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ipt src="https://lf3-cdn-tos.bytescm.com/obj/cdn-static-resource/tt_player/tt.player.js?v=20160723">cript>
在昆明,米线是人们无法割舍的舌尖挚爱,罐罐米线、臭豆腐米线、卤米线……几天不吃就让人心痒嘴馋。吃惯了米线的云南人对于米线的做法和吃法也要求颇高,豆花米线便是在激烈的“米线江湖”中凭借多层次的口感在昆明市场站稳了脚,逐渐成为昆明小吃中的佼佼者。
鲜嫩的豆花(6月21日摄) 新华网 徐华陵 摄
豆花是昆明人对豆腐脑的一种叫法,米线是用米制作而成,豆花米线即是加了豆花的米线。
豆花米线(6月21日摄) 新华网 徐华陵 摄
豆花、甜酱油、咸酱油、冬菜、韭菜、油辣子、花椒、胡椒、花生碎……将佐料拌匀,一碗地道的老昆明豆花米线便可大口开吃了,小小的一碗豆花米线,那丰富的味道通过味蕾直接沁入心头。
艰苦创业 德胜桥边酝酿美食
说起豆花米线,不得不提昆明人耳熟能详的老品牌——德胜桥豆花米线。这家源自昆明市德胜桥附近的豆花米线店于1984年创立,至今已在风雨中走过三十余载。发展至今,数十家分店已遍布昆明的大街小巷。
德胜桥豆花米线店的创始人杨美淮(资料图)。新华网发(供图)
德胜桥豆花米线店成功的背后,是其品牌的创始人——杨美淮潜心努力的结果。杨美淮出生于云南省昆明市宜良县北古城镇狗街子村的一户农家。上个世纪70年代,家庭贫困的杨美淮从农村老家来到昆明卖豆腐。每天早上4点钟起床,磨豆子、煮豆浆、点豆花,天一亮便挑着豆花沿街叫卖。
后来,杨美淮又添置了三轮车,卖起了凉卷粉、豌豆粉等小吃,全靠自己起早贪黑地经营着小生意。
“上世纪80年代,当时兴办个体户,我就办了个执照,在德胜桥推着三轮车卖卷粉和豌豆粉。”杨美淮介绍,虽然是用三轮车拉着卖,但是她的佐料罐罐、为米线遮灰的纱布干净又卫生。“有一次昆明铁路局中心卫生防疫站的科长来检查卫生,他将三轮车盖着的棉布掀开以后,看见里面的筷子和佐料干净又整齐地摆放着,就将我评为了卫生先进个人,我当时感动得哭了。”杨美淮说,从那时起,她对饮食卫生更加认真负责。
凭借可口卫生的新派小吃和诚信的经营态度,越来越多的顾客前往德胜桥光顾杨美淮的摊位,她的生意也越做越好。
后来,杨美淮租了7平方米的房子,卖起了豆花米线。再后来,7平方米的小店铺变成了100多平方米的“得胜桥豆花米线店”。随后,这家老昆明口口相传的豆花米线店,从一家小店,陆陆续续发展到在全省有三十多家门店。
风味独特 灵魂出自平凡佐料
豆花米线的制作工艺并不复杂,一碗豆花米线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佐料的搭配和作用的显现。
被烫熟的米线(6月21日摄)。新华网 徐华陵 摄
取适量米线放入烫水中,慢慢搅拌,使其均匀熟透,就可以把米线挑起装碗。再放入一大勺鲜嫩的豆花。一些人并没有察觉,豆花米线所用豆花不同于北方的豆腐脑,豆花比豆腐脑更有质感,用筷子也可以夹起来吃。豆花与米线碰撞之后,各种佐料逐一加入,一碗豆花米线的滋味就在各种食材的融合中诞生了。
制作豆花米线所用的佐料(6月21日摄)。新华网 徐华陵 摄
“豆花米线的灵魂在于佐料。甜酱油、咸酱油、冬菜、米线酱、油辣椒、韭菜、颗粒花生、花生碎、花椒、胡椒缺一不可。”德胜桥豆花米线店的厨师边抬碗做豆花米线边说到其中的“奥秘”,甜咸酱油是提升豆花米线风味的点睛之笔;冬菜含有多种维生素,具有开胃的作用;油辣椒满足云南人对辣味的基本需求;绿色的韭菜能提高豆花米线的色泽和增加香味;整颗的花生脆性十足,咬到让人心生畅快……这几种配料的搭配是通过多年的摸索才配置出来,让豆花米线吃起来风味恰到好处。
