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中国餐饮报告2019》公布,其中养生成餐饮消费热点。从2017年开始,口味清淡的养生系品牌呈现强劲的上升势头,在2018年这个势头更明显,到2019年尾声依然持续备受消费者所追捧。
马云曾说过:“下一个能超过我的人,一定出现在健康产业。”在亚健康疯狂蔓延的今天,餐饮健康已成为人们的关注重点。这波“养生潮”的兴起,会带给餐饮人怎样的启示?
< class="pgc-img">>餐饮养生成潮流趋势
据《2017-2022年中国健康养生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显示,2016年我国健康养生产业规模已近4万亿元,到2020年,这个数字将超过8万亿。巨大的市场份额吸引更多投资者参与其中。
近年来,“养生青年”成为了外卖的关键词。据2018年餐饮行业数据分析,以90后为代表年轻人对食品的需求已从高脂、油炸、膨化食品转型到自带健康属性的食品,外卖也从重油重辣转为鲍汁捞饭、花胶鸡捞饭、海参捞饭等等,滋补品“饮食化”趋势日益明显。
< class="pgc-img">>?健康与瘦身并行的“轻餐之风”也开始成为潮流。主打轻食的餐厅遍布在北上广深四地购物中心。在各大外卖平台上,销售轻食的餐企也越来越多,尤其是不少关于沙拉品类的餐厅每月订单都有上千份。
养生市场已经成为一块大蛋糕,各大餐饮企业也纷纷开始“养生”。
< class="pgc-img">>养生系餐饮品牌发展
《中国餐饮报告2019》显示,专注于煲汤火锅的捞王锅物料理,在2018年迎来了快速发展。在口味、环境、服务三项排名中,捞王都占据第一。
在口味排名中,除了占据第一的捞王,Top10中,还有左庭右院鲜牛肉火锅、王品牛排、将太无二、小吊梨汤、点都德等养生餐饮品牌。
< class="pgc-img">>?在一系列主打健康、养生的餐饮品类中,椰子鸡成为了热门。用椰青做汤底,和海南当地的文昌鸡一起蒸煮,尤其在广深地区一带,椰子鸡受到当地80后、90后消费者的青睐。
此外,一些老牌餐饮企业也纷纷开辟养生市场,推出轻食产品来迎合新需求。
2017年7月,肯德基在杭州开设了国内首家绿色餐厅KPRO,该餐厅在菜品样式上主打蔬菜沙拉、三明治和鲜榨果汁。11月,德克士“未来店”在上海开业,菜单中出现了占比较高的沙拉、果昔等轻食类产品。麦当劳方面也透露,麦当劳会在产品结构中加入轻食类产品以迎合市场需求。
< class="pgc-img">>餐饮人对养生潮的思考
“养生潮”在年轻人中受追捧,尤其是以90后为主的新生代养生群体,他们与上一辈相比,一方面拥有更舒适的生活条件与成长环境,正享受着多元化养生产业的红利。
另一方面,他们也承受着新的烦恼与压力,这样间接让养生健康产业的大风口正在形成。在这种大背景下,餐饮企业谋求“养生”时,不是简单迎合年轻人,更要思考如何引领消费者。
< class="pgc-img">>?同时,养生系品牌的崛起,意味着顾客对于口味的要求从“单纯追求刺激”,到“综合考虑健康”,这是消费的升级,也是生活追求的升级。
餐饮“养生潮”来袭,消费者的消费观念面临改变与升级,消费者对于产品品质的追求也越来越高,所以在明确消费者的需求后,如何把控好产品品质至关重要。
总结
餐饮养生成为潮流,在未来,餐饮企业的出品,既应符合健康标准又需满足年轻人对美味的追求,还应将养生与具体生活方式结合,满足人们在不同场景中的需求。
-今日互动-
如何看待餐饮养生热潮?
