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伊始,不少市民在朋友圈里挥别不开心,告别烦恼,那您知道跟我们告别的还有塑料吸管吗?
根据国家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到2020年底,全国范围餐饮行业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那么长沙市的执行情况如何呢?跟帮女郎一起去看看吧!
奶茶店、餐饮店如何应对?
果呀呀门店工作人员:“禁塑令,现在我们都调整了一下,都换成了环保纸吸管。”
嘟可门店工作人员:“上个月底就开始使用了纸吸管。”
书亦烧仙草长沙华创店工作人员:“这是余货,马上就用完了,因为我们之前进了一堆,没有用完的。没到之前只能用这种,关键是那批货明天才到货。”
书亦烧仙草长沙德雅路店工作人员:“一周到一次货,目前顾客点单还是配一次性塑料吸管。”
书亦烧仙草长沙马栏山店:有纸质吸管却仍使用塑料吸管!
继续走访中,帮助记者发现,茶颜悦色将门店原本提供的塑料吸管和三孔咖啡吸管,更换成了可降解的独立包装纸吸管和PLA材质的三孔吸管,并在吸管包装上印上了“减少使用吸管,直接饮用”的环保标语。
而肯德基餐厅也用木质餐具替换了一次性餐具,并将外卖包装袋更换为纸袋或可降解塑料袋。
不仅如此,不少商超也行动了起来。
盒马鲜生长沙华创店店长:“我们的勺子改成了木质的,吸管改成了纸质的,这样更加环保,我们放在服务台,顾客有需要可以自取。”
跟随帮助记者的走访,我们了解到,大部分餐饮门店都能够按照要求落实到位,更换了一次性塑料吸管。但看到这里,市民朋友心中也会有一些疑问,用木质或纸质餐具,代替了塑料吸管,企业的成本上去了,会不会影响产品的价格呢?
替换后价格有变化吗?
果呀呀门店工作人员:“这个不会的,因为环保是我们每个人要去做的,我们店里面的成本也不会计较这些的。”
盒马鲜生长沙华创店店长:“这个时候我们觉得作为企业,在这个时候是需要有担当的,所以我们仍然会把这一部分,作为无偿的部分,给顾客去使用。我们希望能够通过这样做,能倡导所有的人减少地球白色污染,为环保做贡献。”
塑料袋升级管理
限塑令的实施是为了限制和减少塑料制品的使用,遏制“白色污染”。随着限塑令升级,不少企业也对塑料袋进行了升级管理。
帮助记者在走访中发现,超市的收银区有两个非常明显的变化,一个是之前出塑料袋的机器已经暂停使用了,二是超市所提供的购物袋的价格也有所上调。
盒马鲜生长沙华创店店长:“比如说中号塑料袋以前是四毛,现在是六毛,主要是购物袋从1月1号已经改为可降解的塑料袋,我们这个袋子上也写了,是可以再回收或者堆肥来处理的。”
此外帮助记者还了解到,其他门店也从塑料袋换成了纸袋,而像沃尔玛超市、山姆会员商店则是用的无纺布袋。
“限塑令”你怎么看?
长沙市民:“不用的话,不要乱拿乱用,要用多少就拿多少,不要浪费了,因为木材也是很珍贵的。”
长沙市民:“限塑令我觉得是个很好的政策,我们大家都要支持!”
长沙市民:“多带一点布袋子出门,或者环保的袋子,为环保做一点贡献。”
爱护环境是每个人应尽的责任,用可降解的材质代替了一次性塑料,也并不意味着可以随意丢弃,还是要按照垃圾分类的要求进行处理,这样我们的环境,才会越来越好。
记者|陈玉麟
来源: 湖南广播电视台公共频道
走出大凉山之前,我以为,全世界只有我的故乡才有石榴。两列南北走向的大山,把一条蜿蜒曲折的安宁河夹在中间。岸上的生灵仰仗河里的高山泉水,得以葳蕤繁衍。
我的故乡就在安宁河畔一个叫大中坝的村庄。村子小,石榴却极多。河坎、沙滩、荒地、沟渠边沿、道路两边……只要有一把泥土几星水汽,就有一棵或几棵繁茂的石榴树。尤其是村子里,房前屋后,三五棵成林,七八棵成片。生活在那里的人们,把石榴跟梨、桃、柿等一样,当作为经济作物来伺候,得看挂果率和收成。而从大中坝走出来的孩子,念念不忘的,却是石榴的模样,从开花到落叶,从果实到气息;如同离开娘的孩子,永远忘不了的,是母亲的牵挂和叮嘱。
依我看,春天不是从日历上开始的。历书上的春天总比自然界的春天节奏快,历书上的春天来临的时候,人们还裹在厚厚的衣裤里,臃肿得看不出春天的样子。可是石榴忍不住了,把积攒一冬的激情很大方很潇洒地,用暗色调的粉红在枝头上宣泄出来——不是花苞,而是叶芽。从树根到树梢,每一根枝上都长出薄薄的一片两片叶子,带着蓬勃新鲜的酱红。近处查看,像一夜之间生出无数带着婴儿红的小手,欢呼并拥抱无形的春天;隔一段距离远远望去,整片石榴林犹如穿上薄如蝉翼的霓裳。春风携带着豆麦花之香拂过,霓裳便巾袂起舞,扬起来,飘起来,犹如村庄为下地的劳作者和返乡的远客挥动的红纱巾。
