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詹姆士的厨房陪伴你的第2357天
谢谢你的分享 文末有 毒蘑菇 大赏哦!
怕吗?要吗?这美味的杆杆 炖啊!炒啊!这诱人的口感 致那误食后的痛苦与梦幻~
每年雨季,无数云南人都在 用生命在吃菌子 !
厨房团队进山采到的菌子 · 云南阿纳果
轻则住院见小人,重则回归大自然。 逼得当地警方每年都要拍宣传片提醒大家:菌子诚鲜美,生命价更高。
话虽如此, 菌子捉摸不定的复杂风味,吃过的人都会魂牵梦萦。 想戒,没可能。
这一趟, 我和厨房团队的另一位小 伙伴
都因为 吃菌儿闹着了 !(云南话)
每到这个时候,全球的老饕们,都会如流水朝宗一般涌向云南。
就连汪曾祺都说:“在云南7年,离开云南40年,忘不了的是云南的菌子。”
而对本地人而言,菌子是任何食物都无法取代的家乡美味,一到雨季菌子上市,就是乡愁最浓的时候。
去年有位丽江的同事7月请假回去,就是为了……吃菌子
因为好奇哪些菌子可以吃?分别怎么吃?到底有多好吃?
所以,厨房摄制团队奔赴丽江 · 阿纳果,找了当地一位傈僳族奶奶,带着我们进山采菌子,回家吃菌子,体验了一把地道的菌子美味!
虎赞香奶奶 & 小珊 妹
吃光这桌百菌锅,彻底成为味觉上的云南人!
不瞒你说
我是流着口水写完了这篇文章的
来来来,一起在线云采菌子
光看却没得吃怎么行?心急的小伙伴可以先下单,然后咱们一起,边吃边聊~
点击下图进入商城尝鲜
隐世净土 · 阿纳果
「一封菌子味的夏日来信」
此行的目的地,阿纳果,位于长江第一湾附近,是傈僳族、白族、纳西族的聚居地。
当地 地貌错综复杂、气候资源得天独厚 ,不仅是徒步旅行家的朝圣之地,更是菌菇爱好者的神往之乡。
万里长江第一湾
“云南有多少种菌子呀?”这是当地人最怕听到的问题。
据统计,世界已知野生食用菌2500+种,云南有900+种,约占全球种类的36%。
当地人最盼望的“吃菌季”终于来啦
跟着奶奶进山咯
美味菌子图鉴 · 认出11种算你厉害
虎赞香奶奶每年雨季都会上山采菌子,这是几十年来她和大山不变的约定。
这一次,她带着小孙女姗姗,教给她关于菌子的奇妙知识。
1. 树荷包
可以含着吃的菌
稀有度:⭐⭐
受欢迎度:⭐⭐
适宜吃法:含服、凉茶
刚进山,奶奶就在树墩上,发现了一种只长在树上的菌子。
奶奶告诉小珊妹:“我们在山里走得久了,口渴的时候,可以把它含在嘴里,比喝水还解渴。”
树荷包,学名隐孔菌,又叫须元果, 通常生长于云南的松树枯木上,一般呈贝壳形状。
当地人常将其作为草药治疗 气管炎 、咳嗽、哮喘、咽喉痛,也有用作小儿断奶时的口含物。
赞香奶奶让我尝一颗,刚入口略苦,嚼了一会后有回甜。她们也将其和冰糖同煮放凉后制成凉茶,剩余的放在 屋里当香料使用 。
2. 见手青,还是见小人?
