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花开,光影筑梦。
8月2日至4日,第37届大众电影百花奖系列活动在四川成都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电影人齐聚一堂,共同展现电影行业的新发展,分享电影创作的新经验。
一场场活动,回应电影为民的深情期待;一部部影片,引发广大观众的真切共鸣。走过60余年的大众电影百花奖,见证了中国电影的辉煌与变迁,更铭刻下新时代我国电影市场的百花齐放和文艺创作的繁荣发展。
与人民共享的光影
8月4日晚,第37届大众电影百花奖颁奖典礼在蓉举行,74岁的导演张艺谋以57票获得大众评委的认可,凭借《第二十条》荣获最佳导演奖,这也是他首次获得这一奖项。
当张艺谋从黄建新、吴思远两位颁奖嘉宾手中接过奖杯,全场掌声雷鸣。张艺谋在获奖感言中动情地说:“拍了这么多年电影,第一次获得百花奖最佳导演奖。百花奖是观众评选的,所以你们看,获得观众的认可是最难的。”
8月4日,张艺谋凭借《第二十条》获得最佳导演奖。新华社记者 唐文豪 摄
看似一句玩笑话,却饱含着电影人对观众发自内心的尊重。一旁的吴思远导演也回忆起自己与电影一起成长的经历。“我10岁第一次看《大众电影》杂志,电影《红色娘子军》看过三四遍,电影陪伴我们成长。看到现在年轻电影人努力创新,我都深受震撼,这也鞭策我们继续干下去。”吴思远笑着说。
自创立之初就具有质朴鲜明的人民性特质,百花奖在人民的沃土中成长,在时代的道路上前行。
夏日炎炎,天色渐暗,位于成都高新区的交子大道逐渐热闹了起来。8月3日晚,电影《焦裕禄》的露天放映在这里举办。
“这部影片我看过很多遍了,总是会被焦裕禄为人民奉献的精神所感动。”市民李英在观看完影片后感慨。
依托本届百花奖系列活动,近百场露天电影放映在成都公园绿道、街道社区等多个空间举行,让不同年龄层的市民群众共同领略电影艺术的独特魅力。
与人民共享,一直是百花奖的鲜明特色。
最初,百花奖通过观众将选票寄到《大众电影》杂志社的方式投票。如今,101位来自全国各地、各行各业的终评委员进行现场投票,评选出各大奖项。因此,百花奖一直以来都被视作中国电影的“观众奖”。
60余年来,百花奖秉持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反映广大观众对电影的评价和喜好,电影题材、故事、表演等均契合大众审美诉求,获奖作品中讴歌人民群众伟大创造的影片层出不穷。
人民群众,是大银幕上永不褪色的主角;为人民创作,是电影艺术的永恒主题。一部部深受观众喜爱的电影佳作,既是百花奖“人民”底色的鲜明体现,也反映出新时代电影创作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生动实践。
“新一代电影人有义务、有责任继承中国电影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用影像记录时代,记录时代当中的人。”导演尹力说。
本届百花奖系列活动的3天时间里,共展映优秀影片30部,组织下基层慰问活动5场、各类艺术活动7场,让人民群众真切感受到文化事业的发展成果。
近年来,随着文化惠民工程的推进,电影下乡、农村电影公益放映活动在全国广泛展开,看电影早已成为全国各地老百姓喜闻乐见的生活方式。
“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是百花奖和电影人交出的生动答卷。
中国电影百花齐放
悠扬的音乐声响起,一位满头白发的老艺术家走上舞台。“大家好,谢谢大家喜欢《红衣少女》。”本届百花奖颁奖典礼的致敬老电影环节中,导演陆小雅娓娓道来,饱含深情的诉说让现场观众备受感染,“一代代电影人,肩负起用电影记录时代、引领时代潮流的使命,不懈前行……”
1985年,第八届大众电影百花奖在四川成都举办,四川峨眉电影制片厂摄制的《红衣少女》获得最佳影片奖。
第37届大众电影百花奖科幻论坛暨成都电影产业专场推介会在成都举行(8月4日摄)。新华社发
与《红衣少女》一样,中国电影人始终与观众在一起,与时代同行。百花奖是观众的选择,也是时代的生动注脚。
纵观今年的提名影片,《第二十条》讲述了以韩明、吕玲玲等为代表的检察官捍卫社会公平正义的故事;《年会不能停!》采用荒诞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呈现大家熟知的职场生活;《人生大事》用富有温情的表达,讲述普通人的成长,展现日常生活中的感动……
由百花奖放眼新时代中国电影发展之路,新主流电影凝聚奋进力量,优秀喜剧电影层出不穷,科幻题材取得新突破,新技术赋能电影创新发展……一幅振奋人心的光影图景徐徐展开。