桑葚青里透红,燕语莺歌,农人开始收割冬小麦的时候,石榴树的叶片绿得像一片片翡翠,叶面上了釉一般,闪闪地反着光亮。蜜蜂正忙呢。石榴树葱茏的绿叶间,繁星一般绽开火红的花朵,是它们打蜜采粉的好去处。石榴花的骨朵外面是一层肉肉的皮,顶端像顽皮的孩子嘟起的嘴巴。绽放的时候,嘟起的嘴巴乍开,变成五星或四星的花萼裂片,花萼裂片内部,裙裾一般围着一圈多皱的花瓣,每一片花瓣都呈叶儿形状,像小小的蒲葵扇,自由舒展地伸到裂片外面。那才真叫薄如蝉翼呢。中间是鹅黄色的花蕊,里面藏着花粉,正中蜜蜂的意。石榴树林里,整天嗡嗡嘤嘤,热闹非凡。听听那繁忙的声音,懒汉可以改过自新,勤劳者会更加辛勤。
除了红色,石榴花还有白色、黄色、粉红和玛瑙色等多种,独以红色为最。
石榴花有雄雌之分,一开花便能分辨。雄花,花丝无毛,花尾又尖又细;雌花,花尾带有子房,花朵中的花柱又长又壮。雄花开不多久,就会自然落下——花期中的满地落英,除了纷飞的花瓣,还有完成使命的雄花。雌花的子房渐渐长成铃铛一般的青果,从前嘴巴一般张开的花萼裂片,退去了红色,一色青绿。花萼裂片随着果子变大,越来越像圆圆的果子头上的一顶皇冠。小南风轻轻吹过,石榴果便与树枝一道荡秋千,那份闲情与自信,自是陶潜也莫及的恬静与自然。
农历七月半前后,石榴便成熟了,挑选果皮平滑圆润的摘下,打开果皮,分瓣儿排列着玛瑙一般浅红透明的石榴籽。石榴是极好的水果,具有平肝养胃,消痰化食,清心明目功效;还可以抑制癌症,兼有食用和药用价值。吃法却有些讲究,那就是必须把透明的石榴籽从石榴瓣儿上撸下来,再放嘴里。1984年,村里来了一群架铁塔的工人,村里人好客,送给一个重庆铜梁人几个石榴,他吃了一个便摇头摆手说:“里面的籽倒是不错,就是皮太难吃!”原来他把石榴当苹果,捧起来便啃。
石榴不仅可以做水果,还可以带到供桌上祭神。传说,石榴是从阴曹地府传到阳间来的,从前专为冥府高官受用。打鬼的钟馗耳朵上别了一朵火红的石榴花,不知是否与这个传说有关。七月半祭祀祖先,八月十五敬月兔,安宁河两岸,有哪家供桌上不摆石榴的?石榴原本寓意多子多福,也是丰收的象征。
金秋,雁儿北来,家燕南归。收获后的田野,只留下静静的草垛。忙碌一年的人们安静地坐在屋檐底下,任秋风在身上吹拂。季节搁浅在秋声里。石榴叶子变成深厚纯朴的明黄色,随着秋风,落花一般,阵雨一般落下,落下。落光叶子的石榴树也有动人之处,旭日东升或夕阳落下,柔和的光芒自一丛丛光秃秃的树枝背后映照过来,是可以入画的美妙景象。(李新勇)
年前三季度,全国农村网络零售额达1.7万亿元,增长12.2%
农村电商推动农业转型升级
核心阅读
完善基层物流基础设施,创新农货销售模式,开展电商技能培训……近年来,我国农村电商在促进农产品产销对接、推动农业转型升级、拓宽农民就业增收渠道等方面成效显著。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全国农村网络零售额达1.7万亿元,增长12.2%。
积极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和快递业务,能够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在促进产业发展的同时助农增收。今年以来,我国农村电商呈现增长势头,在促进农产品产销对接、优质优价,推动农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拓宽农民就业增收渠道等方面成效显著,为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澎湃新动能。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全国农村网络零售额达1.7万亿元,增长12.2%。
补短板,建网络
电商进农村,农货卖全国
“嘟——”一辆客车停靠在四川省仪陇县凤仪乡的电商营运服务中心门口,司机吴忠走进分拣中心,把自己负责配送的包裹一一装入袋中。很快,青烟、石门、镜屏3个村的包裹被挨个送到村民手中。“服务中心投入使用后,平均每天要送三四十个包裹。”吴忠说。
凤仪乡的电商营运服务中心,占地约2000平方米,交通便捷。“整合乡里的7家快递站点,农村客运车配送到村到户。”中心负责人王朝敏介绍,整合后快递公司成本降低,寄件费用也降低了40%左右。
除了担任服务中心负责人,王朝敏自己还有一个家庭农场。目前,农场共带动附近110户村民参与,今年以来帮助销售农产品数十万元,户均增收三四千元。“足不出户,‘土货’出山进城,电商发展给大家带来了红利。”王朝敏说。
这是我国加快补齐农村物流设施和服务短板的一个缩影。目前,我国已累计建成990个县级寄递公共配送中心、27.8万个村级快递服务站点,全国95%的建制村实现快递服务覆盖。瞄准农产品电商上行的难点痛点,2020年以来,组织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截至目前,累计支持建设7.5万个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新增库容1800万吨以上。支持350个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整县推进,推动冷链物流服务网络向农村延伸。
