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厅有客人点了花蟹乌东面,下单后厨房却说花蟹已经卖完了。服务员给客人解释退单,客人大发火:“要啥没啥!连个花蟹都没有,还开什么餐厅!”
服务员受气到厨房询问,负责下沽清单的砧板师傅回应:“这几天连续下暴雨市场上缺货,采购回来的10份在沽清单上已经标注了。你们没看到吗?”
“你们为什么不提醒啊!你让我跟客人怎么说!”
这样的场景是很多餐厅的“日常”,前厅与后厨的关系似乎是个永远找不到头的死结。
餐厅常见的前厅后厨矛盾:
原材料的余缺情况不明了,导致点菜时缺这少那
后厨上菜速度慢,跟不上顾客要求的速度
客人的忌口或口味要求未能准确传达,后厨做的菜让客人不满意
究其原因,还是在于前厅服务员与后厨厨师在不同的工作场景下工作,沟通的时间并不多。缺乏足够的沟通机会,就不能第一时间把握餐厅现状,于是就会影响出品与服务的质量,招致顾客的不满,进而导致双方互相埋怨,影响整个餐厅的经营效率。
那么,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进行高效的沟通,防止矛盾的发生呢?
很简单,要想让前厅与后厨“各取所需”地获得各自想要知道的信息,实现快速高效的沟通,就让双方各问对方下面这两个问题~
前厅提问环节
1
今天的沽清单是怎样的?
餐厅提供产品的根源在于原材料,原材料的种类数量决定了餐厅出品的种类数量,服务员在为顾客点菜时也需要了解原材料的余存情况,以免发生“要啥啥没有”的尴尬局面。因此,沽清单是处理好前厅后厨关系的重中之重。
前厅在询问沽清单状况时,尤其要注意这些方面:
河鲜海鲜往往不是固定价格,而是时令价,前厅要预先向后厨了解当日价格,以便为顾客点菜时能立刻报价。
绿叶菜等急推菜保存时间短,储存成本高,服务员需提前知晓进货量,在为顾客推荐时优先推荐这些菜。
有些食材受天气等自然环境影响较多,。比如由于连续暴雨,生蚝吐浆肉质不饱满影响出品质量,进货量少;豇豆由于虫眼太多存在质量安全问题,今日没有进货等等。
2
哪些菜需要的准备时间长,哪些需时短?
几乎每一家餐厅都回避不了催菜这个问题,但西贝却向顾客承诺“25分钟上齐菜”。为什么西贝对自己的出品速度如此自信?因为它家的所有菜品有着严格的制作流程与规范,制作时间完全可控。
受具体品类、菜式的制约,不是每家餐厅都能像西贝那样确保短时间出品,但我们可以学习西贝的思路:无论时间长短,至少把出品时间控制在比较精确的一个时间段内。
前台服务员和领班可以在结束一天的工作之后,与后厨主动沟通出品的各种细节,询问不同菜品的制作时间。长此以往,积累了足够的数据之后,就能总结出自己餐厅的出品节奏。
后厨提问环节
1
预约数量和预约菜单的情况如何?
后厨准备每天进货的数量,最好是建立在餐厅预定人数和预定菜品的基础上。
因此,后厨要在每次进货前都向前厅确认预定的顾客类型、人数、年龄等基本信息,还要确认有哪些比较特殊的食材需要准备(如澳洲龙虾、河豚等高价食材)。这样,后厨才能有针对性地准备进货种类与数量,既让出菜速度加快,又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2
客人有什么口味或者忌口要求吗?
