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 红餐网
作者: 刘佳
开店热潮褪去之后,“小酒馆”模式已进入洗牌期,若不及时打破囹圄、升级创新,大批小酒馆或将面临淘汰的风险。
< class="pgc-img">>在金庸笔下的武侠世界中,酒馆,是个自带社交属性的讯息交流驿站,也是最能彰显江湖情的地方。各路英雄好汉往木凳上一坐,宝剑暂放一边,点上标配的二两牛肉一斤白酒,尽显豪情。
而当下,在酒馆喝酒的英雄豪杰正逐渐变成“酒零后”。相关报告显示,90后酒类消费者提速增长,其中95后人均消费增速最快,啤酒、洋酒、果酒、葡萄酒等品类正在不断“抢占”消费者的酒杯。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摄图网
低醇化的酒消费正成为趋势。在餐饮业,酒水与饮料之间的边界也逐渐模糊化。一批餐饮品牌不断探索“餐+酒”模式,“小酒馆”的热潮此起彼伏。
< class="pgc-img">>巨头相继入场, 酒馆江湖风起云涌
今年年初,湊湊火锅在北京三里屯推出品牌首家“火锅+小酒馆”模式的新式火锅店,中午卖火锅、下午卖奶茶、晚上则变身成灯红酒绿的酒吧,营业到凌晨两点。
据红餐网(ID:hongcan18)了解,这是湊湊继“火锅+茶饮”后,又一次跨界融合的新尝试。湊湊CEO张振纬表示,如果首店成功,未来不排除会走“餐+酒”的场景融合模式。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凑凑火锅微信公众号
近两年,火锅行业的“小酒馆”模式渐渐兴起,香天下、豆捞坊等火锅品牌或纷纷增加酒类产品 ,或在装修上引入酒馆主题,呷哺呷哺、湊湊等品牌则开始尝试以酒文化为特色,将产品、场景融合得更加紧密。
除了火锅外,以西贝、老乡鸡、鼎泰丰为代表的中餐馆也一直在探索“餐+酒”模式的边界。
2020年3月,老乡鸡华南首店在深圳开业,全时段经营包括早餐、午餐、下午茶、晚餐、酒吧等场景,白天做快餐,晚上变酒吧,营业时间也从早上10点到凌晨2点。据了解,这家店内设有酒吧吧台,有数十款啤酒和现做鸡尾酒。
2020年,西贝酸奶屋也推出了啤酒夜市,咬金唐风酒馆生意爆火;2019年9月,鼎泰丰北京太古里店(小笼包专卖店)也设置了专业的调酒吧台,并雇佣了侍酒师驻店。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西贝莜面村官方微博
咖啡和新茶饮头部品牌也纷纷开始“微醺模式”。
2020年4月,国内首家星巴克酒吧在上海外滩开业,完整地引入了酒吧的体验;几乎在同一时间,奈雪酒屋BlaBlaBar也开始在全国迅速扩张。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奈雪的茶Nayuki官方微博
针对餐饮业这阵”酒馆”热潮,一位业内资深人士告诉红餐网:“餐饮大佬们集体盯上‘餐+酒’赛道,将引发一轮餐饮行业模式创新的‘海啸’,未来四年或将是‘餐+酒’的黄金时代。”
< class="pgc-img">>有人欢喜有人愁
小酒馆的生意两极分化
事实上,“餐+酒”这一模式,最具代表性当属2018年左右兴起的川渝小酒馆。
小酒馆最早起源于川渝地区,豪爽的川渝人没事就爱约上同事朋友,去藏在街头巷尾里的小酒馆喝喝小酒吃吃小菜,一口麻辣十足的菜,就一口酸甜适度的果酒,享受惬意。
前几年,酒馆模式从川渝地区走向了全国,各大一二线城市冒出了一批网红小酒馆,成为年轻人追捧的打卡地。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摄图网
小酒馆大火时,红餐网也曾实地调查报道过(点击阅读:小酒馆模式火了,餐饮靠“吃吃+喝喝”怎么赚钱?),两年后的今天,它们的生意又怎么样呢?
