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舆论的狂欢,高价奶茶商们也笑嘻嘻地看着销量暴增。
在朋友圈和各大社交平台的疯狂转发中,大家都被52元的转账刷屏了,甚至还出现了新一波的玩梗浪潮。
< class="pgc-img">>现象暂且不谈,大家有没有思考过一个问题:一杯奶茶到底值多少钱?
从历史上看,奶茶原本就是大众饮品。
最早的奶茶,可以追溯到大唐盛世,唐朝开拓了前无古人的疆域,也从加速了中原农耕文明与北方和西北游牧文明的融合。
那个时候的奶茶,是要加盐加花椒等香料的,这也是后来流行与蒙古和新疆地区的咸口奶茶的来源。
讲道理,要论历史,其实我们中国才是奶茶的故乡。
但是,我们今天所喝的奶茶,是由英式奶茶改良而来的。香港兰芳园的老板林木河,开了一个大排档,专门卖奶茶,他发现很多上班族不喜欢喝口味淡而且口感苦涩的英式奶茶,于是,他对奶茶制作工艺进行了改进,从而发明了丝袜奶茶。
兰芳园的丝袜奶茶热卖后,在香港掀起了一股热潮,各个茶餐厅纷纷推出自己的丝袜奶茶。
而后奶茶浪潮传入台湾,有台湾老板,将木薯粉做的粉圆,加入了奶茶中,将其改名为珍珠奶茶,奶茶逐渐在台湾流行起来。
大概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奶茶开始传入大陆,逐渐开启了一批新风潮。
不少茶餐厅开始售卖珍珠奶茶,街头上也有小贩,推着车售卖着几毛钱一杯的用粉剂冲泡的奶茶。应该还有不少小伙伴对这种奶茶还有印象。
后面的事情大家应该也都知道了:
珍珠奶茶:
2004:Coco奶茶进入中国疯狂扩张
2006:快乐柠檬进驻上海手工制作鲜奶茶
2007: 街客上海开店,珍珠奶茶爆红
奶盖茶饮:
2011:一点点进驻现煮奶茶推出
2014:贡茶进驻,奶盖火热
多口味茶饮
2015:喜茶开业
随着奶茶生意的逐渐火爆,奶茶用料越来越高端,新品不断推出,价格也逐渐水涨船高。
开始的街头冲泡奶茶只要几毛钱,到茶渣和鲜奶做的正经奶茶要5~10元,再到奶盖、果茶等一系列的新品打开20元的门槛,现在标志性品牌——喜茶、奈雪的茶动辄35以上的高价。
以04年的一杯比较好的奶茶,平均价格4元为基准,现在“秋天的第一杯”奶茶价格已经飙升至之前的近13倍。
(此处仅仅是玩梗,实际上,现在很多品牌,稍微好点的奶茶价格也已经将近20,价格是原来四五倍也不止。
下图是搜到的以前的奶茶价格表,再补充一个在腾讯新闻看到的消息:04年时候,地下铁创始人卡尔在广西柳州设立总部。他以港式奶茶为基础亲自改进调制的“招牌奶茶”、“丝袜奶茶”用人民币1.5~2元的价格发售,当时大受欢迎。[4])
< class="pgc-img">>而根据wind数据里的信息,04年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奶茶主力消费人群)的工资年收入为15920元,18年工资收入为82413元。工资收入增幅为417%。[5]
< class="pgc-img">>我们的工资收入,不仅赶不上房价,现在连奶茶的价格都赶不上了。
那,到底是谁在背后推动了奶茶价格的不断上涨呢?
是消费者有刚需?是成本不断提高?还是众多厂商的营销?
但是,奶茶并非生活必需消费品,奶茶的主要原料,牛奶和茶叶,在过去十几年中价格也没有明显升高。
唯一有点变化的,可能是不断增大的店铺面积和日渐豪华的装修。
所以,朋友们请你再想一想,为了一杯奶茶,你多付出的那么多钱,到底是去了哪里。
有朋友说:现在的奶茶都是真材实料,比过去的健康,我愿意为健康付钱。
那现在的现煮奶茶、果茶真的健康吗?
