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信息传播快速的时代,有一颗好学之心十分重要,吸取别人成功的经验可以少走弯路。8月27日,四川通吃帮携手建发地产,举办了“一鹭有你,餐饮新动向”茶话会,邀请了部分成都知名餐饮企业共同探讨餐饮发展的新动向。
现在餐饮业更替快,能开个三五年都算是老店,能坚持十二十年更是难得,这个现象在大城市尤其明显。各位老板探讨的 一个话题就是“老”餐饮如何保持青春活力的问题。
颜值时代,老餐饮如何“整容”?
胡文俊——丁胖土碗香股东
丁胖土碗香从2010年创立开始,这些陆续开了几家店,今年开新店时考虑到一个问题:完全复制一个一模一样的店,对消费者来说已经难以有吸引点。在反复考虑后,我们决定打造一个年轻的子品牌——丁胖邻家菜,从装修、菜品和运营模式都有全新升级。
九吃——四川通吃帮帮主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形势下,一家餐馆要想长期保持向上发展的势头,非常艰难,一成不变,竞争力肯定弱,顺应潮流变化是出路之一。
就拿定位高端的柴门河鲜来说吧,以前很火爆,巅峰时期客单价好几百。随着高端餐饮受影响,生意有所影响,但柴门跟着推出了中端的柴门头啖汤,就迎合了市场的需求。去年,柴门又新开了更年轻的品牌——柴门饭儿,迅速成为太古里最火的餐厅之一。对市场敏感,能根据客群变化而变,自然能保持企业的活力。
不是每个转变都是成功的,把握方向很重要。
吕克平——大鱼山房老板
大鱼山房在少陵路开了十四年,和很多老餐饮一样,最大的硬伤就是味道不稳定。在毁誉参半的情况下,我把店名变了,把味道标准化,准备从头来过。事实证明,这两样改了后,生意比以前好很多,排队订餐也越来越多。
不过又冒出一个新问题,店名变了,老客人还是只认“大鱼山房”这个老牌子。我深刻认识到,十多年沉淀下来的品牌就这样放弃实在可惜,现在又准备把名字换了回来。
在新形势下,老餐饮肯定要变,厨房标准化是必经之路。在宣传方面,还是要结合新媒体的推广,双管齐下方能实现转变。
所有的企业发展都要遵循市场规律,发展都是波折起伏的,不可能是一直上升的状态,所以每个企业在不同的阶段要找不同店,从定位到细节都需要不断调整,大龙燚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到位。
任俊——大龙燚火锅推广总监
大龙燚马上就三周年了,这三年来,企业实现了三级跳,最初是打造“最辣的火锅”,推向全国市场时,又提出了“四川味道解乡愁”的口号,现在大龙燚海外店正在紧密地筹备,我们新的口号是“让世界爱上成都味”。
每个阶段,我们的定位都是不同的,一直在不断地适应市场。
餐饮大环境不断变化,在很多细节上不得不进行调整。比如说传统的烧烤,受天气、油烟和扰民等多种问题的局限,要想继续发展,不得不变。
巫蜀军——凉山好汉老板
凉山好汉卖的是西昌烧烤,宽敞的露天坝最适合,我们南门店五点过就挤得满满当当,因为各种局限,我们决定开家室内店,这就有了科华北路功夫烤肉的诞生。一开始我想得很简单,以为就是把烧烤从室外搬到室内,但是随着时间推移,室内店的缺陷逐渐暴露:房租成本高,新炉具对菜品质量的影响,原材料的限制等问题又暴露出来,比如老店的爆品蒜香排骨在新式烤炉上完全无法达到应有效果,让很多老客人不满意。总的来说,变是说得容易,做起难。
在变与不变的抉择上,还有很多老板在挣扎,是遵循传统还是追求时尚?
