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 | 异观财经
作 者 | 夜叉白雪
近日,百胜中国(纽交所股票代码YUMC;港交所股票代码:9987)发布了2024年第二季度及上半年业绩报告。
财报显示,百胜中国(纽交所股票代码YUMC;港交所股票代码:9987)2024年上半年实现营收56.4亿美元,同比增长1.24%,净利润为4.99亿美元(约3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67%。具体到2024年第二季度,不计及外币换算的影响,百胜中国期内总收入26.8亿美元,同比增长4%;核心经营利润同比增长12%至2.75亿美元。
值得一提的是,依据国家统计局数据,第二季度限额以上餐饮行业收入平均增速约2%,百胜中国收入增速为4%,远超同业平均水平。财报发布后,港股百胜中国股价连续两日上涨,截止异观财经发稿,港股百胜中国涨股价报265港元。总市值1021.30亿港元。
当下,市场环境复杂多变,百胜中国作为中国最大的餐饮公司,是否值得被长期看好呢?
近年来,消费者对于餐饮消费更加理性和谨慎。从人均消费方面来看,近年来餐饮行业大盘的人均消费呈现下滑态势。红餐大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餐饮大盘人均消费为42.6元,比2022年下降了0.6元,同比下降了1.4个百分点。
面对消费更加理性的消费者,很多餐饮品牌采用价格调整的方式获取用户。今年二季度,肯德基和麦当劳上演了激烈的“价格战”。麦当劳通过“88金粉节”等活动,推出了一系列低价套餐,如招牌汉堡第二套仅售2元等,以吸引消费者。而肯德基也不甘示弱,推出了包含原味鸡汉堡在内的“9.9元汉堡券”限时活动,并将活动范围从外送扩大至堂食。
这一轮价格战不仅限于两家国际快餐巨头,本土品牌如华莱士、德克士等也积极参与其中,整个西式快餐行业似乎进入了“9.9元时代”。
本季度,百胜中国总交易量增长13%,主要受惠于公司拓宽价格带、提供物超所值的创新食品,并开设新门店扩大覆盖可覆盖的消费群体。肯德基第一季度策略性的降低了配送费用,挖掘的低客单价市场需求,进一步拓展外卖市场的份额,带动外卖销售保持双位数增长。
低价策略直接针对价格敏感型消费者,有效提升了短期内的客流量和销售额,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价格战成为快速扩大市场份额的有效手段。对于已经是行业头部的餐饮品牌来说,价格战只是手段之一,更多的是需要通过产品创新、服务创新、品类创新来保持竞争优势。
近年来,咖饮市场规模快速扩容,品牌加速全国化扩张,并且在产品创新上屡出奇招,“咖饮+”拓宽品类边界。
百胜中国旗下的肯德基上半年KCOFFEE的销售额超过了10亿人民币,销售了约1.2亿杯咖啡,同比增长36%。肯悦肩并肩咖啡店则凭借创新的模式,今年以来迅速扩张,从3月份的100家门店已经增至目前近300家门店,今年年底,门店总数将达到500-600家。
< class="pgc-img">>百胜中国表示,得益于强大的供应链和创新的商业模式,低至9.9元的价格仍然可以让肯悦咖啡有较好的盈利能力。
餐饮业主要看供应链效率和门店运营效率,而这些运营成果主要体现在同店增长和扩店数量。百胜中国门店扩张仍然保持较快增速,本季度净新增401家门店,其中加盟店净新增99家,占比为25%。截至6月30日,百胜中国的门店总数达到15,423家,其中肯德基门店数目为10,931家,必胜客门店数目为3,504家。
需要注意的是,百胜中国计划到2026年门店扩张到20000家,此前肯德基和必胜客都是直营店居多,而如今新开的店中,计划15~20%的加盟店。
在国内下沉市场,华莱士、德克士等中国本土快餐品牌就是通过加盟的扩张方式快速崛起,华莱士的门店数已超过肯德基门店数量,在下沉市场,肯德基和必胜客与中国本土品牌势必形成竞争,肯德基与必胜客能否打印下沉之战,还有待观察,但如果肯德基和必胜客在线下沉市场提供性价比更高的产品,降低肯定及和必胜客的客单价,迎接其品牌优势,或许能在市场空间巨大的下沉市场取得一定市场份额。
低价策略在一定程度上会压力企业利润空间,百胜中国可以通过降低人力成本、采用自动化及新技术的运用来提升运营效率。
第二季度,百胜中国数字订单收入达22亿美元,约占公司餐厅收入的90%。肯德基及必胜客的会员数合计达4.95亿。会员销售额约占肯德基和必胜客系统销售额的65%。目前已经在全部必胜客餐厅推广iKitchen系统,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强化食品安全的同时进一步优化了运营。
本季度必胜客餐厅利润率为13.2%。扣除影响餐厅层面的可比性项目,同比增长110个基点。利润率提升主要是由于营运效率提升,抵销餐厅高性价比的产品占比增加、以及工资成本上涨所带来的影响。
