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8年-2015年之间,我们在谈论Coco的管理模式和开店数量,以及Coco Cafe的出现。
2016年我们更关注Coco与另一个台湾茶饮品牌之间角逐。
2017年Coco店内卖松饼,我们一度猜测它的重点或许会转入茶饮+烘焙。
< class="pgc-img">>但2018年7月,Coco开始重新定义其品牌。
1
为一杯饮品策划一场活动 进行新一轮变革
黑枸杞搭配清香柠檬,搭配咖啡基底,这就是Coco的全新产品——星空系饮品。而为了推广这一产品,Coco在其大陆发迹地苏州策划了一场新品推广活动。
< class="pgc-img">>2018年7月7号-13号被Coco称为2018星空之旅暨新品体验周,包括炫酷互动任意门、全景环幕星空互动体验、超时空语音漂流瓶、个性人设情感特调饮品、星空青柠DIY、星空音乐会等多项活动。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而在上海黄浦区,Coco四层楼的世界杯主题快闪店也在6月底开门迎客。活动同样精彩,邀请全国花式足球冠军现场表演,五星体育知名足球评论员畅聊足球八卦,并有夏日气泡饮DIY。
< class="pgc-img">>两个大手笔的快闪店,两场持续长达半个月之久的营销活动下,曾在大陆使用十年之久的品牌Slogan也从“新鲜分分钟、活力分分钟”变为“点亮生活每一刻”。这也标志着Coco新的品牌定位正式启用。
2
一句变化的Slogan背后,是从产品到社交的转移
Coco曾经的solgan更多集中在产品层面上,那时的店面招牌中还可以清晰的看见Coco都可茶饮的字样。
而现在的招牌则更简单,直接是Coco都可,这与其多品类应有关系,仅仅是茶饮已无法全面概括其品牌。
< class="pgc-img">>而新的Solgan“点亮生活每一刻”已揭示了Coco的品牌新定位或为全场景消费。
反观coco目前的松饼、茶饮、咖啡的产品品类,橱窗型店面、第三空间店面,再加上不同主题的快闪店,已能基本满足在,Coco饮品、轻餐方面融入消费者生活的每一刻这个设想。
< class="pgc-img">>除了Slogan的变化外,coco此次在快闪店活动中也设计了带有人设的T桖、抱枕等礼品进行赠送。从其图案看分别有少女、老人、基友、闺蜜等形象,这也与其生活全场景消费理念十分吻合。
< class="pgc-img">>再联想今年3月左右,Coco的抖音奶茶走红。无论是快闪店、新的周边还是新的媒体借势,Coco这个老品牌一直潜伏于年轻人与那些曾经年轻过的coco粉丝之间,这也是Coco敢于叫出点亮每一刻的底气所在。
更为重要的是,社交平台与主题式线下快闪店的开出,让Coco在多个场景下得到曝光。
< class="pgc-img">>这种高曝光的营销,成功的让消费者将注意力从产品转移至品牌,通过品牌的影响形成产品消费。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新消费下的产品社交属性。
一位业内人士对Coco此次的变化表示,看似一个细微的改动,确实品牌口号从产品上升到精神层次的一个跨越,背后是品牌策划层对品牌定位与目标消费群的精准分析,并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的象征。
< class="pgc-img">>这之后,Coco将如何改变暂且未知。但在Coco进入大陆,以新鲜现做的产品理念、区域合作的模式成为标杆之一,到面对新茶饮与同类型品牌的激烈竞争下,仍顽强生存且不断进步、转变的案例来看,以不变应万变、一招鲜吃遍天的事情不会发生在竞争激烈的大陆茶饮市场。
持续的创新和综合实力是品牌护城河,这句话,没错!
