行生活饮食),这也是CoCo都可的前身。1999年,洪肇水带领CoCo都可走出淡水地区,开始深入内地城市扩张,2007年开设了苏州十全店,2011年登录美国市场,2019年全球门店数量突破4000家。2023年,CoCo都可已发展成为国内的茶饮领导品牌之一。海外据点涵盖美国、加拿大、南非、新加坡、泰国、印度尼西亚、韩国、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地。
< class="pgc-img">>甜啦啦——王伟
< class="pgc-img">>王伟;甜啦啦品牌创始人,1999年开始投身于餐饮行业,2013年注册成立安徽汇旺餐饮管理有限公司。2014年10月,他创办果茶茶饮品牌“甜啦啦”。2015年其发展门店92家,2016年,他带领企业自建生产基地,成立伟宏食品,实现一站式原料供给,门店发展到296家、2017年596家、2018年突破1000家,2019年破2000家。如今,甜啦啦在全国的门店数量已超过4000家,其范围覆盖28个省份、3个直辖市、108个城市,其中七成开在乡镇与县城,每年服务顾客超2亿人次。甜啦啦还入围“2020中国茶饮十大品牌榜”。
< class="pgc-img">>益禾堂——胡继红
< class="pgc-img">>胡继红;益禾堂创始人,2006年创办的茶饮企业,最开始名叫畅饮港,2012年更名为益禾堂。益禾堂属于原叶手作的茶饮品牌,本意是“益于健康,禾于自然,济济一堂”。2015年益禾堂的门店开到200家,2017年门店数量突破1000家,2018年企业门店辐射了全国26个省级区域,100多个城市。2019年益禾堂成功登陆越南市场。在此后几年里,益禾堂门店迅速覆盖到全国200多个城市。2020年,益禾堂荣获2020年中国餐饮营销力十大品牌称号,2021年入选《2021年上半年中国新式茶饮品牌排行Top15》排名第14位。
< class="pgc-img">>一点点——楼更深
< class="pgc-img">>楼更深,一点点奶茶创始人,中国台湾人,他早期做过台湾品牌50岚的代理,当他想要进军大陆内地市场时,却发现50岚商标已经被注册,所以于2011年,在上海创办了生根餐饮管理(上海)有限公司,并将奶茶品牌取名为一点点。2015年开始,一点点在国内各大城市门店迅速扩张,2019年新开店891家,2020年新开店783家,2021年新开店525家,据数据平台“窄门餐眼”2023年6月的数据显示,一点点目前已拥有3359家门店。还在美国、韩国、日本等多个国家开设了门店。
< class="pgc-img">>霸王茶姬——张俊杰
< class="pgc-img">>张俊杰;霸王茶姬创始人,他从昆明一家奶茶店的店员做起,一路做到店长、区域督导、分管云南运营部,最后发展成为品牌加盟商。2017年,张俊杰与伙伴在昆明成立了霸王茶姬,其提出用茶“原叶”做奶茶,打造全新的中式茶饮品牌,第一家店在昆明五一路开业,2021年发展门店400多家,主要分布在云桂黔,并继续对外扩展。同年,霸王茶姬登录马来西亚、并相继在泰国和新加坡等地开设门店40家。到2023年,霸王茶姬已开出了近2000家品牌门店。近年来,霸王茶姬还荣获2021外卖产业《最具投资价值餐饮品牌》、2022年,入选《2022中国十大茶饮品牌》。
< class="pgc-img">>奈雪的茶——彭心-赵林
< class="pgc-img">>彭心;1987年出生,湖北荆州人,江西财经大学毕业,奈雪的茶创始人。她曾从事于IT行业。2015年和丈夫赵林共同创办了茶饮品牌奈雪的茶。2016年拿到来自天图资本的亿元投资。2017年奈雪开启了全国扩张,其直营门店数量迅速上升。2018年首家海外门店于新加坡开业,2020年,彭心荣获“2020中国最具影响力的30位商界女性”称号。2021年6月30日,奈雪的茶在港交所上市。在2021年衡昌烧坊-胡润百富榜中,彭心-赵林以110亿财富位列第647位,2022年其夫妻以63亿入选“家大业大酒-胡润全球富豪榜”3207位。
< class="pgc-img">>阿水大杯茶——洪健勇
< class="pgc-img">>洪健勇;阿水大杯茶创始人,山东新式茶饮领导品牌之一。2010年,洪健勇在济南山师东路创办了阿水的首家门店,其始终坚持“手工鲜沏、健康好喝”为理念,给消费者提供一杯好茶。2014年开始品牌连锁化之路,2016年阿水门店强势升级,阿水绿成为阿水品牌的基础色调。2018年阿水大杯茶门店数量达到600家,2019年巨嘴鸟蓄力而生,成为阿水的新标识。2020年阿水门店数量突破900家。2021年突破1000家。如今,阿水大杯茶门店自山东辐射河北、河南、四川、吉林、宁夏、陕西等地,全国门店数量已突破1200家。
