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赛道历来竞争火热,据《中国茶饮品类发展报告2023》显示,2015年到2021年,我国现制茶饮市场规模从422亿元增长到1419亿元。
不过在经历了高速增长后,茶饮赛道增速正在放缓,2022年茶饮市场规模1423亿元,相比2021年仅增长了0.3%。据艾瑞咨询预测,2023年-2025年整个行业的市场规模增速分别为13.4%、6.4%、5.7%。
在此背景下,新式茶饮品牌纷纷谋求上市,以求通过登陆资本市场为品牌提供更稳定的资金支持。
近日,路透社旗下媒体IFR援引知情人士报道称,古茗选择高盛和瑞银安排香港上市事宜,预计明年初上市,计划募集资金约3亿美元。
对此,古茗相关负责人回应称,不予置评。
“不予置评”的上市传闻
古茗于2010年在浙江台州温岭创立,据窄门餐眼数据显示,目前门店数量8040家,其门店覆盖全国18省,1192个城市。
企查查APP显示,古茗至今共计完成了两轮融资。2020年6月29日,古茗获得红杉中国、美团龙珠、充盈资本发起的天使轮投资;2021年1月,获得了寇图资本发起的A轮投资。
成立之初,古茗以“农村包围城市”为路线。简单来说,就是以城镇为核心,通过大批量开加盟店的方式逐渐布局到台州市区,然后辐射到浙江各地的乡镇、城区。紧接着以浙江为核心,拓展到周边更多的三四线城市。
2023年,古茗加快了开店的步伐,今年2月,古茗公布2023年的战略目标为:计划新增门店超过3000家,总门店数要突破10000家,重点拓展山东、广西、贵州、安徽四个省。
规模扩张的同时,古茗对供应链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在定下万店目标后,古茗对供应链体系进行了精细化升级,比如,配送频次再次提升,在门店较为密集的区域,像浙江部分城市,已经可以从两天一配,提升至一天一配;云南等地,已可以从两周一配提升到一周一配。
此外,今年3月,古茗投资10亿元在诸暨建立了原料生产基地,目前该项目已进入施工阶段,预计明年4月投入使用。
高成本的投入之下,登陆资本市场筹集更多资金似乎就成为古茗最好的选择,不仅提升了知名度,还为古茗提供更多的资金来源,加快其扩张速度。
事实上,古茗谋求上市的消息并非首次传出。早在2021年8月,就有媒体报道称古茗考虑最快于2022年在香港IPO,计划筹资3亿至5亿美元。彼时,古茗方面予以否认,表示内部没有这个消息,也没有收到上市计划。
今年6月29日,古茗再次传来上市消息,路透社旗下媒体IFR援引知情人士报道称,古茗选择高盛和瑞银安排香港上市事宜,预计明年初上市,计划募集资金约3亿美元。对此,古茗相关负责人回应称,不予置评。
从“否认”到“不予置评”,古茗前后的回答耐人寻味。
目前,新式茶饮品牌正掀起新一轮上市热潮,在上市的这条道路上,古茗面临的对手也不止一个两个。
2023年,茶百道率先打响了新式茶饮上市第一枪,在此之前,沪上阿姨、新时沏、霸王茶姬、蜜雪冰城等新式茶饮品牌均传出上市传闻。可以看到,不仅仅是古茗,更多新茶饮品牌也在囤积弹药。
“目前,新式茶饮已经进内卷期,马太效应将会进一步凸显。”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称,除了第一军团的企业外,第二军团企业如何在短时间内进行快速扩张并建立起自身的护城河?那必然要通过IPO来实现,所以古茗也想在内卷期内崛起。
在IPG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看来,古茗谋求上市除了寻求融资以支持自身的发展计划和提升经营水平与品牌影响力之外,也不排除原始权益人或者先期投资者希望借助上市实现获利推出的内在原因。
香颂资本董事沈萌指出,上市一般只有三个目的,扩大营销知名度、融资和退出机制,古茗作为一个消费品牌,三种目的都可能存在。
据艾媒咨询调研数据显示,到2023年,消费者最喜欢的品牌依旧是喜茶,占比为58.1%,其次是奈雪的茶和蜜雪冰城,占比均超过40%。而在消费者最喜欢的品牌中,并未发现古茗的身影。
近年来,新式茶饮品牌的立足也尤为艰难,即使成功登陆资本市场,也并非一帆风顺。
据《2022新式茶饮研究报告》显示,2022年,中国茶饮企业总数48.6万家,其中停业、清算、吊销、注销的企业超5万家。“新茶饮第一股”奈雪的茶上市后,在资本市场的表现也是一言难尽。
奈雪的茶于2021年6月20日在港交所挂牌上市,上市首日即破发,当日开盘价报18.86港元,收盘价17.12港元,跌幅达到13.54%。
