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东莞时间网-i东莞
近日,圣心蛋糕横沥镇东成花园旗舰店投用,这是圣心蛋糕在镇街的首个旗舰店。圣心一度是东莞食品行业的“领头羊”,沉寂多年后,该品牌用这种方式再次回归到人们的视野。广东福力达食品有限公司、东莞市圣心蛋糕连锁店总经理张会荣表示,未来五年将重点布局区域连锁,将连锁店开到各镇街人流密集的社区,并在每个镇街打造一个旗舰店。
近日,圣心蛋糕横沥镇东成花园旗舰店正式开业,该旗舰店由原来的圣心蛋糕店升级改造而成。“对原有店面装修升级,扩大面积,让店面更加干净大气,并增加了店里的糕点品种。圣心、这个耳熟能详的名字,陪伴我们走过多个春夏秋冬。这次一改传统风格,给大家带来了全新的体验。”张会荣介绍,公司还在旗舰店设置了糕点制作区,每天由总部提供半成品,凌晨送到门店现场加工制作,让消费者吃到更新鲜的糕点。糕点制作区用透明玻璃隔起来,顾客对糕点师的制作过程一清二楚。
记者在现场看到,前来购买糕点的市民络绎不绝,生意非常火爆。“很好吃,不好吃的话,我们也不会买这么多了。”来自广西的刘小姐告诉记者,她来东莞工作已有10多年,很早以前就知道圣心蛋糕。她直言,“老牌子更加安全,更加让人放心。”今年60多岁的陈婆婆是横沥镇本地人,她表示,“圣心这个牌子很有名的,我很喜欢吃他们家做的蛋糕和月饼。”
据了解,圣心位于东莞市茶山镇工业园,是一家实力雄厚的食品公司,更是行业中的著名品牌。该品牌创立于2000年,是一家产销结合、拥有两万多平方米生产基地的大型集团式公司,属下有面包厂、西饼厂、饼干厂、莲蓉厂、月饼厂及数十家蛋糕专卖店。
2014年,圣心食品公司的创始人失联,茶山镇政府及时介入,托管了该公司一年时间。2016年底,香港广天福集团收购圣心食品公司,并将其更名为广东福力达食品有限公司。这些年来,随着食品行业竞争加剧和其他食品品牌崛起,圣心已经失去东莞糕点行业龙头老大的地位,并一直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鲜有报道见诸媒体。
直到2019年4月,由张会荣等圣心一批创始元老组成团队,从广东福力达食品有限公司手中接管运营圣心品牌。“圣心是我们这些老员工一手打造起来的,就像我们的孩子,大家都舍不得离开它,想着回来带它重塑以前的辉煌。”张会荣表示,现有的元老团队囊括了大部分以前的销售、技术核心,大家都铆足劲头计划带圣心重回行业巅峰。两年多来,该公司一直在进行全面整顿、产品品质升级,理顺管理架构,并逐渐发展直营店。目前圣心糕点在东莞、惠州、深圳已经有60多家店。“业绩在稳步增长,2020年在疫情的不利情况下,公司销售额比2019年增长15%。”张会荣说。
“经过两年多时间,理顺了一些东西,现在是时候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了,也是时候向社会宣告圣心的回来。”张会荣透露,未来一段时间将持续主打产品质量,走社区路线,重点布局区域连锁,将连锁店开到各镇街人流密集的社区,并同步进行车间升级、设备更新、人才引进等工作。目前,该公司已经成立了两个团购部,发力市场销售。
张会荣介绍,未来两年将逐渐放开加盟,届时圣心蛋糕连锁将由直营店和加盟店并存。同时,该公司将在每个镇街打造一个旗舰店。“之所以将首个镇街旗舰店放在横沥东成花园,是因为这里原来的店基础较好,社区规模较大,人流比较集中,离总部茶山比较近。”张会荣表示,接下来将快速把茶山、东坑等周边镇的旗舰店建好,再逐渐扩展到市区。把社区连锁经营好,预计今年销售额将增长25%。
文字:李健武
摄影:李健武
编辑:符德明
本文来自【东莞时间网-i东莞】,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
月24日,东莞市食品行业协会糕点专业委员会在寮步成立,将为东莞食品的糕点产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现场,东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有关科室、技术机构负责人,东莞市食品行业协会副会长单位及部分糕点品牌企业,部分媒体应邀参加了揭牌活动。
