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小武基村一家仓库,因为存在消防隐患,消防执法人员查封了该仓库紧邻厨房的员工宿舍。新京报记者 薛珺 摄
新京报讯 (记者王大鹏)昨日上午,朝阳区消防支队出动28个检查组,对该区十八里店乡268家仓储物流单位进行整治,12家彩钢板仓库因隐患严重被临时查封。
6月30日,丰台区大红门一木材厂彩钢板库房发生大火,全北京可见浓烟,所幸无人员伤亡。事后,北京市消防局表示,彩钢板建筑存在着诸多火灾隐患。近期,在夏季消防安全大检查中,将重点对违章搭建的彩钢板建筑进行整治。
昨日上午,检查组来到十八里店乡小武基村1162号的一家仓库。该处数百平米的库房存放着大量啤酒、酱油等食品原料,残破的库房顶部露出聚苯泡沫等材料。和彩钢板库房一墙之隔的,是一间几平米的厨房,毗邻厨房的是用于工人休息的宿舍,宿舍另一侧为食品冷库。
厨房内存有两瓶液化气罐,而在宿舍内,天花板的电线线头裸露在外,未穿线管,宿舍同样是临时搭建的聚苯乙烯(泡沫)材质彩钢板房。
“住所、厨房、彩钢板库房、冷库连在一起,这是典型的‘三合一’建筑。”消防执法人员对看管库房的负责人称,场所没有严格的防火分隔、安全疏散不足,一旦发生火灾,极易造成群死群伤,对生命财产安全造成相当大的危害。
现场工人表示,库房为北京新百特餐饮有限公司所租用。老板也曾意识到彩钢板的消防隐患,但未引起足够重视。
现场,执法人员下发《责令改正通知书》,对用于住宿的彩钢板房进行了临时查封。
当天,检查组发现火灾隐患570余处,当场整改火灾隐患480余处。
■ 背景
彩钢板
执法人员介绍,彩钢板芯材主要有聚苯乙烯、聚氨酯和岩棉三种,前两种是在两层薄钢板中间夹入不同厚度的聚苯乙烯(简称苯板)或聚氨酯,这种材料一旦受到高温火花或明火作用时立刻燃烧,燃烧起来非常猛烈,扑救过程中,水和灭火剂只能喷到彩钢板外面的钢板上,不能直接作用于夹层里的燃烧物,且燃烧产物毒性特别大,易造成人员伤亡,但因其造价较低,非常受投资商或开发商青睐。岩棉夹芯板属非燃烧材料,防火隔热作用较好,但其造价相对高,一般投资商或开发商都不愿使用。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
集
新华社北京7月23日电 题:金融“及时雨”为中小微企业“解渴”
新华社记者鲁畅、吉宁
“拿到了这300万元的专项应急转贷资金,公司的资金压力一下子减小了,我心里踏实多了。”得大教育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张阳高兴地说,得到了中小微企业金融综合服务平台资金支持,企业一下子解了燃眉之急。
记者采访发现,疫情之下,融资难、融资贵是中小微企业面临的现实问题。2019年年底刚刚成立的北京朝阳区中小微企业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发挥了积极作用。短短几个月时间,平台发布百余种融资产品,为朝阳区中小微企业成功融资数十亿元。
据了解,该平台为企业提供了债权融资、股权融资、中介服务、担保增信、政策服务等金融服务品种。目前,该平台已入驻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等33家金融机构,发布百余种融资产品,其中包含多种无抵押无担保的纯信用贷款产品,平台注册企业突破7000家。
朝阳区金融办相关负责人表示,朝阳区拥有市场主体众多。疫情期间,通过线上平台实现评估、批贷、放款等全流程金融服务,平台为不少企业送来“及时雨”。
“疫情对于我们教育机构造成冲击,营收锐减,到了6月份,贷款马上要到期了,心里非常着急。听说朝阳区有一个金融服务平台,我们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提交了资金申请。”张阳说,没想到企业的诉求得到了政府部门的快速响应,仅仅用了不到10天时间,朝阳区中小微企业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完成所有审核流程,及时发放了资金。