稀有度:⭐⭐⭐
受欢迎度:⭐⭐⭐⭐
适宜吃法:炒、炖汤
无论在云南还是外地,呼声最高的野生菌,一定是见手青了。
虽有微毒,但凭着可以“见小人”这一特殊技能,成功出圈。
传说每一个当地人都有一个吃它中毒的朋友,用云南话来说,算“闹着了”。(意为吃菌中毒了,在平常口语中也有吃错药了的意思)
黄见手和红见手
见手青是牛肝菌家族中的一员,云南最为常见的是黄见手和红见手。
红见手,也称血红牛肝菌,当地俗称“红葱”,真的非常让人望而生畏。黄见手,也称黄癞头,菌区俗称“白葱”。
*温馨提示:食用见手青一定要烹至全熟。
手碰到或沾水后,菌子会变青
烹炒受热后,它的毒性会基本消失,味道极其鲜美腻滑,让无数人冒险尝试。
用它煮火锅一定要超过20分钟。炒着吃一定要薄片宽油,先煮、后炸、再爆炒。
滑溜中带着一丝爽脆,入嘴比肉还鲜,大脑会有一瞬的空白, 奇香无比。
我和小伙伴吃完之后还是嘴麻了一阵……
3. 牛肝菌,中国四大菌王之一
稀有度:⭐⭐⭐
受欢迎度:⭐⭐⭐⭐⭐
适宜吃法:炒、炖汤、涮、炸
光牛肝菌就分 300 多种,除了见手青,还有许多安全无毒的品种。
牛肝菌肉质肥厚,因颜色和牛肝相似而得名,是中国“四大菌王”之一。
美味牛肝菌
这次在山里,采到最多的就是无毒的美味牛肝菌和黑牛肝菌。
点击图即可尝鲜同款牛肝菌
山上捡到的黑牛肝,泛着金属光泽
因为含有丰富的氨基酸,烹饪后,鲜味物质澎湃汹涌,比吃肉还香。口感滑滑嫩嫩的,带点脆爽,奇香无比。
云南人对它的喜爱,当属“心头第一好”。
牛肝菌必须要爆炒,才不算辜负。
它独特的肉感和馥郁的香气,必须单独用蒜片辣椒炒一盘,才能体会真正的精髓。
点击图即可尝鲜同款牛肝菌
炒好的牛肝菌一定要配白米饭: 滤掉辣椒,把牛肝菌堆成小山将米饭全部埋起来——
米饭和菌子的香气交融,宛如一首悦耳的交响曲,香气层层叠叠向脑门袭来,让人忍不住一口接一口。
一勺舀起来,大口吃掉
妥妥的米饭杀手
除了炒还可以炸,方便保存,吃起来很有肉感,拌饭拌面香得很。
嫌麻烦的话,还可以直接切片晒干,留待冬日里拿来炖汤,鲜得灵勒~
4. 鸡油菌,有特殊的水果香气
稀有度:⭐⭐
受欢迎度:⭐⭐⭐
适宜吃法:炒、炖汤、涮、做酱
小珊妹发现的这一片可爱的小蘑菇就是野生鸡油菌。
在当地人看来,它是一种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菌子,煮菌子火锅的时候会大量放。
不过相比人工菌而言,它依然是个宝~
点击图即可尝鲜鸡油菌干
鸡油菌在烹制时菇体很吸油,吃的时候一口咬下去,和了蘑菇液汁的油水被挤压流出来,如鸡油一般, 故此得名。
它闻起来和杏的味道类似,除了炖汤、炒、涮火锅之外,还可以用来做成蘑菇酱,和烤鱼搭配在一起,别有一番风味。
5. 鸡枞,稳坐头把交椅
云南人心中永远的白月光
稀有度:⭐⭐⭐⭐
受欢迎度:⭐⭐⭐⭐⭐
适宜吃法:煲汤、涮、炒、油浸、生吃
“云南有上百种野生菌,各地有各地的偏好,综合调查下来,鸡枞应该是最受广泛持久喜欢的菌子。”
小珊妹最喜欢吃的就是鸡枞菌
鸡枞用一个字来形容它,就是鲜!
只要有了鸡枞,哪怕是个厨房杀手,也能晋封为厨神。
厨房有个云南同事不善厨艺,但唯独一道鸡枞汤最为拿手。
点击图即可尝鲜同款鸡枞
一定要认准大长腿鸡枞
它吃起来有鸡肉的嫩滑质感,又有鸡肉的鲜香,因此也被称为植物鸡。这个称呼太贴切了!
好的鸡枞菌是伞帽收拢 45 度左右,最鲜最嫩,价格也最贵,新鲜的口感脆,一般炒来吃或者煲汤、煮火锅。
开伞的鸡枞通常用油炸炒干,再用炒鸡枞的油封住。鸡枞的鲜甜就这样封存进了时间里。
平时拌饭、拌面,淋上点鸡枞油,这碗饭/面就有了直击人心的灵魂。
点击图即可尝鲜同款油鸡枞
后续会给大家安排油鸡枞菜谱哟
6. 鸡胗菌,大者如斗小者如升
稀有度:⭐⭐
受欢迎度:⭐⭐⭐
适宜吃法:炒
“奶奶,奶奶,这个小小的是什么?”
