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涨价。
海底捞,涨价。
西贝莜面村,涨价。
本奶茶怪最近真的哭唧唧。
去奶茶店光是随便瞄两眼,都觉得脑门充血。
我一个同事感慨:
还没开始报复性性消费,就已经开始报复性涨价了。
今天,就想和你们聊聊涨价这件事。
一句话,我不是付不起涨价的钱,只是看不惯这骚操作。
涨价这个事情,要先从前段时间的一条热搜说起——
喜茶多款产品涨价2元。
也就是说,本来就是奶茶界贵族的喜茶,正式迈入了“30元时代”。
< class="pgc-img">>
对比7元一杯的蜜雪冰城,10元一杯的coco,和11元一杯的一点点。
说实话,喜茶这一波涨价,真的让我有点摸不着头脑。
< class="pgc-img">>
就像评论区说的:
“本身就定价就挺贵,现在更不合理了。”
“营销过头,还借着疫情涨价,膨胀了。”
“不懂,我的钱难道是大风刮来的吗?”
而一边,这个事还没讨论出个头。
另一边,一些网友又发现,除了喜茶,很多餐饮业的头部,都悄咪咪涨价了。
比如大名鼎鼎的海底捞,复工后宣布涨价了6%。
你可能不知道6%是什么概念?马上就有网友晒出了小票:
毛血旺从16元涨到23元,总共8小片;
土豆片涨到13元,一盘7片,算下来吃一片就要1块8;
250g金针菇,涨到40块;
小碗米饭7块 ......
< class="pgc-img">>
而且,涨价的同时,菜的分量少了。
有人说,21块钱的鹌鹑蛋端上来,只有12个,底下厚厚一层全是白菜。
一顿吃下来,人均得220元,还未必能吃饱。
< class="pgc-img">>
而隔壁西贝莜面村,涨价也挺震撼的。
二月份还在说:贷款给员工发工资,只能撑三个月了。
到了现在:一串羊肉串9块;一只蒸饺8块钱;一碗西红柿面63块......
< class="pgc-img">>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发现,一个特别有意思的现象——
越贵的越涨价,越便宜的越不涨。
昨天喜茶那条新闻评论里,有人提到了人均7元的奶茶店蜜雪冰城。
结果官博亲自来回复了:
我们做了一个艰难的决定,蜜雪冰城,不涨价!
而这也恰恰是我迷惑的原因。
喜茶、海底捞这样餐饮界的头部企业,何至于此呢?
其实涨价,在我眼里并不是什么稀罕事儿。
只是这波涨价里,藏了太多骚操作。
先说年轻人的续命首选——奶茶。
众所周知,原本喜茶的价格就在高位,平均20-30元/杯。
而这次以“奶茶波波”“芝芝莓莓”“多肉葡萄”等原价在25元、28元为主的5款饮品涨价后,价格就直奔30元。
也难怪网友感慨:
奶茶超过30元,真的喝不起了。
< class="pgc-img">>
而其实,它涨价的行为并不是疫情期间的特例。
在去年,有网友扒出,它们的多款产品就开始涨价,比如19块的产品抬价到20块,而如今把29块的产品抬到30块。
这种之前就偷偷摸摸地拉高均价,上探利润空间的操作,我觉得,挺骚的。
和喜茶如出一辙的还有海底捞。
面对涨价争议,他们看似诚恳的自爆仅仅涨价6%。
但很快,网友们就发现了蹊跷 ——
一片土豆1.8元,一碗米饭7元,单人调料10元,双拼锅底100+。
选上必点品,综合起来实际消费的涨幅在20%以上。
你涨价也就算了……为什么还出了道数学题难为消费者呢?
另外,海底捞的解释还加入了“各城市实行差异化定价”的官方解释:
同样的产品、同样的服务,如今只是因为顾客的“户籍所在地”而出现了差价。
所以说,这是逼消费者重新投胎么?
美其名曰价格调整,只不过是花式谋求利益最大化罢了。
这么一看,也挺骚的。
那种感觉,就像我们被坐实“顾客=韭菜”悲剧命运,让人又恨又气又无力!
如果说,面对这种涨价“骚操作”,我的心情是看戏。
那冷静分析这种“骚操作”的后果之后,我是看不惯。
看不惯这些大品牌,凶猛涨价背后的那股嚣张劲儿。
我来给你们分析分析。
1.为什么他们敢这么涨价?
单说奶茶这一行,在网红效应的强势挤压下,仅仅是去年一年,就有超过3000家中小奶茶店倒闭关张,被踢出局。
而倒闭后还能存活的,无非就是这些大企业。
因此,他们有恃无恐。
毕竟我们的选择变少了,小奶茶店都倒闭了,我们只能被迫消费昂贵的大企业。
2.这样涨价的后果是什么?
