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川红火了!”4月28日,产自武陵深山毛坝镇的利川红红茶,作为2018国事活动茶叙用茶,经人民日报官微报道后,一夜刷屏,成为风靡大江南北的“网红”。
一夜爆红天下知,订单排到3年后
“一连几宿都没睡好觉。”4月29日开始,利川红茶龙头企业飞强茶业董事长卓万凯的电话被打爆,来自全国各地的订单爆满。
“五一节都没休息。”5月8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在毛坝镇红茶生产车间看到,工人们正满负荷加班。飞强茶叶基地的负责人介绍:“30多个销售点已全部售罄,订单已排到3年后。”
“总算找到了。”5月5日,一位广州的茶叶爱好者驱车颠簸2000多公里来到毛坝深山,连夜买走4万多元的红罐红茶。
“这块300亩茶园我包下来了。”买不到货,很多人直接包下茶园3年的茶叶。在北京最大的茶叶批发城马连道,销售利川红的恩施人冉丹梅成了红人,每天数十家邻近的茶商来找她了解进货渠道。
一周内,关于利川红的文章与视频在微信、微博、抖音等社交平台上点击量超过2000万次,在天猫商城,利川红成为热搜榜排名首位的红茶品种。利川市政府已接到福建八马、正山堂等著名茶企来电,希望开展深度合作。
5月7日,利川市接到通知,即将在6月中旬举行的向世界各国大使推介湖北洽谈会上,利川红有望成为首选茶饮。
一任接着一任干,30年种茶扶贫
从唐崖河畔到东湖岸边,利川红足足走了30年。
1987年到2017年,山青了又黄,黄了又青,利川市毛坝区变为毛坝乡,又变成毛坝镇。30年来,党委书记一任接着一任干,农民的破瓦屋变成小洋房,摆脱贫穷奔向小康。
30年间,这里什么都在变,唯有一件事没变:种茶。
地处深山僻壤的毛坝人饿怕了,也穷怕了,这里浓雾弥漫,传统水稻种植产量很低且极易遭受病虫害侵袭。
上世纪80年代前,每年需要国家调拨300吨左右返销粮,才能熬过饥荒。
“向贫穷开战!”1987年春节刚过,时任毛坝区委书记的黄仕永组织9辆大卡车,带领干部及种茶能手来到鹤峰县走马镇,参观速生茶园,可观的经济效益震撼了所有人。
当年冬季,一场规模空前的种茶行动拉开序幕。抽槽换土,积压青肥,调拨茶种,很多人穿着草鞋在寒冷的泥泞里劳动,一年植造茶园1.18万亩。
1991年,第三任书记陈朝安依据市场形势提出:让茶叶下水田!此举遭到部分农民的激烈反对,这才吃了几天饱饭?屋场会开了一场又一场,上门做思想动员几乎踏破了门槛,镇里开办精制茶厂,修建水泥茶道,让茶叶卖出好价钱,最终获得农民一致拥护。
2009年,第十任镇委书记曾维权上任,为提高茶叶附加值,曾维权鼓励科技人员集中攻关,试种成功珍稀品种“冷后浑”。
此后镇里又引进飞强、金利等龙头茶企,注册利川红商标。没有太多经费投入,山里人用质朴和诚意换来真情回报,央视和北京地铁先后免费为利川红形象宣传,柳传志、俞敏洪等商界大佬免费背书。
2016年,利川建成12万亩全省最大的红茶基地,年销售额5.6亿元。
当年,核心区楠木村的茶农人均收入1.6万元,在全市率先摘掉贫困的帽子。
利川红,底色其实是绿色
快看,茶汤变混浊了。”
5月8日,在毛坝镇飞强红茶品尝室,湖北日报全媒记者现场观看了传说中的“冷后浑”渐变过程。
“冷后浑”是极品红茶的特殊表现。高温时,茶汤中丰富的氨基酸、茶红素、芳香物质呈游离状态,溶于热水,茶汤清亮。温度降低时,这些物质沉淀成胶质,类似牛奶形成乳酪。高级的“冷后浑”,只有在良好生态环境下才能生成。
唐崖河流水潺潺,在利川市国家级星斗山自然保护区的千山万壑中静静流淌。唐崖河畔的毛坝镇就位于保护区的核心区域内。
登上星斗山海拔1470余米的主峰,登高远眺,但见云海蒸腾,原始森林遮天蔽日,一垄垄茶园青翠欲滴。
利川红的底色其实是绿色。