小珊妹在林间的石头下,发现了一种超可爱的小菌子。
“这是鸡胗菌,因为切开像胗,炒着吃也像鸡胗,所以叫这个名字。”
关于菌子的知识,在祖孙关系里传承
鸡胗菌学名马勃,外表、口感、味道都神似鸡胗。一般生长在林间的背阴地,大的差不多有篮球那么大,小的和小石子差不多大。
在炒它之前,要先焯一遍热水。
无论是荤炒还是素炒均可,味道吃来和鸡胗差不多韧脆,而且还一种说不出来的清香味,想当的鲜美。
7. 云杉菌,紫色的小可爱
稀有度:⭐
受欢迎度:⭐⭐⭐
适宜吃法:炒、涮
这种紫色的菌子因为和云杉树共生,所以当地人把它称之为云杉菌。
云杉菌虽然颜色鲜艳,但无毒。虽然风味没有那么出众,但胜在产量高,不论和腊肉炒着吃,还是下菌子火锅,都非常合适。
8. 青头菌,看似有毒实则无毒
稀有度:⭐
受欢迎度:⭐⭐⭐
适宜吃法:焗、涮、炒
云南当地最常见的菌子,也是大家吃得最多的,就是青头菌。
别看青头菌满脸绿霉,一副“我有毒”的样子,实际上人畜无害,价格便宜。
云南家常的吃法式是跟火腿、青椒炒,或者直接下火锅。福建一带煲汤喜欢放干青头菌,汤很清甜。
创意吃法的话,可将青头菌包在锡纸里,放一些黄油和盐,用烤箱焗来吃。
9. 谷熟菌
稀有度:⭐
受欢迎度:⭐⭐⭐
适宜吃法:烩、涮、炒
谷熟菌和青头菌一起,在云南并称“常见两兄弟”。
它生长在松树林,冬瓜树等阔叶林地上,尤以初秋稻谷成熟之时最多,故称谷熟菌。
某度百科这样介绍它:
“口感浓郁,食味鲜美,其质脆嫩,味美可口。 其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和微量元素,还含有非常高的抗癌活 性物质, 是名贵的食药用菌之一。”
不过在当地人看来,它真的太普通了。用来先炒后煮,烩个素汤就足够了。
除了以上9种,我 们这次还采到了奶油菌和荞粑菌,因为只有一两朵,就跟着大部队一起涮火锅了。
他俩可不一样~
菌菇鸡汤火腿锅
「最质朴的滇北夏日菌鲜」
我们问赞香奶奶,什么菌子最好吃?
奶奶说:“对于本地人来说,那自然是本山头的最好,长什么吃什么,越新鲜越好,不挑种类。”
对待菌子,她们讲究给味觉做减法:
菌子本身的鲜味比其他调味料都高,越鲜甜名贵的菌子,做法调味越简单。
新鲜的菌子洗净改刀,一点盐、鸡汤煮就足够鲜美!
来云南前,最馋的就是这口菌子土鸡火锅。
土鸡汤提前至少熬 3 个小时,上桌前加菌进去煮,一锅煮得分不清你我,只剩下鲜美浓郁的鸡汤。
先喝汤,再吃菌子,菌汤越煮越浓,变得香醇浓稠。
喜欢吃辣的朋友,一定要试一下这个蘸料。
我们问赞香奶奶,为什么这个蘸料这么好吃,有什么特别的食材吗?
她说:“最特别的就是加了我们这的山泉水了,哈哈。”
赞香奶奶还给我们准备了当地特有的柴火洋芋。
云南小土豆丢进柴火坑里烧着,熟了后敲掉草木灰就能吃,土豆香混着草木香,安逸极了!
喜欢吃甜的,肯定会爱上当地的土蜂蜜。
连着蜂蜡一起吃,清甜的蜜香沁润心脾,一点也不觉得腻。
危险!危险!危险!
这些可别吃,小心回归大自然!
在云南,菌子被吃出了“花”,当地人可以一天不吃饭,却不能一天不吃菌。
小珊妹和奶奶还有许多新奇发现
不过好菌子只“鲜”给会吃的人,“吃对了”才能解锁各路菌子隐藏的独特香气哦。
以下这些可 千万别吃 !
不知名1号:虽然无毒,但吃了嘴会麻,别吃。
不知名2号:不认识,别吃。
红伞伞3号:太好看了,别吃。
黄伞伞4号:云南人都不吃,别吃。
黄伞伞5号:云南人也不吃,别吃。
这个长得像桃心6号:不认识,别吃。
不知名7号:虽然长得像虎掌菌,但不是,别吃。
响如鹅掌味如蜜,滑似蒪丝无点涩。
伞不如笠钉胜笠,香留齿牙麝莫及。
菘羔楮鸡避席揖,餐玉茹芝当却粒。
作羹不可疏一日,作腊仍堪贮盈笈。
从古至今,菌子都是属于雨季的鲜美。
夏天,借着菌子的名义,山南海北的朋友聚在一桌,吃喝快乐,享受着大自然的恩赐才是正题!
厨房摄制组花絮照
馋疯了吧?区别于全网只卖干货,我们这次把所有好吃的、安全的菌子都薅来了。
鸡枞、牛肝菌、松茸、油鸡枞、菌干……机会难得,这回终于可以像云南人一样吃菌子咯!
小考题:哪一个是有毒的?
像云南人一样吃菌子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