不仅如此,自上市以来,奈雪的茶已连续5年亏损,2018年至2022年累计亏损超过9亿元。
食安问题频发
近年来,由于新式茶饮行业门槛低、技术含量低、产品配方容易模仿等诸多问题,同质化成为新式茶饮品牌绕不开的话题。
据咖门发布的《2022中国饮品行业产品报告》显示,2022年前3个季度,其监测的50个品牌共推出1677余款新品,平均每个品牌每个季度推出11个新品,但新茶饮品牌上新后的半个月左右,市场上各品牌就会完成类似产品的布局,仅存在微小的差异。
较低的准入门槛和行业标准的不完善使得各品牌的生产流程不统一,产品质量参差不齐,行业内食安问题频出。
据《国内奶茶消费维权舆情分析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2022年5月份至2023年6月份,奶茶消费维权舆情数据共31068条。蜜雪冰城、喜茶、益禾堂、古茗等一些品牌的相关舆情占比较大,其中,古茗相关舆情占比为10.30%。
报告显示,蜜雪冰城、喜茶、益禾堂、一点点、古茗,超七成舆情问题为食品安全问题。
报告进一步分析指出,根据舆情数据显示,食品安全问题主要涉及质量口感问题、卫生安全问题和管理安全问题。在这些问题中,较为突出的是奶茶中存在异物、擅自更改标签偷工减料、原材料变质等问题,而古茗就因以上问题曾多次被曝光。
2022年2月22日,“内幕纠察局”在微博发布视频爆料古茗武汉广场店视频。据视频内容显示,该店不但将过期酸奶篡改日期后照常使用,还使用变质发霉的水果、直接兑自来水以及店员暗中更换茶汤底和小料等问题。事披露后,一度引起网友们的广泛热议。
此事发生后,古茗表示会高度重视,但这似乎只是一场空谈。2022年7月26日,有网友视频称,有消费者在古茗广东潮州沙溪店内购买了一杯饮品,在饮用过程中却喝到了一只壁虎。同时,该名消费者还晒出饮用全过程的监控自证。
对此,古茗回应媒体称,门店第一时间停业自查,从制作过程中看有壁虎进入的可能性极低。涉事门店已经在美团外卖平台下线,并且古茗所有门店都将积极自查。
在黑猫投诉平台上,搜索“古茗”关键字有900多条古茗相关的投诉,投诉内容大多为产品中有异物、虚假宣传、商家态度恶劣等。
柏文喜指出,新式茶饮品牌食品安全问题频出的原因主要还是在寻求规模拓展的连锁经营高速发展中放松了食品安全管理和运营督导所致。像古茗类似的新式茶饮品牌要实现“舌尖安全”,除了在食品生产、现场制作与售卖环节严格执行标准化的食品安全流程之外,还需要在门店标准化运营中加强食品安全督导,始终把事关消费者切身利益的食品安全当作企业发展的生命线和高压线,另外还要加强食品安全行政监督以及加大消费者自我维权的压力,如此综合治理才能真正作到新茶饮的“舌尖安全”。
食安问题频发,也引起了监管部门的注意,古茗因食品问题曾多次被罚。据未来网消息,2022年6月13日,安徽省合肥市长丰县双墩镇古茗饮品店,因采购和使用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原料及未履行进货查验义务,被罚5000元;2022年7月5日,湖南省邵阳市隆回县古茗茶饮店因使用超过保质期的山核桃仁原料加工食品,被罚9000元;2022年9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恭城瑶族自治县莲花镇古茗奶茶店因使用超过保质期的原料加工食品,被恭城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罚款2000元。
此外,古茗还曾因偷逃税被罚超千万。据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网站显示,古茗奶茶关联公司浙江古茗科技有限公司因偷逃税超2322万元,被台州市税务局罚款逾1161万元。针对此事,古茗此前对媒体称,“处罚系2019年及之前的税务问题,当年已主动向相关政府部门进行补缴。”
“为了追求快速扩大门店规模,自身管理能力跟不上,就会导致店面对品质的管理松懈。”沈萌指出,任何追求超速扩张门店数量的品牌,除非以更大力度、投入更多资源夯实管理基础,否则食品安全问题会层出不穷。
朱丹蓬对大公快消表示,目前,基本每个企业都有非常完善的质量内控体系,但关键的问题是,员工是否能够百分百去执行企业的质量内控体系,这个是比较困难的。所以,整个质量内控体系的执行不但要有书面,更多的是在执行方面。
023年即将过半,茶饮行业传出一个大新闻:古茗要IPO了!
