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药是一种薯蓣科藤本植物的块根,在我国食用山药已有3000多年历史。山药最早的名字叫“薯蓣”。后来到了唐代宗李豫执政,为了避开他的名讳,便改名为“薯药”。
到了宋朝,又有个皇帝宋英宗名叫赵曙,为了避他的讳,这才改名为“山药”,并一直沿用至今。
道医老丁讲医道
在生活中观察修行
点击上方绿标收听,亦可登录“喜马拉雅”搜索
山药之名来源的另一个说法是:传说古时候有一支军队被困深山,没有粮食,就靠挖山上一种藤的块根充饥。谁知吃了这种块根后,士兵们体力大增,便冲出山林打败了敌兵。士兵们便给它起了个名字叫“山遇”,意思是在山上遇到的。后来在民间传播开,又发现它还有治病健身的作用,又将“山遇”改成“山药”。
山药还有许多别名,比如山芋、延章、玉延、儿草、修脆等。《神农本草经》中把它列为上品,说:“薯蓣味甘温,主伤中,补虚羸,除寒热邪气,长肌肉,久服耳目聪明,轻身不饥,延年。”
许多古典医籍也都对山药推崇备至:
《本草纲目》:健脾胃,益肾气,止泻痢,化痰涎,润皮毛。
《日华子本草》:助五脏,强筋骨,长志安神,主泄精健忘。
《本草正义》:健脾补虚,滋精固肾,治诸虚百损,疗五劳七伤。
《红楼梦》第十回中写道,张太医为秦可卿诊治之后,开出“益气养荣补脾和肝汤”的药方,其中写明“怀山药二钱炒”;而此书在其它地方提到食品,如山药糕时,则只写“山药”,并无“怀”字。
这个“怀”就是指的是古怀庆府,位于今河南省西北部的焦作地区,为山药的道地产区。
山药在全国很多地区都有产出,但是位于太行山南,黄河北岸的焦作地区的山药品质最好,是为道地,也被称为铁棍山药。
现在市面上大量出售的只是菜山药的一种,这种山药往往很粗大,粘液较少,蒸煮以后淡而无味;而道地的铁棍山药比较瘦小,身上会有像铁锈一样的痕迹,不易折断,而且长得不很直,毛绒和根须会很多但较干净。
在焦作地区,有一种说法,讲山药不能多种,多种地受不了。
作为一种根茎植物,山药是呈螺旋状的直行向下生长,拼命往地里钻,以吸收地之精华,因此一块土地种植山药后能量会被吸收殆尽,就需要休养几年才能继续种植。
由此可见,山药得土之精至厚,这也是山药能健脾补虚,补肾之精的道理。
大自然中所有的东西都是应节气而生,而道地的山药正是在农历霜降之后才开始采挖。
这时天地之气交,位于地上的山药茎叶开始全部干枯,养分回流于地下根茎,津液也充分的形成。而挖出来的山药还需储存15天以上,经过发汗和糖化,才开始变甜。
山药
经方
薯蓣丸是仲圣扶正祛邪的代表方,针对长期身体劳累所致的虚损,为我们膏方的祖先,又以薯蓣名之,薯蓣,就是山药,为方中的主药。
药王孙思邈《千金要方》中的无比薯蓣丸,也是以山药为君药,可以健脾益肾,滋阴补阳。
《金匮要略》种的肾气丸也重用山药,以达到补肾助阳之功效。
山药
食用
药王孙思邈在他的《千金方》提到“安身之本,必资于食……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养生也。”而治病呢,孙老先生指出“夫为医者,当须先洞察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一言以蔽之,药食同源之物,是上上之品。山药就是这样的上上之品,能蒸能煮能炖能炒,关键是还能治病!
蒸山药
山药最简单有营养的吃法就是蒸,而且最好不要削皮,因为植物的皮肉为一个完整的太极全息,皮为阳,肉为阴,去皮后能量就不全面了。
无论是切片,还是切段,还是整个的蒸,根据山药的薄厚不同,蒸的时间也不同,加工大约5~10分钟,最多也不过20分钟。
而且注意,加工时间长了,山药里面的粘液破坏了以后,所起到的健脾、养胃的作用,也会大打折扣!