“广大电影工作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出了一批展现时代发展的电影佳作,既获得了良好的市场反响,又赢得了群众的口碑。”中国文联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谢力说。
诸多青年电影人正在脱颖而出,凭借自身的朝气和锐气,不断探索电影创作的更多可能。
郭帆团队坚持不懈深入探索科幻题材的中国表达,《长安三万里》动画制作团队将视角聚焦盛唐时期的诗意人生,《孤注一掷》《消失的她》等影片紧扣社会热点、展现叙事魅力……
电影创作的推陈出新,带来电影市场的百花齐放。
本届百花奖系列活动期间发布的《2024中国电影艺术报告》和《2024中国电影产业研究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全年电影总票房接近550亿元,国产影片票房占比超过80%,城市院线观影人次近13亿。
“近十年来,中国电影产量、观影人次稳居世界前列,同时也是全球最大的电影票房市场之一。”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清华大学教授尹鸿说,“我国电影市场稳步发展,迈上了新的台阶,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电影大国。”
奏响新时代主旋律
“用镜头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书写中国人民奋斗之志、创造之力、勤劳之果”“展现中华历史之美、山河之美、文化之美”……
本届百花奖系列活动期间,举办了“电影:时代与人民”专题座谈会。来自全国各地的电影从业者和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话推动电影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路径与措施。
8月4日,第37届大众电影百花奖获奖者和大众评委在舞台上合影。新华社记者 唐文豪 摄
文化如水,润物无声。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聚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对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作出专门部署。
站上新的历史起点,广大电影人应该如何创作出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更好服务文化强国建设,切实担负起新时代的文化使命?
“我们要勇于探索新的题材、新的视角、新的表达,让电影作品更加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真切充分地反映时代精神。”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席陈道明说。
面向未来,电影人将继续秉承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我演过农民,发现不去农村生活一段时间,不真正干干农活,就会演得不像农民。”演员张译说,“脱离生活的表演苍白而无味,我们必须把拥抱生活、观察生活和体验生活作为我们一生的功课。”
面向未来,电影人将一直坚持与时俱进的创作理念——
“时代在变,电影观众,尤其是年轻观众的需求也在发生变化。”编剧张冀说,“身为电影创作者,要主动应变,打破套路化、机械化的创作思路,深入生活开展调研,主动应变,不断寻求电影创作上的新突破。”
面向未来,电影人将继续探索文化传承新路径,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更多创作滋养——
“我们要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用最新的电影技术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用富有中国美学精神的视听语言讲好中国故事。”导演乌尔善说。
电影是不朽的艺术,穿越时空,光影魅力永恒。在一曲交响乐《成都》中,第37届大众电影百花奖缓缓落幕,但璀璨的光影故事还将继续书写……
与人民同在,和时代同行。从电影大国迈向电影强国的进程中,新时代电影人必将用镜头记录下更为绚丽多彩的篇章,照亮中国电影的星辰大海。(记者董小红、王鹏、童芳)