今天(6月29日),据财联社报道,奶茶连锁店古茗选择高盛和瑞银来安排香港IPO。知情人士透露,古茗的IPO募资额约3亿美元,上市时间料将在明年年初。
对于该消息,古茗方面的反应在意料之中,只有4个字:不予置评。
1 上市的消息
古茗要上市的消息,早在两年前就开始传了。
2021年8月,有报道称古茗正与潜在顾问洽商,拟最快于2022年进行香港IPO,筹资3亿至5亿美元。对此古茗方面表示,内部没有这个消息,也没有收到有上市计划。
这是第一次传出古茗要上市,不过后来一直没有什么新的动静。而且在2022年3月,古茗还传出了因偷逃税被罚超千万的重大负面,那之后很长一段时间,人们也就不再把古茗和上市联系起来。
随后到了2022年8月,红杉中国、美团龙珠退出古茗股东;2023年1月,古茗注册资本由约4.5亿人民币减至3.6亿人民币,减少超20%。这一系列动作,都让人以为古茗这两年会主动选择不上市。
没想到“平地一声惊雷”,古茗突然间被曝出要IPO了。
那么这一次的消息,是真还是假?
2 上市的必要性
尽管古茗自身“不予置评”,但餐宝典分析师认为,古茗这次IPO的消息大体可信。
对古茗来说,上市早就不再是“能不能”的问题,而是“要不要”的问题。对于今天的古茗而言,上市很有必要,势在必行。
因为竞争越来越激烈。古茗当前面临的竞争局面,用“围追堵截”来形容可能有点言过其实,但也差不了太多。
根据餐宝典的统计,茶饮品牌在闭店率方面表现比较突出的有两个,其中之一就是古茗。古茗是很多潜在加盟商的首选,很多人想要加盟一个奶茶品牌,会优先考虑古茗。不过随着喜茶开放加盟,这一情况有所改变,因为喜茶的名气更大。前不久又传出奈雪准备开放加盟,如果传闻成真,那么在潜在加盟商的争夺上,古茗将再添一名强劲对手。
同时随着喜茶的门店数快速增多,由于二者的产品及价格方面差别不大,因此古茗在消费者层面也会面临强力竞争。
这对于古茗的规模扩张是实实在在的压力。今年年初它定下了万店目标,要在今年新增超3000家店,总数突破10000家。喜茶、奈雪带来的压力固然不会让古茗达不成万店,但它扩张的速度多少会受到一些影响。
而且它的潜在对手不只有喜茶、奈雪,还有茶百道。
茶百道和古茗有很多有趣的关联,比如都是在2021年8月被传出要赴港IPO,又都在今年6月传出跟上市相关的新闻;再如,在古茗定下万店目标后,跟它门店数差不多的茶百道也被默认为有同样的目标,但其实后者从未公开说过;以及,那两个闭店率表现突出的茶饮品牌,除了古茗之外,剩下那个就是茶百道。
现在,茶百道已经在本月早些时候完成了10亿元的“天使轮”融资,直奔上市而去。一旦上市成功,那么茶百道的门店规模和市场份额或将迎来一个飞跃。
这点在奈雪身上已经验证过了。在上市前,奈雪的门店数不如喜茶,但上市后一年多,奈雪不但很快迎头赶上,而且还超出了100多家。这一局面直到喜茶开放加盟后才得以改变。
现在,古茗要想在门店数量上不被茶百道超越,同时很好地应对喜茶们带来的压力,“开放加盟”这个工具已经不存在了,剩下的只有上市。
3 上市的“前戏”
古茗在今天曝出IPO的消息之前,今年以来还算风平浪静。要说有什么值得一说的动静,除了定下万店目标外,恐怕也只有三点:
一是在茶饮品牌纷纷卖咖啡的当下,古茗在4月份推出了十余款咖啡产品,并主打两款新品。不过暂时未见到有独立的咖啡品牌推出,这种“跨界”更多是防御性的。
