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雪冰城#炎炎夏日,各种冰饮、雪糕等消暑利器走红。不过,近期最流行的降温单品却是“冰杯”。
在冰杯走红吸引年轻人“入坑尝鲜”的同时,越来越多品牌入局冰杯市场,甚至还出现内卷价格的趋势。
01
蜜雪冰城想抢便利店生意
推出1元冰杯引争议
7月3日,蜜雪冰城在微博官宣将上线“雪王冰杯”,大杯价格只卖1元。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蜜雪冰城官方微博
对比近段时间在网络上爆火的“3.5元—5元起一杯”的冰杯,雪王这个价格可谓是“真香”,很快就吸引了一大批网友前来围观:
- 雪王不愧是你,这么一大杯一块钱,把便利店那个三块一小杯的冰杯卷下来;
- 你好会卖雪王,以后你就是我的移动制冰机;
- 雪王加冰,夏日救星,夏天刚需!
……
同时,红餐网从蜜雪冰城小程序点餐页面了解到,蜜雪推出的1元冰杯,容量为660ml,消费者可以选择两种温度,一种是正常冰(指满冰);另一种是少冰(指冰水混合)。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蜜雪冰城官方小程序
上架即火爆的同时,蜜雪冰城的冰杯也引起不少的争议。
不少网友发帖吐槽称,点了正常冰到手却只有冰水;也有网友称,蜜雪冰城宣发不到位,很多门店员工都不知道有这一新品活动;还有网友称,买了后门店直接说冰块库存不足要求顾客退款。
实际上,此次蜜雪冰城仅在广州、长沙、南宁、珠海、深圳等部分城市上线冰杯产品,同时上线城市也并非全覆盖。以广州为例,红餐网仅在少数门店查询到有冰杯售卖。
蜜雪冰城冰杯备受关注的背后,是消费者对于价格敏感度的增加。
红餐网实地走访了广州全家、7-Eleven、美宜佳等发现,在售的冰杯产品大致分为两大类:一种是纯净水冰杯,即配料表里只有水;另一种是带味冰杯,包括咖啡冰杯、水果冰杯、茶饮冰杯等。
两种冰杯产品规格大多在160g—180g,涉及品牌有农夫山泉、冰力达、汲赏等;价格方面,纯净水冰杯在3.5元—5元不等;带味冰杯价格最高可达7元。还有一些袋装的冰块出售,按照规格不同,价格在2.5元—8元不等。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红餐网 摄
那么1元冰杯到底能不能赚钱呢?社交媒体上,有疑似蜜雪冰城加盟商发声称,雪王冰杯的成本除肉眼可见的打包材料外,还有制作冰块的水电损耗、时间成本等。一番计算下来,每个冰杯留给商家的利润不多,甚至有可能要门店倒贴钱。
同时,也有加盟商担心,冰杯销量大涨后会影响门店其他饮品的销量。
02.
均价3.5元冰杯突然火了
比买的奶茶、咖啡还要香?
社交媒体上,“冰杯”正成为新晋流量密码。
小红书上,以“冰杯”为关键词进行搜索,相关分享笔记超过4万篇;抖音上,相同话题播放量突破5000万。
网络上也有不少消费者认为,冰杯只是将水冻成冰,毫无技术含量就卖出3元,甚至10元的高价,难免有成为“冰杯刺客”嫌疑。
不过依然不可否认冰杯销售火爆的事实。
一位从业者向媒体透露,冰杯配料是饮用纯净水,一杯售价在3元的冰杯,批发价大多是2元,主要成本在于冷链运输,最近的销售情况“供不应求”,“有时候我们两三天也等不来货。”
全家方面也向界面新闻表示,全家的冰杯从今年的销售情况来看一直维持着50%以上的增长,销售也随气温的提升而且现逐步上升的趋势。高峰时商业街店铺可以卖到30杯以上。
与此同时,也有不少打工人认为没必要花这3到5块钱。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红餐网 摄
“用一杯食用冰,在便利店或家里几分钟就能DIY出一杯专属自己的夏日特饮,不超10块钱就能get到茶咖店十几块同款,这你还不冲?”