为保证茶园全域有机环境,利川市推行一岗双责,党政同责,实施政府主导、企业主力、农民主体的生态保护机制,市、镇、村三级层层签订责任状,密织全方位立体化生态保护网络。
在毛坝,有30多名专业的生态巡查队员,仔细检查每块茶田,察看是否有农残和除草剂的痕迹,检查结果输入数据库。
企业与茶农签订生态协议,对农残检测合格的茶叶高价收购,对超标茶则采取禁入政策,一旦发现,终身拒收。“试用效果好,我又在网上定了500多张。”
8日,小编在楠木村有机示范茶园参观,漫山遍野,茶园里插满了淡黄色的粘虫板,宛若一面面旗帜迎风招展。党支部书记田云奇介绍,为打造好示范茶园,他从内蒙古专门订制了羊粪有机肥,拔草全部人工进行,每亩投劳是普通茶园3倍。
投入看似增加,大自然的回馈却更加丰厚。2015年,利川红从全国149个红茶品牌中脱颖而出,荣获“中茶杯”一等奖。利川红销售收入从每亩1500元提升至5000元,高的达到1.5万元。利川红通过了欧盟462项指标的严格检测,每年出口1500吨,收入达3500万美元。
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不是矛盾对立,而是辩证统一。
“利川红的成功,演绎了生态发展的生动实践,为全市上下带来一次发展观、价值观和财富观的全新洗礼。”市委书记沙玉山介绍,近年来,利川将“生态立市”置于发展战略首位,聚焦绿色高质量发展之路,全市70%的产业获益于良好的生态环境。
绿色崛起之路,正沿着星斗山蜿蜒曲折的山道,不断攀升。
>动三轮车上高速 男子竟想骑往利川复工
这段时间,不少人复工心切、着急上路,一名男子就骑着电动三轮车上了石渝高速公路。执法人员询问得知,这名男子是忠县人,他原本是骑车去石柱火车站购买动车票,但因为没有提前计划,没有买到马上出发的动车票,他一时心急,就把电动车骑上了高速公路,想直接骑往利川。
疯狂!一奶茶店推出5升装“全家桶” 半小时卖出30桶
疫情期间,奶茶有可能是除了火锅之外,年轻的重庆市民最为惦念的食物。某知名奶茶店,竟脑洞大开,推出如同饮水机桶大小的“全家桶“奶茶,半小时内就预订出30桶。疫情防控在家呆了一个多月的奶茶爱好者纷纷大呼“过瘾”!
一个重庆姑娘写给武汉一封情书,还收到回信了!
重庆日报消息,3月13日,是重庆市第八批支援湖北医疗队到武汉一个月的日子。这一天,医疗队队员王越写下了“一封给武汉的情书”,这封饱含深情的信件,传遍了渝鄂两地,甚至全国。随后,一位普通的武汉市民,也给王越写了一封回信,两封真挚的邮件,表达出浓浓的“渝鄂一家亲”。
天气预报丨今明两天阴天转多云 后天有雨来扰
3月14日,重庆多地好天气继续。随着天气转暖,多地春花盛开。重庆市气象台预计,今明两天仍以阴天到多云天气为主,后日各地转雨,局地有中雨,气温变化不大。
<>< class="tt_format_content js_underline_content autoTypeSetting24psection " id="js_content">今年7月7日,在2021中国茶业科技年会活动上,湖北恩施学院硒茶学院毕业生、三级茶艺师吴丽莉在为外地来宾泡茶,来自浙江的一位嘉宾品尝后点赞:“多年前来恩施喝过恩施玉露,如今再喝,汤色更清亮,香气更优雅,味道更鲜爽。”
11月17日,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家乡村振兴局共同举办的全国劳务品牌发展大会中传出消息,恩施茶艺师何洁获评“全国特色劳务品牌形象代言人”。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首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的贺信中指出:技术工人队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激励更多劳动者特别是青年一代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人才保障。