二是古茗开始进入一线城市的核心区域了。以广州为例,去年古茗门店基本都分布在从化、花都、增城等郊区,今年开始天河忽然冒出了好几家店。截至目前,算上还没开业的,古茗在广州已经有超过130家店了。
长期以来,古茗只在三四线城市“稳步扩张”,三年前餐宝典测评时,广州也仅有3家“试点店”,尚未开放加盟。现在,古茗已经开始大举进驻广州、深圳了。这一动向,既是它万店目标之下的必然举措,也能看出加盟市场对它的需求之迫切。
三是投资10亿建基地。古茗在浙江诸暨的数字化轻食饮品原料加工基地项目,今年3月破土动工,计划用地为136亩,将成为古茗最大的原料生产加工基地,预计2024年4月份投产。项目建成后,将为古茗茶饮体系提供茶、果等轻食饮品原料,同时建设服务杭州周边区域的供应链体系,预计产值达29亿元,年税收达1.7亿元。
该基地是古茗在供应链建设上的一个新动作。“得供应链者得天下”,古茗能既受到众多消费者的喜爱,又收获很多茶饮同行的认可,一大原因就是其供应链能力出色。
4 结语
古茗要IPO的消息,再次说明了一点:茶饮赛道的价值和潜力极大,尽管增速连年放缓,但行业的天花板依然尤未可见。
现在除了已经上市的奈雪,蜜雪冰城、古茗、茶百道等也都将上市,其中蜜雪冰城大概率会转战港股。届时,茶饮行业的上市企业数量将比肩卤味(和火锅)。
当然,在说到茶饮上市的话题时,我们也不会忘了喜茶。这个老早就传出上市消息的“茶饮一哥”,会在哪一天给人们一个“大新闻”呢?
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蓝鲨消费,作者 | 陈世锋,编辑 | 卢旭成
2月23日,新茶饮品牌茶百道更新港股招股书,财务数据更新至2023年末。2023年8月,茶百道首次向港交所递表;2023年12月,证监会官网发布了其境外发行上市及境内未上市股份“全流通”备案通知书。
不止茶百道港股上市进入冲刺阶段。2024年春节假期还未过完,2月14日新茶饮品牌沪上阿姨披露招股书,计划在港股上市。而在此之前,2024年元旦刚过,蜜雪冰城和古茗于同一日(1月2日)均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一时间,新茶饮品牌在港股IPO门前排起了长龙。
从2010年左右开始,中国新茶饮品牌层出不穷。如今,从中国的一线城市到十八线小镇,都能看到新茶饮品牌的身影。除了已经上市的奈雪,更多新茶饮品牌都在努力利用自己的独特优势不断拓展自己的领地,行走在IPO的道路上。
一个个看似不起眼的茶饮小店,如何汇聚成一头头庞大的独角兽?从独角兽到冲击上市,它们具有哪些独特优势?中国新茶饮行业的未来会怎样?
从街边小店到独角兽成群
1987年,台湾一个叫“春水堂”的冷饮茶店,诞生了一个闻名世界的奶茶品类——珍珠奶茶,他们将地方小吃粉圆加到奶茶中,甜甜又带有嚼劲的吃法迅速获得不少消费者喜爱,仅仅用了半年时间就成为台湾的第一饮品,由此掀起了一个时代的潮流。
上世纪90年代,内地一些商贩嗅到了奶茶的商机——投资少、成本低、门槛低、回报快,被认为是一块待啃的大蛋糕,接着商贩们开始疯狂开店,第一个战场就是学校。在学校附近,一批珍珠奶茶摊贩开始出现,这些摊位多数只有5、6平米或更小的空间,环境相对简陋,没有座位,多是窗口外带。一杯两三块的奶茶,成了不少学生下课后的吃喝消遣。
随后,奶茶店迅速跑马圈地,遍布大街小巷,一眼望去店名琳琅满目,但尚未形成品牌连锁化之势。在经历了高速发展后,商家都在思考如何塑造品牌力,让产品差异化。2011年,台湾“塑化剂”事件的发生,也让众多玩家们思考转型升级。