就餐饮赛道而言,我国餐饮连锁化率逐步上升,由2022年的19%稳步攀升至2023年的21%。我国餐饮行业连锁步伐在正在不断加快。在此背景下,各大餐饮品牌为扩大规模版图,加速其市场扩张步伐,竞争越发激烈。
随着个性化消费需求凸显,如何在菜品、商业模式等方面推动创新,以及如何提供更加多元化、个性化服务,实现收入和利润双增长,是餐饮行业当前仍然面临的挑战。
谈及未来发展,百胜中国仍然对中国市场保持信心。公司保持年度净新增1500到1700家门店目标,资本支出在7亿美元到8.5亿美元之间。百胜中国首席执行官屈翠容表示,凭借在行业中的领先能力和规模,公司正将面临的挑战转化为竞争优势并有能力充分把握中国市场的长期增长。
到肯德基、必胜客,想必大家都是耳熟能详。但如果说到它们背后的大boss,百胜中国,可能很多人就会觉得有点陌生。百胜中国隶属于全球大型餐饮集团,百胜餐饮集团,后者的前身是百事旗下的餐饮部,1997年被分离出来,成为百胜餐饮。旗下拥有肯德基、必胜客、塔可贝尔、艾德熊及海滋客等诸多大型连锁餐饮品牌。2016年,百胜餐饮集团拆分出中国事业部,百胜中国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百胜中国)正式成立,并在纽交所挂牌上市。百胜中国旗下目前有7个品牌,包括西式快餐品牌肯德基、必胜客、塔克贝尔,自创中式快餐品牌东方既白,收购来的小肥羊、黄记煌和自创精品咖啡COFFii&JOY。根据调查显示,百胜中国是目前中国最大的餐饮企业,在中国拥有10000家门店。但就是这样一个巨无霸级别的餐饮巨头,在一个月前,赴港二次上市时,却并没有引来投资者的追捧,而是上市即破发,成为首只上市破发回港中概股。这不免令人疑惑:为什么坐拥万家门店的“行业第一”并没有那么受欢迎?百胜中国旗下这些品牌现状究竟如何?餐饮巨头未来能否在中国开辟出新的增长点呢?触摸品质,发现未来,欢迎收看十万个品牌故事之《百胜中国》。
要回答百胜中国二次上市,为什么不香了的问题。或许我们要先绕回百胜中国内部,来看一下它近几年的发展。首先是整体营收。
< class="pgc-img">>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2017年~2019年,百胜中国营收分别为77.69亿美元、84.15亿美元和87.76亿美元,增长率由9.81%放缓至4.29%。而从长期走势来看,从2014年开始,其营收就基本陷入停滞不前的状态。虽然在2017年因为独立上市调整报表后打出了一波小高潮,但也只是昙花一现,随后又陷入下行趋势。
今年上半年受到疫情影响,百胜中国的业绩下滑更明显,2020上半年营收为36.56亿美元,同比下降17.43%;净利润为1.94亿美元,同比下滑51.5%。虽然随着国内疫情放缓,二季度下滑幅度有所收窄,但全年业绩会受到明显影响已是板上钉钉的事了。
< class="pgc-img">>看完整体营收,我们再来看一下百胜中国的营收结构。
< class="pgc-img">>对其拆分后可以发现,百胜中国的营收主要来自三大业务板块:肯德基、必胜客、其他品牌。其中,肯德基和必胜客是其主要营收来源,每年为百胜中国贡献九成以上的营业收入,而其他品牌产生的收入则不足百分之十。但细看之下,你就会发现,百胜中国的营收结构极其“不健康”,基本是靠肯德基一个人在撑门面。在历年的营收占比中,我们也可以看到,肯德基的营收比例一直在提高,必胜客则处于持续下降之中。更有甚者,从2018年开始,百胜中国的营业利润几乎都来源于肯德基,14个季度中有8个季度肯德基对营业利润的贡献率超过100%。
< class="pgc-img">>至于其他品牌的发展,也是不太顺利。TACO BELL 2016年在上海开设第一家店,至今只有上海7家、深圳今年新开的1家和北京计划开设的1家店,扩张速度极慢。打着“肯德基兄弟品牌”名号的东方既白,当时冲劲十足,有着要成为第二个肯德基的势头,首家门店便开在上海最繁华的商圈徐家汇。不过截止到今天,也只有11家餐厅在运营。更别说当时如日中天的“火锅第一股”小肥羊了,被收购后门店数量就从700多家一路缩减到200多家,如今在海底捞、呷哺呷哺等火锅品牌的夹击下,小肥羊已逐渐泯然众人。不过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小肥羊目前在国内不温不火,但在海外却不断开疆扩土,目前已将火锅店扩展到了全球11个国家。至于黄记煌,在被收购之前就已经面临增长困境,未来也是前途未卜。
