檬茶,已然是当之无愧的“流量担当”。
前不久,又有一个柠檬茶玩法吸引了我:“鸡笼香柠檬茶”。
它来自苏州品牌柠檬森林,单品月均销量超10万杯,店里还有椰子鸡柠檬茶、柠檬囍奶等爆款。
凭借有创意的柠檬产品,他们一年开出了30多家直营店。
柠檬茶还有多少新玩法?走,一起去探店!
月均卖出10万杯
苏州走红一款“鸡笼香柠檬茶”
前不久去苏州,我关注到一家两层楼的“森林风”柠檬茶专门店:
绿色丛林般的布置,门头、logo、产品包装,都很简洁清爽;
走进门店,一股香水柠檬的气息扑鼻而来,店员在捶打柠檬,橱柜里香水柠檬新鲜可见;
二楼还设置了手工tufting区,顾客可以现场体验这一网红项目。
更有特色的,是门店招牌产品“鸡笼香柠檬茶”,名字就很吸睛,口感相较于浓郁的广式柠檬茶口感更为清甜,在苏州当地迅速出圈。
我了解到,这家店是苏州品牌“柠檬森林”,是一个2021年5月创立的新品牌,凭借黄绿相间的视觉、小黄鸡IP形象等迅速吸引关注。
从菜单上看,门店产品分为招牌柠檬茶、复合柠檬茶、柠檬+奶等,客单价在16~19元之间。
一年多的时间,柠檬森林已经开出30家直营店,多为20~30平米的档口式门店。在没有上平台外卖的前提下,单店月均营业额超20万。招牌“鸡笼香柠檬茶”,月均销量超10万杯。
鸡笼香柠檬茶
>经历了去年品类的爆发,今年,柠檬茶赛道竞争异常激烈。几乎所有连锁品牌,都推出了自己的柠檬茶产品。
如今想在柠檬茶上做出差异化,卖出爆款,难度已经大大提高。
与柠檬森林创始人章璐聊了聊,我发现他们围绕柠檬茶做创新,有一套自己的逻辑。具体是怎么做的?
围绕爆款做延伸
推出一系列“不常见的柠檬茶”
柠檬森林创始人章璐,曾经参加过咖门新饮力茶饮大赛,创立一年多的时间,柠檬森林的产品库已经沉淀出100多款产品。
打开柠檬森林的菜单也可以感受到,他们的产品体系自成一派:
1、发掘自己的特色茶底:“鸡笼香”
柠檬茶的出圈,离不开一个香气足够独特的茶底。比如鸭屎香柠檬茶的火爆,席卷了整个茶饮行业。
在柠檬森林的产品体系里,也有一款茶底,类似于鸭屎香的存在,就是“鸡笼香”。
同鸭屎香一样,“鸡笼香”也属于凤凰单丛的一种,据说来源于“树姿形似鸡笼”——这个名字和鸭屎香一样,有着相似的趣味性,适合做创意延展。
而相较于鸭屎香的浓郁高扬的香气,鸡笼香口感较内敛,回甘更明显,与柠檬茶相搭配,口感更顺滑适口,几乎没有酸涩感。
章璐告诉我,传统的广式柠檬茶味道更浓厚,而江浙一带口味较为清淡,清甜的鸡笼香更符合当地人的味蕾。
名字有话题、风味符合区域特点,“鸡笼香柠檬茶”迅速出圈,稳居柠檬森林门店点单TOP1。
2、从爆款做延伸,推出“可以喝的椰子鸡”
在确定将鸡笼香柠檬茶作为门店主打款后,柠檬森林开始做延伸创意,比如杯套、包装袋上,都印有“小黄鸡”的IP形象。在产品上也推出多款用到鸡笼香元素的柠檬茶。
比如柠檬森林的爆款“椰子鸡”,用椰青水搭配鸡笼香茶冻、椰奶冻,再加入柠檬片,口感清爽,同时低糖低卡,适合奶茶女孩。
剖析这款产品,既涵盖了今年火爆的椰子元素,又有体现品牌特色的鸡笼香,而“可以喝的椰子鸡”这一标签有增添了产品的传播度。
3、寻找小众水果,做“不太常见的柠檬茶”
除了柠檬,柠檬森林很少用大众水果,多根据不同季节,在不同产地寻找小众水果出圈。
比如“黄金百香柠檬茶”,用特色鸡笼香茶底搭配黄金百香果、凤梨果肉,一口下去,感受到满满茶香和水果香。黄金百香果甜度更高,百香果籽也更适合咀嚼。
黄金百香柠檬茶
>还有青柑系列,将小青柑、陈皮等元素与柠檬相搭配,命名为“这才是青柑”。据章璐介绍,小青柑系列推出后,很多粉丝反馈,是借此机会才真正了解什么是青柑。
