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国产食用植物油
一半来自菜籽油
这背后离不开油菜科学家
其中之一是
世界杂交油菜开拓者
中国工程院院士
华中农业大学傅廷栋教授
84岁的他专注杂交油菜育种60余年
改革开放以来
傅廷栋和全国油菜科学工作者一道
为我国油菜
面积、单产增加约3倍,总产增加约4倍
作出重要贡献
中国人得以摄入更高质量的营养
他曾发现世界上第一个
有实用价值的油菜雄性不育株
上世纪六十年代
全世界的油菜育种学家都在试图突破
油菜杂种培育的瓶颈
油菜是一种雌雄同花的植物
找到一种只有雌蕊的油菜
才能将其他油菜品种的花粉传过来
以完成杂交制种过程
△1963年,傅廷栋(左)与导师刘后利在田间研究油菜。
1962年,傅廷栋作为新中国培养的
第一位油菜遗传育种方向的研究生
将油菜杂种优势利用作为主攻方向
第一步就是要找到
新的油菜不育系
△傅廷栋(右一)与研究生同学合影。
1964年,在湖南任教的袁隆平找到了
水稻的雄性不育株
让我国杂交水稻的研究有了质的飞跃
油菜开花期
傅廷栋天天下地寻找
找了上百万株油菜
1972年,他在波里马品种的油菜田里
突然发现有一株雄蕊完全退化的油菜花
“这不就是全球油菜育种家为之努力
十余年而不得的雄性不育株吗!”
后来,这株油菜种被公认为
世界上第一个
有实用价值的油菜波里马雄性不育类型
1991年
傅廷栋获得国际油菜科学界最高荣誉奖
是至今唯一获得该奖的亚洲人
△1991年,傅廷栋(中)获得国际油菜科学界最高荣誉奖-GCIRC杰出科学家奖。
利用杂交技术,他和团队培育出了
低芥酸、低硫苷、高油酸的油菜品种
被誉为“高品质的东方橄榄油”
之后,傅廷栋培育的“华杂4号”等品种
相继问世
2001年至2004年,连续4年
“华杂4号”成为全国推广面积最大的
油菜品种
“农业科研就得围着‘三农’打转!”
他让盐碱地开出油菜花
“科研就得围着农业、农村、农民打转!
能适应生产需要,得到农民认可
给他们的生活带来福利
才是做农业科研的意义”
傅廷栋说,比起院士这个身份
自己更像扎在地里的农民
1955年,珠江三角洲的农田
发生严重的虫灾
傅廷栋看到农民坐在田间流眼泪
他的心里内疚又难过
“农业需要我们,农业需要科学
我下定决心
要为农业做一辈子!”
“我大概种过100次油菜
南方种完就跑去北方
几十年都是在油菜花地里度过的”
傅廷栋经常带队下乡调研
在一次调研中他发现
西北地区七八月收割完小麦
土地就空着了
容易造成生态环境恶化
同时,农牧地区饲料严重短缺也让人揪心
随后他开始在
甘肃、内蒙古、吉林等地试验和推广
麦后复种饲料(绿肥)油菜
不但缓解了北方饲料不足的难题
还保护了生态环境
△2021年10月,麦后复种饲料(绿肥)油菜在吉林白城获得丰收。
傅廷栋和团队
还通过改良饲料油菜品种和种植技术
让盐碱地开出油菜花,农民增加了收入
这项技术后来在全国多地推广
△浙江温州苍南海滨盐碱地上开出的油菜花。
“农业需要科学
责任是创新的动力”
草帽、挎包、深筒靴
水壶、工作服、笔记本
是傅廷栋下田必备的“六件套”
遇到长势喜人的油菜花
傅廷栋恨不得天天下田看它
他笑着说
“我夫人有时候说我不爱她
我就爱油菜花”
关于未来
傅廷栋希望能培养更多人才
培育出更好的油菜品种
经常把课堂开在油菜地里的他
教导每位学生
“必须下田
只有下田才能了解农民的需求
更好地选出适合农民种植的油菜”
今天是中国农民丰收节
致敬每一位农业工作者
期盼风调雨顺
福满中国
来源: 央视新闻微信公号
国,是敦煌的另一个名字。即使是在当代,敦煌城市的建设者们也着力将这里打造成一片神佛相会之地。佛陀说法时洒下漫天花雨的飞天,是这座城市的标志。十字路口的雕塑、路灯上的装饰、酒店的大堂,饭馆的招牌,乃至道路上的画砖。她们轻盈飘然的曼妙身姿,飞扬在这座城市的每一个角落。仿佛裟椤双树下的佛陀特意从印度跨越时空赶来,面对这里的游客讲经说法。
