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进入到餐饮的淡季,而且是大部分的同行都认为相比往年都要淡。才刚过完年,各大餐饮品牌都纷纷进入了价格大战,动不动就是六折五折。想想在疫情前,这些大品牌是一点活动都不做的,没想到在今年这么夸张。
< class="pgc-img">>而更加夸张的,当属火锅品类之间的价格战了,前几天才看到一个椰子鸡火锅在做六折,好家伙,今天看到另一个品牌,直接就是49块钱能够吃半只鸡,我以为是会有其他的隐形消费,看了下说明,居然没有,以前都是不含锅底的,现在居然是含锅底的。
< class="pgc-img">>似乎从去年开始,椰子鸡这个品类就开得到处都是,有一些是开了有十几年的品牌,也有不少是今年新出来的品牌,特别是在珠三角地区,很多地方都开有大量的椰子鸡火锅店,可能是因为这边的人都比较喜欢吃清淡口味的菜品,同时都还比较喜欢吃养生的东西吧。
< class="pgc-img">>之前吃过几次,也基本上都是买套餐去吃的,不得不说,以前的椰子鸡火锅,价格还都是比较高的,动不动就是人均一百多块钱,可能是因为以前的市场都比较好做,同时也是因为那个时候的椰子鸡火锅品牌还不是特别的多。
< class="pgc-img">>但现在完全不一样了,随便在某个团购平台上一搜,就有很多的椰子鸡火锅品牌,甚至在人流量比较好,比较旺的地方,更是聚集了大量的椰子鸡品牌,有些还都靠得比较近的,不得不说,火锅品牌一直都是餐饮的红海,竞争也是非常的激烈。
< class="pgc-img">>按照这种趋势,估计这种价格战还要持续一段时间,当然了,对于消费者来说肯定是有利的,毕竟商家让利了,顾客就可以用更加少的钱可以去吃到更加多的东西了,但不得不说,这个价格,确实是有点夸张,感觉今年这个价格战是要打到外太空去了吧,剑拔弩张的,就不知道商家这个价格还能不能赚到钱了。
< class="pgc-img">>日,一位火锅老板向火锅餐见讲述了自己从一家店开到9家店、又准备全部关停9家店的历程。
希望对你有启示。
第 1576 期
文 | 张冬
“4月营业额腰斩
我决定放弃了”
对于李明来说,4月破碎得要命,虽然有预感生意会差,但没想到每天的营业额,竟不够电费。
在采访过程中,李明沮丧地说:
“无论如何,我决定放弃了。”
然而,想起5年前刚开店时的生意,李明很不甘心。
◎火锅鸡(图源网络)
2019年时,做快餐快二十年的李明,受朋友怂恿,三人合伙,开了家鸡火锅餐厅,投资30万左右。
230平的店面,设置了21张座位,没有包厢;在人员设置上,后厨2人(后来生意好又增加1人),服务员3人,一名收银,一个店长;产品数量一直维持在80左右,菜单按季度更换,除此之外,餐厅还上有甜品、饮品、炸物等,客单价在60—80元左右。
由于靠着社区,一到晚间,家庭聚会比较多,起初,李明的鸡火锅分为两种口味,香辣和五香,后来听从顾客建议,又增加了酸菜和菌汤;浙江人喜欢吃小河鲜,李明又无师自通地增加了海鲜口味,一些小海鲜也登上了菜单。
口味和菜品的丰富,加上装修品质化,李明的火锅店一开始生意就很好,4月的浙江已经很热了,社区老百姓们更喜欢坐外面,三五个人要上两盘凉菜,点上一打冻啤酒,点个火锅,一顿饭200不到,但体验感满分。
后来,又有顾客表示,可以增加烧烤,李明就找了两个烧烤师傅,在门口摆摊烧烤,但与之是合作关系,利润分成。
◎夏日烧烤(图源网络)
李明说,餐厅都管不过来了,烧烤交给他们自己搞,也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而不是“等靠要”。
一到夜间,烧烤烟气飘起来,门口的喧闹声一大,这烟火气就来了。