得大教育是受益中小微企业的一个缩影。记者获悉,截至目前,已经有近1800家企业通过平台融资成功,许多企业经营得以步入正轨。
百特元生物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是朝阳区众多中小微企业之一。疫情期间,公司生产新型冠状病毒核酸快速检测试剂盒需要资金。中国建设银行朝阳支行在平台收到企业的融资需求后,顺利完成线上246万元贷款的发放。从企业在平台线上申请到银行贷款发放仅用时5天。
据了解,为了更好服务中小微企业,疫情期间,朝阳区推出了“零成本担保、低成本融资、零成本续贷+专属服务平台”的“3+1”融资服务模式,为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中小微企业发放应急续贷信用类周转贷款,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
“目前在零成本续贷模式中,朝阳区发起了‘中小微企业防疫应急转贷基金’,总规模一个亿,优先用于抗击疫情各类物资生产和商贸流通企业以及受疫情影响较大的餐饮、交通、旅游等行业的民营中小微企业。”朝阳区金融办相关负责人介绍,符合要求的中小微企业可申请零利率应急周转短期贷款,单个企业额度最高1000万元,期限不超过3个月。整个基金项目监管明确、运作透明,缓解中小微企业续贷和转贷的难题。
责任编辑: 徐宙超
图:张芳曼
临近春节,人们摩拳擦掌准备“买买买”。今年不少商场客流量明显回暖,一改过去的冷清,周末结账台前甚至排起长队。
商务部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去年我国实体零售发展态势良好,重点监测的2700家典型企业销售额同比增长4.6%,增速较上年同期加快3个百分点。去年我国网上零售额突破7.2万亿元,同比增长32.2%。
从几年前的“线下线上冰火两重天”,到如今趋于“线上线下比翼齐飞”,我国零售业何以出现这样的转变?在更好满足消费升级需求中,中国零售业又会铺展怎样的图景?
网上销售再创新高的同时,实体店告别“闭店潮”,线下零售企稳回暖
1月23日中午,北京朝阳区静安中心大厦一层的购百特便利店熙熙攘攘。放心午餐、进口零食、养生饮品,成了周边上班族青睐的新选择。“比起以前,现在的便利店商品更丰富、环境更卫生、买单更简捷。便利店既能解决午餐,又能饭后逛逛,感觉挺好。”附近一家银行的职员李伟良说。
“小而美”的便利店风生水起。商务部发布的2017年第四季度有关报告显示,便利店行业总体景气指数为71.28,环比第三季度上升2.03。纵观2017年,便利店季度景气指数始终保持在较高水平。
便利店的火爆是我国实体零售回暖的缩影。在经历一段“闭店潮”的调整期后,国内实体零售逐渐找回状态,从便利店到大商场,从销售量到利润额,都呈现明显的回稳向好态势。
企业赢利能力增强。2017年,典型企业营业利润和利润总额分别增长8.0%和7.1%,增速分别比上年同期加快6.5和11个百分点。
主要业态经营回暖。典型企业分业态数据显示, 2017年,专卖店、专业店、超市和百货店销售额增速分别为8.3%、6.2%、3.8%和2.4%,较上年同期分别加快6.6、3.3、1.9和2.7个百分点。
“去年,我国零售企业积极主动转型升级,创新贡献度与影响力与日俱增,零售业回稳向好态势基本形成。”商务部流通业发展司负责人说。
实体店回暖了,电商也推出新玩法,给消费者带来更多便利。李晓供职于上海浦东新区某证券公司,老家在湖南农村。以往春节前,他都忙着采购年货,返乡途中手拎肩扛大包小包,“想多带点稀罕东西给爸妈。”而今,电商进了农村,送货上门,李晓平时就能给老家爸妈买全球各地的商品,过年时可以轻装返乡了。
线上线下不是你死我活,而是越来越“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在很多人看来,零售业的线上和线下存在明显的竞争关系。几年前我国出现的实体店“倒闭潮”,有人将其归因于电商快速发展带来的“分流效应”。看似“势不两立”的线上线下,如今为啥开始齐头并进?