< class="pgc-img">>LINLEE手打柠檬茶——王敬源
< class="pgc-img">>王敬源;LINLEE手打柠檬茶创始人,于2012 年创立于广东湛江,原名为综合茶饮店,王敬源2018年接手后更名为昌盛鄰里。其开始专注柠檬茶系列饮品的开发,两年的时间,鄰里先后在茂名和湛江开出了近 30 家直营门店。2020 年 7 月,鄰里开出了第一家广州直营门店,此后迅速走红,不到一年的时间,王敬源以合作加盟的形式迅速扩张到超过 500 家门店,2021年7月,鄰里品牌更名升级为——LINLEE手打柠檬茶。如今,LINLEE手打柠檬茶的门店数量已突破一千家。
< class="pgc-img">>快乐番薯——吕学文
< class="pgc-img">>吕学文;1977年出生,快乐番薯的创始人,2002年在厦门城市光廊咖啡厅工作,2004年,他和弟弟一起创业成立鼎皇麻辣锅店。2008年,他们兄弟与朋友联合创立了快乐番薯的前身——番薯饮品,2015年注销“番薯饮品”新成立“快乐番薯”公司。在他的带领下,快乐番薯门店数从2015年的600家迅速增长至2018年的1500家。2018年7月,快乐番薯成功挂牌新三板,成为国内首家茶饮连锁品牌的上市公司。2022年门店突破1890家。如今,快乐番薯已覆盖了全国26个省区和158个城市,在全国拥有近2000家的门店。
< class="pgc-img">>喜茶——聂云宸
< class="pgc-img">>聂云宸;1991年出生,江西丰城人,喜茶品牌创始人。2012年5月开了一家名为“皇茶”的奶茶店,也就是喜茶的前身。在随后的一年多时间里,他在江门又先后开了3家门店,2016年,聂云宸注册商标,将皇茶改名为喜茶,并获得由天使投资人1亿元融资。随后,喜茶开始全国的直营扩张,2018年4月获4亿元人民币B轮融资。2019年,喜茶又获得新一轮融资,投后估值达到90亿元,2022年底,喜茶宣布正式开放对外加盟。如今,喜茶已先后入驻了240多个城市。2023年,聂云宸入选了《2023胡润全球富豪榜》,同年入选《2023胡润全球白手起家U40富豪榜》。
< class="pgc-img">>悸动烧仙草——吴健-吴斌
< class="pgc-img">>吴健;1985年出生,南平建阳区人,悸动烧仙草创始人,2007年9月,吴健吴斌两兄弟来到了上海闵行区创业,开办了第一家悸动烧仙草店,2008年,悸动正式开放上海地区加盟、2009年悸动上海地区门店超过60家。2010年开始,企业开启了全国扩张加盟之路,2012年,其全国加盟店发展到130家、2014年250家、2016年600家、2018年悸动全国门店突破1500家、2019年超过1800家、2022年,悸动烧仙草走出国门,先后在美国、日本、加拿大、英国等地开设门店。如今,悸动烧仙草已成为知名品牌,在全国建成四大主仓,全球门店数量超过3000家。
< class="pgc-img">>吾饮良品——刘焕宝
< class="pgc-img">>刘焕宝;1974年出生,湖北武汉人,武汉大学毕业,他是派乐汉堡创始人、吾饮良品创始人。大学毕业后做过电器销售,快餐管理,1999年创办了派乐汉堡,2006年,吾饮良品的首家门店诞生,2007年搭建了企业品牌矩阵,2014年在菲律宾开设首家海外门店,并完成澳大利亚、韩国、加拿大的商标注册。2018年在广西横建立茶叶鲜果生产基地、在四川安岳建立绿茶和柠檬生产基地。2019年再一次海外新店扩张,在马来西亚连续开了7家门店,并在东京开了1家门店,2021年11月,企业获得某基金数亿元投资,如今,吾饮良品在全国加上东南亚等地区已拥有品牌门店2500多家。
< class="pgc-img">>茶主张——林毓
< class="pgc-img">>林毓;茶主张创始人,郑州润翔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负责人。2012年,茶主张前身百度饮品在河南洛阳开出了第一家门店,其主营冰淇淋、茶饮等品类。同年,申请注册“百度饮品”商标,2015年,茶主张(原百度饮品)在新疆开出首店,因营业效果良好。到2018年,企业在全国累计开设门店3000家左右,2019年,百度饮品正式更名为“茶主张”。如今,郑州润翔餐饮有限公司已先后在新疆乌鲁木齐、印度尼西亚、加拿大温哥华等地设立了分公司。企业旗下有茶主张和WEDRINK两大饮品品牌,至今已在全球开设3000多家品牌连锁门店。
