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标题:应对疫情 日本食品餐饮业众筹增多
新华社北京1月24日电(记者乔颖)由于新冠疫情不见消退,日本食品和餐饮业寻求借助众筹来支持经营、启动新业务的企业越来越多。
1月22日,在日本东京新宿的一条街上,人们走过关闭的店铺。(新华社记者杜潇逸摄)
日本广播协会24日援引日本众筹协会数据报道,日本食品和餐饮业去年上半年借助向支持者赠送礼物等回报众筹方式共筹集223亿日元(约合13.9亿元人民币),金额约为前年同期的3倍,创下历史新高,且从那之后继续增长。
众筹平台经营者说,众筹目的不再局限于取得常规运营资本,而是扩大到投资新业务,以应对疫情带来的长期影响。一些餐馆用众筹所得开展线上业务,一些活动策划企业则用众筹所得提供线上服务。
日本知名创意众筹平台Makuake主要负责人之一坊垣佳奈说,越来越多的企业借助众筹开发新产品或设立新业务类型分支,而更多消费者也愿意参与众筹,以这种形式支持经营者。
来源:新华社
源:人民网
人民网东京5月15日电 据日本《每日新闻》报道,为了支持日本宫城县内在疫情期间销售额大幅下降的餐饮店,当地的商工会议所将于23日启动一个众筹项目,呼吁大家购买“未来餐券”。
众筹项目名叫“心爱的店铺.com宫城”,将在宫城县内六个地区(气仙沼、石卷、大崎、盐釜、仙台、白石)分别开展。大家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店铺并捐助2000日元,就能在9月之后获得比支付金额多10%的用餐券。招募时间将截止至6月29日。
商工会议所曾于3月下旬以仙台市内的餐饮店为对象进行了第一期招募。第一期活动中,一共有205家店铺参加,参加者总计约有2800人,一共募集到2540万日元,超过了预期金额4倍以上。(编译:许文金 审稿:陈建军)
世界是展现想象力的画布。”正是这句话,激励着无数怀揣梦想的创业者涌入众筹怀抱。1元买辆车,10元拍电影,100元就可以当“老板”做股东……也许有人质疑,这是痴人在说梦话吗?不,在互联网众筹模式下,只有你想不到,没有实现不了的梦想。难怪有人说,“除岁月外,一切皆可众筹”。
作为互联网金融的一个重要分支,众筹虽然不及P2P、互联网金融理财这么火,但是中国式众筹也逐渐演变成为资金需求方寻找资金的一种渠道。从美国 Kickstarter的创办初衷来看,众筹模式源起于为艺术家搭建筹措资金实现梦想的平台。随后众筹模式得以快速发展,在美国众筹已经取得合法地位。与美国不同,众筹在我国虽也方兴未艾,但在法律上仍处于灰色地带。
在餐饮行业虽不乏通过众筹方式设立的餐厅,但整体看来,中途夭折者,十有八九。其中缘由各有不同,然,有一点是一致的——法律风险规避。笔者拟从众筹餐厅经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法律风险分析入手,谈谈众筹模式下,餐饮行业规避法律风险。
一
法律风险
1、刑事法律风险
餐饮行业的众筹实质上是股权众筹的分支之一,其天然的与擅自发行证券罪如影随行,该类犯罪“天生与股权类众筹有缘”,在当下也是股权类众筹最容易触碰和最忌惮的刑事犯罪。根据《刑法》规定,公开发行股份必须依法经证券主管部门审批,否则可能涉嫌非法证券类犯罪。如果股权众筹平台或者发起人发起股权众筹,以公开的方式向不特定的人招募,或者向超过200位特定人公开募集股份,则构成擅自发行股份罪。
2、民事法律风险
众筹除了可能会面临前面所说的刑事法律风险之外,由于众筹天然存在的大众参与集资模式必然涉及人数众多,这必将导致大家利益安排不一致,关切点也不尽相同。所以,必然会伴随如下民事法律风险发生:
第一、合同违约纠纷。众筹最可能存在的合同违约,主要表现在提供的服务不符合约定,不能如期提交约定回报结果等。
第二、股权争议。餐饮业众筹还可能引发股权纠纷及公司治理有关的纠纷。此外,对于采取股权代持方式的餐饮企业股权众筹,还可能存在股权代持纠纷等。
第三、退出纠纷。餐饮行业的众筹还涉及一个退出问题,如果没有事先设计好退出机制或者对退出方式设计不当,极容易引发大量的纠纷。
二
法律风险规避及发展重心
1、刑事法律风险规避
在目前监管层对互联网金融持积极开放的态度下,证监会已经开始调研股权类众筹存在相关问题。股权类众筹可以创新,但不要触碰法律红线。餐饮业实行众筹过程中,以下六条法律红线不能碰:
第一条法律红线:不向非特定对象发行股份;
第二条法律红线:不向超过200个特定对象发行股份;
第三条法律红线:不得采用广告、公开劝诱和变相公开方式发行股份;
第四条法律红线:对融资方身份及项目的真实性严格履行核查义务,不得发布风险较大的项目和虚假项目;
第五条法律红线:对投资方资格进行审核,告知投资风险;
第六条法律红线:不得为平台本身公开募股。
2、民事法律风险规避
餐饮企业在保障自身不触及法律底线的情况下,投资人应谨慎参与众筹项目,做到审核相关文件、完善相关文书。审核项目发起人的文件,他有什么法律同意他进行这项经营活动;完善相关文书,他必须跟你必须签订合同,投资人最好咨询律师、会计师,保护自己的利益。同时,项目发起人如果想让项目稳健运行,首先要在经营前到工商、税务部门登记备案,其次制定明晰的章程规定、商业计划,还要有专业化的管理团队。