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的黎秋燕等五位同学,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了市面上现煮奶茶和果茶中的十种添加剂。
< class="pgc-img">>检测结果显示含量在国家安全标准之内,但是也有文献指出,长期频繁且过量食用含有添加剂以及过量糖份的食品, 都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损害。
所以呢,我真的觉得这种节日跟风没什么必要,与其花钱买一杯可能伤害身体的奶茶,不如你们把钱转给我,让我来承受所有的痛苦。
没错,我都要被自己感动哭了,我愿意为了你们的健康,牺牲我自己。
< class="pgc-img">>十个奶茶九个亏。
文丨华商韬略 张美芽
一些电商平台上,喜茶、奈雪的茶等知名品牌的饮品配方正被打包售卖,仅需35元就能买到一条龙的产品教学,好几家店铺的配方月销量上千。
【暗涌】
1997年夏天,一位名叫张红超的河南商人,在郑州摆了个小摊儿卖刨冰。郑州很热,冷饮解暑,而且在当时,刨冰又是新鲜玩意,因此开业后,张红超的生意出奇得好。
这给张红超带来了一些信心。不久后,他从奶奶那借来了4000元,在市区租下一个20平米的店面,除了卖刨冰,还加入了奶茶、奶昔、圣代等甜品,小店取名为“蜜雪冰城”。
那一年,张红超刚满20岁。连他自己也想不到,这家普普通通的小店,后来能开出超过10000家连锁店。
2006年,郑州突然兴起了一款叫“彩虹帽”的冰激凌,彩虹帽售价18元一支,价格昂贵,但年轻人很喜欢,受彩虹帽的影响,张红超的生意一下就比原来差了不少。
彩虹帽反响火热,张红超也希望研发出属于自己的冰激凌,但冰激凌机很贵,他买不起,只好天天在二手市场转,看看有没有转手冰激凌机,时间一长,竟真被他淘到了。他将机器搬回店里,开始琢磨配方。
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张红超终于试出了一个满意的配方,他将冰激凌定价为1元,走薄利多销路线。因为比其他店的价格便宜好多,张红超的冰激凌瞬间在郑州走红。
< class="pgc-img">▲一元一个的蜜雪冰城冰激凌
>店里有了冰激凌引流后,张红超不时“山寨”市面上流行的奶茶甜品,将它们搬入蜜雪冰城的饮品单,同样主打便宜,获得了许多年轻人的喜爱。
那时,人们心中的奶茶,是电视里周杰伦捧着的那杯粉色优乐美,还有街上偶尔散落着一两家的奶茶店。店铺面积大约五、六平方米,只有一个简陋的柜台,以小窗口的方式售卖,柜台里的桌上摆放着一台封口机、若干瓶瓶罐罐。
奶茶里既没有奶,也不含茶。不论草莓味、菠萝味还是香芋味,都由粉末冲水调制而成,再加入一些珍珠或椰果,一杯奶茶就算制作完毕。售价两三元一杯,许多中学生非常喜欢。
随着人们消费理念的演变,粉冲奶茶受限于原料和口味的局限,在消费升级的浪潮下逐渐被边缘化。很快,市面上出现了用茶基底与鲜奶制作的奶茶。
2010年,一位叫王云安的台州理工男孩即将大学毕业,面临着找工作还是考公务员的抉择。他回到老家的镇上,发现家乡的奶茶都太难喝,因此萌生出开奶茶店创业的念头。
王云安的想法照进现实,第一家古茗在台州温岭大溪镇诞生。镇子很小,在一眼就能望得到头的街道上,古茗的招牌孤零零地亮着。
