杯奶茶里有多少糖?无糖奶茶真的没有糖吗?奶茶中是否添加色素?为了让消费者获得更多关于奶茶的信息,近期,浙江省宁波市前湾新区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对市场上销售的部分奶茶产品开展了比较试验,测试工作委托宁波海关技术中心完成。
据介绍,本次比较试验样品由消保委工作人员在辖区内商场周边模拟消费者消费习惯购买而得。样品共计33批次,涉及喜乐街、鲜芋仙、嘿糖、沪上阿姨等11个品牌,每个品牌分别购买了不另外加糖(微糖)、三分糖、标准糖(全糖)3种甜度。部分品牌由于奶茶的甜度设定不一,购买的是临近甜度的奶茶,数据仅供参考。本次检测的主要项目有8项:总糖,人工合成色素柠檬黄、日落黄、苋菜红、胭脂红,人工甜味剂糖精钠、甜蜜素、安赛蜜,其中,总糖为重点项目。
3种人工甜味剂均未检出
糖精钠,呈无色结晶或稍带白色的结晶性粉末,无臭或微有香气,甜度为蔗糖的200—700倍。糖精钠是普遍使用的人工合成甜味剂,在人体内不被吸收,不产生热量,大部分经肾排出而不损害肾功能,不改变体内酶系统的活性。食用较多的糖精钠,会影响肠胃消化酶的正常分泌,降低小肠的吸收能力,使食欲减退,使用量过大时,有金属苦味。经检测,本次所有样品均未检出糖精钠,符合标准要求。
甜蜜素,化学名称为环己基氨基磺酸钠,是一种常用甜味剂,其甜度是蔗糖的30—80倍,可用于饮料、果汁、冰激凌、糕点、蜜饯等食品。人体不吸收甜蜜素,甜蜜素对成骨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有明显抑制作用,经常食用甜蜜素含量超标的饮料或其他食品,会因摄入过量对人体的肝脏和神经系统造成危害,特别是对代谢排毒能力较弱的老人、孕妇、小孩,危害更明显。经检测,本次所有样品甜蜜素均未检出,符合标准要求。
安赛蜜又称乙酰磺胺酸钾,口味酷似蔗糖,甜度为蔗糖的200—250倍,性质稳定,能够耐受225℃的高温,在pH2—10范围内可保持稳定,与食品或饮料中其他成分不会发生反应,没有苦、金属、化学等不良后味。安赛蜜作为甜味剂,广泛应用于食品中,且不在人体内代谢,不提供能量,按相关标准添加到食品中不会引起身体危害。造成食品中安赛蜜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有:生产经营企业为增加产品甜味,超限量、超范围使用安赛蜜或者使用过程中未准确计量。经检测,本次所有样品均未检出安赛蜜,符合标准要求。
4种人工合成色素均未检出
柠檬黄,呈橙黄或亮橙色的粉末或颗粒,是一种合成着色剂,常用于饮料类配制酒、糖果、风味发酵乳、腌渍蔬菜、果冻、膨化食品等制品中。柠檬黄基本无毒,不在体内贮积,如果长期摄入,则存在健康风险。经检测,本次所有样品均未检出柠檬黄,符合标准要求。
日落黄是一种橙红色的粉末或颗粒,是一种合成着色剂。如果长期过量食用日落黄,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伤害,可能引起风疹、荨麻疹、腹泻、小儿多动症。在达到预期目的前提下,应尽可能降低其在食品中的使用量,可以使用类似色彩的天然色素替代。经检测,本次所有样品均未检出日落黄,符合标准要求。
苋菜红又名蓝光酸性红,偶氮类化合物,是常见的食品合成着色剂,常用于果蔬汁(肉)饮料、碳酸饮料、配制酒、蜜饯凉果、果酱、果冻等制品。苋菜红必须严格按照标准使用,如果长期摄入,存在健康风险。经检测,本次所有样品均未检出苋菜红,符合标准要求。
胭脂红,又名大红、亮猩红,为偶氮类合成着色剂,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中。如果长期摄入胭脂红,则存在健康风险。经检测,本次所有样品均未检出胭脂红,符合标准要求。
总糖含量均值高
总糖是指食糖中原本有的和水解后能产生具有还原性的糖,包括所有还原糖和酸水解后能生成还原糖的双糖、多糖等,具体指具有还原性的葡萄糖、果糖、戊糖、乳糖,和在特定条件下能水解为还原性的单糖的蔗糖(水解后为1分子葡萄糖和1分子果糖)、麦芽糖(水解后为2分子葡萄糖),以及可能部分水解的淀粉(水解后为2分子葡萄糖)。适量摄入糖有利于身体健康,提供身体所需的能量,但糖的摄入量如果过高,则会引发常见的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每日添加糖的摄入量不要超过50克,最好控制在25克以下。