俗话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为了搞清楚风口过后的小酒馆生存现状,红餐网记者特地又去跑了广州两条最繁华的酒吧商圈——体育西横街和江南西,实地探访了多家小酒馆。
其中,体育西横街也是我们2018年报道小酒馆风潮时跑过的地方,当时,这里遍地都是小酒馆,前后不到200米就有3家小酒馆营业。
从探店的情况来看,繁华的广州体育西路商圈,小酒馆的经营状况普遍低迷,除了个别两家品牌门店依旧热闹,其余大部分小酒馆都门庭冷清,生意已经今非昔比。
记者走访的第一家店,生意十分清冷。该店处于体育西路地铁站旁一条繁华的路上,以“湘菜+果酒”为招牌菜品。但即便有这么好的选址优势,什么时间点要补充一下,两层的店面里,只能看到一位看似店员的人在就餐。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红餐网摄
当记者问其店员,今天店里的人怎么这么少时,店员表示,现在来店里喝酒的人已经不太多了。
话音刚落,在厨房里炒菜的师傅走了出来,蹲在店门口抽起了烟。他身后的玻璃上贴着四开大的白底红字招聘启事:“招砧板,服务员,湘菜厨师,工资面议。”直到记者离开,店里都没有其他人进来用餐。
2018年,红餐网走访这条酒馆街时曾报道过一家叫做“繁·醉花亭”的加盟小酒馆,它曾是一家人气颇高的网红打卡地,当时才创立不久,就已经在在全国开出了10余家分店。
但如今记者走访却发现,“繁·醉花亭”的门店早已更换成卜卜贝和牛肉火锅。随后,记者在美团上查询发现,“繁·醉花亭”广州的两家、深圳的一家分店都已经是闭店关门状态,门店电话也打不通了。
< class="pgc-img">>△昔日的“繁·醉花亭”店址 图片来源:红餐网摄
除了体育西横街外,记者还走访了广州另一著名的江南西青竹大街酒吧街,这里的情况跟体育西横街类似,只有一两家门店生意较好,其余的都相对冷清。
3月6日,记者来到广州江南西富力海珠城一家主打烤肉喝酒的小酒馆。
在手机点单APP上可以看到,这家店菜单上的酒只有一种,且最低价格为88元。从现场餐桌消费的大概情况来看,整个店里并没有几桌顾客点这种酒。
△图片来源:红餐网摄
记者观察发现,这家店收银台旁边摆了一排冰柜,琳琅满目的啤酒洋酒在里面整齐地排开,但是这里离就餐区较远,很少有顾客会过来挑选酒品。有店内的顾客告诉记者,“我们都是为了吃烤肉才来的,再说等会儿出去还要逛街开车,喝酒不太合适。”
在商超外的街边小巷,有一家主打怀旧中国风装修的“江湖边”小酒馆。与上一家小酒馆的冷清不同,这家店已经坐满了二三十岁的年轻人,几乎每一张桌都点了一壶酒。
据店员介绍:“今天刚好是周末,过来消费的人会比较多,用餐的话需要再等等。”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摄图网
另一家贰麻酒馆,也是前两年趁着小酒馆的风口兴起的,如今生意也不错。贰麻酒馆的店面主打古风+赛博朋克的混搭风。一楼有驻唱,楼顶环境很好,可以看到广州塔。
从菜单中可以看到,店里的酒非常有创意:加了奥利奥的熊猫酒仙、白酒巧克力冰淇淋混在一起的特调酒、适合朋友分享的九碗酒、以一整个西瓜为盛具的瓜西西......光是名字就能勾起顾客的好奇心。
至于这里的菜品,消费者评价:“人均110元,东西很好吃,面、钵钵鸡和冒菜水平超过其他同类型饭店。爆浆兔腰特别好吃。”
正如金庸武侠小说中很多很多的小酒馆一样,他们见证了各门各派的荣辱兴衰,也送别无数风流侠士。记者实地调查后也发现,当下的这些小酒馆,也如各大门派一样,有的兴盛、有的破败、有的甚至消亡。
< class="pgc-img">>热潮之后,小酒馆遇冷原因几何?
踩在酒饮消费的风口上,小酒馆的生意本应逐渐向上走,但如今品类的生意却两极分化明显,真正火起来的、让业内以及消费者印象深刻的品牌也没几个,为什么?