生意越来越好,每天的营业额基本在1.5—2万左右,周末节假日还会更高一些,见生意好,李明还招了几个钟点工,专门晚上来帮忙。
随着疫情到来,刚开始时,李明的生意一落千丈,但凭着走外卖、外带,仍是咬牙坚持了下来。
到了2020年4月,疫情管控稍松,生意又活了过来,且比之前更好,其中一个合伙人,在当年3月份时,因为遇到难关,急需用钱,抽走了股份。
反正餐厅盈利,抽走一些股份,也不算什么。
餐厅火爆,吸引了加盟商,2020年末的时候,李明放出去了3家加盟,加盟费每家收3万,李明亲自过去指导,加盟商也听话,开业基本盈利。
◎火锅鸡(图源网络)
眼看0到1能复制,李明想着,自己再开直营店也没问题。
多年做快餐的经验和一年火锅行业的试水,让李明意识到标准化的力量,所以,再开第二家店时,几乎是一比一复刻老店。
2021年时,李明以两个月开一家的速度,一口气开了6家店,模型基本在200平左右,装修不华丽,以简约大方为主。
整体来说,开店基本赚钱,毕竟,便宜又好吃的餐厅,很受大众欢迎。
在选址上,主要是社区为主,还有一些是大学周边,偶尔疫情管控,学生还会点他们的外卖。
疫情对李明的店的冲击,实际上并不大。
综合来看,李明第一家店火爆且能复制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靠近社区,产品性价比高,口碑裂变快
2、同类型门店少,竞争压力小
3、场景时尚,一改大众对鸡火锅的认知
4、迭代意识强,不断出新品,给顾客新鲜感
竞争对手越来越多
降维打击很厉害
到了2022年,李明分别在4、8月份时又开了两家店,但生意并未意料中的火爆。
李明分析,主要来自竞争对手的分流。
彼时,川渝大军狂卷,纷纷寻求出路,另外,一些外地人也看上川渝的各种品类,奉行拿来主义,于是,各式各样的品牌开始在李明所在的城市遍地开花。
川渝火锅所到之处,几乎是降维打击,从装修风格,到产品布局,再到供应链,可谓无懈可击,新鲜的场景、高颜值高品质的产品以及社交媒体的推动,每次川渝品牌的到来,都能引起全城轰动。
反观李明的鸡火锅,便显得土气、不够潮流。
李明决定不再开店,先将现有的店维持好,再做下一步打算。
◎图源网络
在模型上,李明将一家店改为半自助,顾客不再点单,而是自取,以盘子颜色计费,这样一来,省了点人工,但增加了二十多款产品。
模式的改动,确实提升了营业额,同时,店内还增加了鲜活的小河鲜,因为偶尔还会有顾客点爆炒河鲜之类。
2022年的管控远甚前两年,大众人心惶惶,很多厂子也都因订单少而停掉了,听顾客们交谈,李明发现,原来,很多人已经很久没有工作、没有收入了。
大家都没啥钱,怎么出来消费?于是,李明又调整了客单价,降到50元左右。
然而,该来的还是会来,不来的,就再没来过。
◎图源网络
一些在当地租房的外地人,逢到放开,慢慢地就离开了,走得悄无声息,李明在店里听到的外地口音,越来越少。
对于李明来说,2022年可谓多灾多难,经常封锁,导致营收很少,李明掰着指头算,每个月正常营业的时间,平均下来,也就半个月,然而,这半个月的营业额,还不如之前(2020和2021)的半个月。
终于熬到了2023放开,城市上空,云散雨收,人们终于能呼吸自由的空气了,李明想着,人们生活正常了,也该出来吃饭了吧。
果然,从年关到4月,李明的生意一直很好,李明长呼一口气,像是呆在海底太久的潜水员,终于浮出波光粼粼的水面。
很显然,接下来的状况,李明并无预期。
过了2023劳动节,李明的生意开始断崖式下降,20张桌的店,每天最多坐一轮,营收腰斩一半还要多,每天营业额5000以内。
◎图源网络
整条街,到了晚上没什么人,只有烧烤摊的生意还算好一些,伫立在初夏的晚风中,李明感觉到了莫名凉意。
“跟品牌的缘分尽了
转吧”
2023,居民储蓄上涨,年轻人失业率飙升,灵活就业者增多,李明给经常来店里吃饭的开厂老板打电话,得到的都是唉声叹气。