欢迎大家进群讨论,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私信、留言进群哦~
文来源:时代财经 作者:王言
“在这里吃饭就是养生局,咱也能体会一下达官贵人都怎么吃的!”在同仁堂粹和餐厅就餐后,一位消费者在大众点评上感叹道。
近期,北京同仁堂药膳全国第一家旗舰店——同仁堂粹和餐厅新大都旗舰店于北京市西城区开业。在这家餐厅,消费者不仅能吃到同仁堂著名的药膳大山楂丸和四君子乳鸽汤,也能品尝到桂杞三文鱼等国宴菜品。
萃和餐厅的门店陈设 来源:北京同仁堂官方微信公众号
但想要体验一番“达官贵人饮食”的代价并不低,大众点评的数据显示,北京的两家同仁堂粹和餐厅人均消费在500元左右。
主打健康、以药膳餐饮带动大健康品类的消费,正让这个有着300多年历史的北京老字号品牌重新回到人们视野。在入局餐饮业之前,同仁堂还因开“养生咖啡馆”火遍网络。
10月26日,针对药膳餐厅目前的经营情况、未来的开店计划等问题,时代财经号致电同仁堂粹和餐厅,但电话一直无人接听。而上市公司北京同仁堂(600085.SH)相关人士在接受时代财经采访时表示,当前公司的业务依然以中成药为主,药膳餐厅和养生咖啡均为同仁堂集团旗下的医养集团等子公司新开辟的业务。
500元的人均消费,米其林三星大厨研发
不论是在门店陈设,还是菜品品类上,同仁堂粹和餐厅到处都散发着一股老字号的味道。
时代财经在北京同仁堂官方微信公众号前不久发布的一篇文章中注意到,同仁堂粹和餐厅的设计围绕“药膳”主题,进大门就能看到同仁堂的祖训“两个必不敢”牌匾——“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餐厅内共设8个包间,选用二十四节气中八个大节气的名称命名,分别为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
来源:北京同仁堂官方微信公众号
目前,同仁堂粹和餐厅的菜品有国宴三文鱼、茨菇党参烧鲜鲍、碧水白玉团等传统菜肴,也有九制陈皮安格斯牛肉、当归乌鸡汤、当归鱼羊鲜等养生菜品。
同仁堂粹和餐厅背后的团队也颇为豪华,据北京同仁堂医养集团官网的信息,其研发团队由医学博士、米其林三星主厨和中国国宴大师徒弟组成。
来源:北京同仁堂医养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官网
精致的门店陈设和豪华的研发团队撑起了同仁堂粹和餐厅菜品的价格。在大众点评上,同仁堂粹和餐厅推出了4人餐、6人餐、8人餐和10人餐,价格在2320元至5800元之间,每个套餐的人均消费在500元左右。有网友表示,一看就吃不起。
人均500元的客单价也让同仁堂粹和餐厅在北京力压王品牛排等一众西餐和日料,同时也超过俏江南等高端中餐品牌,排在当地餐饮价格榜的前列。
消费者对于同仁堂粹和餐厅的评价也不低。有网友在大众点评上表示:“每一位用餐者的桌垫上都有圣旨一样的菜单卷,让客人在用餐前对药膳菜品有充分的了解和期待。”
但也有人持不同意见,有网友就打趣道:“我非常负责任地说,这家店无论从口味还是菜式的搭配,以及加工方式上都非常适合跟航空公司合作……”
人均500元的药膳口味好坏与否暂且不论,但“同仁堂药膳”确实赚足了眼球。截至时代财经发稿,大众点评上关于同仁堂粹和餐厅两家门店的照片以及接近1000张,在评论中,也有不少消费者专程预定和打卡。
老字号为什么要“不务正业”?
中药老字号同仁堂为什么突然“不务正业”做起了餐饮?