沪上阿姨,就是源于奶茶的一次转型升级。沪上阿姨的创始人单卫钧和周蓉蓉夫妇,2011年举家从山东搬到了上海,寻觅轻餐饮小店的创业机会,最终选择了奶茶赛道。彼时,奶茶的制作过程简单粗暴——就是冲粉,由此引发奶茶是否健康等问题。
于是,单卫钧采用了两个经营策略:1、强调所有奶茶现场制作;2、摒弃珍珠,选用更健康的“血糯米”作为小料,成功打造了“血糯米奶茶”。靠着“血糯米奶茶”这一爆款单品,沪上阿姨开店头一个月流水就过了30万。在上海连开几家店后,单卫钧回到了老家,开拓起山东市场,并在河南、河北、辽宁、黑龙江等北方地区重点扩张,门店数量拓展至数千家。
与发家于上海及以北方市场的沪上阿姨相对应,王云安2010年在祖籍浙江省台州温岭的大溪镇,开了第一家古茗奶茶店,“古”是老的意思,“茗”代表着茶,王云安认为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想把它发扬光大。刚开始的时候,奶茶店的生意并不如意,最差的时候一天营业额只有98元,靠另一个创始人阮修迪自掏腰包买了一杯奶茶,营业额才上了三位数。
随后,学材料出身的王云安和阮修迪开始下力钻研口味,为了了解消费者的口味需求,他们甚至会用三轮车支起流动摊,邀请路人邻居品尝。到了第二年,奶茶店的生意好转,古茗也因此开放了加盟模式,有人愿意跟着他一起赚钱。据悉,王云安信奉“五五开”的平均主义,将渠道货价压到了只有5%的利润,将盈利空间大大让给了加盟商,迅速燃爆南方市场。
茶百道创立于2008年,第一家门店开设于成都温江二中附近,凭借相对便宜的价格、“即买即走”的便捷性,迅速吸引了一波学生消费者。经历了冲份茶阶段后,2016年茶百道进行了第一次门店升级,确定了“鲜果与中国茶”的定位。2018年,茶百道再次进行门店升级,加入代表中国元素的蓝色熊猫图腾,与品牌诞生地成都的城市名片相呼应,熊猫IP“丁丁猫”诞生。此外,在创始人王霄锟的主导下,茶百道首先在菜单上进行精简,随后推出杨枝甘露、豆乳玉麒麟等区别于其他品牌的爆品。之后,茶百道开始凶猛扩张,三年后门店就飙升至5000多家,覆盖国内西南、华北、东北、西北、中南、华东等区域的大部分城市。
蜜雪冰城的故事并非源于奶茶,而是始于刨冰,后延续于冰淇淋。2006年,张红超吃到了一支名为彩虹帽的冰淇淋,但价格不菲,售价18元。他心想,“这么好吃,但成本有多少呢?无非是奶、糖、蛋和面粉。”他买来了一台二手冰淇淋机,通过各种信息检索、口味调制,炮制出了口味接近的冰淇淋,为了学生党都能吃得起,根据成本倒推法,他把售价定为了1元。这款极致性价比的冰淇淋很快在郑州风靡,也让蜜雪冰城站稳了脚跟,迅速开出多家店铺。
之后,围绕着三线及以下城市的小镇青年、大学生群体,蜜雪冰城开始加速了自己的扩张步伐。2018年底,蜜雪冰城门店数量达到5000家;2019年底,蜜雪冰城门店数量突破7000家。2020年1月,蜜雪冰城完成20亿首轮融资,融资完成后估值约200亿元人民币;同年年底,蜜雪冰城门店数量已突破13000家。
蜜雪冰城、古茗、沪上阿姨、茶百道……从一个个街边小店逐渐汇聚成一个个逼近万店,或者超越万店连锁的庞然大物,并在2024年加快上市步伐。
数据来源:招股书,经蓝鲨消费整理
新茶饮品牌“四小龙
蜜雪冰城、古茗、沪上阿姨、茶百道,哪家更强?