>快消品讯)近期,CoCo都可的第一家手作店,目前正在苏州试营业。据悉,该店将于8月1日正式开业,主打四款产品:生椰清补凉、黑糖波波、手打芋泥米麻薯和凤梨阿里山。
《快消品》了解到,CoCo都可这家手作店宣传上主打“现熬慢煮回归本味,追求健康和品质生活”,产品特点是应季原料新鲜采摘,如“手打芋泥米麻薯”“鲜荔浦芋头”,都是主打手工现蒸现捣;还有“凤梨阿里山”,凤梨手工现捣;“黑糖波波”现煮粉圆等。每一款产品中都设计融入了“新鲜食材”“手工制作”元素。
CoCo都可首家手作店选在苏州,也与这个江南水乡城市至今还保留许多传统手工饮食方式有关,相对广东、上海、湖南这些茶饮消费能力强而节奏太快的地区,CoCo都可这个新手作店能更容易融入这个城市。
<>017-08-09 啡姐 咖门
“
茶饮行业不断升级,如今CoCo也带来了另一种尝试的版本——它的野心,不仅在于茶,连咖啡也要收割。
这个故事,要从焕然一新的门店颜值开始讲起——
”
咖门|啡姐(微信:olcattang)
1
这个奶茶品牌是不是“犯规”了?
CoCo变了。
有图有真相。
▲升级版Coco门店
以上,是CoCo都可郑州丰产路的门店。一眼看上去,够清新、明亮,有特殊的座位区设计,和几乎咖啡馆“标配版”的黑板墙背景,带有标志性logo的隔断新颖又恰到好处地自然,而“CoCo”字样被设计成了灯带的一部分,空间感十足。
如果说,这是一枝独秀的形象旗舰店,这样的升级不难理解,可是如果你对CoCo很有爱地习惯打卡,就会发现,“变脸”的不只这一家。
最近,在郑州、苏州、扬州、南通、泰州、芜湖等城市,都开始出现这样升级版的CoCo,并且还会从这些城市,推向全国。
比如,有走灰色现代风的。突出特点是吧台够长,长到你可能愿意坐在这头,和那头给你制作饮品的店员聊上两句;有的门店背景墙装饰,和座椅要特殊要匹配还不够,灯光都要精心配合设计;甚至有的门店,标志性的橙色视觉识别都几乎快要消失了……
▲这还是你熟悉的Coco吗?
当然,这些门店“不约而同”有意突出的,是用特殊色块聚焦出来的咖啡机区域,Thermoplan全自动咖啡机,如果你觉得这套设备很眼熟,没错,你可能在KFC看到过。
▲咖啡机区域
大概1年半前,咖门发文(传送门:调查 | 奶茶店里的咖啡革命),彼时CoCo的动作,似乎还是“把咖啡加到菜单里去”的“我也有”,而如今,这是要把“我就是”这事儿坐实了么?
2
认真卖咖啡的CoCo都可
“今年以来,80平方米以下的店,我就不再签了。”
说这话的是CoCo都可茶饮的一位区域负责人,犹记得去年,差不多同一时间见到他时,他曾蹙着眉坦诚地表示,“咖啡对门店就像个摆设”。
而如今,“这种情况改变了,咖啡产品在销量的占比不断走高。”CoCo门店最新的菜单中,现磨咖啡系列被隆重地放在了“黄金席位”的左上方。
▲咖啡的贡献越来越大
背后的底气,是在该地咖啡市场尚不成熟的情况下,CoCo已经沉淀出一批自己的咖啡用户。这位负责人表示:如今一家带有“CoCo cafe”灯箱售卖现磨咖啡的门店,日均咖啡产品的出杯量可达50—80杯,而在一些地区的门店,100+杯/天的出杯量更是几乎成了日常——
说来唏嘘,这是令很多咖啡馆望尘莫及的数字。
在时间线上,这恰好与环境体验的升级成正相关——他给我们算了一笔账,从以往20㎡门店的日均销量500杯,到如今80㎡的800杯,尽管没有达到面积同比的夸张增幅,但均杯单价已经从8元上升到12元。
在门店面积扩张的边际成本没那么高的情况下,既提升了客单价,也配合环境体验对品牌树立新的认知打下了基础。
CoCo对咖啡版块的重视还体现在,与2017WbrC世界咖啡冲煮大赛冠军王策深度合作,推出了一款挂耳包——在CoCo门店的屏幕上,你能看到这位帅气的咖啡师,展示这款滤挂式咖啡的品鉴和制作方式。