< class="pgc-img">>新时沏——朱骏
< class="pgc-img">>朱骏;浙江丽水人,义乌工商学院毕业,新时沏创始人,他大学在校期间便开始自主创业,曾摆过地摊,卖过自行车,2013年开创了自己的奶茶品牌“新时沏”茶饮,并在上海财经大学浙江学院旁边开出了第一家门店。其推出的奶茶“霸王柚”、“一颗柠檬”迅速成为当时爆款产品,新时沏在金华有了名气后,许多人上门来洽谈加盟。朱骏在浙江金华成立了时沏餐饮有限公司,开始了加盟和扩张之路,到2017年,他的品牌门店已经发展了近1000家。如今,新时沏门店已遍布全国及智利、美国、日本、越南、意大利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其加盟店和全球直营店已超过1700家。
< class="pgc-img">>茶颜悦色——吕良
< class="pgc-img">>吕良;1978年出生,湖南长沙人,茶颜悦色创始人,湖南茶悦文化产业发展集团董事长。2013年,吕良在长沙黄兴广场开了第一家门店,2014起开启门店的扩张之路,2018年门店数量超过50家。2019年茶颜悦色冲上热搜榜,同年3月获得某机构数千万元A轮融资,同年7月又获得原生资本和源码资本的战略投资。此后,吕良带领企业走出长沙,北上武汉、南下深圳,门店扩张迅速。如今,茶颜悦色在全国的门店已超过500家。2021年8月,企业入选了《2021年上半年中国新式茶饮品牌排行Top15》、 2022年10月,茶颜悦色荣获“新消费星锐品牌”称号。
< class="pgc-img">>柠季——傅麟雅
< class="pgc-img">>傅麟雅;1998年出生,柠季创始人,她16岁就开始创业,创办过新派长沙菜馆“服南”,2021年在长沙创办了柠季,2021年7月,柠季获得投资机构首轮投资数千万元,2022年初既开出347家门店,2022年1月完成A+轮的数亿元融资,投资机构为腾讯投资,字节跳动、顺为资本等企业增资。2022年4月,柠季门店突破500家,8月门店数超过700家。如今,柠季已将门店扩张到了四川、重庆、上海、江苏等地方。2022年,傅麟雅入选了《2022福布斯中国30 Under 30》榜单。
< class="pgc-img">>7分甜——谢焕城
< class="pgc-img">>谢焕城;1980年出生,广东潮州人,7分甜茶饮创始人。他2006年创办“谢记甜品”,其是7分甜前身,首店开在上海人民广场只有6平米,2015年3月改名为7分甜。2017年6月,7分甜品牌开始全面升级,门店数量迅速增加, 2018年12月,门店数量达到200家,2020年9月门店数量突破800家。2020年10月,7分甜获得顺为资本领投的1.5亿元A轮融资。2021年11月,7分甜门店数量超过1300家。除茶饮之外,2022年开始,谢焕城还将触角延伸到了咖啡领域,创立了轻醒咖啡。
< class="pgc-img">>冰雪时光——江华北
< class="pgc-img">>江华北;90后,山东人,冰雪时光创始人。2014年在他山东泰安创办了冰雪时光,同年,在泰安周边,济南等地陆续开出了十余家直营店。2015年企业通过商务部特许经营备案,并开启连锁加盟之路。2016年门店实现翻倍增长,数量突破400家,2017年进军华北、东北和西北市场,全国门店达到869家。2019年8月,门店数量突破1500家。如今,冰雪时光门店已覆盖了山东、新疆、河北、海南、河南、山西、陕西、湖北、内蒙、辽宁等地。在2021年度行业地标品牌评选中,冰雪时光获得“山东省行业地标品牌”称号,江华北也获得“最佳品牌创始人”荣誉。
< class="pgc-img">>兵立王——蒋坤
< class="pgc-img">>蒋坤;兵立王创始人,他是一名退伍军人,2016在德阳文庙开创了全国第一家拥有军营色彩的茶饮品牌“兵之王”,2017年10月,蒋坤成立德阳蜀馨利餐饮公司,门店数量发展到19家,2018年4月,兵之王开始正式对外招商,2018年底店铺数量达到149家,2019年门店数量405家,2020年门店达到845家,2021年10月,兵之王品牌升级成为兵立王。2022年,兵立王发布了自己的品牌形象“不马虎”。如今,兵立王门店已遍布云南、四川、江西、陕西、西藏、贵州、重庆等多个省市,店铺数量超过1300家。
< class="pgc-img">>乐乐茶——郭楠