而此前曾和肯德基一起“打江山”的必胜客,在棒!约翰、达美乐等披萨品牌相继进入赛道后,定位却愈加模糊。打着中高端休闲西餐厅的名号,卖着高价的商品,却没有相匹配的精致服务与用餐体验,反而越来越多的和肯德基一样,开在交通枢纽附近,使其在日益繁荣的西餐市场中竞争力越来越弱。这样的结果,反应在数字上就是,必胜客的开店数量已经从2017年180家下降至2019年的132家,今年上半年仅新开或收购19家。关店数量则从2017年的66家上升至2019年的91家,今年上半年关店数量42家。另外,8月18日,CNN报道称,必胜客美国最大经销商NPC国际破产重组之际,美国本土约有300家必胜客门店也将永久关闭,剩下的927家门店将被出售。这对于本就处于下行状态的必胜客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 class="pgc-img">>截止到今年7月,百胜中国门店总数已达到了10000家,但其中至少有6700多家是肯德基。因此,就目前情况来看,百胜中国的多元化尝试并不顺利,旗下能打的只有一个肯德基。百胜中国正在从一个餐饮集团,慢慢趋向于单一餐饮品牌公司。而这,或许也是资本市场不太看好百胜中国的重要原因。
说完了百胜中国当下的业务情况,我们再来看看可能的增长点。前面我们说过,百胜中国旗下还有一个自创精品咖啡品牌COFFii&JOY。根据COFFii&JOY官方微信数据显示,目前COFFii&JOY已经在北京、上海、杭州、南京等9座城市布局了50余家门店,从布局的城市和数量来看,其正在不断扩大门店的广度和密度。今年4月,百胜中国又与意大利咖啡品牌Lavazza组建合资公司,在中国共同运营Lavazza咖啡店。种种措施都可以看出,百胜中国发力咖啡业务的决心。事实上,在2017年,民族之光瑞幸咖啡成立之后,国内咖啡市场的热情就迅速被点燃,各个调研机构都出具了大量关于中国咖啡市场的唱多分析报告。艾媒咨询的数据就显示,2020年预期咖啡市场规模将达到3000亿元,2025年更是能达到1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27%。
< class="pgc-img">>而根据此前瑞幸咖啡招股书中的数据显示,中国人均咖啡消费量已经从2013年的3.2杯上升到2019年的7.2杯。而这个数字,还是远远低于市场平均水平的。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因此,百胜中国在瑞幸暴雷,但市场已逐步培养出消费者的咖啡消费习惯时,加速布局咖啡领域,或许是抢占新赛道的绝佳机会,而咖啡行业的高利润也可以给百胜中国迅速“补血“。
不过,百胜中国进军咖啡市场的道路也绝非坦途。一方面是星巴克早已在中国盘踞多年,品牌形象深入人心,另一方面则是资本已经入场,Tims咖啡就已在腾讯的加持下开始积极拓展门店,此外还有7-11、全家等主打的便利店咖啡依靠流量优势迅速发展,近两年越做越精致的速溶咖啡、浓缩咖啡液也在频频出手抢占用户。所以,百胜中国咖啡品牌未来的发展,是喜是忧还有待考量。
但是,抛去这些餐饮属性之外,百胜中国还有一个无可比拟的优点,那就是平台属性。从2015年开始,百胜中国就开始着手推进数字化转型。截至2020年6月30日,肯德基和必胜客的会员总数超过2.65亿,肯德基APP日活跃用户数为1000多万。今年上半年,在疫情影响下,肯德基和必胜客的数字化业务较去年同期也有很大增长,会员销售额占两者总系统销售额的比例分别提升至65%和53%,外卖销售额则分别较去年同期增长18%和24%。而这些会员和外卖客户转化过来就等同于现在很火的私域流量,粘性高且很稳定,能为未来百胜中国孵化新品牌节省冷启动阶段的成本。
除此之外,根据此前百胜中国的招股书显示,今年将会加大门店开拓力度,目标突破2万家门店。8月份时,肯德基已经在河南封丘县开出了首家“小镇模式”店,并计划未来在推动河南省80个县建设标准店的基础上,进一步选择28个县开出小镇模式店。这意味着,百胜中国未来门店发力方向将是推动门店全面下沉。而三线及以下城市更小的开店成本,和小镇居民日益上升的物质需求,对百胜中国来说,无疑也是一片大有可为的广阔天地。
如今,已经二次上市的百胜中国,总体来看,情况似乎仍不明朗。瞬吸万变的餐饮市场也依旧是强敌环绕,如海底捞、九毛九等都是市值过亿且不可小觑的对手,更别说还有和肯德基定位一样的麦当劳。数据显示,2019年三季度,麦当劳在全球新开了741家门店,中国市场就有363家门店,同时,麦当劳也在通过做跨界生意来提高自身的品牌影响力。所以,在这竞争日益激烈的餐饮市场,百胜中国能否在资本的加持下一扫颓势,重现辉煌?我们还要拭目以待。
报告出品方/分析师:招商证券 丁浙川 李秀敏 )
一、乡村基:中式快餐领军者,双品牌齐头并进
1.1 公司简介:中国最大中式快餐直营集团,区域性餐厅网络高速扩张
乡村基是国内规模最大的快餐直营集团,公司致力于为消费者提供优惠、多样化以及亲民实惠的快餐。
< class="pgc-img">>1996年乡村基于重庆成立,自成立起公司坚持“好吃不贵”的经营理念,以为顾客提供极致性价比的现炒快餐为核心获得了消费者的认可,门店逐渐扩张。
2010年乡村基门店数量突破100家并成功登陆纽交所,是第一家赴美上市的中式快餐连锁企业,2011年新快餐品牌大米先生于重庆成立。
自2016年开曼乡村基私有化后,公司旗下两大品牌迎来了快速增长期,2018年乡村基门店数量突破500家,2019年公司总餐厅门店数突破1000家。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按2020年收入计算公司在全国中式连锁快餐市场之中排名第一,占市场份额的6.8%,是中国最大的中式快餐直营集团。