从营收规模和利润来看:蜜雪冰城在四大品牌排名第一。数据显示,2022年及2023年前九个月,蜜雪冰城分别实现收入135.76亿元、153.93亿元;期内利润20.13亿元、24.53亿元。
其次是古茗,2022年及2023年前九个月,实现收入55.59亿元、55.71亿元;期内利润3.72亿元、10.02亿元;经调整利润7.88亿元、10.45亿元。
茶百道排在第三,2022年-2023年,分别实现营收42.32亿元、57.04亿元;应占年内利润及全面收益总额分别为9.65亿元、11.51亿元。
沪上阿姨的营收和利润水平则排在最末,2022年及2023年前九个月,实现收入21.99亿元、25.35亿元;期内利润1.49亿元、3.24亿元。
数据来源:招股书,经蓝鲨消费整理
新茶饮品牌“四小龙”的营收利润排名也与门店数量高度相关。截至2023年9月,蜜雪冰城的门店数量为36153家(含东南亚);沪上阿姨的门店数量为7297家。截至2023年12月31日,古茗的门店网络为9001家,茶百道共有7927家门店。而据窄门餐眼,截止目前,蜜雪冰城、古茗、茶百道、沪上阿姨的门店数量分别为28333家、9132家、8123家和7716家,雄踞中国茶饮门店数量前四。
新茶饮品牌“四小龙”的营收利润排名也与门店数量相符。根据招股书,截至2023年9月,蜜雪冰城的门店数量为36153家;沪上阿姨的门店数量为7297家。截至2023年12月31日,古茗的门店网络为9001家,茶百道在中国共有7927家门店。而根据窄门餐饮数据,截止目前,蜜雪冰城、古茗、茶百道、沪上阿姨的门店数量分别为28333家、9132家、8123家和7716家,雄踞中国茶饮门店数量前四。
之所以有如此庞大的门店数量,四大品牌的秘诀只有一个——“加盟”。蜜雪冰城招股书显示,公司主要通过加盟模式开展业务,截至2023年9月30日,超过99.8%的门店为加盟门店,其余为自营门店。蜜雪冰城收入的主要来源在于向加盟商卖原料和设备,2021年、2022年及2023年前9个月在此方面收入占比分别为98.1%、98%和98.2%,而加盟和相关服务的收入占比,近三年都没有超过2%。
除了6家直营店之外,古茗剩下的门店都是加盟店,古茗的收入也主要来自向加盟商销售商品及设备,以及提供加盟管理服务。2021年、2022年及2023年前9个月,古茗向加盟商销售原料和设备的收入占比分别为80.9%、81%、80.4%;加盟管理服务是第二大收入来源,占比分别为19%、18.8%、19.5%。
茶百道的直营店也只有6家,99%为加盟店。茶百道的营收来源主要涵盖向加盟销售货品和设备、特许权使用费及加盟费以及其他,其中,向加盟销售货品和设备的营收占比维持在95%左右。而特许权使用费及加盟费占比只4%左右。
沪上阿姨加盟店比例达到了99.3%。截至2023年前九个月,来自加盟商的营收为24.3亿元,对业绩的贡献度达96.1%;直营店营收为9500万元,占比只有3.8%;其他收入则为374万元,占比仅为0.1%。沪上阿姨向加盟商销售货物、食材、原材料和设备的收入占比为79.7%,加盟服务收入占比为16.4%。
数据来源:招股书,经蓝鲨消费整理
可以看出,古茗和沪上阿姨在加盟管理服务上的收入明显要高于蜜雪冰城和茶百道。这源于两种不同的选择。
事实上,古茗、沪上阿姨的目的并不在于收加盟费,而是通过持续为加盟商提供服务获得收入,因此鼓励原有加盟商裂变开店。古茗2023年加盟单店经营利润达37.6万元,经营利润率达20.2%。古茗的加盟商确实有意愿开更多的加盟店。古茗内部政策是,古茗的加盟商开第二家店时不再收取加盟费,只交一次性的项目费和保证金。很多加盟商冲着优惠开了不少店。截至2023年9月30日,在开设古茗门店超过两年的加盟商中,平均每个加盟商经营3.1家门店,75%的加盟商经营两家或以上加盟店。沪上阿姨则披露,2023年前九个月,现有加盟商开设的新店数占47.3%,拥有一家门店以上的加盟商占比32.3%。
相比之下,蜜雪冰城和茶百道对于加盟服务赚取收入的依赖程度更低,更倾向于向加盟商卖原料和设备。比如蜜雪冰城,在省会城市、地级城市、县级城市的加盟费分别为11000元/年、9000元/年、7000元/年。但实际上,开一家加盟店并没有想象中容易,还需要另外支付合同保证金20000元、管理费4800元/年、培训费2000元/年、设备款项80000元左右、首批物料与原材料60000元起、装修费用80000元左右(按35㎡预估)、房租及其他费用10万元起。蜜雪冰城官网统计,加盟商启动资金需37万元起。
通过加盟模式,各大新茶饮品牌将房租、人力等成本通通甩给了这些中小老板,自身则化身为“原料和设备包工头”,向上不断挖掘供应链,把原材料的价格不断打下来,给加盟商提供原材料和设备。
供应链是各大新茶饮品牌能通过加盟模式疯狂扩张的底层能力。