在实地走访之后,红餐网也采访了业内资深人士,并总结了以下几点原因:
1. 没有记忆点,同质化严重
“其实环境餐品都差不多,几张木桌子木椅子,江湖古风的氛围,不打开菜单我都能猜到他们卖的是小陶罐装的果酒。”一位在番禺读大四的95后告诉记者。
确实正如她所说,目前市场上大部分小酒馆,店面装修和餐品结构同质化较严重,品牌辨识度非常低。
比如,大多数小酒馆都主打江湖古风,菜品多以川湘菜、下酒菜等为主,凉菜居多。至于果酒,虽然每家门店都强调自己的果酒“独门自酿”,但口感风味并没有太大差别。
△图片来源:红餐网摄
“每个城市的文化土壤不一样,做冷吃凉卤系列的川菜,再加一些中式调酒,这种模式已经呈萎缩的趋势了。”霸王虾创始人袁烨在成都见证了多个小酒馆的兴衰,他认为,过去川渝小酒馆模式缺乏一个整体的升级,从用餐体验来讲已经对年轻消费者产生不了吸引力。
2. 消费群体有限,难接回头客
袁烨表示,在川渝地区的小酒馆里,女性顾客的比例非常高,“比男性高出很多”。
“小酒馆产品方面大多主打口味甘甜、度数不高的果酒,这类以年轻女性为主的顾客群体较难破圈,受众面实在是有限。”
此外,相较于主食,喝酒属于低频消费,酒馆不如正餐受众面广;且年轻人饮酒都有“追求新鲜感”的心理,打卡完这家,下次就去另一家了,小酒馆难接回头客。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红餐网摄
3. “慢”文化导致翻台率慢
小酒馆的情感导向在于“慢”,在于社交和解压,这是它独备的属性。但“小酒小菜慢慢聊”,主张“慢”的小酒馆都会面临整体翻台率低问题。
午市的客人本身就比较少,到了晚上,餐位又会因为翻台慢而变紧张,形成恶性循环。记者在实地走访时,就看到一些小酒馆顾客面前桌上的烟灰缸里插满了烟蒂,可见他们已经坐在这里聊了很长时间。
一位资深人士表示,午市不足,晚市翻台慢,小酒馆非常容易面临看着热闹,其实营收入不敷出的情况,导致经营难以维系。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红餐网摄
4.市场尚在培育期,未形成规模
我国的轻酒饮文化尚在发展中,远不如欧美、日本常态化,而且国内年轻人对酒的品鉴能力也不足,因此酒的销量是有限的。
“真正懂得品酒的人、爱酒的人,喝酒的首选肯定不是小酒馆。”袁烨说。“现在的年轻人喝的是气氛或者是范围,或者是整个欢乐的一个一个一个体验。”
他表示,在经营困境和文化差异影响下,小酒馆在国内并没有形成为大众所熟知的品牌,且市场尚在培育期,资本不会大规模进来。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摄图网
5.开在巷子中的酒馆,难以引流
很多小酒馆喜欢选址在七拐八拐的巷子里面,更具市井气的,更能让顾客放松,但是这样的地理位置很难找。记者在打卡江南西小酒馆时,就在青竹大街的小区巷子里看着导航差点迷路。
受制于选址,这些小酒馆的曝光度极低,必须投放大量的营销广告,否则很难引流。
以上诸多原因,都是当下小酒馆面临着的诸多窘境。开店热潮褪去之后,这种模式已进入洗牌时期,若不及时打破囹圄、升级创新,终将面临淘汰。
正如一位业界人士所说:“小酒馆再不进行创新升级,是没有出路的!”
小 结
总的来看,小酒馆虽距离规模化还有一定距离,但是逐渐升级的消费趋势也赋予了它无穷的潜力,独特的、有性格的品牌若能随着顾客的需求做出升级,将永远不缺生长空间。
竞争激烈的国内餐饮市场中,市场集中度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提升,一些头部企业为此纷纷将融资目的地瞄准了港股市场。
不过近两年鲜有企业能成功获得港交所入场券,例如,小菜园、捞王、七欣天、乡村基、杨国福、绿茶餐厅等餐饮企业向港交所递表后都未获进展。
曾三度冲刺港股市场的休闲中式餐饮品牌绿茶集团(以下简称“绿茶餐厅”),于6月19日再度于港交所更新了招股书,重启港交所上市计划,花旗及招银国际为公司联席保荐人。
对比此前的招股书,绿茶餐厅更新数据后的财务数据及运营数据颇为亮眼,同时还向市场透露出了公司野心勃勃的扩张目标。
疫后强劲复苏,去年赚近3亿
在2008年,以融合口味的绿茶餐厅诞生。作为初代网红餐厅,绿茶餐厅走融合大中华餐饮路线,价格亲民、菜品丰富,单在2023年公司就推出了168道新菜品。