多种佐料的搭配让豆花米线看起来颜色丰富(6月21日摄)。新华网 徐华陵 摄
将佐料和豆花米线搅匀之后送入嘴里,多种佐料的香味在嘴里释放,层次分明,在夏季里可让人直呼过瘾。
热心公益 小米线有着大能量
对于昆明人而言,豆花米线不仅是熟悉的街边小吃,它还赋予了人间温情。
德胜桥豆花米线创始人杨美淮还是一位热心做公益的普通人。
因为小时候家里贫穷,杨美淮读书很困难,这让她对教育很是关心。曾今,在那个一碗豆花米线只卖一角五分的年代,杨美淮便向云南一个中小学幼儿教师奖励基金会捐了一万元,而一万元对于当时的杨美淮可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杨美淮被评为“昆明好人”(资料图)。新华网发(供图)
后来,杨美淮还把卖豆花米线赚来的钱用来修路、为家乡建小公园、帮助贫困山区孩子……据统计,1992年至今,她已捐出40多万元。小小的豆花米线有着大大的能量。
荤豆花米线(6月21日摄) 新华网 徐华陵 摄
如今的小吃大餐多得让人吃不完数不清,很多昆明人却对那一碗豆花米线情有独钟,或许是因为它陪伴昆明人走过无数或悲或喜的岁月,用那份碰撞出的滋味,见证着这座城市的沧桑变化。(完)
河间驴肉火烧”是流行于河北河间一地的传统小吃制作技艺,在民间已有300年以上的制作历史。其主要烹饪方式为面食“火烧”的烤制与卤制“驴肉”的制作,将驴肉、焖子夹入“火烧”之中,成为表皮酥脆劲道、味道香浓可口的大众化饮食。
近年来,“驴肉火烧”标准化、商品化程度不断提高,驴肉火烧连锁加盟、驴肉现代化加工、火烧皮专业加工等加工方式日益成熟,促进了全行业知名度、美誉度和销售额的飞速提升,目前已成为全国闻名的中式快餐,倍受广大食客青睐。
2012年,河间驴肉火烧制作技艺被列入河北省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记者:张硕 报道员:刘会丽 张忠杰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新华社国际传播融合平台出品
来源: 新华社
京报讯(记者 夏丹)近日,网络流传一张“首届中国反食品添加剂联盟大会”在北京召开的照片,引发业界专家质疑。国际食品科学院院士饶平凡表示,反食品添加剂是反科学的,有违于科学精神及世界食品工业的现实。而该联盟发起者山西杏汾酒业曾因广告倡导人们饮酒等内容被罚。
“反食品添加剂联盟”未在民政部登记
从该大会公开的照片来看,该大会由“中国反食品添加剂联盟”与“北京世博威国际展览有限公司”主办,“山西社区妈妈超市有限公司”承办,协办单位包括“联合国世界民生事务署”、“中国记者联盟网”,媒体支持为“中国食品杂志社”。
随后,该联盟遭相关方澄清和业界质疑。4月19日,中国食品杂志社发表公开声明,称与“中国反食品添加剂联盟”没有任何关系 ,也未给予媒体支持单位授权。同日,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副主任钟凯撰文称该机构“不靠谱”。
同日,在2019年国际食品安全与健康大会上,大会主持人、国际食品科学院院士饶平凡教授指出,“中国反食品添加剂联盟”是在中国香港注册的一个组织,在中国内地的活动涉及违规。“这一主办单位的身份不明,法律地位不明。”饶平凡表示,活动的另外一个协办单位“联合国民生事务所”为虚构的组织,并不存在。而新京报记者通过民政部“全国社会组织信息查询”检索发现,并没有任何关于“中国反食品添加剂联盟”的信息。
背后发起企业曾多次被罚
新京报记者检索发现,2015年6月,该联盟在中国香港登记成立,发起人及盟主为山西杏汾酒业董事长魏晓东。