< class="pgc-img">>25 年深耕中式快餐,双品牌齐头并进。
作为中国快餐行业领军者,公司通过25年运营中式快餐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与资源,目前公司旗下分别拥有主打川式快餐的乡村基以及定位“上班族食堂”的大米先生两大特色连锁快餐品牌。
? 乡村基:品牌创立于1996年,长期践行“好吃不贵”的经验理念,坚持运用现制现炒的方法并采用精心挑选的食材,向全年龄段消费者提供极具性价比且口味丰富的经典川菜,主要布局于重庆、四川等西南区域,2020年被支付宝评为最受年轻人欢迎的中式快餐品牌。
? 大米先生:品牌创立于2011年,采用现制现炒的方式制作湖南、江浙、广东口味的快餐,致力于打造全新的快餐消费方式,定位“上班族”的“小憩驿站”,为消费者提供堪比正餐的品质化美食。早期主要布局于重庆、四川等区域,立足于大都市的中央商务区,2020年6月入驻上海后逐步走向全国。
< class="pgc-img">>公司门店网络高速扩张,重点布局重庆、四川两大地区。
2020年公司门店数量为 969 家,同比增长14.4%,截至 2021 年三季度末,公司拥有直营门店 1145 家,其中乡村基 602 家以及大米先生 543 家。
目前公司门店重点布局重庆、四川两大区域,门店数量占比接近七成,随着大米先生逐渐布局上海、深圳等城市,公司成功打入华东、华南市场,全国餐厅网络快速扩张。
< class="pgc-img">>1.2 股权结构:创始人家族为实际控制人,公司管理团队经验丰富
公司创始人家族为实际控制人,上市前持股 53.35%。
截至招股说明书最后实际可执行日期,公司的控股股东为公司的两位创始人李红、张兴强夫妇,创始人家族通过直接与间接的方式合计持有公司 53.35%的股份,为公司的实际控制人。
除创始人家族以外公司的前三大股东为天成、SIG 以及红杉中国成长基金,分别持有公司股份 20.42%、14.36%、7.88%。
< class="pgc-img">>公司高管团队经验丰富。
截至招股说明书可执行日期,创始人李红为公司董事长、首席执行官。
公司董事会共有 9 人,包括 3 名执行董事、3 名非执行董事以及 3 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创始人、首席执行官兼执行董事李红在餐厅运营领域具有 25 年的丰富经验。
高管方面,大米先生与乡村基品牌总经理任职时间分别超过 5 年及 10 年,丰富的餐饮行业 从业经验为企业两大品牌稳定的运营与管理提供了支持。
< class="pgc-img">>1.3 经营情况:餐厅收入快速增长,双品牌驱动成长
公司业务由餐厅业务与外卖业务构成,餐厅业务营业增长迅速,受疫情影响外卖业务收入占比提升。
餐厅业务和外卖业务是公司目前的两大主营业务,2021Q1-Q3 公司实现餐厅经营收入 22.6 亿元/+64.5%,外卖业务收入 11.6 亿元 /+44.0%。
从收入占比上看,2019、2020 年与 2021 年 Q1-Q3 公司外卖业务收入占比分别为 26.0%、36.0%、34.0%,2020 年受疫情驱动影响外卖业务收入占比显著提升。
从毛利上看,2021Q1-Q3 公司毛利为 19.7 亿元/+58.0%,尽管受到疫情影响 2020 年毛利略有下滑,随着疫情逐渐恢复公司毛利已实现反弹并较疫情前有所增长。
< class="pgc-img">>乡村基与大米先生双品牌共同驱动,直营模式下收入快速增长。
2021 年 Q1-Q3 乡村基与大米先生分别实现营业收入 18.5 亿元/+32.0%与 15.7 亿元/+101.8%,其中大米先生收入占比逐年提升,2021 年 Q1-Q3 收入占比达到了 45.9%,营收的快速增长主要收益于两大品牌门店网络的高速扩张以及疫情恢复带来的单店业绩改善影响。
其中大米先生单店效益改善明显,2021 年 Q1-Q3 大米先生单店日均销售额达到 1.23 万元/+28.9%;乡村基单店收入增长稳健,2021 年 Q1-Q3 乡村基单店日均销售额为 1.21 万元/+4.0%,2020 年单店收入略有下滑主要是由于新冠疫情以及公司自 2019 年后采用的开设小型餐厅战略影响。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人均消费略有提升,翻台率大幅上市推动大米先生收入快速增长。
受疫情恢复以及餐厅全国化布局进驻上海等外部环境影响,大米先生人均消费略有增长,2021 年 Q1-Q3 每单平均消费额达到 25.9 元/+1.9%。
单店收入快速增长的主要动力还是来自于公司翻台率的显著提升:随着公司在湖北的餐厅业务发展逐步成熟以及疫情后防疫措施放宽,公司翻台率近年来迎来了大幅增长,2019 年、2020 年与 2021 年 Q1-Q3 翻台率分别为 3.3/3.4/4.2。