伴随头部企业涨价了,那些活下来的小企业,也一并会跟着涨价。
但是你仔细想想,全体涨价的后最难受的是谁?
其实是我们这些为它买单的消费者。
我之前,其实看到过这么一句话:
一切不以消费者为初衷的涨价都是耍流氓。
这句话的意思是,涨价,没问题。
但价格上涨的同时,也应该配套相应的服务、品质和价值的上升。
这才是合理、健康、负责的做法,也是一个良心品牌该有的觉悟。
可现实呢?
喜茶涨价了,依旧要排队;
海底捞涨价了,依旧要等位;
我一个同事吐槽,西贝涨价了,还是不好吃……
涨价涨得毫无诚意。
怎么看怎么都像,玩弄数学游戏,把消费者当韭菜收割。
最后,对于这些拿疫情和物价为涨价背书的企业,其实我只想替大家问一句话:
等疫情结束了、原料平价了……
那些好不容易涨上去的价格,还会降下来么?
END
写文不易,看完之后加个关注哦~
我们会每日推送精彩好文。
西人一直在创业圈子里都没有什么存在感,但是在奶茶这个餐饮业的赛道里,却出现了两位江西人的身影。
聂云宸1990年出生在江西农村,初中时随父母工作外迁广东江门,24岁成立了喜茶,如今30岁的聂云宸身价早已过百亿。
< class="pgc-img">>另外一位是喜茶的竞争对手,奈雪的茶创始人彭心,毕业于江西财经大学,来自江西农村的80后美女与丈夫赵林在深圳因奶茶相识,成为了奈雪的茶联合创始人,也是餐饮界里最让人羡慕的“神仙眷侣”!
7月1日,奈雪的茶在香港上市,成为了“奶茶第一股”,来自江西的80后美女和丈夫坐拥市值300亿港元,彭心和丈夫持股超过60%,身价超百亿。
< class="pgc-img">>上市即破发
本来上市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但是奈雪的茶,在上市当天却面临了破发,股价下跌了13%,奈雪的茶变成了尴尬的茶!
上市之前,奈雪的茶获得了超431倍的认购,但是上市之后,资本市场却给与了惨痛的一击,上市之前有多风光,上市之后就有多落寞。
如今投资者看衰的声音,此起彼伏!
根据奈雪的茶招股说明书显示,人均消费41元,奈雪的茶门店一杯奶茶的均价在30元以上,和喜茶并称为:奶茶双雄。
< class="pgc-img">>这么贵的价格,但是奈雪的茶门店并不赚钱,从2015年开设了第一家门店之后,到如今6年的时间里,奈雪的茶并没有实现盈利,反而是接连亏损。
这次上市的原因,也是因为缺钱,门店扩张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产品研发需要资金投入,虽然奈雪的茶2020年的收入达到了30.57亿元,但与此同时,亏损达到了2.025亿元。
门店疯狂扩张的同时,门店开得越多,亏损越大。
卖奶茶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赚钱!门店成本支出的大头,都被房东赚走了!
这也是奈雪的茶目前不受投资者青睐的主要原因,门店不赚钱,30元一杯的奶茶并不赚钱,这让很多人感到不可思议。
< class="pgc-img">>奶茶并不是一门好生意
虽然股价破发了,但丝毫不影响彭心夫妇成为百亿富豪。
如今在餐饮市场里,奶茶并不是一门好生意,卖奶茶其实并不赚钱,但是成为房东却可以大赚特赚!
根据奶茶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近50万家奶茶店里,只有20%的奶茶店能够实现利润,其中80%的新店存活率不足1年。
根据奈雪的茶招股说明书显示,店租占其门店经营成本超30%,剩下60%是食材成本和人工成本,剩下10%是其他经营成本。
< class="pgc-img">>奈雪的茶已经是奶茶业的头部品牌,可想而知那些不知名的奶茶店,那些小品牌的奶茶店,店租人工食材成本更高。
有朋友在老家县城加盟了蜜雪冰城,投资了30万元,经营不到6个月就干不下去关门了,朋友表示,一杯奶茶五六块钱,根本就不赚钱,一个月店租6000元,人工成本2万元,大头全部都被总部赚走了。
< class="pgc-img">>一个月下来还要倒贴2万元,亏了5个月后,朋友终于忍受不了了,直接关闭了门店。
奶茶店看似很热闹,但其实赚钱的都是食材供应链,门店利润微乎其微。
虽然如此,但是并不妨碍品牌老板赚钱,不妨碍他们成为百亿富豪。
对此,你是怎么看待这种现象的呢?