此外,还有青梅、西瓜、黑加仑,这些柠檬茶不太常见的搭配,柠檬森林都有尝试,不仅让顾客感到新奇,还提升了产品的价值感,这在产品同质化严重的柠檬茶赛道值得参考。
4、淡化柠檬茶的季节性,用本土文化提供新卖点
而面对柠檬茶具备明显季节性的问题,柠檬森林在产品研发时,也找到了自己的应对策略。
金蛋黄布蕾奶茶
>总结来看,主要分为两个方向:
一方面,是做柠檬茶的热饮延伸,“柠檬茶遇热会苦涩,因此在推出秋冬柠檬茶热饮时,我们会减少柠檬的用量以降低苦涩感。”章璐介绍道。
柠檬奶茶也是创意方向,柠檬森林去年冬天就推出“柠檬囍奶”,用香水柠檬搭配牛奶,同样也可以做热饮。据介绍,这款产品仅上线3天,就已经进入门店点单TOP3,“柠檬囍奶”系列销售占比占门店总销量超20%。
另一方面,借势文化,推出不含柠檬的奶茶产品,在淡季作销量补充。
柠檬森林的思路是用国风文化、区域特色提供新的卖点,比如最近推出的奶茶系列,与中国风融合,复古的包装设计就体现经典中国味。
还有鸡头米系列,用到了苏州特产鸡头米,迎合了本土消费者的喜爱。
总结下来,柠檬森林以鸡笼香茶底为核心,建立起来颇具江南特色的产品矩阵,在柠檬茶赛道具备了自身的标签。
今年做柠檬茶
到了真正考验创意的时候
经历了近两年发展,柠檬茶赛道已经从有品类无品牌,到各大连锁品牌崛起。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再来回顾下柠檬茶的产品创新:
首先,茶底迭代,不少柠檬茶品牌借此树立品牌标签。
比如柠季的神仙桂子油柠檬茶,用长沙童年记忆味道桂子油做本土限定,既迎合了当地消费者的喜爱,也做出了品牌的差异。
还有丘大叔,把鸭屎香柠檬茶作为主打,产品香气更加高扬,口感酸甜度平衡;
“啊爆柠檬茶”,用绿茶底+香叶创新了糯米香茶底,推出首月销量超10万杯;
还有挞柠,推出了古韵花香、夜来香2款香型柠檬茶。
其次,从泰绿到黑色柠檬茶,颜色出圈推动柠檬茶在全国的火爆。
去年3月,北京一家手打柠檬茶店就凭借“原谅绿柠檬茶”在网络上刷屏,还荣登大众点评北京饮品店热门榜第1名。
到了今年,王柠“黑柠鸭屎香”,用墨鱼汁调成黑色,在社交平台上迅速走红,门店上线一小时就售罄。书亦的仙草黑柠茶,加入黑色的仙草露,被称为“柠檬茶黑金科技”。
再到如今,越来越多的流行元素也在与柠檬茶做搭配。
比如今年火爆的椰子元素,喜茶就推出夏日柠打椰,是手打柠檬和生打椰椰的结合版,满口椰奶和柠檬的香气。
总之,聚焦核心受众和细分赛道,打磨出一款超级单品,再丰富产品类型、搭建一个产品矩阵,这样的品牌仍有机会。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职业餐饮网 王春玲
一直以来,江浙沪都是中国茶饮的高维竞争之地!
一面是,以喜茶、奈雪、乐乐茶为代表的全国茶饮品牌群雄逐鹿;
一面是,古茗、沪上阿姨等土生土长的品牌环伺四周;
……
追逐、厮杀、内卷、格斗,就像一面密不透风的墙,不给任何其它茶饮品牌丝毫喘息机会!
然而,即便在如此竞争格局下,有一家茶饮企业利用其独特的商业模式,不仅生存下来,还以苏州为中心,围绕江浙沪闷声开出500家门店,是茶饮界名副其实的隐形“黑马”。
它就是来自苏州的茉沏。
近日,职业餐饮网记者对茉沏创始人周煜进行了一次专访,看其如何在密不透风高竞争的茶饮江湖中找到自己的生存法则。
茶饮界隐形“黑马”,
卖鲜果茶,围绕江浙沪开500家店!
试想一个场景:
群雄逐鹿,强敌环伺在你身边的时候,你该怎么突围?