本次测试的33批次样品的总糖含量实测值为2.9克/100克至11.4克/100克。不另外加糖的总糖含量均值为3.97克/100克;三分甜的总糖含量均值为5.72克/100克;标准糖(全糖)的总糖含量均值为7.53克/100克。各品牌不同甜度规格样品的总糖含量均值中,最高的是一点点品牌,均值为6.9克/100克;其次是茶百道品牌,均值为6.7克/100克;再次是鲜芋仙品牌,均值为4.8克/100克;最低的是喜乐街品牌,均值为4.4克/100克。
●消费提示
“无糖”奶茶并非真无糖
前湾新区消保委提醒广大消费者,尽量选择在证照齐全、经营环境清洁卫生的奶茶门店消费。目前,饮品店基本为开放式操作间,消费者在购买奶茶时应多关注操作间的卫生状况及工作人员的卫生防护措施,营业执照、经营许可证以及工作人员的健康证未在显眼处公示的门店,要谨慎选择。
消费者在食用奶茶时,发现有异味或者含有异物时,应立即停止食用。现制现售奶茶大都加有“珍珠”颗粒,这些“珍珠”用木薯淀粉为原料制作而成,进入体内后不易消化,若长期连续或过量饮用此类颗粒,容易导致胃肠功能紊乱。对于此类含有珍珠颗粒的奶茶饮品,消费者在饮用时应小心谨慎,珍珠颗粒咀嚼后方可吞入,避免出现颗粒直接进入气管或者支气管的情况。
特殊人群需谨慎饮用。奶茶中大都使用了较高浓度的茶汤,而茶叶中富含咖啡因和茶多酚,消费者长期过量摄入咖啡因,不利于身体健康。儿童、孕妇、患有高血压的消费者以及对咖啡因敏感的消费者,应谨慎摄入咖啡因。
奶茶中含有一定量的糖,糖摄入过多会增加超重肥胖的风险。以一杯大杯三分甜的奶茶(约450毫升)计算,摄入的总糖含量为14克—36克之间,几乎满足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每日推荐量。经营者宣称的“无糖”“不另外加糖”并非完全无糖,而是指在现制过程中不额外加糖,这不能排除原料中含糖量过高的可能性。有糖摄入量控制需求的消费者、糖尿病患者以及老年和儿童,应尽量避免或减少饮用奶茶。
来源: 中国消费者报
,奶茶控们!你们最近有没有发现一个超级劲爆的消息?不少知名奶茶品牌竟然开始推出9.9元的现制茶饮了!没错,就是那种新鲜现做、香气四溢的茶饮,居然只要9.9元!这是什么情况?难道是我们梦寐以求的"白菜价"奶茶时代终于来临了吗?
不过等等,事情真的有这么简单吗?为什么这些品牌突然良心发现,开始推出如此低价的产品?难道是他们终于听到了我们钱包的哭泣声?还是说,这背后隐藏着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让我们一起来扒一扒这背后的故事,看看这杯9.9元的奶茶到底有多少门道!
< class="pgc-img">>首先,咱们得弄清楚,为什么这些品牌突然决定推出9.9元的茶饮。要知道,前段时间奶茶的价格可是一路飙升,动辄二三十块一杯,让不少奶茶爱好者直呼"伤不起"。那么,这次的大幅降价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其实,这背后有着复杂的市场因素。近年来,奶茶市场的竞争可谓是白热化。从街边小店到连锁大牌,从传统奶茶到新式茶饮,各种品牌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争先恐后地抢占市场。在这种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如何吸引顾客、提高销量成了每个品牌的首要任务。
< class="pgc-img">>而低价策略,无疑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你想啊,谁不喜欢便宜又好喝的奶茶呢?尤其是在当前经济形势不太乐观的情况下,消费者对价格更加敏感。一杯9.9元的茶饮,对于很多人来说简直就是"解渴神器"啊!
