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3年中秋国庆长假期间,静安区市场监管投诉举报系统接收各类咨询投诉举报共831件,其中投诉615件、举报207件、咨询9件,同比下降22.16%。
其中,投诉举报涉及商品类513件、服务类309件;投诉举报量居前五的分别是非特殊用途化妆品(76件)、食品(74件)、餐饮(66件)、服装鞋帽(53件)、文化体育用品(25件)。
静安区消保委共受理消费者投诉246件,涉及商品类投诉93件、服务类投诉153件;其中,互联网服务(59件)、服装鞋帽类(31件)、家居用品(22件)、餐饮和住宿(19件)、文化娱乐及体育服务(13件)等投诉量居前五。
诉求总量下降较为明显
双节期间,区市场监管部门共接收各类投诉举报822件,降幅达22.16%;区消保委接收各类投诉246件,降幅达38.04%。我区市场监管部门通过与区消保委加强联合值守,妥善处置12315、12345热线纠纷,有效解决消费投诉争议问题。
今年以来,区市场监管部门综合运用在线纠纷解决(ODR)机制及联网企业自行和解制度,推进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并强化消费维权联络点和商圈投诉快速解决等措施,通过联动、互动及时化解矛盾,切实保障静安区假日消费市场平稳有序。
商品类诉求相对集中在化妆品、食品、服装鞋帽
双节期间,商品类投诉举报共513件,涉及非特殊用途化妆品76件、食品类诉求74件、服装鞋帽类53件。消费者主要反映商品质量瑕疵、退换货售后服务不到位、广告宣传存在虚假等问题。
如消费者韦女士通过全国12315平台反映,在某平台的某品牌官方旗舰店购买了两瓶洗面奶,使用后出现严重过敏情况,找到商家客服,客服说已经超出售后期不予处理,态度非常恶劣,致电平台官方客服,也未得到合理解决,诉求是按法律规定商家予以退赔,并让客服赔礼道歉。
服务类诉求相对集中在餐饮、互联网服务、美容美发卫生保健
双节期间,服务类投诉举报共309件,涉及餐饮66件、互联网服务35件、美容美发卫生保健33件。消费者主要反映网络游戏服务、扣款退款等方面问题。
如消费者蒲先生反映通过某平台订购外卖,购买了一份鸡腿饭吃出一根头发,商家不予退款,平台只能给到35元优惠券,消费者不认可,食用后出现腹泻但未就医,要求通过协调给予合理解释并道歉。
线上消费诉求相对集中
线上购物投诉举报530件,现场购物投诉举报292件,线上购物投诉举报占比64.48%。其中,线上购物反映的问题主要集中在网购商品质量瑕疵、网络定制节日礼卡(券)未及时送达、七日无理由退货商品影响二次销售被拒、网络订购的商品双节期间价格下调等争议。
如消费者谢女士反映,其在某平台购买的音乐盲盒,商家承诺发货时间60天,现超过60天商家仍未发货,要求退款赔偿。
区消保委与联网企业合力化解消费纠纷
静安区消保委共受理消费者投诉246件,其中区消保委自行处理投诉157件,联网单位处理投诉109件。商品类投诉数量居前5位的分别是服装鞋帽类31件、占比33.33%;家居用品类22件,占比23.66%;食品类5件、占比5.38%;家用电器类5件,占比5.38%。服务类投诉量居前5位的分别是:互联网服务59件、占比38.56%;餐饮和住宿19件、占比12.42%;文化娱乐及体育服务13件、占比8.5%;销售 10件、占比6.54%;美容、美发和洗染服务9件,占比5.88%。
目前,上述诉求件正在进一步依法处理中。
来源:上海静安
月30日,根据全国12315消费投诉信息公示,北京三个福兰人餐饮有限公司新增投诉。
根据投诉信息,2024年05月21日,消费者牛**(手机尾号 8145,用户ID ****9600)反映其于2024年05月21日在其他平台(北京三个福兰人餐饮有限公司)通过网购购买其他食品相关产品。可能存在食品安全问题,要求赔偿损失,退赔费用。
2024年07月30日,未达成调解协议。处理部门为:北京朝阳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数据显示,北京三个福兰人餐饮有限公司近一月公示投诉总量0件,月环比下降0.0%,近一月公示调解成功率0.0%。