同仁堂有自己的思考,在其看来,如今消费者对饮食的要求从“吃饱吃好”到“吃得健康”“吃出特色”有了质的转变。“引导合理膳食”已被写进国务院印发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而药膳作为中国国粹中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对人们日常的合理膳食起到至关重要的引导作用,更是祖先遗留下来的宝贵文化遗产。
在餐宝典创始人、餐饮行业分析师汪洪栋看来,同仁堂做药膳餐饮可能是一个与大健康业务延伸有关的多元化尝试。“以中药老字号品牌为基础,引入药膳等健康概念,入局餐饮业。”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则对时代财经表示,做餐饮业有利于同仁堂的品牌年轻化,同时提振整体业绩。
以同仁堂集团旗下的上市公司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为例,虽然在今年上半年,其营收和净利润达到了73.59亿元和6.24亿元,分别同比增加22.58%和 29.91%。但在2020年,同仁堂营收下滑了3.4%,2019年,更是出现了10年一遇的营收和净利双双下滑的情况。而在2009年至2017年,同仁堂的营收基本保持10%以上的增长态势。
不过,按照粹和餐厅的现状,同仁堂要将其大规模推广、复制和盈利,难度还比较大。
“从餐厅的菜品结构、定价、门店装修等方面看,同仁堂粹和餐厅的资产非常重,短期内难以进行大规模复制和标准化。开几家店,重点培育并盈利可能性很大,但想要大规模扩张和盈利,并不合现在的实际情况。”汪洪栋说。
跨界转型,尴尬不已
同仁堂并不是第一次涉足餐饮。
去年7月,同仁堂开在北京开了一家名为“知嘛健康”的咖啡馆,主打养生咖啡,包括黑枸杞拿铁、山楂陈皮美式、红景天椰香可可等。而所有饮品,无一例外都含有中药元素。该咖啡馆一经开业,便迅速在网络上走红。
此后,“健康”一词成为了同仁堂的营销和流量密码。
在咖啡店开业后,知嘛健康又在淘宝推出了“苦上加苦草本咖啡”系列产品,并用“苦”作为噱头,推出了益母草玫瑰拿铁、穿心莲美式、苦瓜美式、龙眼气泡美式、竹炭黑芝麻拿铁五款创新混搭咖啡产品。除了咖啡之外,同仁堂的一系列冲调类养生茶饮,还在今年冲上了天猫冲调-茗茶类前8月销量和销售额第一名的位置。
朱丹蓬告诉时代财经,同仁堂作为老字号,一直在寻求转型,不断挖掘品牌自有价值,并贴近消新生代消费者。而由于老字号品牌自带流量,同仁堂发力养生餐饮和咖啡,理论上具有可持续性。
但他也表示,餐饮的复杂程度较高,本身很难标准化,越复杂的程序和菜品,落地难度也越大。而咖啡的扩张难度相比前者较小,也是一个与健康理念关联性比较强的载体。“整体来看,随着整个中国咖啡消费群体的扩容,有一定的机会。”
汪洪栋则认为,不仅同仁堂膳食餐饮扩张难度较大,养生咖啡也是一个伪命题。他对时代财经表示,知嘛健康等养生咖啡能够受到关注,并非源于当今消费者的健康焦虑,而是在门店开业之初,不少消费者有尝鲜和打卡的需求,但实际上咖啡的主流消费群体比较年轻,对养生的概念并不明确,此后复购率会逐渐降低。
按照2020年公布的规划,知嘛健康未来一年要在北京布局300家门店,其中社区店、购物中心店、写字楼店各开100家。
不过,目前来看,知嘛健康的开店速度远未达到预期。根据大众点评的信息,目前同仁堂旗下的“知嘛健康”咖啡馆目前仅有3家门店,还有1家正在筹备之中。同仁堂粹和餐厅也仅有北京2家门店。
和同仁堂一样主业遇冷,谋求年轻化和多元化的老字号不在少数。
人均消费超过200元的全聚德此前只能做外地游客生意,如今也开始放下身段,推出了平价菜、休闲食品和外卖等服务,但消费者却不买账,上市公司业绩节节滑落;因糕点闻名的稻香村曾打造了一家名为“稻田日记”的网红店,出售旋风火龙果卷、坚果挞等产品,并以此成为小红书上的知名打卡地,但没多久,这家店就关闭销声匿迹……
在跨界转型中,这些老字号也尴尬不已。
2元的中药面包、38元的中药冰淇淋销售火爆,有消费者质疑——
中药餐饮,真养生还是智商税?
中药茶饮、中药咖啡、中药面包、中药冰淇淋……最近,一股“万物皆可入中药”的风潮在餐饮行业大火。当年轻人喜欢的食品饮品加入中药成分后,似乎增加了一重养生元素,因此大受欢迎,销售火爆。
伴随中药餐饮逐渐“火出圈”,也有消费者表达了自己的质疑:喝中药都要按照剂量服用,奶茶、面包里的一点点中药成分有用吗?中医忌寒,罔顾食物相生相克的中药冰淇淋真的可以起到养生作用吗?