< class="pgc-img">>乡村基客单价与翻台率受疫情影响略有下滑,整体经营较为稳定。
由于疫情影响下大量餐厅采用保持社交距离的方式影响了客流量以及经营时长,使得疫情期间公司客单价与翻台率略有下滑,2019年、2020年与2021年Q1-Q3客单价分别为22.7元/21.5元/22.0元,翻台率分别为2.8/2.2/2.8,目前翻台率已恢复至疫情前水平,整体经营较为稳定。
< class="pgc-img">>二、中式快餐:行业高速增长,发展前景广阔,龙头逐步发力
2.1行业概况:中式快餐迈入发展快车道,大市场、多品类、强竞争格局凸显
消费升级与生活节奏加快刺激快餐店需求,推动中国快餐行业发展,疫情期间快餐市场占比提升迅速。
< class="pgc-img">>近年来随着中国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以及主要城市的城镇化发展,以及居民生活节奏加快刺激了快餐店需求,带动中国快餐店网络的迅速扩张,快餐收入占比逐年提升。
2020 年中国快餐市场规模已达 8917 亿元,同比增长 10.4%,2016 年-2019 年间年复合增长率高达 10.4%,高于中国餐饮行业平均增速。
此外,中国快餐市场规模占比也在逐年提升,快餐市场规模占全餐饮市场的比重由 2016 年的 22.2%上升至 2020 年的 23.6%,受益于疫情期间外卖渠道的高速发展,2020 年快餐市场占比提升迅速。
< class="pgc-img">>中式快餐迈入发展快车道,具有广阔的增长空间,万亿级市场体量庞大。
作为最符合中国人口味消费习惯特点的细分快餐赛道,中式快餐一直是中国快餐行业的主力军,常年占据中国快餐市场份额的 70%以上。
受益于快餐行业的高速增长,中式快餐同样迈入了发展快车道,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2019 年中式快餐市场规模达到 7557 亿元/+10.0%,2016-2019年间中式快餐行业年复合增长率为 10.2%,与中国快餐行业增速接近。
预计 2025 年中式快餐市场规模将达到 12685 亿元,具有广阔的增长空间。
< class="pgc-img">>从消费者画像上看,中青年群体是中式快餐消费主力军,白领上班族是中式快餐最大的消费群体。
根据中国烹饪协会《2018中式快餐产业餐饮大数据研究报告》,目前中国中式快餐消费人群年龄普遍集中于25-34岁之间,占比高达44%,中青年群体是中式快餐消费的主力军,25-44 岁之间的消费者年龄占比近八成。从职业上看,白领上班族是中式快餐最大的消费群体。
< class="pgc-img">>到店堂食是中式快餐的主要消费场景,疫情推动外卖及打包渠道快速发展。
目前到店堂食、外卖、打包外送是中式快餐购买的三大渠道。
根据欧睿国际,到店堂食的消费频次占中式快餐总消费频次的 40%,是中式快餐目前主要的消费场景;外卖与打包外送的消费频次则分别占 35%与 25%,外卖占比已然接近到店堂食的比例。
这是由于疫情之下餐饮门店要求保持社交距离,消费者无法到店内进行就餐,使得众多餐饮门店都推出了外卖以及打包外带等新模式,而中式快餐主要服务于年轻群体以及上班族,其中 80%以上的中式快餐消费者消费时间均不超过 30 分钟,具有出餐速度快、便携特征的快餐与外卖模式取得了较好的结合,推动了外卖以及外带渠道的快速发展。
< class="pgc-img">>中式快餐赛道内部细分品类众多,粥饭类快餐最受中国消费者认可。
由于中国餐饮文化源远流长,各地丰富的饮食文化使得中餐诞生出了多种细分品类,具体可以分为粥饭类、粉面类、面点类、烫捞类四类。由于覆盖人口基数更广,作为中国国民主食的粥饭类快餐获得了消费者的广泛认可。
在中式快餐的细分品类中,粥饭类是占比约为40%,是占比最大的品类,远高于面点类与烫捞类快餐,最受中国消费者认可,粉面类以近三成的占比紧随其后,近年来两类快餐诞生了大量引领中式快餐标准化的品牌,竞争日益白热化,是未来比较有希望诞生新上市快餐品牌的两大细分赛道。
< class="pgc-img">>中式快餐消费具有较强的区域性差异。
在全国大多数地区中,粥饭类都是最受消费者认可的食品,其中华东区域对粥饭类快餐认可度最高,而东北、西北等北部区域相对于粥饭类则更为偏好粉面类食品,面点类食品最受东北区域消费者的青睐,“南米北面”趋势依旧存在。
由于各地饮食文化具有较大的差异,不同地区的消费者对于餐饮类型的偏好不同,菜品更是可以根据来源地分为八大菜系,使得中式餐饮呈现较强的区域性分布特征,各大菜系中川菜最受市场欢迎。
由于快餐为保障出餐效率具有产品 sku 较小等特征,在异地扩张上会受到更强的区域性限制,这也是导致目前各大连锁快餐品牌存在明显区域性分布的原因。
< class="pgc-img">>大品类小品牌百舸争流,中式快餐各类细分赛道内部竞争激烈。