▲请王策作为挂耳咖啡代言人
伴随着消费升级带来的这一波茶饮势能,茶饮品牌几乎以肉眼不可见的速度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作为在市场上沉淀多年的品牌,CoCo感受到了1点点“贴身肉搏”的势头,而喜茶的持续火爆,又把这个行业盈利能力的想象空间提升到了新的层级。
似乎很多情况下,CoCo被放在了“上一代店”的形态中。
如今,表面上不缓不急地CoCo,准备蓄力放个大招了。
3
升级的不仅是环境
“很快我们会在门店中设萃茶机。”这位区域负责人表示,到明年年底,100㎡规格的门店标配会有两台,并且会在体验区专门辟出一隅空间,再配备一套“萃茶机+咖啡机”的组合。
这意味着,双吧台模式搭建,以及新的茶饮产品线准备。
▲这种空间升级仍在进行中
尽管具体进度没有透露太多,但据咖门了解,他口中的这台萃茶机,价格不菲。CoCo的野心已可见一斑——
市面上,对标星巴克的茶饮店实在够多,指望消费者能在自己和星巴克间做一个五五开的选址,已经是一些品牌的标的。而CoCo,想让消费者进到自家门店里,再决定选择茶还是咖啡。
在同一家店实现茶饮和咖啡的平衡,这是一个新鲜的命题。这一步,可以说是CoCo在白热化的市场竞争中精准定位的一次大胆尝试——
1
咖啡与奶茶相互加持
产品线更新——茶与咖啡对于CoCo门店承担的功能不一样。
咖啡这类产品中,消费者对习惯的品牌黏性更高,又直接与“生活方式”挂钩,CoCo咖啡类产品12-18元的定价,在既定认知中属平价区域,间接搭桥一些奶茶产品的价格升级。
而奶茶是CoCo驾轻就熟的领域,伴随“萃茶机”的新茶饮上线,一方面与原有产品打出明显差异化,同时又符合消费升级下新鲜健康的大趋势。
2
设立双吧台,提升消费体验
▲可以想见,双吧台的设立又会是一番升级
一方面,外卖在奶茶店的比重是很大一部分,双吧台能有效缓解以往吧台的拥堵,将不同需求场景下的顾客做自然区隔。
同时,第二吧台产品制作过程本身,从观赏性上来说,也是一种体验升级的体现。
3
不可小觑的品牌势能
2000+的门店,如果进行推广,即使只在目前的CoCo cafe做升级,规模化效应下带来的影响力就足够可怕,当竞品品牌再想加入,会有相当大的门店扩张压力。
将咖啡和奶茶摆在一起卖的,市场上并非没有,上海有一个品牌seewant cafe,颇是一些消费者心中的“小而美”,但是其不足10家门店的体量,和CoCo可以说是两种走法了。
4
需要“安慰”的是消费者认知
CoCo要解决的,或许是消费者的既有认知。
不久前,一家“沙县轻食”因为空间的进化成为朋友圈的爆款,而最近弄堂小店“耳光馄饨”的新店“网红”形象又惹来热议,这都是空间与既有认知带来的落差感引发的效应。
▲需要培养消费者对品牌的新认知
诚然,能实现设想中的门店尚需时日,且目前仅有少量几个城市作为试点,以CoCo的体量,大面积铺开是个冒险的尝试;另一方面,至今CoCo咖啡的口味仍然褒贬不一:一个似乎被公认的标签是,够甜。
不过,口味这东西见仁见智,而谁又规定咖啡产品一定要为本就有喝咖啡习惯的人群设定呢?
消费者为什么青睐一个品牌,正在形成一个强调个人体验的、甚至难以总结的未解之谜:凭感觉。
品牌能否抓住大部分消费者需求的“那种feel”,决定了其能否在拐点处抢占赛道内侧。对于传统认知的奶茶店来说,一个直观的因素是:如何让消费者坐下来。
那么门店的“颜值”,或许正是这个打通的窗口。
— End —
统筹:咖sir | 编辑:忽而
商务合作&内容转载 | 微信:lu4967
本文为咖门原创,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