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私域,不光是互联网行业的人头疼,就连传统行业的老板们也在拓宽私域圈子。但所有的行业都适合做私域吗?本文以餐饮行业为例,分析私域的好处以及其商业模式适用范围,一起来看看。
“都2022了,你还没开始做「私域」吗?”
提起「私域」,不光互联网从业人员感到头秃,传统行业的老板们也开始唉声叹气。
随着前些年互联网行业,大笔撒钱的野蛮扩张告一段落,以及这几年众所周知的YQ影响,各行各业都开始收紧扩张的步伐,从增量时代转为存量运营。但是,在这种大环境、大趋势的胁迫下,只有少部分企业选择并将「私域」做出成果;更多的是坚持不做「私域」,或是浅试几个月后放弃「私域」,再不然就是在做与不做之间犹豫徘徊。
既然「私域」这么「香」,为什么真正做「私域」的就那么几家呢?
现象的背后,实际上是利益的博弈。
今天,结合餐饮行业,跟大家一起探讨下:
- 做「私域」到底有什么好处?多久能见效?
- 到底什么样的商业模式,适合做「私域」?
- 不同商业模式下,「私域」做到什么标准才符合利益最大化?
一、做「私域」到底有什么好处?多久能见效?
先问大家一个问题:当买流量的成本,榨干了利润的时候,你会选择怎么做?
是放弃这个业务,转去开辟完全陌生的领域?
还是减少流量投放,从已经消费过的用户入手,转而思考如何在老用户身上发现更多利润点?
相信大部分人会选择第二条。
「私域」的出现,则是为老板们的选择,提供可行的路径。通过提升消费频次(复购率)、提升客单价、提升老带新拓客能力,从而达到用户价值的提升(提升利润空间)。
但是,用户价值的提升,并非是一朝一夕就能快速达成的。
从行业属性上,距离虚拟产品越近(如软件、线上课程),私域效果反馈就越快,随时都能看到数据上的变化;而传统行业(如餐饮),因为产品需要经由线下消费体验,无法纯线上完成所有流程,与线下交互产生断点(无法区分哪些用户是私域引流,哪些是多渠道叠加交互影响),所以在私域的转化效果上,就会转变为更长的反馈周期。
餐饮类商家做「私域」,通常需要2-3个月,才能初步判断运营效果。
二、到底什么样的商业模式,适合做「私域」?
在引用一个新的「变量」进入现有业务前,我们需要先盘点下,现有的业务是靠什么赚钱的,以及,我们能否通过这个「变量」达到预期的效果。
判断餐饮行业能不能做「私域」,我们主要看3个维度:复购率、客单价、规模。
判断餐饮行业能不能做「私域」的3个维度:复购率、客单价、规模。
我这边列举了6个不同客单价、复购率和规模的餐饮店家,总体来说,低客单、小规模、高复购率的店家,是不适合做「私域」的。(不是完全不能做,只是产投比太低)
这又要说到做「私域」的成本了。
「私域」成本,主要有两个方面:人力成本、活动成本。(下面列举4个常见的投入类型)
「0」成本:
老板自学自发,使用免费平台、免费软件,初期不做任何投入,但往往「免费」的才是最贵的,从0开始单打独斗,想要破局难度极大。
最低花费:
1个方案策划、品牌调性、能说会画、拍照修图的全能运营,使用免费平台、免费软件、不给活动成本,根据能力水平、所在城市不同,每个月薪资4k-2w,一年下来5-24w;
中等开销:
私域放权给外包,或者内部搭建3-10人小团队,购买市面上较为好用的第三方软件年费约2w,每月再给该渠道批2w以内活动成本,一年下来至少也要150w+的投入;
上无封顶:
私域不仅仅是微信社群,自建小程序、APP、直播电商都算作私域的不同形式,很多我们看到的成功案例,在立项确定要做私域的时候,就已经算好,要为「私域」这种形式,投入千万级别的成本。
因此,本身具有规模的餐饮连锁店,天生具有做「私域」的基因。成本投入哪怕到了千万级,也能被全国无数门店规模消化,像我们现在看到的餐饮行业「私域」成功案例,也多是出自于对全国门店具有较强掌控力的连锁品牌。
三、不同商业模式下,「私域」做到什么标准才符合利益最大化?
