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上市,都是很多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选择。
而今年的IPO行情却不太好,尤其是随着IPO上市的收缩,不少企业纷纷把自己的IPO申请都撤回了,尤其是像是在餐饮类企业更是多家企业撤回IPO申请,比如8月底已经折戟IPO的老乡鸡,而近期一家知名餐饮连锁德州扒鸡的IPO也撤回了。而其他几位餐饮类企业,如今依然是IPO审核依然没什么进展,包括老娘舅、幺麻子食品、认养一头牛等等。
< class="pgc-img">>9月25日,上交所网站显示,德州扒鸡IPO审核终止,形式上依然是公司主动撤材料。作为一家以佐餐卤制品的副食品加工企业,其实走的是餐饮行业的边缘产业。而德州扒鸡是在去年7月份提交的上市材料的,在今年3月份平移上交所审核,并且在3月底收到首轮审核问询,但是德州扒鸡却迟迟没有回复,如今时间已超过半年,“败军之像”尽显。
01
按照时间来看,在上交所的公告上,今年3月1日受理了山东德州扒鸡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德州扒鸡”)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沪市主板上市的申请文件,并且对于其按照规定进行了审核。而到了下半年的9月13日,德州扒鸡和保荐人国泰君安提交了撤回IPO的申请,9月25日,上交所对于德州扒鸡的上市申请终止审核。
其实,对于德州扒鸡会退市,早就有苗头了,毕竟从去年7月提交上市申请,结果在审核制下,苦苦等了7个月,到了今年2月份才收到证监会的反馈意见,要求回答高达51个问题。很多业内人士表示,这其实就是要求公司在知难而退了。
< class="pgc-img">>但是,对于德州扒鸡来说,并不想就这么放弃上市,还没来得及回答这一系列问题,就急急忙忙在全面注册制实施后平移上交所审核,于3月1日重新获得受理,而在3月30日收到首轮问询,但是上市的流程就卡在这里了,之后一直没有看到公司的回复函在哪里,也没有看到更新的新的财务资料,直到这个月13日,德州扒鸡和保荐人国泰君安主动撤回申请材料。
作为一家以扒鸡产品为主,其他肉熟食为辅的卤制食品研发、生产和销售及山东省德州市内的食品超市经营业务的公司,德州扒鸡在2019年到2021年的实现营收分别是6.87亿元、6.82亿元和7.2亿元,而三年的净利润分别是1.22亿元、9453.38万元、1.19亿元。公司的营收增速放缓,而净利润还有下滑的趋势。
< class="pgc-img">>而2022年的上半年财报上,公司的营收是3.18亿元,并且净利润仅剩下3742亿元,均不足2021年的一半,下滑趋势更加明显。虽然,公司表示,其实是疫情导致公司的业绩下降,但是,所有的行业都是如此啊。
02
对于德州扒鸡来说,如果此次上市不成功,随着IPO的收缩下,那么以后上市更加艰难了。
< class="pgc-img">>此次,德州扒鸡准备发行不超过3000万股,且发行数量占发行后总股本的比例不低于25%,融资7.58亿元,募资的主要目标是用来投向苏州公司新建食品加工项目、速冻扒鸡生产线建设项目和营销网络及品牌升级建设项目。
而在证监会的51个问题上,公司涉及的问题也不少,包括监管层对公司改制、股权转让、食品安全、员工社保等问题颇为关注。
< class="pgc-img">>作为一家食品加工企业,这其实也是一个家族企业,其中崔贵海、崔宸、陈晓静其实就是这个公司的背后实控人,其中崔贵海与崔宸系父子关系,崔贵海与陈晓静为夫妻关系,崔氏一家三口合计控制公司60.06%的表决权股份,为公司共同实际控制人。
而在此前,其实德州扒鸡是一家由全民所有制企业扒鸡总公司改制而来,对于这个改制的背后,监管部门要求说明当时的相关资产处置是否符合法律规定,并且有没有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并且,这家公司跟上个撤回的老乡鸡一样,它在报告期内存在没有给部分员工未缴纳社会保险及住房公积金的情形,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等相关规定。
< class="pgc-img">>对于没有缴纳的情形,证监会要求说明是否存在违法行为,并且没有给缴纳足够的社保和公积金的原因、人数和金额等等。
作为一家要上市的企业,却不给员工足够的福利,这怎么算得上能上市的企业呢?如今还在申请IPO的餐饮类企业仅剩下老娘舅,这家公司也是在去年7月份提交招股书的,如今跟德州扒鸡一样,也是卡在了首轮问询上,也没有回复问询,现在看来也是凶多吉少。
随着IPO的继续收缩,未来上市更加艰难,这些不符合规定的企业,还是要整改好才行。
源:【海报新闻】
10月11日,一则有关知名作家韩寒的消息冲上热搜,有投资人爆料韩寒此前因开“很高兴遇见你”餐厅亏损上亿元,该投资人也亏损上千万元。
据媒体报道,韩寒2014年时曾开过一个餐厅,叫“很高兴遇见你”,因环境文艺、格调清新,一度火爆,且有大量连锁店遍布全国。但在2018年,“很高兴遇见你”被曝出大批量倒闭。谈及该餐厅倒闭和失败的原因,该投资人表示,核心原因就是本末倒置,名气响,但餐品太难吃。“到后期就算想改进食品也已无力挽救,因为口碑已经臭了。”
