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市民董先生反映
说在自己居住的小区里
一个车库被人租来做外卖餐饮店
不仅油烟扰民,还有消防隐患
董先生家住洛江区万安街道万源花苑小区,近日,董先生家楼下的车库被人租走,成了一家外卖餐饮店。
董先生说,车库改成了一家专门做外卖配送的餐饮店,每天还不到饭点,就有油烟飘出,对楼上的住户影响很大。
万源花苑小区业主 董先生
所有的餐饮类,大家都知道,肯定是有油烟。再怎么弄,不可能没有油烟吧,对环境跟楼上的这些居民都有影响,而且正上面的全部都是阳台,要晒衣服,油烟影响很大的。
更让董先生担心的是,餐饮店开在车库里,万一引发火灾,那可不是闹着玩的。
万源花苑小区业主 董先生
毕竟楼底下是车库,它的属性是用来存储跟停车的,现在改成餐饮的,这样就不合适了。而且这种高功率的电器,万一着火,整栋楼不就完蛋了吗?
26日上午,记者来到万源花苑小区一探究竟。走进小区,架空层的电动车停车场两边,还有二三十个车库,这家排骨饭就是董先生所讲的餐饮店。店主告诉记者,他们开业一周多,专门做外卖配送,营业资质齐全。店内加工食材都是用电磁炉,没有明火。
餐饮店店主 柯女士
因为我们不是明火的,明火是不行的。但我们只是炖煮这些,安全性会提高很多。主要就是电磁炉,我们没有明火,所以很安全的。
店主柯女士说,这家餐饮店不做堂食,就到万源花苑里租了一个车库,每月租金七八百元,比外面的店面便宜很多。董先生也曾经到小区物业投诉,物业表示,自己没有执法权,只能向有关部门反映这个问题。
万源花苑小区物业负责人 刘先生
作为物业管理,我没有执法权,只能向社区反映,业主把车库租出去做餐饮店,车库里面哪里可以这样,我有反馈到万福社区。万福社区有人过来,街道执法局也有来,但是这个情况确实是这样,租是业主租的,也不用找我报备租来做什么。
万源花苑的物业负责人刘先生告诉记者,小区的露天车位可以免费停车,不少业主就把自家车库出租,其中既有餐饮店,也有茶叶店、服装加工作坊、仓库等。小区车库变门店,改变了车库原有的使用用途,不仅违法,也给周边居民带来了不少困扰,更为小区增加了建筑、消防、卫生等安全隐患,他们希望相关执法部门能行动起来,还小区居民一个安全有序的居住环境。
来源:新闻广角
cript src="https://lf6-cdn-tos.bytescm.com/obj/cdn-static-resource/tt_player/tt.player.js?v=20160723">cript>
家住虹口曲阳路990弄运光大楼小区的居民反映,在他们小区的一排房屋内,长期以来有人经营饭店,产生的废弃物、污水和垃圾令人叫苦不迭。居民们说,开饭店的这排房屋,原来是小区车库。这车库摇身一变成了饭店,是怎么做到的呢?
看看新闻Knews记者在运光大楼小区看到,主通道一侧是求助人所在的居民楼,另一侧的这排房屋中,有两户是餐饮店,目前处于歇业状态。
小区业委会副主任顾阿姨告诉记者,餐饮店所在的这排房屋原先是车库,但很久之前就办出了产证,且有人开店营业。疫情期间,餐饮店暂时被关闭,但近期居民们获知,这里又要开设一家新的肥牛鳗鱼饭店,这油烟的袭扰,又要开始了。
居委方面表示,近期的确听闻这里要重开餐饮店,为此,街道也牵头相关职能部门开了专题会。运二居民区党总支书记杨凡杰说:“我们参加会旁听的情况,了解到市场监管局在多年以前,可能由于40、50工程,给这里开了营业执照,可以长期使用的,以前也开过一些饭店什么的,开了烧烤后可能要开鳗鱼饭,对居民确实有影响。”
另外,据曲阳路街道房办核实,该房屋属于非居住用房,产权分别属于两家单位,营业执照上写明了是小餐饮。曲阳路街道房管办负责人徐云亮表示,下一步将由街道牵头,联合相关行政主管部门,指导好居民业委会合理地维权。
小区内部车库为何能获取小餐饮营业执照?记者走访当天,也曾询问过曲阳路市场监管所,不过对方回避了采访,至今没有答复。关于重开餐饮店可能会对居民区造成的油烟困扰,曲阳路街道方面目前也仍在商榷中,希望之后能给居民一个答案、一个舒适安心的家园。
(看看新闻Knews记者:吴浩亮 摄像:陈玮 实习编辑:何雨溪)
<>< class="tt_format_content " id="js_content">百年恰是风华正茂。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在党旗引领下,无数女共产党员砥砺奋进,建功立业。在湖南这片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热土上,湖湘女儿更是以“胸怀天下,敢为人先”的铿锵精神,奏响了一曲曲进取之歌、奉献之歌,涌现了一大批巾帼先锋党员。
