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7月12日讯 2018年全国餐饮总收入突破4万亿元,其中火锅业总收入达8757亿元,增速仍然高于餐饮大盘。巨大的市场吸引了无数入局者。截至2018年底,全国火锅门店数量已经接近40万家,一片红海中,各大玩家尽情厮杀,你方唱罢我登场。总的来看,整个火锅市场仍然处于上升阶段,但已经从过去的增量市场转变为存量市场,竞争非常激烈。
火锅市场发展迅速,也涌现出大批优秀品牌,他们或称霸全国,或叱咤一方,是推动整个市场发展的中坚力量。7月2日,在“2019中国餐饮营销力峰会暨中国餐饮(品类)十大品牌颁奖盛典”上, “2019中国火锅十大品牌榜” 正式揭晓。
排名第一的是刚刚上市不久的“老大哥”海底捞,呷哺呷哺、德庄火锅紧随其后。此后,依次为东来顺、香天下火锅、巴奴毛肚火锅、小龙坎火锅、小肥羊、虾吃虾涮、蜀大侠。
《2018中国火锅品类专题报告》显示,2017—2018年中,全国新开火锅门店数持续增长,但与此同时,激烈的市场竞争下,也有一大批火锅店经营不当倒下。2017年前两季度全国火锅店市场竞争激烈,关店数显著高于开店数,,但第三季度后关店数/开店数比例逐渐降低。2018年,全国火锅店关店数已经显著低于2017年。
随着关店数减少和开店数增加,整个火锅行业市场规模也逐渐增大。2017年全国火锅店数量为30万左右,到了2018年底,这个数量持续增长到近40万,涨幅与全国餐饮门店数量增长几乎一致。总的来看,火锅门店数量仍在不断增长,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激烈的市场竞争下,串串火锅、鱼火锅、羊肉火锅、海鲜火锅、猪肚鸡火锅、菌子火锅、椰子鸡火锅等各派火锅细分品类纷纷崛起。数据显示,2017年中至2018年中,全国主要细分品类火锅店数量均增长半成及以上。
但总的来看,传统的川渝火锅仍是火锅品类的最大主角,占据了火锅品类的最大份额,不仅在国内,在国外也扩张迅速。
经历过高速发展的阶段后,火锅行业如今已是一片红海,未来,洗牌和迭代必将是很长一段时间的市场主旋律。
《红餐网》发文分析指出,随着人们对就餐环境、体验、服务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单打独斗、没有品牌价值的门店将不再具备竞争优势。未来,卫生、品牌、服务的溢价能力会越来越强,消费者也越来越青睐品牌连锁餐厅。
与此同时,未来,火锅市场将不可避免地由分散走向集中,届时品牌力将是决定企业能否在市场竞争中突围而出的关键。没有品牌力的火锅企业,最终或都难逃被大企业并购或被市场淘汰的命运。
相关数据显示,2017年下半年和2018年上半年,全国火锅门店经历了快速扩张和门店范围的迅速扩大,明显增加了中部省份、内蒙古及东北地区的门店数量,其中,二三四线城市门店数量尤其快速增加。
在市场竞争方面,由于一二线城市的市场饱和,竞争日益激烈,近两年,餐饮行业开始出现渠道下沉趋势,高度成熟的火锅品类也不例外。
在渠道下沉上,火锅具有天生的优势:市场认知度高、品类接受度广、受众覆盖广、标准化程度高易复制。当一二线城市的竞争趋于白热化,市场增量不足时,近年来消费能力稳步提升的三四线城市开始成为火锅列强们扩张争抢的香饽饽。不少火锅品牌开始拥抱“待开垦”的三四线市场,将未来赌在三四线新兴起的小镇青年身上。
对于未来市场,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作为餐饮业占比最大的细分品类,火锅仍然处于上升阶段。但值得注意的是,它已经从高速发展的增量市场,转变成了增长相对平缓的存量市场。不管如何,受众广泛,市场容量巨大 ,同时产业供应链成熟、标准化程度高、门槛低易操作,毛利还不错的火锅产业仍将是众多餐饮人掘金的优选。
何星辉
“三星堆”余热未散,就迎来了一波商标抢注潮。日前,经媒体查询,遭抢注的商标已经超过200件,除了“三星堆”,还有“三星堆火锅”“三星堆文明使者”等,涉及皮革皮具、教育娱乐及酒类等各个领域。所幸,状态多为“申请中”。
这样的操作,是不是有点似曾相识?这些年,每逢有热点,就见抢注风。在一些人眼中,那些带有特殊象征意义的符号,简直就是自带流量的摇钱树。大到“天眼”这样的国家重器,小到“丁真”这样的草根人物,甚至还有“火神山”“雷神山”之类的抗疫热词。反正,什么热就抢注什么,先抢注了再说。
如此“蹭热点”式抢注的背后,往往有相应的利益诉求。有些人并非为了实际使用,而是将恶意抢注当成了一门生意。那些抢注来的商标,或囤或卖,其实都已经暗中标好了价码。
不久前,三星堆重启发掘赚足了公众的眼球,一件像火锅的出土器具尤其引发关注。有网友戏称,看来四川人对“火锅”的热爱是有些年头了。没想到,话音刚落,“三星堆火锅”便被惦记上了,赫然出现在商标抢注名单中。
抢注来的商标不香,“三星堆火锅”一定煮不出正宗的麻辣味。同样,“三星堆文明使者”也看不出到底文明在哪。更有一些与三星堆完全不搭边的领域,为了蹭上此次热点,也都赶忙抢注与三星堆相关的商标名称,令人啼笑皆非。
天下苦恶意抢注之风久矣!