观新闻记者 雷倢 肖莹佩 吴亚飞
2025年8月7日,备受瞩目的第12届世界运动会将在成都拉开帷幕。
8月5日,记者从成都世运会执委会获悉,8月6日至11日,成都世运会倒计时一周年系列活动将在北京、香港、成都等地开展。8月6日上午,“世运蓉港行”主题列车将从成都驶向香港,为“东方之珠”带去“天府之国”的美好祝愿,展现蓉港两地携手共迎世运的美好愿景。
蓉港携手共迎世运 主题列车明日启程
8月6日,川籍奥运冠军、轮滑运动员、蓉港企业家、川剧艺术家、非遗传承人、川菜企业、博物馆金牌讲解员等嘉宾,将搭乘“世运蓉港行”主题列车(G2963次,成都东—香港西九龙)赴港,参加在香港举行的成都世运会倒计时一周年推介活动,展示蓉港两地深厚的文化底蕴及运动精神,进一步推动蓉港深化交流合作。
据介绍,“世运蓉港行”主题列车内部装饰精美,以世界运动会体育图标为纽带,串联起成都与香港两地的标志性文化符号。成都元素包括太阳神鸟、成都电视塔、大熊猫、非遗茶艺及公园城市的美景;香港方面则有紫荆花、维多利亚港、叮叮车等特色景观。这些元素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不仅展示了两地的文化魅力,也体现了蓉港两地携手共迎世运的美好愿景。
正式发车前,现场将进行一场精彩纷呈的快闪秀,携程、中国旅游集团、成都中青旅等还将在现场呈现“世运蓉港行大礼包”的丰富内容。在列车行进过程中,车厢内的活动也是丰富多彩:蓉港列车首发车长、首发司机、首发机械师及乘务员们将为旅客带来精彩的歌曲表演;运动员代表将与乘客互动,进行“世运项目猜猜猜”等趣味游戏。此外,列车上还将开启“天府文化之旅”,利用VR技术让乘客沉浸式体验三国、三苏、三星堆等历史文化。
记者从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公司获悉,蓉港高铁自开通以来客流量持续走旺,在今年7月1日开通一周年之际已累计发送150万人次。从成都东站乘坐G2963次高铁列车到香港西九龙站的时间已从开行初期的10小时左右缩短至8小时13分钟,返程也缩短至8小时19分。
迎倒计时三地联动 系列活动精彩纷呈
成都世运会执委会有关负责人介绍,成都世运会香港推介活动将于8月7日在香港地标——天际100观景台举办,届时港蓉两地政企人士、文体界嘉宾、世运会赞助商代表等将齐聚一堂,在文化交流、赛事经济融合、城市营销等方面展开交流合作,签订系列合作协议,并宣布世运会巡回赛(香港站)启动。
就在主题列车出发的同时,在首都北京,成都世运会组委会将召开成都世运会倒计时一周年新闻发布会,介绍成都世运会总体情况和竞赛工作筹备情况,并发布成都世运会口号、吉祥物等。
从8月7日下午起,在成都世园会主会场,将上演别开生面的“世运嘉年华”活动。活动精心设计了软式曲棍球、体育舞蹈、轮滑、飞盘等多个世运项目的多场景体验,通过“世运+世园”相互赋能、双向奔赴,进一步营造全民参与、共襄盛举的热烈氛围。而到了晚间,将在现场呈现一场简约精彩的倒计时一周年仪式,在雪山下的公园城市,向全世界发起“相约成都共享世运”的热情邀约。
来源: 川观新闻
025年8月7日,第12届世界运动会将在成都拉开帷幕,从今天(6日)起,北京、香港、成都将共同启动世运会倒计时一周年系列活动。就在今天上午,一辆特别的高铁列车——“世运蓉港行”主题列车从成都出发,驶向香港,为“东方之珠”带去“天府之国”的美好祝愿,展现蓉港两地携手共迎世运的美好愿景。
记者从成都世运会执委会和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公司了解到,今天发车的“世运蓉港行”主题列车(G2963成都东站——香港西九龙站),搭载了川籍奥运冠军、轮滑运动员、蓉港企业家、川剧艺术家、非遗传承人、川菜企业、博物馆金牌讲解员等嘉宾赴港。
列车内部装饰精美,以世界运动会体育图标为纽带,串联起成都与香港两地的标志性文化符号。成都元素包括太阳神鸟、成都电视塔、大熊猫、非遗茶艺及公园城市美景;香港方面则有紫荆花、维多利亚港、叮叮车等特色景观。列车行进过程中,还将进行歌曲表演、趣味互动、VR看三国等活动,充分展现两地的文化魅力,表达两地群众对世运会的共同期待。
蓉港高铁于2023年7月1日正式开通运营,标志着成都与香港之间实现了动车直达。截至目前,蓉港高铁已累计发送超过150万人次。
据成都世运会执委会有关负责人介绍,“世运蓉港行”主题列车抵达香港后,将在港举办推介活动,两地政企人士、文体界嘉宾等将齐聚一堂,在文化交流、赛事经济融合、城市营销等方面展开交流合作,签订系列合作协议。
(总台记者 杨妮)
来源: 央视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