回到这张图,「私域」服务模式与客单价(利润点)息息相关。
客单价高,所匹配的服务标准也就相应较高,重视客户独特性,提供差异化服务;
客单价低,用户分层不用太细,提供标准化服务即可,但活动频次要提上来,多种优惠提升用户消费。
相反,如果低客单价产品用了高标准服务,人力成本过大;而高客单价产品用粗放的活动刺激用户,则会造成用户不满,进而流失。
回顾全文:
- 做「私域」最大的好处,是提升客户价值(提升利润);
- 餐饮类商家做「私域」,通常需要2-3个月,才能初步判断运营效果;
- 低客单、小规模、极高复购率的店家,不建议做私域(产投比太低);
- 入局「私域」,要提前做好投入准备;
- 客单价决定「私域」模式。
「立场」决定「观点」,「碰撞」才有「火花」。
最后,感谢你看到这里,欢迎在评论区提出你的看法。
作者:sheep,运营道路上野蛮生长,偏重于用户增长方向
本文由 @sheep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餐饮搭乘互联网的快车时,我们发现曾经满面油烟的传统餐饮形象,也正在变得年轻化、时尚化、娱乐化。
互联网最大的价值就是线上连接,社群互动是为数不多能通过社交场景使人、产品、餐厅等实现线上线下连接的方式之一,也是餐饮企业展开互联网社群思维应用的关键节点。那么,社群互动在社群营销中的价值究竟有多大?餐饮企业展开社区互动的方法有哪些?又该遵循怎样的原则?
没有互动的社群都是“耍流氓”
“伏牛堂”的“霸蛮社”,直接对接的微信群就有2000多个,定位于只做小群不做大群,一般的群不会超过100人,其中50人左右的群居多,其目的就是希望每一个微信群内部的人“至少见过面”。为此,除了线上的活动之外,“伏牛堂”还经常根据用户的兴趣爱好分组,组织一些线下活动,有必要时,“伏牛堂”还会提供一定的经费。这种鼓励的做法让社群互动愈加频繁,从线上延伸到线下,从语言交流拓展至社交活动。而互动,也正是社群迸发出价值的基础。
1、传播品牌价值
百度搜索“最辣米粉”,就会搜索出很多“伏牛堂”的相关报道,这是因为“伏牛堂”利用社群互动将品牌“湖南辣”的价值点充分传播出去,形成了“伏牛堂=正宗=霸蛮=辣”的品牌记忆。
2014 年,“伏牛堂”首先在“霸蛮社”发出召集令,发起吃辣米粉的活动,要努力为湖南争取“中国第一辣”的头衔,一时间吸引了众多来自五湖四海的嗜辣的朋友前来参战,甚至还有国外友人,相关活动内容也被国外的媒体所报道。通过这次活动,“伏牛堂”向消费者传达出其餐品的两大价值点:正宗湖南牛肉粉、正宗湖南辣。张天一要做的就是正宗的湖南牛肉粉,甚至为此还曾放出豪言:只求正宗,不求美味。对此,“霸蛮粉”们的反应是,湖南人哭着吃完粉;外省人哭着看湖南人在“伏牛堂”哭着吃粉。其实,自始至终,感动消费者的都是由正宗传统美食传递出来的那一份乡情,还有“伏牛堂”表达出来的一种“不服输”的“霸蛮”文化,而这一点,通过社群的互动,“伏牛堂”将其表现到了极致。
2、提高用户黏度
互动的过程,事实上就是在粉丝中间刷存在感的过程,也是提高餐厅在粉丝心中地位的过程。小米最初的快速发展就得益于社交互动,通过发烧友、超高性价比智能机的黄金组合来吸引用户关注,在微博、社区论坛、微信等平台发起“小米卖断货”等各种话题讨论,定期举办各种线下粉丝见面会、免费体验、“米粉节”等活动,一次又一次调动起粉丝们的热情,用户的黏度与忠诚度随之提升,小米也因此用最初的 1000 个“铁杆粉丝”绑定了上亿用户。
3、为餐厅引流
此外,餐厅还可利用社群互动向消费者推介新品,通过优惠券等方式为新店开业引流。2014年“很久以前”餐厅在北京的一家新店开业时,餐厅向每位微信会员赠送了一张价值78元的酒炮券,并通过微信图文推送了新店开业信息,部分收到酒炮券却因为距离、时间等原因不便前来的会员,还可以通过微信朋友圈转赠给方便消费的朋友。这样一来,新店的开业人气有了,传播体系也有了。“很久以前”的CBO杨庆亮就曾在采访中说道:“这个活动我们屡试不爽,无论我们的店开到哪里,不用发一张传单,只要一条微信就可以让店门前排队。” 这充分体现了社群互动的引流价值。