但是,你可能会问,这些品牌难道不怕亏本吗?毕竟,原材料、人工、店面租金等成本可不低啊。嘿嘿,这就是这些品牌的高明之处了。他们可不是傻乎乎地在赔本赚吆喝,而是有着自己的小算盘。
< class="pgc-img">>首先,这些9.9元的茶饮往往是基础款,比如普通的绿茶、红茶等。成本相对较低,即使定价9.9元,也还有一定的利润空间。其次,这些低价产品主要是用来吸引顾客的。一旦顾客被吸引进店,他们很可能会被其他更贵的产品所吸引,比如加了各种料的"网红"奶茶。这就是所谓的"引流"策略。
而且,你们注意到没有,这些低价茶饮往往是限时限量的。这就创造了一种稀缺感,让顾客产生"不买就亏了"的心理。这种营销手法可以说是相当高明啊!
< class="pgc-img">>但是,低价策略真的能持续多久呢?说实话,这个问题还真不好回答。因为这涉及到很多复杂的因素。
首先是成本问题。虽然现在有些品牌能够通过各种方式控制成本,但是长期来看,原材料价格、人工成本等都有可能上涨。如果成本持续上升,那么这种低价策略就难以为继了。
< class="pgc-img">>其次是品牌形象问题。你想啊,如果一个品牌长期主打低价路线,会不会给人一种"廉价"的印象?这可能会影响到品牌的高端定位和长期发展。
再者是市场竞争问题。如果所有品牌都开始打价格战,那最后的结果很可能是两败俱伤。毕竟,光靠低价是难以在激烈的市场中长期立足的。
< class="pgc-img">>那么,面对这种情况,各大品牌该怎么办呢?其实,除了价格战,还有很多其他的竞争策略可以采取。
比如说,提高产品质量。与其一味降价,不如把精力放在提升茶饮的口感和品质上。毕竟,对于真正的奶茶爱好者来说,一杯好喝的奶茶绝对值得多花几块钱。
< class="pgc-img">>又或者,创新产品。现在不少品牌都在推出各种新奇的口味和配方,比如喜茶的芝士茶、奈雪的茶的水果茶等。这些创新产品不仅能吸引顾客,还能提高品牌的辨识度。
还有就是提升服务质量。良好的服务体验能够增加顾客的满意度和忠诚度。有些品牌甚至开始尝试个性化定制服务,让顾客感受到被重视和尊重。
< class="pgc-img">>当然,对于我们消费者来说,这波9.9元的茶饮促销无疑是个好消息。但是,我们也要理性消费。别因为便宜就疯狂购买,要考虑自己的实际需求。而且,价格虽然重要,但是口感和品质更重要。毕竟,喝到一杯难喝的奶茶,那才是真的"白花钱"啊!
说到这儿,你们怎么看这波9.9元茶饮促销?是不是已经开始蠢蠢欲动,准备去尝试一下了?不过话说回来,你们觉得这种低价策略能持续多久?奶茶市场未来会变成什么样子?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你的看法!
< class="pgc-img">>最后,不管奶茶市场如何变化,有一点是不会改变的:那就是我们对美味奶茶的热爱!无论是9.9元还是29.9元,只要好喝,我们都愿意为之买单。毕竟,谁能拒绝一杯香浓可口的奶茶呢?来吧,让我们一起期待奶茶市场的未来发展,也许下一个让我们惊喜的新品就在眼前!各位奶茶控们,你们最期待什么样的奶茶呢?快来评论区告诉我吧!
说最令人羡慕的体质,那必然是不发胖体质。炸鸡火锅哐哐吃,今天奶茶明天可乐。嘿,就是不长胖!