民有所呼,政有所应。我们很欣喜地看到,最高人民法院进一步强化了对恶意抢注商标的规制力度。从3月起,国家知识产权局在全国范围内发起了一轮针对商标恶意抢注行为的专项打击行动,凡抢注重大科技项目名称、景点名称、公众人物姓名等,而损害社会公共利益或产生不良社会影响的,统统被纳为“严打”目标。
这次抢注“三星堆”商标的人,正好撞到了“枪口”上。在知识产权和司法部门的精准打击之下,那些“申请中”的商标,肯定都要“凉凉了”。
商标抢注乱象由来已久,打击遏制绝非一日之功。重疾当用猛药,对那些社会关注度高、群众反映强烈的商标抢注行为,有关部门要敢于亮剑,敢于打击,敢于惩戒。
处理一批,公布一批,震慑一批,只有让法律硬起来,恶意抢注商标者才无热点可蹭、无捷径可走,才能最终斩断商标抢注背后的黑色链条。
让我们拭目以待!
来源: 科技日报
标题:重庆火锅: 锅锅心里苦!
○成都网红火锅借力重庆地名注册“小龙坎”商标,重庆网友不太开心
○外地餐饮打着我们的火锅旗号,被查出地沟油……重庆火锅又“躺枪”
○重庆火锅申请“集体商标、地理标志”数次失败,行业协会也很无奈
打着重庆小龙坎地名招牌的成都火锅,成了成都连锁火锅店的注册商标。“朝天门火锅”虽然留在了重庆,但是在全国,还有无数打着重庆地名及重庆招牌的火锅店……重庆火锅屡次“被代表”,屡次被“躺枪”。昨日(12日),重庆火锅协会忍无可忍,发出了“坚决反对被代表”的声音。
重庆火锅不欢迎“被代表”
近日,成都“小龙坎火锅”迅速成为了网红,因其成功注册重庆地名“小龙坎”,而要求成都上百家打着“小龙坎”火锅招牌的火锅店全部“变脸”,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此消息一出,重庆网友不乐意了。“众所周知,小龙坎是重庆的一个地名,成都拿去用了,还不让其他人用,连地道的重庆小龙坎人也不能用了”“重庆小龙坎真的开心吗”……
而重庆火锅屡次“被代表”的例子,在全国不胜枚举。
比如,打着“朝天门火锅”旗号或在“朝天门火锅”上加前缀、后缀的,也让重庆正宗的“朝天门火锅”很无奈。
昨日,重庆市火锅协会发声了:“重庆人民不欢迎被代表”。
“李鬼”防不胜防,维权难
事实上,这些年,重庆火锅“被代表”,伤了不少人的心。
2016年12月,浙江温州瑞安相关部门对辖区多家火锅店进行检查,发现8家火锅店涉嫌非法使用地沟油。涉事8家门店从名字看,6家都打着“重庆火锅”的招牌。
而事后,重庆火锅协会了解到,除了涉事的渝味晓宇火锅(瑞安店)的确是重庆渝味晓宇火锅加盟店外,其余的塘下重庆八旺串串香火锅、塘下朝天门火锅、重庆名将火锅店、阿云重庆老火锅等,都跟重庆火锅没有关系。
当时,朝天门餐饮集团就派出以律师和高管为主的打假团队,发现当地还藏着8家该集团不知道的“朝天门”。这些“李鬼”,也让重庆火锅品牌防不胜防。
顶着重庆火锅招牌,一旦出了纰漏,重庆火锅就“躺枪”,非常受伤。
12年前开始申报“集体商标”
重庆是“中国火锅之都”,重庆火锅因其麻辣鲜香的独特魅力,火遍大江南北,成为重庆一张流动的名片。
为了保护这块金字招牌,重庆火锅协会从2005年开始,便着手申报重庆火锅集体商标和地理标志。不过,12年过去了,重庆火锅集体商标和地理标志一次次被驳回。其间,有无数家商标事务所曾为重庆火锅奔走,但均宣告失败。
“重庆火锅,这个地域太广,要申报成功非常难。”曾受火锅协会委托,为重庆火锅申报集体商标和地理标志的北京宾侨国际企业文化发展中心负责人张克卫告诉重庆晨报记者,他们是2010年为重庆火锅进行申报的,当时已收到了受理通知书,但在最后的评审环节没有通过,当时,一起未被通过的,还有“成都小吃”。
张克卫介绍,商标局的意见是,重庆火锅的原料分散在全国,不是重庆特产的商品,因此,不符合申报地理标志的要求;而要申请集体商标,县级及以上区域,近年来几乎没有成功案例。
他说,这些年,从企业到协会再到政府,都一直在努力……
条件所限,申报之路还很长
“按照《商标法》规定,县级或以上地名,都不能注册商标。”昨日,专为协调疑难商标事宜的北京盛凡商标中心相关人士表示,重庆是一个省级地名,很难注册商标,同时火锅也是一个行业通用名词,也不能注册。因此,重庆火锅要注册集体商标、地理标志,很难。
正因为如此,工商部门表态,成都申请“小龙坎”商标并不违规,因为小龙坎属于小地名。
重庆西南商标事务所相关负责人也表示,申请地理商标的商品,必须源于某地区,并且该商品的特定质量、信誉或其它特征主要由该地区的自然因素或人文因素所决定。而重庆火锅,要满足所有条件,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张克卫说,重庆拿到县级地理标志的不少,比如巫山脆李、赶水草兜萝卜、黑山谷猕猴桃等等,但纵观全国,以省级为地域名注册的商标很少,贵州茅台是个例外,因为贵州茅台实际上是以茅台镇为原产地,能找到具体的厂,而且注册时间是上个世纪80年代,而重庆火锅范围太广,要注册,确实还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