所以,无怪乎今天来到敦煌的旅行者,大都会带着一种瞻仰奇迹的朝圣心情。朝圣的中心,就是莫高窟。雄浑连绵的崖壁上,布满佛龛的莫高窟如今已经是敦煌的象征。2010年拍摄的纪录片《敦煌》中,莫高窟几乎等同于敦煌。这座千佛汇聚之所,让敦煌成为名副其实的佛国。但就像前面已经描述的那样,敦煌并不只有莫高窟。同样,在敦煌,莫高窟也不是惟一的千佛洞。与它相隔一座鸣沙山的地方另一端,同样有一座布满洞窟的崖壁,被称为“西千佛洞”。
撰文 | 李夏恩
01
西千佛洞
尽管“西千佛洞”这个名称,很明显是以“千佛洞”莫高窟为中心的陪侍。但根据文献记载,它的开凿时间比莫高窟更加久远。初唐时期的《沙州图经》援引一本魏晋之际成书的《耆旧图》称“汉……造一佛龛,百姓渐更修营”,似乎在汉代,这里就已经有人开始修造佛龛。魏晋之际,敦煌确实已经成为了一个西北地方的佛国。《魏书·释老志》里这样描述晋末十六国时代的敦煌:“凉州自张轨后,世信佛教。敦煌地接西域,道俗交得,其旧式,村坞相属,多有塔寺”。公元400年,高僧法显一行抵达敦煌,在敦煌修养一个月后,西出大漠,开始了他史诗性的西行求法。
西千佛洞
在法显记述其求法旅程的《佛国记》中,曾经多次提到一种佛教圣迹——石窟。这些石窟是当年佛陀坐禅入定和阿罗汉结集经之处,它们有些是自然的洞穴,但也有人工开凿的石室。在佛陀寂灭后,这些作为圣迹的石窟往往会供奉佛影或是佛像。这种凿山为窟的风习同样也通过中亚传播到敦煌地区。西千佛洞的开凿,或许正是法显所见到的石窟在敦煌的复刻版本。只是它早在法显西行之前,就已经开工。而后,公元366年,也就是法显从敦煌西行求法的34年前,由一位叫乐僔的法师首先“造窟一龛”,接着,又有一位名叫法良的禅师自东来此,“于僔师龛侧,更即迎建”。开启了敦煌的佛国时代。
然而,西千佛洞的参观者或许会对这里感到失望,尽管这里的风景比莫高窟更加秀丽,古木苍天,长河蜿蜒,更符合人们心中的佛国净土形象。但经过清点,这里的洞窟只有16个,最早的第7窟建造于北魏末期,比莫高窟现存最早开凿北凉时期的275窟要晚出将近80年。而这还算是西千佛洞仅存的硕果。来访者会发现西千佛洞的崖壁上有许多洞穴,里面积满碎石沙土——它们是昔日的洞窟,千年来的风沙侵蚀本就让它们性命危殆,夏季暴雨导致的洪水,则给了它们致命一击。许多洞窟被冲毁,其中很可能就包括文献中记载的那个开凿于汉代的佛龛。
西千佛洞周边的自然景观。
但纵使如此,西千佛洞仍然保存了一些莫高窟难以得见的微妙细节。在第7窟的顶部角落里,居然留下了画了一半的飞天,朱红色的轮廓仍然留在墙壁上,但画师却没有给它添上眉眼衣着和颜色。这片古怪的红线草稿就这样留存千年,同样未完工的,还有一尊塑了一半的佛像,充当骨架结构的木棍和稻草从包裹的泥胎中滋露出来,龇牙咧嘴地望着困惑不已的参观者。这些半成品固然让人可以了解那些美不胜收的敦煌壁画绘制的初始过程,但对富于想象力的参观者来说,它们倒更像是不情不愿的工匠在罢工示威,对他们的不公待遇表示抗议。
被洪水冲垮的洞窟。
默默无闻的匠人,可以说是敦煌石窟工匠们的群像写照。在石窟的壁画中发现人名并不稀奇,壁画下方那些供养人的旁边总会有块带颜色的长条榜题写上他们的姓名。除非岁月侵蚀磨灭了这些墨迹,不然他们的名字终会留存于世。但他们只是投资人。真正的营造者却很少留下姓名。在莫高窟的290窟的壁画中,出现了辛仗和、郑洛仁这两个名字,现代学者们认为他们应该是画匠的姓名,但这些姓名并没有正式地写在供养人的旁边的榜题上,而是被覆盖在壁画层的下面,这多少能让人感到一种面对自己的作品想留名而不得的无奈。惟一一个大胆的画师,有个霸气凌人的名字:“平咄子”。他很大方地把姓名签在了莫高窟303窟一幅僧人供养像的旁边,字写得比画像还要大:“僧是大喜,故书壹字。画师平咄子”。