在云南省永仁县,小包裹推动大发展。总投资1657万元,永仁县积极构建“县级电商中心+乡镇电商服务站+农户”产销一体农村电商流通模式。“水果成熟后不再担心销售难,好果子卖上了好价钱。”永兴傣族乡灰坝村党总支书记尹世宝说。
随着物流基础不断夯实,农村电商蓬勃发展。据介绍,商务部会同财政部等部门共同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累计支持1489个县建设完善农村电商公共服务体系。截至2022年底,建设县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和物流配送中心超2800个,村级电商服务站点15.9万个,农村网商达1750.3万家,同比增长8.5%。
新零售,新农业
探索新业态,提升价值链
果熟飘香,安徽省砀山县葛集镇窦集村的果园里,来自江苏丰县的水果商李猛正穿梭在梨树间,忙着挑选品质上乘的酥梨。
“从5月开始,就跟乡亲们陆续签订油桃、黄桃、酥梨等砀山水果的统一收购合同,采摘后通过电商平台销售,两三天就能到达消费者手中。”李猛说。据介绍,2022年,砀山县酥梨产量达91万吨,全产业链产值达110.35亿元。李猛在电商平台上注册网店,砀山酥梨、油桃成了“网红”,年销10万单。
电商平台主动到农产品源头建基地、订合约,通过产地直采等模式赋能农产品产业链,已成为推动农村产业发展的新动能。
在陕西省周至县楼观镇北寨村,猕猴桃枝蔓郁郁葱葱,一颗颗果实挂满枝头。经过分拣、装箱、发货,当地果农刘金牛种植的猕猴桃,从产地直发到消费者手中,最快一天内就能到达。
“果子生产也依靠新技术。”西安恒远祥猕猴桃有限公司负责人刘恒说,过去用肉眼挑选大小、进行质检,现在有了选果机,能根据不同的果形自动分类,还能挑选出有虫洞的果子,确保农产品品质。
农产品电商,不是简单把农产品搬到网上,关键是要推动产业链升级。通过订单式农业、基地直采,打造线上线下融合的新零售模式,锻造生鲜农产品新型供应链,提升物流配送效率,推动新农业与新零售结合,凸显出优质农产品的竞争力。
据介绍,农货销售模式不断创新迭代,直播带货模式已成为农产品上行的重要抓手。许多农民通过微信或直播销售自家农产品,一大批农产品“网红”涌现,农产品购买转化率提升明显。除此之外,“电商+旅游+采摘”新模式也正在带动农户增收致富。多地结合自身农产品产业特点和地域特色,探索农耕体验、休闲度假、研学旅行等农旅融合新业态,有效提升农产品价值链。
学技能,促创业
培育新农人,助力新产业
“培训5天专门学直播和拍短视频,学到不少新知识。”前不久,河南郑州郑东新区杨桥办事处电子商务培训班开班,村民鲁小平第一时间报了名。课堂上,培训老师采取理论与实操相结合的方式,手把手教乡亲们通过手机直播带货。培训结束后,还组织学员统一进行职业技能等级认定。
提升农民数字素养,助推产业更好发展。近年来,农业农村部持续推进农民手机应用技能培训,组织各地举办农民手机应用技能培训周活动,结合农产品网络营销等主题,助力农民提升农产品电商销售技能。截至今年10月底,累计培训群众超过2亿人次。
加强电商人才培育。2018年至2022年,农业农村部连续5年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农业农村电子商务专题培训班,共培训电商骨干人才2500余人,助力农业农村电子商务发展;面向家庭农场经营者、农民合作社带头人、院校毕业生等返乡入乡群体,组织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2022年,开展数字化应用、电商直播等技能培训,涉及20万人次。
政策给力,农村电商已成为农村创业的大舞台。山东省滨州市沾化区,一大批新农人推动农产品外销,为农村电商发展注入活力。泊头镇陈家村的新农人陈朋朋也是电商创业者中的一员。借助家乡沾化冬枣的“金字招牌”,陈朋朋注册电商公司。“2022年,我们电商卖的农产品有冬枣、玉米、花生、甜橙等30多个品种,走货30万单,销售额达1000万元。今年预计走货比去年增长50%,货值也将增长50%。”陈朋朋说。
据介绍,近年来,在农业农村部等相关部委的积极推动下,农村创业蓬勃发展。从2012年到2022年底,返乡入乡创业人员累计达到1220万人。其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人超过15%,且大部分从事农村电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等新产业新业态,推动延长农业产业链,带动农户就业增收,有效助力乡村振兴。(记者 常钦)
来源: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