揭牌仪式
在活动现场,东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二级调研员梁少华提出,食品行业协会糕点专业委员会成立,让东莞糕点行业发展提升、行业自律、行业规范等工作有了一个新的开端,也为东莞市场监管部门和东莞356家糕点生产企业之间搭建更好的沟通交流平台,对东莞糕点产业发展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他表示,希望糕点专业委员会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为政府做好管理当好参谋助手。他强调,糕点专业委员会尽心尽力为会员服务,发挥专业技能优势,当好会员单位的指导老师,要加强专业委员会自身建设,不断壮大组织力量,推动东莞糕点行业不断向前发展。
会议现场
“食品行业,品类众多、品牌众多,我们协会涉及调味品类、休闲食品类、饮料及水类、烘焙糖制品类、糕点及预制菜类、包装印刷及企业管理咨询服务类等等。”东莞市食品行业协会会长潘显宗表示,成立糕点专业委员会,是行业协会新的发展方向,按照类别开展专业化、精准化服务。据介绍,东莞市食品行业协会在近20年的发展过程中,从最初的50家会员企业,发展到现在226家会员企业,已初步完成初期以发展和壮大平台的阶段目标。他表示,协会将全力支持糕点专业委员会的工作,通过开展联合推广、建立标准、组织活动、提供培训、协调资源等多项工作,共同推动东莞糕点产业的繁荣发展。
揭牌仪式上,东莞徐记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鲍喜涛被推选为糕点专业委员会主任。他在发言中表示,糕点专业委员会将致力于提升东莞糕点行业的整体水平,加强行业自律,提高产品质量,保障消费者权益。他强调,专委会将积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加强与政府、企业、消费者的沟通与交流,努力营造良好的行业发展环境。东莞市鑫源食品有限公司、东莞市华美食品有限公司、东莞市明华食品有限公司、广东佳佳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东莞荣华饼家有限公司被推选为专委会副主任单位。
文、图 | 记者 余宝珠
在的年轻人,什么都能搞出点仪式感。
自家毛孩子去世,办个葬礼就要8000。
< class="pgc-img">>连过个秋天,都能过出仪式感,如果说秋天第一杯奶茶让所有商家破防,那么带面包去秋游也是广东人独特的暗号。
你可能想不到,如今的户外秋游,一个面包居然也能控场。
< class="pgc-img">>当然不是所有面包都配得上这个排面,提起秋游,广东人的第一反应都是90多年的老字号嘉顿。就像东北对黄桃罐头、山西人对陈醋,广东人对嘉顿,也有着非同一般的感情。
虽然嘉顿比不上其他网红会搞噱头,但江湖总有嘉顿的传说:面包有两王,北有义利,南就是嘉顿。
对于广东人来说,吃的不是面包,吃的是情怀,很多广东地区外的人,都没听说过嘉顿,但并不妨碍它的存在感之强,尤其在东莞的工厂,至今都是很多人排队疯抢的打卡地。
< class="pgc-img">>走不出广东的嘉顿,为何却精准拿捏了社交密码?
< class="pgc-img">>广东“省包”,竟刮起社交新风暴
嘉顿,是一个相当神奇的存在。
即便你没听过,但也一定吃过,因为它曾给市面上大部分的肯德基供应过面包胚。
还能让一贯对食材新鲜度苛刻的广东人秒变双标,明知它是工厂提前做好的,却也能毫不嫌弃。
< class="pgc-img">>这两年,嘉顿在网上更是成了妥妥的社交“暗号”。
因为在广东之外嘉顿的存在感不高,于是,两个漂泊在外的广东人只要看到嘉顿,就知道对方一定是同乡,别问,问就是广东人从小吃到大的“省包”。
尤其是假期,嘉顿+维他奶,更是多少广东人刻在骨子里的春游秋游必备。
但实际上,被广东人封神的嘉顿,口感上其实并不算讨喜。噎和干,是每个人吃嘉顿的第一反应。
有人形容,像颇有嚼劲的发糕一样,因为一整块吃太顶,广东人又不得不发明了一个专属吃法:把它切成薄片,再加点小料当汉堡胚吃。
< class="pgc-img">>口感如此干和硬,嘉顿为何还能硬控广东人?