本文由餐饮新纪元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欢迎留言评论,收藏与转发,你的每一条点赞,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餐饮新纪元全网文章阅读量突破5亿,如果你对餐饮业感兴趣,热爱美食,喜欢创业,有想法有梦想,那不妨关注我们,每天带给你不一样的视角解读餐饮创业、分享美食。
有更精彩的观点讨论,欢迎大家私信我,图片来源于网络配图,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茶涨价,奶茶进入30元时代
复工后,消费者还未开始报复性消费,就有部分商家开始了报复性涨价。先是海底捞、西贝,然后又是喜茶等茶饮品牌。近日,大家发现喜茶、奈雪的茶这两家头部茶饮品牌都涨价了。近日,#喜茶多款产品涨价2元#、#奶茶超过30元你还会喝吗#话题双双登上热搜。
< class="pgc-img">>
喜茶的多款产品与之前相比上涨了2元。比如去年推出的豆豆波波茶价格由原来的25元涨到了27元;豆豆波波杯则由原来的13元涨到了15元;芝芝莓莓、多肉葡萄价格相比之前也都上涨了2元。
< class="pgc-img">>
对此,喜茶工作人员回应称,今年部分产品进行了价格上调,调整幅度为2元,主要是因为原料成本上升,和疫情无关。不止喜茶,另一个茶饮品牌奈雪的茶虽没有出现大规模价格上涨的情况,但是部分产品价格也做了上调。
< class="pgc-img">>
比如“霸气草莓”的价格已由2019年的28元涨至29元,像霸气芝士霉霉霉价格也达到了33元。随着价格的上涨,这也意味着头部茶饮品牌迈入了“30元时代”。那么,是否奶茶行业整体价格上涨呢?并不是。
< class="pgc-img">>
相对于高价位的喜茶和奈雪的茶来说,低价位的COCO和蜜雪冰城目前没有出现涨价的情况。4月9日,蜜雪冰城在公众号发布了“蜜雪冰城还是不涨价”的公告,得到了一众粉丝的打call。
< class="pgc-img">>
两天后,COCO都可也发布“珍珠奶茶1元起抢”,迅速引起了奶茶女孩们的关注。在活动页面可以看到,限时秒杀区的珍珠奶茶都是1元/杯,超值抢购区的单品从5.9元~10元不等,最高降价7.1元。
< class="pgc-img">>
面对涨价,网友们的评价差不错呈现一边倒的情况。微博热搜上,3.7亿人参与#奶茶超过30元,你还会再喝吗?#的话题讨论,188万人参与,100多万人表示:“不会,被涨价劝退”。相比较之下排第二的58万人表示会减少消费次数。
< class="pgc-img">>
海底捞恢复原价后,也有很多人@喜茶来“抄作业”。目前这场舆论风波对喜茶很不利。在其官微下,也是一片质疑声。而喜茶到现在为止还没有给出任何的答复。面对以上品牌的涨价,消费者的态度很明显,你可以选择涨,我也可以选择不去你家消费。
< class="pgc-img">>
当“韭菜”有了意识,开始反抗,并且舆论声越来越大,割韭菜的人就不得不出来回应。于是,海底捞道歉了,西贝莜面道歉了。“涨价伤害了消费者。这是公司管理层做的错误决策,我们即日起恢复1月26日门店停业前的价格。”
< class="pgc-img">>
海底捞迅速做出调整,随后西贝也迅速跟进。“对不起大家了。特殊时期,我们涨价不对,决定恢复门店停业前的价格。”但在道歉的同时,西贝莜面村负责人的另一个回应,则是“耐人寻味”:“撤回涨价是感性决策,涨价只是时机未到……”。
< class="pgc-img">>
这个意思很明确,虽然这回迫于舆论压力调回了价格,但是涨价是一定会涨的。在各个商家涨价的过程中,众多消费者也开始对自己的日常消费进行反思。一杯30元的喜茶,让无数人彻底的看清楚了它的真面目。
< class="pgc-img">>
我们不缺这涨价的2块钱,但是一杯奶茶30块,真的要考虑一下。它,到底值不值?按照现在的市价,30元可以买1斤樱桃,2斤草莓,4斤芒果,7.5杯蜜雪冰城的柠檬水。所以,我为什么要花30块钱,排半个小时的队去买喜茶?消费者想清楚之后,自然也不愿意在踏进喜茶一步。
奶茶利润仅为10%?