近年来,为了拓展自己的事业领域,明星涉足餐饮业的情况并不少见,比如陈赫的“贤合庄”、薛之谦的“上上谦”串串香火锅、郑恺的“火凤祥”、黄晓明的“烧江南”、孟非的“孟非的小面”等品牌,都曾一度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然而,随着时间推移,上述品牌最终都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
明星进军餐饮业为何总以失败告终?首先,餐饮业的竞争激烈,市场变化快速,明星对餐饮行业的专业知识和经验相对缺乏,缺乏对市场需求和消费者口味的准确把握。其次,明星的名气虽然能够吸引顾客的关注,但若产品质量不过关,口碑不佳,很难长期吸引顾客的回头消费。再者,明星的身份和形象与餐饮业并不完全契合,他们更多时候是娱乐圈的明星,对于经营管理餐饮业可能并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此外,明星身份所带来的高调和炒作,往往会增加经营的风险和压力。
总而言之,明星进军餐饮业并非没有机会成功,但需要更多的专业知识、经验和热情投入。开一家餐厅不仅仅是有一个好的创意和名气,更需要精心的运营和管理。明星们应该认识到餐饮业并非轻松的副业,要想在这个行业中取得成功,需要真正的专业经营和管理,只有真正了解市场需求,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注:文案、配图均由AI生成,由海珑智能采编工具箱制作。
海报新闻编辑 杨童童
本文来自【海报新闻】,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场轰动一时的明星餐饮繁荣梦,如今却纷纷撑不下去了,这不禁让人唏嘘。那些曾经我们排长队只为一睹的明星餐馆,现在只能在记忆里慢慢寻味了。是什么让这些曾闪耀的星辰变得这么暗淡?让我们来揭开这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
曾经,黄晓明的西装革履,每次出现在分店总能引发一番轰动。店门口挂着“老板来巡店”的大旗,似乎在告诉每一个路过的人,这里的烤肉可是有明星的加持哦!食客们在等待的时候,甚至能听到服务员喊出“405号,晓明哥请你吃饭了”的温馨呼叫。各种媒体和网红探店也是赞不绝口,仿佛这里不仅卖的是美食,更是一种明星的光环。
不过,好景不长,当这些明星餐饮品牌开始面临真正的市场考验时,问题接踵而至。加盟商发现,明星的名气虽好,但并不能长期抵御食客对品质的严苛要求。粉丝们初期或许会因为喜爱黄晓明而光顾几次,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如果食物的味道和服务不能让人满意,再大的明星效应也难以为继。
就拿黄晓明的烤肉店来说,虽然开业初期人气火爆,但随着食物质量和服务的问题逐渐暴露,消费者的热情迅速冷却。更别提,当明星开始从店面的广告和宣传中消失不见,那种“老板亲自看管”的营销噱头也就随之破灭。消费者感觉自己不过是被营销策略短暂迷惑,信任感开始严重下降。
而郑恺和陈赫的餐馆也不例外,面临着类似的命运。郑恺的火锅店一度因为装潢设计被指抄袭,食品安全问题也时有耳闻,这让本就摇摇欲坠的品牌雪上加霜。陈赫的火锅店则是在扩张过快后,遇到了市场饱和的困境,高达九成的门店不得不关门大吉。
这一系列倒闭潮反映出一个严峻的现实:明星的光环并不能完全转化为餐饮业的持续成功。明星虽然可以借助自己的影响力快速吸引顾客,但如果不能在餐饮本质——食物和服务上下功夫,这样的成功只是昙花一现。
更加让人深思的是,这种失败不仅仅是商业模式上的败北,更是对粉丝情感的一种背叛。当粉丝们以为自己是在支持偶像的同时也能享受到美食的时候,最终却发现自己只是营销策略中的一环。这种从天堂到地狱的转变,无疑让每一个真心支持的粉丝感到心寒。
对于明星本人而言,这样的失败也是对其公众形象的一大打击。从多元化尝试的光鲜亮丽到声誉上的巨大风险,明星们在处理这样的危机时往往显得手足无措。他们可能初衷是好的,想要在不同的领域尝试和展现自己的能力,但当这些尝试因为缺乏专业性而导致失败,那么这样的“扩展”就可能变成一个负面案例。
而对于餐饮行业来说,明星餐饮的失败也是一种警示。它告诉行业内的其他人,餐饮业是一个需要极高专业性和细致入微管理的行业,不是每一个带着光环来的人都能在这里走得长远。这也是为何很多资深的餐饮业者对明星餐饮品牌的快速崛起持保留态度的原因,他们知道,持续的品质和服务才是王道。
再来看看其他明星的尝试,比如杜海涛的辣斗辣火锅和关晓彤的天然呆奶茶,这些品牌也都面临着类似的问题。从一开始的明星光环吸引,到后来的经营问题频出,再到消费者和加盟商的信任危机,这似乎已经成为了一个不幸的模式。
这一切都引发了对相关法律和监管的深思。明星在推广自己的餐饮业务时,是否应该有更清晰的规定和指导?消费者的权益又该如何保障?这些问题不仅需要业界去思考,也需要相关部门给出更明确的方向。
总之,明星餐饮品牌的集体倒闭,不仅仅是一些商业失败的简单叠加,更是对明星跨界经营模式的一次深刻反思。这些案例告诉我们,不论是明星还是普通投资者,都应当认真对待餐饮这个行业,不能仅仅依靠光环和营销来吸引顾客。真正的成功,是建立在对产品和服务持续精益求精上的。
而对于我们普通消费者,也许在追星的同时,更应该用理性的眼光去选择那些真正能带来美好饮食体验的餐厅。明星的名字可能是个加分项,但绝不应该是我们选择餐厅的唯一理由。在这个看似繁华实则残酷的餐饮市场中,让我们带着一份清醒,品味那些真正值得回味的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