4、收集用户数据
通过社群互动可对社群人员进行消费调研,收集用户消费数据。例如,在社群中发起最爱吃的菜品评选活动,不仅可以更直接地推广餐厅爆品,还可以根据调查结果,获得一份关于菜品受喜爱程度的数据,为餐厅出品优化调整提供依据。
展开社群互动的 5 大方法
1、开社群嘉宾分享会
举办各类社群分享会,邀请行业意见领袖或社群内有一定话语权的用户,以嘉宾形式进行相关知识的分享。例如,“餐饮界”新媒体的社群组织“餐友社”定位为餐饮人的连接器,主要聚集的人群是餐饮企业老板和职业经理人,社群会定期举办各种线上、线下的沙龙分享活动,分享的嘉宾通常是餐饮行业中比较成功的餐饮老板和资深职业经理人,每次分享都会围绕一个核心主题展开,以干货案例为主,并会设置社群人员互动碰撞环节,如此一来不仅能让社群人员感受到社群的价值,“餐饮界”媒体也在每次活动中得到了充分曝光。
2、组织粉丝线下免费试吃
对于餐饮品牌社群而言,社群内粉丝基本上与餐厅会员一致,属于消费类粉丝。对于这类粉丝,组织“免费试吃”活动无疑是不错的互动方式。通常这类“免费馅饼”式的方法能快速激活社群内潜水寡言的粉丝,虽然简单而粗暴,却能将社区内用户从线上吸引到线下,再从线下体验延伸到线上的信息扩散,因为大多数享受免费试吃的用户,通常会很乐意用微信、微博等自媒体帮助餐厅免费传播,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社群互动闭环,不仅能活跃社群传播品牌,更能为餐厅引流。
3、定期举行线上福利活动
“霸王餐”不能常有,因为过高的频次会让粉丝疲软,但是优惠券、单品优惠券、套餐优惠券、满减优惠券、红包现金券等线上福利可以常有。例如,在餐厅推出新品时,有针对性地发放单品优惠券,能提高消费频次;定期针对粉丝消费习惯,发放粉丝常点餐品优惠券,可以提高回购率等。总之,线上福利活动的核心目的就是吸引更多线上的用户进店消费。
此外,另一种线上福利形式就是发红包,恰逢新店开业、销售业绩超标、周年庆、餐厅喜获某项荣誉时,可直接向社群人员进行线上“发红包”福利活动,这样一方面可提高群内用户的活跃性,另一方面也是对餐厅营业信息和品牌价值的宣传。
4、向粉丝征集各类素材
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消费者钟情于“晒幸福、秀恩爱、炫逼格”等刷存在感的行为。对此,餐厅可面向社群粉丝发起类似“晒与亲人、爱人一起用餐的照片”、“随手拍下美食瞬间”、“讲述与美食相关的小故事”等征集活动,而照片与故事可以是餐厅、美食,也可以是用户日常生活的点滴,再设置一定的奖品鼓励用户积极参与,并通过投票、点赞、排名等方式,让参与的用户乐于发动朋友一起关注活动。
5、品牌“形象代言人”征集令
比征集素材更高一级的社群互动方式,便是面向社群征集“品牌代言人”,基于粉丝对社群价值充分认同这一基础,这会比“广撒网”式征集代言人的参与度更高。从前期预热推广到正式发出征集令,从定期活动推送到拉选票,一场完整的“形象代言人”选拔下来,足够让社群的活跃度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而整个过程就像一场品牌表演秀,由选手、选手亲友团、参与投票粉丝团组成的宣传
阵容,对餐厅品牌宣传的价值不可估量。
社群互动的五大管理法则
社群互动本身无边界,但是“跑偏”的社群互动即便拉来了流量,不仅难以转换成价值,而且还会降低社群的质量,导致粉丝流失。因此,对于社群互动的管理非常有必要。在社群互动过程中,餐饮企业通常需遵循以下五大管理法则。
1、有主题
每个社群都有自己的定位,所以活动不管是粉丝自发组织还是官方策划的,都需要围绕定位来展开,这样才能激发更多用户参与互动。“很久以前”餐厅曾在社群里多次发出“约撸”召集令,约陌生人一起到店里去“撸串”,活动反响强烈。究其原因,正是因为活动策划彰显了“很久以前”餐厅的“年轻”主题。“撸串”是属于年轻人的“撸串”,线上与陌生人聊天也是年轻人的主场,将二者结合,从线上转移到线下,很多社群里的粉丝都表示:这种处处透出一股“年轻范儿”的活动“特别有意思”。
