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南宋
本文经作者授权发表
上午从晓风书屋购书归来,已是午饭时分,想到又要回去面对一桌油腻腻的鸡鸭鱼肉,忽然没有了胃口,我的畏难情绪还在于,大热天,咬嚼这些多少有些坚硬的食物难免太费时间和精力。于是,我给妻子请假:“我在马老七吃完米粉再回家,最近食欲不振啊!”妻子在电话里笑了一声:“马老七像狐狸精一样把你迷住了。”
两个月前,吃了一碗妻子从外面带回来的豆腐米粉,豆腐干香而有地道的豆腐味,汤清甜而不油腻,米粉更不用说了,有地道的籼米香,吃起来有点QQ的,这几样东西极易咬嚼,根本不需花什么力气,实在是好吃又省事,基本的营养也够。我吃得满头大汗,开心至极,厦门竟有这么对我这个来自莆田农村孩子的食物!
我问妻子:“哪里买的?”
妻子说:“门口的马老七啊!”
我再次出门时,就记住了文灶附近的马老七,具体地点是加油站对面的厦禾路828号之107。于是,两个月来,我与马老七结下了不解之缘。平均两天要去吃一碗马老七的豆腐米粉,一天听收银的店老板说,米粉和豆腐都是从长汀运来的。“闽西八大干”,其中就有长汀的豆腐干,难怪如此美味。最疯狂的一次是在夜间,我在单位编版,在等待校对的一个小时时间里,我竟然乘坐3路车,特意从吕岭赶到马老七吃一碗豆腐米粉,为了增加营养和填饱肚子,我额外添了一份猪腰和一屉小笼包,感觉如何?不虚此行。
在一次次享受豆腐米粉的美味时,我在心中由衷地感慨:从前我们把吃饭一事搞得太复杂了!一次次在享受海鲜大餐时,在吃了四五道菜之后,我都有一种浪费之感,再往下吃明显就是奢侈了,超过我们肠胃的真正需要嘛。而且把宝贵的时间也浪费了。我们在吃上完全可以简单再简单些,比如:一碗加了豆腐米粉,顶多再加上一份猪腰猪肝什么的,就能把我们的肠胃侍候得舒舒服服的。我甚至有一个提议,以后我们博友聚会时,先到马老七一人一碗米粉,吃舒坦了再找一家茶馆或红酒馆,痛痛快快地纵论天下。省得光顾得吃大餐,聊天倒成为副产品。嗯,就这么干!
今天中午,当我坐在洁净的马老七的店里时,竟对门口有这么一家小吃店充满了感激之情,特别是这次我在豆腐和猪腰之外,特意加了一份酸菜,那个高汤甭提有多好喝了,我对这家小吃店的感激之情愈发强烈起来,我决定为这家小吃店写点什么。刚好在墙上看到一张关于米粉的介绍文字,向服务员要了纸笔,认真地抄写起来,标题是《马老七手工米粉的特色》,内容如下:
“马老七手工米粉采用闽西北当地优质籼米、山泉水以祖传纯手工工艺制作,有天然米饧香味,较滑,有韧性,吃后无酸味。
“马老七手工米粉高汤采用农家猪骨、海鲜干制品配以祖传草药熬制,汤味鲜香浓郁,不油腻。
“马老七手工米粉是都市里难得的绿色食品。”
我以一个吃了不下十碗米粉的食客身份向你保证:上面所写都是真的。
墙上还有几张招牌,注明“马老七米粉”获得的美名,其中两项挺过硬:“中华名小吃”和“名牌风味小吃”,原来这马老七米粉名声在外啊。在抄写的过程中,我发现了三个细节,说明这家生意的红火,一是墙壁有一张7月1日的调价说明,因为受欢迎,个别食品价格调高了一点;二是门口贴着招工两名的启示,原因是三,每隔两分钟,收银台的电话就响一次,是老顾客要求送餐。生意如此之好,不招新人行吗?
我边吃边分析,“马老七”为何这么受欢迎?除了墙壁上介绍的几点外,还有就是价格的经济和配菜品种的繁多。一碗加菜的米粉便宜的仅售4元,最贵的的也不过8元;配菜的品种则多达20种,计有:猪腰、猪肚、猪心、猪肝、猪肺、猪血、猪骨髓、肥肠、花肠、小肠、瘦肉、罗汉肉、牛肚、牛百叶、牛肉、花蛤、鱿鱼、鸭胗、豆腐和酸菜,这个搭配可以因人而异,不容易生厌。
结账的时候,我对收银台的店老板说:“米粉真爽口,你们一定要保质保量,把这个品牌经营好,我们就能长久地享有这份口福喽。”他笑着说:“你放心,我们从开店的第一天起,就是这样认真做的,回头客才会这么多。”
回到家,妻子调侃我:“马老七有没有给你发消费金卡,下次去可以打折。”我笑着说:“路上我一直在琢磨,为什么这个马老七不早几年到厦门来开店,
那样我可以多打几年单身,多过几天自由自在的日子。”
妻子说:“怎么,你娶我就为了找一个好厨师啊?”
我说:“是有那么一点考虑在内,当时家门口那些又油腻又不卫生的快餐可把我吃怕了。”
眼下,我特别希望自己能写出一部有“马老七”风味的小说来,能够受到厌倦了大鱼大肉的人们的喜欢。
补充一下,这豆腐米粉中午吃最好,好吃却容易饿,这样晚餐时胃口才好,晚上想拿米粉当饭,我建议多买一份小笼包带回家,当饥饿来袭时,足以抵挡一阵。米粉当宵夜吃,则是再理想不过了。
不过,马老七只是我这个年近不惑、肠胃在东北的冰天雪地里受了点小伤的中年人的理想食品,仅供你们参考。
隆重声明,本文作者凭兴趣撰写此文,没有拿“马老七”一分钱的好处费,至今去该店消费,也没有享受任何的折扣优惠。
本文摘选于《流动的书斋》一书
作者简介南宋,记者、编辑、厦门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出版小说《雕刻时光》、《1992,爱情来了又走了》,《有人跟踪我》,随笔集《随遇而安》、《鼎沸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