王云安没有配方,就一杯一杯去试,每次尝100毫升,一天十几次试喝下来,他的胃每天都被奶茶撑满。一段时间后,他觉得他调制出配方的口感已经赶得上大城市的了,于是胸有成竹地开店了。
但事情并没有如他预想那样顺利。开业第一天,招牌奶茶售价五元一杯,古茗只卖了102元,生意惨淡。那之后的一整年,无论怎么发传单、打广告,营业额都只在300元左右徘徊,一直处于亏本状态。
又撑了没多久,王云安没钱交店租了,是关店还是继续?他和合伙人商量后,最终决定借钱再撑半年,“如果还是不行,那就关了吧”。
夜晚,荒芜的小镇一片黑暗,王云安将门头的灯调得更亮。摇摇晃晃的灯光中,古茗艰难前行。
古茗成立的前后几年,皇茶、地下铁奶茶、快乐柠檬、一点点、益禾堂等茶饮品牌在中国各个城市萌芽,街头开始出现捧着奶茶逛街的年轻人,他们偶尔也会和二三好友,挤在奶茶店不大的吧台前聊天。
一杯可口的饮品,一处休息的空间,对于那个阶段的奶茶店来说,便是全部意义。
【浪潮】
古茗熬过了一年,在一次配方调整后,生意终于有了起色。
2011年,古茗迎来第一家加盟店,加盟商是王云安想尽办法留下来的,装修几乎由王云安一手包办,还要手把手指导店主如何经营。
次年,古茗走出台州,面向全国开放加盟,裂变就此开始。
古茗早期加盟商大多不是餐饮行业出身,有人之前卖水泵、卖五金,还有人是开烟酒店的,听说奶茶行业能赚钱,靠着亲戚朋友介绍,一帮人带着一帮人来。
短短五年,古茗在全国开出了1200家门店,许多城市已经饱和,不再接受加盟。那期间,资本大规模布局,大量热钱涌入,新式茶饮赛道进入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期。
2016年,聂云宸重新注册了商标,将皇茶更名为喜茶,Logo是一个正在喝茶的男孩,主打原创芝士茶。之后没多久,喜茶获得由IDG资本和天使投资人何伯权的1亿元融资,彻底拉开狂奔的序幕。
< class="pgc-img">>同年,开业不到一年的奈雪的茶获得来自天图资本的亿元投资,由此也走上了快速扩张的道路。奈雪的茶主营茶和软欧包,由于菜单和喜茶相似的部分很多,人们习惯将它和喜茶放在一起做比较。
曝光度的提升往往伴随着关注与质疑。
一杯喜茶能卖到25元,比以前人们所喝过的奶茶价格高出几倍不止。
有人在微博发出疑问,“为什么奶茶能卖到那么贵,它是星巴克吗?”。带着这样的疑问,许多人走进喜茶,买下当时最贵的一杯奶茶。
喜茶入驻上海时,引起了一阵消费热潮,人们在朋友圈、小红书、微博上分享自己买到的喜茶,收获评论区艳羡的目光。当时,喜茶还未开通线上点单,店铺门口日日排起长龙,很多人为喝一杯喜茶,甘愿排队两小时。
一份消费者调研问卷中,针对“为什么愿意排队喝喜茶”这一问题,45.1%的消费者给出答案:因为它是网红,很好奇。
一杯难求的新茶饮市场让资本动了心,人人都想分一杯羹。
华商韬略综合天眼查等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已累计有超过37万家企业名称或经营范围含带“奶茶、茶饮”字样,且状态为“在业、存续、迁入和迁出”的企业,并继续保持新增注册同比大幅上升的趋势,仅2021年上半年,新增数量就超过4.5万家。
与此同时,资本也在持续涌入行业,并同样保持着同比大增的趋势。仅2021年上半年,茶饮品牌就公开披露了15起融资事件,金额超过50亿人民币。
