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禄餐饮起步于宁夏古城固原,是固原的老字号店,也是古城固原的饮食文化标志之一。永禄餐饮现有3家实体店:固原永禄羊羔肉、首府银川市兴庆区康平路永禄民族饭庄、金凤区满城街永禄民族饭庄。具有经验丰富的管理团队,强大的专业烹饪技师和工匠团队。
菜品主要以地方特色菜肴为主,打造原汁原味原生态美食。秉持“食材就是餐饮的灵魂”的理念,严把食材采购关,坚持从田间地头、加工车间入手,抓细节、抓源头。以自榨胡麻油、六盘山地区牛羊为主,打造最地道、最具地方特色的“土菜”,来到永禄可以品味家的感觉和“妈妈的味道”。烹饪团队坚守“工匠精神”,精益求精,使每一道菜品都为食客带来视觉、味觉上的享受。
永禄碗蒸羊羔肉选用20斤左右的宁夏固原六盘山地区生长的羔羊肉,分割为均匀的小块,浸泡2小时,泡去血水,控干水分,加入适量葱姜以及一些秘制调料,蒸1小时即可出锅,这样做出的羊肉,肉质细嫩,入口即化,而且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有补气血,驱寒解毒之效。
永禄餐饮的秘制牛排也是选自宁夏六盘山养殖的黄牛肉,这种牛肉肉质细嫩,瘦肉多脂肪少,营养丰富。泡去血水,用调制的酱汤,慢火炖制2个小时左右即出锅,香而不柴,味道鲜美!
来源:宁夏新闻广播
网讯 根据宁夏全域创建“食品药品安全区”和餐饮质量安全 提升行动工作要求,银川市市场监管局结合实际探索外卖食安封签管理新方法,实现了从网络订餐→外卖食品加工→ 配送全链条闭环管理,建立了无签不收、无签不入、无签下线、 奖优罚劣的管理机制,压实了网络餐饮服务第三方平台和入网餐 厅的主体责任,保障了外卖食品配送“最后一公里”食品安全。
银川市市场监管局按照党史学习教育主题实践活动“我为群 众办实事”安排,围绕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和全域创建“食 品药品安全区”“两个创建”工作目标,结合餐饮质量安全提升行动,以“小封签”为切入点有力推动食品“大安全”,切实解 决网络外卖食品安全监管中的难点问题,有效推动了网络订餐规范化管理能力提升。
该局制定印发了《银川市推行外卖食安封签管理实施方案》,以“全面推行食安封签,确保外卖 配送过程食品安全”为目标,组织出单量较大的入网餐厅进行食安封签先行先试。并联合银川市 新闻传媒集团通过直播银川“每月查餐厅”直播节目、银川晚报 等主流媒体广泛宣传推行网络外卖食安封签的重要意义,在“最银川”APP 中,设置网络外卖专栏鼓励餐饮企业每日答题。同时组织辖区市场监管部门在餐饮监管 微信群和网络餐饮服务第三方平台,推送《致全市入网餐厅一封公开信》至每家入网餐厅,组织网络外卖“食安封签”管理培训 26 场次,培训入网餐厅负责人 4000 余人次,通过统一制作标准、统一推进时间、统一粘贴标准,全面规范“食安封签”管理。
为有序有力推动外卖“食安封签”落地见效,监管部门组织平台方和入网餐厅签定《入网餐厅推行网络外卖食安封签承诺书》《网络餐饮服务第三方平台推行网络外卖食安封签承诺书》,压实网络平台和入网餐厅推进外卖封签管理的责任。组织美团、饿了么两家网络订餐平台印制“食安封签”1000 万份,分批分期分发到全市 4000 余家入网餐厅,为商家后续自行采购配备“食安封签”提供了样本、设置了过渡期。
为实现外卖“食安封签”管理可持续性,银川市坚持分类分步推进封签管理,要求每日出单量 20 单以上的餐厅自行采购安装不干胶封签打印机,与外卖平台系统对接,出餐时自动打印不干胶封签,由网络宽带运营商免费提供不干胶封签打印机。同时要求每日出单量 20 单以下的餐厅自行订制“食安封签”,出餐时加贴。连锁企业(餐厅)总部可结合企业文化,自行定制印刷使用具有本单位特色且符合《广告法》相关规定的个性化封签。
