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芋泥的秋冬不够甜蜜,没有板栗、南瓜、青稞、红豆的秋冬茶饮……还有什么吸引力!
每年秋冬,谷物类小料一直被品牌青睐。
今年我发现,茶饮品牌都开始尝试谷物复配,古茗、CoCo都可都在上新;一款带馅的“紫薯粉圆”,在小红书获赞6万+。
这是什么玩法?有哪些可尝试的上新思路?
一款“带馅小料”,获赞6万+!
秋冬上热饮,又有新创意。先来看这款“紫薯粉圆”:
它像一颗颗小汤圆,又像“带馅的珍珠”,芋圆内包裹紫薯馅,煮好后晶莹剔透,淡紫色的外皮包裹深紫色的内馅,颜值非常高。
咬开芋圆后,不仅能感受到芋圆的芋头香气和软糯口感,紫薯馅也一并流了出来,可以说是一款小料,双层风味。这款小料,在社交平台上已经有了6W+的点赞数。
除了紫薯粉圆,还有一种豆沙粉圆,将紫薯馅换成了红豆沙,在社交平台上依旧颇受好评。
这种内里包裹馅料的小料,统称为“包心粉圆”,也有人称它们是“袖珍版的水晶汤圆”。
将谷物做成粉圆,冷热饮都能添加,能在水果茶中与鲜果碰撞,提升谷物本身的清爽度,更有健康的概念,也能在奶茶中丰富层次感,增加咀嚼的趣味性。
今年,品牌开始将多款谷物类小料做组合,比如芋泥+青稞、芋泥+板栗等,将两款以上谷物做搭配,有的将谷物打成泥状做挂壁,也有混合在小料中,做升级款小料。
来看看最近品牌是怎么上新的:
谷物复配,秋冬茶饮的新亮点
看了十几个品牌的秋冬菜单,除了上文的“包心粉圆”,谷物复配的玩法,已经流行起来了。
1. 芋泥+紫薯、芋泥+南瓜,挂壁颜值提升
秋冬“主角”芋泥,煮熟后颜色比较暗沉,单纯使用芋泥挂壁,颜值不够高,选择添加南瓜、紫薯复合搭配,进行增色再挂壁,颜色会更鲜亮。
比如杭州的牧白手作,推出的手作·南瓜芋泥轻乳茶,将南瓜泥与芋泥组合后挂壁,颜色鲜艳,让人眼前一亮。
图源大众点评
>乐乐茶之前的产品芋泥紫薯烧,就是芋泥混合紫薯泥做挂壁和底部小料。
2. 青稞+芋泥,古茗和CoCo都在上
几年前,就有CoCo都可将青稞和芋泥做搭配,推出常驻产品鲜芋青稞牛奶、鲜芋红豆牛奶。
今年10月,古茗上新芋泥青稞牛奶,也是将芋泥与青稞做结合,用芋泥的软糯搭配青稞的嚼劲,趣味性和咀嚼感都有了。
3. 银耳+麦仁,养生的效果拉满了
比如茶主张上新的雪耳麦麦奶茶,把银耳米酿和麦仁结合,推出养生奶茶。
便利蜂的不眠海也在不久前上新雪绒小南瓜奶茶,也是南瓜泥+燕麦颗粒的组合。
图源大众点评
>——综合来看,多款谷物组合,层次感和温暖感都能满足。
茶饮品牌不再满足于只用一款谷物小料,开始在此为基础上进行复配,围绕颜值和口感做升级。
今年谷物复配流行,有4个原因
1. 五谷类奶茶,到了口感升级的时候
芋泥、血糯米等小料已经流行了很久,一种谷物的口感和风味,已经让大众审美疲劳,市面上常见原料被大范围使用开发,可挖掘性变少。
供应链升级,品质优化的同时,复配谷物提上了菜单。
荔制茶的研发李昊燕告诉我,谷物的复配主要是为了增加产品的口感,最终目的是增加产品的趣味性,弥补原产品达不到的口感和香气。
今年10月,书亦烧仙草推出了板栗芋泥伯爵奶茶,芋泥自带绵密感,再加入板栗,提供了坚果香气,也具备更丰富的咀嚼感。从研发角度看,板栗不如芋泥绵密,芋泥不如板栗香气浓郁,两者结合,绵密与香气都能满足。
2. 多种谷物,口感饱满又降低“罪恶感”
多料,一直是近两年的趋势。一杯多种小料,能尝到丰富的口感,性价比突显。
但多料也带来了高热量的心理负担,每一口都罪恶感满满。
而复配谷物,是一个兼顾的思路:满足了多料的高性价比,谷物又降低了摄入过多热量的“罪恶感”。
3. 供应链升级,谷物可选择的范围广了
供应链升级,不仅是成本的下降,原料的品质也开始提升,这为复合谷物的使用提供了基础。
谷物的范围,从逛超市就能看出来。
板栗南瓜、贝贝南瓜、荔浦芋头、大红袍板栗……谷物有了更多的姓名和品种。
贝贝南瓜
>这与茶饮需要的价值感相符合:有标签,有产地,范围和口味都丰富了,借助产地、品种,可以提升一杯饮品的价值感。
比如芋泥。从以往的芋头+牛奶,升级成了荔浦芋头+冷藏牛乳/特浓牛乳。
奈雪的茶今年上新的焦糖板栗宝藏茶,就特别使用了肉质细腻的大红袍板栗;瑞幸的南瓜系列,则用了爱碧斯南瓜。
谷物的品种更多了,做复配的可选择性大大增加,品牌可以通过新原料的特色,进一步做产品升级。
能卖火的复配谷物奶茶,有哪些秘诀?