气血不足的朋友还可以蘸点糖和蜂蜜一起吃。
山药泥
孩子不爱吃饭,可以用一种特别润肺温补的食物,那就是山药。6个月以上吃米粉超过2周的小孩,都可以尝试山药泥,而吃过山药泥确保不过敏的宝宝,则可以尝试山药红枣泥了。蒸过的红枣,绵软香甜,清淡的山药配上它绝对营养又美味。
做法:枣洗净,提前浸泡30分钟以上,山药洗净。煮熟后将红枣山药去皮去核并切成小块,放入容器中。
加入少许温水,用料理棒或料理机打成泥。打成稀状方便孩子下咽。
山药粥
山药粥的做法很简单,山药洗净,大米淘洗干净后,浸泡1小时,这样会让煮出来的粥绵软可口;然后开火煮粥,大火之后转小火慢慢熬炖约1小时即可。
孩子和老人最适合吃粥,因为这两类人群脾胃不好,而山药粥十分易于消化。
煮粥时还可根据自己或家人的具体情况,做出适合自己的食疗粥。如加上几颗撕开的红枣,可补血养颜;加上几颗带心莲子,可清心安神;加几颗芡实,可益肾固精。
山药炖排骨
冬日里老少皆宜的一碗汤,山药与排骨一起熬煮,亦可健胃养脾,排骨文火慢炖,肉香四溢,山药煮得软糯绵密,甘甜化在骨汤里。
原料:排骨500g,山药200g,姜4片,料酒、食盐适量。
做法:
排骨斩成5cm左右的段,凉水下锅,放少许料酒,焯至断生,捞出洗净;
山药洗净,切大块,并浸入清水中稍许;
用砂锅,放入排骨和姜片;
半小时后放入山药,与排骨同煲大约20分钟;
最后调入少量盐。
查阅与分享:点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
添加个人微信交流学习:
立冬过后这道菜巨补!山药排骨玉米汤非常入味
山药排骨玉米汤,这是一道极具滋补效果的汤品。山药的粘性与排骨的浓郁香味相得益彰,再加上玉米的甜美,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山药富含淀粉、膳食纤维、维生素C和钾元素,能帮助增强免疫力、促进消化。排骨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钙质,有助于强健骨骼和修复肌肉。玉米则富含维生素B群、膳食纤维和矿物质,能促进新陈代谢、调节肠道健康。三者结合,不仅味道鲜美,更是健康滋补的好选择。无论是秋冬季节,还是需要进补的日子,这道汤都非常适合。
食材准备
做法步骤
1. 准备排骨
排骨先用清水冲洗干净,切成适当大小的段。为了去腥,先将排骨焯水。锅中加水,放入排骨和几片姜,开火煮沸后,撇去浮沫,煮约5分钟。然后捞出排骨,用清水冲洗干净,备用。
2. 准备山药和玉米
山药去皮后切成块,注意山药有黏液,操作时可以戴上手套,避免手部发痒。玉米剁成段,可以分成三四段,也可以根据个人口味切得更小。山药和玉米切好后,备用。
3. 炖汤
在炖锅中加入1500ml清水,放入焯过水的排骨、山药块、玉米段。加热至沸腾后,撇去浮沫,然后调成小火慢慢炖煮1-1.5小时。慢炖的过程中,山药的营养会融入汤中,排骨的肉质会更加鲜嫩。
4. 调味
汤炖好后,加入1大勺料酒,帮助去腥提鲜,再加入适量的盐调味。如果喜欢稍微增添一些养生的味道,可以加入少许枸杞,继续炖煮10分钟,枸杞能增添汤的色泽与香气。
5. 盛出享用
炖好的山药排骨玉米汤,汤色清澈,排骨酥软,山药嫩滑,玉米甜美,风味独特。可以根据个人口味,撒上一点葱花或者香菜,增添香气。
山药的选择:选购山药时,选择表皮光滑、无斑点的山药,尽量选择质地坚实、口感更好的山药。山药的皮比较滑,可以戴上手套处理,避免手部过敏。
排骨的焯水:焯水是为了去腥,确保汤清澈。如果不喜欢汤中有杂质,焯水后最好再冲洗排骨一遍。
炖煮时间:山药排骨玉米汤最好是慢炖,炖得时间长一些,味道会更浓郁,山药和玉米的营养也更易释放。
汤的浓郁程度:如果想要汤更加浓郁,可以适量增加排骨的量,或者延长炖煮时间,汤中的味道会更加鲜美。
枸杞的使用:枸杞不仅能增色,还具有一定的滋补功效。但如果你不喜欢枸杞的味道,也可以省略这一环节。
调味的灵活性:这道汤的味道以清淡为主,但可以根据个人口味加入一些胡椒粉、香葱或者蒜末来提升香气。
山药排骨玉米汤是一道非常适合家庭滋补的汤品,排骨的鲜香、山药的嫩滑、玉米的甜美,三者相互融合,既营养丰富,又滋味十足。无论是作为一道日常汤品,还是在秋冬季节滋补身体,它都能让你喝上一口就感到暖胃舒心。赶紧试试这道汤,给家人送上一份温暖与健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