没订单、没活干、精简员工、都在勒紧裤腰带过活。
社区居民也见得少了,每晚高楼里灯火通明,就是不见人来吃饭,李明的邻居(隔壁门店)一年换了好几个,这个还没混熟,下一个又来了。
与此同时,很多连锁品牌开始进攻过来,比之前更甚,新中式、国潮风、市井风,369模式(最贵的9块)、自助模式、半自助模式的火锅店越来越多,包括鱼蛙鸡、小火锅、酸汤火锅、冒烤鸭各式各样的品类都冒了出来。
而且这些餐厅开业必搞活动,像一家牛杂煲品牌,开业一个月,吃一锅送一锅,啤酒一元一瓶,美团上还有各种低价套餐,疯狂锁客的举动,让周围的餐厅一筹莫展。
◎串串火锅
还有一些中餐厅,68元6菜1汤,米饭续杯,甚至推出29元代100的活动,且无限叠加,把从未见过如此阵仗的餐饮人,一下子给整破防了。
没办法,李明也搞起了活动,啤酒喝一送一,菜品不再单点,全换成自助模式,且19元畅吃。
也不知是谁走漏了风声,一些做有料火锅的餐厅,直接菜品免费,也就是说,点一锅鱼蛙鸡,冰柜里的蔬菜丸子牛羊肉随便拿。
这种餐厅要盈利,产品品质可想而知,牛羊肉吃进口中,完全不知所云,李明曾去探店,吃一口“羊肉”差点吐出来,分明与“棉絮”无异。
小城市,消息传播贼快,各路品牌的会员盘根错节,各种家族群、薅羊毛群关系错综复杂,遇到好事,都是一哄而上,随后深藏功与名,伺机而动,看谁更好吃、更便宜。
商家们的疯狂,不仅让同行茫然失措,也把顾客的“眼光和格局”惯出了新高度,顾客们似乎都在犹豫:先别过去,再等等,看他还能拿出什么新玩意儿来。
对比层出不穷的新场景,李明觉得自己家的装修,简直弱爆了,一度想砸了重装,合伙人劝住他,万一不伦不类,新顾客不来,又丢了老顾客,实在得不偿失。
在熬过5、6月份后,7月份的生意好了一些,每月的进账基本过万,但是到了9月,营业额又下来了。
看着每家店的营业额,李明莫名心累,要不断用生意好的店,去补贴生意差的,拆东墙补西墙的状况,让李明终于意识到,品牌周期已到,气数尽了。
至于3个加盟商,早在2022年就转了店,不仅收回成本,还赚了一波钱。
李明暗自佩服他们的判断力,自己就不行,对形势预判太过美好。
◎火锅内卷
2023年的十一过后,各种火锅店又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李明粗算了一下,一个900万人的地级市,餐饮门店数达到恐怖的7万多家,按照比例算,每万人拥有的门店数,几乎高出全国90%的城市。
李明觉得,餐饮这活儿,不能干了,但合伙人依旧劝他,再坚持坚持,说不定会变好。
等到来到2024年,清明节一过,同伴看到营业额数据,再也不吱声了,思忖良久,终于说:
“咱们跟品牌的缘分到头了,转吧。”
至于关店原因,没必要条分缕析,李明遇到的情况,也是大多数火锅人所遭遇的和正在遭遇的,诸如,价格战、创新力弱、连锁品牌的冲击、消费日趋谨慎和理性等等。
后话
李明的店有没有全部转出去,火锅餐见没有再持续追踪,毕竟也没有必要了,起死回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李明只是千万火锅人中的一员,还有很多默默消逝在时代洪流中的,甚至从开业到关门,没有激起一丝水花。
我们大多数人都过着极其平凡的一生,仅仅活着,就已花光力气和运气。
可是,生活总得继续,只能从一个日头,马不停蹄地赶往下一个日头。
重庆市有这样一个地方,外面看是绵延不断的群山,而山里面却别有洞天。
< class="pgc-img">>这个山里有大大小小的溶洞,这种溶洞在当地司空见惯,但有一个人却看上了这种很常见的溶洞,他要在里面卖一种东西,他有办法利用溶洞把这种东西能够多卖出一倍的价钱,那么到底是什么东西呢?这溶洞里又藏着什么样的财富秘密呢?