2、有规则
无规矩不成方圆,社群里的粉丝行为也需要规则进行约束。例如,“伏牛堂”为社群的大小设定一个范围,为每个社群寻找一个志愿者管理员,在进行一定的授权的同时,设置一定的规则,形成一套完整的社群管理体系。有些餐厅的社群最终沦为微商群、广告群,就是因为缺乏有效的管理,没有设置有效的行为规则。
3、有福利
福利政策,相当于餐饮企业给予粉丝们的一种人性化关怀。时不时推出些打折优惠活动,发放些红包,迎合消费者喜欢优惠的心理。并且,要让这些福利形成一种惯例,这往往需要有相关的人或团队专门负责此类活动的组织与策划。
4、有维护
打折不是天天有,活动也不是天天做,但在没有折扣、不做活动的日子里,社群同样需要持续不间断地维护,需要专门的工作人员或志愿者负责日常管理,包括清除“闲杂人等”、发布餐厅最新动态、引导社群话题方向等,让社群互动保持一个良好的状态。
5、擅整合
当下是整合年代,社群互动也可以整合一些关联资源一起玩。例如,在2015“口碑 - 致匠心”餐饮生态峰会上,“口碑”不仅邀请了 1000 多商家用户,包括“牛爸爸”、“海底捞”、“外婆家”、“西贝”等餐饮大咖,也整合了重庆晚报、华西都市报、“餐饮界”、“掌柜攻略”、“一条”、“二更”等相关媒体及行业供应商,这样下来,不仅媒体纷纷为其积极宣传,供应商也要支付展出费,一定程度上为活动分担了成本。
原创声明:本文摘自《互联网+餐饮 一本书读懂餐饮互联网思维》,作者鹤九,属餐饮界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餐饮界(ID:canyinj),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情给餐饮带来的冲击史无前例,复工餐饮冷清依然,
什么时间能恢复元气,现在看来遥遥无期。。。
餐饮人:怎么办?怎么办?怎么办?
现在最流行的关键词是,社群,新零售,社交电商,私域流量池,
这些对于餐饮来说怎么干?
能用的上吗?
一,餐饮店+社群
既线下实体店+线上社群
社群是未来所有商业不可替代的工具,餐饮老板,餐厅高管线上社群的运营能力,决定自己未来生存发展的机会。
餐饮社群用一句最简单的话说,就是把原来会员模式改变成社群运营,它的基础是把线下门店的客人集拢在微信群,通过输送价值,留住客户,通过引流,裂变,锁客三部曲转化成营养额。
今天开心一哥就把社群搭建框架和大家一起分享,
二,餐饮社群玩法
第一步建群,按餐饮社群搭建33制,设定社群组织架构,3个自己家人,3个合作伙伴,3个种子会员,3个群规,3个红包,3大价值,3个小视频,3篇文案,3个故事。
第二步拉人,设置诱饵,线下搞活动扫码进群,线上朋友圈介绍裂变。
第三步社群操作,每天早,晚有问候小文案,早9点,晚9点各一篇长文案,每天上午9点一个有奖红包,群内喜事临门红包,酒店大事红包。
三,餐饮社群链接线上平台活动
及时发现线上各种烧钱平台,优质电商的推广期,借助它们的优惠条件,为自己餐厅拉群是一个很好的模式。
四,微信步数当钱花
通过微信步数凑数裂变群员,也可以设定步数打折当钱花。
五,拉新集赞有红包
邀请朋友进群,邀请者超过10人10元红包,有条件的餐厅还可以和微信小程序商城对接,邀请到的人消费按比例返佣,发朋友圈集赞一定数额有礼品等。
六,社群内充值锁客
小额充值,大倍数礼品吸引群员参与充值,群内充值买酒水享受优惠价。
七,社群运营建议
1,社群适应所有餐饮,但餐饮档次不同,社群的架构,运营模式不同。
2,一个餐厅的社群,根据客户群体需求不同拉群,不同群有不同的运营管理。
3,定期发布群有关的群规,公告,组织活动,严格执行群规。
4,第一个基础群或吃货群可以与餐厅紧密相连,包括名称,互动的活动等,高端群或其它一些不同类别的群尽量减少与餐厅的链接。
移动互联网时代,社群被认为是未来商业的最大入口,而社群更是未来餐饮行业的灵魂。
我是餐饮社群空间站开心一哥,欢迎与我交流有关餐饮社群,回复888赠送餐饮营销案例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