“线上线下不是你死我活,优胜劣汰才是市场法则。”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执行秘书长厉克奥博认为,几年前线下零售遇冷,不能把板子全部打在电商身上,更不是说线下彻底没有市场了,这只是零售领域自发的一场良性竞争和革命。线下零售经过及时调整,在满足消费者需求方面仍具备独特优势,有望重新赢得消费者追捧青睐。
线上线下价格差距缩小,是消费回归的首要因素。春节临近,北京朝阳区望京某外企员工蔡威想添置点新物件,挑来选去看中一款最近流行的戴森吹风机。蔡威先到网上查,发现该吹风机的价格为2900多元,但需要预约,一时半会儿收不到货。他又来到单位附近的一家电器商场,没想到价格比网上便宜几十元,还能当场取货。“以前我总觉得,实体店比网上贵。现在商场和网上价格差不多了,我愿意到商场买,毕竟可以面对面交易,心里踏实。”蔡威说。
“中国线下线上零售正融合发展、共同进步。”罗兰贝格管理咨询公司高级合伙人任国强认为,线下零售积极拥抱新技术,主动转型升级;线上电商也在向线下渗透,加速对线下企业赋能,线上线下呈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新特点。越来越多的中国零售企业认识到,只有通过业态创新和运营能力持续增强,解决消费痛点、提升消费体验,才能获得发展。“无论是线上零售还是线下零售,都逃不开这条基本规律。”
从“卖方思维”转向“买方思维”后,零售业线上线下加速融合,消费体验大幅增强,也促成了二者“双升”。
发展新业态。零售企业积极打通线上线下和上游下游,促进多业态、跨行业、聚合式、协同化深度融合。比如,缤果盒子、淘咖啡等探索无人货架和无人便利店,提高购买效率;永辉超级物种店推出“超市+餐饮”新模式。
试水“一站式”。零售企业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全面拓展实体店、无人店、移动终端、PC端、电视购物平台等销售渠道。阿里联手百联、银泰、大润发,加速线上线下融合;物美联合“多点”打造“自由购”平台,使消费者实现便捷高效的一体化购物。
重构供应链。零售企业积极推进供应链向生产端延伸,压缩成本,以需定产,完善了冷链物流和生鲜供应链。
渠道向下沉。零售企业加快向中小城市、新型城镇和农村市场的渠道扩张。京东推行“京东超市百城行”活动,苏宁计划在农村开设1000家苏宁易购直销店。
新零售、新思维,2018年线下业态发展将再次迎来新机遇
“中国零售业要保持创新势头。”任国强说,中国消费人群更加细分,任何创新都必须想清楚瞄准哪个人群、针对哪些痛点、提升什么体验,“博取眼球、缺乏运营支撑的创新,难以长久。”
乐信集团首席执行官肖文杰认为,中国零售业应朝着品质零售、智慧零售、跨界零售、绿色零售的方向努力,着力提高供给质量和效益。
“渠道并存是未来长期发展的趋势。”购百特连锁便利店首席执行官王宸说,线下开店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开店,而是要用互联网思维开实体店,一切都是流量经营、服务升级、数据化消费,将会形成线上线下品类错位、服务互补的形态。
苏宁云商相关负责人表示,去年被唱响的新零售,本质上是以互联网为依托,通过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将线上、线下以及物流打通,对商品的生产、流通、展示、销售、售后等全过程进行升级。“这不仅是中国流通提速增效的好路径,也是对未来零售生态与世界零售格局的重塑。”
业内人士认为,如果把2017年称作未来零售的元年,2018年就是未来零售的深化年,还会有更多值得期待的新项目、新概念快速落地、集中爆发。在互联网赋能线下、线上线下融合的大背景下,线下业态必将再次迎来洗牌发展的机会。
“也要注意到,零售业的发展环境还有待进一步改善。”厉克奥博说,无论是线下拥抱线上,还是线上布局线下,都离不开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目前我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已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5%,合理的监管更有利于行业健康发展。应进一步规范税收、工商等方面的监管,减少线上线下零售的制度成本差异,为电商和传统零售的长期健康发展营造公平竞争环境。
辽宁大连某高校学生王雨辰是一位网购达人,多年的网购经验让她练就火眼金睛,能分辨出哪些网店是“刷出来的好评”。尽管如此,她偶尔还是会被“高仿货”摆一道。“希望相关部门能在假货制造、流通等环节加强对电商的监管,并加大对失信电商平台的惩处力度,让消费者更轻松更放心地享受网购。”(记者 王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