继巾帼初心耀三湘——初心篇、传承篇、奋斗篇系列专题之后,省妇联再次推出巾帼初心耀三湘·先锋篇——“党员先锋她榜样”专题报道,为您讲述巾帼党员先锋故事,展现她们胸怀家国、勇担使命、敢于追梦、走在前列的新时代女性风采。今天,为您讲述的是娄底市娄星区蛇形山镇秋湖村党支部书记胡少敏的故事。
“辣妹子”村支书,用辣酱撑起村里大产业
策划:湖南省妇联宣传部
制作:今日女报/凤网
文:见习记者 江昌法
“这十多年来,我问心无愧,努力当好了一个村民的暖心‘服务员’。”近日,在采访快结束时,胡少敏跟记者谈了从事十几年基层工作的最深感受。
村里没有产业,如何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煤矿企业关停后,村里如何实现绿色转型发展?这是不少农村都面临的发展难题,胡少敏用湖南人吃得苦、霸得蛮的精神,拖着病体上阵,探索出了一条自力更生的新路子。
如今的秋湖村,投资600多万元打造的名贵苗木基地,成为了游客放松休闲的好地方,全村27户贫困户86人全部脱贫,贫困户人均增收6000元以上……在胡少敏的带领下,娄底市娄星区蛇形山镇秋湖村成为了当地乡村振兴的标杆。
胡少敏,1970年9月生,中共党员,2011年任娄底市娄星区蛇形山镇秋湖村村主任,2017年3月任秋湖村党支部书记。2020年1月,被评为湖南省三八红旗手;2020年12月,被评为湖南省巾帼建功标兵;2022年3月,被评为湖南省三八红旗手标兵。
垫资5万元
她自带司机修路
烈日炎炎,在秋湖村的马路边,传来了一阵抱怨声:“你干脆睡在马路边算了,那才是你的家……”这样的争吵声,在胡少敏给村庄修路期间,经常可以听到。
胡少敏是土生土长的秋湖人。多年来,她一直在外打拼。2011年,她毅然放弃了生意,回到秋湖村,并被村民选为了村主任。
2017年胡少敏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刚上任她就下定决心,要打通潘家组最后一公里路。那条路叫潘家路,当地村民几十年都是靠这条田埂小道进出,后来小道长满了灌木杂草,小路也不能行走。
胡少敏在接到任务后,便全身心扑在修路上。每天早上,她天一亮就出了门,中午基本连回家吃饭的时间都没有,直接在工地上简单解决一顿,也顾不上休息。当时,她的心里只有一个信念:一定要为老百姓做点实事。
一开始,胡少敏就遇到了难题:部分村民不太支持捐款修路。“这个组一共有7户扶贫户,绝大多数是老年人,对田土看得特别重要,所以工作特别难做。”胡少敏告诉记者。
面对困难,胡少敏没有退缩,一方面,她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自己先垫付了5万元,并自带司机、免费提供一台铲车施工;另一方面,她先后组织召开了三十多次会议,组织支部里的党员干部和她一起逐家挨户深入村民家走访,反复做工作,通过打比方、讲心里话等多种方式耐心跟村民沟通,甚至她还主动帮村民垫资,最终修成了一条五米宽的水泥路。
秋湖村曾经有着丰富的煤矿资源,长期的开采导致农田毁坏,河道淤塞,房屋受损……“当时一天晴就是一层灰,一下雨到处都是泥,路也是坑坑洼洼的,给村民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麻烦,甚至还有老人哭着找我解决。”胡少敏感慨道。
面对老人的哭诉,胡少敏日思夜想,想到了“置换土地,整体拆迁”的办法。于是,她马上组织村干部动员村民,对采煤沉陷区内6000平方米空心房、危房全部拆除到位。最后,45家受损户都整体搬迁到了规划集中居住区。
在跟村干部和村民的交流沟通中,胡少敏形成了自己的思路:种油菜花发展旅游产业。于是,胡少敏首先是安排人把煤矸石拖走,初步改变采煤沉陷区的环境。紧接着,她又从双峰县锁石镇买来油菜苗。
栽种油菜苗的那天,太阳很大,尘土飞扬,油菜苗根本插不进地里去,许多村民便要求抽水灌溉。“如果抽水的话,会是一个很大的工程,我当时就赌了一把,相信会下一场大雨,就不用施水了,少了很多麻烦。”胡少敏说道。
老天不负有心人,晚上真的下了一场大雨。但胡少敏并没有歇气,直至夜里10点多还守在田里,顶着大雨组织村民们栽种油菜苗。胡少敏的付出,获得了村民们的肯定。
如今,一排排仿古风格的建筑鳞次栉比,家家户户门前屋后桂花飘香,鸟语蛙鸣,整个村子的面貌焕然一新。
把卧室当成会议室、
汇报室、工作室
2019年11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住院部门口,来了一群操着乡音的村民。他们不顾路途遥远,争着从娄底赶到长沙来照顾胡少敏。在村民们眼里,胡少敏是为他们累倒的。
“支书在哪里?情况怎么样?”他们焦急地在医院询问胡少敏的情况。在保安的指引下,他们找到了胡少敏的病房。