根据窄门餐眼数据显示,目前中式快餐各大细分赛道品牌数量众多,米饭类快餐以 2418 家的品牌数量位列榜首。目前米饭、小吃、面馆、米粉米线等品类拥有品牌数量均以超过 500 个,各品类代表品牌门店数量普遍突破千家,诸如沙县小吃、兰州拉面等全国性连锁品牌门店数量更是超过 30000 家,随着消费升级趋势的进一步发展,消费者对于餐饮的需求由吃饱的“刚需”转化为吃好的“个性化”需求,使得各类细分赛道内部竞争日益白热化,加之赛道与赛道之间也存在明显的竞争关系,强竞争格局凸显。
< class="pgc-img">>外部环境竞争多元化使得中式快餐行业竞争进一步加剧。
除了赛道内部竞争日益白热化,中式快餐还面临外部竞争多元化的趋势。
一方面,目前各大连锁中式正餐品牌开始尝试孵化新的快餐子品牌,知名火锅龙头海底捞于 2020年推出了主打高性价比炸酱面的“十八汆”、主打汤面+干拌面的“捞派有面儿”两大新品牌,依托于集团高效的供应链以及管理体系加快布局中式快餐赛道。
另一方面,近年来西式快餐本土化进度提速,西式快餐龙头肯德基采用中西结合的方式针对中国消费者持续推出了大量本土化产品,诸如老北京鸡肉卷、香菇鸡蛋粥、热干面、螺蛳粉等具有中式餐饮文化特色的新菜品获得了消费者的认可。
< class="pgc-img">>2.2 行业趋势:中式快餐的标准化与连锁化程度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中式快餐标准化难度较高是连锁中式快餐品牌经营的一大痛点,也是制约中式快餐品牌诞生行业巨头的一个重要因素。
目前中式快餐标准化主要面临着两大难点:
首先是中式快餐制作工艺相对复杂,包含煎烤炒蒸炸等多种烹饪工艺,产品上更是可以根据区域分为八大菜系,对厨师烹饪技能的依赖相对较高,对于追求客流量与出餐效率的快餐门店来说需要大量的厨师人才储备,并且难以保证菜品的口味一致。
其次由于中餐类菜品在冰箱冷冻后复热会造成较为明显的口感流失,现制现炒成为了保证中餐类菜品口感的关键,这对供应链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并且提高了门店的人工成本,使得中式快餐标准化难度进一步提升。
对比中西式快餐我们可以发现,快餐赛道的标准化程度与品牌的连锁化水平具有明显的相关性,粉面类、米饭类快餐由于标准化水平较低限制了头部品牌的门店扩张。
< class="pgc-img">>随着冷链物流与预制菜等技术突破与完善推动中式快餐行业标准化进程,未来标准化水平仍具有较大的成长空间。
2020年中国冷链物流市场规模达到3832亿元,同比增长13%,预制菜市场规模达到2888亿元,同比增长18%。
近年来随着冷链物流和预制菜的快速发展,连锁快餐品牌得以通过对菜品采购、分拣、切菜、调味等环节进行专业化分工提高了运营效率,运用冷藏车向各大门店进行统一配送保证了菜品质量,部分品牌更是通过采用料理包极大地优化了料理过程并确保口味的一致性,使得中式快餐标准化进程迎来了快速发展期。未来随着机器逐渐替代人工、技术赋能餐饮门店,中式快餐的标准化水平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 class="pgc-img">>中式快餐行业连锁化程度仍处于较低水平,采用直营模式的中式快餐连锁品牌增速领跑全行业。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2020 年中国中式快餐独立餐厅的收入为 6590 亿元,占全中式快餐行业规模的近四分之三,行业连锁化程度仍处于较低水平。
随着行业标准化程度的提升,近年来诸如老乡鸡、大米先生等采用直营模式的中式快餐品牌发展迅猛,2015 年-2020 年间中式快餐直营连锁餐厅收入年复合增长率高达15%,远高于中式快餐的行业平均增速的 10.2%,预计未来五年有望继续保持每年15%以上的平均增速。
消费升级以及行业标准化水平的推动中式快餐连锁品牌发展,未来行业连锁化水平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从需求端上看,在消费升级以及居民生活节奏变快的发展趋势下,消费者对中式快餐消费的产品口味、出餐效率、食品安全、用餐环境等要求日益提高推动了行业连锁化的发展;供给端方面,随着中央厨房与供应链的逐步配套带来的中式快餐行业标准化程度日益提高,中式连锁快餐品牌门店可复制性更强,更易通过规模化获取成本优势实现门店加速扩张。
近年来中国快餐行业连锁化率逐年提升,2019 年中国中式快餐行业连锁化率已达 26.9%,预计到 2025 年连锁化率有望达到 30%,随着餐饮供应链技术发展带动快餐行业标准化程度的提升,未来我国快餐行业连锁化率仍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 class="pgc-img">>2.3 竞争格局:市场集中度较低,乡村基为行业龙头,头部品牌逐渐发力
中式快餐行业呈现高度分散特征,行业集中度远低于餐饮行业其他赛道。