网络上,各种安利帖子里,各种“冰杯自制饮品”“冰杯DIY”“冰杯调酒”攻略层出不穷,将冰杯的价值发挥到极致,“平替”是众多安利帖中的高频词。
- 用1-2元浓缩咖啡液加上冰杯,仅需5元就获得咖啡店同款冰美式,比9.9瑞幸、8.8库迪、甚至6.6幸运咖还要便宜;
- 冰力达出了一个“某幸同款橙C美式”教程,用冰杯+饮品自制约400ml规格的“橙c美式”,成本最低可至7.75元;
- 一瓶可乐+冰杯也仅需不到6元,远比麦当劳12元的大杯性价比高;
……
随着气温越来越高,越来越多年轻消费者开始“跟风打卡”,冰杯的风潮还在继续,蜜雪之后,是否还会有下一个茶咖品牌选择跟进,暂未可知。
那么这股冰杯的风潮将会持续多久呢?欢迎留言。
作者:红餐网麦泳宜;编辑:李唐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金错刀频道
< class="pgc-img">>如今,“网红店”几乎成了“黑店”的代名词。
今年8月,网红餐厅“胖哥俩肉蟹煲”,“隔夜死蟹”当现杀活蟹卖,被骂上热搜。
< class="pgc-img">>紧接着,用比目鱼充当鳕鱼,廉价牛肉冒充澳洲和牛,回收餐桌“口水肉”继续使用的“一绪寿喜烧”,被网友围攻。
< class="pgc-img">>网红店翻车,一起接着一起。
“华莱士”鸡块掉地上捡起来重新炸,“奈雪的茶”蟑螂乱爬水果腐烂,“杨国福麻辣烫”仓库内遍地老鼠屎。
表面上光鲜亮丽、人气爆棚的网红店,成了脏乱差的代名词。
要是说谁“网红店”,那就是杀人诛心:伤害性不大,羞辱性极强。
甚至有些博主都站出来说明:“网红餐厅早已成为贬义词,99%都转让了。”
< class="pgc-img">>但作为一家“超级网红店”,蜜雪冰城却完全不是这样的画风。
只要8块钱,在蜜雪冰城就能买到一杯“奶精现冲”的珍珠奶茶。
< class="pgc-img">>买便宜的蜜雪冰城,甚至成了“社牛”们的日常。
< class="pgc-img">>今年,蜜雪冰城已经在全国开了1.8万家店,年营收高达65亿。
最近,蜜雪冰城传出上市消息,粉丝们欢呼雀跃。
< class="pgc-img">>说蜜雪冰城是网红店,
是对它的侮辱
就在10月6号,已经在全国开了5000家门店的茶百道,十天之内上了3次热搜。
原因是5天内先后被浙江省和北京海淀点名批评整改,浙江的问题门店高达36家。
< class="pgc-img">>翻车比翻脸还快,“网红店”如今是过街老鼠一般的存在。
因此蜜雪冰城IPO的消息一传出,立刻就有粉丝站出来为他正名:蜜雪冰城是24年的老字号,不是网红。
1997年,河南的张红超拿着奶奶压箱底的3000块钱,在郑州一个城中村的出租门市,开了一家刨冰店,名叫寒流刨冰,两年后改名“蜜雪冰城”。
< class="pgc-img">>彼时的蜜雪冰城就极具性价比:三块钱的汉堡、一块五的薯条、两块五的扬州炒饭。
那时的张红超,就善用独特的方法制定价格策略:先计算成本,再把微量的毛利润加进去,推导出最低的价格。
< class="pgc-img">>张红超
微利经营持续了7年,这7年也为兄弟俩攒下了未来成功的第一笔财富,就差一个机会了。
转折发生在2006年。
一天,张红超突然发现,一种卖到18元天价的冰淇淋火了。
看准形势,他立刻研发了一个同类竞品冰淇淋,只卖1块钱。
< class="pgc-img">>为了研制这款冰淇淋,张红超一天吃掉3升“试验品”。
但冰淇淋一上市,蜜雪冰城就开始排队抢购,20平米的门店门口,每天都是里三层外三层,一天光冰淇淋至少能卖4000只。
< class="pgc-img">>一夜之间,门店狭小,装修简陋的蜜雪冰城,用低价把18元的对手打灭了,还成为全国的冰淇淋之王。
如今,蜜雪冰城在价格上秒杀一切网红店。
仅拿网红奶茶店来说,外国原料、第二空间、创意包装,全都是虚标价格的手段。
比如喜茶,普通饮品都在30元上下,爆款芝芝莓莓32元,葡萄系列40元一杯。
< class="pgc-img">>价格稍低的“奈雪的茶”,霸气芝士草莓32元,霸气橙子26元。
看似不贵,不及一碗外卖。
但蜜雪冰城多少钱?