原来,这几年,胡少敏全身心都扑在了工作上,没有注意自己的身体,最终积劳成疾,造成腰椎滑脱。一开始,她不愿意去医院做手术,总想着要把手头上的事多做一点。一直到2019年冬天,她在丈夫和亲人的“挟持”下,住进了医院,做了腰椎植入4个钢钉的大手术。手术从早上7点一直做到下午4点。麻醉醒后,胡少敏又投入到了工作中。
由于不放心村里大大小小的事,胡少敏不顾家里人的反对,仅住了5天就提前出院。出院后,她把卧室当成了会议室、汇报室、工作室,把医生卧床静养的“警告”忘得一干二净。
在一旁照顾胡少敏的丈夫,有时会心疼地问道:“你这样拼到底图的是什么,你不要命了吗?”胡少敏只是轻轻地回答:“美丽乡村验收等七大任务迫在眉睫,只能抓紧办呀。”如今,胡少敏已经落下了严重的后遗症,走不得远路,也提不了重物。
哪里的村民有困难,哪里就有胡少敏的身影。
潘家组村民胡德明患有严重的肾病,胡少敏在得知他没钱医治要寻短见后,第一时间垫付了8000元,并派车送他去娄底中心医院治疗。紧接着,她又和村里的老党员胡光泉带头各捐1万元,还在群里帮胡德明发动村民捐款,最后一共募集了56000元,挽救了胡德明垂危的生命。
建南塘中学,捐了13万元;建秋湖食品有限公司,垫资40万;资助了7个学生上大学;累计资助留守儿童、空巢老人、困难群众、残障人员超过10万元……这一串串数字的背后,倾注了胡少敏对村民们满满的爱心。
晒红了辣酱
晒黑了书记
如何带领村民走出一条致富路,是胡少敏上任后想得最多的一件事。
当时的秋湖村,没有一个像样的产业,再加上还有不少村民是贫困户,收入很低,如何帮助他们脱贫,成为了一大难题。
什么产业适合秋湖村发展?胡少敏几乎每天都在思考这个问题。有一天,她想起秋湖村有着400年制作辣酱的历史,几乎每家每户都会制作辣酱。于是,一个发展辣酱产业的想法在她脑海中形成了。
“辣酱,村民们都会制作。加上每年5到6月份,双峰那边都要辣酱,销路应该会不错。这样,我既帮助了真正有困难的人,也让村里的其他人有事做。”胡少敏谈起了自己最初的想法。
2017年,胡少敏先成立了辣酱小作坊。她首先从村民那里流转了几百亩土地,并从贫苦户手中收购辣椒,然后放在小作坊来生产,帮助贫困户整体脱贫。靠着“农民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秋湖村开启了“辣酱脱贫致富梦”。
很快,创办“辣酱食品有限公司”的大胆想法又从胡少敏的脑海中冒了出来。
在辣酱晒制期间,选料、发酵、配方,胡少敏都亲力亲为,全程掌控。在烈日的炙烤下,她带领贫困户每天彻底搅拌10多次。为了提前做好辣酱晒制的准备工作,胡少敏经常一个人早上5点多就起来发辣酱,从不觉得累。
最终,经过90多个烈日的炙烤,搅拌1000多次,他们顺利完成了一万多斤辣酱的晒制工作。
这期间,胡少敏每天往返于村部和工地,像陀螺般连轴转。即便困了累了,也一直强挺着;疼了痛了,就用高效药“对付”。村民们都感慨:“太阳晒红了辣酱,晒黑了书记。”
看着20多吨鲜甜可口的辣酱,村民们都笑了,可胡少敏却开始愁销路了。她想了很多办法: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进行宣传,上直播为辣酱打广告、组织文化节进行推广等。
不仅如此,她还自己当上了销售员,哪里有机会,她就去哪里,在宾馆、餐厅、湘博会、农博会等地方,都有着胡少敏推广辣酱的身影。北上北京、南下广州、西进重庆,她总是出差奔波在路上。最终,她靠着诚心和优质产品,打动了消费者,也打开了竞争市场。如今,辣酱已成为秋湖村一张新的名片。
在发展辣酱产业过程中,秋湖村村支两委及驻村工作队都是分片分户包管到位,在产业基地所属范围的村干部,都主动带头签字、捐资、垫资,包括流转土地,都走在了前面。
“如今,不仅村里的集体经济上去了,也带动了贫困户们脱贫致富。”胡少敏开心地说。
为了打造集食品、旅游、餐饮于一体的发展模式,建设一个“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秋湖,胡少敏又提出了一个大胆设想:建立秋湖食品有限公司厂房。
说干就干,胡少敏做事从不拖泥带水,立即着手解决困难:资金不足,她就从家中拿钱垫付30多万元,并鼓励村干部筹措资金40万元;场地不够,她就把自家的光伏发电设备和车库无偿拆除,为村里的辣酱厂用来做进出道路。缺少人力,她就自己上。靠着这股霸得蛮的精神,2021年5月,秋湖食品有限公司发展壮大了起来。
“发展辣酱产业,既能发挥我们村的优势,又能利用好我们村的资源,还解决了200多个村民的就业问题。我有信心,这条产业发展的路子一定能一直走下去,并走好。”胡少敏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