敦煌工匠史料,书影
但除了这位平咄子和包括那两个把自己名姓藏在壁画下层的其他12名画师之外,就再难找到作者在自己的创作品上留下的名姓了。倒是一些文献中留下了这些工匠的人生细节,但很多都是都令人鼻酸。在一份题为《乙未年赵僧子典儿契》(P.3964)的文书中,一名叫赵僧子的塑匠,因为“家中户内有地水出来”,但手上却没有修补工具材料,只得将“腹生男苟子”抵押给亲家翁贤者李千定六年,以换取“麦贰拾碩,粟贰拾碩”。在典契中,赵僧子不得不承诺“如或典人苟子身上病疾、疮出、病死者,一仰兄佛奴面上,取于本物”,最左边是他和儿子的画押。
“工匠莫学巧,巧即他人使,身是自来奴,妻是官家婢”,在敦煌莫高窟发现的七世纪著名打油诗人王梵志的诗卷(S.5641)中如此哀叹道。当今天的游客在大佛窟高达35.3米的弥勒佛像前瞠目惊叹,投身膜拜时,或许很难想到如此宏伟的巨像也是由像自己这样渺小甚至身份更低微的工匠胼手胝足建造起来的。
西千佛洞第9窟西壁顶部画师尚未画完的半成品“飞天”。
02
莫高窟
伟大与渺小的强烈对比,就以这种令人震撼的方式展现在世人面前。不得不承认,这正是当初建造这尊大佛时期望达到的效果。这尊由低微工匠辛勤劳动建造的弥勒大佛,是敦煌的官员们给远在千里之外帝都的至高统治者,传奇女帝武则天献上了的一份厚礼。建造大佛的695年,这位女皇刚刚给在群臣的唯唯逢迎声中,给自己加上了浮夸得可怕的“慈氏越古金轮圣神皇帝”的尊号。“慈氏”正是弥勒的意译汉名。翻看编纂于这一时期的《沙州都督府图经》,就会看到,在这场举国称颂最高统治者的竞赛中,敦煌作为西北边境的名城,同样不落人后。证明君王圣德感天的祥瑞被成批制造出来,一名叫阴嗣鉴的乡民发现一只五色鸟“头上有冠,翅尾五色,丹嘴赤足”,周围还有“群鸟随之,青黄赤白黑色具备”,这只鸟很快被官方解释为“代乐鸟,天下有道则见也”。另一面官员则宣称在冬至这天看到天上出现“五色云扶日,阔一丈已上,其时大明”,这自然是“圣神皇帝陛下受命之符”。这些敦煌上报的祥瑞中,甚至包括一匹得了白化病的狼,只是因为这只狼侥幸没有伤害人畜,就被宣扬成“白狼见,犬戎服,天显陛下仁智明悊、动准法度,四夷宾服之征也”。官员的上奏中还包括一首据称取自民间百姓传颂的歌谣:“圣母皇皇,抚临四方,东西南北,无思不服”——这般文质昭彰合辙押韵的四字谀辞,显然不可能出自当时识字率不足百分之五的纯朴百姓之口。
武则天时代建造的弥勒大佛,又称“北大佛”,图片取自TBS纪录片《世界遗产·敦煌莫高窟》。
但从另一个角度讲,敦煌千佛洞的兴衰确实与权力休戚相关。洞窟的修造在很大程度上靠的是政治手段。现存最早的北凉石窟中,弥勒菩萨的交脚而坐的雕塑占据了很大部分,正是因为占据此地的北凉君主沮渠蒙逊是弥勒虔诚的信徒。他的从弟沮渠京声正是弥勒信仰的经典《佛说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经》的译者。北朝时代莫高窟的兴盛,也同样是靠驻守敦煌的两位官员,北魏宗师元荣任敦煌太守后,被封为东阳王,在他统治敦煌的20年间,莫高窟开窟建龛达到了一个高潮。继武则天时代的弥勒大佛之后,721年,另一尊弥勒大佛在它的南部开始兴建,尽管在敦煌发现的文书《莫高窟记》(P.3720)中称这尊大佛是沙州僧人处谚与乡人马思忠等发愿建造,但也需要注意它的建造时间正是唐玄宗开启开元盛世的第九年。
正在修缮中的130窟大佛,又称南大像,兴建于唐玄宗统治时期。包明杰先生供图。