数据来源:招股书,经蓝鲨消费整理
截至2023年12月31日,茶百道仓储设施包括21个高标准仓库,总建筑面积约80000平方米,包括20个中心仓及一个前置仓。一个中心仓及一个前置仓覆盖的门店平均数目分别为386家及204家。
截至2023年9月30日,古茗拥有21个仓库,总建筑面积超过200000平方米,包括逾40000立方米可支持不同低温范围的冷库。截至2023年9月30日,古茗逾75%的门店位于仓库的150公里范围内。截至2023年9月30日,古茗号称自己运营的冷链仓储及物流基础设施,在中国现制茶饮店品牌中规模最大,支持向97%以上的门店提供两日一配的冷链配送服务。
截至2023年9月30日,沪上阿姨的供应链网络包括︰1、八个大仓储物流基地;2、四个设备仓库;3、九个新鲜农产品仓库;4、19个前置冷链仓库。其中,两个新鲜农产品仓库及所有前置冷链仓库乃由独立第三方营运。
蜜雪冰城称,提供给加盟商的饮品食材约60%为自产,是中国现制饮品行业中最高(根据灼识咨询的报告),其中核心饮品食材为100%自产。蜜雪冰城在河南、海南、广西、重庆、安徽有五大生产基地,总占地面积约67万平方米,生产覆盖七大类用于制作现制饮品的食材,包括糖、奶、茶、咖、果、粮、料,年综合产能达到约143万吨。
仓储物流方面,截至2023年9月30日,蜜雪冰城的仓储体系由总面积达到30多万平方米的26个仓库组成,配送网络覆盖了中国31个省份,约300个地级市,1700个县城和3100个乡镇,覆盖广度和下沉深度为行业内最高。超过90%的国内县级行政区划可实现12小时内触达;国内90%以上的门店实现了冷链物流覆盖。
蜜雪冰城还进一步延伸至供应链的上游,建立了合作种植基地,以确保核心水果、农产品等的优质稳定供给。比如2023年前九个月期间,蜜雪冰城在四川安岳建立的合作种植基地供应的柠檬达约4.4万吨。
通过强化供应链,各大茶饮品牌的门店网络覆盖全国。王云安曾表示,古茗开店是跟着供应链走的。由于各个茶饮品牌的产品需求不同,对于供应链的要求也不尽相同。比如古茗等对于新鲜水果的需求度更高,因而追求更高频的仓配服务。而蜜雪冰城因其更庞大的门店体量,对于原料的需求量更大,向上游供应链端的延伸更长,比如合作建立生产基地,自建工厂等等。
谁是下沉市场之王?
从门店分布来看,2023年茶百道的门店触达各线级城市,其中一线、新一线、二线、三线、四线及以下城市门店数量分别占茶百道门店总数的10.6%、 26.9%、20.9%、19.4%及22.2%,在全国各线级城市的门店分布较为多元化。
古茗主要分布于南方地区,以浙江、福建地区为基本盘。2023年,古茗门店中,一线、新一线、二线、三线、四线及以下城市分别占比为3%、18%、30%、26%及23%。二线及以下城市是古茗攻略的重心,占比高达79%,甚至有38%的门店分布在乡镇。
沪上阿姨目前已经完成从北方到南方的扩张。截止2023年前九个月,沪上阿姨门店中,一线、新一线、二线、三线及以下城市分别占比为7.6%、 22.2%、20.8%、49%,正极力向三线及以下城市拓展。
蜜雪冰城则在全国范围内覆盖了所有线级城市,并在海外开设了近4000家门店。从门店分布看,截止2023年前九个月,蜜雪冰城一线、新一线、二线、三线及以下城市门店分别占比为4.5%、20.9%、17.7%、56.9%。
数据来源:招股书,经蓝鲨消费整理
透过数据,我们不难看出:蜜雪冰城依然是“下沉之王”,古茗和沪上阿姨紧随其后,茶百道则更倾向于坚持多线城市布局。
加盟门店直接影响到各大新茶饮品牌的业绩,但加盟门店的数量也并非一成不变。从加盟门店数量变化情况来看,2023年茶百道新开加盟门店1663家,关闭加盟门店220家,按照总门店数7927家计算,闭店率为2.77%。古茗新开加盟门店2597家,关闭加盟门店265家,闭店率为2.94%。截止2023年前九个月,沪上阿姨新开加盟门店2299家,关闭加盟门店298家,闭店率为4.08%。蜜雪冰城2023年前9个月,新开加盟门店8020家,关闭加盟门店856家,闭店率为2.37%。综合来看,各大新茶饮品牌的闭店率在2.37%-4.08%之间,沪上阿姨闭店率偏高。
闭店率的高低,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加盟商是否能够赚到钱,能否以最短的时间收回成本。加盟评论首席分析师龙真表示,之前的茶饮业态与小吃比较类似,门店面积较小,好的地段租约都是一年一签,这就倒逼加盟商必须10个月内回本。后来大家发现开茶饮店比小吃稳妥,于是就开始各种作——门店面积变大,投资加大,价格提高,倒逼产品创新提升,茶饮加盟就慢慢变成了租约两年一签,18个月左右才能回本的生意了,“实体商业的发展都是这样,螺旋式死亡。”
2024年,中国茶饮品牌卷死谁?