嘉顿在东莞的嘉顿工厂,更是有一个别称:广东人的山姆,从称呼就可以看出广东人有多爱。
首先,是能惹怒同行的性价比。
嘉顿的东莞工厂,堪比当地4A景区,人们排队不是为了观光,而是为了买货。于是能看到这种现象:当地人每天蹲在工厂,疯抢降级产品,十多块的价格就是满满一大袋。
< class="pgc-img">>有人吐槽,每天早上十点半开卖,还得提前去排队占坑,因为一个小时没到就能被住在附近的大爷大妈们抢光。
在网上,去嘉顿的东莞工厂都能成为一种流量密码,点赞动辄过千,网友不是好奇工厂,而是好奇到底能不能买到货。
< class="pgc-img">>其次,是广东人刻在骨子里的肌肉反射。
在很多人的记忆里,雪芳蛋糕是妈妈总会出门前塞到书包里的,再加上一瓶牛奶就是早餐。
学校组织去郊游要带干粮,第一个想到的自然是生命面包,班上同学几乎人手一条。
< class="pgc-img">>就连嘉顿的饼干盒,都要吃完后留着,像传家宝一样留下来被当作保险箱。
因为面包爱屋及乌,嘉顿生产的利是糖和红罐什饼,也是广东人过年的标配,很多人一拿起糖就有过年既视感的条件反射。
< class="pgc-img">>靠这两点,嘉顿就成了屹立不倒的“白月光”,甚至被广东人形容,这世上只有两种面包,嘉顿和其他。
靠嘉顿山景区爆火,
恐怕是最大误解
一个面包席卷整个广东,嘉顿还能火到什么程度?
答案是,带火一个景区地标。嘉顿山是香港人的拍拖圣地,连TVB都会来这里取景,而嘉顿山山脚下有一家嘉顿面包厂,很多人来嘉顿山玩,也是为了来工厂打卡。
但实际上,嘉顿与香港的关联,不仅仅是一个景区那么简单。很多人不知道,嘉顿的逆袭,最初还是靠香港人捧红的。
一切还要从几十年前,一个18岁的江门男孩张子芳说起。1926年,他父亲去世,来到中国香港的表哥家借住,在香港他发现商家,让表哥将自家家具店改为面包饼干厂。
现实证明,这个决定相当有预见性。
< class="pgc-img">>饼干厂取名为嘉顿后,因为环境的原因,它曾连续七天24小时不停赶工,为抗日军队生产九万公斤劳军饼干。
要知道,在那个纯靠人工的年代,几乎是完全不可能实现的任务,但嘉顿却做到了,这也让它有了一个光速出名的价值锚:抗日小饼干。
战乱过后,当地市民因为贫困面临营养不足的情况,但当时的面包只有果腹作用,嘉顿敏锐观察到这一点后,另辟蹊径,打算往面包里加入维他命和矿物质的面包:“生命面包”,希望更多人借食用面包补充营养素。
< class="pgc-img">>一推出就是爆品,一罐奶,两袋生命面包,堪称当时不少香港人的营养代餐,嘉顿也就此在香港站稳脚跟。
如果说香港是嘉顿的福地,那么广东就是嘉顿的伯乐。
在香港打响知名度后,嘉顿的眼光并没有局限在香港,而是盯上了附近的广东。
有香港的名气在,嘉顿在广东也是一路春风得意,被期待已久的嘉顿来广东,第一件事就是干工厂。
< class="pgc-img">>在东莞建立了“华嘉”、“茶山”两座厂房,其实建工厂不稀奇,毕竟品牌扩大产能是基本,但嘉顿还做了一个很多同行想不到的决定:论袋卖。
在南城嘉顿工厂,直接开辟“降级品售卖”窗口,几块、十几块的白菜价,就可以买到一大袋的嘉顿饼干、蛋糕、面包等。
< class="pgc-img">>面包按袋卖玩法保留至今,估计连嘉顿自己都想不到,如今工厂能火成“广东人的山姆”,连东莞隔壁的城市都羡慕。
< class="pgc-img">>第二件事,则是对广东人“下手”。
先是产品上找到广东人的“软肋”,广东人喜甜,嘉顿推出雪芳蛋糕、瑞士卷,牢牢占据广东人童年,所有的节日场景也不放过,针对过年过节、婚庆推出利是糖,对上班族下午补充能量的忌廉面包。
心理上承包,物理上更要大包大揽。嘉顿席卷广东几乎所有便利店、超市,主打一个广东人“走哪都躲不过”。直到现在,广东超市的货架,好几排都被嘉顿满满占据。
< class="pgc-img">>以至于出现一种现象:
从小到大都被嘉顿硬控30多年的广东人,还以为嘉顿全国哪里都有。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网红面包刷屏下,
老字号未必只能夹缝生存
中国人有多爱吃面包?