绿茶餐厅现已成长为国内休闲中式餐饮赛道的龙头企业之一。目前其国内餐厅网络达382家,分布在国内21个省、四个直辖市及两个自治区。根据灼识咨询报告,在2023年中国休闲中式餐厅品牌中,绿茶餐厅按收入计排名第四,市场份额为0.7%,次于太二酸菜鱼和小菜园均为0.9%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一的则品牌是西贝莜面村。
尽管“网红效应”逐步消退,但在疫情影响消除、门店扩张带动下,绿茶餐厅在去年摆脱了增长乏力的困境,经营业绩相当亮眼。
招股书显示,2021年至2023年,绿茶餐厅收入分别为22.93亿元(单位人民币,下同)、23.75亿元及35.89亿元,公司权益股东应占利润分别为1.14亿元、0.17亿元及2.96亿元。
在2023年,公司收入及公司权益股东应占利润同比增幅分别高达51.1%及1682.6%,增速均优于太二酸菜鱼母公司九毛九(09922.HK)。此外,绿茶餐厅2023年的收入及利润水平,已达到有记录以来(2018年以来)最好水平,意味着公司业绩不但已恢复至疫情前,还达到记录以来最佳水平。
绿茶餐厅2023年的运营数据也强势回温,其中总接待人数由2022年的3778.6万人提升至5792.2万人,翻台率由2022年的2.81次/天提升至3.3次/天。
不过,绿茶餐厅2023年的翻台率还尚未达到2018年及2019年的水平。绿茶餐厅的翻台率虽然在2023年快速提升至3.3次/天,但与太二同期4.1次/天的翻台率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这可能与绿茶餐厅扩张迅速及市场竞争加剧有关。
欲靠小店模式打天下
休闲中式餐饮市场已进入百家争鸣的时代,市场集中度不断提升。面对下沉市场的巨大潜力,品牌纷纷优化适合县城的小型店铺模型,以此迅速渗透下沉市场。
与小菜园主攻三线及以下城市市场不同,绿茶餐厅的门店当前主要集中在一线及新一线城市,2023年一线及新一线城市的门店数量为187间,占比达51.9%。不过近两年来绿茶餐厅加速布局三线及以下城市,这些市场的门店增长速度明显超过一二线城市。
为抢占市场,太二今年2月选择开放加盟,借用社会资本加快品牌扩张及区域渗透,绿茶餐厅和小菜园则坚持直营模式打市场。为加速下沉市场拓店,绿茶餐厅正以小店模式进行布局,过去两年小型餐厅门店数量增长了86间,同期大型餐厅仅增长了38间。
绿茶餐厅在招股书中表示,未来计划专注开设面积较小的餐厅。“预期小型餐厅的翻台率较高且经营成本较低,因而使公司得以实行更具灵活性的扩展战略。”
对于未来拓店计划,绿茶餐厅也以小型餐厅为主。公司计划在2024年至2027年期间分别开设112家、150家、200家及213家新餐厅,其中小型餐厅占的比重较高,在2027年213间的开店计划中,就有184间为小型餐厅。
过去大店模式对绿茶餐厅的市场扩张及资金流都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在公司已实现现金投资回收的餐厅中,过去运营中的餐厅的平均现金投资回收期高达19个月。尽管2023年疫情影响消退,但公司在2023年开设、当前在运营中的餐厅的平均现金投资回收期也有15.5个月。
相较于其他同行,绿茶餐厅的门店回收期较长。根据小菜园招股书,于往绩记录期间(2021年至2023年前三季)开设并已实现现金投资回收的“小菜园”门店的平均现金投资回收期约为13.6个月;根据九毛九2019年提交的招股书,太二的现金投资回收期仅7个月,表现更为优异。
在当前消费市场复苏乏力、餐饮业竞争白热化的背景下,绿茶餐厅选择以小店模式深耕下沉市场,这一战略不仅明智,更是其持续增长的关键。然而,随着“网红”光环的逐渐淡去,绿茶餐厅面临着市场不断涌现的新模式和新菜式,这要求公司不断创新以维持其市场竞争力。
本文源自财华网
月23日,北京市朝阳、丰台两区市监局约谈胖哥俩肉蟹煲涉事门店,并对辖区内其他“胖哥俩”门店开展专项检查工作。新京报我们视频 出品
“隔夜死蟹当现杀活蟹卖;土豆腐烂发馊后加工继续使用;菜单上500g一份的肉蟹煲只上430g……”据新京报报道,网红餐厅“胖哥俩肉蟹煲”存在售卖过期食材现象。针对此事,该餐饮企业表示,涉事门店已关闭停业整顿,将开展自查并配合监管部门检查。随即丰台区、朝阳区市场监管部门对两涉事门店依法进行立案查处、开展调查,并对辖区内该品牌其他门店开展专项检查工作。
8月23日,胖哥俩肉蟹煲回应食品安全新闻,涉事门店停业整顿。图/胖哥俩PGL官方微博
网红餐厅屡屡“翻车”,频频击穿消费者的信任“底线”。这几个月来,从奈雪的茶、华莱士炸鸡再到杨国福麻辣烫,食品安全的警钟一再敲响。人们不禁要追问,为何知名连锁餐厅经不起审视,一查就“黑”?