< class="pgc-img">>郭楠;1991年出生,乐乐茶联合创始人。他17岁便开始涉足于餐饮行业,一直关注于咖啡、甜品等轻餐。2016年,郭楠和王建、张坤合三人创立的乐乐茶在上海开出第一家门店。仅仅一年后,乐乐茶所推出脏脏包迅速成为网红产品,品牌也因此迅速成名,2019年4月,乐乐茶收到投资机构的Pre-A轮2亿元融资,2020年7月完成战略融资。2022年12月29日,乐乐茶宣布在合肥、济南、杭州、郑州、青岛、烟台、北京和上海8座城市新开12家门店。2020年11月,郭楠入选了《2020胡润Under30s创业领袖》榜单。
< class="pgc-img">>蜜城之恋——樊昌勇
< class="pgc-img">>樊昌勇;蜜城之恋创始人,2014年,他在萧县街边开了一家简单摊位的茶饮小店,由于生意红火,2015年扩张进入山东和江苏市场,先后开了10余家直营门店,2016年,企业发展成为连锁加盟机构,蜜城之恋品牌也由此诞生。2016年注册成立徐州市蝶硕食品有限公司,2017年,蜜城之恋门店扩张到广东、广州、湖北等地,发展100多家加盟店,2018年其门店数量突破300家,2019年其常州分公司成立,2020年湖北咸宁办事处成立。目前,蜜城之恋在全国门店数量已突破500家。
< class="pgc-img">>冰语时间——王秋石
< class="pgc-img">>王秋石;冰语时间创始人,2017年9月,他在淄博张店区的健康美食街开了第一家门店。2018年,冰语时间”商标在国家知识产权局正式注册,并开放了对外加盟。2019年7月,冰语时间加盟店数量突破500家。同年8月份,企业荣获齐鲁大钟报评选的“淄博十大畅销饮品”,2019年12月,成立冰语时间商贸公司,2020年4月,冰语时间陕西分公司成立、同年11月,冰语时间加盟店达到1600家、到2021年8月,冰语时间门店已覆盖了全国26个省级区域,100多个城市。
< class="pgc-img">>莫沫南路——范承宇
< class="pgc-img">>范承宇;1989年出生,莫沫南路创始人,大学毕业后,他在夜摊端过盘子,开过服装店,推广过优惠卷和pos机。2013年创办莫沫茶饮第一家门店,仅仅半年多时间,到2013年底就发展了7家门店。从此,企业在他的带领下开启了高速扩张之路,2014年20家店、2015年40家、2016年80家、2017年门店数量超过200家。2021年,莫沫南路做了全新的定位,完成了品牌升级,并在临沂开了家200平米旗舰店。如今,莫沫南路已发展成长为山东首屈一指的茶饮品牌之一,先后在国内20个省38个城市扩张了品牌门店280多家。
< class="pgc-img">>鹿角巷——邱茂庭
< class="pgc-img">>邱茂庭;1980年出生,中国台湾人,鹿角巷品牌创始人。他硕士毕业后曾留校担任助教,因为学的品牌设计,还兼职做一些设计工作。2013年,邱茂庭在台北桃园街边创办首家奶茶店,经过几年发展,他带领鹿角巷从台湾桃园拓展到法国、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马来西亚等十几个国家。到2018年12月,鹿角巷的全球店铺累计超过300家。2017年9月,鹿角巷开始进军内地市场,其注册了餐饮服务类商标,2018年成立上海市安小姐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在上海开设首家门店,然后进驻北京,门店逐渐从珠三角、长三角,扩展到了郑州、石家庄、西安等中西部城市。
< class="pgc-img">>桂源铺——郑志禹
< class="pgc-img">>郑志禹;1988年出生,安徽人,安徽理工大学毕业,桂源铺创始人。2011年,郑志禹在上海浙江中路创办了第一家茶饮店桂源铺,2013年起陆续在上海开出了10家门店,2015年品牌升级后,门店很快延伸到辽宁、宁夏、江苏、浙江、山西等地,2017年门店数量超过300家,门店端销售额突破3亿,2019年桂源铺进行管理和品类提升,进驻了超过34个城市,2020年,桂源铺在上海举办了第一届“冻柠日”,2021年全国门店数量达400家,同年,桂源铺荣获2021中国特色茶饮十大品牌称号,2022年,桂源铺更名为桂桂茶。
< class="pgc-img">>心血来潮,笔者查询了市面上比较出名的茶饮企业,整理了30位茶饮品牌创始人的创业历程,此文章排名不分先后,仅供参考。
朋友们,来看看你们喝过几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