综合来看,上新一款复配谷物奶茶,有哪些需要注意的点?还有哪些可挖掘的价值?
如今,芋泥、青稞这种小料已经非常成熟,需要注意的就是不同厂家制作的风味是否自然,工业味是否过重。
从产品选择上看,考虑消费者接受度,香芋无疑是最好的切入点。将芋泥与其他谷物做复配,随后是青稞、紫薯、板栗、南瓜等谷物。
从搭配上看,目前市面上的复合谷物类饮品,多半是与牛乳做搭配,在搭配奶茶中,主要体现谷物的价值感和丰富饮品的层次度,搭配上几乎没有什么禁忌,用在热饮中增加饱腹感和温暖感,冷饮中丰富口感。
复配谷物在热饮中的表现更自由,而在冷饮中则需要注意温度的控制,馅料状小料(芋泥、板栗泥等)在冷饮中不容易融化,在出品时需要提醒消费者搅匀后饮用。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冷热饮,都需要把握颗粒感的大小。颗粒太大,吸管无法吸入小料,颗粒太小则缺少风味。
与水果茶搭配,则需要考虑平衡谷物和鲜果的融合度。水果茶本身具备清爽感,再加入谷物后整体口感会更加饱满,但在水果茶中更建议使用包心粉圆类复合谷物小料,以Q弹软糯为重点,和果粒的脆爽做碰撞。
报讯(记者 陈泥)在外卖平台上使用不实经营信息,湖里区一家“幽灵餐厅”近日被市场监管部门立案查处。
据介绍,“幽灵餐厅”是指有些外卖商家在现实中根本没有实体店面,或者已经关门倒闭,但依然活跃在各种外卖平台上。这种有名无实或不在登记地址经营的商家,由于缺少监管,卫生环境通常较差,食品安全堪忧。
近日,殿前市场监管所执法人员在监管中发现,饿了么平台上一家名为“麦麦司炸鸡汉堡奶茶”的店铺,其营业执照“厦门市湖里区麦麦司汉堡店”已于今年3月21日注销,但截至6月,该店铺仍通过饿了么平台从事网络订餐服务。
根据线索,执法人员前往麦麦司汉堡店公示的经营地址,现场检查发现,该地址为一家自助抓娃娃店铺,并没有任何餐饮服务经营迹象。这不正是所谓的“幽灵餐厅”吗?
这里的炸鸡奶茶究竟出自何处?安全是否有所保障?
执法人员进一步摸排发现,该场所的前租户在附近还有承租另外一家店面,而且正是网红炸鸡店铺。随即,执法人员赶到该店铺所在地进行核查,该家店铺为“厦门市湖里区陈淑萍小吃店”,现场放置有多台手机,同时经营多家外卖平台店铺,其中正有执法人员找寻已久的“麦麦司炸鸡汉堡奶茶”,“幽灵餐厅”的炸鸡奶茶也正是出自这里。
经过全面检查,殿前所责令经营者立即停止经营信息不实的外卖平台店铺,并接受进一步调查处理。目前,该店铺已被平台下架。
“幽灵餐厅”绝不是偶发现象,也不是外卖平台的唯一安全隐患。市场监管部门表示,下一步将立足“线上线下全覆盖”监管思路,建立日常监管与突击检查相结合的动态监管机制,持续提升对第三方外卖平台的巡查频次,坚持问题导向,以查促改,严厉打击网络订餐市场违法违规行为。同时,加大对网络餐饮典型案件的曝光力度,以案例震慑倒逼网上食品生产经营者规范经营行为。
作者:陈泥
来源: 厦门日报
一场大雪过后,气温的接连骤降促使“暖经济”逐渐升温,“暖胃又暖心”的热饮产品迎来了消费旺季。近日,西安多家茶饮店的主推产品增加了大量热饮新品,除了能给消费者带来生理感官上的温暖之外,今年的热饮之战又有哪些新的产品出圈呢?