双拼奶茶,大杯8块,三拼还是8块。
买一杯喜茶的钱,能买5杯蜜雪冰城。
< class="pgc-img">>与此同时,喜茶、奈雪这些网红品牌,几倍的价格之下,产品并没有多么惊艳,有些产品甚至被顾客评价“黑洞”。
如比喜茶的“多肉车厘”系列,被网友调侃像“止咳糖浆”。
相比之下,有人用蜜雪冰城的奶茶充饥,有人买他的柠檬水牛饮解渴。
“经济适用”的蜜雪冰城,实在配不上“网红”的大名。
反而是25年如一日的便宜,不比任何一个老字号缺少情怀。
尤其在大学生心中,蜜雪冰城地位很高。
有些大学生甚至觉得,是自己用零花钱,把蜜雪冰城“三块两块拉扯大”。
< class="pgc-img">>知乎上一则“如何看待蜜雪冰城?”的问答下,有人回答:“听说蜜雪冰城的宗旨是做大学生喝得起的奶茶,感动哭了。”
甚至有人在小红书上发盲测视频,蜜雪冰城的柠檬水,被当成了喜茶。
< class="pgc-img">>不赚钱的奶茶生意,
蜜雪冰城靠啥年赚8亿?
如今,网红奶茶店,开店门槛越来越高,监管越来越严,赚钱越来越难。
据统计,2019年共有2.3万家奶茶店开业,却有2.6万家奶茶店倒闭。
在正常营业的奶茶店中,有90%几乎赚不到钱,开店后能活过一年的不足两成。
就连今年6月已经上市的“奈雪的茶”,也因食品安全问题,市值在一夜之间蒸发超百亿港元。
< class="pgc-img">>从营收上看,2019年蜜雪冰城实现营收65亿元,净利润为8亿元。但奈雪的茶只有30.57亿元,不到蜜雪冰城的一半。
蜜雪冰城比上市公司都能赚,到底因为什么?
在抖音,一位博主的探店视频里,她为了证明蜜雪冰城真的便宜,把当地一家蜜雪冰城的所有单品点了一遍,45杯饮品一共花了290元,平均每杯不足6.5元。
别人家的性价比,是合理或者恰到好处;但蜜雪冰城的性价比,是“不买就觉得对不起自己”。
为了提升性价比,蜜雪冰城疯狂压成本。
相比于喜茶的“多肉葡萄”,单纯水果就要每斤22元左右,一杯饮品的原料成本不低于20元。
< class="pgc-img">>但蜜雪冰城的一杯8元双拼奶茶,成本只有1.2元左右。
牛奶都是粉冲,口味就靠香精。
水果不是没有,但只有柠檬,批发价每斤4块8。
< class="pgc-img">>葡萄一类不易保存又要手工剥皮的原料,根本就不会出现在他的店里。
任何一家蜜雪冰城,都能在顾客面前“调粉子”,有的店甚至就把奶精箱子堆在店里,让顾客“看着买”。
< class="pgc-img">>喝腻了死贵的喜茶、奈雪后,顾客一头扎进了蜜雪冰城的“诚实陷阱”。
但其实蜜雪冰城根本不是一个真正的奶茶店。
卖奶茶,也不是蜜雪冰城最主要的利润来源。
2011年,蜜雪冰城发生内部分裂,弟弟张红甫向哥哥张红超逼宫,导致张红超出走,着手建设原料工厂“河南大咖食品公司”。
< class="pgc-img">>但其实兄弟之间的这次龃龉,只是蜜雪冰城的一个小插曲。
在分头行动后,弟弟张红甫负责扩大加盟,全国门店突破1万家,哥哥张红超负责全国的原料供应,各自的优势充分发挥。
因为本来就薄利多销,扩大加盟规模后,全国蜜雪冰城的奶茶粉、果酱等供不应求,张红超的原料工厂,成为蜜雪冰城真正的“印钞机”。
< class="pgc-img">>如今的公开信息中,全国蜜雪冰城的加盟店超过1.8万家,接近星巴克的5倍。
“河南大咖食品公司”每年向这些加盟商赚取不少于10亿的基础原料费。一些客流量较大的门店,仅一个月就要用掉6万元的原料。
顶着网红帽子的蜜雪冰城,其实却是个传统得不能再传统的“老克拉”。
< class="pgc-img">>蜜雪冰城,
只是个“土里刨食的大LOW逼?”