这里是位于重庆市武龙区的一片大山,在这些茂密的山林下面藏着几百个大大小小的溶洞。
< class="pgc-img">>他叫陈千,四年前陈千流转下了这片带溶洞的山地,还要通过这个溶洞来实现自己的财富计划,而这个财富计划离不开一种在他的老家很常见的东西,土鸡。
这种鸡叫做凤羽土鸡,是武龙区当地的品种,陈千养鸡的地方距离这个溶洞不到100m,这看似普通的土鸡只要进了这个溶洞,就能卖出很高的价钱。
记者来采访的这一天,陈千正带着游客来到养殖场,他要让游客亲自挑选自己想吃的土鸡。
< class="pgc-img">>在这深山的三百多亩林地里,陈千散养了五万多只凤羽土鸡,这些鸡跑惯了山地,非常矫健,游客抓起来很是吃力。
实在捉不到的,陈千也会为女生提供一种工具,很热情地亲手教那些女同志抓鸡。尽管大家累的满头大汗,衣服都湿透了,可大家眉开眼笑玩的十分尽兴。
被游客抓到的土鸡会第一时间被送到溶洞里烹饪,这里有一种特别的烹饪工具,叫做鼎罐,抓到的鸡放在里面,用柴火慢炖两个小时,香气扑鼻,一旁的小孩都馋的口水直流。
陈千流转下的这个溶洞就是专门吃鸡的地方,9月份重庆武隆的天气非常炎热,可是溶洞里却非常凉爽。溶洞里冬暖夏凉,游客们都喜欢在洞里吃鸡肉火锅,一到气温高的季节,就是陈千最忙的时候,每个周末溶洞里的座位都会被早早订满,供不应求。
< class="pgc-img">>凭借着溶洞里的鼎罐鸡,陈千年销售额达六百多万元,他每年要养殖五万多只凤羽土鸡,带动了一百多名当地村民增收致富。
但在2016年10月,陈千还是一个贫困户,整天要为生活发愁。陈千硬是从贫困户变成了致富带头人,靠着一种当地的土鸡和一个在当地司空见惯的溶洞,它实现了梦想,也改变了命运,那么他是怎么做到的呢?
1、噩梦来袭
陈千出生在这片大山里,中学毕业后就外出打工,2013年,陈千拿着打工赚到的钱买来一辆小货车,从此他起早贪黑的做起了运输生意。
2014年9月的一个傍晚,陈千和往常一样驾车走在山路上。因为刮大风,意外出了车祸。当时伤得很重,为了养伤在医院里整整躺了2年。
陈千花光了家里所有积蓄,连跑运输的小货车都卖了,家里一下子一贫如洗,陈千也成了村里的贫困户,那时陈千躺在病床上,每天想的都是怎么样改变自己的命运,想着想着脑袋快秃了。
2016年10月陈千的伤终于养好了,他想通过创业改变命运。武龙区是喀斯特地貌,山多,山洞也多,陈千产生了把老家的自然资源利用起来的想法,他想在大山里搞生态养殖,一个偶然的机会,陈千品尝到了当地的风羽土鸡。
< class="pgc-img">>陈千觉得风羽土鸡的味道鲜美,消费者会喜欢,一定是个商机。这种鸡在他的小时候很常见,但因为长得慢,个头儿小,当地养的人很少。
陈千认为自己搞林下生态养殖一定要养纯种的凤羽土鸡,只有这样才能养出高品质的鸡,也能卖出理想的价格。
但这个时候陈千已经没钱了,请不起工人,他就自己搞基建,陈千每天都在山里转悠,只要是山里能看见的东西,他都能想办法利用起来。
2019年7月,陈千买来20000只鸡苗精心饲养,可是两三个月以后,原本好好的土鸡突然陆续出现死亡。在偷偷观察了一段时间之后,终于发现了罪魁祸首,陈千叫它小老鹰。
陈千说的小老鹰学名叫雀鹰,经常来抓鸡吃,打又不能打,赶又赶不走,这让陈千很头疼。
< class="pgc-img">>要怎么对付这些天敌呢?
到了第二年的春节期间,陈千突然想到了办法,他看见村里敲锣打鼓的时候,雀鹰就不敢来了。于是他专门让工人站在树林里敲锣,吓唬雀鹰。
没有了天敌,2020年4月份左右,陈千养殖的土鸡出栏了,每只重量有四五斤,经销商提出按照普通鸡的价格收购,这让陈千很失望,他觉得自己用生态散养的方式林下养殖不能简单的卖到菜市场,仅能赚个辛苦钱,但是别人只看见他在大规模养鸡,以为只是普通的黑色羽毛的土鸡。
凤羽土鸡不仅体型小,还要养八个月以上才能出栏,养殖成本高,但是肉质紧实鲜嫩,陈千看着自己的土鸡只能卖到普通土鸡的价格,很不甘心,他确定要自己找到销路。
2、冬暖夏凉的溶洞
当地山里都有大大小小的溶洞,而且溶洞里温度相对恒定,当地村民一般会利用溶洞来储藏酒,陈千也曾在一个溶洞里放了很多坛酒。
陈千流转的这片山里就有一个溶洞,面积一共有八百多平方米,里面还有天然水池等景观,在当地政府的支持和帮助下,陈千请来重庆市专业的测评机构,对这个溶洞的地质安全和环境生态等方面做了专业测评,测评的结果是这个溶洞没有安全隐患,可以开发利用。
他一开始只是利用溶洞藏酒,后来他看见里面的景观很适合游客观赏,就有了一个更大胆的想法,他要拿溶洞做特色餐饮来销售自己的土鸡,那么用溶洞做餐饮到底行不行呢?