鹿角巷、沪上阿姨、乐乐茶等品牌逐渐变得耳熟能详。
在一二线城市商圈里,有时能聚集超40家茶饮品牌,许多品牌开店时间接近,扎堆亮相,从头部到腰部一应俱全,让人看得眼花缭乱。
与此同时,鲜芋仙、许留山、满记等老牌甜品店逐渐被奔波于各个奶茶店打卡的年轻人遗忘。
去年3月,有媒体报道称许留山因为交不起店租,悄悄关了十余家店。以往街上随处可见的鲜芋仙、满记,如今也越来越难寻踪影。
这场革新下,奶茶的原料和意义都在发生变化。各类奶油、水果、谷物、坚果被装进精致的塑料杯,诱人可爱的外观激发着消费者的分享欲。
只是人们很少像以前一样,在奶茶店坐下来随意地聊聊天,即使奈雪的门店有200平米,依然也很少人愿意买完奶茶坐下来慢慢喝。
浪潮裹挟下,奶茶的价格翻了数倍,也从饮品变成了年轻人之间的社交货币。没有人说得清,这样的变化是进步还是背离。
【红海】
今年6月初,有网友爆料称家楼下的中邮大药房开了家奶茶店,名字叫“邮氧的茶”,logo是中国邮政标志性的黄绿配色,包装和菜单上也有不少邮政元素。
近两年,相似的剧情不断在全国各地上演,周杰伦、关晓彤、王俊凯等明星纷纷开起了奶茶店,娃哈哈、瑞幸等知名品牌也都跨赛道布局茶饮。
还有一些如熊本熊、可妮兔、大白兔等人气IP,没有亲自上阵卖奶茶,也在和知名的网红茶饮品牌跨界捆绑营销。
年轻的消费者们曾因旺仔与奈雪的茶的联名激动不已,希望在一杯新式奶茶里找到童年的回忆。如今,各类联名产品层出不穷,人们在追逐与打卡的过程中,逐渐心生疲惫。
“中国邮政成立奶茶店”在登上微博热搜后不久,许多福州当地年轻人前去打卡,排队大约要一个半小时。有人购买后在大众点评上留下评价:出品效率低,好像在刻意制造排队。
对于奶茶店而言,“制造排队”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此前,多个知名茶饮品牌都被爆出过雇“托儿”排队,利用人们的从众心理做饥饿营销。
茶颜悦色开到武汉时,一杯奶茶被炒到了500元,有黄牛凌晨四点就在店门口蹲守,平均要排八个小时的队才能买到。
而靠营销打造的热度很难维持太久,公众的眼球很快被其他更有意思的事情吸引走。
比如邮氧的茶,如今在大众点评上的星级评分只有3.05分,大部分消费者认为“味道一般,不值得”;曾荣获“排队王”称号的鹿角巷,继拳头产品之外再无令人印象深刻的产品,早已消失在茫茫人海;善于营销的茶颜悦色,前段时间也因为产品包装涉及性暗示而翻了车。
五花八门的营销手段背后,是茶饮产品日趋同质化的结果。
之前,茶饮头部品牌乐乐茶与三只松鼠联名推出的“坚果茶宴”系列,被指出在外观风格、配方、包装上都与茶颜悦色的产品非常相似。
在行业内,类似的灵感“借鉴”案例还有很多,茶饮市场原材料大量趋同,想要复制出相似的口感和外形很容易。
这也是新茶饮市场最大的困境:门槛低,且产品很难做到突破。
在一些电商平台上,喜茶、奈雪的茶、一点点等市面知名品牌共计5000+饮品配方被打包售卖,仅需35元,就能买到一条龙的产品教学,好几家店铺月销量上千。
飞速发展的茶饮市场、极低的入场门槛、巨大的利润空间,让许多人做起了一夜暴富的好梦。每天都有新的奶茶店踌躇满志地开业,两三个月后又匆匆倒闭,只留一地鸡毛。
数据显示,2017年,奶茶店存活率不足两成,2019年被吊销、注销的奶茶多达近4000家。
规模高达千亿的新茶饮市场,被头部品牌瓜分后已所剩无几,没有太多空间留给腰部品牌,“十个奶茶九个亏”,大多数加盟商梦碎。