何洁教授国际友人学习茶艺。
助产业,万紫千红春满园
展示一杯茶,冲泡技艺是重要一环。作为恩施硒茶的窗口,何洁近几年一直在各项硒茶推介活动中连轴转。
2018年和2021年她两次参加外交部的“湖北全球推介会”,2018年12月参加中东欧国家16+1国家协调员合作文化交流会,为来自全世界的客人奉上一杯刚刚泡好的恩施玉露。
何洁出席2018年外交部“湖北全球推介会”。
她连续5年策划组织恩施硒茶专场推介会,在武汉、杭州、北京、上海等多地进行恩施硒茶茶文化推广活动;今年5月,她组织承办国际茶日暨全州茶产业发展大会,7月执行中国茶业科技年会,为恩施硒茶走向世界再添助力。
……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湖北恩施学院硒茶学院的学员也正将所学转化为产业助力。
唐晓霞,一名利川姑娘,2010年在武汉陆羽茶都开了一家茶叶销售店。
2018年,她得知恩施硒茶学院首期培训开班,专程从武汉赶来参加第一期培训,经过为期12天的专业学习,她在武汉为客人泡的恩施玉露更加专业,口感更好,回头客明显增多。
2019年,随着客户增多,店铺面积不够,她盘下新址,店铺临街,面积更大,生意越做越红火。
“学和不学,专不专业,一杯茶中就看得出来。口感好,冲泡技艺专业,客人才会有购买欲,才会产生信任,客户粘性也才会越来越强。生意自然就越来越好。”唐晓霞如是分析道。
唐晓霞只是众多学员中的一名,据统计,3000多名获茶艺师证书的学员中,在恩施、武汉、上海等地经营的茶叶店铺就有1200多家。
据州农业农村局统计,2015年恩施玉露品牌价值为10.28亿元,平均每年以约2亿元的增幅递增,2022年达到27.02亿元。“打造硒茶产业创新高地、质量高地、开放高地,茶艺师在提升品质、品牌推荐上做了重要贡献,功不可没。”州茶产业协会秘书长胡兴明说。
何洁在2021年湖北农业博览会现场讲解产品。
推创新,主动拥抱新市场
近年来,新式茶饮红遍大江南北,撬动了年轻人的消费市场。
“新茶饮是茶行业国家赛事中的必考科目,比如红茶的甜香搭配什么水果口感最好,这都是考官的关注点。”何洁介绍。
于是,她在“一红一绿”新茶饮店开业之时,就对新茶饮进行了探索,并把制定《恩施新茶饮制作规范》团体标准提上日程。对茶艺师的培训严格对标标准。
鼓励创新,但必须守正创新。功夫不负有心人,第五届全国茶业职业技能竞赛茶艺竞赛中,湖北恩施学院硒茶学院选送选手朱珺语在新茶饮比赛环节中以作品《一生一“柿”》茶汤搭配“生菜”和“西红柿”,最终斩获银奖。
市场也不负有心人。建始县加盟商李万胜的新茶饮店于11月3日开张,一天售出千余杯。有心商家看到机会,纷纷上门洽谈合作。
何洁在硒茶学院评茶课堂授课。
走进何洁的“一红一绿”新茶饮店,素雅的木质展柜里不仅是茶。在这个产业链的销售端,可以看到正主动拥抱新市场并跨界链接。
藤茶作为原料加工制成牙膏,茶叶提取物作为原料加工制成口红……目前正处于市场开拓期,何洁及销售团队将它们作为茶叶赠品拓展市场。一年多来,口红已在全国销售6万余支。
作为恩施硒茶的一扇窗,推介形式也在通过创新走向世界。5月20日,新华社推出报道《中国茶的味道》,报道中,来自美国的汉娜·卡特来到恩施,何洁现场和她一起泡一杯恩施玉露,向世界推介。在私下交流中,汉娜·卡特感叹:以前只喝过白茶和普洱茶,那是沉淀的味道。今天喝恩施玉露口感非常新鲜,是春天一样清新的味道。
一桩桩、一件件,何洁和恩施茶艺师们都在尝试。因为拥抱新市场,走向全世界,是恩施硒茶必答之卷。
何洁在硒茶学院茶艺课堂授课。
全媒体记者何冶
编辑|廖时雨
审核|杨 阶
签发|邹洪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