至高统治者鼎盛的权力造就了敦煌最恢弘的大佛与最华美的洞窟。权力的盛极而衰,也同样将没落的阴影笼罩在敦煌上空。一份在莫高窟发现的吐蕃文书(P.1283)折射出乱世诡谲的气氛。这份吐蕃文书是五位粟特人写给他们首领的报告。在这份报告中,提到山东被一个名为张忠志的军阀所占据,在他的治下,“居民下颚贴着胸,会将年迈的双亲互相交换烹杀食肉”。这里的张忠志,指的就是后来成为成德军节度使的李宝臣。张忠志是他本来的名姓,他在一生中变幻过三次名字。作为唐玄宗宠臣时名叫张忠志,投靠安禄山后,被其收为养子,改名安忠志。755年,安禄山起兵反叛,安忠志成为他手下得力干将,但随着安禄山被杀,安史之乱渐次平定,张忠志又再度易主,改投唐廷,被唐肃宗封为成德军节度使,赐姓李,更名李宝臣。由此,他在山东割地自雄,建立起对抗唐廷的独立政权,并且与其他节度使勾结,由此开始了一直绵延两个世纪的藩镇之乱。
此时的敦煌也随着唐帝国的分崩离析而动荡不安。这封书信之所以用吐蕃文写成,正是因为敦煌在安史之乱后,被趁火打劫的吐蕃吞入腹中。它所诞生的时间,正是敦煌最混乱的时代。敦煌的其他文献显示,在吐蕃统治的近七十年间,当地的商业贸易几乎恢复到以物易物的状态,粮食成为唯一的货币,人们用粮食交换日常用品,也用粮食来还债。
莫高窟标志性建筑九层楼,又称“大佛阁”
武则天时代建造的弥勒大佛的大头近景,取自TBS《世界遗产.敦煌莫高窟》。
这段占领时期在848年被终结,此时吐蕃内部土崩瓦解,一位名叫张议潮的汉人将军便趁机集结军队将吐蕃人逐出敦煌。他统军出行的赳赳威势,被图绘在莫高窟的156窟的墙壁上。这个洞窟也因此被称为张议潮窟。张议潮本来可以像李宝臣一样,割地自雄,与唐廷分庭抗礼。但他却选择向唐廷称臣,上表请求获得朝廷赐予他官位和合法的身份,使用朝廷颁布的年号和历法,奉唐廷正朔,甚至最后将军政大权托付给自己的侄子张淮深,以69岁老迈之身躬亲前往帝国京城长安。他所率领的军队被唐廷赐名为“归义军”,表彰张议潮对朝廷的忠义之心。
敦煌莫高窟的98窟甬道两侧绘制了一铺这个忠义家族的画像,最前面是开创者张议潮,跟在后面的是他的法定继承人的张淮深,接着是索勋,他是张淮深弟弟张淮鼎的姐夫,在892年至894年担任归义军节度使。这些画像给人一种错觉,认为让人觉得家族内部权力交接得相当平稳。但实际上,在这幅怡怡乐乐的画像背后,隐藏的是一场谋杀与背叛的权力游戏。张议潮本人在长安去世,不久后,张氏家族便发生内乱。首先是张淮深的两名庶子杀死了自己的父母和六个兄弟。但两名杀人凶手并没有夺权成功,他们又被张议潮的儿子张淮鼎消灭,后者掌权也仅仅只有一年便猝然死亡。接替他的却不是他的儿子,而是他的姐夫索勋。但十一个月后,索勋又被张议潮的第十四女推翻。这位强干的女子将自己的侄子,张议潮的孙子张承奉推上节度使的宝座,号称是复辟张氏统治,却让自己的三个儿子掌握实权,将张承奉抬为傀儡。两年后,张承奉又发动政变,终结了自己姑母的统治。
《神文时代》,孙英刚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1月版
此时,唐王朝也走向了它的末路。908年,唐朝覆灭两年后,敦煌人才知道自己效忠的王朝早已不在。张承奉旋即自立为“金山白衣天子”。但这位自封的天子并没有得到上天庇佑,三年后,他就不得不向步步进逼的回鹘俯首称臣。又过了三年,他本人也被自己的手下,沙洲长史曹议金取代。曹氏决定奉中原王朝为正朔,无论这个中原王朝究竟是哪一个。这保证了曹氏在敦煌的权力延续了116年,那幅描绘张议潮父子以及索勋的历代归义军节度使的壁画,正是他下令绘制的杰作,在这铺壁画的对面,是曹氏家族的壁画。
但绘制这些壁画的工匠们,他们在这场乱世中的命运又如何呢?幸运的是,无论是吐蕃的占领者们,还是归义军的统治者,对他们来说,都需要工匠来营造自己的殿堂,粉饰供养的佛寺洞窟,这些修造工程无不需要手工匠人来完成。在一份题为《丁未年六月都头知宴设使呈设宴账目》(P.2641)的文书中详细记述了这些工匠为归义军官厅打工受到的待遇“泥匠二人,早上馎饦,午时各胡饼两枚,供七日,食断。铁匠史奴奴等二人,早上馎饦,午时各胡饼三枚,供一日,食断。”尽管并不丰盛,但足以果腹。