近年来,通过加盟门店迅猛扩张已经成为各大新茶饮品牌的共识,甚至原本直营的新茶饮品牌(喜茶、奈雪)也纷纷加入进来,导致中国新茶饮品牌的竞争更加“内卷”。据艾瑞咨询预测,2023-2025年新茶饮行业的市场规模增速分别为13.4%、6.4%、5.7%,这意味着,未来中国新茶饮行业的增速将逐步下滑,乃至于可能是微增长或负增长。面对存量竞争,中国新茶饮品牌谁卷死谁?
“卷价格”是大概率的事件。灼识咨询数据显示,当前,中国前五大现制茶饮品牌中,行业第二到第五名的主要产品价格带基本都在10—20元,而蜜雪冰城的产品价格带在2—8元。这意味着,未来在10-20元价格带的茶饮竞争将更加白热化,反而蜜雪冰城的价格区间比较安全。
卷价格的背后,更是“卷供应链”。据招股书,茶百道IPO募资的首要用途是提高现有仓配能力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计划打造智能冷链仓配及水果加工中心等关键配送能力,服务北京、上海、广州、武汉及其他区域中心的茶百道门店。此外,还将用于供应链上游的战略性投资,帮助其从生产阶段加强对供应链的控制,确保产品质量。可能采取对生产设施项目的关键供应商或合资企业进行股权投资的方式投资供应链。沪上阿姨在招股书中也透露,募资的主要用途之一是 “提升生产、加工、仓储、物流及分销能力,藉此加强我们的供应链能力。”
古茗则表示,“我们能否及时向门店交付货物及设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的加工工厂、仓库及货运车辆能否順利运营。”为支持门店网络的扩张,确保优质原材料新鲜、稳定配送至门店,计划在未来三至五年拥有密集门店网络的省份运营具有冷藏/冷冻的新仓库,以扩大仓储基础设施,同时通过增加和升级货运车辆以提升物流基础设施。产能方面,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古茗运营三个专用于果汁及茶叶加工的工厂,并正在浙江諸暨建设另一处加工厂,预计在今年投入使用,从而进一步提升原料加工能力。
蜜雪冰城更宣称“已制定需要大量投资的产能扩张计划”,如在海南生产基地建造专门生产冷冻水果、咖啡、糖浆和小料等产品的新设施,其建设已于2023年启动,预计将于2025年完工。这意味着,四大茶饮品牌上市融资后,它们的供给是非常充分的,可以支撑这些品牌开更多的门店,也意味着在产品、价格等方面会更卷。在如此规模优势下,中小茶饮品牌更没活路,趁早卖掉还能落袋为安。
通过打造的极致供应链能力,中国新茶饮品牌“卷遍中国卷海外”。2023年,各大茶饮品牌为寻找新的增长点,已经纷纷将目光投向海外市场:2月,蜜雪冰城出海版图从东南亚扩张到悉尼;3月,喜茶宣布开放海外事业合伙人申请,全面加速海外业务与品牌发展,截至目前在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美国等多国开出当地首店;5月,7分甜宣布出征加拿大;10月1日,甜啦啦在印尼雅加达市中心繁华街区开出6家门店;10月31日,茶百道首家海外门店落地韩国首尔。12月,奈雪的茶在泰国开设首家直营店……随着国内市场的日益饱和,海外市场将成为众多新茶饮品牌挖潜增量的竞逐目标。
从中国走向世界,而不是在国内卷死彼此,这或许是新茶饮品牌最好的“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