< class="pgc-img">▲6月30日,奈雪的茶上市,成为“新式茶饮第一股” 来源:奈雪官方公众号
>奈雪的茶招股书显示,其客单价在2018年、2019年和2020年前三季度分别是42.9元、43.1元和43.3元,远超行业35元的平均客单价水平。即便如此,奈雪仍在持续亏损,成本大多花在了食材、店租与营销。
如果通过再提价盈利,显然也不现实,因为当前40多元的客单价,已经将中国大部分消费者挡在门外。有用户在知乎提问,“有人觉得奶茶贵,喝不起吗?”许多用户回答“有同感”,还有人说,“宁愿买三块钱一袋的阿华田”。
曾经三五元一杯,坐在校门口的避风塘闲聊的奶茶时光早已不见。
在网上流传着这样一张图:蜜雪冰城门口,堆放着成箱的果汁伴侣、奶茶粉、珍珠粉圆等原料,丝毫不担心让顾客发现自家的奶茶是用奶茶粉冲制的。这和当下主打的健康、低糖的茶饮文化相去甚远。
微博网友评论说,“都这么便宜了,要什么自行车”。
人们开始思考,对于奶茶而言,健康与精致是否是个伪命题。在花35元点了一份喜茶外卖时,他们究竟是在为一杯奶茶买单,还是为这杯奶茶背后所象征的生活方式买单。
6月30日,奈雪的茶在港交所挂牌上市,首日破发,跌幅达13.54%,K线如悬河倾下,冲入茶饮二十年浩海。
那片海里有带着期许出发的创业者、迫不及待的资本、花数小时排队打卡的消费者。如今,他们回归理性,重新审视茶饮的意义。
十年前,一些年轻人将梦想安放在不大的奶茶店里。
王云安为奶茶店取名为“古茗”,在汉语中,“茗”是茶的意思。他希望借奶茶店,将中国的茶文化发扬光大。
聂云宸创办喜茶之初,是想用更好的原料替换市面上常见的粉末奶盖。他说,没有人愿意天天喝一些粉末调出来的东西。
奈雪的茶创始人彭心曾一个人跑去茶园,为奈雪寻找优质的茶基地。许多传统的茶厂师傅听说她要做奶茶,不愿意卖,“这是把好茶和乱七八糟的水果弄在一起”。质疑声很多,彭心依旧坚持。
如今,他们纷纷取得超越最初预期的成就,并纷纷有了更高更长远的目标。
但要真正做出可持续的大品牌和大公司,即便是他们,也都只是刚刚开始。
【参考资料】
[1]《奶茶里的中国》南方周末 汪鑫
[2]《奈雪的茶尴尬上市,战略自相矛盾,赛道危机四伏》摩羯商业评论 葛鑫
[3]《路人缘最好的奶茶,终于翻车了?》新周刊 陆一鸣
[4]《“新茶饮第一股”来了,“最贵的茶”为何盈利这么难》中国企业家杂志 刘炜祺
——END——
欢迎关注【华商韬略】,识风云人物,读韬略传奇。
版权所有,禁止私自转载!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年还在大火的答案茶,如今已鲜有提及。这5年,奶茶行业经历了从未有的大涛大浪。很多品牌崛起,还没有来得及欣赏风景就被风吹雨打去。
新中式茶饮就一开始就不愿承认自己是奶茶,与奶茶划了一条三八线。几年后却又卖起奶茶。就像一个轮回。
从前的奶茶人,梦想着奋斗目标是赚他个1000万,新时代的奶茶人,往往一投入就是1000万。江湖变了,风急浪大王八多。
< class="pgc-img">>血糯米系:阿姨们都老去了
往前5年,先从2014年开始吧。
这一年,血糯米奶茶正在高烧,彼时,“阿姨奶茶”是整个奶茶业最靓的仔。据同行介绍,当时全国范围内叫“阿姨奶茶”的品牌超过30个,全国开出了过万的大大小小的阿姨奶茶店。