这似乎证明,比起那些耗费巨资营造佛像修饰佛窟的权贵豪门,神佛更青睐这些亲自用双手塑造描绘自己身姿的卑微工匠们。在佛法所谓的娑婆世界,权势犹如过眼云烟,唯有高超匠技创造的精美艺术会传承古今。
莫高窟第 98 窟甬道北壁张氏诸节度使供养人画像。
03
万佛峡
归义军时代被认为是延续了唐代敦煌的遗韵。丝绸之路尽管随着唐代的覆亡而衰落,但敦煌仍然保留着某种开放宏大的精神。然而,政治的混乱吞噬了它的活力。1036年,西夏攻陷敦煌。从此,敦煌的历史进入了一种半晦暗的状态。但晦暗中也并非没有光亮可循。这光亮来自于莫高窟东方的另一片峡谷。那里峡谷两边的崖壁上,同样布满了数以百计的洞窟。1074年,一名驻锡这里的僧人惠聪在第16窟的甬道中写了一方题记,描绘了他眼中的这片峡谷:
“谷内甘水长流,树木稠林,白日圣香烟起,夜后明灯出现。”
榆林窟外景。
这就是万佛峡,今天被人称为榆林窟。与莫高窟在权力庇佑下的辉煌灿烂相比,万佛峡更像是一位养在深闺少人识的端庄仕女。比起莫高窟前游客蜂拥的终日喧嚣,这里可谓一片洗心静地。即使是在夏日正午,你也能听到穿过山谷的河水滔滔有声。由于峡谷两侧皆有崖壁遮挡,所以这里的壁画更少受到风蚀和阳光的暴晒。如果不是清代那些好心而虔敬的信徒和匠人,用自己拙劣粗糙的技艺强行修缮了一些壁画的话,那么它的光彩会更加摄人心目。最令人惊叹的,就是那些西夏壁画。诚然,这个朝代在这里留下的记载太过稀少:息玉、嵬名、杂谋、播杯、麻尼则、骨匹,只有这些用西夏文字写成的姓名和只言片语的题记,见证了这个朝代在这里留下的印记。但这种空白恰好给人以无限的想象空间。让人愿意去想象究竟是什么样的人,在什么时候,在这个地方留下这些引人入胜的杰作。
榆林窟第3窟文殊普贤变细部善财童子。
当你站在第3窟的文殊普贤变的巨大壁画面前时,你会怀疑自己误入了另一个介于凡俗与神圣之间的奇异空间。莫高窟的唐代壁画固然华美富丽,丰富夸张的色彩令人目眩神迷。但当你站在它面前时,你会很清楚地知道自己正身处一座只可远观,不可近前亵渎的艺术宝库。那是色彩与线条在众声喧哗,在高歌舞蹈。
但当你凝视第3窟的壁画时,这种色彩的喧嚣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宁静的邀请,邀请你进入壁画中。这种宁静的攝人魅力,正在于那种近乎写实的真切感。尽管很清楚,壁画描绘的是佛国世界,但仔细看去,画面上的神灵和异兽,又犹似人间。菩萨身上衣带的褶皱,合掌向佛的善财童子,乃至于海中的摩竭大鱼,如果不是其中的一只鱼的额头上多了一只眼睛,它几乎就与普通的鲤鱼别无二致。壁画背景的五台山和九华山的峰峦高耸,宛如人间风景,山中亭台楼榭,就像站在山脚下遥望山上寺院一般逼真。勾勒细致的水纹配上峡谷中河水滔声,仿佛真的在流动。盛放的莲花,如果不是因为大得夸张,就跟河中生长的莲花一无异色。
而这幅画最奇妙的地方,是站在河岸悬崖上,双手合十敬拜菩萨的一名僧人。他的身后牵着白马,白马驮着的经书放出七色瑞光。而站在马旁看护经书的,是一位人模人样的猴子。毫无疑问,他们就是中国最闻名的一对搭档,西天取经的唐僧和他的徒弟孙悟空。
著名的唐僧取经图。
这对师徒为何会出现在这幅壁画上?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个神话般的故事确实是发生在榆林的一段历史。在前往万佛峡的路上,会经过一片庞大的废墟。这片被称为“锁阳城”的遗址,是唐代瓜州州城的旧址。这里正是《西游记》中唐僧的原型玄奘法师西行求法途经的一个重要地点。正是玄奘在这里停留说法期间,他收下了一位名为石磐陀的胡人弟子,而他正是孙悟空的历史原型。