在外卖“食安封签”全面覆盖的基础上,该局持续发力,建立“无签不收”机制,消费者可以拒绝未加贴封签的外卖食品,倒逼入网餐厅主动加强“食安封签”管理,做到“一餐一签”;建立“无签不入”机制,不具备外卖“食安封签”管理能力的新开办餐厅,一律不得入网接受消费者订餐;建立“无签下线”机制,对于“食安封签”执行不到位的入网餐厅,由平台方作下线处理,整改到位后方可上线运营;建立“奖优罚劣”机制,对于落实外卖“食安封签”管理到位的餐饮单位实行包容性监管,轻微违法行为首违不罚;对于“食安封签”落实不到位的餐饮单位加大监管力度,责令对存在的问题限期改正,拒不整改的依法进行查处。
“经过一年来的持续宣传引导和推进落实,银川市网络订餐平台、入网餐厅和广大消费者使用‘食安封签’已经形成共识,外卖食品有了‘统一标牌’,消费者就餐更加放心。”银川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说。(王俊鹏)
标题:宁夏辣糊糊评价两极分化,盲目“拔草”不可取
近日,宁夏辣糊糊登上抖音搜索热榜,辣糊糊瞬间在网络上掀起一股“热辣”之风。引起了不少外地朋友对这一西北美食的好奇,大家纷纷在评论区询问本地人辣糊糊是否真的好吃。而热评中除了认真“安利”外地朋友的声音,还出现了不少刺耳的噪音。
“辣糊糊不仅辣嘴唇,结账的时候还辣心窝”“60元四个人天水麻辣烫吃得很饱,100多两人吃辣糊糊根本不够”……诸如此类抱怨宁夏物价的评论不在少数,不少网友调侃“宁夏文旅搭台子,宁夏网友拆台子”。但宁夏人真的不希望家乡接住这波流量,宣传发展文旅吗?
显然不是,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家乡能够提高知名度,让更多人来到家乡感受自己家乡的风土人情。但宁夏部分网友“泼冷水”,实际上是长久以来餐饮市场物价不合理先让当地人寒了心。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当餐饮消费占居民消费支出比例过高时,意味着民众生活水平较低,民众生活幸福感提不上去,又怎能让大家自豪地向外地朋友推荐自己的家乡呢?
此前,宁夏的物价就备受争议。打假网红“B太”到访银川时,就有不少网友表示希望能管管银川物价,把银川物价“打”下来。网友的直言快语也表达了民众最朴素的愿望,大家不过是想吃上真正物美价廉的美食。但餐饮价格高也并非商家随心所欲地定价,而是受到了房租、人工成本和利润空间等因素的影响。其中规模较小的店铺,由于利润空间低,往往需要通过提高价格来维持利润,这也就导致了餐饮价格的偏高。
宁夏要想接住这波流量,迎来“泼天的富贵”,就需要“打扫干净灶台再请客”。其中,官方需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政府要充分发挥职能,规范行业制度,补贴商家降低成本,既不让商家吃亏,也不让游客失望。同时,要将服务细化到方方面面,打造贴心、舒心的消费环境,让慕名前来的游客满怀期待而来,满载开心而归。另一方面,作为土生土长的本地人,也要客观了解宁夏餐饮价格为何偏高,而非“一刀切”地将商家都判定为黑心商家,将外地游客拒之门外。
“酒香不怕巷子深”。辣糊糊的爆红是宁夏走进更多人视野的契机,宁夏若能以更认真、更诚恳的态度打造更好的营销环境,将这一爆红转变为长红,将流量转化为“留量”是必然趋势。(李雨函)
来源: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