对这个问题,江浙沪人相当有发言权,上海很多商场几乎就是网红面包天堂,最巅峰时期,30多家面包店铺挤满一个商场,在一些网红街区,烘培店更是一家挨着一家开。
还有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烘焙食品行业市场规模达2853亿,预计2025年能达到3518亿。
但过去无数案例已经验证:一个领域一旦火了,迎来的只有极端。
要么是营销手法的极端。
各种网红面包想出格调大法,江浙沪更是出了名的盛产面包刺客,为了让一个面包卖出几百块,手作温泉、黑松露、法式等噱头应有尽有,拼了命的高级。
< class="pgc-img">>要么是价格极端。
玩家越多,面包的价格也是越来越卷。曾经有话题甚至上了热搜,#月薪2万吃不起面包#,于是这些年,2元面包店开始席卷,老板血亏也要做生意。
在价格和噱头的冲击下,老字号似乎成了被看好戏的存在,不少老字号还被人批评“吃老本,不知进取”。
但网红品牌发力,老字号就一定要夹缝生存么?90岁高龄的嘉顿,它用行动可以说狠狠打了很多不看好者的脸,甚至还给网红上了一课。
< class="pgc-img">>第一课,低价不是噱头,而是战略实力。
其实在广东,除了嘉顿,这些年还出现一个面包新王,就是桃李。
很多人不知道,桃李能有今天的成就,杀手锏还是嘉顿早就玩过的。
在面包界,根据保质期不同有短保和长保之分。二者都是面包大王,也是短保里的王者。
短保面包保质期限过短、口感更好,嘉顿则想出了“中央工厂+批发”的战略模式,中央工厂直接生产,然后批发给各个经销商,最后进入超市、夫妻店等终端渠道。
不像网红店走“中央工厂+自己开店”的重模式,没有房租、配送压力。成本低,成本价才能够低。
相比网红品牌,嘉顿不会打价格战,但处处都是价格战,比如几块钱的手指饼干,硬是装出几十块的既视感。
< class="pgc-img">>敢这么低价的底气,不夸张地说,是全市渠道都在撑腰。在批发模式下,嘉顿将产品卖给学校、医院、福利院等公共机构及各种商超零售、茶餐厅等,还一度成为肯德基、麦当劳香港汉堡面包供应商。
第二课,一个“利他”价值锚,胜过一切营销。
嘉顿到现在还让人念念不忘,除了产品够实在,还离不开整个企业给人留下的价值锚:利他。
早在几十年前,嘉顿就因为生产抗日劳军饼干、免费派发生命面包等圈了不少忠实粉丝,发家致富后,更是连续在家乡江门捐赠多所学校,哪里有难都少不了它的身影,特殊时期无私拉了几车面包,隔离也能尝到嘉顿大礼包。
< class="pgc-img">>对批发商也很利他,它曾承诺一定时间卖不出去的面包会回收,卖给养鱼户当饲料。有了品牌兜底以后,商家也更愿意给嘉顿卖力。
这在加盟和批发商遍地暴雷的时代,是难得可贵的。
靠着实打实的利他思维,嘉顿活了90多年,而反观不少网红饼干,甚至都没有挺过半年。
但刀哥不是说,有一个价值锚就可以高枕无忧。
如今的嘉顿,就有个摆在面前很扎心的现实:走不出广东。
< class="pgc-img">>不仅如此,不少垂直玩家也在步步紧逼,以更多的健康卖点直逼广东腹地,虽然嘉顿在广东偏安一隅,但对于老字号们来说,活成情怀杀并不算特殊,地头蛇的例子也并不少见。
商业如战场,不主动出击,就自身难保。下一步席卷全国,才是嘉顿要啃下的硬骨头。但不得不说:
能成为社交货币,就是老字号走出围城的开始。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