历史变成传说,传说又成为经典。一如佛陀本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智者和导师,却被赋予神通成为传说人物,他的生平和话语也变成了经典。凡间与佛国之间或许只隔着一道时间的薄幕。只要轻轻揭开,两者便会融为一起。尽管这只是个简单的道理,但还是有必要在这座被世人称为万佛峡的佛国圣地点破出来:佛国即在人间。
壁画中菩萨手势的细节。
本文主要参考书目:
本文参考论著共计26种,谨按参考顺序开列其中最重要的12种,这12本书也是研究敦煌学重要的著作
赵晓星:《莫高窟之外的敦煌石窟》,甘肃人民美术出版社 , 2018
姜亮夫:《莫高窟年表》,上海古籍出版社 , 1985
马德:《敦煌莫高窟史研究》,甘肃教育出版社 , 1996
马德:《敦煌工匠史料》,甘肃人民出版社 , 1997
李正宇:《古本敦煌乡土志八种笺证》,甘肃人民出版社 , 2008
余欣:《敦煌的博物学世界》,甘肃教育出版社 , 2013
孙英刚:《神文时代:谶纬、术数与中古政治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 , 2015
荣新江:《归义军史研究:唐宋时代敦煌历史考索》,上海古籍出版社 , 2015
沙武田:《归义军时期敦煌石窟考古研究》,甘肃教育出版社 , 2017
冯培红:《敦煌的归义军时代》,甘肃教育出版社 , 2013
陈大为:《唐后期五代宋初敦煌僧寺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 , 2014
蔡铁鹰,王毅:《<西游记>成书的田野考察报告》,中州古籍出版社 , 2018
太田辰夫:《西游记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 , 2017
感谢马德先生、李新先生两位学者对本文提供的资料支持和批评意见。
作者:李夏恩
编辑:徐悦东
期,麦卢卡蜂蜜因新西兰与澳大利亚生产商之间的商标博弈引起关注。麦卢卡蜂蜜源自“麦卢卡”树,这种树主要生长在澳大地亚和新西兰等地,由于产地及成分因素,因其内含特殊抗菌成分甲基乙二醛,麦卢卡蜂蜜价格较高。
新京报记者近日走访北京市场发现,不少线上平台和部分线下商超有进口麦卢卡蜂蜜及风味衍生品在售,但在销售过程中存在着宣传擦边、暗示功效、风味衍生品炒作概念等情况。专家指出,如果没有获得保健食品批号和药字号,蜂蜜只能作为普通食品销售,不能有功效性宣传。国产蜂蜜品质并不输进口蜂蜜,建议消费者理性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
麦卢卡蜂蜜商标申请再次铩羽
据外媒报道,新西兰知识产权局今年5月宣布,总部位于新西兰的麦卢卡蜂蜜产区协会申请麦卢卡(Manuka)商标未成功。而在今年2月,英国知识产权局也驳回了新西兰生产商有关麦卢卡蜂蜜的商标注册申请。
澳大利亚麦卢卡蜂蜜协会主席Ben McKee在一份声明中认为,这是一个明智的结果,可以确保澳大利亚养蜂人公平销售产品。据了解,新西兰生产商近年来不断在多国申请麦卢卡商标,而澳大利亚生产商也一直在对此提出异议。二者纠纷源于一种在两国均有生长的“麦卢卡”树,也是麦卢卡蜂蜜的来源。
虽然新西兰知识产权局助理专员在调查结果中表示,在新西兰麦卢卡蜂蜜贸易“起飞”之前,澳大利亚蜂蜜生产商似乎没有广泛使用“麦卢卡蜂蜜”一词,但新西兰知识产权局裁决指出,“澳大利亚生产商的精明营销并不等同于不诚实交易,也不能证明麦卢卡蜂蜜产区协会将纯描述性词语注册为证明商标是正当的。”英国知识产权局此前也表示,虽然英国市场上绝大多数麦卢卡蜂蜜产品似乎都来自新西兰,但没有证据表明公众认为这些产品在其他地方没有生产,仅来自新西兰。