王小波——鸡毛店董事长
鸡毛店开了19年,全年排队,在外人看来已经相当不错,但我却感觉自己越来越不会做餐饮了,有时搞不清楚方向。
我考察过西贝、外婆家等餐饮企业,它们是开一家火一家,无疑对很多传统中餐都带来了冲击。
我从它们身上也学到一点,那就是传统餐饮企业,也只有尽量做到标准化,在未来的激烈竞争中才有生存空间。
庞静菁——花醉董事长
我入行餐饮八年,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一开始在宽窄巷子开了听香,打造的一个成都幸福女人的休闲密地。早茶、正餐、下午茶、酒吧模式全开,生意火得无暇关注产品。后来随着市场风向的转变,我们新创了一个平价品牌——花醉。因为选址的原因,第一家花醉在万象城做得十分痛苦,迫于无奈只能修炼内功,深入厨房,开始做标准化。花醉在三年前已经基本做到标准化,成熟后进驻了华置广场,才有了现在的发展。
古倒吃——四川通吃帮帮主
对于餐饮的创新方面,天府掌柜很有发言权。经过多次尝试,才准备做文创小吃。顾名思义,文创小吃就是文化创意小吃,与传统的四川小吃区别开来,既有传承又有创新。作为本地人,要吃小吃可能会找那些的传统老字号,但是要想接待外地朋友,或者对那些来成都旅游的外地朋友,天府掌柜无疑是一站式体验的首选。
在传统和创新之间找到平衡,天府掌柜才在人气冷清的水锦界也保持生意火爆。
销魂掌是成都餐饮界的一匹黑马,连锁店开得多,而味道却能保持稳定。
张循健——销魂掌董事长
我在2013年开了销魂掌的前身——糯香掌,每天门庭若市,但是赚的钱却少得可怜。后来一个对餐饮业颇有了解的媒体界的前辈请教,得知大部分问题出现在菜单上。糯香掌有140多个菜,但是没有一个主推菜。另外还有一个大问题,糯香掌品牌标识度不高,经常有客人说错店名。后来我开始改名字、定主菜、砍菜品,推出了新派炭火干锅的概念,从宣传方面我们也是从“新”的概念入手。做巴色鱼捞时也是这样,当时想要找一个易标准化、不要厨师、还要让客人有参与感的项目,最后推出了中间汤锅,外面烧烤的新品种,找到了市场空白点。在巴色鱼捞的宣传上,我们紧跟市场热点,比如网红直播,热门电影cosplay等等,迎合了消费者,让他们自愿为我们宣传。
餐饮行业的风向随时都在改变,一般情况下要想立于不败之地,一定要顺势而为,适应市场变化的品牌才能经得起考验。
下期,通吃帮将为大家分享本次茶话会的另一个话题,如何根据自己品牌的特点进行话题营销?
作为一个好吃嘴,只会吃还不够,了解餐饮企业背后的故事,可以为饭桌增加谈资,敬请期待下期推送吧。
本次茶话会感谢以下餐饮企业的参与支持:有食?匠作羊虾、拾光甜品、满当当烤鱼、逮丸、大黑门烧肉、大鱼山房、鸡毛店、天府掌柜、麻辣空间、花醉、丁胖土碗香、一元MOTO、俏江南、一糖一会、成都吃客、凉山好汉功夫烤肉、销魂掌、大龙燚、Stay西餐厅、老枝花卤、席罐等。
本次特别鸣谢本次活动赞助方:建发鹭洲里。
>文字整理:小蒲扇
排 版:葡萄酱
烤,中餐最原始的呈现形式;烧烤餐厅,是最有烟火气的地方。
作为高社交属性、高话题性的餐饮品类,烧烤通吃1-5线城市,高中低品牌均有其市场。但很明显的是,客单60元以上的中高端烧烤正迎来黄金时代。
拥有近30万家门店的烧烤品类竞争日趋激烈,有这4个特征才能突围。
餐饮老板内参 内参君 /文
客单30元以下烧烤继续萎缩
高品质烧烤时代到来
2018年,几乎所有的餐饮人都察觉到一个动向,消费升级。这四个字放在烧烤业态里,表现得尤为明显。