定价相同、产品也趋同的时候,如何找到你的核心竞争力?
……
2013年性格内敛、对产品却极度痴迷的周煜进入了茶饮行业,当时见到一点点、快乐柠檬等品牌火爆,他就憧憬着有一天可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茶饮品牌。
很快,这个梦想就实现了,2016年他创立了颇具江南风的茶饮品牌“茉沏”,并在此后的日子里围绕江浙沪闷声开出500多家门店。
这一切,都来源于周煜的不走寻常路。
开店策略:区域做爆
集中在苏州开出60家门店后,再攻其它城池
如果说先集中势能在一个区域打爆形成合力后,再去别的城市在今天的餐饮行业已经见怪不怪。
可是在5年前,当大把钞票摆周煜面前的时候,却是一个不小的考验。
而他还是头脑清晰的选择先区域做爆,也是这样一个打法,让茉沏没有分散兵力,而保有了区域竞争优势,具体做法:
- 第一阶段开直营:开出6-7家门店,测试商业模型
- 第二阶段:直营+加盟60家后,攻下临近车程30分钟内的无锡
- 第三阶段:以苏州为原点,辐射江浙沪,上海、杭州、南京等省会城市开店。
此外,在进入一个城市时,茉沏会选择把顾客习惯性消费区域作为首选,比如在南京就选择了各有千秋的新街口大洋、江北大洋,用口岸战略提升品牌势能。
与其说,单店进入不如一个系统整体进入。
产品策略:卖大果粒的鲜果茶
1、差异化竞争,用芋圆桂花乌龙茶做爆品
2017年前后,那是以喜茶、一点点为代表的奶茶、奶盖茶横行的时代。
每一家饮品企业都在奶茶、奶盖茶上花费了不少心思,也享受到了产品所带来的红利。
那时,周煜就在思考,如果做传统奶茶,奶盖茶,那自己和喜茶、一点点又有何区别呢?
如果只做跟随者,势必有一天会被市场淘汰。
基于此,他思考茉沏应该有自己的核心爆款产品,当时门店里一款芋圆桂花乌龙茶从数据、复购上都是最畅销的,桂花又是苏州的市花,自己本身也是苏州的品牌,应该有自己的产品文化属性。
于是,芋圆桂花乌龙茶,就顺理成章的成为了茉沏的爆款产品。
现在,茉沏已经形成了以芋圆桂花乌龙茶为爆品,以其它水果茶、奶茶为辅的产品矩阵。
2、日配送,不卖冷冻果,只卖鲜果茶
尽管冷冻果技术到今天已经十分发达,无论从节省成本,操作上,都容易一些,即便是一二线梯队的茶饮品牌为了连锁的稳定性,也摒弃了鲜果,而用更好管控的冷冻果。
但产品控的周煜,还是接受不了卖给顾客的是用冷冻果,或者罐头制作成的饮品,说情怀也罢,说理想主义也好,他认为:“就像我们吃牛羊肉一样,现场宰杀的味道一定是比冷冻肉品质要好的多。
鲜果固然好,但也给创业初期的茉沏带来了不小的难度,一点点的去用供应链,去用密集开店去解决。
现在,茉沏的门店可以做到每日配送。
3、上时令水果,用阳山水蜜桃引流
如果说,用鲜果对于一家茶饮店,难度已经很大,每个季节推时令水果的难度就更大一些,而周煜就是一个喜欢死磕自己的人。
因为门店都在江浙沪,是出了名喜欢吃“鲜”的城市,拿苏州来说一年四季的饮食都围绕着一个“鲜”字展开,春日里的“七头一脑”,立夏的三鲜,秋风中的大闸蟹,寒冷日子的冬酿,都将不鲜不食展现的淋漓尽致。
这些,同样也影响着周煜对产品上新的灵感,别人嫌时令水果可售卖月份短、采购成本高,他却偏要做时令茶饮,而且还要选品质好的,水蜜桃要用多汁吹弹可破的阳山水蜜桃、荔枝是空运而来的妃子笑荔枝……
去年市场端的反馈,给了茉沏团队很大的信心,比较难走的一条路,也许说不定就是对的那一条路。
4、10%引流产品,做可以喝的“冰淇淋”
尽管,冰淇淋饮品在中国台湾已经风靡许久,但是内地并不多见。
周煜喜欢对产品组合创新,全年产品库里有250款产品可选,门店端30款左右,这其中也涵盖了10%引流性产品,比如说可以喝的冰淇淋、冰淇淋饮料,冰淇淋水果茶等。
一经推出,就受到了小朋友、年轻人的喜爱。
5、首创茶饮里加“大果粒”,让顾客有记忆点
如今,茶饮的口味之战已见天花板。
喜茶的芝士奶盖、奈雪的霸气车厘子,茶颜的人间烟火……你方登台,我方唱罢,早已将市场口味教育的相当透彻。
为了让顾客有记忆点,产品印象更深,茉沏在今年选择做大果粒茶饮,这在行业属于首创,果粒是可以真真实实吃得到的块状,顾客吸上来可以咀嚼,鲜果的品质,通过舌尖进行释放。