二者的商标之争是否会影响到我国麦卢卡蜂蜜的进口贸易?中国蜂产品协会副会长张艳告诉新京报记者,“麦卢卡蜂蜜”是一个蜂蜜品种的通用名称,指蜜蜂采集麦卢卡树的花蜜酿造而成的蜂蜜,和国内常见的“洋槐蜂蜜”“椴树蜂蜜”等名称是一样的。一般情况下,通用名称不能用来区别同一种类的不同商品。我国商标法也明确规定,商品通用名称不能作为商标注册。目前,麦卢卡蜂蜜已经在我国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和消费人群,我国除了从新西兰进口麦卢卡蜂蜜外,还从澳大利亚进口麦卢卡蜂蜜。新西兰麦卢卡蜂蜜商标注册的失败,并不会对我国进口麦卢卡蜂蜜的规模造成直接影响。
部分麦卢卡蜂蜜国内宣传打擦边球
“麦卢卡蜂蜜,送礼、送长辈都很好”,电商直播间内,两位主播正在对麦卢卡蜂蜜进行宣传。伴随年中大促到来,近期麦卢卡蜂蜜礼盒出现在各类直播平台。北京的陈女士告诉新京报记者,经常能在喜欢的主播那里看到麦卢卡蜂蜜的宣传,看上去很高端,就是有点贵,“最近6·18打折,如果价格划算,想买一瓶试试。”
新京报记者走访发现,超市货架上的各类蜂蜜价格主要集中在20元至50元区间,个别550g规格的高端蜜可达百元出头。相比之下,一款500g的麦卢卡蜂蜜售价为239元,高出其他蜂蜜一倍不止。
北京某线下超市,麦卢卡蜂蜜的价格远高于货架上的其他蜂蜜。 新京报记者 王思炀 摄
中国蜂产品协会副会长张艳告诉新京报记者,麦卢卡蜂蜜价格远高于普通蜂蜜,依然受到一些消费者追捧的原因在于,新西兰相关机构研究了麦卢卡蜂蜜中的特殊抗菌成分甲基乙二醛,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特征指标和质量分级体系。另一方面,当地政府对出口麦卢卡蜂蜜进行的真实性检验和背书,以及政府和企业联合对麦卢卡蜂蜜进行的品牌建设和宣传,提高了麦卢卡蜂蜜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不过,基于含有的特殊成分,部分麦卢卡蜂蜜在国内宣传中打起了擦边球。新京报记者在电商平台搜索发现,一款“DNZ”麦卢卡蜂蜜在商品宣传页面介绍,麦卢卡加号数字越高,在细菌中的防御力越强。旗舰店客服在回复中进一步称“麦卢卡蜂蜜拥有比其他蜂蜜强大的抗菌能力,对肠胃健康、咽喉不适比较好。”
张艳指出,《食品安全法》规定“食品和食品添加剂的标签、说明书,不得含有虚假内容,不得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同时结合《广告法》和《保健食品注册与备案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普通食品也不应在广告中宣称具有保健功能。因此,无论是进口还是国产蜂蜜,如果没有获得保健食品批号和药字号,只是作为普通食品在国内销售,都应该遵守以上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不能宣传杀菌、养胃等功效。
商家在宣传中的擦边并非个例。电商平台上,一款“瑞琪奥兰”麦卢卡蜂蜜在宣传页面标注“每日2勺 拯救脆弱胃”等字样,当被询问是保健品还是食品时,官方旗舰店客服给予了一种诱导性回答,“因受新广告法限制,所以不能和您说明调理功效,可以上网搜索‘麦卢卡蜂蜜’‘瑞琪奥兰’了解更多。”
“瑞琪奥兰”麦卢卡蜂蜜商家在国内电商平台擦边宣传。 图片来源:电商平台截图
麦卢卡蜂蜜兴起之余,市面上也诞生了很多麦卢卡蜂蜜的衍生品,如糖果、口喷产品等。6月6日—6月7日,新京报记者在京东平台搜索发现,一款“康维他”麦卢卡蜂蜜润喉糖销售火爆,500g产品售价为159元。虽然这款润喉糖中的麦卢卡蜂蜜添加量只有5%,但官方旗舰店客服称仍能发挥麦卢卡蜂蜜价值。不过,在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科学技术部主任阮光锋看来,类似产品中,麦卢卡蜂蜜主要还是充当调味作用,更多是一种概念炒作。