本文源自金融界
5月9日中央第一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督察进驻上海以来,上海各区迅速行动,认真做好督察组交办群众信访问题和其他相关生态环保问题整改,切实做到边督边改、立行立改。
5月10日,中央第一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向浦东新区转交的一件群众信访举报件反映,北蔡镇博华路莲园路一带10家沿街餐饮店存在油烟扰民、油烟净化设备清洗不到位等问题。5月18日,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走进浦东新区北蔡镇博华路看到,部分餐饮店已整改完成。
5月18日,博华路沿街餐饮商店。 澎湃新闻记者 鞠文韬 摄
作为小吃一条街,沿路二十多家餐饮商铺的油烟排放问题,直接影响到周边小区居民的生活质量。据北蔡镇城管中队副队长顾建华介绍,北蔡镇5月10日当天组织监管执法人员进行现场检查,确认信访举报件反映的部分问题属实,9家安装了油烟净化设施的餐饮店有4家无清洗记录、1家现场无法提供清洗记录。对5家无法提供油烟净化设施清洗记录的餐饮户,相关监管执法部门进行了立案查处。5月15日,北蔡镇对现场进行了二次复核,进一步发现6家餐饮店无法正常运行油烟净化设施,对这些涉嫌违法违规的经营者作进一步立案处置。
渝锦香川菜馆抽油烟机已完成清洁。 澎湃新闻记者 鞠文韬 摄
5月18日,澎湃新闻记者来到博华路,走进渝锦香川菜馆二楼的后厨空间,可见其油烟设备已完成清洁,抽油烟机的不锈钢表面无明显附着污浊。
渝锦香老板黎先生表示:“其实4月底刚刚做过一次清理,花了一千多元。但当时没有保留清洁记录的意识。在执法人员指导后,我们重新找到此前做油烟清洁的公司提供记录,才符合轻微免罚的条件。”
油烟清洗记录单。 澎湃新闻记者 鞠文韬 摄
根据《上海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饮食服务业经营者应当按照规定安装和使用油烟净化和异味处理设施以及在线监控设施,并保持正常运行,排放的油烟、烟尘等污染物不得超过规定的标准,还应当定期对油烟净化和异味处理装置进行清洗维护并保存记录。
顾建华向记者表示,虽然博华路的部分餐饮店已整改完毕,城管中队也会保持进一步对于沿街店铺的追踪检查。“针对餐饮行业,每次检查都是包括油烟、排水、餐厨垃圾,燃气在内的综合类检查。一般分高中低三个风险档次进行分级监管,低风险门店12个月检查一次。这次有些餐饮店被立案查处之后,就会转升一级,从低风险转为中风险,检查频次提升到6个月一次,如果之后再升级,则会成为高风险,3个月检查一次。”
油烟扰民问题频发的背后,人工监管始终有着难以突破的“瓶颈”。顾建华表示,因路边餐饮店更新换代较快,人工监管频次常常更不上门店换新速度。“有一些设施是上任店主装的,而现任店主不一定知晓,或没有做好维护保养、定时更新,导致油烟净化设施不运作或者损坏。”
目前,北蔡镇也在思考提高监管效率的破题之道。比如在餐饮商户出现变更的环节,或许可增加跨部门的信息联动,由许可审批部门将关键信息推送到属地相关部门,进行前置性的餐饮油烟管理指导,掌握其安装油烟净化设施等环保设备的的情况。其次,推进餐饮油烟在线监测系统的安装使用,提升在线监控的覆盖率,及时发现因设施或使用维护问题导致的餐饮油烟异味扰民问题。
目前,上海也正在探索信息化油烟监管体系的建设。在今年4月的“2024上海民生访谈”中,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局长晏波表示,油烟监管不能依靠人海战术,而要使用非现场监管的技术手段。
根据统计,截至2023年底,上海共有持证餐饮服务单位140664户。目前上海全市有超过六千家商铺已在试行在线油烟监测设备,全市层面的餐饮油烟管控一体化信息化平台正在建设中,预计今年完成平台建设方案,2025年正式启动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