据公开报道,魏晓东设想的联盟成员必须是拒绝使用添加剂的各大食品企业和餐饮企业。该联盟虽未对食品生产技术标准、食品产品标准、食品行业职业道德规范等做出明确规定,但是要从原料、生产、销售环节打造安全、健康食品。魏晓东称,该联盟不允许添加任何添加剂。
4月22日,新京报记者以经销商身份联系上杏汾酒业负责电子商务销售的一位赵姓经理,据其介绍,该公司所售酒类无添加,指的是不添加任何香精香料、塑化剂,主打养生酒,像销售较好的“竹叶青酒”是用十余种中药材泡制而成。此外,赵经理表示,杏汾酒业是“反食品添加剂联盟”的组织发起人,联合一些产品没有添加的企业,推动食品安全,该组织为自发的民间组织。
工商信息显示,杏汾酒业创建于1995年,是一家以多品类养生酒生产与销售为一体,拥有两个生产厂、一个销售公司,集产、供、销一体的综合性酒类企业,有原生态的白酒酿造基地与现代化生产线三条,年产原浆酒、芦荟酒、竹叶酒、金黄酒等各类养生酒2000余吨。
而根据公示信息显示,杏汾酒业曾因广告不规范等原因,被相关部门处以行政处罚。因涉嫌经营标签配料表不规范的汾杏竹酒,2016年9月被原吕梁市食药监局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因酒类广告中出现鼓动、倡导、引诱人们饮酒或者宣传无节制饮酒内容,2017年11月,被原汾阳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罚款0.6万元。
承办方与发起企业大股东是同一人
据公开报道,“中国反食品添加剂联盟”在2015年成立之初,只有三晋国际饭店等几家企业加盟。2017年,杏汾酒业、山西西府海棠酒业、福建臻富果汁、青海高健食品、山西文湖醋业五家该联盟发起单位联合参加2017中国国际食品安全与创新技术展览会时宣称,加盟企业达到了60余家。而2018年10月,该联盟在湖南韶山举行“反添联盟宣言”仪式,称联盟企业达到了110余家。
根据此前媒体报道,已经公开的反添联盟成员包括杏汾酒业、三安集团、萃丰健酒、春播集团、朱鹦酒业、塞北红饮品、上味酱酒、临歌枣酿、山西文湖醋业、山西西府海棠酒业、福建臻富果汁、青海高健食品等。
此外,作为此次反添联盟大会承办方的“山西社区妈妈超市”成立于2016年9月,大股东及最终受益人为魏晓东,其出资比例占40%。2017年的一则报道称,该超市提供高品质无添加食品,“让热爱健康的人一次性购买无添加食品成为可能”。
专家为食品添加剂正名
“反添联盟”遭业界质疑,原因何在?
长期以来,关于食品添加剂的误区和谣言数不胜数。对此,中国工程院院士孙宝国曾多次指出,食品添加剂使用历史悠久,如果没有食品添加剂,就没有现代食品工业和现代美好生活,人们“舌尖上的美味”也会失色不少。“合理使用添加剂是有益无害的,它使食品更丰富、更安全,而滥用食品添加剂是人的过错,不是食品添加剂的错。”
孙宝国介绍,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中明确规定的食品添加剂已经过风险评估,可放心使用,但必须按照标准规定要求规范使用,滥用、超范围以及超限量使用是绝对不允许的。而对于市场上不少企业宣传产品“无添加”,孙宝国表示,类似豆奶、普洱茶、白酒等产品本身就无需或被禁止添加食品添加剂,但有些企业却仍然将“无添加”作为宣传噱头,这对消费者完全是一种误导。
饶平凡也表示,反食品添加剂这个概念是不科学的、反科学的,更是有违于科学精神及世界食品工业的现实。
新京报记者 夏丹 图片来源 网络截图 编辑 李严 校对 张彦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