而有的人,却是喝水都发胖,似乎只要今天多喝两口水,明天身上就会挂上二两肉。
你容易吃胖还是不容易吃胖? 背后是“贪吃基因”在操控
不长胖,基因确实很重要。容易吃胖还是不容易吃胖,都和一个“贪吃基因”有关。
在医学上这种基因的名字叫做FTO基因,全称是脂肪和肥胖相关基因。它位于人体的第十六号染色体上。这是人体中常见的肥胖易感基因,人人都有,只不过有的人FTO基因是变异后产生的。
那些不容易长胖的人,多是FTO基因没有变异的幸运儿,这部分人很容易产生饱腹感,一旦身体摄取了足以维持正常生理活动的热量,就会产生饱腹感。因此,他们很容易就吃饱,即使食物再美味,他们也可以轻松地吃饱了就停,不太会出现超量摄入热量的问题。
而且驱动他们进食的动力主要就是饿了,而不是“心情不好”“心情好”“好生气啊,吃点吧”等等各种各样的根本就称不上理由的理由。
总是能找到各种各样的理由给自己安排一顿,而且往往吃起来就停不下来的人,可能就是FTO基因发生变异的人。对于FTO发生变异的人来说,他们是真的管不住自己。
在其大脑中,食物除了承担着提供热量、维持正常生理的功能,更是快乐的源泉。高脂肪高糖的食物对于他们的大脑来说,是巨大的奖励,这种奖励带来的快乐甚至会压过胃肠道的报警信号,和食物带来的快乐比较,饱腹感信号的强度实在是太弱了。
简单来说,FTO 基因没有变异的人是吃饱了就一口都不多吃了,而 FTO 变异的人可能是吃饱了还能来两口,即使不饿也能来两口。
不信?找你身边的瘦子和胖子朋友对比一下他们的饮食习惯。
实际上,在人体内与肥胖相关的基因有很多。比如静止基因,会让你更难下定决心去运动,运动后正反馈产生的多巴胺也比别人少,自然对于运动本身也更加提不起兴趣。但是,基因并不会决定一切,后天的发育和个人努力更重要。
有肥胖基因就瘦不了? “管住嘴迈开腿”仍然是黄金法则
当然不!
“管住嘴迈开腿”,绝对是维持体重、减重最有效的法则。而在这条黄金法则背后,其实营造的是——热量差。
人体每天需要消耗一定量的热量来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这就是基础代谢。
就算一整天坐着一动不动,身体也会消耗掉这些热量,因为它们是用来维持身体的体温、呼吸、心跳、血液循环以及各个细胞、器官正常运转所需要的能量。
基础代谢占到每日能量消耗60%~75%,是每天能量消耗的大头。
除此之外,人体每天的走动、锻炼还会消耗额外的能量。消耗吸收食物本身也需要能量,这部分被称为食物热效应。因此,人体每天消耗的能量其实是基础代谢、日常活动消耗能量以及食物热效应的总和。
每个人每天都会摄取一定量的食物,这些食物在消化吸收后可给人体提供一定量的热量。如果每天消耗的热量高于摄取的热量,这个热量缺口就会让机体更容易瘦。
而如果每天摄取的能量都比消耗的能量多,那么很显然,肥胖也会自然地发生。
说到这里,不得不说一个残酷的事实,有些人的基础代谢确实天生比别人高。所以,这部分人即使不动,也能瘦!但值得庆幸的是,基础代谢这东西是可以通过后天努力来改变的。在静止状态下,肌肉消耗的热量是比较多的,因此增加全身肌肉含量自然能够增加基础代谢。
这也是为什么有长期运动、健身习惯的人,吃得都不少,但不怎么长肉的原因。
长期的锻炼可使骨骼肌含量增多,从而帮助消耗更多的热量,即使同样坐一天、躺一天,他们能消耗的热量都会比一般人更高。
想要提高基础代谢,像高强度间歇运动这样的运动形式可能会比慢跑更有效果。此时,有的人可能会说“我有静止基因,我实在不想动”,于是选择了节食减肥。
比如一名成年女性每天热量推荐摄入量是1800大卡,硬生生不吃不喝卡到800大卡以内,该吃的晚饭变成了苹果,该吃的蛋白质变成了蔬菜。坚持一段时间,这么大的热量缺口,自然也会瘦下来。但是,一旦恢复正常的饮食,很快就会回到原本的样子。甚至,还会比原来更胖,这就是所谓的反弹。
减肥靠饿肚子并不靠谱!
其实,长期的节食会影响到人体的基础代谢,身体为了在低热量摄入的情况下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就会降低消耗,甚至消耗肌肉,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比较低的基础代谢水平。
哪怕已经恢复到正常的饮食,这种比较低的基础代谢水平也不会立刻就回到正常水平,因此,有些人即使吃得不算多,依然可能会胖回来。
因此,想要减肥并且减肥效果能够保持下来,真的不要过度节食。
科学饮食加上规律的运动,才是最有效也最健康的手段。
此外,也可以适当优化饮食结构,比如减少脂肪的摄入,多吃优质蛋白质、优质碳水等等,不饿一次肚子你依然可以成功减肥!
最后,值得警醒大家的是,如果你真的长期吃得多、不动弹还疯狂掉秤,一定要引起关注。
甲亢、消化系统疾病、进食障碍以及糖尿病、肿瘤、慢性感染、寄生虫等等问题都有可能表现出这样的异常,在感叹自己的神奇体质之前,最好去医院做一个彻底的排查。
综合科普中国报道
来源: 武汉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