由于中式快餐行业具有大市场、多品类、强竞争的市场格局,较低的进入壁垒使得各大细分市场均存在大量的竞争者,中式快餐丰富的口味、多样的品类以及区域性分布的特征也使得各大中小品牌均能够获得一定的发展与生存空间,造就了行业高度分散化的特征,2020年中 式快餐市场 CR5 仅为2.8%,远远低于西式快餐、现磨咖啡、火锅等餐饮行业其他赛道。
< class="pgc-img">>乡村基在中式快餐赛道规模排名第一,头部集团门店高速拓张。
按连锁餐厅总收入计算,2020年连锁中式快餐行业CR5为28.6%,其中乡村基集团以6.8%的规模排名第一,2020年收入为32亿元,2020年公司直营门店增长率为79.5%,在五大直营连锁中式快餐集团中直营门店增速最高,top5中式快餐集团直营门店数量均已超过250家且保持较快的门店增长速度。
< class="pgc-img">>三、高性价比、高标准化、强供应链打造优质中式快餐品牌
3.1 主打极致性价比的中式快餐,重点布局高线城市商务办公区
坚持“好吃不贵”的经营理念,为消费者提供极致性价比的中式现炒快餐。
作为中式快餐行业的领军者,公司 25 年以来长期坚持以合理的价格为消费者提供现炒现制的美味快餐,致力于以快餐价格为顾客提供正餐化的高品质美食,使得高性价比成为了公司菜品最大的特色。
< class="pgc-img">>根据窄门餐眼的数据显示,目前公司旗下品牌乡村基及大米先生客单价分别为20.4元与21.5 元,对比其他中式快餐知名品牌价格优势十分明显。
< class="pgc-img">>采用直营模式重点布局新一线城市商务区及住宅区,覆盖多元化消费场景。
根据窄门餐眼,公司旗下两大子品牌乡村基与大米先生均选择以直营模式重点布局新一线城市的发展战略,在新一线城市门店数占比分别为 86.1%与 81.9%,其中定位“上班族食堂”的大米先生超过 98%以上的门店均为一线及新一线城市,未来几年公司还加速于高线城市扩 张门店网络的战略。
从消费场景上看,两家品牌覆盖消费场景广泛,均选择重点布局高线城市住宅、商务区,其中购物中心与办公场所等商务、办公区域是大米先生品牌的主战场,合计占比超 55%,乡村基选址则更为集中于住宅、学校等居民消费区域,占比合计超 57%。
< class="pgc-img">>3.2 搭建多维度高标准化的运营模式,提高门店运营效率
通过 25 年深耕中式快餐,公司通过搭建了一套包含烹饪工艺、人才培养、会员体系等多维度的高标准化的运营模式进一步优化了门店的运营效率。
高标准化的烹饪流程与监管体系确保菜品质量。
一直以来产品口味的标准化都是连锁中式快餐品牌的一大经营难点,为确保能向在所有餐厅为顾客提供现炒现制的高质量菜品,公司将传统中式烹饪手法与现代化的规模连锁餐厅相结合,通过拆解烹饪传统工艺并将其编排成精细化标准的多道生产工序,为厨师提供专门的烹饪指引,每个菜品都有严格的制作标准以保证菜品的质量、味道与出餐效率的稳定。
搭建完善的员工培养机制,提供充足的人才储备基础。
早于 2014 年,公司便创办了职工培训中心,负责落实公司的培训制度、开发线上学习平台并为区域管理团队、餐厅经理、厨师等重要工作岗位培养和选拔优秀人才,此外公司还在职工培训中心建立了专业的人才库系统,在岗位空缺时为合格的员工匹配晋升机会。
截至 2021 年 9 月 30 日,公司拥有全职员工 9086 人以及兼职员工 2741 人,全职用工中有 8244 人为餐厅员工,占比超 9 成,大量餐厅员工由门店网络中的各家餐馆直接挑选,大多数餐厅经理均由前线餐厅员工晋升,拥有丰富的工作经验以及较高的忠诚度。
截至招股说明书最后实际可执行日期,公司共拥有 2430 名餐厅经理及厨师,其中超过 25%的员工在公司工作时长超过 10 年,充足的人才储备为公司未来的持续拓店计划提供了扎实的人力基础。
< class="pgc-img">>数字会员体系提高客户忠诚度,持续推进餐厅智能化发展。
公司为旗下乡村基及大米两大品牌在主流社交平台上开发了品牌小程序并建立了数字会员计划,客户可以运用小程序便捷地运用数字支付、进行外卖点单以及购买优质食材与畅销品,目前公司已拥有超 700 万名注册会员。
未来三年内,公司将继续为餐厅投入新型智能化设备,包含智能秤、智能结账机等,进一步实现餐厅工作流程的自动化以提升门店运营效率,
3.3 构建高效供应链体系,对上游供应商议价能力增强
构建中央与区域双重供应链团队,精心挑选供应商。
为严格把控供应链产品质量,公司组织了中央及区域两大级别的供应链团队以精心挑选、评估、引进供应商。
其中中央供应链团队负责挑选主要供应商及采购保质期较长的到店食材与消耗品,包含大米、食用油、干货、厨具等,并定期提供合格供应商名单;区域供应链团队负责挑选具有本地供应商以及新鲜食材,包含肉类、蔬菜以及部分地方特色食材,并需定期向中央汇报本地供应商名单以作核批。与主要供应商保持长期合作关系,前五大供应商采购额占比稳定。
近年来公司与各大主要供应商均有长达 3-8 年间的 业务关系,合作关系稳定,代表供应商如中国著名农产品与食物加工企业益海嘉里已与公司达成多年的合作关系,重点为公司供应大米及食物油。