初雪正当时
热饮逐步走向招牌C位
初雪之后,骤降的气温让人们在增添衣物的同时也物色起了保温用品,而一口入喉就能带来全身温暖的热饮也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人们的手边,热饮也正式承担起了“过冬”的重任。
11月6日,奈雪的茶推出“霸气银耳炖梨”,手工去皮去核炖煮梨肉,并加入银耳、红枣、枸杞、马蹄,满满大半杯的料,银耳胶质满满,被网友称为“奈雪最懂女生心思的饮品”。之前,喜茶联名《甄嬛传》的热饮“大橘画梨”,选用的是当季的蜜橘,再与新鲜皇冠梨碰撞出冬日沁甜,网友评论:“这当真是极好喝的。”11月15日,CoCo的暖冬新品“栗栗爆米花奶茶”采用黄茶作为茶底,天然的炒米香搭配栗子泥,再加上焦香爆米花,不仅好喝还好玩。同样是11月推出的沪上阿姨的新品“鲜炖整颗梨”选用一整颗梨,造型特别,梨肉融合乌龙茶茶香,闻起来一股清香味道,银耳、枸杞、红枣的添加,让热饮更加暖胃。11月25日,古茗也推出了冬季新品“青柠半熟芝士抹茶”,选用高品质抹茶茶汤青柠半熟芝士酱融合,口感更加清新高级。
随着越来越多的热饮产品上新,各大茶饮品牌开始调整冷热饮产品比例,热饮产品逐渐增多且开始走向招牌C位。例如喜茶、柠客·手打柠檬茶等多家茶饮店都在门前竖起了推荐热饮新品的标识牌。而在线上,大多品牌的菜单一栏中增加了“热饮”选项。记者发现,在喜茶的线上点单页面中,还专门设置了“热饮推荐”,据西安金地广场喜茶店内工作人员表示:“目前店内可做热饮的产品占比超50%。”
奶茶小料升级
玉米、芝麻等谷物茶饮出圈
在喝冬季热饮的时候,里面的各味小料也是品味热奶茶中的一大乐趣,除了芋泥、珍珠等往年的秋冬经典小料之外,今年的奶茶配料表中还开发出了不少新款小料,受到不少消费者的喜爱。如:书亦烧仙草将芋泥与板栗结合,推出板栗芋泥伯爵奶茶;瑞幸推出2款南瓜饮品;CoCo都可上新金玉荞麦奶茶,荞麦与黄茶组合,搭配牛乳;古茗上新芋泥青稞牛奶,青稞与芋泥、牛奶搭配;茶主张上新雪耳麦麦奶茶,将麦仁、米酿与银耳结合等。在这些新品当中,南瓜、荞麦、青稞、麦仁等五谷类小料占比增多,这也是商家抓住了消费者注重养生的一种表现。
消费品行业资深投资人吴晓鹏表示,冬季是饮料市场的传统淡季,热饮的推出更多的是为了弥补因季节带来的市场损失,较大程度地延长产品的销售周期,维护好终端客情,进而能维持着较好的品牌势能。
五谷的元素在茶饮中并不陌生,但多以小料的形式出现,而今年却可以发现不少茶饮品牌选择以谷物为主角做出了创新。“最近许多茶饮品牌都推出了新品,我们宿舍的女生就一直凑着一起点尝鲜,所以也知道了很多新品。”一位在校大学生张蕾表示,除了一些奶茶外,最近也迷上了玉米、芝麻等谷物奶茶,例如沪上阿姨推出的超轻玉米乳和超轻茉香玉米乳;CoCo都可推出的嘿芝麻牛乳茶,还有椿风推出的山药开心果牛乳、山药黑芝麻小圆子等产品。“这些产品简直就是把健康两个字摆在明面上,热热的一杯喝起来不仅能让人感到温暖,喝起来也不会感觉到负担。”
高增长的市场需求
热饮经济持续发展
11月30日,记者在星巴克曲江创意谷店内看到了正在购买热饮的沈女士,她表示:“西安这两天的温度骤降,一杯热饮配着冬日的雪景,热气腾腾才是过冬的正确打开方式嘛。”该店店员表示:“11月以来,顾客点单的热饮单量就在逐步上升,随着这两天气温骤降,外卖的订单也多以热饮为主了。”
“不时不食”,在国人的传统饮食观念中,依据不同的时令来食用不同的食品已逐渐成为一种习惯。从偏爱新鲜应季食材到如今迎合气温变化而兴起的热饮,气候正在食品饮料创新中,在细分市场的塑造中扮演愈加重要的角色。据GlobalData发布的《亚太热饮行业的机遇:高增长经济体提供的机遇分析》报告指出,到2022年,亚太地区热饮市场规模将从2017年的1593亿美元增加到2159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达6.3%,庞大的市场和旺盛的需求尤为显著。
“开发热饮产品,需要平衡消费者口味、温度升高对保质期影响、技术保障等多方面因素。在这些方面,饮品企业还需加速突破。当前中国的年轻消费者都注重安全和健康,提倡喝热饮,品牌们推出的热饮产品符合消费者的消费趋势。”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在采访中表示,热饮市场的兴起,关键在于终端。它需要与消费者之间的黏性更强,升级服务体系,来增加单店销售的机会以及频次。以冷饮为主的饮料行业已经出现下滑的趋势,布局热饮会是企业完善全品类的措施,并能够成为一个新的增长极。 华商报记者 申伊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