不同顾客对菜品口味有不同的要求,例如要不要放蒜、葱、香菜,要几成辣,是否花生、麸质过敏……为不同顾客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体现的是餐厅的附加价值,能在顾客中赚得人气。
有一家餐厅接待了一桌来自四川的顾客,得知这一信息后,服务员在与顾客沟通后,特意在杭椒牛仔粒、蒜蓉蒸生蚝王中加入辣椒。客人品尝后非常满意,当即表扬了服务员和餐厅。
当然,服务员在点菜时需要向顾客确认这些细节,但如果一时疏忽忘了向后厨传达这些信息,后厨人员就要主动询问前厅服务员,确保出品的菜肴不会让顾客不满。
我们都知道,任何一家企业,如果生产部门与营销部门的关系不佳,干活时互相推卸责任或者不配合对方的工作,即使产品质量再好,也必然会影响到最终的成品销售状况。
餐厅也同样如此。在一家餐厅里,后厨就好比是生产部门,而前厅则是营销部门。餐厅的目的是要吸引到尽可能多的顾客来“购买”自家的产品,这不仅需要后厨生产高品质的产品,还要通过前厅的营销与服务来实现。前者“做出来”,后者“卖出去”,各司其职,通过相互的配合来实现产品的价值。
助推中国餐饮 提升行业幸福
关键词:破冰、团队合作、汉源餐饮商学院、幸福餐饮人
来都来了请留下您的脚印↓您的支持就是幸福君的动力
>源:光明网
【浪费可耻 节约为荣】
光明日报记者 刘艳杰 光明日报通讯员 卜令朵
“阿姨,我想少要一点西红柿炒蛋,多点鱼香肉丝。”中午,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玉兰苑餐厅窗口处,能动专业2018级学生孟令辉向餐厅工作人员提出了详细需求,餐厅工作人员细心为他调整了一下菜品搭配。
这是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餐厅为减少餐饮浪费现象而积极推行的“按需就餐”模式。为确保节约用餐落到实处,学校各餐厅紧密结合师生用餐特点,转变管理思路,提高服务质量,切实杜绝食物浪费现象:教职工餐厅率先采用“按斤称量”销售模式,丰富菜式供老师们自主搭配,既能选择口味,又能选择分量,这样一来,老师们吃多少要多少,一点都不会浪费;玉兰苑餐厅采用灵活供应新模式,优先征求师生意见按需售卖,不少窗口还主动推出半份菜、小盘菜、营养套餐、自由拼餐等灵活形式供师生们选择;荟萃苑餐厅改变“以量取胜”的传统供应模式,结合不同地区的饮食习惯研究推出新菜式新口味,切实提高食物质量,不少特色菜品深受学生喜爱。
“我喜欢来这里吃饭,阿姨会提醒我们选用半份菜,适当增减主食,引导我们适度用餐。”这些举措受到大学生赞赏,孟令辉说,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口味自由选择,不多买乱买,自然就不会剩饭。
中午12点半,同学们陆陆续续吃完午饭,但是在餐具回收处,基本上看不到剩饭剩菜。“同学们送回来的餐盘都比较干净。这样我们清理起来也容易多了。”玉兰苑餐厅餐具回收处的工作人员说,即使有的盘子有些剩余,也大多是一些汤汁、果皮或骨头等不可食部分。
“其实学校自2013年就开始大力提倡光盘行动,努力杜绝校园餐饮浪费。”玉兰苑餐厅经理王效波介绍,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目前学校餐厅食物浪费情况明显得到改善,从每天的餐厨垃圾清运上看,现在每日回收的泔水数量逐渐减少,而且泔水中固体所占比例也明显减少,连原来的一半都不到。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不断探索餐饮服务新模式,把营造勤俭节约的良好风尚和立德树人、全方位育人紧密结合,通过定期举办后厨开放日、后勤与师生面对面座谈、建立后勤民主监督委员会等形式,不断加深学生对粮食安全的认识,引导师生将勤俭节约的意识转化为节能节粮的行为习惯。“我们已将这一活动常态化,以后将邀请更多的同学参与进来,鼓励同学们自觉文明就餐、杜绝浪费,共同为节约粮食发出倡议,做出行动。”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后勤管理处副处长刘海庆说。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要传承弘扬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用实际行动厉行节约,杜绝浪费。”中国石油大学(华东)Green Oil绿色环保协会会长刘雪琪介绍,协会每年还在世界环境日、世界粮食日开展一系列节能节粮的实践活动,比如粮食安全宣讲、废物回收、垃圾分类、绿色离校等。
《光明日报》( 2020年10月30日 0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