为了方便顾客吸上来,周煜还特意将吸管加粗,从产品到体验形成一个闭环。
装修策略:
将江南水墨风植入门店 ,IP可视化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是杜甫笔下,江南的秀丽。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是白居易笔下,对江南风光的无限追忆。
……
每个人的心理都住着一个旖旎的江南。
怀旧市井风将文和友带火、国潮风将茶颜悦色、墨茉点心局品牌推向高潮……
“好的餐饮品牌,应该自带文化属性,能长期根植人心的只有文化。
江南有江南的秀美,世界最高园林造诣就在苏州,苏州的博物馆、苏州的刺绣都让我们感到自豪,我们源于苏州,所以门店装修文化植入上,想要顾客感受到这是一个来自江南的茶饮品牌,它是水墨江南美好形象的载体。”周煜说。
职业餐饮网小结:
如今,尽管茶饮行业规模已突破4420亿元,有人敲响了上市的钟声,有人估值600亿,而关于新茶饮的赛点还远远未来,每家企业都拥有无限的可能。
当今的茶饮市场,从产品和服务层面来说没有任何护城河可言,一定要找到自己的战略无人区才可以远航,茉沏的案例让我们看到了区域品牌突围的可能,也看到了属于品质茶饮的时代已经来临。
cript src="https://lf6-cdn-tos.bytescm.com/obj/cdn-static-resource/tt_player/tt.player.js?v=20160723">cript>
竹筒做成杯子,里面装着奶茶,筒身贴着“苏州”两个字,“苏州竹筒奶茶”突然成为游客来苏州必备打卡项目。近日,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来到苏州平江路发现,每走三五十米,就有一家售卖竹筒奶茶的店铺。购买者以年轻游客居多,尤其是身着汉服的年轻女游客,几乎人手一杯。
当天下午,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来到位于平江路的一家专营竹筒奶茶的店,当时店铺里已经有几位年轻女性在排队等候。店员告诉记者,奶茶装在竹筒做成的杯子里,游客用来拍照很好看,还有竹子的清香,可以增加奶茶的风味。“喝完奶茶的竹筒可以当成旅游纪念品带回去,用来做水杯、笔筒,所以,受到了很多年轻游客的喜欢。”
记者观察店内的价目表发现,该门店目前只销售两款竹筒奶茶,名为“江南烟雨”和“荷塘月色”。其中,“江南烟雨”是热饮,碧螺春风味的,售价28元;“荷塘月色”是冷饮,龙井风味的,售价30元。店内宣传这两款奶茶都使用纯牛奶和动物奶油制作,在奶油顶上还装饰了一些水果碎。在问及竹筒大小不一,每一杯奶茶的容量是否一样的时候,店员告诉记者:“这就要看个人的运气,由于天然生长,无法保证容量一致。”
“周末的时候一天可以卖出五六百杯。”店员一边忙碌,一边回答记者的提问,他说,去年秋天,竹筒奶茶突然在网络上“火了”,之后销量就很好。经店员提醒,记者发现,1.6公里长的平江路上,竟有十多家奶茶店在卖竹筒奶茶,就连百分茶、茉沏这些连锁奶茶品牌也在平江路门店特供。
记者观察,选择购买竹筒奶茶的游客以年轻人居多,整条平江路随处可见拿着竹筒奶茶拍照的年轻男女。尤其是身着汉服拍照打卡的年轻女性,几乎人手一杯。来自浙江的大学生谢女士告诉记者,自己跟室友一起来苏州“自由行”:“我们在社交媒体上看到‘苏州竹筒奶茶’今天就过来买了。汉服是临时起意租的,穿汉服拿着奶茶拍照,有种古色古香的感觉。”在问到奶茶的口味时,谢女士说:“奶茶偏清甜口,味道还不错,但是没有惊艳的感觉。不过我们本来就是奔着竹筒来的,对口味要求不高。”
实习生 顾枫秋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於苏云
校对 李海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