根据美团点评平台的数据,去年全国烧烤门店人均消费为46元,相比2017年增加2元。按照人均消费分区间来看,消费者在人均30~120元区间的烧烤门店消费占比提升明显,间接拉动了整个品类客单的上涨。
消费升级的另一个佐证数据是,人均消费30元及以下的烧烤门店在各价位门店中的占比,由2017年的30.6%下降到28.0%,已经连续两年下降。
从客单全局来看,人均消费31~60元的烧烤门店占比,由54.3%上升至55.1%,成为最主流的消费区间;尽管烧烤品类通吃1~5线城市,但从整体增速来看,则以61~90元价位烧烤门店数增速最快。
这一切都意味着,中高端烧烤店消费增长已经成为全国趋势。
伴随着消费升级和品牌再造,烧烤正在被重新定义,层次更高的品质型消费时代正在到来。
烧烤拼食材
地域特色与大一统并存
曾经烧烤是一个消费大众化、市场区域化的市场,如内蒙、新疆、甘肃爱吃羊肉,江浙沪喜欢烤海鲜,而西南几个省则偏好猪肉。
随着供应链的完善,尤其是冷链物流的发展,烧烤与其他品类一样,也进入到了拼食材的阶段。
首先是食材的丰富度
强供应链的打造,让诞生于深圳的木屋烧烤,也有了新鲜的羊肉串、牛板筋;从北京起家的冰城串吧里,能吃到生蚝、扇贝;成都网红品牌李不管把把烧,同样也会有基围虾等海产品。
区域性的口味偏好,为烧烤品牌的打造提供了多种可能;而门店内多样化的食材,既可以满足口味偏好,还能带来一些新奇。无法做强供应链的品牌,将跟不上品类发展步伐。
其次,则是食材的新鲜、安全。
品牌烧烤早已摆脱食材渠道不明、甚至用其它肉品冒充的阶段。
丰茂烤串就把新鲜作为品牌的主要特色,打出了“羊肉现穿才好吃”的口号。一方面,表明了烤串的做法特色;另一方面,也表明食材品质,让消费者更放心。
木屋烧烤创始人隋政军说,餐饮行业的本质是为消费者提供“美味”食物,脱离了这一点,任何品牌都无法存活,只有做到对味蕾的诚意,才能博得消费者的信赖。
路边摊逐渐隐退
品牌化烧烤迎来红利期
烧烤业态另一个很明显的变化是,正在从路边摊的散户乱斗,逐渐进入到室内烧烤连锁品牌争霸时期。
消费升级的所有指向,都是更好的体验。消费群体考量一个餐饮品牌,除了口味,还有环境的舒适度。
随着城市的升级改造,街边烧烤摊和大排档正在逐渐减少,取而代之的是更迎合年轻消费群体的室内烧烤,木屋烧烤、很久以前正是基于这样的市场需求赢得了一批消费者。
正餐企业推行的明厨亮灶,同样出现在了木屋烧烤、丰茂烤串等品牌的门店里,消费者可以清晰地看到羊肉串滋滋冒油;而很久以前为了表达烧烤的“野”,在门店里突出了远古特色。
木屋烧烤创始人隋政军认为,“品牌化、连锁化、规模化、正规化”特征的烧烤,正在迎来红利期。
美团点评的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6月,中式烧烤在全国有29万家门店。根据内参君的观察,烧烤门店仍在高速增长中。
这个品类,已经呈现出白热化的竞争状态,没有特色、调性不突出、核心竞争力弱的烧烤品牌,将会被洗牌。
而与其他餐饮品类一样,烧烤这个大市场,最终仍是由品牌化、规模化的烧烤企业来“收割”。
烧烤品类在各级别城市发展如何?为什么低线城市渗透率反而高?它会沿着怎样的路径发展?《中国餐饮报告2019》会给出详细解读。一本书,让你读懂中国餐饮。
相关阅读:
男人兜里也有钱了!2019年餐饮消费我们有4个新发现
福利
这个五一假期,内参君送出大福利!