记者卧底的“胖哥俩肉蟹煲”,属于颇具规模的一家网红餐厅企业,在全国130多个城市拥有400余家门店。然而,被其列为第一卖点的“食材新鲜”却被现实狠狠“打脸”。卧底记者暴露出后厨的“秘密”——两家门店冷藏隔夜的蟹、开水煮过期土豆俨然已是惯常操作。
7月16日,胖哥俩肉蟹煲凯德MALL大峡谷店,前一天宰杀的螃蟹没有用完,后厨员工将剩下的螃蟹放在冰箱里冷藏,看起来已经不是很新鲜。新京报记者韩福涛 摄
“地基不稳,地动山摇。”一家餐饮企业应该深知这个道理,食材内里发霉,再怎么处理包装也骗不了众多消费者的嘴,一尝就露馅。被曝光的“胖哥俩肉蟹煲”涉事门店,不仅没有“食品安全大于天”的意识,而且在上级授意下违规处理食材,绝不只是餐厅管理漏洞问题。
说白了,涉事门店就是为了最大化节约成本,明知违法仍将“过期食材继续用”。后厨工作人员也深谙餐厅“潜规则”,不惜工夫地“拯救”过期食材。一系列的违规操作,最终导致食客就餐后出现腹泻等症状。
餐饮企业被曝光的违法行为,不单是“丢了西瓜捡芝麻”,更是自毁信誉、自砸招牌。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明确规定,对故意违法、性质恶劣、后果严重的行为,除了对企业进行处罚外,还要对企业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以罚款,最高可处其上年度从企业所获收入的10倍。如此重罚之下,还有餐饮企业以身试法、明知故犯,就必须付出应有的代价。
6月30日,胖哥俩肉蟹煲合生汇店,后厨员工按要求将土豆变质腐坏的部分切掉,剩余部分还会继续使用。新京报记者韩福涛 摄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餐厅的要求也不局限于色香味形。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一批擅于网络营销的网红餐厅靠着“好故事”的营销手段,吸引了大批消费者前往打卡,甚至明星艺人也开始跨界餐饮行业。不过,即便有名人效应加持,也没能避免网红餐厅的通病——栽倒在食品安全的“红线”上。
一桩桩食品安全事件,就像关掉了网红餐厅的滤镜,使其瞬间原形毕露,也让消费者明白一些所谓的网红餐厅压根名不副实。靠着高颜值、高档次、营销套路“出道”的网红餐厅,不将食品安全当回事,在修炼“打卡地”的道路上越走越偏,以致本末倒置,最终脱离了餐饮的本质。
6月30日晚上,胖哥俩肉蟹煲合生汇店,当天剩下的熟鸡爪,留到第二天经过热水清洗后,继续给顾客食用。新京报记者韩福涛 摄
回头看看,这些年网红餐厅“昙花一现”居多,能“长红”的餐厅少之又少。不得不再次印证一个事实,脱离健康餐饮本质的网红餐厅,只能沦为徒有其表的“拍照圣地”。
当然,舌尖上的“安全”不能仅依赖于餐厅自觉,值得各方尤其是餐厅主体积极作为补上漏洞。作为“食安卫士”的监管部门,不妨多多利用科技“新手段”,比如采取餐饮环节“互联网+明厨亮灶”等举措,逐步消除监管盲区,继而实现实时全链条监管。
涉事企业也在其官微表示,要“加快阳光厨房建设,接受消费者的监督”。所以,餐饮企业主动“曝光”更能增加信誉,让食材加工到烹调上桌都在消费者眼皮底下,或许这才能让人吃得明白、吃得放心。
总之,无论是网红餐厅,还是知名品牌连锁店,终究要回归到提供饮食本质,围绕质量、味道、服务等提升核心竞争力,以此来吸引消费者。作为餐饮服务提供者,既要重视自己的品牌和声誉,更要正视自己的安全责任,平时不能疏于监管,更不能后知后觉。
新京报评论员 | 徐秋颖
编辑 | 丁慧
实习生 | 耿心玥
校对 | 李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