近年来公司前 5 大供应商采购额略有增长,采购额占比稳定,2021 年 Q1-Q3 前五大供 应商采购为 26.3%。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公司对上游供应商议价能力增强,推动原材料成本优化。
截至 2021 年 Q3,公司拥有供应商人数 470 名,相较 2020 年增长 36.3%。得益于公司供应商人数的增长以及分散化采购,公司对上游供应商议价能力增强,推动原材料成本优化,2021 年 Q3 公司实现毛利率 57.6%/+0.6%,并且相较于疫情略有所增长。
< class="pgc-img">>四、财务分析与报告总结
疫情后公司营收与利润双双实现高速增长,盈利能力优于疫情前水平。2019-2020 年公司分别实现营业收入 32.6 亿元/31.6 亿元,实现净利润 0.8 亿元/-0.02 亿元。
受疫情及相关防控政策影响公司开业节奏,造成营业收入与净利润短期承压,但随着疫情控制逐步稳定,公司营业收入与净利润均实现增长,2021Q1-Q3 公司实现总营业收入 34.2 亿元 /+56.9%,实现净利润 1.6 亿元。
从盈利能力上看,2021 年 Q1-Q3 净利率为 4.8%,盈利能力好于疫情前水平。
< class="pgc-img">>原材料、人力成本、租金成本、外卖服务费是乡村基最主要的四项成本,原材料与人力成本相较疫情前略有下滑,疫情期间租金与外卖成本略有提升。
2019-2020 年与 2021 年 Q1-Q3 期间员工成本占营业收入比重分别为 23.8%/22.2%/22.3%,受餐厅网络拓展影响人力成本占比相较疫情前略有减少;折旧与摊销与外卖服务费占比分别为 11.6%/13.8%/11.2%与 6.0%/9.2%/8.5%,疫情期间受公司外卖业务快速发展影响公司外卖服务费占比明显提升。
< class="pgc-img">>高速拓店节奏下,公司的经营性现金流增长迅速。
2020 年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 5.6 亿元/+9.0%,在受到疫情不利因素影响下公司的经营性现金流依旧较为稳定,2021 年 Q1-Q3 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 5.7 亿元/+35.7%,同比增长迅速。
< class="pgc-img">>疫情阶段性扰动下,公司偿债能力逐渐提高。
疫情期间,乡村基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分别由2019年的1.0/0.9/0.56上升至 2020 年的1.4/1.2/0.61,偿债能力逐渐提高,疫情后公司偿债能力基本保持稳定,2021年 Q1-Q3 流动比率/速冻比率/资产负债率分别为1.4/1.2/0.60。
供应链体系逐渐完善提高运营效率。同样由于疫情影响,乡村基存货周转天数与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分别由2019年的27.6 天/3.4天上升至31.1天/5.2 天,但疫情的影响终归只是短期的,随着近年来公司的供应链体系逐步完善,公司的存货周转天数与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出现了明显下滑,2021年Q1-Q3 分别为21.8 天/4.1天,公司运营效率显著提升。
< class="pgc-img">>报告总结:
乡村基是中式快餐行业的领军者,公司坚持“好吃不贵”的经营理念,通过主打极具性价比的中式快餐,重点布局高线城市中商务、办公区域,在高标准化的运营模式以及高效的供应链体系的助力下,成功实现了门店网络的高速扩张,从行业中脱颖而出。
截至2021年 Q3,公司拥有门店数量直营门店数量1145家,其中乡村基602家以及大米先生 543家。
根据招股说明书,公司计划在2022年开设90-110家乡村基餐厅与160-180家大米先生餐厅,在23年开始140-160家乡村基餐厅以及200-240家大米先生餐厅,至2023年底预计公司将拥有门店数量超1600家,通过门店的高速扩张有望带来收入、利润的稳定增长。
五、风险提示
1、宏观经济消费下行风险,外出就餐比例下行风险;2、国内疫情反复,导致线下客流下滑风险;3、门店管控不当导致食品安全风险;4、上游原材料涨价,导致利润率下滑风险; 5、同行模仿,行业竞争加剧风险;6、开业不及预期风险,区域加密导致同店下滑风险。
—————————————————————
请您关注,了解每日最新的行业分析报告!
报告属于原作者,我们不做任何投资建议!
如有侵权,请私信删除,谢谢!
获取更多精选报告请登录【远瞻智库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