30元一杯奶茶,暴利吗?很多消费者都认为是暴利的。但是也有人发出了不同的声音。多个不同品牌站出来像消费者解释,奶茶利润其实比大家想象当中的要低很多。眷茶联合创始人惠海丰表示,“我们20平米的店里,都要安排10个人以上,从洗水果、切水果、打奶盖,到收银、调茶、雪克、打包,每个环节都是人力成本,新茶饮的纯利能做到10%就已经了不起了。”
< class="pgc-img">>
无独有偶,SEVENBUS创始人甘天天也表示,“现在的茶饮,普遍原料成本40%,房租成本20%,人力成本15%,商场抽佣约15%,还有外卖的扣点。”“懂得降本增效、降低运营损耗,在商场和供应链有议价权的品牌,才能勉强把利润做到10%。”
< class="pgc-img">>
除了这些之外,还有很多人力和费用投入,一个品牌要做数字化,高端化,ERP系统、管理团队、研发团队、设计团队等等都是很大的开销。所以这样来看,30元还真称不上“暴利”。
喜茶涨价了,你还会消费吗?
的确,在过去的2019年,有84.7%的消费者在选择新茶饮消费时,能接受的价格是在25元及以下。现如今一杯奶茶超过了30元,自然是会引起很多人的抵触。有网友就表示,反正待在家这么久,也学会了自己做奶茶的方法。
< class="pgc-img">>
可以看出,对于餐饮企业涨价,很多消费者会选择敬而远之。尤其是在今年,受疫情影响,大家的收入普遍受到了影响,对于一些非刚需的消费,自然是能省则省。比如奶茶,有关数据显示,2019年有高达90.5%的新茶饮消费者,每月消费频率在10次及以下。换言之,对于绝大多数消费者而言,奶茶并没有那么地重要。
< class="pgc-img">>
喜茶、奈雪的茶等高价位奶茶价格上涨,也许对应黏性大的忠诚粉丝来说影响不大,但在这个大家情绪格外敏感的时期,喝奶茶要多付两块钱。涨价的企业,也有可能要承担着成为负面情绪发泄口和给竞争对手“送人头”的风险。
< class="pgc-img">>
纵观网上的声音,其中,表示“啥都涨了工资没涨”、“转移阵地喝别家”、 “30元价位的饮料一定会选择星巴克”的观点最有代表性。消费者们的认知普遍还不能接受奶茶30元的价位,一想到可以接受的30元价位的饮料,还是星巴克。这说明头部奶茶品牌若是想要进入“30元时代”,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 class="pgc-img">>
头部奶茶是否能成功进入“30元时代”?喜茶能否成为星巴克一样的存在?网上争论的声音很大。有反对的,自然也有支持的。不少人就表示,星巴克的咖啡更贵,但是星巴克就成功了,喜茶通过模仿星巴克,最终一定能成功。
< class="pgc-img">>
确实,定价这个东西其实是很难讲的。单单以茶饮本身的品质来看,喜茶是不值这个价。但是,值不值这个价,最终消费者买不买账,是一个综合评定的过程,茶饮本身的品质只是一个方面,甚至在有些人看来,这只是一个次要方面。
< class="pgc-img">>
一些品牌的市场表现似乎证实,30元并没有到达茶饮客单价的极限。客单价接近50元的煮葉,北京多家门店,都在区域大众点评饮品排行榜上名列前茅。深圳的gaga鲜语(已更名gaga)通过茶饮+轻食的全时段经营,将客单价做到了100元以上。
< class="pgc-img">>
台湾品牌京盛宇,靠着紫砂手冲茶的仪式感,以及茶礼盒的销售,客单价超过200元。这说明不管什么样的定价,只要你能够说服消费者,那么自然就有人买单。年轻人喝奶茶,考虑的是什么?满足提神解渴的功能外,他们喝的是口感、审美,也是自我慰藉;是空间、风格,也是社交货币。甚至对于一些风格独特的品牌,还是身份认同、意见表达。
< class="pgc-img">>
这就像星巴克一样,你问一百个人它的咖啡值不值这个价格,99个人都会说不值。但如果你换个问法:去星巴克消费,它的体验值不值这个价格?那么一百个人中99个都会说值得。所以现在的餐饮消费已经不单单是消费最基本的餐食、饮品,还有其它更多值得关注的东西。
< class="pgc-img">>
不管是星巴克的“第三空间”,还是喜茶“新茶饮”的概念,亦或者海底捞的“服务”,只要你能找到类似的可以说服消费者的东西,那么你就可以涨价,你就有自己一批最忠实的消费者为你买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