< class="pgc-img">>溶洞一般都是藏在深山中,被山林遮住,位置偏僻,不好找,利用溶洞开餐饮最大的问题是怎么样才能招来客人呢?
陈千没钱做广告,但他想到了一个办法,不需要靠自己专门去营销就能引来顾客。
这个地方距离陈千的溶洞十多公里,叫做犀牛寨,是当地的一个旅游景点。每到节假日,景区就会组织一些文化旅游活动,原来陈千想等这些景点办旅游活动时,针对来到这里的游客营销自己的特色餐饮,这些游客既然对乡村旅游感兴趣,没准儿也对自己的特色餐饮有兴趣。
< class="pgc-img">>像犀牛寨这样的景点当地还有很多,半年下来陈千熟悉了当地的各个景区,哪里有游客,成千就去哪里推销宣传自己的土鸡餐饮。
陈千的溶洞距离乡镇并不远,只是因为在山里交通不便,于是他又借来10万元钱在溶洞前修了一条路,靠着这些办法,他成功的吸引来了一些游客。
但是很快陈千就发现旅游业有淡旺季,如果完全依赖当地的旅游景区,吸引游客来吃鸡,那么自己的销售季节就只有半年。
爬上附近最高的山,陈千看到了山里的村镇,他决定改变思路,不全靠旅游景区来解决销路问题,除了外地来的游客,附近的乡镇居民也有可能是自己的客户,但是当地人对溶洞和土鸡都很熟悉,以这些特色进行营销,对于当地人来说根本没有吸引力,于是陈谦专门去定做了一种东西,这种东西让他的餐饮很快红火起来。
3、鼎罐火锅鸡
三十多年前这种东西在当地乡村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但现在却很罕见。
鼎罐,是当地民间的传统炊具,对陈千来说,这里藏着自己能顺利销售土鸡的财富秘密。
把焯过水的土鸡用刀切一下,放进鼎罐里,加上葱姜蒜,辣椒等配料,加入山泉水。用柴火煮上两个小时,再倒进火锅里端上桌,一道当地特色鼎罐鸡火锅才算完成。
< class="pgc-img">>陈千把自己的土鸡定价30元一斤,是当地其他鸡肉价格的两倍左右,溶洞鼎罐鸡不仅能吸引游客,还吸引来了附近五六个乡镇的居民。
到了2020年,陈千出栏了三万多只凤羽土鸡,总销售额三百多万元。
销路打开了,养殖数量也随之增加了,2020年陈千养殖了五万多只凤羽土鸡,可是却出现了一个新的问题,让陈千非常头疼,到底是什么问题呢?
2020年当地村民议论纷纷,说陈千天天拉着一车鸡粪到处送人,简直成了个笑话。
随着规模的扩大,养殖场里的鸡粪如果不及时处理的话,就会污染环境。送给附近村民当有机肥,村民却用不习惯总是拒绝他。
陈千又开始在山里转悠,这一转悠他又发现了一样东西可以解决自己的难题,还能节约养殖成本。这件宝贝就是桑树,利用这些没人要的桑树,既能解决鸡粪问题,又能每年省下三万多元的饲料钱,还能给鸡增加营养。陈千的鸡粪用作桑树的肥料,用桑叶喂鸡。
< class="pgc-img">>除了利用自己的溶洞销售鼎罐鸡餐饮,陈千还与区里的电商平台牵上了线,销售自己的土鸡蛋,同时为了丰富餐饮种类,陈千还养殖了土猪和鸭子,2021年总销售额有六百多万元。
现在陈千换了新车,还给父母盖了新房,他靠着自己的努力奋斗改变了命运,同时陈千还在当地发展村民一起养殖凤羽土鸡,村民按照要求散养土鸡他负责销售,他还在自己的养殖场提供了养殖,销售等二十多个就业岗位。
文章结语
从贫困户到致富带头人,陈千只用了四年左右的时间,当地司空见惯的溶洞,村里人人养的土鸡,附近的旅游景点,他都能够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同时呢它跳出固定思维,把自己的特色餐饮不仅面向游客营销,也面向附近乡镇的居民来营销,由此可见创业呀不是要问自己没有什么,还得看看自己有什么,这样才能够合理的利用资源实现财富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