1. 从今天开始,三天(5月2日、3日、4日)内留言点赞最高的餐友,送一本价值1080元的《中国餐饮报告2019》。
2. 每日留言点赞数最高的餐友,送一本《餐饮开店·从入门到精通》。
3.点赞数统计日期截至5月6日12:00,获奖餐友将由后台工作人员私信联系。特别备注:《餐饮开店·从入门到精通》和《中国餐饮报告2019》不重复赠送。
赶快在留言区留言吧!
《中国餐饮报告2019》
预售正在进行!!
扫描下图二维码,马上订阅
也可以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订阅
· end ·
统筹|段明珠 编辑|于聪聪 视觉|于聪聪
内参热门
点击关键词,直达历史精选
饮品大方向 | 百胜中国财报| 星巴克杯子的秘密
龙虾店日收20万 | 鸭界三雄大PK | 桃园眷村关店
茶颜悦色专访|冰淇淋+茶| 社区小炒日收12万
商务合作:宋宋 15801484702(同微信)
明明 18689669219(同微信)
转载联系:首席小秘书 微信 neicanmishu
课程咨询:小餐君 18510934632(同微信)
<>< class="pgc-img">>管是做了十年以上的,还是刚入行的,餐饮老板们都很焦虑。
我经常说,开餐馆,成功是偶然,但是持续做大做强,却是必然,其中的关键在于人,尤其是领头人的能力、格局和心态。
餐饮经营,说难也难,说简单也简单。很多坑,别人跳过,但很多人还是必须要自己跳一次,才会警醒,有的哪怕是自己跳了一次,还会跳第二次。聪明者,则会从别人的教训中成功的避开有些坑。
有时苦口婆心地劝餐饮老板多看书,多研究一些第三方的观察文章,但能听进去的并不多,遇到问题、踩进坑时,才知道来求助,早做啥去了?这样说,可能比较得罪人,但事实如此。
< class="pgc-img">>今天是第四期稿件最后一次校稿,非常忙,下午还接待了两位餐饮老板。这期《四川烹饪》,要刊登一篇老练的文章《以求死之心做餐饮》,他在文章当中说,餐饮老板一般有两种心态,一种是“作死”,瞎JB弄,活活把自己折腾死;一种是“求死”的,每天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小心翼翼,反而活得很滋润。
< class="pgc-img">>大龙燚的筷子叔,口头禅就是:活下来。这种就是后者,所以一直活得很好。
餐饮不可能一劳永逸,其实现在很多行业都如此,时机稍纵即逝,在某一个节点没有把握好,就会一败涂地,这样的例子太多了。比如手机行业,你看看曾经的摩托罗拉、诺基亚。
餐饮的竞争远胜于其他行业,一是门槛低,谁都可以进入,尤其这几年,餐馆的数量爆增。二是不确定因素太多,不明不白就火了,不明不白就关门了。这种不确定因素就是偶然性,但其实当中也有必然的规律,就看你能不能抓住机会,有没有能力去驾驭。趁势而为,摩托换宝马。相反,很有可能就是宝马换摩托。这样的例子,多不胜数。
< class="pgc-img">>经常开玩笑地说,有人开馆子成功,是因为没有钱,而有的人失败,是因为太有钱了。开餐馆,真不是靠钱就能砸出来的。“某某就是靠营销火起来的嘛,我花十倍的钱,就不信炒不出来!”抱这种心态,基本把自己炒煳了。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餐饮市场是动态变化的,食客是动态变化的,没有认清外部环境和自身心态的变化,前景堪忧。
如果你哪天不焦虑了,基本就可以退出餐饮行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