卞阿姨奶茶是当时的阿姨系的主要源头。得益于媒体的报道,卞阿姨奶茶瞬间火遍上海滩。或许因为火得太突然,来不及注册的阿姨奶茶纷纷竖旗子立门户,尤其在大上海,阿姨系诞生了几个后来红极一时的大品牌(具体名字就不写了)。
< class="pgc-img">>
无序竞争达3-4年,在2015年进入尾声,2016年大批阿姨奶茶再也煮不起血糯米了,纷纷关店。
现如今,能在全国还叫得上来的品牌,主要就是“沪上阿姨”这个“硕果仅存”了。
阿姨奶茶是中国奶茶业发展20多年来的健康标签分水岭,它主打的血糯米奶茶以现煮的旗号,重新定义了真材实料的健康概念,让“添加剂=奶茶”的旧有消费者认知得以大幅改变,并随之拉高了消费者年龄层次,为后面几年的奶茶新中式革命做了铺垫。
< class="pgc-img">>贡茶系:嘴唇边的奶盖余温还在
阿姨系在江浙沪包邮时,南国广东正在崛起一个新品类——奶盖茶。早在2014年甚至更早,奶盖茶已经开始小区域流行。但真正形成气候,还是由两大品牌爆发引起:贡茶和皇茶。
贡茶正身为样样好贡茶,起源于台湾,在台湾叫“漾漾红贡茶”,来大陆后因各种原因,更名为“样样好”,其大力并反复推广 “三步喝茶法”,最终让“先喝奶盖后喝茶”的方式深入人心,就像2019年蜜雪冰城需要“摇着喝”一样销魂。
< class="pgc-img">>
助攻方为贡茶的“兄弟”品牌“皇茶”。排队上百人,只为一杯芝士奶盖,此时的皇茶在江门是一个现象级的存在。而后经媒体的报道扩大后,每天的排队就像是旧社会领救济粮一样。
皇茶和贡茶带来的同一杯产品——奶盖茶。他们一杯一杯地,把传统奶茶带入了鲜茶鲜奶的新时代,价格纷纷突破15元乃至20元。“喝奶茶”从一件很low的事情变成了“轻奢”和“很酷”的事情。
很可惜,贡茶和皇茶天生在大陆无法注册。山寨品牌如苍蝇遇到了裂缝的鸡蛋,或者屎壳郎遇到了粪球,如此急不可耐。
仿冒品牌形成各种势力,纷纷包围正品,高峰时,全国各大小镇都开满了皇茶、贡茶,其数量远超阿姨系奶茶。如果有具体统计,恐怕数字非常惊人。
< class="pgc-img">>
如今,皇茶和贡茶还散落在不少角落,或成体系,或成散兵游勇,但总体上少了那股精气神。善于造势的皇茶较早改名为“喜茶”,如今成了新中式茶饮的头部品牌。
而改名字较晚或者不够彻底的样样好贡茶被山寨所拖累,没有达到喜茶改名字之后的市场效果。
对了,样样好贡茶如今叫“四云奶盖贡茶”,据说不到1000家(本数据未经官方证实)。那个比四云奶盖贡茶势头还猛的“XX贡茶”顶峰时据说近3000多家,如今落个“白茫茫大地一片真干净”。
不过,现如今奶盖茶这个品类已成了经典,无论新旧茶饮品牌,奶盖茶已成了一个必上品类。消费者嘴唇上的白胡子,余温还在,或将长久留存。
< class="pgc-img">>
奶盖茶是一款革命性的产品,它将奶茶业拉回了“茶”这个主道上来了,鲜茶尤其是优质鲜茶首次成为原料的重中之重,新中式茶饮摒弃茶粉和茶碎,选择了条形茶、原叶茶,并开始奔赴各大山头找茶农签合同,并逐渐由此引起了整个供应链体系的再造。
奶盖茶是新中式茶饮的根基,也是新中式茶饮与传统奶茶划三八线的底气所在。
冰淇淋系:进击的战斗舰群
蜜雪冰城更愿意把自己的创业史拉长到1997年,尽管那一年他们主营业务是炒菜卖面,甚至后面还曾卖过服装和糖葫芦,但这都不能改变它成为当下中国最成功的奶茶品牌之一的既定事实。
< class="pgc-img">>