与此同时,还有消费者反映,号称添加了中药成分的食品饮品,价格往往较高。市面上,38元一个的中药冰淇淋、52元一个的中药面包售价普遍远超同品类商品。那么,中药餐饮是真有养生效果,还是一种营销噱头?对此,记者展开了采访。
中药餐饮“火出圈”
太阳通明茶、太阴相思茶、枸杞百香柠……8月2日,记者在北京一家中药茶饮店看到,标有“药食同源”的展板清晰可见。店内背景墙上,透明玻璃相框里展示着葛根、人参、天麻、肉桂等中药材。在点餐区一侧,五六个大容量煮茶壶排成一列,不同种类的药材在壶内熬煮,药香四溢。多位年轻人坐在用餐区的椅子上,享用着手中的饮品。
该茶饮店饮品单显示,店内饮品主要分为奶茶、果茶、现煮茶三大类。据店员介绍,店内共有26款饮品,每款都融入了中药草本元素。
在另一家饮品店,记者看到,店内除了有“晚安水”“元气水”等中药茶饮,还推出了“枸杞拿铁”“紫苏山楂美式”等含中药成分的草本咖啡,单价在20元~40元之间。“现在喝咖啡的消费者很多,热衷养生的年轻人也很多,因此我们将中药和咖啡进行了结合。”店员介绍道。
“我喜欢尝试新事物,中药奶茶算是中药和奶茶的跨界结合体。”在北京上班的李子曦周末逛街时,被一家中药奶茶店吸引。她告诉记者,这种新颖的组合给她带来了不一样的体验。平日喜欢喝奶茶的她立刻下单,点了一杯店内销量最高、据称含有灵芝成分的饮品。“味道可以接受,有淡淡的草香气。”李子曦说。
不仅是茶饮和咖啡,近两年,面包、火锅、冰淇淋等多种食品饮品中都出现了中药的身影。将中药和雪糕相结合打造的中医雪糕,黄芪养生包、荷叶消暑包等养生系列面包……各种主打新中式草本概念的中药餐饮,受到不少年轻消费者的青睐。
高价中药餐饮只能“浅尝辄止”
年轻人对养生的重视,是推动中药餐饮兴起的重要因素。《Z世代营养消费趋势报告》显示,年轻人正成为养生消费的主力军,18岁至35岁的年轻消费人群占健康养生消费人群的83.7%。
不过,对于中药餐饮是否真的有养生功效,又是否物有所值,不同消费者也有不同的体会。
当被问及对中药奶茶养生效果的看法时,李子曦告诉记者:“我希望吃食材健康的东西,饮品名字里有灵芝两个字,听起来就很健康。至于是否真的有效我并不清楚,更多是一种心理安慰。”
和李子曦不同,王欣苒对中药餐饮的功效抱有期待。刚工作不久的王欣苒是一位“面包控”。前段时间,她所在公司的附近新开了一家中药面包店,因为工作压力大,王欣苒每次都会买加入人参等食材的吐司,希望在大快朵颐的同时,自己的气血能足一点。
然而,吃了几次之后,王欣苒觉得身体上没有任何变化。至于以后是否会继续回购这款面包,她说,52元一个的价格让自己“浅尝辄止”。王欣苒表示:“甜度不高,价格却很高。偶尔吃几次还行,经常吃花销太大。”
噱头大于实际功效
“中医一直有‘药食同源’的说法。”北京石景山医院中医科主任任芳告诉记者,如今,很多年轻人工作压力比较大,饮食作息不规律,经常处于亚健康状态,中医在养生防病方面很有优势。但对于中药餐饮,任芳表示:“噱头大于实际功效。”
任芳认为,中药的专业性很强,每种食物的偏性不同,每个人体质各异,适合的配方也不同。商家想要在专业性和适配度方面做好很难,健康与味道好之间也不容易平衡。
“目前来看,这些新兴的中药餐饮更多以宣传养生观念、心理安慰和文化认同为主。”一位从事中药药理学研究多年的业内人士提醒,中药餐饮不等同于药品,消费者要保持理性。
北京中银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杨保全认为,商家要诚信经营,不能只注重营销噱头,一味地将中药元素简单粗暴地加入产品中,更不能因为添加了中药成分就定价虚高。他同时提醒,商家应注意药材的品质,不仅要符合国家相关药品监管法规,更要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养生在于平时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任芳表示,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养生的关键。“如果一边暴饮暴食、昼伏夜出,一边又想通过吃几顿中药餐饮来养生,是不现实的。”(记者 肖婕妤 高惟彤)
来源: 工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