糖果中麦卢卡蜂蜜含量仅占5%。 图片来源:电商平台截图
与线上热度相比,麦卢卡蜂蜜在线下商超的铺货并不普遍。新京报记者先后走访北京市房山区、丰台区、大兴区7家超市,仅在盒马鲜生货架上看到了麦卢卡蜂蜜单品及礼盒。房山盒马鲜生一位售货员称,从顾客咨询送礼的情况来看,麦卢卡蜂蜜礼盒访问量并不及陈列在旁边的即食燕窝礼盒等产品。
受访者对麦卢卡蜂蜜的接受程度也各不相同。有消费者注重饮食保养,称家人会买麦卢卡蜂蜜,质地黏稠,感觉比较有品质。也有消费者称,一般在固定的几个蜂蜜牌子中回购,不可能在这方面花上百元预算。另外也认为国产也有高端蜂蜜,没必要非选进口的。
应理性选购
阮光锋告诉新京报记者,因蛋白质、植物纤维物质等跟其他蜂蜜不一样,所以麦卢卡蜂蜜在黏度、外观、风味等方面有自己的特点。但从营养角度看,蜂蜜主要成分是糖,有些可占到80%,除去百分之十几的水,上述这些产生差异化的成分占比并不高。建议不要过分迷信麦卢卡蜂蜜。同时,蜂蜜属于一种游离糖,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游离糖的摄入量每天不要超过50克,食用要适量。
张艳也指出,根据蜂蜜品种来判定蜂蜜品质优劣和价值高低并不科学,无论是哪一个品种的蜂蜜,只要是蜂群饲养环境优良、蜜蜂养殖过程规范、蜂蜜生产环节干净卫生,经过蜜蜂的充分酿造,收获的蜂蜜就可以称得上是高品质的好蜂蜜。中国是世界上单花种蜂蜜品种最丰富的国家,我国生产的许多单花种蜂蜜并不比麦卢卡蜂蜜差。“不管是进口还是国产蜂蜜,都要从正规、熟悉的渠道购买,切不可贪图便宜,也不用追捧高价格。”
南京海关动植物与食品检测中心曾发文总结出辨别进口麦卢卡蜂蜜的三个关键点。
首先,可以看食品名称。新西兰初级产业部对麦卢卡蜂蜜的名称标注有着明确规定,购买时要看中文标签上的名称是否与英文名称一致。简单来说,外文名称不含“Manuka(麦卢卡的英文)”的蜂蜜,中文标签的食品名称中也不应包含“麦卢卡”字样。如果名称中含有“Manuka”,但经检测不是麦卢卡蜂蜜产品,新西兰政府要求在标签上应明确注明the honey is NOT“Manuka honey”(“该蜂蜜不是麦卢卡蜂蜜”)。所以,其中文名称也不能是麦卢卡蜂蜜,且标签上也要有“该蜂蜜不是麦卢卡蜂蜜”的明确标识。
同时,可以看配料表。依据GB 14963-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蜂蜜》,蜂蜜不得添加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用香精香料。因此,只有蜂蜜或麦卢卡蜂蜜或混合麦卢卡蜂蜜一种成分时,才能判定为蜂蜜。比如,某产品外文配料表标示新西兰蜂蜜98.5%、天然柠檬香料1%、柠檬酸0.4%、维生素C0.1%,根据我国标准,它只能称为柠檬蜂蜜制品,不能标示为柠檬蜂蜜。
消费者可通过“Manuka”“UMF”标识辨别产品。图中左侧为麦卢卡蜂蜜,右侧为多种花蜂蜜。 新京报记者 王思炀 摄
另外,可以看麦卢卡蜂蜜UMF(独麦素)或MGO(甲基乙二醛)的数值标识,这是反映麦卢卡蜂蜜质量等级的特定标识。按照新西兰初级产业部的规定,标签上UMF的数值大小与抗菌能力成正比。后来,科学家发现了麦卢卡蜂蜜中主要抗菌成分的化学属性,也就是MGO。MGO含量数值越高,其有效抗菌成分就越高。目前,进口麦卢卡蜂蜜由于品牌不同,质量指标的标识方法也不同,有同时标识两种数值的,也有选择其中一种标识的。消费者可根据自身需求选择不同质量等级的麦卢卡蜂蜜。
新京报记者 王思炀
编辑 祝凤岚
校对 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