它的冰淇淋所向披靡。把蜜雪冰城和冰淇淋划等号,是这家品牌的最佳定义。当然,它的柠檬水同样横扫牛鬼蛇神。
以冰淇淋为先导或者引流的品牌还有几家,如今也逐渐成为国内超大规模品牌,比如百度饮品、甜啦啦和冰雪时光,纷纷开出了千家店面规模。还有一些逐渐也逐渐成了气候,比如蜜可兰淇、蜜城之恋、全味时间、蜜秀精灵、冰界等。
不可否认,蜜雪冰城在这个庞大的冰淇淋奶茶体系起到了带头大哥的作用,多数冰淇淋品牌多多少少与蜜雪冰城有一些瓜葛,甚至夹杂着一些爱恨情仇。
< class="pgc-img">>
蜜雪冰城以6000家左右(未经证实的数据)的规模无疑是中国奶茶业的数量之王,形成了奶茶航母,而后跟随的也都是舰艇军队,个个能征善战。
冰淇淋战队在四五线城市和乡镇,不仅传递着甜蜜,还成功地实现了农村包围城市战略,开始大踏步地进军二三线城市。
在消费分级里,冰淇淋系找到了最好的卡位。他们在高大上的新中式茶饮眼里显得乡里乡气,却成了金字塔底最坚实的奶茶经济体。他们在这几年激荡的茶饮革命里,悄悄地吃肉,懒得与其他派系争论,却活成了供应商生命里最帅的人。
< class="pgc-img">>
那些天天制造各种概念的新中式茶饮,用公斤向供货商下单的时候,这些冰淇淋系正在忙着联系火车皮送货。
与上面两个派系的多数品牌衰落不一样,冰淇淋系呈现出越战越勇的局面,据说,蜜雪冰城已正式提出10000家店的目标。
< class="pgc-img">>黑糖珍珠系:还能风骚多久
2018年注定是奶茶业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出现了品牌三剑客,分别是鹿角巷、素匠泰茶和答案茶。
素匠泰茶与喜茶同出江门。不同的是,素匠泰茶墙内开花墙外香,福地在江苏,其鼎盛时期,在江苏横扫一切品牌,无论是堂食和外卖,一骑绝尘。
但老板是个佛性商人,甚至商人都算不上,外人加盟她,每天电话不停,她把电话一丢,穿个拖鞋出去逛街了,回来后凑巧哪个电话打进来就接哪个,接到谁算谁幸运,因为接通或许才有机会加盟。
仅仅不到两年的时间,素匠泰茶做到了500家店,其中主要部分是2018年完成的。在素匠泰茶成为一种现象时,却遭遇了日落黄的危机。后面的故事就变得暗淡起来。
< class="pgc-img">>
答案茶的显性成功来源于占卜的形式,外在的助推力则是崛起的新媒体抖音。抖音的崛起伴随着用户的几何级增长,这一波红利被答案茶蹭得火花直冒。
答案茶的问题,第一在于成功来的太突然,第二在于商标没有注册,被一群寄生虫啃咬。答案茶红火时像烟花,漫天光彩,引人注目,但烟花的美丽总是短暂。
< class="pgc-img">>
鹿角巷似乎和答案茶很像,突然爆红,让人措手不及。不同的是,鹿角巷以一品牌之力带动了一个品类的全行业跟进。
去年,所有涉及到黑糖珍珠的供应链全面吃紧,鲜牛奶缺货、黑糖缺货,大珍珠缺货、U型杯吃紧……
然而,进入2019年,黑糖风远不如去年那般风光。此时,我们再来看贡茶、皇茶、阿姨奶茶等,不仅吃一惊:他们无一例外,以一个品牌带动了一个品类,却都因商标注册问题,本尊被山寨吸血过多,纷纷休克。
现在的鹿角巷尽管在施展百般武艺,但总有一种噩梦缠身挣不脱的感觉。君不见,全国几千家鹿角巷,正宗的仅有上百家,成功被隐藏于其中而找不到。
< class="pgc-img">>那一口浓香,或许会成为奶茶史上经典,并延续下来。至于发扬光大者,或许以后成为了一个模糊的身影。