“你不嫌他low,他不嫌你穷。”
用蜜雪冰城CEO张红甫自己的话说:“蜜雪冰城,场所low,利润低,简直是土里刨食的大low逼。”
很多人认为,作为小镇青年的日常消费,蜜雪冰城早就习惯了赚低端市场的钱,真要到一二线城市打天下,他根本就没那个本事。
但蜜雪冰城不仅符合小镇审美,也早就在一线城市站稳脚跟。
在百度地图搜索“蜜雪冰城门店数”,北京有87家,上海有53家。
< class="pgc-img">>而今年蜜雪冰城在B站发布的“雪王”主题MV,其实也是蜜雪冰城营销实力的体现。
< class="pgc-img">>“土味”画风,直白的歌词,轻快的旋律,几天之内就让抖音#蜜雪冰城社死现场#话题,累计10.2亿次播放量,成为蜜雪冰城品牌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但其实比MV更加重要的是,蜜雪冰城在2018年找到“中国最贵营销大佬”的“华与华”,为品牌设计了一个“超级符号”。
此后,蜜雪冰城从品牌形象到门店设计,从物料到周边,从办公系统到店员,全部围绕雪王符号来制定。
< class="pgc-img">>雪王对蜜雪冰城的作用看似轻微,其实神奇。
对比于曾经风靡一时的乐乐茶,门店之间风格差异较大,甚至很多人会认为他与喜茶有点“撞款”,规模效应一直都太明显。
< class="pgc-img">>可以说,魔性的洗脑神曲背后,蜜雪冰城其实是用了网红的玩法,赢得了老字号的口碑。
相比之下,一些品牌将宝压在一次性的“快闪”活动上,想要先烧钱火一把,再考虑后面的经营。
如前几年大白兔给自己庆祝60岁生日,商场里临时搭建一个场地卖奶茶,吸引顾客排队排到了商场外,专业黄牛蹲点,一杯480元。
< class="pgc-img">>与大白兔们比起来,蜜雪冰城从不联名,更不找人排队、刷单和打广告,但销量却一骑绝尘。
据统计,3元钱冰淇淋3元钱,一年卖出1.2亿支;6元钱一杯的柠檬水,一年卖出13亿杯。
创始人张红超说:“老老实实卖自己最拿手的价格就可以了,不能装,不能端着,这样消费者方便决策。”
还认为喝蜜雪冰城的只有“小镇青年”,就是对他最大的误解。
京报讯(记者王子扬)随着冰杯成为年轻人的“新宠”,越来越多品牌加入。7月4日,新京报记者了解到,新茶饮品牌蜜雪冰城宣布推出雪王冰杯,大杯价格1元。而此前农夫山泉也推出冰杯产品并引发热议,目前市场上冰杯价格多在3—5元。
新京报记者在外卖平台发现,冰杯产品销售火热,有门店月销量在400多单。企查查数据显示,截至6月25日,我国现存7584家制冰相关企业。其中,广东省存量最多,有1930家;第二名海南省,现存674家制冰相关企业。城市分布上,深圳、广州分别现存732家、600家制冰相关企业,在城市排名中位列前二。
《2023即时零售冰品冰饮消费趋势白皮书》显示,超过40%的消费者希望酒水、饮料、乳制品能在冰镇状态下食用。目前我国尚未出台食用冰方面的国家标准,目前大部分企业采用的标准是《SB/T 10017-2008冷冻饮品 食用冰》。据工业和信息化部今年3月发布的公告,另一标准《QB/T 8022-2024 冷冻饮品 食用冰》将替代前述标准于2025年10月1日起实施。
编辑 祝凤岚
校对 杨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