水果茶系:活成了大伙桌子上的一盘菜
水果茶系练得是一套迷踪拳,似乎找不到祖师爷。
某些传统品牌宣称的“我们是水果茶发明者”,他们所指的水果茶是更多是指青桔柠檬等。
这里需要先定义一下本文中的水果茶:多种水果复合、单茶底或多茶底、700ML杯装、颜值第一、喝完用叉子吃水果等。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业内有一种说法,认为该品种的源头来自深圳嘎嘎鲜语,他家像一个休闲餐厅,休闲小吃很多,配套的饮料是用扎装的多水果高颜值的综合水果茶。
因为卖得好,复购率高,一些奶茶连锁就进行了改进,装进奶茶杯,逐渐地兴盛起来。
将其发扬光大者有好几个大品牌,其中YO!tea有茶是一个重要品牌。这家品牌以高逼格装修、高颜值产品等因素,快速崛起,迅速占领了水果茶领域的高地。
不过,由于受直营政策的束缚,其店面数量有限,且一直没有走出广东,影响力有限。
< class="pgc-img">>
但水果茶这个品类却在其一风光之日起,就迅速蔓延至全国的茶饮店,成为新中式茶饮的第二张“王炸”。第一张,是当之无愧的“奶盖茶”。
如今,放眼全国,单品类的水果茶并未有全国影响力的品牌。但在消费品类里,这款产品早已经成为消费者手中的那杯小可爱。
水果茶的可爱在于,它从未与任何品牌争过出身,只是娇羞地笑笑,躺在了各大品牌的菜单里,任人挑选。却总是不经意间成为出台率最高的头牌。
< class="pgc-img">>黑色系:小镇青年消费升级的责任担当
这个是唯一不按照产品来划分的派系,而是颜色——黑色。
往前看,最早的黑色系代表当属地下铁奶茶,全国开出2000多家店,影响了整个行业的色调选择。
不过,今天要谈的是另外一个武林盟主:黑泷堂。这个台湾人开在杭州的品牌,影响到了益禾堂、古茗、新时沏等当下中国核心连锁奶茶品牌的色彩选择。
< class="pgc-img">>这几个品牌多诞生于7、8年前,在这5年茶饮激荡的时代快速崛起。益禾堂正在进军3000家店,古茗和新时沏目标2000家。
除了规模外,他们单店的营业额在激烈的茶饮竞争中逆势上涨,近两年,加盟这些品牌,成了茶饮投资靠谱的选择之一。
与黑泷堂坚守主攻一二三线城市不同,古茗、益禾堂更强调三四线城市,尤其选择县城和地级市的商圈、步行街等位置。他们将新中式茶饮的颜值和口味带到了三四线城市的小镇上,又以接地气的价格成了小镇青年消费升级的责任担当。
< class="pgc-img">>
如今,益禾堂打遍广西,古茗霸占了大部分浙江。益禾堂纵横捭阖,分公司遍布长江以南;古茗返溯上游供应链,货车开到了农民地头。
不过,作为派系的杰出代表,黑泷堂近几年并未在规模上施展拳脚。故事往前说,黑泷堂老板最开始创办了果麦,后来与博多旗下的蜜菓打了几百个回合,结果杭州的很多品牌都死了,他俩都活下来还长大了,纷纷变成了上千家店规模。
如今,黑泷堂入股台湾上市公司六角国际,益禾堂成为两广地区三四线城市的销量霸王,古茗已成为教科书式的品牌存在。
< class="pgc-img">>
黑色系,霸占了长江以南流域。而冰淇淋系则霸占了长江以北尤其是淮河以北区域。这两条巨龙成为当下中国两个版图,在两大版图里,又有各个诸侯混战。
奶茶业的春秋战国故事正在上演,谁会来一统江山,当上中国奶茶版图上的秦始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